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文学诗意现实主义

德国文学诗意现实主义

德国文学诗意现实主义
德国文学诗意现实主义

第八节现实主义

虽然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不一定总是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分期的标志,但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1848年的德国三月革命是德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同样也为精神生活带来了一个转折。轰轰烈烈的一场革命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投降而失败了。这个阶级背叛了它的理想,不再去关心民族的命运和政治上的权利,而只是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作家的理想破灭了,这也逼使一些资产阶级作家去反思,去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变化,在作家身上存在着一种幻灭感和悲观情绪。他们对文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就是不再去介入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而是设法去保持巨大历史事件后人性的完整。他们在文学上不再是去对现实社会进行剖析和揭露,而是中立的,保持距离地去观察,去描述,这就是称之为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也叫做“诗意的现实主义”。这种文学实质上是批判和美化之间的一种诗意化的平衡,不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不是去揭示人性解体的原因,而是去发现人性在有限的生活领域里的保持和对未来抱有的一种乐观主①义。1871年德国由上而下完成了排除奥地利在外的统一,高涨的民族主义,经济上的“起飞年代”,更为这种诗意化的现实主义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这种文学思潮自五十年代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期。由于资产阶级所处的稳定的社会条件,在德国并没有出现一种如法国、英国、俄国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批判现实主义,没有出现如福楼拜(1821—1880)、狄更斯(1812—1870)、屠格涅夫(1818—1883)这样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德国属于这种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家有弗莱

塔克(1816—1895),施皮尔哈根(1829—1911),欧托·卢德维希(1813—1865),拉贝(1831—1910)等。斯托姆,赫勃尔也应归于这个范围,他们对现实也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但保持着清醒,流露出失望并在不同程度上有着批判精神。从总体看,无论是横向间的比较(与英、法、俄各国),还是纵向的观察,这个诗意的现实主义是德国文学上的一个衰落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要特别要提出瑞士作家凯勒和德国作家冯塔纳,他俩都生于1819年,经历了1848年革命,他们的大部份作品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重要作品已突破了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发展了一种批

判的现实主义的精神。

赫勃尔和斯托姆

弗·赫勃尔(1813—1863)是这一时期的优秀戏剧家,出身一个泥瓦匠家庭,生活清寒,由于得到资助才得以进入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文学。他写过诗歌,小说,但他的成就主要是戏剧。184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戏剧《尤狄特》获得巨大成就。在1848年革命前完成的悲剧《玛丽娅·玛格达莲娜》(1844)是他早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表现的不是莱辛的《迦洛蒂》或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中贵族与市民间的冲突,而是市民阶级本身由于其狭隘性和偏见导致的悲剧。一个木工的女儿被人诱骗,她迫于小市民的虚伪的僵化① 参阅《德国文学简史)一卷本,1983 年柏林出版。的道德观念和环境的压力而投井自尽。作者出色的展示了德国的这种鄙俗气及其可憎可恨,但是作品缺乏一种批判的抗争精神,

有着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为他本人所说的,他要表现毁灭的不可避免,如同死亡在人的诞生时候已注定了一样。1848年革命爆发时,赫勃尔曾一度表示欢迎,但随即转向,他此后的作品大都表现了他对现存秩序的维护和肯定,与现实妥协,不要改革,更不要革命。在《阿格内丝·伯瑙尔》(1851)、吉格斯和他的指环》(1856)以及《尼布龙根三部曲》(1855—1857)等都明显地有着这种倾向。他藉助传说、神话的题材,表现了对现存秩序的违反和破坏必将遭到毁灭的结局。

台·斯托姆(1817—1888)的小说在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出生于荷尔斯坦,父亲是一个律师。大学时在基尔、柏林攻读法律,毕业后回故乡做律师。时荷尔斯坦在丹麦统治之下。他因反对丹麦人统治,1853年被迫离开故乡,在波茨坦等地做法院推事。1864年荷尔斯坦并入德国,他返回故乡,任行政长官,1880年退出政界专事

创作。

斯托姆写有抒情诗,这些诗歌语言清新质朴、感情深沉真挚,为德国语诗歌中的优秀之作。他的主要成就是中篇小说,一生共写有五十多篇。这些作品多以故乡的小城为背景,广袤的田野,无垠的荒原,低垂的云层,清新的海风,这一切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他以优美的文笔描绘故乡的风光,娓娓动听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伤的故事。他的

代表作有《茵梦湖》、

《在大学里》、《三色紫罗兰》、《淹死的人》、《白马骑士》等。《茵梦湖》(1852)写了一个令人伤感的爱情故事:小说主人公莱因哈特暮年形单影只,他沉浸在少年时代与伊丽莎白相爱的情景。那时两人相爱甚笃,可在莱因哈特外出求学时,伊丽莎白屈服于母亲的意志别嫁。他俩都默默地听从了命运的安排。在一个狭隘的生活环境里,习俗,偏见和财富毁灭了爱情和幸福;而人们却不能起来抗争,只能顺从地忍受。斯托姆小说的主要倾向是避开时代的课题,从平静的生活中撷取平凡的题材,表达出一种怀旧的和断念的灰色情绪,在他的作品里较突出地体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白马使者》(1888)是他晚年的一篇小说,它写了一个有才干有意志力的人在一个充满市侩气的现实中的悲剧。作品有了较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批判成分,题材上也有所突破,但作家已不能进一步发展了,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四日他死于故乡。

斯托姆的小说多系采用框形结构,以第一人称的回忆方式讲述过去发生的故事,这便于作者抒发胸臆,描绘内心的情感的变化。

凯勒和其他瑞士作家

戈特夫利德·凯勒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他生于瑞士的苏黎士,早年梦想成为一名画家,曾在慕尼黑学画,但由于经济拮据和感到缺乏才能就放弃了,返回故乡。1848年革命期间,他思想激进,积极投身政治活动。1846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政治诗集,1848他得到州政

府资助,前往德国留学,在海德堡听费尔巴哈的哲学,深受影响。1850上他前往柏林,三月革命失败使许多作家失望、悲观、转向,但凯勒思想依然满怀政治热情,在创作上瞩目现代,紧紧把握时代精神,不同于

那些诗意现实主义作家。

1855年他在柏林完成了蜚声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绿衣亨利》(第一个版本,1879—1880第二个个版本)。这是一部带有浓烈自传色彩的教育小说。它描述了一个石匠儿子亨利·雷的从童年到少年直到成熟后的发展过程。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经挫折、失败、仍不断追求、进取,最后在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整部作品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曲折复杂的故事,它藉助亨利从小到大的许多平淡无奇的经历表现了主人公对人生的认识和内省,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逐渐引起思想上更深层次的领悟。

如果说在《绿衣亨利》中凯勒对瑞士的民主政治怀有信心,对资产阶级抱有希望的话,那么在他晚年所写的另一部长篇《马丁·撒兰德》(1886)中,通过主人公商人撒兰德的一再受骗上当,就流露出了他对

现实的失望。

比起凯勒的长篇,他的中短篇小说更有艺术特色和可读性及深刻的批判意议。《塞尔德维拉的人们》和《苏黎士中篇小说集》是他的两部

代表性集子,其中一些作品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德语文学中的珍品,如《乡村中的罗米欧和朱丽叶》、《七君子小旗》等。《乡村中的罗米欧和朱丽叶》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他们的父亲都是农民,毗邻劳作,可因为一垅土地的争夺而成为仇人。于是这对无法成为眷属的男女私下结合,尽情欢乐一天,然后投河自尽,殉情而死。凯勒通过这个题材批判了小私有者的狭隘固执,贪婪自私的恶德,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纯贞美好的人生。

叶·戈特赫尔夫(1797—1854)是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也一直在农村做牧师。他的作品多是取自农村生活,用方言写作,有着优秀的叙事才能和幻想力及出色的语言表现力。他的第一部也是他的代表性作品是《农民的镜子》(1836),此后相继创作了

《仆人乌利》(1841)、

《钱和精灵》(1843)、《佃户乌利》(1848)、《在弗夫洛德的乾酪制造厂》(1880)以及中篇小说《黑蜘蛛》等。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对自由主义的时代精神,无神论和城市化都抱有反感,而讴歌一种自然

的,朴素的,充满宗教情感的生活。

斐·迈耶尔(1825—1898)是一位历史小说作家,出身苏黎士贵族之家,政治上是一个保守派,三十九岁时才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是叙事诗和小说,大都取自历史题材。代表作有《于尔根·叶纳什》(1876)、

中篇《圣徒》、

《修道士的婚礼》(1884)、叙事诗《胡腾的最后几天》(1871)等。他不是把历史看做是各种力量的角逐场,而是视为个别英雄人物的舞台,对他说来历史的题材更易于表达他的情感,他说:“我最喜欢沉浸进往昔的时代,我轻易地对它的谬误加以嘲讽,它容许我对永恒的人性予以更艺术性的处理,而当代题材的残酷的现实性却不允许我做到这些。”这样,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都成为他的作品的背景;大人物的悲剧性的孤独,权力和宗教间的冲突,情欲和伦理间的对立都成为

他的素材。

冯塔纳

泰·冯塔纳(1819—1898)是德意志帝国时期最重要的作家,生于柏林一个药商之家,中学毕业后也在药店工作。1848年革命时他曾参加街垒战斗,革命失败后他从事新闻工作,一度在英国做通讯记者。六十年代在柏林做专职戏剧评论员,直到59岁时(1878)他才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风暴之前》。在此之前他只写有游记和评论,到逝世时除了中短篇外,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篇。他的作品大都以大城市为背景,是这一时期以柏林为中心的普鲁士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没落,对他所生活的社会感到的失望,把自己美好希望寄托在第四等级身上。他相信也欢迎新对旧的胜利。晚年(1895)他在一封信

中写道:“我对阻止新时代的一切都仇恨,这种仇恨在持续增长,在新事物胜利之前,即使有可能和或许发生一场可怕的战斗,那也不能阻挡我对新事物胜利的祝愿。”在冯塔纳的作品里没有出现作为主人公的第四等级和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他通过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必然衰亡的描写,表达了他的这一信念。在他的长篇里,如《私通》(1882)、《沙赫·封·乌特诺夫》(1883)、《迷惘、混乱》(1888)、

《燕妮·特莱贝尔夫人》(1892)等都对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爱情与婚姻关系上的伪善和腐败以及道德的堕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1895年完成的《埃菲·布里斯特》是冯塔纳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他的批判现实主义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一个容克贵族出身的少女埃菲,迫于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男爵。男爵热心仕途,冷落埃菲。时男爵的一个朋友,退役少校与埃菲相识,少校乘机玩弄了埃菲的感情并与她发生了暧昧关系。埃菲的丈夫这时调离别地,埃菲也得以摆脱少校的纠缠。夫妇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六年之后,丈夫由旧书信中发现埃菲与少校的关系,他为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少校决斗。在决斗中他打死了少校,然后与埃菲离婚。埃菲的双亲畏惧社会舆论,拒绝接受埃菲。她孤身一人过活。当她终于得以见到自己十岁的女儿时,女儿却视她为陌生人。埃菲万念惧灰,最后离开了人世。

冯塔纳通过埃菲的悲剧,以冷峻的笔触,鞭挞了容克贵族阶级的冷

酷和对人性的扼杀。埃菲这一形象富立体感,性格真实,内涵丰富,成为德语文学中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

冯塔纳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斯太希林》(1897),这部作品的梗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到一个老人最终死了,两个年青人结了婚;这大体就是在五百页里所发生的一切。”这部长篇的特色几乎全是对话,在对话中塑性格,通过许许多多的对话,议论,来表达新与旧的冲突,展现出旧的被新的取代的必然趋势。作品中有一段话点明了主题,也可以说是老人冯塔纳的人生观的写照:“所有旧的,有权利要求我们应该去爱它们,但我们却完完全全为新而生活。”

冯塔纳的社会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以对话见长,这些对话语言精练准确,机智风趣,富戏剧性,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态。他对德国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有了益的贡献,为下一世纪德国批判现实

主义起了开拓性的作用。

欧美文学中编――第二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欧美文学中编——第二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二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一、填空 2、《拉辛与莎士比亚》是____ 所写的反对古典主义的小册子。 2、《人间喜剧》分为___, ____ , ___ 三大部分。 3、堪称巴黎公社革命斗争宝贵文献的是_____ 的__ 。 4、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 ______ 。 5、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最杰出的代表是_____ 。 6、xx 的代表作是___ 。 7、xx 的代表作是___ 。 5、《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是一个_____ 。 6、在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_____ 。 7、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塑造了一个女冒险家的形象,她是_ 8、萨克雷作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_____ 。 9、xx勃朗特的代表作是____ 。 10、《XX》的作者是___ 。 11、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者是 ____ 。 12、赫尔岑19 世纪90年代创作的著名的“问题小说”是_ 。 13、唯物主义美学观“美是生活”出自。 14、俄国文学史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形象是《怎么办》中的 15、xx洛夫的代表作是___ 。

16、AH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 17、《白奴》和《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_____ 。 18、反映意大利烧炭党人革命的小说是____ 。 19、司汤达揭露七月王朝的小说是()____ 。 20、巴尔扎克通过《纽沁根银行》揭露了____ 。 21、xx的成名作是___ 。 22、《董贝父子》中董贝是一个___ 。 23、狄更斯描写劳资矛盾和批判功利主义哲学的作品是 _____ 。 24、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是 ____ 。 25、第一个最重要的德国无产阶级诗人是____ 。 26、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是___ 。 27、《高老头》中在资产阶级围攻下走向衰落的贵族典型是______ 。 28、《死魂灵》中著名的守财奴形象是____ 。 29、xx察尔是___ 的主人公。 30、《镀金时代》的作者是___ 。 31 、xx 的最后一部戏剧是_ 。 32、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是____。 33、___ 的剧作是继承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戏剧高峰,有戏 现代剧之父”之称。 34、法郎士的代表作是___ 。 35、xx亨利被称为___ 。 36、马克思认为 ___ 在小说中“对现实关系有深刻的理解 37、xx “自然派”的领袖是。

美国文学现实主义

I.Definition of American Realism “Where romanticists transcend the immediate to find the ideal, and naturalists plumb the actual or superficial to find the scientific laws that control its actions, realists enter their attention to a remarkable degree on the immediate, the here and now, the specific action, and the verifiable consequence” (William Harmon and Hugh Holman, A Handbook to Literature,p428 Realism is based on the accurate, unromanticized observation of human experiences. It insists on everyday scenes are represented in a straightforward or matter-of-fact manner on precise description, authentic action and dialogue, moral honesty and a democratic openness in subject matter and style. As a literary movement, realism refers to the approach of realist fiction occurred at the latter part of the 19th century. Realistic writers examine things in much detail, question the scene they’re talking about, question what they’re seeing, have critical sense, are truthful to life. Realism: try to educate people, to warn people, to be moral teachers, to benefit the society he criticizes so much, to deal with morality, to be mor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ritings (1) Realism is the theory of writing in which familiar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life and everyday senses are represented in a straightforward or matter-of-fact manner. (2) In realist fiction characters from all social levels are examined in depth. (3) Open ending is also a good example of the truthful treatment of material. (4) Realism focuses on commonness of the lives of the common people who are customarily ignored by the arts. (5) Realism emphasizes objectivity and offers an objective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experience. (6) Romanticism presents moral visions II. The reasons on the rise of American Realism ※more educated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growth of population in city / urban; ※immigration: people move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the Gilded Age: more and more people become rich, pleasure-seeking, self-contained . Political reason: ?the result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1861--1865) : ?The victory of the North, to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indivisible nation; ?Congress tried to press forward with its program of “Reconstruction”, or reform of the southern states; ?Slavery was abolished, however, the southern states passed laws to segregate whites and blacks in public places; To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system of segregation grew more rigid; most southern blacks were still living a miserable lif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rthern industrialism had triumphed over Southern agrarianism农业的, and from that victory came a society based on mass labor and mass consumption. ?In the first decades after the Civil War, Americans ceased to be isolated from the world

视听语言题

浙江省2005年4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 课程代码:0718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视觉暂留原理是比利时科学家()于1829年命名。 A.爱森斯坦 B.罗格特 C.普拉托 D.牛顿 2.胶片的技术性能中,感光性能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A.颗粒粗细 B.清晰度 C.逼真度 D.色彩感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摄象机和录音机都是仿生机器 B.摄影机的保真性要高于录音机 C.声音具有客观性和纪录性 D.高保真录音机还原的声音,依然能保持它的三维性 4.跟拍镜头是将运动的拍摄对象保持在一个()画框内。 A.距离不变 B.景深不变 C.景别不变 D.焦距不变 5.()的出现是视听媒介的直接结果。 A.新新人类 B.广播新人类 C.电视新人类 D.网虫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6.在电视解说词中,为了适应观众对信息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加快语速;二是_______________。 7.19世纪,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_______________。 8.心理学上的似动现象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9.电影电视的语言本质上就是_______________和隐喻。 10.观众对影象的感知,存在着两个层面:感官性感知和_______________。 11.影视空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12.电影电视中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的运动和镜头间的运动。 13.费穆1948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少有的倾向于空间调度的影片。 14.摄影师在选择胶片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察胶片的技术性能:_______________;感光性能;以及色彩性能。 15.声音构成一般分为线性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6.电影电视中的声音分为(1)人声(2)自然音响(3)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的出现,和造纸术、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大革命。 18.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是_______________。 19.1927年左右,美国华纳公司推出的有声电影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默片时代的结束。 20.在电影制作中,是否重视和运用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封闭和开放两种不同的空间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再现性媒介22.多普勒效应23.电影视点24.空间调度25.心理补偿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简述电影幻觉的基本特点。 27.为什么说声音是塑造空间的基本手段? 28.简述观众对单镜头内空间的感知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29.简述视听媒介的纪录功能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0.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特点。 31.简述电影叙事艺术中,对话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外国文学史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现实主义的新特点? 思想特点: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入再现生活深层的内在方面,表现人的深层意识和微观心理世界;②着重刻画日常生活中真实、具有复杂个性的普通人。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③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艺术特点:①频频出现“长河小说”。②适应时代发展与人们的欣赏要求,吸收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③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代表作品: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等。 英国文学 代表作家:劳伦斯,擅长社会批判和心理(主题:性爱和工业文明)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姐妹篇)。 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财产意识”)、《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毛姆《人性的枷锁》;戈尔丁《蝇王》;莱辛《金色笔记》 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 法国文学 马丁·杜伽尔《帝国一家》(《巨仆》《穷人》《首脑》);莫里亚克(心理分析)《腹蛇结》 罗曼·罗兰成就最高,《约翰·克里斯多夫》开创长河小说先河。 德国文学 曼氏家族: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

一家》。 雷马克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文学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次吉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什么叫“迷惘的一代”?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吉拉德。 什么叫“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海明威相关知识: 《太阳照样升起》开创“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标志着海明威战争观的转变,支持正义战争,摆脱迷惘。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代表作《老人与海》,思想意义?点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它。”如何理解这句话? 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 象征意义:“老人与海”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与寓意性。小说中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我们理解其思想意义的钥匙。老渔夫桑提亚哥实际上是抽象化的人类,作为人的对立面的大海、鲨鱼象征神秘的命运和不可知的自然力。老人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坚忍不拔、不断抗争、奋力

外国文学专题之现实主义文学篇

外国文学专题之现实主义文学篇 主要内容 第一讲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讲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讲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讲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五讲德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讲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即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第二、批判性,即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典型性,即重视对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法国现实主义由浪漫主义转变而来,又向前发展为自然主义,因此,在法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到了福楼拜时代,现实主义正式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成为一种自觉的运动。 法国文学的特征: 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法国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现实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前期(30、40年代):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批判性和揭露性,对封建时代

的依恋之情,代表作家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二、后期(50年代后):以福楼拜为转折,以自然主义为主体,70年代前后出现了巴黎公社文学这一现象。比较有名的作 家有阿尔封斯·都德。 斯丹达尔 我曾经是谁,现在是谁,我将难以回答。 ——斯丹达尔 你很丑,可是你相貌非凡。 ——加尼翁舅舅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西弗斯的形象。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福楼拜 19世纪中期法国的重要作家,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自然主义和20世纪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艺术上,福楼拜提出和实践了一套新主张:一是追求真实性;二是追求客观态度;三是追求艺术美。 第二节阿尔封斯·都德 “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他非常接近左拉,崇信龚古尔兄弟和左拉的美学原则。为此,左拉将他归入“自然主义小说家”之列。 创作 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4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诗集。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小东西》(1868),主人公为少年爱赛特,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笔调清淡,带有幽默和含蓄的感伤,即“含泪的微笑”。为此,都德亦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中外电影史模拟题1

一、填空题: 1、影片《孤儿救祖记》的编剧是()。 2、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表现民族团结抗日的故事片()。 3、“金嗓子”周璇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演唱的歌曲()至今脍炙人口。 4、《夜半歌声》的导演是以“恐怖片导演”蜚声影坛的()。 5、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由万氏兄弟绘制的()。 6、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 7、《电影的锣鼓》一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电影评论家()。 8、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赵一曼》的主演()获演员奖。 9、8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代表作《西安事变》的导演是()。 10、第四代导演郑洞天的代表作、被称为“纪实美学”代表性作品的影片是()。 11、新好莱坞电影的代表作品有: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迈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丹尼斯?霍珀的()等。 12、好莱坞的制片厂体系和制片厂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明星制度。 13、1924年,由雷内·克莱尔拍摄的(),成为达达主义最为杰出的一部代表作品。 14、原籍爱尔兰的英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1922年拍摄了反映爱斯基摩人的纪录电影:()。 15、20世纪世界电影史上规模最广、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电影运动是

()。 16、荷兰人尤里斯·伊文思1928年拍摄了经典纪录片()。 17、影片《公民凯恩》是由美国著名导演()执导的。 18、()年,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并上映的一部音乐故事片《爵士歌王》,标志了有声电影的诞生。 19、纪录电影的先驱——吉加?维尔托夫在1929年拍摄了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纪录影片是()。 20、影片《铁皮鼓》是由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的()导演的。 二、名词解释: 1、舍饭寺会议 2、三突出 3、影戏 4、让·鲁什 5、同期声 6、书法派 三、论述题: 1、试述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创作情况。 2、为什么说在“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1979年是转折的一年、创新的一年? 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述评。 4、新旧好莱坞在创作方法上的区别。 5、获取更多试题,关注斑马艺术课程

外国文学-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一、历史文化背景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的出现; ★20、3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的经济危机;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促成了20世纪文化观念的急速变化。 ★哲学流派非常活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另外,文艺批评新流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所尊奉的思想观念也造成了广泛影响。 二、基本特征 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 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 三、发展概况 1、英国: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代表作长河小说《福尔赛世家》(1932)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代表作《巴巴拉少校》(1925) 戈尔丁:(1911—1993)“寓言编撰家”,代表作《蝇王》(1983) 20世纪上半叶最有创作个性也最有争议的作家:劳伦斯(1885—1930) 跨越两个世纪:康德拉(1857—1924):“航海小说” 毛姆(1878—1965):《人生的枷锁》“英国的漠泊桑” 福斯特(1879—1970):《小说面面观》 讽刺小说:乔治·奥维尔《一九八四》 赫胥黎《奇妙的新世界》 20世纪下半叶新一代作家:格林、艾米斯、戈尔丁 2、法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1915 法郎士:《诸神渴了》1921 马丁·杜伽尔: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37 安德烈·纪德:《伪币制造者》1947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蝮蛇结》1952 20世纪下半叶:玛格丽特·杜拉斯:《琴声如诉》、《情人》

影视鉴赏

第一讲:电影与娱乐 ※观众从电影获得娱乐享受的四条途径: 一、视听快感 电影独创的视听语言,提供了一种新的讲故事手段和接受故事的经验。 二、明星崇拜 电影明星成为大众梦想的养料,供影迷们追随、迷恋、膜拜。 三、梦幻效果 乔治·梅里爱最早把戏剧、魔术、特技引入电影,第一次发现了电影的幻想功能,第一次系统地把绝大部分舞台剧的要素——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分幕分场等运用到电影里 四、故事消费 (一)人对故事的渴望 故事是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力量,不同民族的故事,构成这个民族国家的想象共同体。 影视艺术是承载传播这一想象共同体的主要媒介 (二)故事的娱乐方式 1、“娱乐即是沉湎于故事的仪式之中,一直到知识上和情感上都满足为止。对电影观众来说,娱乐即是这样一种仪式:坐在黑暗的影院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银幕上,来体验故事的意义以及随着对故事的见解而来的强烈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情感刺激,并且,这种感情会随着意义的加深而得到极度的满足。” 2、影视故事以娱其心智为主要特征,不但不排斥其精神内涵,而且需要一定的智力支撑。 3、故事具有对情绪的疏导和宣泄作用。 (三)渴望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价值认同 1、由于影像接受的直观性和临场感,观众通过移情对主人公产生认同心理,并卷入到故事之中。 2、故事给观众提供交流和模仿的对象。 电影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反映个人、集团、阶级、社会要求和理想价值观念体系。 拉斯韦尔的5W 传播模式 一、直露型 电影审查片面强调为政治服务,行政干预作为主要管理方式,政策缺乏稳定性,致使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被抬高到不适当的地步

二、间接型 影片主人公分别代表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人物的主张、态度、立场随着情节发展逐渐明朗,编导并不对这些价值观念作明确的交代,而是通过影像、声音等表达方式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间接暗示并引导观众产生解读兴趣。 三、中性型 娱乐片(或称商业片)往往淡化社会环境或时代,刻意营造一个模糊的、中性的背景,即使逻辑上破绽百出,只要故事情节能够基本流畅地叙述下去,视听效果差强人意就行 电影与科技 1654年,德国人发明了幻灯术。 1824年,法国的尼埃普斯拍摄第一幅静物照片《餐桌》 1825年,费东和派力司博士发明幻盘Thaumatrope 1877年,法国人雷诺制成“活动视镜” 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发明“摄影枪” 1887年,爱迪生和助手迪克逊发明胶片凿孔方法 1894年,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 1894年底,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在巴黎三普辛路14号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公开售票举行第一次商业性电影放映 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 1927年,美国的华纳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在美国首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开始引进数字技术 第二讲:影视鉴赏对象与元素 在20世纪,一个人不懂得电影语言等于不识字,也是文盲。 ——拉兹洛.莫赫里-纳吉 一、对电影艺术语言要素的欣赏 (一)画面与画面构图 1、景别 景别是被拍摄的主体(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和场面的景别,如自然风光、大规模的群众场面等。 当远景镜头中只有少数人物时,人物会显得非常小,而环境的特征则格外鲜明,这时一般是要强调环境与人的特殊关系。

第六章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但是,法国电影的投资方式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资本家的。因此,他们的现实主义既不是:好莱坞式”的,也不是“夏伯阳式”的。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作为独立个人的特性(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因此,他们的影片在这段时期,不仅只是在他们的“电影俱乐部”中为少数艺术家观赏,而且也能够在法国普遍的影院网络中,被更广泛的人们所接受。在当时的法国,一些投资商或

制片人,常常认为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他们有时为艺术敢于冒风险。同时,由于与国外电影业的竞争,也出现了商业上的竞争。竞争促使了艺术上的成熟,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些导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国外请去拍片子,比如:雷内。克莱尔去了英国、杜维威尔去了美国,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他们的作品兴趣各有不同,法国的老百姓与美国人相比更喜爱悠阔、轻松的生活,特别是法国人的感情丰富是出了名的。这一切都是形成诗意现实主义的市场。作为当时的法国主流电影的制作者们,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所共同创造、形成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有法国特色的电影流派。 第一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 在有声电影初期,由于美国的大公司制片商们从有声电影中捞到了巨额利润,因此,他们自然把目光转向更大的国际市场。而法国为了在影院、制片厂装置音响设备,因此,向美国以及德国都曾支付了大量的租金。美国在巴黎建立了制片机构,派拉蒙公司在法国制作西、德、意和法语版的影片,试图占领欧洲市场。德国人则不仅在巴黎、还在柏林拍摄了法语版的影片。这种“配音译制”的影片艺术上是极为平庸的,然而,却代替了法语原版的影片。乞今我们虽然不知道法国的第一部有声片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在1930年法国到处流传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部分 第一章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 答: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1)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特点 1.1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十月革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使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批判意识进一步增强,常常从阶级观念或社会主义思想角度观察社会问题,描绘社会现实。 1.2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经验 他们力图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当代社会为对象,或者对历史进行再认识,充分展开社会背景的描绘。有的作家别开生面,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或盛衰史,从一个家族的荣枯变迁去反映整个历史时代的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还有的作家索性将视野局限在一两个家庭中,描写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以此去表现社会变化。 1.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内容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与资产阶级的财富迅速增长,成为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工人的斗争变得更有组织,他们的罢工从经济考虑出发发展为带有政治性质,而且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结成一个整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种变化必然进入现实主义作家的视野之中。 1.4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两次世界大战,因其规模的巨大,战斗的激烈,残杀和迫害犹太民族的酷烈,政治斗争的复杂等,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一个重要主题。现实主义作家纷纷表现反法西斯的主题,抒发爱国主义激情。 (2)这一时期文学的艺术特点 2.1 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炼,内涵丰富,容量更大。“长河小说”深得现实主义作家的喜爱,20世纪上半叶,长篇小说的繁荣与此密切相关。 2.2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 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无疑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艺术探索的现实主义作家,较之19世纪作家更倾向于人物的心灵世界的开掘,他们的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的手法更为丰富。同时,现实主义作家也不时探索人物的潜意识,以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此外,对现代主义的其他表现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时空颠倒、象征手法、荒诞意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等等,都有所吸取,并从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借鉴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手段。 2.3 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他们往往描写某一种社会现象、某一种社会心理、某一种犯罪动机,更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显著不同。 2.谈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答: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同时又不固步自封。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人道主义精神内核 1.1 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猛烈抨击非人道的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对 人的异化,并对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表示了深切同情。 1.2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重视真实客观性的创作原则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力图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注重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的意义,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外国电视史课题研究—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外国电影史课题研究—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 三、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四、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五、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 六、诗意现实主义的误区

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 顾名思义,诗意现实主义拆分来看,是诗意,以及现实主义。在中国传统概念里,诗意是一种意境的体现以及对事物理解的升华,使用一种特殊的传播途径让人得以感受。而现实主义,也是通俗理解中,与浪漫主义成相反视角的一种创作手段。如李白和杜甫的浪漫与现实两种主义的存在一般。 而这样的一种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联,其实如诗歌,杂文的出现,都是根据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出现的。那时人们刚从一战的硝烟中艰难走过,对于生活的理解开始逐渐变化,在生活上就体现出了一种放纵,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艺术上也是一种彻底的解放。经济大萧条,导致人们不再空想,开始思索生存的问题,所以就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点乐趣,以及所谓的诗意。 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二十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然后对于事物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电影视角,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 <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 1)长镜头表现段落,尽量不剪接。 2)长焦距镜头使用多 3)强调演员的作用,根据演员的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的发挥 4)强调人道主义,主张在宏观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时应具有的诗情画意,如光线、影调、画面气氛、音乐和有隐喻意义的道具等。 在我看来,有点像当代先锋话剧的感觉,一个长镜头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然后强调演员在片中的作用,用演员来对影片进行渲染。而这种诗意特点,这种特色,在当时来看是非常有个性的,在现在来看就显得有点不像电影,而是话剧的剪接了。 <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1)诗意的对话 2)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 3)透彻的社会分析 4)复杂的虚构结构 5)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 6)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 对于“诗意”的对白,以及诸如此类的剧本,结构,将哲理大量涵盖在电影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细腻的混合体,我仍是觉得太具有话剧特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 第一节现实主义概述 “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初是个哲学概念,和我们后来所说的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可说是毫无关系。照韦勒克的说法,“席勒和弗·施莱格尔大约是第一次把这个术语应用到文学上来”,以后,“这个术语在德国浪漫主义者中间被相当频繁地使用着”,但当时它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既未被用来指称某些作家,更未被用来指称某种文学流派。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现实主义一词被用来指称一个特定的文学艺术运动,成为一个与特定思潮相联系的概念;但是,“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后来在四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著作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当一个术语的意义已经被大大地延伸,在某种意义上已被普遍化的时候,要固守它原来的意义就极为困难,“现实主义”一词的命运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不得不承认有广义的现实主义和狭义的、即原来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想、态度的现实主义和作为一种文学运动的现实主义之分。我们这里讨论的现实主义是指严主干19世纪30、40年代的,一个声势洁大、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 现实主义一词被用来指称一个文学运动有一个过程。 最初,“现实主义”所指的是法国19世纪中叶以库尔贝为代表的一个艺术运动。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和一些与他待有同样观点的画家、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经常聚集在一个叫昂德莱的啤洒店里,他们中有尚佛勒里、波特莱尔、杜朗蒂、蒲鲁东等,他们的集会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出于志同道合,一起发泄对社会现状和官方学院艺术的不满。库尔贝的画大多是他故乡奥尔南地方的人物与风景,他在画上的签名总是“无理想无宗教的库尔贝”。他的作品一再受到学院派的攻击,被视为“粗俗”、“下流”,特别是1853年展出的(浴女)更招来一片责骂之声,因为他所画的不是在规范化的背景中的体态优美的模特儿,而是现场的普普通通的浴女。 人们攻击它是“现实主义”,在当时,“现实主义”显然被当成是“粗鄙”、“不成体统”的同义词。1855年巴黎开了个规模宏大的体现官方美学趣味的画展,画展的举办者拒绝展出库尔贝最优秀的作品,于是,他在展览馆的旁边办了自己的画展以示对抗,并毫不示弱地在目录上特别加上一篇由尚佛勒里代笔的序言,题目就叫“现实主义”。他说:“我不想摹仿或抄袭这个或那个大师的艺术;摹仿一种东西并且使它尽量达到似真,这不是我的愿望。我也不想追求那种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目的。”“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这篇序言很快被人们看成是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宣言。“现实主义”被用来指称一种艺术运动,这是第一次。意大利著名美术史家利奥奈姆·文杜里说:“事实上,显然再没有—位画家能够像库尔贝那样,不仅在绘画观点方面,而且在文?学观点方面发生过这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远及于法兰西国境以外。库尔贝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影响是巨大的”。 结合库尔贝在别的地方的阐述来看,他心目中的现实主义运动应当体现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当代性。“一个时代只能够由它自己的艺术家来再现,我的意思是说只能由活在这个时代里的艺术家来再现。“在这个意义上,我否认描绘过去的历史艺术的存在。历史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当代的。”艺术家应“把个人的能力用来表现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和事物。” 艺术具有社会目的。“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艺术或才能只是一个手段,使他能把个人的能力用来表现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和事物。”“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例的。”库尔贝本人的作品就具有丰富的社会和道德的内容。

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是俄国文学家()提出的。 高尔基 2、用“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说现实主义的人是()。 恩格斯 3、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为()。 法国 4、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5、《卡门》的作者是()。 梅里美 6、有“红色圣女”之称的公社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是()。 米雪尔 7、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第一个最重要的是人是()。 维尔特 8、“社会问题剧”是挪威作家()创作的。 易卜生 9、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出自()。 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 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位理想女性是()。 达吉雅娜

11、、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 连斯基 12、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是()。 《叶甫盖尼·奥涅金》 13、小说《狂人日记》、《外套》的作者是()。 果戈里 14、、被鲁迅成为写实派的开山祖师是俄国作家()。 15、俄国文学描写的“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的作品是()。 普希金的《驿站长》 16、莱蒙托夫悼念普希金的作品是()。 《诗人之死》 17、在()的作品()中塑造了俄罗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18、《怎么办?》作者是()。 车尔尼雪夫斯基 19“新人”形象出自()。 《怎们办?》 20、拉赫美托夫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笔下的()。 “新人” 21、《白奴》的作者是()。 希尔德列斯 22、《汤姆大伯的小屋》的作者是()。

斯托夫人 23、被称为“文学中的林肯”的是()。【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马克·吐温 24、《章鱼》的作者()。 诺里斯 25、克莱恩的反战小说是()。 《红色英勇勋章》 26、“老画家”出自欧·亨利的作品()。 《最后一片藤叶》 27、《荒野的呼唤》作者是()。 杰克·伦敦 28、杰克·伦敦的一部政治幻想小说,并以爱薇丝和埃弗哈德的爱情为线索的作品是()。 《铁蹄》 29、“绘画的第一篇浪漫主义宣言”是指司汤达的()。 《意大利绘画史》 30、司汤达讲述虚荣、激情、肉体、趣味的主题的作品是()。 《论爱情》 31、司汤达的现实主义宣言书是()。 《拉辛与莎士比亚》 32、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作是()。 《红与黑》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时期习题-带答案

The Age of Realism I. Fill in the blanks. 1.Henry James first achieved recognition as a writer of the “_ International theme _____” --- a story which brings together person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who represen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ountry. 2.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__ was Mark Twain’s masterpiece from which, as Hemingway noted, “all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comes.” 3.The three dominant figures of the American Realistic Period are William Dean Howells, _Mark Twain___, and Henry James. 4.Henry James's emphasis on psychology and on the human consciousness proves to be a big breakthrough in novel writing and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ing generations. That is why 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forerunner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5.As one of America’s first and foremost realists and humorists, _Mark Twain___, the pen name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usually wrote about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things he knew about from firsthand experiences. 6._ Henry James _ was a realist, but not a naturalist. He was an observer of the mind rather than a recorder of time. His realism was a special kind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7.One of Clemens’s best books _Life on the Mississippi___ is built around his experiences as a steamboat pilot. 8.Mark Twain’s first novel, _The Gilded Age______ was an artistic failure, but it gave its name to the America of the post-bellum period which it attempted to satirize. 9.The impact of Darwin’s evolutionary theory on the American though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19th century French literature on the American men of letters gave rise to another school of Realism : American Naturalism. II. Decide whether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omen som ewhat became the nation’s dominant culture force. T 2.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lthough Americans continued to read the works of Irving, Cooper, Hawthorne, and Poe, the great age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had ended. T 3.The American realists sought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American experience and to present the subtleties of human personality. T 4.Mark Twain had, as his aim of writing, the soul, the life, and the speech of the people in mind. T 5.Mark Twain’s later works unmistakably showed his change from an optimist and humorist to an almost despairing determinist. T 6.The bulk of America’s literary realism was limited to optimistic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of life. F 7.American naturalism, like realism, had come from Europe. T 8.Mark Twain’s last writin gs revealed the deep grief his personal losses had caused him and reflected the deep cynicism and disillusionment with his world. T 9.Henry James wa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lists of the period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but also one of the most expert stylists of his time. T 10.Henry James’ greatest influence was exerted not on his own age but on the one that followed.T 11.Uncle Tom’s Cabin is written with vivid life-description and an enthusiastic political passion. T 12.Uncle Tom’s Cab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olitical struggle against slavery. T 13.Mark Twain’s humor, satire and the unique artistic works are the gem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 14.Jack London vividly describes the miserable life of the working people. T 15.O. Henry uses slang to give force and humor. T 16.Jack London tells his story through action rather than through words. T 17.Jack London’s prose style is forceful and colorful rather than precise. T 18.Henry James was concerned with the moral values. 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