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

yuxu英语阅读B课文翻译(没有11、12、15)

Unit 1 Party Politics

1. 办公室晚会礼节?有这个必要吗?员工们每天开开心心地彼此交往,虽然时不时会推推撞撞,发生点儿口角,传播点儿谣言,或是联名写点儿投诉信。然而,只要将办公室稍做节日般的布置,所有这一切的不愉快即刻会化为其乐融融的喜庆气氛。员工们也很快会陶醉于其中,乐而忘忧。每年一次的圣诞晚会的确具有这种神奇的因素:扔下手头的工作、免费品尝美酒佳肴、还有肆意尽兴的狂欢,所有这一切均将诸如性骚扰之类令人厌恶的工作现实抛到九霄云外。

2. 参加晚会的人也明白这种场合省去了许多麻烦的礼节性应酬。因为没有东道主,所以不必特意感谢什么人,或是费神与缩在角落里没人理睬的客人搭讪。没人需要付费(同样也是这位“没人”为来宾提供了免费私人长途电话),总之谁都不需要考虑旁人的感受。

3. 所有的一切均为盛情款待,就象是平日里一直偷偷顺手牵羊放入口袋里的公司毡毛笔尖钢笔,任由大家尽情享受。基于公司的企业精神和节日欢庆的气氛,公司此时只希望为员工提供一次尽情狂欢的聚会。而员工出于对公司的忠心,再加上发现上司在工余之际的面目后欣喜无比,所以也就乐不可支地享受这一美好时光。

4. 对那些仍然隐约记得生活中付出与获得之理的人而言,这种无忧无虑的商业娱乐简直就像是神赐的福祉。在现今这个罕有免费款待的社会,东道主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家招待来宾。而来宾也同样负有重任——从回复邀请、应承一切安排,直到礼貌地啧啧称赞晚会举办得无懈可击。

5. 商业娱乐似乎将时间、精力、金钱、个人义务、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礼节负担统统抛开。组织晚会的人有偿付出,因此,参加晚会的来宾不必担心愧欠人情。一年一次的圣诞节本来就应该让低级别的员工感到一种理想氛围,那就是公司出钱筹办的晚会全年均可免费出席。

6. 先别想得太美了。严肃的礼节小姐可是从来不休假的(职员们,暂且不提雇主们,可真得庆幸自己这次走运,因为她只在晚会委员会任职,未在文具电话清查委员会工作)。公司晚会有别于私人晚会,但礼节之道却一丁点儿也未变。

7. 如果来宾无需礼节也玩得很开心,那么礼节小姐很乐意放假休息。但是在公司晚会礼节清查委员会供职数年以来,礼节小姐意识到,如果每个人任意性情即兴表演,不顾及相应的礼节,晚会往往不尽如人意。

8.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即兴无忧的娱乐:老板不知道该呆在什么地方才好,他或她在门口徘徊,一心想着与众人打成一片。见到来宾惶恐地盯着自己,然后从边门溜进会场,此番情景足以令热情的老板心灰意冷。但是若采用旧时迎宾队列的方式与每个来宾逐一打招呼,又会显得过分迂腐和拘束。所以说,很少有人不同意员工们长期以来坚信的一条上班信念:觐见上司和尽情享乐最好不要同时发生。

9. 老板急于把握机会,于是顺手抓住身边最近的人,然后滔滔不绝地大讲自己事先反复练习过的一番赞美之辞,盛扬此人对公司的贡献。可是对方的反应却是始料不及。细心询问几句才知此人只是公司一位员工带来的客人,既不在公司工作,又不认识眼前的老板,甚至对方才的盛誉之辞也无动于衷——事实上,此人与邀请人也只是一面之交。这位客人此时需要的不是同行的友情,而是一杯提神的饮料。劳驾老板,请您让路。

10. 另外,邀请函上通常注明“以及佳宾”之类的话,目的是为了避开谁和谁仍是伴侣以及配偶如何称呼等敏感问题。去年,未婚的员工因为自己的伴侣未曾获邀而愤愤不平;已婚的员工由于自己配偶的称呼不当而牢骚满腹;“夫人”得罪了那些喜欢用“女士”称呼的来宾;冠用丈夫姓氏的太太们冒犯了那些不用丈夫姓氏的太太们。而今年,抱怨又会接踵而来。这次是因为起初没有人告知配偶公司举办晚会的消息,或是配偶被告知晚会不邀请家属参加。然而,事后这些配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然这类抱怨不会源源不断。但是这些配偶会记住此事,并私下斥责公司唆使员工不诚实。

11. 对于那些有意想欺瞒配偶或意欲发展一段浪漫恋情的人而言,情形会怎样呢?他们同样也会惹上来年都难以摆脱的麻烦。这些人之间很少会孳生真正的办公室恋情,因为此类行为难免有待人偏袒和公私混淆之嫌。还有更为糟糕的情形:尽管可以用酗酒过多和情绪兴奋作为托辞,但是上司戏谑一位无动于衷的下属的行为仍会被视为性骚扰;同样,下属对上司做出类似的举动则会被认为蛮勇无知。

12. 有些员工心里只想着工作,在晚会上跃跃欲试地提出自己的业务宏图。他们牢记公司曾倡导的自由交流精神,置身于此时此地,这班人会找到老板以求畅所欲言。而老板此刻正巴不得有人过来同自己打招呼。

13. 然而这些人并不想和老板只说些客套话,他们回应老板的称赞时会说:“给我加工资怎么样?”他们会恳求晋升,并心有成竹地向老板解释谁应该被炒鱿鱼。接着他们进一步提出改进公司业务的建议,这些建议其实好几年前已经提出,但却不知为何无人赏识。他们试图在短短的一夜之内,逾越老板多年来千辛万苦构筑的用于抵挡这类恳求的层层阶梯和壁垒。

14. 最后——通常在晚会进入尾声阶段——有些人会忽然想起这种轻松的环境正是向上司进言建议的最佳时机。无拘无束、开诚布公不就意味着一吐为快而不必担心影响自己的事业前途吗?

15.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员工被公司迷惑了。公司说“去吧,尽情地娱乐,忘掉工作。”幼稚的人会信以为真。认为这是晚会—一个让人彻底放松、为所欲为的场合,不必担心苛刻的职业行为规则的约束。

16. 即使是那些严守上班着装规定的员工,可能也无从知晓哪类服装在老板看来低俗不堪。对来宾而言,晚会是展示自己大胆创意休闲服饰的机会。但是不远处的上司们可能正在私下嘀咕,认为穿那种服装的人绝不能被委派出任公司的代表。

17. 更糟糕的是那些对于尽情取乐、喧闹不止的员工的评论。这些行为,对于朋友而言,可能是很逗笑或有些讨厌。然而在晚会上,他的行为受到其他诸多标准的判断,而不仅仅是这个人是否滑稽可笑。

18. 礼节小姐提出上述警告并非旨在破坏公司晚会的快乐气氛。她只想防止晚会毁掉员工的事业前途。而这类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曾因过分拘束而被晚会摈弃的方法:礼节。

19. 首先需要恢复的礼节是按每个人的姓名分别邀请。以往一份请柬请两个人的做法既不保险又不讨好。对那些被指明并告知需回复邀请函的人而言——当然告知时的语气应尽量中立,表明晚会只是一次款待并非务须之事——他们应该意识到各自分别获邀并需回复是否出席。

20. 谁和谁结伴出席晚会是令礼节小姐和任何一位明智的雇主都感到难以查清楚的事。不过可以让员工自己填写同行的配偶或朋友的姓名。(公司晚会可以只限于内部员工参加,并在上班时间内举行。但是邀请员工配偶或朋友参加效果会更好。因为外出工作已经影响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工作中同事间也不象请柬名单那样按照个相互间是否关系融洽来安排。)

21. 礼节小姐希望上述所言已经表明公司晚会的目的不是任意嬉戏玩闹或是对他人说长道短。那么应该是什么呢?晚会应该是对员工所表示的感谢。

22. 这首先需要有一个安排恰当的迎宾队列。虽然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简直是活受罪,但一直以来却是每位来宾得以被大人物认识的最好方法。旧时最古老的作法仍然奏效:一位专职负责问清客人姓名的人——或是一位无关紧要但又可以询问每位来宾姓名的人——在客人走过迎宾队列时向主人通报该客人的姓名。主人听到时可能会开玩笑地说:“我当然认识安娜特,公司没有她不行。”更妙的是,员工的随行客人会听到人们称赞邀请自己的这位员工。这些赞美之辞比直截了当的奉承话听上去要真诚得多。而且,从此以后,如果哪位员工抱怨公司里的人都是蠢货,其配偶可以用曾在晚会上听到的话予以反驳。

23. 人们经常错误地认为公司晚会应该以员工们习惯的方式举办:他们喜欢的音乐、食物、还有高级管理层人士弃置不顾的其他东西。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员工们想要的其实是更高级的娱乐。高级与否视不同性质的公司而定。如果晚会太过正式,员工们也同样会开心地尝试不同的风格,然后再按自己的方式尽情娱乐。

24. 聪明的员工会穿得与上司一样,因为他们知道穿得稍稍保守一点就不会被人指指点点。在公司晚会中拒绝或尽量少喝酒的做法无人指责,但在私人晚会中碍于主人好客的目光这种行为会很难堪。另外员工寻求仕途晋升的真正机会不是恳求上司,而是替陷入尴尬局面的上司解围,因为这样可以表现出该员工懂得如何高谈工作之外的话题。

25.最后,还需另外一个送客队列。此时老板们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抢眼的出口处,握住每位想离开的来宾的手,感谢他的光临。此时,即使是最懵懂的客人也会意识到应该回谢一番——也就是说,意识到应该感谢付出的人。

26. 公司圣诞晚会不就是为此而举办的吗?如果公司只想对员工表示谢忱,那么,放一天假外加一个红包就足矣。

Unit 2 The New Singles

1. 你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在举行过婚礼的教堂里捡大米的埃莉诺·雷格比;胸毛浓密、性欲旺盛、以拥有熔岩灯而感到自豪的奥斯丁·鲍威尔斯;个人意识模糊不清、总是期待录音电话响起的布里奇特·琼斯。这些单身人士过去一直是故事、歌曲和个人广告中的常见人物,传统上这些人处在社会的边缘:滑稽有趣、让人怜悯或令人敬畏。

2. 那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单身族不再像过去那些面容枯槁的老处女和鳏夫,而是像伊丽莎白·克尔戈莱这样的人。伊丽莎白·克尔戈莱是个29 岁的巴黎银行家,她把拥有独立生活和自己的公寓看成是事业成功的结果。她开着漂亮的德国Golf GTI牌小汽车快速地在巴黎兜着风,一手扶着方向盘,另一手抓着手机,在打电话的间歇中热情洋溢地谈论着单身生活。她说:“我不厌恶社交,我喜欢与人交往。但是独自生活使我有时间和空间自我反省。我作为一个人有权选择并不受干扰地成长。”

3. 正如圣人们所言,我们最终都将是单独一人。但是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决定过独身生活。这不是悲观的人生思考,而是欧洲经济新气象,受到人口学家、房地产发展商和广告商这类人的普遍欢迎。法国社会学家让·克劳特·考夫曼评论这种从家庭生活到独身生活模式的过渡是上个世纪不可抗拒的个人主义趋势的组成部分。通信技术的革命、商业文化从稳定性过渡到流动性以及大量妇女进入产业大军都对欧洲人的私生活产生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步入独自生活,因为他们寿命更长了、离婚更多了并且结婚也更晚了——如果他们还要结婚的话。现在英国的结婚率在160 年的记录中最低的。据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报道,在1968 到1990 年期间法国独身的人翻了一番。

4. 独自生活的现象一直是都市和北欧的趋势: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以及西班牙人、希腊人和爱尔兰人——倾向于过家庭生活。与此相反,斯堪的纳维亚人、荷兰人和德国人喜欢独自生活:40%的瑞典人独自生活,七百万英国人独自生活——这是40 年前的 3 倍。根据肯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理查德·斯凯斯最近的“2010年的英国”的报道,单身家庭数量将会在十年内超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在伦敦的肯辛顿和切尔西这样的“贵族”区,大约有一半的房子里住着独自生活的人。在德国今年56 岁的离异者伯恩德·克劳斯特费尔德创作了一盘称作“不再孤独”的CD。该碟片的特点是有15 段家庭生活的录音,如“电视没什么节目;最起码薯条还是不错的”和“冰箱终于又满了”,它为独自生活的人们提供了“62 分钟归属感”。

5. 欧洲的新经济气候大大地鼓励了独立的趋势。当代独自生活的这一代人的成长时期正是欧洲从社会民主政治过渡到更精明、更个性化的美国风格的资本主义气候的时期。成长在私有化和日益买方市场时代的当今熟谙技术的工人象接受自由经济那样也热情欢迎爱情自由。现代的欧洲人相当富有,有财力独自生活;而且他们性格独立,希望独自生活。法国公众民意研究所(盖洛普民意测验法国分部)最近的调查发现,被提问的法国人中有58%的人认为独自生活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强迫。其他欧洲单身一族也这样认为。独自住在柏林的艾丽丝·埃彭道夫说:“我一直想要随心所欲地去冒险。我讨厌沉闷、令人厌烦的中产阶级生活——一点都没意思。”

6. 以前独自生活的人都是一些处在婚姻生活之两端的人们——20

多岁的专业人员或寡居的老人。领取养老金的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构成了独自生活人群的绝大多数;而新一批单身族则是30 到40 岁的高收入人士,他们日益认为独自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瑞典独自生活》一书的作者伊娃·桑德斯蒂德注意到:“瑞典语过去曾用ensam 称呼独自生活的人,蕴涵孤独之意。独自生活被认为是消极的——黑暗而且寒冷,而家庭生活则意味着温暖与光明。但是新单身族的观念则不然。他们年轻、美丽、强壮!现在,年轻人希望独自生活。”

7. 繁荣的经济意味着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努力工作。这就无法为交往留出很多的空间。35 岁的作曲家平庇·阿罗约独自居住在巴黎

的一所房子里,说他无暇感到孤独,因为有很多事要做。“我总有工作要赶在期限内完成,这就使得我与他人在一起生活相当困难。”他还说只有“理想妻子”才能改变他的生活模式。最近出版《单身女人和白马王子》一书的作者考夫曼认为,这种狂热的新个人主义意味着人们对配偶的期望越来越多,因此相互之间的关系持续不长——如果能有开始交往的话。埃彭道夫是个金发碧眼的柏林女人,有着晒成褐色的皮肤,并且嗜好旅行。她上午在一所小学教书,下午则去日光浴或睡觉,以便彻底地休息,然后去跳舞。她还不到50 岁,她说她从未想过要象她母亲那样生活——放弃事业,以便照看家庭。而“我一直在做我想要做的事:过自己选择的生活。”

8. 过自己选择的生活一点也不便宜。在像斯德哥尔摩、罗马或柏林这样的首都城市,房租很高,这意味着只有高工资的人才付得起自己的住房。按比例来算,有更多的专业人员独自生活:在法国五分之一的职业妇女独自生活,而在蓝领工作妇女中的比例则是十分之一。法国政府最近为那些二十多岁想搬出去住但又负担不起的年轻人拨款七千七百万法郎。巴黎银行家克尔戈莱的公寓使她能十分舒适地“无拘无束地读书、煮饭、写作和娱乐”。

9. 社会学家考夫曼提到这种自由会令人上瘾,特别令妇女上瘾。他说:“在夫妻关系中,人们依然期待妇女做内当家。妇女要与这种观念斗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她们能获取男女平等的唯一方法就是独自生活。”克尔戈莱并不排除结婚的可能性,但是她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放弃自己的自由。她解释说:“如果我要结婚,我仍要有自己的房间——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自由空间。”

10. 数以百万计的向往自由空间或喜欢独居的单身族使得欧洲房地产市场供给紧张。在未来15 年里,英国的人口将会下降,但房屋的数量将会增长25%——这种增长主要来自单身族的需求。英格兰的东南部正经历主要的建房热:英国政府已授权建造860,000 所新住宅,主要是为中产阶级而建。房地产经纪人注意到年轻单身族人数的上涨,这些人工作起来很疯狂并把家当成宿舍。在伦敦,为年轻人和以事业为重的专业人员建造的豪华综合楼群正拔地而起,这儿有小套公寓、健身馆以及便利的交通去享受都市的娱乐。单身家庭促进了地区贵族化:地理学家说,当单身族搬进邻近地区时,咖啡酒吧、健身馆和饭店就一定会跟进来,并且当地的音乐、剧院和艺术馆也会繁荣起来。“单身族对法国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真正的好处,”法国文化和通讯部的官员奥利弗·唐娜说道,“没有他们,那就剩下只愿呆在家里看电视的夫妇和家庭。”

11. 妇女好象比男人更会享受单身生活。根据斯凯斯的观点,单身女人——与单身男人不同——倾向于住在单身朋友附近,形成新型家庭般的朋友圈。饭店、健身馆和咖啡酒吧就像酒馆一样起到客厅的作用——这种趋势使得都市妇女在过去的五年里成了英国酒业的主要支柱。相反,单身汉则倾向于呆在家里。斯凯斯说:“独自生活的男人是非常悲哀的。他们确实在看录像和喝啤酒。”

12. 对某些都市年轻人来说,租看录像、碟片和品味啤酒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逃避——特别是对于那些职业与新经济的有关的人,如:媒体、广告或信息技术。“我的工作就是交际,”凯瑟琳·爱德华说道。作为英国超级市场特斯科分部公共事务部经理,工作使她每周都有两三次的社交和宴请机会。“当我回到家后,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交际。”体育促销公司执行董事理查德·穆尔把他的伦敦南区建于19 世纪70 年代的老房子当成他逃离工作的避难所。穆尔说,平静和安宁是如此难得,“我要独自生活直到遇上我心仪的女子。”

13. 独自生活并不是指生活中就没有浪漫。乌普萨拉大学的社会学家简·特罗斯特研究了欧洲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一起而又独自生活的LAT 现象,也就是:决定在一起生活的双方选择分开居住。在工作流动性越来越大的社会里,专业人员经常在不同的城市里甚至在不同的国家工作,他们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和周末见面来维持关系。那些曾经常为牙膏帽或尘屑等这类琐事争吵的已婚男女,倾向于和和气气地分开居住,而不是关系紧张地住在一起。离婚或丧偶的人再次与他人和聚的时候,往往已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和长期形成的复杂的个人需求。特罗斯特在假设一个讨论的情形时说:“是留下我的钢琴还是留下你的钢琴?是把我孙子和孙女的照片挂起来还是挂你的?而保留自己的房子就简单多了。”

14. 搬出舒适的家到都市独自生活为商家提供了新的前景。过去,广告商最看重的是有两三个孩子的夫妇。斯凯斯说情况不再是这样了。如今的公司应该把高收入的单身族当成重要的市场。吵吵嚷嚷一家人围坐在饭桌边吃自家做的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英国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有四次独自吃饭——根据英国国家民意调查,他们更喜欢独自吃饭而不是与人一同吃。怪不得英国市场的便利熟食在过去五年里增长了一倍。

15. 其它一系列为单身服务的项目也涌现出来,从带狗散步、安警报系统到为你浇花或在你宿醉时给你送阿司匹林和咖啡的服务机构,应有尽有。小型汽车、移动电话这类欧洲都市生活的主要工具,在欧洲单身族中拥有稳定的市场。博格斯电信\法国电信估计使用移动电话的人中有相当多是独自生活的年轻人。史马特车——为都市设计的小汽车——有四分之一是卖给那些经常换伴侣而不安家的20 和30 来岁的单身者。这正是销售商的梦想:一个具有十来岁孩子的渴望而又有中年人的银行账户的群体。独自生活的人们不必为孩子上大学而储蓄,他们乐意把钱开支在个人健身、海藻脂肪膜和高跟鞋等上面。斯凯斯说:“如果你居住在移动性较大的社会,你就要关心如何展现自我。外表不再是只有年轻人才关心的事了。而且单身族在这上面花得起。”

16. 独自生活会带来自由,但是并不一定会带来轻松愉快的健康或更好的性生活。最近荷兰对19,000 人的研究表明,单身族中患慢性病者要高出30%。从事该项研究的鹿特丹大学的伊内兹·荣格说:“结婚的人更健康,他们较少喝酒、抽烟。单身和离了婚的人更有可能会自杀,更可能会患有肝病、糖尿病或肺癌。”根据汉堡大学性科学专家冈特·施密特的观点,《花花公子》杂志所认为的单身是通向崇高性生活的途径的看法是不成立的。冈特·施密特研究了3,000 名德国年轻人的性生活,他推测90%的异性恋的性生活基于长期的关系。有一半受调查的单身者根本就没有性生活。根据施密特的调查,好的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相互依托者的特权:只有40%的单身者说他们享受性生活,而有长期异性关系的群体则是80%。“单身者的性世界是暗淡的,”施密特说道。“他们非常努力地过一点点但又不能令人满意的性生活。”

17. 当独身者上了年纪,生活就更艰难了。一旦他们退休,就没有工作来提供稳定的收入或社交生活。不健康的身体和对犯罪的担心会使得自由变成令人恐惧的孤独。在瑞典,一些群体发起了为单身或夫妇后半生而设计的50 项合住工程。在国家拨款修建的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费德克纳蓬“后半生”集体住宅里,感觉上不象老人院,而像大学宿舍,这里有嗡嗡作响的调制解调器、厚颜无耻的政治人物的漫画和穿着蓝色牛仔和凉鞋的居民。虽然每两个月人们确实要花上一周的时间积极投入炊事准备,但集体晚餐并不是强制的。然而很值得一去,还可以听听费德克纳蓬的55 位居民吵吵嚷嚷地谈论着最近去爵士俱乐部、去古巴和印度南部的故事。

18. 将自立引入老年社区已被证明很受欢迎:70 岁的老人组有一份75 人等候加入的名单,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访客长途跋涉到此来了解瑞典的体面养老方法。“这样生活使得老人有自由,”梅特·基约斯塔德解释道。梅特·基约斯塔德离了婚,在她的两个孩子离家后住进了费德克纳蓬。“对老人的子女来说是很大的宽慰——他们不会感到内疚。”存在没有内疚的家庭吗?这种迹象表明我们有可能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

Unit 3 Doctor's Dilemma: Treat or Let Die?

1. 在特效药、风险性手术进程、放疗法以及特护病房方面的医学进展已为数千人带来新生。然而,对于他们中不少人而言,现代医学已成为一把双刃剑。

2. 医生采用一系列航空时代技术进行治疗的能力已超过人体本身的治愈能力。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有更多的疾病能够得以诊治,可对于许多病人而言,复原的希望却微乎其微。甚至生死之间的基本差别也难以界定清楚。

3. 不少美国人身陷医学囹圄,形同南韩拳击手金得九(Duk Koo Kim)的境遇。金得九在一次打斗中受到重击,人事不省,大脑停止运转,只能依靠人为方法赖以存活。经其家人允许,拉斯维加斯的医生切断了维持其生命的器械,死神便接踵而来。

4. 医疗技术进步了,是力求生存还是注重生命质量,哪个目标更为重要,这一问题在全美的医院和疗养院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5. “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医疗的宗旨是什么?”位于纽约哈德逊河上黑斯廷斯的社会、伦理及生命科学学会主席丹尼尔·卡拉汉说,“是真的要挽救生命还是要为病人谋取更大的利益?”

6. 医生、病患、家属,通常还有法庭都不得不在医疗方面作出艰难的抉择。而这些道德难题往往最容易产生于生命的两个极端——生命开初的重病新生儿和生命终端的垂死病患。

7. 这些因现代医学技术而产生的两难问题已不断催生出生物伦理学的新准则。如今,全美127 家医学院中已有不少机构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要在十年前,根本没人会去注意这个领域。不少医院的员工队伍都包含了牧师、哲学家、精神病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以求帮助病人作出关键性抉择,而有二十分之一的机构专门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解决这些难题。

8. 在所有特护病房的垂死病人当中,有约莫20%的病例,其当事人面临艰难的道德抉择——是继续尽力挽救生命还是改变初衷、听凭病患死去。对于是否要维持生命的治疗,不少病房每周大约要作三次决定。

9. 现在就连死亡的定义也已经改变。既然人工心肺机能够代替心肺维持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死神往往不会随着病患的“最后一丝喘息”或

是心脏停止跳动而如期而至。因此,哥伦比亚特区以及美国三十一个州已经通过了脑死亡法,将死亡界定为“大脑停止运转”。

10. 十几个州认可病患的“生存意愿”,即病患指示医生,如果病症医治无望则通过静脉注射或其他方式中止其生命。针对加州医生的一项调查表明,20%到30%的医生遵循这样的意愿。与此同时,一项重在为晚期病人提供临终关怀而非救治的安养活动在许多地区颇有发展势头。

11. 尽管社会对于生死的理解有所进步,棘手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一位87岁的老妪因受帕金森氏病神经系统紊乱病痛的折磨,严重中风,家人发现她已昏迷不醒。他们需作出决定:是将她安置在疗养院直至去世,还是将其送往医疗中心进行诊断、尽力救治。其家人选择了纽约城的一家教学医院。经检查发现,中风是由血管中的凝块引起的,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她苏醒过来,却对自己的家人说:“你们为什么要将我带回痛苦的深渊?”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两年后便告别人世。

12. 另一方面,医生们表明,仅仅根据症状就对疾病结果作出预测往往是不确定的,而病患如果只是年老或是伤残的话,就应该给予挽救生命的治疗。伦理学家也担心,有了对某些特定疾病不予治疗的决定做幌子,死亡可能会变得太容易了,会将整个国家推至接受安乐死的境地。

13. 对于某些人而言,看见别人依赖高科技术维持生命是极端痛苦的。今年早些时候,一位来自德州波提特从事乳品加工的退休工人伍德罗·威尔逊·科勒姆因对其兄长吉姆实施了安乐死而被判缓刑。吉姆不幸患有早老性痴呆症,昏聩糊涂的他只能无助地躺在疗养院的床上。在病患安乐死之后,他的遗孀说:“我感谢上帝,吉姆脱离了苦海。想到不得不用这种方式结束他的生命,我就特别难受,可我对此表示理解。”

14. 新生儿治疗危机-在生命中的另一端,科技发展变革了新生儿救治技术,我们也不清楚人的生命何时可以在子宫外得以存活。二十五年前,体重不足 3.5 磅的婴儿几乎难以存活。如今的存活率竟然高达70%,而且医生们还要“抢救”体重仅有1.5 磅重的婴儿。在治疗诸如脊柱裂之类的新生儿畸形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就在十年前,只有5%患有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可以存活下来——该病为新生儿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陷。而如今,该病的存活率却高达50%。

15. 不过对于那些借助医学新进展而得以存活的婴儿而言,存活是要付出代价的。许多存活者都患有永久性的生理或心理残疾。

16. “对于重病新生儿进行治疗还是放弃治疗,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黑斯廷斯中心的托马斯·默里说,“但我坚持认为,那种智力迟钝、有缺陷不足以成为任由一个婴儿死亡的理据。”

17. 然而,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养育患病新生儿的经历已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两年前,一位亚特兰大的母亲生下一个身患唐氏综合征的婴儿;这个孩子还患了结肠。医生们拒绝了家长不实施手术的恳求,而如今这个孩子,严重智力痴呆,仍然饱受肠病折磨。

18. “每次梅勒妮腹泻的时候,她会嚎啕大哭,”其母亲解释说。“她生活不能自理,而我们总不能长生不死照顾她一辈子吧。我想将她从苦痛折磨中解救出来。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强调活命。对医生和医院的做法我真是气坏了。我们觉得,不再维持她的生命对她而言是最好的解脱。那些医生有悖常理。我质问那些出言威胁如果反对其实施手术就会把我们送上法庭的医生:‘我们死后谁来照顾梅勒妮?那时候你们这些医生会在哪里?’”

19. 改变准则-现代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选择,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的惯常做法。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医生都比较激进,他们训练有素,动用一切医疗器械医治疾病。如今,医生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谁应该接受治疗,还包括应该何时终止治疗,这引发了不予治疗的趋向。

20. 往往来自法律的威胁也是导致这种趋向的原因。八月份,两位加州医生被控谋杀了一名昏迷不醒的病人,据说他们切断了呼吸器,停止了病患的食物水源供应。1981 年,一位马萨诸塞州的护士被控为一名癌症病人注射大量吗啡致其死亡,而此后她被宣告无罪。

21. 不少医生深感自己身陷诉讼案件、政府法规和病患权益的交相围困当中。现代技术的确禁锢了他们的决策能力。最近几年,这些诉讼裁决均交由委员会解决。

22. 公众措施-最近几年,关于医疗伦理规范的争执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层次。“这才让我们幡然醒悟,我们没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华盛顿医院中心的医生林奇说,“说到伦理道德,就自然要谈到钱。”

23. 自1972 年以来,美国肾衰竭患者均可以参与由纳税人所支持的肾透析治疗项目,该项目为所有肾衰竭病患提供了延续生命的疗法。许多政策分析员认为,该计划已经失控——它亟需14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6万1千名病患。大多数病患都年逾五十,而约莫四分之一的人患有诸如癌症或是心脏病之类的其他疾病,有这种情况的病人在别的国家是不可能做肾透析的。

24. 一些医院正在撤销某些挽救生命的治疗项目。比方说,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已经决定不再实施心脏移植手术,理由是——此类手术所需费用高昂,受助的病患寥寥无几。烧伤诊治病房——尽管成效尤为显著——也只能对极少的病人提供昂贵的治疗。

25. 当医学家正在向治疗的尖端领域推进之时,医生和病患等相关人士仍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两难境地,致使继续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的抉择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Unit 4 The Cultural Patterning of Space

1. 不同的文化对空间有着不同的感觉。西方许多国家对空间的意识是基于对物体在空间的感觉,而不是对空间本身的感觉。西方人对形状和维度的感觉,就是空间是一种光线、颜色、视觉和触觉的领域。本杰明·沃尔夫在他的经典著作《语言、思维和现实》中,就用下面的解释来说明西方人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来感觉空间。西方的思维和语言主要源于以拉丁语为母语的古罗马文化,而这是一种基于实际和经验的体系。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已经采用古罗马人的思维模式,把客观“实体”视为主观或者内在经验的基础。一直到这种在知性上不成熟的古罗马文化受到希腊文化抽象思维的影响的时候,拉丁语才发展出一套意义重大的词汇—抽象的非空间术语。但是空间意识和具体化的古罗马—拉丁成分已经在西方思维和语言模式中保存了下来,尽管也继承了希腊人的抽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2. 然而,有些文化语言系统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就是从一套抽象、主观的词汇发展到一套更为具体的(concrete)词汇。例如,Whorf 告诉我们,

在霍皮语中,“心”这个字,是一个具体的术语,可它是在先有了“思维”和“记忆”这种抽象术语之后才形成的。同样地,尽管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看来,客观的、有形的(tangible)“实体”一定要先于主观的或者内在经验,但实际上,许多亚洲和非欧洲文化把内在经验看成是对有形的实体感觉的基础。因此,虽然美国人被教导在空间中感知物体的排列和做出反应,会认为除非空间中充满物体,否则就是“被浪费了”,而日本人却被训练为对空间本身赋予意义,对“空旷”的空间赋予价值。例如,在许多日本艺术中,像绘画、园林设计、插花艺术等,布局的主要特性是日本人称之为美的精髓的“素雅”。一幅画包罗万象,而不是留有空间,这体现不出美的精髓(essence of beauty)。日本艺人常常画笔一刷(one brush stroke),就呈现出一片天空;或者用一条简单的轮廓线条(simple contour line)绘出远处的一座山峰——这就是素雅。然而,在西方人的眼中,画中的大片“空旷”的空间使画显得还缺了点什么东西。

3. 不仅仅是东西方在空间模式上存有差异。当我们观察西方不同文化中城市规划的时候,还体会各种各样跨文化空间的感觉。例如,在美国,城市的布局通常是沿着一个网格展开,轴心一般是南北向和东西向。街道和建筑物按顺序编号。当然这种安排对美国人来说是完美的。当美国人在像巴黎这样的城市漫步时,他们往往会迷路。因为巴黎的街道是从中央辐射(radiating from centers)开来的。此外,巴黎的街道是命名的而不是按序编号的,而且常常不用经过几个街区,街名就变换了。美国人对当地人如何能够到处行走大为疑惑,而巴黎人却显得行动自如。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认为:法国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仅仅是反映法国文化特征中中央集权的一个方面。因此巴黎是法国的中心,法国政府和教育系统高度集中。在法国人的办公室里,最重要人物的办公桌就摆在其中央。

4. 空间文化模式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到空间的各种功能。在美国的中产阶层,特定的空间是为特定的活动而设计的。任何活动,一旦跨越其特定空间,人们立刻就会觉得不合事宜。相比之下,在日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墙壁可以移动,房间使用的目的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在印度,又是另一种空间使用的文化模式。印度的公共和私人场所在功能上均有优劣的概念。在印度的城市、乡村、甚至是家庭里,某些场所因为所从事的活动和使用这些场所的人的缘故而被认定是肮脏(polluted)或者卑劣(inferior)的。印度的空间是给隔离开来的(be segregated),以便社会等级高的和等级低的、男的和女的、世俗和神圣的(secular & sacred)活动都分隔开来进行。这种模式沿用了几千年,在印度古城挖掘(uncover)出来的考古证据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便在现代的印度,这种空间模式仍旧相当的清晰和顽固,哪怕是在公交车上也要把妇女使用的空间隔离开来。如Chandigarh 是印度的一座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现代化城市。公寓大楼均按欧洲理念建造,但是住在那里的印度人却发现某些方面与他们以前居住的空间模式不一致。在印度工作的人类学家Ruth Freed 发现,居住在Chandigarh 的许多印度家庭都改造了他们的公寓,用窗帘把男人和女人的空间隔离开来。只有自家人时,他们就仍然依照传统模式在厨房里吃饭,而有西方客人光临时他们才启用客厅或是饭厅。传统的印度乡村生活在一周围墙里边进行,院子给每户人家提供了隐私的空间。然而,Chandigarh 的公寓大楼,建有很多宽敞的窗户,从而折射出欧洲人对光线与阳光的重视。而许多Chandigarh 的家庭却把窗户玻璃上糊满了纸张以便重建传统式院落的隐私空间。Freed 认为这些传统的印度模式也许反映出人们对人口密集型环境的一种适应(adaptation to a densely populated environment)。

5. 从整体上研究不同文化的人类学家已经察看到了时间观与空间观之间的联系。例如,正如我们所察看到的,美国人把没有活动的时间看作

是“被浪费了的时间”,把没有物体的空间看作是“被浪费了的空间”。霍皮人再一次提供了有趣的对比。在英语中,任何表示地点或者空间的词都可以单独使用,能呈现出各自的特征而无需任何参照。例如,在英语里,可以说:“这房间很大”或者“美国的北方冬天很寒冷”。我们无需表明“房间”或者“北方”与任何其他表空间或地点的词语有联系。但在霍皮语里,地点或者空间地域的词语本身不能在句子里单独使用。霍皮人不能单独地使用“北方”这个词,他们得说“在北方”、“从北方”或者用另一种方式给“北方”这个词加上一个方向性的后缀。同样地,霍皮语没有一个单词能够被翻译成“房间”。霍皮语中的“房间”是词干(stem),是意思为“房屋”,“房间”或“居室”词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加上后缀才使这个词表示“在房子里”或“从居室”。霍皮语中像“房间”、“居室”或“大厅”这些表示空洞(hollow)空间的概念只有跟其他空间关联时才具有意义。霍皮人的这种空间感觉模式似乎与他们对时间的感觉模式相似。在西方文化中,各时段被认为是时间延续过程中的独立片段,而在霍皮语中却要将各时段连结成连续统一体。

6. 人类学家不知道为什么一种文化会产生一种时空观,而另一种文化却会产生另一种时空观。空间观也许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人口稠密的程度、耕地(arable land)的多少、像海与山这样的天然屏障(natural barrier)

的有无以及一个地区特征性陆标(distinguishing landmark)的多少。例如,Eskimo 人的环境是一片辽阔的雪原,几乎终年见不到什么陆标,于是他们的空间感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得学会区分各空间元素之间的细微差别,因为这确实(literally)是他们远离家园外出打猎时赖以生存的技能。

7. 某些文化对于空间感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于人们所需的彼此感觉舒适却又不觉拥挤的“私人空间”。例如,北美人彼此感觉舒适所需的空间距离大约是4英尺。而阿拉伯人和拉美人反而是彼此靠近才会感觉舒服。因此,不同文化的人可能会无意间侵犯(infringe on)别人的空间感。正如不同的时间观可能会造成文化上的冲突,不同的空间观也会引发同样的问题。

Unit 5 Can You Raise a Polite Kid in This Rude World?

一提到无礼的孩子, 大多数人都会因回想起惹是生非的小孩以及其

粗鄙的父母而皱起眉头。对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至今我还余怒未消。

1. 我们住在一间带有小电影院的乡村客栈。每天晚上电影放映之前,我和丈夫都教育三岁大的儿子坐好别说话。除了偶尔小声问问题外,他都全神贯注地坐着。

2. 然而,我们却没有办法听到电影的声音,因为有两个小孩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大声嚷嚷、还在过道上跑来跑去。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的家长在场。就这样过了几个晚上, 有一次,我就跟踪这两个孩子到了餐厅。在那里有一男一女正清闲地吃着饭。

3. “你们的孩子在影院里到处乱跑,我们一家人无法看电影,”我说,“如果他们没有兴趣看电影的话,你可以叫他们离开吗?”那位父亲冷冷地看着我。“我们对使用客栈的设施付过钱了,”他说,“我们的孩子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4. 我顿时目瞪口呆。这对夫妻看上去挺讲道理的,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容忍如此明显的不礼貌行为呢?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是否已经变得一心只想着自己的需求和满足孩子的欲望从而忽视了他人的权利呢?

5. “看看如今的电视节目,傲慢和粗鲁几乎是家常便饭,”佛蒙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奥肯博杰注意到

6. 当孩子们被漫画人物《比维斯和巴特里德》的低俗、滑稽动作逗得大笑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也因辛辣的情景喜剧《有孩子的家室》和粗鲁的情景喜剧《罗斯娜》而哈哈大笑。其实,粗俗的行为不仅仅以喜剧性调剂的形式出现。人们不妨看看去年巴尔的摩“黄鹂”棒球队的第二守垒员罗伯多·阿洛马的恶心表现,他居然在几百万球迷面前,朝裁判约翰·赫什伯克的脸上吐口水。

7. 所有这一切都似乎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比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孩子的表现, 奥肯博克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冲动、更叛逆。许多专家认为,核心家庭的紧张与忙碌,使得培养出来的孩子能给计算机编程却不懂得写封感谢信。

8.也有一些父母尽心尽力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有礼貌,但他们却吃惊地发现,家庭外所发生的事情轻而易举地就把他们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了。亚利桑那州斯科斯岱乐市的利恩·艾库特对这一点非常了解。有一天,她11岁的男孩发现他姐姐在他房间里使用他的电话时说:“把电话挂了,”他大声嚷嚷,朝她骂下流话。艾库特赶快跑到她儿子的房间。“你无权这样对你姐姐讲话,”她斥责他说。男孩耸耸肩,辩解说他有一个朋友在和母亲争吵时也用这种下流话骂她。艾库特坚决地说:“在我们这个家里绝不能说脏话。”

9. 尽管父母无法让自己的孩子免受外界的影响,但专家们认为,父母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就能做许多事来使得自家的孩子在这个充满野性的世界里变成完美的人。

树立一个好榜样

10. 有一天,当一个十六岁的佛罗里达州女中学生练完排球回家时,她显得忐忑不安。“出什么事了?”她母亲问道。女儿解释说,教练选择了其他女孩子而不是选择她最好的朋友参加校队,她朋友的母亲大发雷霆。在开车回家的路上, 她母亲火冒三丈, 当着女孩子的面, 一边诅咒一边用各种脏话谩骂这位教练。

11. 许多家长都似乎是采取一种“不管对错,都是自家孩子好”的态度,其结果往往是破坏性的。“作为父母,这意味着自己已经成熟,能够帮助孩子适应各种不如意。”艾库特说,“当自己的孩子不是得到第一名时,父母亲如果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那么他们就等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当你受挫时,你责备挫折的原由而不是寻找解决的办法。”一些家长不但没有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反而责怪老师。孩子违犯了校规,他们不但没有责罚孩子,反而攻击校规。

12. 专家们说,最好的教训是教导孩子们,虽然他们不能每次都控制住结果,但是却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反应。仅仅意识到礼貌问题是不够的,孩子们必须学会要将礼貌表现出来。《礼仪小姐》的专栏作家朱迪思·马丁说,讲礼貌不是简单地说“请”和“谢谢”就行了,而是要不自吹自擂、不背后骂人,要赢得光彩、输得体面,要尊重每一个人。

13. 当然,如果做父母的脾气乖戾、对人苛刻而粗鲁的话,那么怎么训练孩子也难使得他们讲究礼貌。这就是为什么专家们认为教育孩子讲礼貌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为父母者自己要有礼貌。

14. 父母要特别注意不要信口开河,以免日后惊讶地发现同样的话在孩子们的口中说出来。假若妻子叫丈夫闭嘴,父亲骂邻居笨蛋,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和他们说话。

15.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表现出彬彬有礼,怎么期望孩子们会彬彬有礼呢?”礼仪作者兼“举止女士”专栏作家玛丽·米切尔说。

鼓励和赞扬

16. “你这个垃圾虫,从不打扫房间。”“赶快写感谢信,要不你别看电视。”“你竟敢朝我提高噪门说话。”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们说过这样的话。他们的用意是想让孩子改正自己的行为。但为什么却偏偏一点效果也没有呢?

17. 孩子的粗鲁行为常常是不在意的结果, 而不是出于故意。动辄批评、咒骂和大声命令,只会让孩子生气和心存戒备。父母们强化了这种观念:不施压,孩子是养不成好行为的。

18. 有一种方法比较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伦·卡兹丁称之为鼓励和赞扬。父母事前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他们希望他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去拜访玛丽阿姨,如果你能在进门时跟她握手,并在吃饭时帮她拉出椅子,我将为你感到很自豪。”事后还要表扬孩子:“我真的很喜欢你跟阿姨握手和帮阿姨入座的样子。”卡兹丁说:“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到一定时候,你就不用鼓励,只需表扬就行了。”

19. 但是要是孩子做出了无礼的行为又怎么办呢?“用家规来批评孩子,改正错误,”礼仪顾问琼·霍珀建议说。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些大家都认可并愿意遵守的基本规矩。

20. 所以不要说:“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不要把胳膊肘放在餐桌上。”而是父母一方简单地说:“我们的家规是不能把胳膊肘放在餐桌上的。”批评要对事而不对人,从而孩子不会产生防御心理,改正错误的要求听上去也不像是一种命令。

21. 用这种办法进行批评往往很有效。康涅狄格州西哈特德市15 岁的埃伦·威克斯就是例证。每天早上,她的父母或她朋友的父母总会开车送她们几个孩子去上学。上车时,埃伦总是一声不吭地一头扎进后座,一言不语地坐着,抵达学校后匆匆下车。

22. 有一天早上,其中一个女孩的父亲在开车,当埃伦跳上汽车后,他就转过头去问:“怎么没人对我问‘早安’?”“我以前从来没有从他的角度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埃伦承认说:“我很高兴他告诉我们他的感受。”现在她和其他孩子们只要一上车就会说:“早上好”。

共进晚餐

23. 科雷特·杰斐逊一家的情况跟美国许多家庭一样。他们住在西弗吉尼亚州韦斯顿市,有两个孩子,作为家庭主妇的她常常没有足够精力将一家人协调好,坐在一起吃个晚餐。8 岁的儿子要打垒球和踢足球,而她

丈夫一周要有两个晚上参加联赛。“相聚在一起吃晚饭很重要,”她说:“但是我到现在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24. 专家们说,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全家坐在一起也许是父母能为孩子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合作、守时、谈话技巧以及尊重他人等都是坐在餐桌旁学会的,”礼仪教师蒂法尼·法兰西斯说。

25. 即使一家人不能每晚在一起吃饭,至少他们应该一周相聚一到两次。这意味着接通录音电话和关闭电视机。“作为一家人来说,晚餐时间不仅仅是吃东西而且还是分享一天的活动,”玛丽·米切尔说。此时此刻,父母亲和蔼地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传授给孩子们,而又不让人感觉是在说教。

培养仪式

26. 尊重他人、为人谦虚和公正无私等种种品质,只能产生自日积月累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是父母对孩子们多年来通过共同的经历和回忆所教导出来的。孩子成年时,如果回忆中只有电视、“小棒球队”和生日聚会的话,那么当真正考验人的品格的时候,这些孩子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依托了。“除非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谁、来自什么地方,否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礼仪专家贝蒂·乔·特拉基玛斯说。

27. 印第安那州卡美尔市的迪克迈耶夫妇将每周五晚上定为和三个孩子们共度“家庭夜”的时间。一家人常常玩跳棋或者玩捉迷藏游戏。“孩子们喜欢‘家庭夜’,”孩子的母亲特里萨说。

28. 玩捉迷藏游戏真地能教会孩子们懂得礼貌吗?特拉基玛斯和其他一些人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将告诉孩子们,父母是关心他们的,愿意花时间陪他们玩。孩子们得到了爱,也将学会去爱他人。“讲究礼貌不是关于正确地使用叉子的问题,”礼仪教师帕特里夏·吉尔伯特欣兹同意这种说法,“讲究礼貌是关于为人友善的问题——会向人问候、与人合作并且乐于奉献。而这一切,孩子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得的。

29. 孩子们不会自动激起学习讲究礼貌的热情,可他们也没有理由把礼貌看作是一大堆烦人的条条框框。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儿童教育的基本构件。“一旦规则成了第二天性,它就赋予我们自由了,”米切尔说,“如果迈克尔·乔丹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有关篮球的规则,他怎能把球打好呢?”

30. 朱迪斯·马丁赞同这一观点。“一个有礼貌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结交到朋友、有约会可赴、有工作可选,”她说,“因为人们会对良好举止给予回报。良好的举止是全人类行为的共同语言。”

Unit 6 The New American Dreamers

1. 她是现今年轻女子的典型——自信外向、知识渊博、做事投入。在学校、教堂或是社区她积极活跃。她也许有一大帮朋友或是寥寥几个密友,但却对朋友和友谊忠心不二。对于现今年轻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譬如计划未来、亲昵关系、两性行为、毒品酗酒等问题,她行事老道,并且谈论起来认真严肃、思路缜密、直截了当。她想掌控自己的生活,试图弄

明白从哪里起步,通过何种方式达成自己所追寻的目标。总之,她深信,如果计划周密、工作努力并且决策正确,她就能在自己选定的领域获得成功,拥有自己所渴求的优越物质条件,最终如愿以偿地嫁人;而且,极有可能养几个孩子。正如此话所云,她计划“该有的全都要有”。

2. 她住在美国各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新英格兰的城镇,南部和中西部的小型城市以及西部海岸地区。她来自一个中上阶层的家庭,源自中产阶级、劳动阶层甚至有时来自贫苦阶层。确定无疑的是,她得到这样的启示,即如今的妇女应该充当自己生活的主角。她展望未来,将自己视为中心人物,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公寓住所和成功故事。这些年轻女子不会将自己视为他人生活剧本中所充当的配角;那是她们自己所经营的历程。她们着眼于自己的抱负、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

3. 贝思·科南特是一名16 岁的中学三年级学生,与母亲和继父同住在富足的新英格兰大学城。她有五个兄弟,四个是哥哥,一个是比她小好几岁的弟弟。母亲是一位图书管理员,而继父是个证券经纪。作为一名重点公立中学的一年级学生,她希望上大学,如果可能的话,去耶鲁大学学习戏剧,“就像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样。”她想住在英格兰,从事一段时间的表演,可能演些莎士比亚的戏剧。她希望到25 岁的时候能住在纽约,拥有自己的公寓住房,一边兼职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她想拥有“了不起的一生”,能够“真正独立”,具备“所有属于自己的物品——像是高档家具,一切自我风格的东西。”

4. 到了30 岁的时候(“那真是让人厌倦”),她感到自己需要理智一些,因为她很快会受到束缚。她希望到那个时候,自己的职业将会“开始有所起步”,并且可以得到一些好角色。到35 岁之际,她会有个孩子(“有可能先结婚”),正在纽约工作,在乡村有所房子。她如何能应付这一切?她的丈夫会分担责任。她不会是一个“超级母亲”。两人将共同照顾孩子。丈夫不会将此视为帮忙;这会是他俩的共同职责。而且,如果她不能匀出时间给孩子,她不会生养小孩。如有必要,她会工作一段时日,再生育孩子,而此后“一年拍一部电影。”

5. 艾米·莫里森是一位娇小黝黑、年仅15 岁的中学二年级学生。她住在俄亥俄州。她的母亲在做兼职,而父亲为当地的美术馆工作。她打算上医学院,希望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她希望等到自己找到一份稳妥的好工作才结婚,但却表明有可能会和某人同居。她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孩子,但却坚称自己渴望成功,赚大钱,拥有小车。实际上,她原本想当医生,“主要是为了赚钱”,可如今她声称,是因为其他的因素才吸引自己从医。

6. 杰奎琳·冈萨雷斯是一位文静沉稳的19 岁墨西哥裔美国女孩,是南加州一所社区大学的一名二年级学生。她将自己的父亲描述为“一位个体承包商”,说自己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杰奎琳,在 6 个孩子中排行老五,是她们家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在她四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当中,只有她的妹妹读完了中学。杰奎琳的目标是就读法学院,而后便私人执业。当她展望自己最终会结婚,有“一两个孩子”之时,工作、职业成就以及一种中上阶层的生活方式对她的未来规划则至关重要。

7. 如果说在过去,甚至是时至今日,妇女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希望通过婚姻找到她们的自我身份,“通过一个男人将其从所有女人中挑选出来以寻求对[她们]独特性和重要性”的认可。那么,新一代美国梦想家开始寻求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全然不同的。在她们的未来规划中,将身份确立同亲密关系分离,声称她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的身份,然后,也只有到了那时她们才能同一个男人配成对。在我所采访的年轻妇女当中,新一代

美国梦想家们意图在建立一种重大而长久的亲密关系之前,能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决定自己的命运,其用意各不相同。

8. 如今的年轻妇女不需要像贝丝那样来自中上阶层的家庭,像艾米那样来自中产家庭,或是像杰奎琳那样来自劳动阶层的家庭,梦想着过“美满的生活”。即使有诸多不利条件的年轻女性也将物质上的成功视为最终实现梦想的重要指数。某些人似乎觉得成功就在那里唾手可得。总而言之,她们大多提到最享有声誉、报酬最为丰厚的职业,任何阶层的妇女都极少提及诸如教师或护士之类的传统女性职业。一位生下一名4 个半月婴儿、年仅16 岁的亚利桑那州的未婚母亲期望“在一家银行或是一家电脑公司工作”,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一部漂亮的车子”,还有能力为儿子“买漂亮衣服”。她想自己将来会同别人约会但不会结婚。“现在没有太多结婚的压力。”她说。

9. 然而另一位年仅17 岁的黑人未婚妈妈则希望成为一名“职业模特”,赚“很多钱”,能够“富有”,也许再生一个孩子。当问到在她的人生规划里是否想过再有男人,她回答说:“不知道。”

10. 一位18 岁西班牙裔的未婚妈妈则希望在一家大公司“自己做老板”,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送女儿上“最好的学校”。她想,用她的话说,“身体力行、功成名就、获取财富。”

11. 这些年轻女子聪明伶俐、心思缜密、美丽动人。而她们都是美国人的精粹:她们相信只要工作足够卖力就能在美国社会“获取成功”。不论她们来自什么阶层,她们都梦想往上爬,过上一种可以自己恣意选择和充满物质享受的舒适生活。中上阶层的妇女甚至幻想过着更为中上阶层的生活;中产阶级和劳动阶层的妇女所期望的生活则是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她们几乎可以享有所有渴求的东西;而一些来自物质贫乏和充满其他问题的家庭的妇女就梦想诸如《朱门恩怨》、《豪门恩怨》或是《律政风云》中描述的生活。据一位年轻女子说,她的一些朋友决意要成功以至于她们“害怕会爆发核战争,害怕会在她们有机会过上梦想生活之前丢掉自己的性命。如果爆发核战争,她说,他们不会存活到成功的那一天。

12. 年轻女性是我们美国梦最新的一批忠实信徒。她们对璀璨未来的蓝图深信不疑。她们中有不少人将自己视为职业女性,穿着光鲜,拿着公文包去上班,然后回到舒适的房子或公寓,可能有个细心周到、充满爱心的丈夫和两三个彬彬有礼的孩子。这样的梦想有多普及?又有多实际?最新的美国梦有什么用?那些觉得自己的梦想会推迟的人又怎样?那些毫无梦想的人又如何?正如夏娜尔 5 号香水广告过去常说的,那些“分享梦想”而又无甚机会或是毫无机会实现梦想的那些人又会怎样?

13. 也许西蒙·贝克难以实现的梦想是最令人心酸的例子。她是一位来自路易斯安娜州、充满活力、聪明伶俐的18岁黑人女子。母亲是位失业的女裁缝师,多年来靠福利救济过活,父亲是一位瘾君子。西蒙自己从5 岁起就对这样那样的毒品上了瘾。她一直在吸毒场所进进出出。尽管上学上了好几年,也通过了各级考试,但她还是几乎不会读书写字。当我在戒毒中心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努力摆脱毒品,以便能够加入劳工部青年职业培训中心,读完中学,接受某些职业培训。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她的梦想就显得非同凡响,以至于她似乎成了霍雷肖·阿尔杰笔下另一个时期脱贫致富传奇的典范。当问及她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时,西蒙眼里泛着光亮,立即答道:“我想成为一名模特,有一个极可意按摩浴缸。我希望有一个大大的,大房子和大家庭——有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14.“那你的另一半呢?”我问她。

15.“他要是个律师,有责任感、工作勤勉、在乎我的感受。我俩共同分担责任。他会带儿子出外踢球,而我则带着女儿在家做饭。那才叫美梦成真。”

16. 西蒙的梦想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新旧混合体——现代版的《青梅竹马》。而她甚至大声谈论在治疗解决个人问题的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所拥有的最大梦想——她要找到一个“关注”自己“感受”的男人。她过着与传统中产阶级不同的生活,然而当这种生活在20 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间得以规划发展的时候,它就成了上等生活的完美典范。可对于西蒙而言,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任何一个人希望生活不会是那个样子;听着她倾诉,看着她快乐,希望只要想一想那样的一种生活,就会沉迷其中,极度渴望所有的梦想成真。那样的景象清晰可见:郊区一处白色的房子,前门是铜制门环,秋日的草地铺满落叶,男孩子们同出色的丈夫/父亲在踢球,而西蒙有时去担任超模,有时呆在家与女儿一起做饭。然而我们知道,如此非凡的梦想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然而,也许……

17. 新一代美国梦想家接受和传送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一种乐观主义——她们可以实践自己生活中所渴求的一切的那种感觉。当然,不少美国人——不只是年轻人或是年轻妇女——具有一种对于未来基本的乐观主义态度。在历史上,美国人相信进步是大势所趋,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坚信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在展望未来之时,年轻人毫不含糊,梦想过“美满生活”,向上等社会迈进,享有物质财富。虽然就历史而言,年轻妇女远不及男人那般掌控自己的生活,但在过去的25 年以来,她们一直受到鞭策,越来越多地操控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私人生活。毋庸置疑,新的美国梦已经深入人心。

18. 安吉拉·道森,一位来自南加州16 岁的中学三年级学生,总结了新一代美国梦想家的观点:“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得靠自己打拼。在中学阶段你就必须就决定自己想要的东西,作好大学教育的计划,以此为起点,你基本上可以获取你所渴求的东西。如果工作足够卖力,你就会达成目标。你必须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呢,反正一切都会得偿所愿。”

Unit 7 A Son's Restless Journey

1. 时至今日,小布什还老是说他在耶鲁的日子过得很愉快,并不记得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但也不知道自什么时候起他还是添了些忿忿之意。布什后来常常批评那种知识分子“自命清高”以及“唯我独尊”的习气,这股风气起于美国东海岸的一些自由主义组织,60 年代的时候席卷了像耶鲁大学等各个高校。早在1964 年,他就跟耶鲁大学的牧师,新秩序化身的威廉·斯隆·科兴有过交锋。此人利用自己在Andover 和耶鲁学生联谊会的经历成为一名狂热的激进分子,怂恿学生抵制服兵役。1964 年,布什的父亲在得克萨斯州竞选参议员时输于拉尔夫·亚伯拉,事后科兴跟他说:“我了解令尊大人,他是技不如人呀。”布什每次回想起他说的这句话,心里便苦涩不堪。对布什而言,科兴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东海岸自由主义的“沉重”和“过失”。

2. 那时,耶鲁大学的学生为对付征兵的事而感到无尽的苦恼。此时的布什对自己的意图倒显得寡言少语。自愿赴越作战是需要勇气和彻底的反抗精神的,大学生里几乎没有听谁说想去打仗:据传耶鲁大学生中死于摩托车祸的人数比死于1969 年那场战争的人数还要多。又据布什耶鲁大学的朋友罗兰德·贝茨讲,小布什不想让他的父亲在政治上难堪,他找了个既体面又简单的办法让自己得以解脱,加入了得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

3. 离校后的布什多少感到有点乏味和无聊,他觉得在得州国民警卫队学习驾驶那些已经淘汰的F102s 飞机实在没多大意思。一天晚上他酒后驾车,一头撞在自己在华盛顿家门外的几个垃圾桶上,醉醺醺地和他的老头子扭在一处,嘴里还一面挑衅地嚷嚷:“要不要一对一的来?”父亲自然不必与儿子打斗,只一句“我感到失望”已足令小布什不寒而栗。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布什回想起他父亲当时那无言的嘲讽,仍然显得十分惶惶不安。巴巴拉·布什说,孩子淘气时,他丈夫往往采取“静处理”的方式,他会掠过老花镜盯着孩子们,冷冷的目光里透射着不满。尽管如此,父亲还是给予他的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小布什获得汽车驾照时,他的父亲不顾母亲巴巴拉的强烈担忧,欣然准许他从得州驾车到缅因州。布什家的小孩“明白他们的父亲信任他们而他们的母亲则不然”,布什夫人每每回想到这里,不觉莞尔一笑。

4. 小布什认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所以他没有把申请攻读哈佛商学院的事告诉他的父亲。在“反商”的70 年代早期,被誉为“资本主义的西点军校”的哈佛商学院并没有出现那种考生门庭若市的盛况,因而,即使布什的成绩平平,无法进入他首选的得克萨斯州法学院,他还是考入了哈佛商学院。在哈佛,布什穿着国民警卫队的飞行夹克和牛仔靴,坐在教室的后排,口里一面嚼着烟叶,一面往纸杯里吐,全然一付桀骜不驯南方佬的模样。然而,他的自律性格这时已经初露端倪,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明显。他坚持不懈地做着繁重的社会工作,尤其是那些涉及人类组织和行为课程的工作。这里有关人事组织和管理的正规课程只有在布什担任Andover 预科学校啦啦队队长时才深有体会过。他的基本领导方略在哈佛未来CEO 的培训园里得到了发展,其核心之处在于对大的规划多思量,对小的细节不纠缠,知人善任,行事果决。时至今日,布什看的是摘要之类的书,读起来走马看花,他更喜欢听别人给他念书而不愿自己来看。朋友们说他善于切中要害。如果布什看起来没有克林顿或戈尔那种类型的人那么基础扎实的话,那他在哈佛所受的教育便难辞其咎了。

5. 小布什今天几乎从不提及哈佛,他厌恶大学里那种在他看来自由散漫、矫揉造作的气氛。周末的时候,布什常在波士顿南希·艾莉斯姑妈家痛斥康桥的“自命不凡”。他渴望回到得克萨斯州。这时他的同学都涌向华尔街,而他再一次追随父亲的足迹,去油田寻找工作机会。在米德兰石油名人堂里至今一直高悬着老布什的肖像。

6. 小布什经常与人谈起米德兰的“企业家”精神,在那儿一个俄克拉何马大学地质学的学位比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还要值钱,耶鲁的Andover 被他的朋友戏称为“弯倒了”。但布什几乎算不上白手起家的类型。在许多方面米德兰成了他的庇护所,在那儿他的老关系和旧交情使他的生活远比在东部与自命不凡的学究争斗安逸而且稳定得多。他喜欢称颂石油“创业者”的冒险开拓精神,然而布什自己的本钱大多来自于他父亲的朋友和耶鲁的老同学。他是个十分谨慎的石油开发商,专找靠近已出油的油井周围打井,实际是寻找单口、双口井,而不是全垒般的油井区。即便如此,他还是时运不佳,不像他父亲初到德州时那般恰逢其时,春分得意。

由于布什在生意上遭受了一些严重的挫折,也就只好任凭朋友们把他的阿巴斯托公司戏称为“我破产了”公司。

7.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早期被看作是布什困惑茫然的时代,那时的他浮躁不安、青春蠢动,漂泊不定。他装束的全然一个大二学生的模样,脚上蹋着中式拖鞋,身上穿着朋友摈弃的衣服,噼里啪啦地满城转悠。“如果你打算扔掉一件衬衣,他总会问:‘嘿,你是不是要扔掉那件?’”他的朋友查理·杨格回忆说。布什也喜欢在烧烤的时候喝啤酒。然而他是胸怀大志的,他似乎从最初的时候起就感觉到了政治对他的召唤。1971年,布什想在休斯敦想玩一把竞选众议员,后被他的父母和其他一些有识之士劝止了。1978 年,他发起了一场颇为艰苦的竞选众议员的运动,结果他仅以几票之差输给了肯特·汉斯。这个伶俐过人的家伙,挖苦哈佛和耶鲁的教育,讥笑布什的跑步爱好。“我显的太土了,下不为例。”布什说道,从此人们都知道他说话就像嘴里含着块东西。

8. 布什参加竞选,除了他的家族大名外没有其它任何特别资历。然而他似乎有点淡忘了他家庭关系的政治力量,在Andover 他从不吹嘘他家庭的显赫。一个朋友得知他祖父是美国参议员时大吃一惊,但这时他只耸了耸肩膀说道:“我以为你早晓得了”。在78 年的众议员竞选之前,他进了共和党举办的“候选人学校”。现任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的戴维·德莱尔回忆起年轻时的布什曾经激动地告诉他说:“我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来筹集竞选经费。叫你母亲按圣诞贺卡的名单去信就可以了,我搞到35万美元!”布什似乎没有想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巴巴拉·布什那样拥有如此众多参议员、政治家和共和党重要资助人的名单。

9. 这一期间,布什挑灯夜战,他显然在探寻人生的某种规律和稳定性。在妻子劳拉身上他找到了这些东西。劳拉是个图书管理员,举止稳重端庄,容貌娇好。对布什家族的那种几近狂热的好胜性格,她已经见怪不怪。在老布什夫妇在缅因州的住所Walker’sPoint,当作为一家之主的多萝茜祖母用淡淡的眼神望着劳拉,问道:“你在干吗?”劳拉同样不动声色地回答:“我在读书”。不久劳拉请布什参加教堂晚宴,据报道说劳拉问布什要选择“酒还是我”,籍此帮助布什戒了酒。另一条消息透露说,他今天称为“密友”的丹·依万斯滴酒不沾,是社区圣经学习的重要的支持者。

10. 布什的新信仰并没有改掉他身上玩世不恭的天性。某个礼拜天教堂里正在布道时,他身上响起“嘟嘟嘟”的声音,搅扰了他周围的会众们:原来是他一直很不耐烦的拨弄他的手表,给牧师的布道计算时间。布什几乎没有怎么磨平他性格的棱角。他家的一个朋友说他至今还会变得“狂躁不安”,这个朋友又补充道:“妻子劳拉就会说:‘哦,乔治,你能不能出去跑一跑?’”布什的家人明白,保持冷静是对他意志的一种考验。“他很容易失控,”他的妹妹Dorothy 向《新闻周刊》透露说,“他一直讲有个胖家伙正企图从他的身体里跳脱出来,但他的自制力确实是大得惊人。”布什尚未完全驯服他的脾气,当他天生的乜斜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时,他可能就会六亲不认了。据悉,他曾经对那些直言不讳写过布什家族文章的记者大发雷霆。

11. 布什一直想方设法使其父高兴。一些朋友相信他戒酒的部分原因是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感到尴尬。据称在一次家庭晚宴上喝醉时,乔治·布什转向身边的女主人问道:“50 岁后的性生活是怎样的?”在1978 年,他的父亲开始为竞选总统紧锣密鼓忙活时,布什举家搬到华盛顿为父亲助阵。在竞选过程中,他加强了对“这个人“的忠心,他说的这个人是他的父亲,有时他的忠心几乎有点太狂热了。他与他父亲88 年竞选班子的总策划人政工老手Lee Atwater 配合默契。Lee 才华横溢,生性顽劣,凭着

他那不拘常理、入木三分的幽默早该是在Andover 时布什群体的座上嘉宾了。

12. 虽然老乔治·布什有时不满他儿子意气用事,说他太“浮躁”(feisty),他还是很有耐性让儿子走自己的路,而儿子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他就感到无比自豪(was intensely proud when he did)。为了制作录像以便在本周大会上播放,他接受了采访。当他被问道:“您为自己的儿子自豪吗?”,老布什总统竟然哭出声来,使得摄像镜头只好被移开一会。布什父子都是情感丰富的人。那天早晨,就在小布什就职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典礼上,父亲将他在1943 年赢得海军徽章后祖父送给他的那个袖口链扣传授给了小布什,这让他激动不已。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新闻周刊》的记者的时候,眼眶里饱含着热泪。

13. 老乔治·布什总是呵护、信赖自己的儿子。而且,人们会觉察到,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轻松。小时候,小乔治不耐烦陪父亲一起钓鱼,哪怕是几分钟的时间。在《新闻周刊》采访他时,布什模仿他随父外出钓鱼(fishing expedition)时自己孩子气十足、没好气地对父亲嘟囔:“哪有什么鱼!骗人!”可如今,他可以在水面上一钓就是几个钟头,一边和老头子大谈政治,发掘(tapping)父亲的经验与智慧。例如,有次垂钓时,布什苦苦考虑(mull over)某个竞选伙伴——可能就是Dick Cheney ——他求教父亲:“如果有人说‘不’,这是他的心里话吗?”

14. 一两周前,布什像往常每天一样,坐在竞选座机的后部与记者们聊天。“昨晚你喝酒了吗?”他与自己青睐的女新闻制作者打招呼:“为什么你要戴墨镜?”她嫣然一笑。(他也时常拿她的恋爱开玩笑)。与传略记者一起时,他即兴把一个询问关于他在哈佛商学院经历的问题变成有关工商管理硕士的演讲。“我们要争取工商管理硕士的选票!工商管理硕士们团结一致!全美国的工商管理硕士联合起来!”他故意摆出一副胜利者模样振臂高呼。他能娴熟地应对新闻界的常客们,不时与他们逗乐取笑(他给大多数人取了绰号,如《纽约时报》的Frank Bruni 被戏称为“Panchito”。他热情诙谐,思维敏捷,尽管疲惫不堪的记者们并不想去喜欢布什,但他们还是禁不住为他所吸引。大多数家族的传奇经历一两代人之后就无声无息了,但布什家族成员们似乎继续在演绎着这个传奇。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着某种憨厚中透射出的魅力、为国效忠的强烈而无声的使命感以及对胜利无比深切的渴望。

Unit 8 Sex Roles

1.戏剧中的角色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剧本规定的某些行为以及走路、说话、表达感情的方式等等。性别角色是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因为自身性别而被认为是否得体的感情和行为模式,其“剧本”来自社会对男性本质和女性本质的期望:男人应该勇敢、强壮、上进、好胜,并且情感不外露;女人应该温柔、关爱、顺从、依赖他人,并且善于表达情感。

2.性别角色以社会准则为基础,社会准则是一个社会内部可接受的公认行为标准。这些准则――如男人应该控制情感、女人应该顺从――不仅影响我们对于他人的判断,而且影响我们对自身的判断。因此,如何你是一个在情绪激动时会流泪的男性,或者一个会控制课堂讨论和争论的女性,

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

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 英语阅读关于考研的在历年的真题中,有不少的精华等着大家去发掘。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阅! 1991年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Section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Each of the passages below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For each question four answers are given. Read the passag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of the questions. Put your choice in the ANSWER SHEET. (30 points) Text 1 A wise man once said that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So, as a police officer, I have some urgent things to say to good people. Day after day my men and I struggle to hold back a tidal wave of crime. Something has gone terribly wrong with our once-proud American way of life. It has happened in the area of values. A key ingredient is disappearing, and I think I know what it is: accountability. Accountability isn t hard to define. It means that every

全国公共英语三级常见语法

第一节动词的时态 一、一般现在时: 1、由when、as soon as、the minute、the moment、till、until等引起的时间状语从句,以及由if、unless、provided that等引起的条件状语从句常常用一般现在时态表示将来的动作,而主句则用 一般将来时态。 例:They will go home for winter vocation as soon as they finish their exams. 2、当表示普遍的真理或者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常常用一般现在时态。例:The earth is round. 地球是圆的。 二、一般过去时:区分三个短语的用法: 1、used to do sth:过去常常做某事。 2、be/get used to doing sth:习惯做某事。 3、be used to do sth:被用于做某事。 三、一般将来时: 1、be to+动词原形:表示安排或计划好了的动作。例:The Third-Ring Road is to be open to traffic before National Day. 2、be about to+动词原形: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例:The lecture is about to begin.讲座即将 开始。 3、一些表示动作趋势,如开始、终结,以及一些表示动作方向,如往来的动词,常常用现在进行 时态表示按照安排将于将来发生的事情,这类动词常见的有如:start,go,leave,come,arrive等。例:We are leaving for Beijing tomorrow. 我们明天动身去北京。 四、进行时态: 重点区分when和while引起的时间状语的用法。 When表示时间上的点,在考试中其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多翻译为“这时?”,主句多用进行时态;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多翻译为“正当……时”,该从句用进行时态。例:One of the guards was sleeping when the general came in, which made him very angry. I fell and hurt myself while I was playing tennis. 五、现在完成时: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全文翻译

Text1 Habits are a funny thing. We reach for them mindlessly, setting our brains on auto-pilot and relaxing into the unconscious comfort of familiar routine. “Not ch In but habit rules the unreflecting herd,” William Wordsworth said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ever-changing 21st century, even the word “habit” carries a negative connotation. So it seems antithetical to talk about habits in the same context a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习惯是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无意识间养成了一些习惯,我们的大脑是自动运 转的,轻松进入熟知套路所带来的不自觉舒适状态。“这并非选择,而是习惯控 制了那些没有思想的人”,这是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9世纪时 说的话。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21世纪,甚至习惯这个词本身也带有负面涵义。 因此,在创造和革新的背景下来谈论习惯,似乎显得有点矛盾。 But brain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when we consciously develop new habits, we create parallel synaptic paths, and even entirely new brain cells, that can jump our trains of thought onto new, innovative tracks. But don’t bother trying to kil off old habits; once those ruts of procedure are worn into the hippocampus, they there to stay. Instead, the new habits we deliberately ingrain into ourselves create parallel pathways that can bypass those old roads. 但大脑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新的习惯的时候,我们创建了平 行路径,甚至是全新的脑细胞,可以让我们的思路跳转到新的创新轨道上来。但 是,不必费心试图摈弃各种旧习惯;一旦这些程序惯例融进大脑,它们就会留在 那里。相反,我们刻意培养的新习惯会创建平行路径能避开原来那些老路。 “The first thing needed for innovation is a fascination with wonder,” says D Markova, author of “The Open Mind” and an executive change consultant for Professional Thinking Partners. “But we are taught instead to ‘decide,’ just as decide is to kill off president calls himself ‘the Decider.’” She adds, however, that “to all possibilities but one. A good innovational thinker is always exploring the many other possibilities.” 大学英语

unit1b自考英语00012最新教材课文翻译

1。 Are you interested in English 你对英语感兴趣吗 Why do you think English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the modern world 为什么你认为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国际语言 2. 2。 What reasons do you expect the author to give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你期望作者学习一门外语的原因是什么 Five Good Reason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学习外语的五个好理由。 Still don't understand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good idea 还是不明白学习外语是个好主意 Read the following and you will get the idea! 阅读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了! 1. 1。 Improve your native language 提高你的母语 I know this might not make sense at first but hear me out. 我知道这可能不太有道理,但听我说完。 ⑴ As a person who speaks only one language, you have no basis for comparison; ⑴作为一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你没有比较的基础; all you know is your native language. 你只知道你的母语。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same idea is often expressed in different ways. 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的思想往往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Knowing another language gives you a great measuring stick. 了解另一种语言会给你一个很大的衡量标准。 It will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enses, prepositions and all the other parts of speech we normally take for granted. 它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时态、介词以及我们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其他部分。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基础级3版)课文答案翻译

Lesson 1 II. Translation Put the following passages into Chinese. 1. For English is a killer. It is English that has killed off Cumbric, Cornish, Norn and Manx. There are still parts of these islands where sizeable communities speak languages that were there before English. Yet English is everywhere in everyday use and understood by all or virtually all, constituting such a threat to the three remaining Celtic languages, Irish, Scottish Gaelic, and Welsh... that their long-term future must be considered... very greatly at risk. 因为英语是个杀手。正是英语造成了凯尔特语、康沃尔语、诺恩语和马恩语等语言的消亡。这些岛上的分地区依然还有很多社区的人使用在英语到来之前就已存在的语言。然而,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所有的人或几乎所有的人都懂英语。英语对仅存的三种凯尔特语——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及威尔士语的威胁是如此之大,人们一定认为它们遥远的未来是岌岌可危的。 2. He also associated such policies with a prejudice which he calls linguisticism (a condition parallel to racism and sexism). As Phillipson sees it, leading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within the predominantly "white" English-speaking world, have (by design or default) encouraged or at least tolerated—and certainly have not opposed—the hegemonic spread of English, a spread which began some three centuries ago as economic and colonial expansion. 同时,他认为这些政策和他称之为语言歧视(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类似)的偏见密切相关。在菲利普森看来,在以白人英语为主导的世界里,主要的机构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鼓励或者至少是容忍了(肯定没有反对)英语霸权主义式的传播,这种传播始于三个世纪之前的经济及殖民扩张。 3.By and large, we now view them as more or less benign, and often talk with admiration and appreciation about the cul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m and what they have given to the world. And it is fairly safe to do this, because none of them now poses much of a threat.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或多或少地把这些语言看作有利的语言。在谈到与之相关的文化及其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时,我们常怀有崇敬与赞赏,而且这样做是很安全的,因为这些语言现在已不会构成什么大的威胁。 4. Yet many people see English as a blessing. Let me leave aside here the obvious advantages possessed by any world language, such as a large communicative network, a strong literary and media complex, and a powerfu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pparatus. 然而,许多人把英语看成是一件幸事。在此,我暂且不谈世界语言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例如庞大的交流网络、发达的文字与传媒体系以及强大的文化教育设施。 5. English-speaking South Africans of British descent were not particularly strong in opposing the apartheid regime, and the black opposition, whose members had many languages, was at first weak and disorganized. 讲英语的南非英国后裔并不强烈反对种族隔离政权,而黑人反对力量,其成员讲多种语言,在初期软弱无力且缺乏组织。 6. Such symbolism suggests that the users of the world's lingua franca should seek to benefit as fully as possible from the blessing and as far as possible avoid invoking the curse. 这一象征表明这种世界通用语的使用者应充分发掘这一幸事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尽能避免招来灾难。

公共英语三级(pets3)阅读翻译练习

公共英语三级考试(pets3)阅读翻译练习 Phrases and Sentence: 1、She soon called my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she couldn’t work full time and keep house, too. 注意的词语:call attention to(唤起注意)、keep house(当家) 2、I guess I just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a wife was supposed to take care of her kids and husband. 注意的词语:take it for granted:(视为当然)、be supposed to:(应该、被期望) 3、You’ve got to get to know them. 注意的词语:have got to do:(必须做……)、get to:(在这里作“开始”的意思) 4、But maybe I’d better take that back and give her a hand. 注意的词语:take bake:(在这里作“取消”的意思)、give Sb. A hand(抽出空或腾出手帮助某人) 5、They put me in mood for Italian food. 注意的词语:put in mind:(使记起、提醒)

6、I’ve put aside some money that I earned by doing some extra mechanical work. 注意的词语:put aside:(储存、备用) 7、I was putting a machine together today. 注意的词语:put together:(把……加起来、装配) 8、I am putting forth a lot of effect to make this tablecloth. 注意的词语:put away:(在这里作“放弃、处理掉”的意思) 此要注意一下五个以“put”打头的短语与词组的用法 10、I was going by the store near your house .. 注意的词语:go by:(顺便走访) 11、Your black purse and shoes go nicely with that dress. 注意的词语:go with:(伴随、与……相配) 12、He always goes beyond my expectations. 注意的词语:go beyond:(超出)

研究生科技英语阅读课文翻译(1-10)

Unit 1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 Feed the World? If you want to spark a heated debate at a dinner party, bring up the topic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For many people, the concept of genetically altered, high-tech crop production raises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afety and ethical questions. Particularly in countries with long agrarian traditions -- and vocal green lobbies -- the idea seems against nature. 如果你想在某次晚宴上挑起一场激烈的争论,那就提出转基因食品的话题吧。对许多人来说,高科技的转基因作物生产的概念会带来诸如环境、健康、安全和伦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有悠久的农业生产传统和主张环保的游说集团的国家里,转基因食品的主意似乎有悖自然。 In fac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re already very much a part of our lives. A third of the corn and more than half the soybeans and cotton grown in the US last year were the product of bio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More than 65 million acr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will be planted in the US this year. The genetic is out of the bottle.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农业部的统计,美国去年所种植玉米的1/3,大豆和棉花的一半以上都是生物技术的产物。今年,美国将种植6500多万英亩的转基因作物。基因妖怪已经从瓶子里跑出来了。 Yet there are clearly some very real issues that need to be resolved. Like any new product entering the food chai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must be subjected to rigorous testing. In wealthy countries, the debate about biotech is tempered by the fact that we have a rich array of foods to choose from -- and a supply that far exceeds our nee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esperate to feed fast-growing and underfed populations; the issue is simpler and much more urgent: Do the benefits of biotech outweigh the risks? 但是,显然还有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就像任何一种要进入食物链的新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在富裕的国家里,由于有大量丰富的食品可供选择,而且供应远远超过需求,所以关于生物技术的争论相对缓和一些。在迫切想要养活其迅速增长而又吃不饱的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问题比较简单,也更加紧迫:生物技术的好处是否大于风险呢? The statistics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hunger are disturbing. Last year the world's population reached 6 billion. And by 2050, the UN estimates, it will probably near 9 billion. Almost all that growth will occu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ld's available cultivable land per person is declining. Arable land has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提高版)课后翻译(带原文)

Lesson 1 1. Yesterday’s terrorism darkened, marked and forever altered the way Americans live their lives. 昨日发生的恐怖主义活动使美国人的生活暗淡无光,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迹,并永远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2. “We are going to have to learn what a lot of other countries have gone through: to manage fear at a cultural and national level,” said Charles Figley, a professor of trauma psychology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We’re getting a lesson in the way fear works.”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创伤心理学教授查尔斯?费格里说:“我们得学一学其它许多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东西,那就是从文化上和在全国范围内来应对恐惧。”他还说:“我们正在体验恐惧是怎样起作用的。” 3. In a country long proud and even boastful of its openness—a country where an ordinary citizen can stroll through the U.S. Capitol unescorted—the terrorist attacks are likely to force Americans to a lot of that. Metal detectors now mark the front door of many government buildings, and security guards are a fixture in the lobby of most large office buildings. 美国是一个一向以开放自豪甚至洋洋得意的国家,在这里,人们可以独自在美国国会大楼中闲庭信步,而现在,恐怖袭击很有可能迫使美国人处处小心,惶惶不可终日。其实我们很大程度上已经是这样了。许多政府大楼的前门装设的金属探测器已然成为一道风景线,大部分的办公大楼里也必备保安。 4. But retaliation carries the risk of setting off a tightening spiral of violence and counterviolence not unlike the Middle East or Northern Ireland. Unlike countries that have had to learn to live with violence,”We are new at this,” said Florida’s Dr. Figley, who heads a project that has trained trauma teams in Yugoslavia.”My fear is we will overreach and make things worse rather than better by retribution, revenge, racism and marginalizing ethnic groups.” 报复有很大的危险,会引发和在中东及北爱尔兰一样的紧张的暴力和反暴力的恶性攀升。与那些不得不在暴力中学习如何生存的国家不同,“我们是新手,”曾在南斯拉夫训练过创伤急救队的项目负责人费格里博士说,“我所担心的是惩罚、报复、种族主义和排斥少数民族的举动会过于偏激,适得其反。” 5. Fear of terrorism is likely to lead Americans to tolerate more government surveillance—such as overhead video cameras at sporting events—than they have to date. “It’s very likely in the wake of today’s events that we’re going to see a greater acceptance on the public’s part—and on the court’s part—to approve certain kinds of police tactics,” said William Stuntz, a Harvard Low School professor. 对于恐怖主义的恐惧会使美国人接受比现在更多的来自政府的监控,例如在运动竞赛场上高架的摄象机。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威廉姆斯?斯汤资说,“经过目前前这些事件,我们将发现,无论是公众,还是法庭,都会在更大程度上接受某些警察的策略。” Lesson 5 戴维先到一步,事后他气愤地向我发难说当他告诉领班准备和谁一起吃饭时,领班的语气骤然逆转。一瞬间就从“这是个什么人?”变成“这边有请,先生。”当我们赶到时,拍照的人已经在饭店外忙个不停了。戴维开始嘲笑我是伦敦这家高级饭店里的知名人物。这时,我俩向屋内望去并同时看到了我们的偶像。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翻译8-11

Lesson 8 IV. Translation Put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1. Every war has had its songs that whipped up patriotic fervor or, in the case of the Vietnam War that encouraged protest against it. 每场战争都有自己的歌曲来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或者如在越南战争中鼓励人们反战。 2. The idea is to take a song that people like or that has particular meaning or emo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m and use it with new words, hoping that some of the liking, meaning, or emotional associations will transfer to the new ideas being communicated. And it often works. 改词是把一首人们喜爱或者对他们具有特殊意义或感情色彩的歌曲填上新词,希望把这种喜爱、意义或感情色彩带到正在传播的新观念中。通常这种方法很奏效。 3 As a result, a number of community and national groups have applied pressure on stations to keep these songs and performers off the air. These charges also stimulated investigations by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the regulatory agency charged with overseeing broadcast practices. 结果一些社团和全国性团体向电台或电视台施加压力让他们禁播这些演员的节目。这些指控也促使负责广播业的监管机构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进行调查。 4. Does it mean a station should permit no language or ideas in a song that it would not permit on the news or in a sports program? Or does it mean the station should recognize that different forms of communication or entertainment, or programs designe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audiences, should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concerning language and ideas? 这是否意味着在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的歌曲中不允许出现那些在新闻或体育节目中禁止出现的语言和观念?或者这是否意味着电台或电视台应该承认不同的交流或娱乐形式,或是为不同听众设计的节目,在语言和观念上应该具有不同的标准? 5. One author has suggested that popular music also serves a "rite of passage" function for young girls. The teenage singing idols may serve as non-threatening substitutes for actual boys until boys' maturation catches up with that of girls and some semblance of easy boy-girl relationships can be established. 一位作者指出流行音乐也成了女孩子们成熟的标志。在同龄男孩子成长为像女孩子那样成熟并能较容易地与女孩子建立朋友关系之前,少年歌星可能会成为不会对女孩子形成威胁的男友的替身。 V. Oral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1. How was music used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during the Vietnam War? 2. Describe peacetime uses of music. 3. List the major effects and functions of music. 4. Identify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FCC regulatory position. 5. What problems do you forese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cord labeling plans? 6. Adaptation of popular or favorite songs is a persuasive tactic. Where is this technique used today? Cite several examples. (Hint: Advertising commercials) 7. If music shapes our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hen, should we be forced to listen to music in public places such as restaurants and shopping malls? 8. Are there other effects of music not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unit2Tat自考英语(一)00012最新教材课文翻译

?Section B 部分B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nto Chinese. 说明:将下面的段落翻译成中文。 ?We convince ourselves that life will be better after we get married, have a baby, then another. 我们说服自己,在我们结婚生子后,生活会更美好。 ?Then we are frustrated that the children aren't old enough and we'll be more content when they are. 孩子们还不够大,我们会感到沮丧,等他们长大了,我们会更满足。 ?After that, we're frustrated that we have teenagers to deal with. 在那之后,我们很沮丧,因为我们有十几岁的孩子要处理。 ?We will certainly be happy when they are beyond that stage. 当他们超越了那个阶段,我们一定会很开心。 ?We tell ourselves that our life will be complete when our spouse gets his or her act together, when we get a nicer car, when we are able to go on a vacation, when we retire. 我们告诉自己,当我们的配偶一起行动,当我们有了一辆更好的车,当我们有能力去度假,当我们退休时,我们的生活将会结束。 ?The truth is, there's no better time to be happy than right now. 事实是,没有比现在更快乐的时间了。 ?If not now, when? 如果不是现在,更待何时? ?Reflecting on the Text 反思的文本 ?When students first enter university, they feel excited and eager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ir new environment and make friends. 当学生第一次进入大学时,他们会感到兴奋和渴望熟悉他们的新环境和交朋友。 ?Yet, as time goes by, the excitement gradually wears off and they begin to get bored with the lectures and complain about the food and everything.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奋逐渐消退,他们开始厌烦讲座,抱怨食物和一切。 ?If that is your experience, plan how to overcome it so as to be able to make the most of your life at university. 如果这是你的经验,那就计划好如何克服它,以便能充分利用你在大学的生活。 ?If not, imagine your best friend is having this problem and try to help by offering some sensible advice. 如果不是,想象一下你最好的朋友正遇到这个问题,并试图提供一些明智的建议。

研究生英语阅读答案

Unit 1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Feed the World? (2)Finding it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limate there (3)to have no access to the health service (4)an important role in prospering and developing (5)a depression in yield and a reduction in quality (6)could have made a good salary (7)We can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o much. (8)The insurance company will recoup the farmers for the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9)During the SARS outbreak, the lack of hygiene in poor countries had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to all people of the world. (10)T his University Library is one of the largest Libraries in China, with a stack of over 2.3 million volumes. It supports the University’s research and teaching across a full range of subjects,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brary’s collections and services in each subject area. (11)T he recession has hit middle-income and poor families hardest, widening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the richest and poorest Americans as job layoffs ravaged household budgets. (12)C hina's government declared two strain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safe to produce and consume, taking a major step toward endorsing the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staple food crop of billions of people in Asia. China is the world's top producer and consumer of rice, so its use of modified varieties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e grain's global supply patterns. China's officials have been less constrained by public pressure over the sometimes-controversial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food than official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government has long supported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part of a drive to ensure the nation remains self-sufficient in staple crops. IV. Cloze 1. species 2. predictable 3. unrelated 4. different 5. into 6. produce 7. seeing 8. also 9. obvious 10. inserted 11. nobody 12. approved 13. apparently 14. humans 15. risks Unit 2 The Biology of Skin Color: Black and White (2)He was not severely punished for his crime (3)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the HIV virus. (4)when take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5)to have no access to the health service (6)He has some vague ideas about what to d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