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原理(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原理(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原理(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原理(含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经济学原理》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期末考试题型

期末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正误、综合案例。

期末考试复习思考题

(红字答案来自答疑系统)

一、单项选择

1.如果对某种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是-0.5,这意味着

A.价格的变化使需求变化50%。

B.价格下降0.5%,需求量将提高1%。

C.价格下降2%,需求量将提高1%。

D.价格变化0.5%将造成需求量变化0.5%。

2.需求定理是指

A.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B.影响商品价格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需求增加或减少。

C.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D.一种商品的需求和其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3.根据生产理论分析,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是在

A.AP=0和MP最大之间的区域。

B.MP=0和TP最大之间的区域。

C.AP=0和TP最大之间的区域。

D.MP=AP和MP=0之间的区域。

4.经济学在生产理论中所研究的短期是指

A.全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都能够调整的时期。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根据产量调整机会成本的时期。

5.如果完全垄断厂商通过实行价格歧视剥夺了全部消费者剩余,这种价格

歧视被称为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三级价格歧视。

D.一级和二级价格歧视。

6.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

A.总能获得超额利润。

B.要依供求变化关系确定是否存在超额利润。

C.总是出现亏损。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7.在完全垄断的市场上

A.厂商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

B.有许多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C.厂商是产品价格的制定者。

D.有许多企业出售有差异的产品。

8.根据洛伦茨曲线,当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时

A.G = 1。

B.G = 0。

C.0<G<1。

D.0≠G≠1。

9.城市街心花园属于

A.公司产品。

B.公共产品。

C.集体产品。

D.公有产品。

10.如果一家造纸厂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导致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政府政策是对这家造纸厂征税,这时征税额应等于

A.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B.私人边际成本。

C.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差额。

D.社会边际成本。

11.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

A.面粉。

B.大白菜。

C.巧克力面包。

D.金项链。

12.在下列条件中,只有一种不是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你认为它是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自身价格变化。

C.消费者偏好变化。

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13.在收入不变,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的情况下说明

A.商品X价格上升,Y价格下降。

B.商品X价格下降,Y价格上升。

C.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比率上升。

D.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比率下降。

14.停止营业点是指

A.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

B.AC曲线与AR曲线的交点。

C.MC曲线与AC曲线的交点。

D.TC曲线与TR曲线的交点。

15.在家用电器市场上,垄断竞争的厂商凭借着产品差别进行竞争,这种差别可以是

A.LG电视机与长虹电视机的差别。

B.LG电视机与健伍音响的差别。

C.LG电视机与熊猫VCD的差别。

D.LG电视机与海尔冰箱的差别。

16.从整个社会看,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与横轴垂直的线。

D.向左下方倾斜的线。

17.如果有一种物品可以使每个人都同时进行消费,而且不能将一个人排除在外,那么这种物品一定是

A.社会物品。

B.公益物品。

C.集体物品。

D.公共物品。

18.在市场经济中,阻碍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因是

A.竞争和垄断。

B.垄断和寻租。

C.寻租和腐败。

D.腐败和竞争。

19.下列哪项应计入中国的GNP中

A.食品厂购买的面粉。

B.个人购买的1000股百货大楼股票。

C.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购买的一架波音747飞机。

D.汽车厂购买的轮胎。

20.假定某国在1991年至1999年间,GNP从10000亿美元增加到15000万亿美元,物价指数从100下降到50,如果以1991年价格计算,1999年的GNP 应是

A.7500亿美元。

B.10000亿美元。

C.15000亿美元。

D.30000亿美元。

21.赋税归宿概念主要是用以说明

A.是否由消费者承担赋税的最终负担。

B.由谁实际上承担赋税的最终负担。

C.是否由生产者承担赋税的最终负担。

D.由纳税人具体承担的赋税的数量。

22.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会因为下列哪种因素的提高而提高

A.进口。

B.支出。

C.税收。

D.个人储蓄。

23.I-S=M-X同时可以被看作是

A.汉森-萨谬尔森模型。

B.国际经济传递模型。

C.两缺口模型。

D.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4.当一国经济处于IS曲线右侧,LM曲线左侧时,表明

A.I<S, L>M。

B.I<S,L<M。

C.I>S,L<M。

D.I>S,L>M。

25.货币市场均衡要求L=M,下列哪一种情况是最好的说明

A.M=↑L1(y)↑+↓L2(i)↓。

B.M=↑L1(y)↓+↓L2(i)↑。

C.M=↓L1(y)↑+↓L2(i)↓。

D.M=↓L1(y)↓+↑L2(i)↓。

26.总需求曲线表明当I=S,L=M时

A.有效需求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B.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C.货币需求与商品需求的关系。

D.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7.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帐户上反映的剩余为正值,则会有A.进口大于出口。

B.出口大于进口。

C.进、出口都变化。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8.由于下列哪种情况的存在,会引起出口增加对国民收入和就业起到连锁推动作用

A.MPS+MPM<0。

B.MPS+MPM>0。

C.MPS+MPM<1。

D.MPS+MPM>1。

29.在国际经济传递作用下导致的一国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预期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30.下列哪一项不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最初原因

A.货币供给的增加。

B.自发支出的增加。

C.工资成本的提高。

D.政府支出的提高。

31.周期性失业是指

A.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生产结构调整使一部分劳动力不能适应新技术要求而引起的失业。

32.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

A.刺激经济增长。

B.延缓经济衰退。

C.减缓经济周期波动。

D.促进经济实现均衡。

33.下列四项中的哪一项是中央银行不能用以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措施A.公开市场业务。

B.调整贴现率。

C.调整法定准备率。

D.调整税率。

34.当法定准备率为20%时,如果你在银行兑现了一张500美元的支票并将现金保留在手边,这个行动对货币供给的潜在影响是

A.流通中货币增加2500美元。

B.流通中货币减少2500美元。

C.流通中货币增加500美元。

D.流通中货币减少500美元。

35.当I<S,L>M时,应当

A.增税和提高贴现率。

B.增加政府支出和卖出政府债券。

C.减税和降低法定准备率。

D.减少转移支付和降低贴现率。

36.以《经济学原理》一书问世为标志,建立微观经济学的是

A.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B.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C.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D.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

37.在下列条件中,只有一种不是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你认为它是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自身价格变化。

C.消费者偏好变化。

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38.当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此时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不移动。

39.收支相抵点是指

A.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

B.AC曲线与AR曲线的交点。

C.MC曲线与AC曲线的交点。

D.TC曲线与TR曲线的交点。

40.在家用电器市场上,垄断竞争的厂商凭借着

A.产品差别进行竞争。

B.操纵价格进行竞争。

C.资源优势进行竞争。

D.技术优势进行竞争。

41.从整个社会看,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B.与横轴平行的线。

C.与横轴垂直的线。

D.向左下方倾斜的线。

42.国民生产总值不能用于下面哪一种方法测度

A.所生产的用于最终需求的产品流量。

B.用于这些产品流量的购买支出。

C.经济中所有货币交易的加总

D.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的价值总和。

43.GNP折算数等于

A.名义的GNP/实际的GNP。

B.均衡的GNP/实际的GNP。

C.充分就业的GNP/实际的GNP。

D.潜在的GNP/实际的GNP。

44.假设边际储蓄倾向是0.25,增加10亿美元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为

A.2.5亿美元。

B.10亿美元。

C.250亿美元。

D.40亿美元。

4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2的正数。

C.零。

D.等于1。

46.四部门经济循环是一个

A.封闭型经济循环。

B.竞争性经济循环。

C.充分就业的经济循环。

D.开放型经济循环。

47.由于国际经济传递的作用,造成一个国家发生的通货膨胀是

A.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B.供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C.预期的通货膨胀。

D.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8.在BP曲线左侧的所有点都是

A.国际收支顺差点。

B.国际收支逆差点

C.国际收支均衡点。

D.国际收支平衡点。

49.假定某国的总人口数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

A.17%。

B.34%。

C.25%。

D.30%。

50.可以称为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

D.通货膨胀率一直在1%以下。

5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B.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管制。

52.当消费者收入不变,而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供给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53.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5元。

B.10元。

C.15元。

D.20元。

54.根据吉尼系数的定义,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比较平均

A.甲国的吉尼系数为0.2。

B.乙国的吉尼系数为0.3。

C.丙国的吉尼系数为0.4。

D.丁国的吉尼系数为0.5。

55.如果卖方比买方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属于

A.道德陷阱。

B.搭便车问题。

C.信息不对称问题。

D.逆向选择。

56.按照货币的定义,M1是指

A.现金和一切形式的出现储蓄存款。

B.现金或通货。

C.现金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D.现金与货币替代物。

57.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使用

A.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用于最终需求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

B.用于这些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C.经济中所有货币交易的总和。

D.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

5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那么

A.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C.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

D.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59.在短期消费函数曲线与45°线相交之后,有均衡点E,此时

A.在E点左边有C>Y,APC>1,右边有C<Y,APC<1。

B.在E点左边有C<Y,APC<1,右边有C>Y,APC>1。

C.在E点左边有C>Y,APC>1,右边有C>Y,APC>1。

D.在E点左边有C<Y,APC<1,右边有C<Y,APC<1。

60.货币市场均衡要求L=M,下列哪一种情况是最好的说明

A.M=L1(y)+L2(i),L1与(y)同方向变化,L2与(i)反方向变化。

B.M=L1(y)+L2(i),L1与(y)反方向变化,L2与(i)同方向变化。

C.M=L1(y)+L2(i),L1与(y)反方向变化,L2与(i)反方向变化。

D.M=L1(y)+L2(i),L1与(y)同方向变化,L2与(i)同方向变化。

61.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帐户上出现赤字,则

A.出口和进口都在减少。

B.出口和进口相等。

C.出口小于进口。

D.出口大于进口。

62.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引起

A.债券价格与利息率上升。

B.债券价格与利息率下降。

C.债券价格下降,利息率上升。

D.债券价格上升,利息率下降。

63.名义GNP变动反映的

A.仅仅是价格水平的变动。

B.仅仅是实际产量的变动。

C.是产量与价格水平两者的交替变动。

D.既是产量的变动也是价格水平的变动。

64.赋税归宿概念主要是用以说明

A.是否由消费者承担赋税的最终负担。

B.由谁实际上承担赋税的最终负担。

C.是否由生产者承担赋税的最终负担。

D.由纳税人具体承担的赋税的数量。

65.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会因为下列哪种因素的提高而提高

A.进口。

B.支出。

C.税收。

D.个人储蓄。

66.I-S=M-X同时可以被看作是

A.汉森-萨谬尔森模型。

B.国际经济传递模型。

C.两缺口模型。

D.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67.国外利率的提高将使

A.资本流入国内,BP曲线向左移动,顺差加大。

B.资本流入国内,BP曲线向右移动,逆差加大。

C.资本外流,BP曲线向右移动,顺差加大。

D.资本外流,BP曲线向左移动,逆差加大。

68.总需求曲线表明当I=S,L=M时

A.有效需求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B.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C.货币需求与商品需求的关系。

D.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69.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帐户上反映的剩余为正值,则会有A.进口大于出口。

B.出口大于进口。

C.进、出口都变化。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0.可以用作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指标是

A.MPI。

B.CPI。

C.PPI。

D.DPI。

71.下列哪一项不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最初原因

A.货币供给的增加。

B.自发支出的增加。

C.工资成本的提高。

D.政府支出的提高。

72.周期性失业是指

A.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生产结构调整使一部分劳动力不能适应新技术要求而引起的失业。

二、多项选择

1.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垄断竞争理论的是

A.美国的萨缪尔逊。

B.美国的张伯伦。

C.英国的罗宾逊夫人。

D.英国的斯拉法。

2.如果A商品价格上升引起B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那么A.A商品与B商品是替代品。

B.A商品与B商品是互补品。

C.A商品与B商品的交叉弹性系数为正。

D.A商品与B商品的交叉弹性系数为负。

3.市场存在短缺的原因通常是

A.由于政府采用了支持价格。

B.由于政府采用了限制价格。

C.由于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

D.由于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

4.史密斯先生在商店看到一则广告上写“出口转内销西服,原价100元/件,现价80元/件”,他认真考虑了一会,感到

A.这只是一种定价手段。

B.这太合算了,如果我买这件西服,可以节省20元。

C.他(商店)让我感觉便宜了20元。

D.如果我买这件西服,这月收入又增加了20元。

5.一位消费者宣称,他早饭每吃一根油条要喝一杯豆浆,如果给他的油条数多于豆浆的杯数,他将把多余的油条扔掉,如果给他的豆浆杯数多于油条数,他将同样处理。

A.他关于这两种食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

B.他关于这两种食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弯曲的。

C.这符合标准的无差异曲线定义。

D.这是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6.在MP与AP相交之前

A.AP↑。

B.AP↓。

C.MP>AP。

D.MP<AP。

7.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A.AC=AR。

B.总亏损=FC。

C.AVC=P。

D.AC=P。

8.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

A.AR线与AC线最低点相切。

B.AR线与AVC线最低点相切。

C.MR=MC=AR=AC。

D.MR=MC,AR=AC。

9.当基尼系数接近于1时,表明

A.社会收入分配接近于不平等。

B.社会收入分配比较不平等。

C.社会收入向少数人手中集中。

D.政府应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使收入分配趋于平等。

10.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A.公共产品的生产。

B.垄断造成的资源浪费。

C.有害外部性给公众带来的损失

D.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11.如果一种商品是吉芬商品,那么

A.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呈反方向关系。

B.该商品属于低档商品。

C.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可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也可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该商品的需求情况不符合需求定理。

12.市场存在短缺的原因通常是

A.由于政府采用了支持价格。

B.由于政府采用了限制价格。

C.由于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

D.由于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

13.利润最大化原则说明

A.如果一家厂商的MR

B.如果一家厂商的MR

C.一家厂商处于MR>MC时,则会有其他厂商参与竞争,从而导致社会价格上升。

D.一家厂商处于MR>MC时,则会有其他厂商参与竞争,从而导致社会价格下降。

14.垄断竞争中的产品差别是指

A.东芝电视机与松下电视机的差别。

B.松下电视机与索尼收录机的差别。

C.索尼收录机与桑塔那轿车的差别。

D.桑塔那轿车与捷达轿车的差别。

15.可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

A.提供不同于别人的优质服务。

B.优质的品牌。

C.独特的产品包装。

D.操纵价格。

16.吉尼系数可以从洛伦茨曲线中计算,吉尼系数变大时表示

A.罗伦茨曲线向OY线移动。

B.罗伦茨曲线向OPY线移动。

C.罗伦茨曲线弯曲幅度较小。

D.罗伦茨曲线弯曲幅度较大。

17.某人在去年12月份共得到收入4000元,下列哪些内容属于他的工资收入

A.从雇主那里得到薪水2000元。

B.炒股票获利500元。

C.下班后做家庭兼职教师收入500元。

D.有一位亲戚从国外回来向他馈赠1000元。

18.市场失灵是指

A.垄断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B.市场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C.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不完全。

D.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19.私人产品在消费上具有

A.竞争性特征。

B.抗争性特征。

C.垄断性特征。

D.排他性特征。

20.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

A.非竞争性特征。

B.非抗争性特征。

C.非垄断性特征。

D.非排他性特征。

21.G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

A.当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B.各种生产要素获取的要素报酬总和。

C.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总和。D.国民生产净值与间接税的合计。

22.下列哪些项目的增加会使中国的GNP增加

A.中国京剧团在欧洲演出的收入。

B.服装厂购进的羊绒面料。

C.母亲为婴儿购买的黑龙江牌奶粉。

D.钓鱼台宾馆购买的奔驰牌轿车。

23.根据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消费减少。

B.储蓄增加。

C.消费增加。

D.储蓄减少。

24.如果I-S≠T-G

A.可以调整投资储蓄差。

B.可以调整注入漏出差。

C.可以调整政府收支差。

D.可以对I、S、T、G四个因素共同进行调整。

25.凯恩斯陷阱是指

A.货币需求曲线的垂直部分。

B.货币需求曲线的水平部分。

C.商业银行利息率不能无限下降。

D.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可以无限增加。

26.通常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

A.GNP Deflator。

B.CPI。

C.PPI。

D.DPI。

27.下列哪些不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

A.工资上升引起价格上升。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货币供给增加速度超过产量增加速度。

D.进口原料价格提高。

28.国际经济传递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渠道进行

A.国际商品流动。

B.国际资本流动。

C.国际技术流动。

D.国际劳动力流动。

29.下列四项中的哪些是中央银行不能用作是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措施

A.公开市场业务。

B.调整税率。

C.调整贴现率。

D.调整转移支付额。

3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会使

A.利息率下降,投资增加。

B.债券价格上升,利息率下降。

C.货币供给增加。

D.私人投资减少。

31.由于下列哪些原因,使得现行的GNP核算体系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问题A.农民生产粮食蔬菜为自己使用。

B.百货大楼每天发生的巨额交易。

C.不法分子经常偷税漏税。

D.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2.GNP折算数也可以被称为

A.物价指数。

B.消费指数。

C.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价格指数。

D.提出了通货膨胀因素的消费指数。

33.根据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分析,下列哪些结论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A.APC+APS=1。

B.APC+MPC=1。

C.APS+MPS=1。

D.MPC+MPS=1。

34.假定I=80,S=100,T=G=60,要使得AD=AS,可以

A.将I增加20。

B.将I减少20。

C.将S减少20。

D.将I增加10,S减少10。

35.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均衡的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A.减少投资。

B.增加投资。

C.减少货币供应量。

D.增加货币供应量。

36.下列哪些失业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是不矛盾的

A.自愿性失业。

B.非自愿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37.政府反通货膨胀的方式主要包括

A.货币幻觉方式。

B.渐进主义方式。

C.物价控制方式。

D.大刀阔斧方式。

38.国际经济传递不能通过下列哪些渠道进行

A.国际商品流动。

B.国际资本流动。

C.国际技术流动。

D.国际文化交流。

39.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途径是

A.增加印刷钞票。

B.向存款户签发支票。

C.提高法定准备率

D.增加贷款。

40.当经济发生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A.买进政府债券,使利息率下降,影响投资。

B.卖出政府债券,使债券收益提高,影响投资。

C.买进政府债券,使债券收益提高,影响投资。

D.卖出政府债券,使债券价格上升,影响投资。

41.按照产品流动法,下列哪些项目应计入一国的GNP中

A.个人到邮局寄包裹支付的邮资。

B.厂商购买的原材料。

C.个人购买的住房。

D.个人购买的汽车。

42.如果S-I≠X-M,要使得AD=AS,可以

A.S-I=X↑-M↓。

B.S↓-I↑=X-M。

C.S↑-I↓=X↓-M↑。

D.S↓-I↑=X↑-M↓。

43.根据消费函数曲线与储蓄函数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

A.消费函数曲线的斜率较小时,储蓄函数曲线的斜率较大。

B.消费函数曲线的斜率较大时,储蓄函数曲线的斜率亦较大。

C.消费函数曲线较平缓时,储蓄函数曲线较陡。

D.消费函数曲线较陡时,储蓄函数曲线亦较陡。

44.IS-LM模型研究的是

A.在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情况下,商品市场的均衡情况。

B.在利息率由商品与货币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均衡情况。

C.在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

D.在利息率由商品与货币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的决定情况。

45.总需求曲线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用下列哪些解释予以说明

A.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减与利息率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B.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C.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减与利息率的同方向变动关系。

D.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关系。

46.用利息率调节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时会有下列哪些关系

A.商品市场上的I(i)递减函数关系导致Y(i)反方向变化。

B.货币市场上的L2(i)递减函数关系导致Y(i)同方向变化。

C.商品市场上的I(i)递减函数关系导致Y(i)同方向变化。

D.货币市场上的L2(i)递减函数关系导致Y(i)反方向变化。

47.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下列哪些差额可以被用作调节国民收入均衡A.S-I和G-T。

B.X-M和wf-WF。

C.if-IF和rf-RF。

D.BP=F-K和I+G+X。

48.下列哪些原因不能被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

A.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比第一季度高1%,第三季度与第一季度持平。

B.全社会消费品价格连续上升10个月。

C.下午的蔬菜价格比上午高3%。

D.政府公布的定期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20%。

49.当I>S,L<M时,政府可以

A.增税,提高法定准备率。

B.减少政府支出,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C.减税,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D.减少政府支出,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

50.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时,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是A.提高利息率,抑制总需求和减少资本外流。

B.提高法定准备率和贴现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C.将本国货币对外升值,限制出口扩大进口。

D.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

三、判断正误

1.“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2.苹果的价格上升通常会导致鸭梨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3.李先生在2004年五一节期间,看到LG电视机挂出了“五一大优惠,回

报消费者,真情大放送”的广告,29寸电视机在原价2500元的基础上降低了300元,李先生非常高兴,他认为“哈哈,我买汽车的资金又增加了300元”,于是他去银行存了300元。×

4.收入消费曲线说明了需求曲线中价格和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关系,价格消费曲线说明了消费者收入变化后的消费变化关系。×

5.停止营业点是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

6.作为服装个体户的王老板用5000元本钱进了一批服装,3个月后他将这批服装销售完毕,共得8000元,他非常高兴的认为自己净赚了3000元。×7.当一个企业对同一种商品向一个消费者集团收取的价格高于另一个消费者集团,或者实行“数量折扣”(即大量购买时收取较低的价格)时,不能认为是实行了价格歧视时。×

8.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取决于价格联盟制度,这种价格决定方式主要有操纵价格和价格领袖制两种。×

9.A、B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0和0.30,那么B国的收入分配要比A 国平等。×

10.小王非常喜欢“免费搭车”,他经常去租一些VCD影碟或向朋友借一些书回家看。×

11.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新生产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2.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内。√

1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都可以被用于直接消费或生产消费,因此,在计算GNP时,都应将它们计算在内。×

14.某国在2003年的GNP是6000亿美元,根据经验公式可以知道该国当年的NNP大约为5454亿美元。√

15.如果饭店服务员工作的免费午餐是他工资的一部分,在SNA体系中,午餐费用并不计入GNP中。×

16.当经济中总需求存在着10亿美元的紧缩缺口时,意味着均衡的国民收入比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少10亿美元。√

17.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那么储蓄函数曲线的斜率比消费函数曲线的斜率大。×

18.消费和储蓄与收入都成同方向变动,因此如果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都可以增加。√

19.根据人们的消费规律分析,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与收入保持着同方向的变化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长,平均消费倾向也同样随之增长。×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 VC 为停业点。当AC>P>A 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及重点总结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分类 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宏观经济学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与实验 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其中,“观察”是指在不进行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将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实验”则是在某种人工控制条件下,小范围模拟现实经济现象,并据此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推断。 一般来说,经济现象是不可逆的随机过程,因此,经济学研究只宜使用观察法,而不宜使用实验法。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 (1)物价水平可看作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必须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支付更多的钱。 (2)可以把物价水平看作货币价值的一种衡量指标。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价值下降,因为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变少了。 用数学方法来表述上述思想:假设P 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 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等于1/P 。换句话说,如果P 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 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因此,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s M B M =?,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 币(B )和货币乘数(M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货币需求 ①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②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名义货币需求量。 ③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数量。 (3)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如图30-1所示,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 ,而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物价水平轴正好上下颠倒:较低的物价水平接近于这条轴的顶端,而较高的物价水平则接近于底部。这种颠倒的轴表示,当货币价值高时(用接近左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物价水平

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 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 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 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 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专业化与贸易 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二、比较优势原理 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1)绝对优势的含义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2.比较优势 (1)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①机会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②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则是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 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 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 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目录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 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 六、需求价格弹性 (2) 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 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 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 十、税收的代价 (4) 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 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 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 十四、市场结构 (7) 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 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 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 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 十九、博弈论 (10) 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机会成本)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 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 英国40 0.05 2 20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外部性【圣才出品】

第10章外部性 10.1复习笔记 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1)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②慈善行为; 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 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企业在它的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是错误的价格,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矫正价格。当企业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应当给它补贴;当企业的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应当对它征税,这样可以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这种能导致有效资源配置的税收被称为庇古税。 在庇古税制度下,庇古税决定了污染的价格,只要税率不变,污染的价格就不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量,使污染量变化。如图10-1所示。 图10-1庇古税的均衡图10-2污染许可证的均衡 ②污染许可证制度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文管2班修翔宇 早有网友对曼昆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作出过这样的感叹:假如早几年读到这本书,也许我的人生是另外一种选择。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一个挚友,而《经济学原理》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你去品读的好书。 本书开篇就介绍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后面的叙述都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在后文中又反复提及,思路清晰,重点分明,内容简单易懂,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在本书开头,曼昆教授就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一、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三、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作为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化产业市场有所了解,而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便是帮你更好地去了解国内外文化市场的第一步。 曼昆所提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本书开篇所列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和我们课堂上所学习的一致,这就进一步地说明了曼昆教授的经济理论得到了现代大多数人的认可,是主流的经济理论。 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后,曼昆教授开始提醒我们,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对我们无论是学习经济学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有这极大的帮助。 以下是我对该书主要内容的一些摘录(大部分是从原文复制): 市场如何运行 1、在竞争市场中,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影响最终的市场结果 此时,调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是价格 供应和需求平衡时,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2、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在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等于 最低平均总成本

西方经济学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笔记整理 经济学:是一种学问,研究人类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生产资源以生产不同的物品,来满足几乎无穷尽的欲望,并将之分配给社会中不同的成员。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 市场均衡——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和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 供求规律: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弹性:衡量因变量变动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消费者行为理论:(计算效用,消费者剩余) 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总产量: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记为TP 。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记为AP 。 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记为MP 。 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我们把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因选择某种生产而不得不放弃地进行其他生产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称为进行这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短期成本可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长期(long run )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因此,长期中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特点; 第一,市场上有许多销售者和购买者。他们的数目多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个人在市场上所占份额都极小,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这种市场上,价格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第二,同类商品同质无差别。 第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第四,市场信息完全畅通,厂商与消费者都对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 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d )、平均收益线(AR )、边际收益线(MR ),三线合一。 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见ppt 。 长期均衡:但是,由于长期生产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只有一种状态:所有厂商都达到零利润均衡,都只获得正常利润。 总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用于经营的时间和金钱的机会成本。在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应该补偿所有者期望用于使其企业维持的时间和金钱。 分配理论: 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y x x y x x y y E ???=??=//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 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西方经济学读后感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五篇

西方经济学读后感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五篇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关于《西方经济学》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学》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西方经济学读后感(一) 翻开《西方经济学》,翻到微观经济学这一章,书中详细而全面地从经济行为的角度介绍了微观经济理论,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更新的微观经济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分析说明了许多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在描述方面,注重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结合,使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经济现实后面所隐含的经济思想,并且又能学会用理论分析实事的方法,使我们在学习中得益良多。 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很大。 (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

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