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水资源现状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水资源现状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水资源现状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水资源现状

论文题目: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摘要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还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多种功能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包括生命支持功能,生产支持功能,环境维护功能,此外,发电、航运、景观和自然美等。虽然水是可更新的资源,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就从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点和利用与保护这几方面来分析中国水资源现状。

关键词:水污染、节约、开发、利用、可持续

目录

引言 (4)

一、中国的水资源数量 (5)

二、中国的水资源质量 (6)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6)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特点 (6)

(三)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7)

(四)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7)

(五)如何加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8)

三、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8)

四、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10)

五、中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11)

案例分析:解读“东北水资源”重大咨询项目 (11)

保护水资源措施 (17)

结语 (19)

引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就从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点和利用与保护这几方面来分析中国水资源现状。

一、中国的水资源数量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见表3-1-4),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见表3-1-6)。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表3-1-4表明,我国各流域由于面积不同,加之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水资源禀赋差别很大,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 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27 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 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 124亿立方米。

从表3-1-6可以看出,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比较,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窥测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二、中国的水资源质量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 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特点

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和众多的主、客观原因,纵观全国,水污染仍呈发展趋势。传统的污染物(COD、BOD)未能控制住,富营养化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却相继增加;点源污染还没有效控制住,非点源污染问题在一些地区又突出起来。由于80%以上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已造成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引起了普遍缺水和严

重的生态后果。

(三)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物料消耗高,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过高;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工业集中,而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极为缓慢,欠账太多,与整个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防治水污染投资少,加之管理体制和政策上、技术上的原因,仅有的投资亦未发挥应有的效果;有些地方对工业废水处理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耗资很大,而设施建成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投资效益差;不少新建的城市污水费用,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用水和排水的收费偏低,使得人们(包括工矿企业)不重视节约用水、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积极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

(四)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水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总体看,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江、河、湖泊水污染负荷早已超过其水环境容量。污水排放量仍在增长,七大江河水质继续在恶化,Ⅴ类和劣于Ⅴ类水所占比例仍很高。水污染严重河流,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其中海河劣于Ⅴ类水质河段高达56.7%,辽河达37%,黄河达36.1%。长江干流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除西藏、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现在工业水污染仍旧突出,仍是江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繁,平均每年达1000起左右。不少老企业无钱治理,高污染的乡镇企业仍大量存在,企业违法排污现象普遍。有61.5%的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相当多的城市没有建立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污水收采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收费普遍过低。因此除特大城市外,许多城镇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地表饮用水源地不合格的约占25%,其中淮河、辽河、海河、黄河、西北诸河近一半水质不合格。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源地,有35%不合格。全国尚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其中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农村有6300万人饮用高氟水,200多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另外南方血吸虫疫区农村饮水也不够安全。

这不仅仅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工业生产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巨大;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今年一至四月对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流经上述限批城市的水质多数为重度污染。如长江安徽段的巢湖全湖平均为V 类(Ⅴ类水已不能和人体接触,劣Ⅴ类水更是丧失基本生态功能);黄河支流渭河的渭南市、淮河支流沙颍河的周口市的国控断面今年前四个月的监测结果全部为劣Ⅴ类。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对海河和淮河流域干流和支流六十七个断面水质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全部为劣Ⅴ类。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

(五)如何加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全民全社会参与,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首先要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其次,根据江河水功能区划,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计划,控制各河段用水总量和排污总量。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制定用水定额和排污定额标准,达标排放。同时改革水价,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建设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重中之重。再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将耗水量大、污染重的企业向沿海、沿江部署和转移。要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定城市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在全国范围,全民参与,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贯彻水法,推进江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监督城乡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正在发展。县级水务统一管理的已有1239个县,占全国县级总数的5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一批大城市和海南省、黑龙江省各县均已成立水务局,按照水的自然规律,形成防洪,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的系统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是不可分割的、动态的、流动的,目前水资源水量、水质分割管理状况亟待改进。

三、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由图可得:四至五月,主要降水区为东南沿海地区

由图可得:六至七月主要降水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

由图可得:七至八月主要降水区为华北、东北地区

四、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

表3-1-7表明,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国土面积、耕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6.5%、36%和54.4%,但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的81%,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亩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值2.3倍;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流域,面积为全国的18.7%(相当于南方的一半),水资源总量却只为南方4片的10%;北方耕地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水资源总量更少,特别是海滦河流域尤为明显,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亩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这种不均衡分布,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水成为经济和政治的热门话题。

五、中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案例分析:解读“东北水资源”重大咨询项目

针对制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问题,该战略咨询项目共提出八点建议,分别是:

(一)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的总体格局应当是耕地总量不再增加,林、草、湿地不再

减少,城市和工矿用地合理控制;

(二)开发农业的巨大潜力,建设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基地;

(三)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才能保证东北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合理解决城市的水源危机和煤矿城市的地质灾害;

(五)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资源保证程度;

(六)将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

(七)西部地区应节制社会经济用水,保护生态与环境;

(八)水资源配置应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具体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未来东北地区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食主产区。在发展中,东北农业面临着不少问题。农民近年来收入增长缓慢,1998年~2000年甚至为负增长,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东北三省分别提出“主副换位”、“以粮换肉”和“畜牧倍增”的生产方针,导致商品粮调出量减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就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关键是要抓发展畜牧业和发展优质稻谷生产。转变目前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向为农牧并重、协调发展的方向。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比重大体在1∶1左右为宜。建议东北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粮(料)生产基地,以肉乳为主的畜禽业生产基地,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加工业生产基地,和东北亚农产品贸易中心。同时重点建设三条畜牧业商品生产带,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铁路及公路沿线,应建设成肉奶精品畜牧业带。齐齐哈尔—乌兰浩特—白城—通辽—赤峰铁路沿线,应重点建设成为牛羊育肥基地带。西部草甸、草原带,可优先建设成为现代化、规模化的草原畜牧业基地。发展东北农业,还要扩大水稻生产规模、提升水稻生产能力。东北地区

提高水稻单产潜力很大,扩大水稻面积也有较大潜力,据水土平衡测算,水稻面积可从现有的4500万亩发展到6300万亩。但是要特别注意解决低温冷害和稻瘟病等问题,同时加快培育抗逆、优质、超级稻品种。水稻品种要多元化。据粗略测算,到2010年,粮食8900多万吨,其中稻谷2600多万吨;

可调出商品粮约1700万吨左右。到2030年粮食总产量11000万吨,其中稻谷4100多万吨;可调出商品粮1200多万吨。针对东北地区农业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实施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工程。建议以发展水稻为重点,实施水旱并举、旱涝兼治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兴建旱改水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农田林网修复改造工程。在旱改水工程中,三江平原水田与大豆等旱作物的比例整体上在1∶1左右为宜,并且严禁开垦湿地。建议尽早作出三江平原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成立一个有权威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协调机构。施黑土保护工程。黑土保护工程主要包括逐步改变顺坡承包的经营方式,改顺坡种植为等高种植,采取深松免耕、少耕和地面覆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建立黑土保护性的耕作制度。推广草田轮作,建立科学的黑土轮作制度,建议给予种草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生物与工程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调整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向。

松辽平原西部与西辽河流域为半干旱草原地带,建议除主要灌区外,大部分地区应改变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向为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向,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的比重应在50%以上。应压缩水稻与旱地粒用玉米,适当恢复谷子等耐旱作物,大力发展饲用玉米与苜蓿等饲草料生产,50%的耕地种植专用草料。建设现代旱地农业,其核心是提高雨水利用率。

灌区应控制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2.实施森林科学经营振兴东北林业基地

东北地区的林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有林地面积4393.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7.4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3%和26.7%,即在13%左右的国土面积上拥有了全国四分之一的森林资源。东北林业发展目前有不少问题。从林区林业看,现行采伐量仍超过了森林资源承载能力,如再延续下去,极有可能丧失森林资源恢复的前景。林区的湿地和林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木材生产和基于木材的加工业的衰落和缺位造成了林区产业链的巨大空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林业企业运行机制及政企合一的林区社会显示了巨大的不合理性,强烈要求体制改革和外力干预。从农区林业看,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成效显著。有些地方的农田防护林网残缺不全,树种选择不当或管护不力,生长不良,急需补充改造。部分林网的树木已过熟,病虫害多,急需更新换代。防护林网采伐更新在认识上和机制上存在障碍。从草原沙区林业看,主要问题是对该地区干旱缺水的自然本底以及自然封育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在沙地治理中过于重视乔木,特别是喜水的杨树,而对灌木和草本植物重视不够,存在大量的生长不良和效益低下的人工林。农、林、牧、水几方面的配合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威力。

恢复和发展东北林业的思路。要充分重视发挥东北森林在保障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东北林区从长远来看仍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业基地,以木材生产和加工(含制浆造纸)为主的林产业仍将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应在确保林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的同时,全面实施森林

资源的科学经营和管理,加大森林后备资源培育和营林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林产精深加工和非木质产业,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利用和林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强力推进林区政企分离进程。

要紧紧抓住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初步成果的有利时机,立即着手推进林区体制改革。第二,延长天保工程的实施期限,扩大工程覆盖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并彻底转变制定采伐限额的运行机制。要把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年龄结构调整到合理的可持续经营的状态,考虑到不同地区林情的差别,总体上需要20~40年的时间。第三,增设森林培育专项资金,把中幼林抚育提到战略高度。中幼林抚育应成为主要的措施,国家应该设专项基金予以扶持。第四,对天保工程实施以外的政府划定的公益林实施生态补偿。第五,加强农区和牧区林业建设,实施农林草牧一体化经营,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东北地区的农田防护网,在保护农田免受灾害的同时,也可以发挥速生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草原牧(沙)区要以发展灌草为主,农林牧水综合治理。发展沙地桑产业也是良好的途径之一。

3.“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用水可持续发展研究”

1.东北地区矿产开发现状。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长期以来矿产资源开发一直是

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东北地区钢产量为2730万吨,占国内钢产量的12.6%。2003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居全国钢铁企业第二位,是我国主要的钢铁基地。

2.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用水情况。2003年东北地区金属、非金属矿开发工业

合计用水量为4.92亿m3,占当年东北地区用水量的0.90 %;占东北地区工业用水量的5.0%,所占比重不大,对水资源的压力不大。钢铁工业是矿产资源开发用水量最多的行业,2003年东北地区钢铁生产耗水总量为3.68亿m3,占东北地区用水量的0.67%;占东北地区工业用水量的3.74%。东北地区大部分钢铁工业企业的水复用率都在90%以上,高于全国钢铁工业的平均水平。

3.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03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废水总排

放量为18.08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53%。其中金属、非金属矿等矿产工业废水排放量为 4.16亿吨,占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

23.01%。钢铁工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三废”产生源之一。2003年东

北地区钢铁工业废水排放量约3.36亿吨,占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

18.52%,是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多的工业行业之一。除工业废水之外,

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固体废渣也对河流造成污染。特别是一些尚未改造和淘汰的落后钢铁生产能力,排放的粉尘和固体废渣对河流的污染相当严重,已经影响下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4.东北地区重大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与水资源合理布局分析。随着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战略措施的实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工业的用水量也将有所增加。据分析预测,2010年东北地区工业需水量为141.1亿m3;2020年东北地区工业需水量将超过171.1亿m3。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东北地区矿产工业用水也将有所增加。根据有关产品单位水消耗标准测算,2010年东北地区金属、非金属矿产工业水需求量为6.97亿m3,比2003年增长41.67%。

5.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资源保证程度。必须破除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

已经枯竭的观念,以铁矿、铜、铅锌矿等重要矿产找矿为重点,结合地

区特点,争取实现对森林、沼泽、草原、荒漠和表土厚的地方勘探方法、

勘探技术的突破。

2)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东北周边的俄罗斯、蒙古

均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特别是铁、锰、铜、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都是我国短缺的资源。东北地区矿产开发工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发

展战略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应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加大利用海外矿产资源的力度,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3)重大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水资源十

分紧张区域内的矿产开发企业应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发展耗水少的深

加工产品。耗水量大的企业应考虑实行搬迁或转产,以满足生态环境的

需要,减少对城镇人民生活的干扰。

4)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污水治理项目建设。

5)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淘汰落后,减少环境污染。坚决贯彻清洁

生产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挖掘企业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实

现降低水资源消耗的目标。

4.保护与合理配置水资源为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水资源的问题和矛盾

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87亿m3,人均水资源量1672m3,

亩均水资源量515m3。与我国北方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相比,水资源

是比较丰沛的。东北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出“北

丰南欠、东多西少”、“边缘多、腹地少”的特点。建国以来东北

地区水利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东北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

8900万亩,占全国的11%,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社会经

济用水持续增长,由1980年的351亿m3增加至2000年的599亿m3,

水利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由于忽视

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使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主要

表现为:西部地区,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盲目发展灌溉农业,河

湖干枯、地下水超采,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在中部地区,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地表水源不足,导致大量超采地下水、

废污水大量排放,河水污染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2.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3.保护与合理配置水资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在水资源配置中,首先必须扭转“重社会经济,轻生态环境”,“重开

发利用,轻节约保护”的观念,在充分考虑当地生态与环境需水的前

提下,合理配置当地社会经济用水,生产力发展模式与布局要与当

地自然环境相协调,为东北地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创造条件。工业与城市发展要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加

大污水回用、雨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形成多渠道开源、

多水源利用的开发模式,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农业要

合理控制发展规模,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对于松花江区特

别是松花江流域,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可以利用控制性工程,通过

加大对未控洪水的调控能力,扩大灌溉面积。但为保证必要的生态

环境用水、航运用水和汛期维持河道稳定用水,发展规模要有所节

制,应将社会经济耗水量占水资源总量比重严格控制在40%以内。

松花江流域开发规模如有必要进一步扩大,需要进一步研究社会经

济用水与生态环境、航运用水的优化配置,或考虑“引呼济嫩”工程,

调引国际界河丰富水资源为松花江流域补水。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辽

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条件,以水定发展,量水

而行,坚持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重视旱

地节水农业建设,逐步缩减高耗水水田面积,使社会经济用水在2030

年前后接近甚至达到零增长,并辅以必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

社会经济系统的供需平衡,遏制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

并有所改善。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观点出发,未来社会经济用水比重

还应进一步降低,还水于生态。因此为从根本上扭转辽河平原经济

用水与生态用水的激烈竞争,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远期可通过

扩大“东水中引”规模,甚至考虑从呼玛河向嫩江调水,完成“东水中

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5.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东北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化地区。2003年城镇化率为

47.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53%)。当前东北城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

部分城市资源枯竭,就业压力沉重,替代产业跟不上。由于资源衰竭,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已经形成了一个城市贫民阶层。2.轻重工业比重失调,东北的经济区位属于沿海,但经济地位类似内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由1978年的17%下降至2002年的9%。3.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应急措施不足,缺乏预案规划。4.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不少沿江、沿河城市水质性缺水严重。如哈尔滨,恐怕要被迫兴建早有所考虑的远距离调水工程。5.城镇布局不完善,加上体制、观念因素,区域协作不密切。东北地区城镇现呈“丰”字型的空间布局,向“一轴两厢,纵横网络”

的方向发展。但东部、西部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两厢格局、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各省区相对封闭,经济联系以省内为主,缺乏省区间协调整合。我们认为东北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宜过快,规模不宜过大。城镇化率应当适当比重、适当速度,但仍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两厢”和“口岸”多发展中小城镇,现在东北人有可能要“闯外围”和“走出去”。到外边去,增加交流合作。

关于城镇化策略与对策建议。最根本的还是处理好城镇化和环境保护、人和自然的关系。要走“依顺自然、社会和谐、城乡协调、资源循环和环境和谐”

的路子。

1.优化提升城市质量。首先,要走紧凑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合理控制城市规

模,防止大城市盲目扩张。在节约用地的同时,要重视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保护。其次,要改善城市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要更新和改造城市地下管线,提高城市、生活、生产和交通运输以及基础设施安全性。第三,要完善城市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 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第一,强化中心城市带动,推进都市区

发展。包括加强沈阳的铁路枢纽与大连的空港、海港交通枢纽,增强这两个都市区的辐射影响力等。第二,促进对外开放,发展边境城市。第三,扶持

小城镇和农业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结合农业发展,开发为农业服务的加工业。许多林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特别是初级加工应就近放在小城镇,既有利于保鲜质量,又有利于废水废物回用。

3.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振兴。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特别是抚顺、阜新等工矿型城市,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对于资源和环境条件非常差的地区,从长远考虑应该逐步外迁人口。

4.完善城镇供水排水系统,确保用水安全。要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大力提倡节水。重点保障中部城镇群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沿海城市应积极发展海水利用。要特别重视管网的配套建设和管网的更新改造,争取到2030年管网渗漏率降到10%以下。要以实现水的生态循环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东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东北地区水污染现状及典型问题。第一,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松花江流域河流水质超标率枯水期为87.5%,平水期为68.8%,丰水期为7

5.0%。由于冰封期长,冬季更加剧了水污染态势。辽河流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70%以上断面为劣V类,基本丧失环境功能。第二,部分饮用水源地水质不达标。松花湖库区上游河流、四方台水源地、辽宁省42个水源地、太子河中游的参窝水库和东辽河上游的二龙山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难以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第三,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三江平原Ⅳ、Ⅴ类地下水水质面积占15%;松嫩平原Ⅳ、Ⅴ类地下水水质面积约占28%;辽河流域平原地区Ⅳ、Ⅴ类劣质地下水的面积占辽河流域平原区总面积的82.97%。第四,渤海海域近岸污染加重,赤潮面积逐年增大。水污染防治工作与存在问题。东北地区的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重污染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措施不能正常运行,对污染隐患极大的金矿仍存侥幸心理,生产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东北地区的城市废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建设很不足,正常运行率更低。松花江流域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20%,辽河流域不足30%。东北地区也是我国的粮仓,农村产生的非点源污染不容忽视,但至今对非点源污染缺少系统调查,污染底数不清。此外,现行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防治污染的要求,有关部门的水质监测队伍及设施重复建设,水质水量数据不统一,信息互相封闭,资源不能共享,给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管带来困难;现有的行政区划性管理与水污染的流域性特征也不相适应。

1.控制水污染的战略对策建议:

1)推行循环经济,坚决贯彻“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

源管理战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2)优先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改善上游水体的水质;采取措施修

复水源地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及水质监测的力度;建立水质预警、

预报和应急处理制度。

3)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法,对

违法排放污染和造成严重事故的企业依法给予惩处。

4)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提倡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应与城

市废水处理厂建设同步实施。

5)加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控制,

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基地;大力推广使用

复合肥、有机肥;推广测土施肥、精准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无毒、

低残留农药,提倡农药使用和生物防治相结合。

6)特别重视对微量有机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防治,应以饮用水源地

及其上游水体中的微量有机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调查、控制为优

先,逐步实现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

7)消除吉化事故的影响,切实改善松花江水质,在取水口设置安全屏

障,采用先进水处理工艺,确保安全饮用水的供应。

8)

9)沈

10)抚灌区的污染控制及土壤修复,应检查并严禁工业企业向沈抚灌

11)

12)渠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严格禁止继续使用沈抚灌渠的污水进行灌

13)溉。

14)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实现管理数字化、公开化,应增加省界、市界

监测断面,适当增加有机、有毒物质监测项目,实现界河的联合监

测,强化饮用水源预警断面的监测能力及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

力建设;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数字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公开与共享。

15)建立有权有责的流域管理机构,目前的涉水部门在流域管理上协

调、合作很不够,流域有关省市在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上的责

任和利益亟须明确。

保护水资源措施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首先,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64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

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同时,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也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

最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水务市场,从而优化配置水资源,也是保护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内容。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中国水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预测,中国水务行业应该有万亿元以上的空间,到2005年仅污水处理一项就有4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由于“水”带有浓重的社会福利色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水的价值和价格的背离,严重制约了水行业的发展,水资源因此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种情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应当得到转变。

结语

从全文我们可知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对于国家,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健全水资源方面的的法制,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于社会,要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呼吁人们保护每一滴水;对于公民,我们都必须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建模关于水资源的论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本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水资源主要风险因子和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综合评价,以及调控预测。 对于问题一的主要风险因子的确定,我们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模型,由1979年~2008年的水资源的统计资料来进行各因子的对比(避免了层次分析模型的的主观偏差),由此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出了各个因子的权重,权重较大的即为主要风险因子。 对于问题二的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我们参考文献选取了五个评价指标即风险率、易损性、风险可恢复性、事故周期(重现期)、风险度,每个评价指标都有5级划分标准. 对于问题三的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预测,根据五个评价指标并利用模糊理论计算出水资源短缺情况的综合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降低风险等级。的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预测,对于问题四,我们结合已经计算得到的数据,写了一份建议报告。 关键词: 层次分析模型、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一、问题的重述 对于问题一,水资源的风险因子众多,怎样确定哪个风险因子是。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题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 评价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是什么? (2) 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并陈述理由。 (3) 对主要风险因子,如何进行调控,使得风险降低? (4) 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5) 以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写一份建议报告。 二、问题的分析 对于问题一:为了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我们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模型。由于气候条件、水利工程设施决定着水资源总量,工业污染决定着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决定着农业用水,管理制度、人口规模决定着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所以我们可以由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及其他生活用水、总供水量这五项的权重来比较得出主要的风险因子。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因为题目中也给出了总供水量的数据,而且不影响风险因子权重的比较,所以我们将总供水量也加入计算。 以往在使用层次分析法时,由于主观因素会造成评价结果可能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形成偏差,但是我们在使用层析分析法的时候避开主观因素而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就能很大程度上的消除人的主观偏差因素。 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就可以计算出各项的权重进而识别主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姓名:程亚专业:土木工程1005 学号:2010011107 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各大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污染现状:国家和普通公民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一浅谈现有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的污染: 1.1 简述现状: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 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 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 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 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 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 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 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 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 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 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 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 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 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 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 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 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 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 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 树木枯死。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 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

水资源论文()

关于生活污水回用典型工艺的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各国对水资源的一个利用情况,指出污水回用的必要性,并引 出污水处理的典型工艺-----生物膜法,分别从生物膜的四种膜反应器(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滤池)一一介绍了其构造,反应原理以及其工艺流程,让我们对膜处理工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最后分析了膜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并对本文的介绍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膜处理工艺 1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1]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当前缺水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2 污水再生利用状况及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遍布于海洋及陆地上。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1再生水利用现状 早在 1950 年,美国污水研究者俱乐部就利用模型进行了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1965年将其成果用于加利福尼亚的南塔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了28400m3/d。目前,美国城市污水回用量达260×104m3/d,其中62%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30%用于工业,其余用于城市设施和地下水回灌。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因此污水已经成为该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目前,以色列 100%的生活污水和 72%的城市污水得到了回用。现有200多个污水回用工程,规模最小为 27m3/d,最大为20×104m3/d,处理后的污水42%用于农灌、30%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工业及市政建设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城市污水回用量就达到了0.63×108m3/d。污水再生后用于中水道系统、农田或城市灌溉、河道补给等。[4] 我国的再生水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六五”期间的起步阶段,“七五”到“九五”期间的技术储备和示范工程引导阶段和目前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在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和人的身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

中国水资源现状

状源水资现中国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

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13. 8×108km3,其中97%为海水。而占地球总水量2. 53%的淡水中70%分布在南北两极及高山高原地带以冰川、冰帽状态存在,30%以地下水或土壤水形式存在,湖泊、沼泽水占0. 29%,河水占0. 01%,大气水占0. 04%。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其量估计约3×106km3,占地球总水量的0. 2%左右,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是一种珍贵、极为有限的资源。 中国的河川众多,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0 000多条,流域面积10 000 km2的河流约5 800多条,总径流量2 600 km3,外流河区域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内河区域占35%。湖泊面积1km2以上的有2 800多个,湖泊面积为75 000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0. 8%,全国湖泊储水总量为750 km3,其中淡水储量仅为28. 7%。中国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 800 km3,折合水深295mm,占全国降水量的45%,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108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 8×1012m3/a(实际可利用量约8 000×108~98 500×108m3/a),但中国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 300×108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 000×108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从人口、土地面积、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图1)。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简而言之就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各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3]统计显示, 1997—2006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下降状态, 然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而且用水量还在逐年增长。 水资源短缺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 首先,我国降雨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我国自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受较强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降雨量变化很大,时常导致旱涝两灾,而且旱灾和水灾常常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总的来说,从东南沿海地区到西北高地,降雨量逐步减少,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之间降雨量的差异很大。其次,产业结构的特征造成农业用水的比重大浪费多。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5%。由于灌溉系统广泛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及不同作物之间、同一流域的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分配欠佳,在所有产业中,农业的水资源生产力是最低的。农业用水中,大约只有45%真正被农民用于灌溉庄稼。中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4%,工业的循环用水比率平均为40%,而发达国家为75%~85%。造成中国水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效率不高。最后,水污染是水质恶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大面积的水污染加剧了我国的水稀缺。在过去三十年里,尽管中国为控制污染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水污染依然日益加剧,从沿海向内陆地区、从地表水向地下水蔓延。水污染事件也构成严重威胁。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加大了对本已相当脆弱的水环境的压力,由于长期持续的污染,中国大多数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可饮用的水资源正在急剧减少。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缺水的情况是: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此外,水污染对社会经济也造成乐严重的影响: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日趋尖锐。 水土流失严重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 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

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57.06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概要:本文予以简析中国近来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部分成因,并且归集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但是若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便要节流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短缺成因措施环保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的美称。而中国得以的如此美称,都离不开一种资源——水资源。 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例如中国。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m3(648 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其中地表水2.67万亿m3,地下水0.81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 200 m3,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预测到203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50 m3。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资源又是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首先,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2]。其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看,东南、西南地区水量丰富,西北、华北地区水量贫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径流量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全国的38%;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径流量不到全国的7%,耕地却占全国的40%[3]。再次,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库。最为严重的是淮河、辽河、汾河、海河等流域,南方的黄浦江、滇池等水体也被严重污染。全国约有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附近河流或河段已成为排污沟[4]。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成因: 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造成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 中国人口从开国以来迅速增加,加之我们还正处于第二工业的发展时期,所以我国不论是从经济,生活,还是工业方面都对水有着大量的需求中国人口已达13亿,今后,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高峰。2050年,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从20世纪

关于水资源论文保护水资源论文

关于水资源论文保护水资源论文 浅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摘要]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人就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谈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 水。同时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但是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尤其做为西北内陆地区的宁夏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

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

目录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4) (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 1、水资源定义 (4) 2、水资源特点 (4) (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5) 1、调节气候 (5)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8)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9)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9) (一)社会、自然原因 (9) 1、人均水资源少 (9)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 (二)经济、人为原因 (10)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10)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10)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10)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孙景生;康绍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1我国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现状 1.1水资源现状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630 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水量仅2 300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 500 m3/hm2,为世界平均数的4/5。另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占我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人均占有量为517 m3,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水资源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程度突出,土地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面积戈壁滩,因无灌溉,也就没有农业。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汛期雨量过于集中,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难度很大,非汛期又水量缺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使水旱灾害频频发生,甚至同一地区有时旱涝接踵而至,交替成灾。 1.2农业用水现状 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 500亿m3左右,缺水量为250亿m3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3之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 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 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 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2农田灌溉节水途径 农田供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4个环节。首先是从水源取水,通过输水、配水等一系列工程设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块;其次是通过田间灌水技术将水源来水转化为土壤水;第三是通过作物根系吸水,由土壤水转化为生物水;最后是通过作物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在作物水分的参与下形成作物产量。每一环节都会有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探讨各个环节的节水途径、技术措施及其潜力,尽可能地减少每一环节中的水的无效损耗。前两个环节涉及如何将作物所需水量从水源送到田间并转化为土壤水,与作物的生理过程不直接相关,靠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水均匀度和减少田间深层渗漏等工程技术措施以及合理用水的节水灌溉制度措施,设法提高土壤储水量与水源取水量的比率和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储水量的比例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这两个环节存在着很大的节水潜力,是当前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方面。后两个环节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利用土壤储水的问题,属基础节水范畴,靠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无效损耗和作物奢侈蒸腾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设法提高蒸腾量与耗水量、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 水作为人类的生存之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些年来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污染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在农业、工业乃至是人类生活中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状况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不断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1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的意义分析 水资源自身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社会效益的价值体现,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水资源又是一种具有生态效益的环境资源形式,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不仅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和平衡生态的功能,而且在具体的气温恒定方面也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水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是工业和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完全依赖于水资源的防治、机械加工、发电以及造纸等行业当中对水资源的利用极大,因此,水是工业进行生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当今社会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水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和浪费。并且还导致了在水资源的可重复利用上呈现出了严重的下滑状态,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对水资源的利用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因此,针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人类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 2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1在工业方面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效率 人类社会系消耗水资源的重要方面就是工业用水,在工业当中的诸多领域都需要利用大量的水资源,甚至是有些生产领域还把水资源作为其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工业使用以后所造成的水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对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对水资源在工业领域中的有效运用问题给与有效的解决,对工业领域当中的用水总量给与适当的减少和控制。 2.2在生活领域要把节约用水作为其生存前提 生活用水作为整个水资源利用当中的重要环节,家家户户在生活当中都需要使用水资源,其不仅在使用范围上比较广,而且在具体的使用种类上也非常多,在具体的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对水资源却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的现象。因此,针对生活用水方面应采取相应的节约用水措施:(1)可以使用相应的节水器从而达到水资源使用的计量供应,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应使用那些具有节水功能的水龙头、洗衣机以及坐便器等生活用品,还要对供水管网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从而防止因相关的管网问题所造成的对水资源造成的浪费问题。在生活当中还要安装能够有效节水的水表,从而达到计量供应的目的,并根据相应的用数量采用付费的方法来加强节约用水的目的,还可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对生活污水进行合理处理,从相关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能够有效的节约相关城市用水的5%以上。 2.3运用科学灌溉的方法推动农业生产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当中,其对农业的灌溉经常采用漫灌的方法,这样的灌溉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具体的灌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