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第七课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第七课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第七课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二框财产留给谁

年级:八年级科目:思品执笔者:杨春梅审核者:周二才章节:第二框课题:财产留给谁课型:新授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让家更美好课后作业(带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让家更美好课后作业(带答案新人教版)7.3爱在家人间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响应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是() A.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 D.单亲家庭 2.当父母因工作辛苦和压力大而心烦意乱的时候,你的小错误可能会引发父母的脾气。此时,你的做法是() A.指责父母为什么小题大做B.据理力争,让父母原谅自己 C.不把错误当回事,继续我行我素 D.体谅父母的心情,不再惹父母生气 3.下列传统故事中,没有反映中 华民族注重家庭教育的是() A.岳母刺字 B.孟母三迁 C.孔融让梨D.程门立雪 4.据多次社会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日常开销是多数家庭 的重要经济支出之一,而且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从爱家的角度思考,我们应该()①穿着不追求名牌②文具不追求高档③生活不与同学攀比④不浪费食物和水电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当我们在学校犯错误的时候,多数比较反感老师找家长到学校了 解情况的做法。对此,我们应该() A.不依赖父母 B.做事让家长 省心放心 C.劝说父母不要到学校 D.告诉老师自己的反感二、材料 题 6.日常生活中,在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既不能回避冲突,也不能夸大冲突的后果,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以恰当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是多样的,更是具体的。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 时候,可以尝试用哪些方法去解决?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7.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有卖西瓜的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了,先不买了。”儿子不高兴地说:“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了。”父亲略微思量后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好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1)在买西瓜的问题上,孩子表现出怎样的一种心理?(2)父亲的做法是否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和关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A 5.B 二、材料题 6. 如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聊天,听听父母的想法,也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意见,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使双方和好如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九年级思品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为正义高歌教案 教学课题: 课时:一节课 教材: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一课第二框对教材的简单分析:分清现实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人的要求和标准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知道正义行为是靠正义制度来保障;理解并掌握我们怎样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二)重点难点:本课的两个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以潍坊市倡导的“345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方式 (四)教学思路:利用导学案,分为三个模块,在课堂上主要是课内探究案 课前预习案 自学本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自己的身边哪些行为属于正义行为?哪些行为属于非正义行为?(可以上网搜一搜有关资料) 2、填一填:①实施(),不做()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义因()而有保障,没有()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 ③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判断的标准不是自己情感的好恶,而是看其是否符合()。

3、找一找:①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②怎样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4、记下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上课师生共同解决。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激趣感悟 观看视频《湖北荆州各界群众自发参加救人溺亡的大学生追悼》。https://www.doczj.com/doc/4716232889.html,/s/p/2009-10-28/032518921267.shtml 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学生的行为能够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 二、检查预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检)。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身边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并找其中的一件简要说明。 2、探究一:2010年7月7日9时许,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被执行注射死刑,54年复杂而荒唐的人生到此终结。九年之前,文强是一个想干事,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警官,曾主持侦破过1992年震惊全国的重庆警匪枪战案、1994年新中国第一盗案、2000年重庆抢劫运钞车案、2000年“中国第一刑案”张君案等,在公安界是著名的“打黑英雄”。但由于理想信念垮塌,放松思想改造,是居功自傲,是非不分,滥交“朋友”,收钱就帮忙,帮商人赚钱,帮部下升官,帮黑社会藏垢纳污,最终以被指控犯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四项罪名判处死刑。 7月8日在重庆市委门前,有市民拉出“文强死百姓欢重庆安”的横幅。在重庆市检察院门前,有市民再次放起鞭炮以示庆祝。看视频https://www.doczj.com/doc/4716232889.html,/legal/2010-07/07/c_12307691.htm (1)材料中文强的哪些行为是人民赞扬的(正义行为)?哪些行为是人民

文化生活第7课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60 257 就是备受欢迎的电视剧《亮剑》所弘扬的亮剑精神。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是本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D.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百色精神 8.2013年国庆节即将到来,在举国欢庆之际,当人们回首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 9.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理解。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9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深刻理解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当今国际形式和我国实际,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6-78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阅读本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即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及重要性是什么?(从课本找出,标明,熟读成诵。)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78-80页,整理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思想品德:7.2《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九年思品第七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能力目标: 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讲授新课】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G、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闻30分”节目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播放新闻视频:“ 2013年5月27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周喜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7098.5元。” (1)结合材料说明刑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 (2)周喜军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3)周喜军受到的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吗? (4)在判决书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情景四:大结局 在以后的时间里,小聪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而弟弟小明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后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小偷小摸、参加赌博等,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过两次。为了搞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持刀抢劫,刺伤受害人,导致其死亡,抢得人民币1000多元。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小明有期徒刑十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若干年后,小聪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守法精神,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小明却在监狱中服刑。但是小聪没有忘记自己弟弟,经常到监狱看望小明…… 问:(1)小明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小明受到的处罚哪些是纪律处罚?哪些是行政处罚?哪些是刑事处罚?确的法制观和人生观,防微杜渐,知法守法。

iSKiTA 刑审违就行为 厲罪抒为) 严巫危M1* 利爭违法性 : 刑罚当罚性 圭刑(§种) PPT 展示知识 结构,直观形 象。 有一个留学生,在乘坐的飞机上,笑嘻嘻地递给空中小姐一张纸 条,写着:“我身上有炸弹,我要劫机。”空姐笑了笑,取走了纸条。 当飞机降落时,地面上许多警卫人员荷枪实弹把飞机层层包围。虽然 那个学生大喊:“我只是开个玩笑,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作证 但是没有用。他被押上警车,并要面对法律的裁决。 (2)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请你 畅谈 (3)看了聪明兄弟的故事后,我们应从中吸取什 么教训? 师:《法不可违》这一课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谈收获,交流 心得。 知识内化,互 伴成长。 不违讓歸人ffJ 拧为的底 變 整理课堂笔 记。 整理思路,形 成体系。 刑罚 阳拥刹<3?>) 课堂 练习 教师 寄语 组织学生完成基训选择题部分,及时查漏补缺。 完成基训选 择题。 有人这样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 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 命运。让我们相互提醒,一起努力,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做一个知 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巩固新知 情感态度价 值观升华。 (作业) (1)开玩笑犯法吗? 法不雷 緊辭民事违滦行为 课后探 究 课后辩论 结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课题:家的意味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家的意味》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包括“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2、分析:《家的意味》从地位和作用上来看,学习本框内容,为后面两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3、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对家的特点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确定的教学目标。 四、课前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知识回顾,导学设疑——揭示目标,明确方向——预习展示,定位目标——师生合作,释疑解惑——当堂训练,分层巩固——课后小结,归纳梳理——作业布置,分层提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学设疑(3-5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七课导学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依据和各种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探究】 一、预习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 到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实现______________ 。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不仅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__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1)国有经济是 ______________ 和劳动产品归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2)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_________________ 和先进的______________ ,积聚着我国先进 的_____________ 控制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命脉,担负着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产品的_________________ 重要任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发挥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4、集体经济体现着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可以________________ 广泛吸收_________________ ,缓解______________ ,增加___________ 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 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 _____________ 为主体、______________ 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2)它的确立,是由我国 ________________ 禾廿 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我国是 __________ 国家,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 。同时,我国还处在社 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 ,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 达到_________________ 水平。 二、自主学习 1、找出关键词 2、我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学习交流 2、班级展示交流 3、师生探究小结 【当堂演练】 (一)选择题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情之爱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对学

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公开课教案_0

微课让家更美好 ——人教版《道德级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人沟通方式多元、交流内容多样,培养遇到家庭成员产生矛盾能想办法解决的意识和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能力,协调、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观念,交流方式及交流内容的特点,懂得关心家庭建设,让家更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提高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快乐,提高充当“家庭黏合剂”的能力。 设计意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内容由“家庭面面观”和“和谐家庭我出力”两个话题组成。通过前两框的教学,在了解了家是生命的居所,体味了亲情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如何让家更美好。本框学习内容是前两框的延伸,也是学习这一课的最终目的,前两框是明理和情感渲染,本框在于导行。本框主要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交往,处理好家庭关系,提高交际

水平,增强以后到高一级学校读书和踏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父母长辈的极大关爱,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增多,关爱来自几代长辈,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部分学生容易忽略家庭的关爱。对此,本节课让学生体验现代家庭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为营造和谐家庭出力,进而孝亲敬长。 四、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情景表演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听一听,家庭和睦万事兴 师:播放老师自己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家和万事兴》,提出问题:这首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或者说,听了这首歌,你最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什么? 生:听歌曲并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请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 设计意图:同学们边听老师演唱的歌曲,边感悟歌词的寓意:家和万事兴是老祖宗留下的话,说明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如何做到万事兴呢?同学们在歌词中很容易找到相关的词语,使学生有话可说,如妻贤,母慈,儿孝敬,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礼千斤等等。播放这首歌曲既能渲染课堂气氛,增强上课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从歌词中

《文化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预习质疑案】 1.阅读教材,整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通读教材,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根据预习,质疑判断: A.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C.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课堂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1、哪些抗疫人物让你印象深刻?说说你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总议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抗疫合力 分议题一:抗疫,践行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3)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4)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中华民族精神在抗疫过程中是怎么体现的? 补充材料 材料一: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地奔赴抗疫第一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7500多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众多企业更是星夜驰援,与时间赛跑,最终创造了10天就建成一座火神山医院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大胆创新,发挥中医优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在阿联酋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深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也开动脑筋,利用创新媒介平台,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比如,老师变“主播”,线上上网课,学生“云签到”,“钉钉”来打卡;上班族变“宅家族”,“云办公”不接触;央视主持人变身“网红”直播带货,帮助湖北商家销售滞销产品等。 材料三:历史上,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依然拥抱梦想,选择希望,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5月份以来,我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变化累积增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 第七课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 导学案(学生版)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第二节节奏与旋律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处理在多个集体中不同角色带来的冲突。 2.知道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中的方法。 3.正确认识小团体,反对小团体主义。 自主预习 1.在多个集体中,为什么会带来角色的冲突? 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承担不同的。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③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④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2.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也会虑自己的、以及任务的 等。 3.如何正确处理不同集体间的矛盾,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 ①当遇到班、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出发,自觉地让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②我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让自己更好 地,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4.集体中的小群体具有哪些特点? ①、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②彼此相互,相互,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③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5.如何看待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①当小群体的节奏融人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②当小群体很好地融人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产生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6.如何正确看待小团体主义? ①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沦为。 ②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坚持,坚 持,反对。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让家更美好测试题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三课时让价更美好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学生小天原先与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上了初二,父母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出来一起住了。那么,小天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 ) A.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 B.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 C.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 D.联合家庭到核心家庭2.2016年春节期间,有一件事“火”了——抢红包。从央视春晚抢红包到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商家给消费者发红包,发展到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间玩起“红包接龙”,即使抢到的红包金额并不多,也玩得不亦乐乎。有关“抢红包”的议论也随之产生,以下观点你最认同哪一个( D ) A.远方亲友来串门,就说我在抢红包 B.红包礼钱谁不抢?留取小钱奔小康 C.红包礼金万人抢,稍微迟疑轮不上 D.红包虽小情也真,不及父母养我恩 3.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父母之爱的是( A ) ①双休日带着我们逛公园②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③辅导我们学习④犯了错误也不惩罚我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

定,下列做法有利于家庭稳定的是( C ) 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②妈妈病了,小琪给妈妈买药 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姥姥④妈妈怕我打电话影响学习,经常偷听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上网”“报班”“玩伴少、学习压力大”……“00后”的孩子,呈现出与“70后”“80后”不一样的新“成长的烦恼”。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则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等。针对上述情形,孩子和家长之间应( D ) ①相互理解,积极沟通②各执己见,互不相让③顺其自然,各行其是④换位思考,平等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正在发生着变化。以下关于家庭变化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D) (1)家庭变得越来越小(2)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4)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A.(1)(2)(3) B.(2)(3)(4) C.(1)(2)(4) D.(1)(3)(4) 7.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你认为以下哪些家庭美德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 D ) (1)体谅、包容(2)理解、信任

苏教版思品九年《走共同富裕之路》(第2框)word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提纲

?想一想:我家的收入来源有哪些? ■我来当回小主播:感受富民政策” ?听一听: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 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了2030年要达到16 亿,人均就是一亩地的样子。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凭借自己的劳动、资本、技术等,自主创业富起来的典型实例? ?议一议:为什么他们能够自主创业富起来? ?说一说: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他们能富起来吗?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只要我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富裕起来的! 【智力闯关】浏览文本P127的内容,快速搜寻圈点,并激情竞答: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呢? 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话实说::实现共富途径” 江苏华西村是大陆首富村的一个标准样本,它的创业史犹如神话:1961年建村时,集体积累1764元,人均分配53元,人日均口粮半斤,靠吃红花草度日。如今,工商业年收入过百亿,每户资产过百万,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2006 年,华西村销售额超400亿元,向国家缴税7亿元,接待考察访问、旅游观光近200万人次。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带动更多的人共冋富裕,从1995年开始,华西村先后在黑 龙江、宁夏和江西等地设立省外华西村”,出钱出人出思路,帮助这三个地方的省外华西村”开垦土地、兴办实业、兴修水利…… 1、思考交流: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举例说明 2、名句赏析:世间没有一种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劳动而能够得到一一爱迪生。结合当地企业家的创业史,说说成功者必须具备那些基本素 质?学习感悟: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冋感受了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懂得了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及重要意义,懂得了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收入才受我国法律保护。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梳理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分别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 内容,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促使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

让家更美好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2)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的交流与互动。 (2)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3)懂得调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家和万事兴。 难点: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小芳的日记里面写道:“上周六,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周日,我们一家人到图书馆看书。”从小芳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让家更美好》 教案

《让家更美好》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黏合剂。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家庭氛围等,初步感知现代家庭特点。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2、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情景剧表演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家和万事兴》,同学们谈谈感受 预习检测:检查课前预习,下列引导问题有无勾画,勾画出重难点知识,标记疑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2、为构建和谐家庭,我们应怎么做? 3、家庭发展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新知新解: 活动一:合作探究 家庭的结构:核心家庭: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主干家庭: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人;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请合你的现实家庭现状说明,你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 答案提示:结合自身实际说明,如:两代人为核心;三代人为主干。 活动二:合作探究 根据图片分析:几世同堂转变到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表现:①家庭变得越来越小②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 活动三:合作分享 通过图片解读现代人的家庭生活方式 结合图片场景,说一说: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更喜欢哪些方式?为什么? 答案提示:(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活动四:分享感悟 阅读材料: 期末复习实在辛苦:作业多、需要记背的内容更多,各科模拟考试频繁,小宇回到家后常常感到困倦,有时就想什么都不做地安静待会儿,缓解一下积累了一天的学习压力。可每次看见小宇坐在书桌前发呆,父母都要“唠叨”几句,这让小宇觉得“心烦”,于是,亲子冲突屡屡发生。 面对这种状况,小宇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提示:(1)小宇应该先冷静下来,通过恰当的方式与父母进行交流,自己要心平气和的与父母交谈。 活动五:合作探究 教材P73方法与技能 思考:家庭发展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你该怎么办? 答案提示:家庭成员不断变化;与父母有时候会发生矛盾、冲突。当有矛盾冲突时,不仅要学会舒缓自己的情绪,也要学会舒缓家人情绪,多看看家人身上的有点。 活动六:主题升华 家里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看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当我们羽翼丰满是,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使我们永远的依恋。让我们带着爱与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 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及感言。 老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家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让人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累了,烦了,伤了,痛了……你都可以在家中找到释放的空间。回到家,可以听几首舒缓的音乐,静坐冥思;也可以饮一杯幽香的清茶,和家人分担你的苦恼。 五、板书设计:

思想品德: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第二框 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 第二框保护智力成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知识创新成果,以及相关主要法律的基本规定。 2.国家法律依法保护公民的著作权、发现权和发明权。 3.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4.认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本框题内容由导言、二目构成。 第一目维护知识产权 1.公民著作权 2.公民的发现权和发明权 A.视频:张学友南京演唱会涉嫌侵权被索赔60万。(2007 年4月7日,张学友在南京举办“好久不见”演唱会,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江苏首席代表陆幸生介绍,张学友当天演唱会演唱的37首歌曲中,除6首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外,其他31首歌曲的词曲都不同程度地侵犯了音乐著作权。陆幸生解释说,张学友虽然是其中很多歌曲的原唱,但他只有表演权,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凡是以公开表演的方式使用音乐作品的,均应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而主办方并未支付著作权使用费,因此构成了侵权。)B.结合视频,认真阅读P89正文,思考:张学友演唱会有没有侵权? C.探究:P89王某该不该得到稿酬?为什么?如果可以得到稿酬,该用什么方法? 第二目学生也有专利权 1.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专利权 A.材料 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 16 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让外国人也能熟练地使用;后者在传统水龙头把柄上钻4个孔,一开水龙头,把柄便溢水自洁。3项发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业宁波天安集团,该集团投资200万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开发,胡登煌凭专利技术拥有公司股份10%。 B.思考:这个16岁中学生当老板的事情,给你什么启示?年仅16岁的胡登煌搞成了发明,各种荣誉也将接踵而至,其发明专利权、荣誉权由谁享有呢?是胡登煌?还是他的父母? C.学生例举自己身边侵犯未成年人智力成果的行为,并思考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2.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 A.材料 中国商标在海外被抢注 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5%的企业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最近内地企业的商标在港澳台地区也开始频遭抢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际注册处工作人员提醒企业,强化商标先行意识、适当构筑防御性注册以及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测可以有效规避遭抢注的风险。 比如,五粮液集团正是因为错过“异议期限”,只好耗时长达15个月,花费数万元,终于夺回被一韩国人抢注的品牌价值达269亿元的“五粮液”商标权利。 B.材料 “蓝色风暴”商标案宣判百事可乐被判赔300万 5月24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带有“蓝色风暴”商标产品的生产、销售、广告、宣传行为,赔偿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经济损失300万元;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停止销售侵犯“蓝色风暴”商标的产品。 C.学生列举类似案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