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解现代经济学

理解现代经济学

理解现代经济学
理解现代经济学

理解现代经济学

钱颖一+

编者按:本刊在2001年第6期发表了钱颖一教授的《经济学科在美国》一文受到热烈

反响,多家报纸和许多网站纷纷转载。一些读者表示,这篇文章对于他们了解美国经

济学科教育的情况是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代,教育部

门不久前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会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目的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要求,培养专门人才。经济学(包括金融)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如何使

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适应时代的需要,使我目的经济学学科建设与现代经济学接

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我们特邀约钱颖一教授讲述什幺是现代经济学,如何理

解现代经济学,以祝贺《经济牡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办第100期为纪念。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是二十多年来推动经济学作为一fj社会科学在我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直接力量。20年来,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全面建立。伴随着这一过程,现代经济学科的各个分支领域逐步被介绍到我围,井在高校讲授。今天,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必然要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并融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改革和开放也将上一个新的阶梯。这一大趋势呼唤着我们的经济学学科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现代经济学接轨。为此,比较完整和准确地理解什么足现代经济学就恰连其时。

一、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我*1把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丽市场经济己被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围别区分的。“某国经济学”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也不存在“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或“美国经济学”‘r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然而,这样说并不排斥运用经济学的摹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实际上,做研究时必须要考虑到某地某时的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环境条件。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怍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j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

s美斟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救授(£mail:y可耻@ceonbcrkeI。yedu)作者感谢(以姓名拼音斯寄)一重恩、陈旗、姜纬、茅于轼、王则柯、吴敬琏、肖梦和许成钢对本文初稿提出的建议。

①奉史中所指的经济学足按照国际惯例定义的经济学学科,即国内所说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返两个“级学科”名下的全部“二缀学科”,包括右观、微观、计量、金融,财政、产北、劳动、环境、国际《世界)、发展、比较、经济电、歧杆经济学等

一l一

:2墼芏笙:麴{ar?alyI池lIouls)。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人手的、理解现1℃经济’},白0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

首先,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日“视角”。这耻视角指导我HJ避开细枝术节,把注意乃引阳关键的、核心的问题。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罐十二项摹奉假陡: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町供使用的资源禀赋4i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f: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E是臼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卑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州题,消费着想*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o。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的分析往{丰集中在备种间接机制(比如价格、激励)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曩相作用.达到桀种均衡状态,并H评估在此状态下是番有可能存没有参‘j者受损的前提下让-部分人有改善(即足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几意料,印实际J二合乎情理逻辑的综沦,所以我们会昕到人们惊暾:“我怎么没有想到?”经济≮‘的这螳视角起初是1:iJ}究纯粹的经济行为的,后来被延仲到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诸如选学、政体、家庭、婚姻等问题,

第二,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些参照系本曙的重要件并不在于它们是台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r建立r一些让人¨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K比如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一德布罗定理(AⅡuw—Debreu皿一eo删m)(【3l,l711.产权理论?ft的科斯定坪(coaserrheorem)(【6]).和公司金融理论中的默迪格利安尼一米勒定理{Mod蹦iani—M№r11l、eomm)([17】J都被经济学家用作他们分析的基准点。一般均衡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的阿罗

(KennethArrow)曾经说过:一般均衡理论中有五个假定,每一个假定可能都有fl:种不同的原岗与现实不符.但是这~理论提供了最有用的经济学理论之一。他的意思址这一理论提供J’有}}j的参照系.就像无摩擦状态中的力学定理一样,尽管无摩擦假定显然足不现实的把这此摹本定理定位于参照系有助r澄清两种常见的误解:一种是以为这些定理描述的就足现实世抖.因此将它们到处套用。却不知存通常情况下它nj是用来作进步分析『I勺参照系,与现实的距离困地而异。另一种是因为观察到这些定理Lj现实的差距而认为它们都是胡言乱涪,蚓此认为毫无所用、却小知它们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为解释现实的进一步理论提供参照系参照系的建立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蘑要,经济学也不例外。我存哈佛大学做博士牛的时候.韦茨曼(Martinweitzman)教授问我,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圳练的经济学家和没自经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究竟有什么区别?他研究比较经济制度,经常去苏联访问,问这个阳】题足从’I苏联经济学家交往中有感而发的。韦茨曼的同答胜,爱过现代经济。’≯:系统㈨练的经济1学家的头畸中总有几个参照系,这样,分析经济问题时就有?致忭,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比如讨论资源配置和价格问题时,充分竞争下的一般均衡婵论就是一个参旦fi系;}t论产权和法的作t}}=f时,科斯定理就是?个参照系。我们常见到.一些记者洞察力很强,有经济头肺,写的文章又非常有感染力。然而,他nJ与受过现代经济学训练的经济’1≯’家的不同之处往律址因没有参照系而会显得分析缺乏主线和深度。

第二二,现代经济学提供J,?系列强有力的“分析上具”,它们多是各种【冬|象模刑和数学模

①值得指m的是.“一制”动机球不排除经济人(如父母)将他^(如子女)的福利作为奉^教用的部份旷表现H{的、私他。动机

一2~

丝进垫叁j生型出墼

型。这种工具的山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蛙济行为和现象。试举几例说明。第一例是供需曲线罔象模型,它以数量和价格分别为横、纵轴,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起初,经济学家用这一二L具来分析局部均衡下的市场资i26i配置问题,后来又用它来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效果。不仅可用它来研究市场扭曲问题,也可用它来研究市场失灵问题和收入分配的福利分析等问题。第二例是萨缪尔逊(Paulsamuelson)的重叠代模型(ovcdappinggenerationmodel)([25])。这一模型考虑到人生命的有限性和代际之间的市场的不完备性,因此成为研究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有用的分析工具。第三例是中芹罗斯曼(sa山rdGmssman)、哈特(OliverHart)和穆尔(JohnM00re)的所有权一控制权模型([111,[12])。它是分析控制权的配置对激励和对信息获得的影响,以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非常有效的工具。第四例是拉丰(Jean—JacquesLa仃ont)和梯若(Jean”mle)的非对称信息模型(Jl6】)。它用咪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配置效率”和“信息租金”之间存在的利弊得失交换。这一工具被用来分析组织内部的共谋问题,政府的行业规制(比如电信业)问题,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利弊问题。第五例是戴蒙德(DouglasDiamond)和迪布维精(PhjlipDybvig)的银行挤兑模型([18】)。这一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多重均衡点,除了好的均衡以外,还有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mllingprophecy)的坏的均衡点:因为别人去挤兑,所以我也要挤兑。这一模型对研究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的脆弱性这类问题很有用。

以上五个例子中的模型都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广泛用来作为分析工具,并被证明是极其有用的。这三部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理沦分析框架。这是一个人受现代经济学理论训练nj所接受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现代经济学提供的这种由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n构成的分析框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J{不是一些新鲜的经济学名词和概念的汇集,经济学家的工作也“i是任意套用这些名词和概念,而是运用这些概念所代丧的分析框架米解释和剃解经济行为和现浆。

上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是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唯一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的经济学范式。在选方面,经济学‘j其他社会科学不同。比如,丰十会学中没有一个主导性的范式。多元化虽然可贵,但由于缺乏一致的分析框架,学科的发展会大受局限。政治学的现状则介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问。虽然同前政治学有叫显的朝经济学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埋性选择”(mIionalchoice)学派运厢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学的问题,其影响正在迅速上升,但它在政治学中还不是唯一的范式。现代经济学趋同于一种范式,有利亦有弊,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学从中的受益远远大于损失:正是由于经济学的这一被广泛认同和使用的分析框架,才使得经济学相对于社会学和政治学发展得更快,应用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二、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包括统计学)。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剧到数学,有的领域多些,有的领域少些,而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前沿论文都包含数学或计量模型。从现代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来看,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参照系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通常都要借助数学。下而我们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证(empiicaI,叉泽经验)研究两方面来具体看一下数学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借助数学模型至少有三个优势:其一是dH提假定用数学语言描述得-清二楚。其二是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洞和谬误。其三是可以应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或

一3一

2QQ2生签2塑数学定理推导新的结果,得到仅凭直觉无法或不易得出的结论。运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学术争议便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或不同意对方前提假设;或找出对方论证错误;或是发现修改原模型假设告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运用数学模型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减少无用争论,并且让后人较容易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上继续开拓,也使得在深层次上发现似乎不相关的结构之问的关联变成可能。

从实证研究角度看,使用数学和统汁方法的优势也至少有三:其一是“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发展出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其二是证据的数量化使得实证研究具有一般性和系统性。三是使用精致复杂的统计方法让研究者从已有的数据中最大程度地汲取有用的信息。因此,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把实证分析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从系统的数据中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说和估计参数的数值。这就可以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而化和偶然性,可以得出定量性结论,并分别确定它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下的显著程度。

讲到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重要作用时需要澄清两点。一是确有不少好的经济学的初步想法或猜想一时还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表示,因此用非数学语言写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视作“前期产品”。初步的原创思想往往需要后继者用数学模型表述,在此基础上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取得明确的、有预测性的理论结果后,才会影响深远。试举两例说明。第一例是张五常(S【evencheung)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关佃农制(即农民与地主用固定比例分成)的研究,他对交易成本对不同合同形式的选择作用提出了开创性论识(【51)。后来,斯蒂格剥茨(Josephsti91iLz)1974年的数学模型精确地分析丁激励与风险分担的交换对农民与地主在土地租赁合同选择的影响(f29】)。一方面,张五常的想法是开创性的,后来的数学模型中相当多的成分都与那些想法有关。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后来的数学模型,人们的认识不仅只局限在农业土地问题上,而且埘”交易成本”的论说也只是一种不大精确的概念。正是后来的数学抽象使得激励理论与台同理论迅速发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詹森(MichaelJensen)和梅克林(williamMecklIng)于J976年发表的论文——从公司经理的激励问题出发来研究公司债权和股权的分配问题([14]),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开创篇,公司金融中对激励的研究从此起飞。地主租赁土地给农民和投资人雇用经理看上去不相关,一旦上升到数学模型,便都是激励、信息和风险分担的问题,它们原来是相通的。第二倒是法玛(EugeneFamn)在70年代末提出经理市场竞争作为激励机制的开创性想法。法玛认为,即使没有企业内部的激励,经理们出于今后职业前途考虑及迫于外部市场压力Cb会同样努力工作(【9】)。后来霍姆斯特朗(BengiHolmstrom)等人用数学模型精确地分析了经理们的职业生涯考虑(careerconcern)对他们的激励影响,发现法玛的猜想的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是不完全(【13】)。这才导致了经理的职业生涯考虑和经理市场竞争这一课题成为目前公司金融学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以上的例子说明,将经济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可以使分析变得具体,知道利弊得失所在,而且还可以把貌似不同但实质相近的问题连接在一起,从而把研究从初步的想法推向深入的探索。

二是经济学家经常在理沧或实证结果用数学模型推导出或用统计方法估计后,再用非数学语言来概括。这可视作“后期产品”,比如综述性、介绍性的论文,和政策性的文章,特别是后者必须用非数学语言表述并落到实处才有受众,才可能有政策影响。但是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虽然这些文章是用非数学语言写成,但是其中的视角、逻辑推理过程和对经济现象和政策含义的解释,都是与作者经过的现代经济学训练,特别是数学模型的切『练分不开的。美国经济学会主办的《美国经济评论》(AmeicanEconomicReview)上发表的是原创论文,而该学会的《经'济一d一

丝盗塾叁堡型出墼

文献期刊》(JoumalofEconomicLilcm【ure)和《经济展望期刊》(JoLIrIIalofEconomicPerspectives)上发表的文章则都是综述性和介绍性的论文。后者虽然用非数学话言写成,但都基于已发表的有数学模型的论文,而且通常还是由在这一领域资深的权威经济学家撰写。有经济学系统训练的读者可以将这样的论文“还原”成数学模型。

在肯定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史需要指出:经济学不是数学。这里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足,在绝大部分论文中,经济想法(idea)是最重要的,数学和计量方法只是体现和执行经济想法的工具。经济学的主要领域是靠经济学知识而不是数学取胜,最终是经济学想法决定一篇文章的贡献,而不是数学推导。我们不能将经济学家与数学家混同,就象我们不能把物理学家与数学家混同起来一样。经济学家的工作毕竟不是为了开拓数学理论前沿,那是数学家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名经济学家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运用数学的多少和它的难易程度来作为评判经济学论文质量高低的标准。

更深的一层涵义是,经济学是一门以现实中的经济行为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因此,一方面,所有的经济学理论最终都要接受现实的检验;另一方面,新的理论的创立和旧的理论的发展也要受现实的启发。现代经济学非常重视实证分析。现代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或对已有理论的检验,或发现新的、已有理论尚不可解释的经验证据,都是以现代经济学理沦为出发点和导向来进行的。这与其他的一些社会科学中的实证分析不尽相同。比如在社会学I|=I,许多实证分析并没有一致的理论基础,象通过估计变量间的棚关系数来了解事实。而现代经济学的室证分析太都是基于经济学王!I【论的。经济学家应用统计凹归方法,不仅关心变量的估汁值和变量问的相关性,更关心变量M的因果关系、模型假定对坝测的影响以及计量结果背后的经济含义,这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统计学的最重要方面。

因此,在本质上经济学不应同数学相类比。经济学同物理相类比则更为恰当,因为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而经济学是研究社会。㈨0经济世界,两者都是科学,其理论都必须经过经验数据的检验。而数学理论是不需要用数据米检验的。当然经济学与物理学很不同的一点是,除极少数的情况外,经济学无法象物理学那样做可控实验。因此,相对于物理学丽^,经济学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假定和数学推理来推断。这可“解释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两个特点。:_H;一,经济学对假定的现实十q-非常关注。弗里德曼(MilLonFriedman)著名的“假定不重要,只要预测正确”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之所以不可取,就在于它设有考虑到经济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困难是可控实验的不可行性和用经验数据直接检验结论的有限性。其二,这也说明为什么经济学中超越现实的数学推理有相当大的空间。但是摄终而论,由于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经济学作为整体必须瞄准事实,与经济现实相关。

以上讲的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是一般而论,但是特例总是存在的,两个极端的例子便是两位诺贝尔奖获得青科斯(Ronaldcoase)和纳什(JohnNash)。在一个极端,科斯定理是一个被称作定理但是并没有数学模型的原理。虽然它世有借助任何数学模型,但是逻辑推理步步严密、丝丝人扣。科斯定理改变了通行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建立了分析产权和政府干预的新的参照系。在另一个极端,纳什是一个数学家,“纳什均衡存在性”([18])和“纳什谈判解”(119】)都是数学定理。但是它们在经济问题上应用广泛,成为博弈论的基本分析工具。有趣的是,科斯一直在法学院任教,而纳什从未离开过数学系。值得注意的址这是两个极端的特例,不能任意推广,事实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情况并非如此。本文所引用的三十几篇参考文献中不少址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经济学中的经典论著。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第一,除个别外,这些论著都运用数学

一5一

(或基于运用数学的沦文);第二,除个别外,它们都是论述经济学、而非数学问题。

三、现代经济学在发展

除了抱怨它的数学化,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批评还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批评是认为它的研究领域狭窄,并由此把它归为一种或一类观点。比如,认为现代经济学只研究市场运作不研究非市场组织(如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只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不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只探讨效率不注重研究平等。现代经济学起源于新古典经济学,侧重的是市场中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当然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梭心问题,但其本身的研究范围并不包含经济学的其他许多领域。现代经济学经过这几寸。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经济问题的几乎所有领域。我们从当前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些热门研究课题便可见一斑,比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经济政策的形成与政治利益集团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对经济行为的作用、收入分配如何影响效率等等。下面举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正在迅速扩充。

第一个例子有关公司金融学(corpora【ennancc)内容的大幅度扩展。在50年代中的默迪格利安尼一米勒定理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公司金融学中的主要内容——公司融资结构的确定——不外乎是取决于公司和个人的不同税率以及公司破产(包括濒临破产)成本。直到70年代l_l=I,詹森和梅克林从公司经理的激励问题出发来研究公司股权和债权的结构问题,使得公司金融学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一方向性转变的核心是经济学超越传统上只研究市场的局限,把公司作为一种非市场的组织来进行研究。由此便引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代理人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等等。在研究这些问题时,信息与合同理}它就成为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到了80年代中,格罗斯曼、哈特和穆尔又进一步运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这一新的分析工具来研究公司融资和治理结构问题,取得了理论上的新突破。在经验实证方面,施莱佛(Andreishleifer)和维什尼(Robenvishnv)在八九十年代对公司的融资结构、经理行为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对实际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不少经验实证论据([27】)。比如,他们发现,现实中重要的代理人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发生在股东和经理之间,而是在于大股东伙同经理一起侵犯小股东们的利益。90年代末,他们及其合作者又进一步从经验数据中比较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研究各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保护小股东方面的差别,并由此确定法律对公司融资的影响((15])。最近,他们正在比较法庭裁决和行政监管这两种执行规则的方式在维护金融市场有效运作中的利弊。由此看出,近20年来,公司金融学深受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个例子是现代政治经济学(p“ijcajeconomjcs)作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正在兴起。新古典经济学为了集中探讨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撇,f了一切对政治因索的考虑。但是人们在宴际中发现,脱离政治因索是无法解释许多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特别是那些明显低效率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比如,经济学理论早已论证了关税保护的低效率性,但是许多国家仍然高筑关税壁垒。经济学家们很清楚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的危害性,但是不少国家的宏观稳定政策却不断被拖延。经济体制的改革、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常出现的放慢、停滞甚至倒退,都很难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理解。于是,经济学家们把政治因索引入他们的经济模型。值得注意的妊,新政治经济学或称现代政治经济学至少在两点上不倒于以往的政治经济学。第一,它的出发点不是“规范的”(no玎nativc),即研究“应该怎样”,而是“宴证的”一6一

丝堑塾盒堡型些堕

(posⅢve),即先研究“是怎样”。具体地说,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先理解在现实社会巾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决定的形成和实施。第二,它的分析方法就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体地说,它是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引人政治因素的。

现代政治经济学有两大类分析工具。一类是基于“选举”(voting)的、以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经济政策的模型。在边类模型中,政治家的利益是为丁赢得选票,经济人根据自身利益投票.而经济政策的确立由多数人的利益决定。另一类是基于“利益集团”(iIlIcrestgmup)竞争从而影响经济政策决定的模型。在这类模型中,不同利益集团动川可支配的资源游说、影响甚至贿赂政治家,『『Ii政治家的决策确定经济政策。这两类模型以不同方式引入政治运作机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经济决策确定的原因。布莱克(DuncanBlack)早在50年代末证明的“中位选举人定理”(themedianvoLe¨heorem)为选举模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4J)。而奥尔森(MansurOlson)在60年代中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可称为利益集团模型的开山之作([20】)。但是直到八九十年代,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才突飞猛进,并存经济学科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刚刚出版的的两本新书:一本由珀森(%rstcnPersson)和塔贝里尼(Guido711abellini)合著(121]),另一本由格罗斯曼(Genecmssman)和赫尔普曼(Elha岫nHelpman)合著([1()J),集中体现r现代政治经济学在这期问的新进展。

第二种对现代经济学的批评是关于其模型巾的假定。任何理论都要做假定,因此任何理沧的成立也都会有局限条件。自然科学(如物理)如此,社会科学(如经济学)也是如此。历史表明.任何科学都是在别现有理论的批评中发展的,但是历史还表明,建设性的批评最有价值。仅仪指出和批评已有研究中的某些假定与现实的差距是不够的,关键的是看能否提出新的体系,不仅它的假定与现实更相符,而且还能解释更多的现象,并能够包涵已有理论。举一个物理学的例子。当年人们之所以接受爱因斯坦牛u对论,是因为它既能比牛顿力学解释更多的现象,而且还能把牛顿力学作为它的特例。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不断发胜和扩充。下面我举两例说明,在过去30年的历史中,现代经济学如何不断修改基本假定使之与现实更接近,同时修改后的理论不但能更好地解释现实,并且能够包涵已有理论。

第一个例子是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崛起。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原本都是假定信息是对称的。1970年伯克利枷州大学的阿克尔洛夫(ceor舻Akedof)发表的关于“次品市场”的论文开创性地把非剥称信息引入对市场的研究([1】),带来70年代信息经济学采飞猛进的发展。有趣的是阿克尔洛夫在完成该文后向经济学期刊投稿,连续被四五家杂志拒绝,包括美国经济学会的《美国经济评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期刊》、欧洲的《经济研究评沧》等一流经济学杂志。几经周折终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川》上发表,立刻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引入非对称信息改变了不少已有的结论,但是阿克尔洛夫的模型是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下发展的,并将对称信息作为一种特例。而且,它的结论q以用实证方法检验。事实上,在不同市场,非对称信息的程度不同,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在对称信息假琏下的理论并不是被推翻,而是被扩展和补亢丁。因此,非对称信息的理论被主流经济学接受并成为其一部分,为信息经济学作出奠基性贡献的阿克尔洛夫、史宾斯(Micllaelspence)([28])和斯蒂格利茨([24,[29】)一起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便是明证。

第二个例r灶90年代行为经济学(behaviufalc∞nomics)的起步。心理学的经验结果发现,在一些情况下人的决策与经济学的理性假定彳『系统性偏差。行为经济学(包括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c))结合经济学和心理学,吸收现代心理学中的经验证据,修改经济学中某些

一7一

2Q篮生釜2趣有关人的理性的基本假定。它研究在这种修改后的理性的条件下市场中人的经济行为,由此得出很多与已有的理论不同的结沧,并能够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经济现象。行为经济学之所以正在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接受,也正是因为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且将通常的理性假设的情况包涵在其中。通常的理性假设在某些情况下是合适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修改后的理性假设下的理论更能解释现实。90年代,行为经济学(包括行为金融学)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RjchardThak)([30】,[31])和施莱佛(【26])对人的有限度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在行为经济学方面,阿克尔洛夫义有新贡献([2])。但最有意义的事件是200】年美国经济学会将该学会的最高奖——每两年一次、授于对经济学发展影响最大的40岁以下的美国经济学家的克拉克奖章(clarkMedal)——颁发给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雷宾(MatLhewR曲in)(【221)。这是该奖在过去12年来首次授于一位研究基础理论的经济学家,它说明了经济学界对行为经济学的m一种认可。同时它也表明,行为经济学的兴起恐怕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历程中最有意义的事件。

四、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国的经济改革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崛起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体制向市场转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之中的一部分。因此,叫1国与其他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问题。当然,由于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各国具体经历和路径会表现出不同。这些年来各国在转轨和改革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和采取的类似的和不同的解决办法,对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不少已有的经济学理论适用于改革时期的中国,但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在成熟和常规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学“常识”在转轨过程中并不成立,有些改革时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甚至与已有理沦的预测背道而驰,比如东欧国家在市场自由化后出现的生产大衰退和中国在产权尚未规范化前的经济持续增长便是已有经济理论事先没有预料的突出例子。因此,直接套用现代经济学已有理论的结论根难或不能完全解释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这并不奇怪,一来现代经济学以往的研究对象偏重于成熟经济和规范市场中的经济问题,二来由计划向市场的大规模的制度转型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什么是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可取的方法呢?首先,研究要瞄准中国的现实,经济学家要懂得中国的事情。如果不懂得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环境条件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就很容易产生困难:第一,很难识别和确定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症结;第二,不易做出与现实相符或相近的假定;第三,更雉提出既遵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叉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建议。因此,懂得中国的事情是研究中国改革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懂得中国的事情是不够的。为了研究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建议,还需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它们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知识的结晶。方兴来艾的转轨经济学正是如此来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转轨经济中的新现象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罗兰(C6rardRoland)的新书《转轨与经济学》概括了在这一领域中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23])。事实上,现代经济学正是在对新的经济问题的探索中发展的。前面论及的公司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是这样,转轨经济学也是这样。

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现象为什么有用且必要呢?最根一8一

璧叠盐金£隗』些蕉

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正是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因此,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现代市场经济的参照系,使我们在分析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问题酬能够站在这一参照系的高度来观察貌似纷乱无序的现象。有了现代经济学提供的这一参照系,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情况放在国际比较中合适的位置上,以便准确地识别中国的情况中哪些具有一般性,哪些具有特殊性。否则,无论是对现实的分析还是对政策的建议,我们在研究中国改革时就会缺乏方向感,丧失大视野。

进一步说,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框架适用于研究中国的改革。这可以分别从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来看。第一,中国的消费者、企业家、经理和政府官员同其他国家的经济人一样,在资源、技术和制度的约束条件下受利益驱动。用现代经济学的这一视角看问题,我们可以在分析中国正在经历的复杂的转轨I‘丌】题时,对人的行为作出一致的和近台实际的假定。第二,由于中国的改革大趋势是纳人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系,所以,把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参照系作为研究中国改革问题的理论参照系不仅合适而且必要。第三,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引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概念和结论的确能帮助研究人员扩展思路。但是,由于改革是错综复杂的过程,任何比较系统、深入、精细和经得起推敲的研究都必须超越概念的解释和措辞争论的层次。淋入的分析需要借助前人制作的工具,而现代经济学发展山来的各种数学模型提供了这样的分析工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为研究中国改革而发明的,但是其中一些模型经过适当的修改,考虑进中国的历史和制度因素,是可以被运用来分析中国改革c¨的经济行为和现象的。

F面从市场、企业和政府这三个不断深入的改革层面来具体说明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国改革的有用性和必要性。第一个例于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它是改革中“计划”与“市场”之争中的基本问题。现代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关于市场价格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最基本的理论参照系。这一理论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受管制的价格反映商品的稀缺程度并在市场经济中起到调节供需的作崩t,以及在仆么情况下个人的自利经济行为通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可以达到社会的经济效率。它刘于咀市场取代计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具有根本的理论意义。无论是评估以往改革的路径和目前的改革措施,还是提出新的政策性建议,凡是探讨资源配置问题,这一理论都是讨沧的基础。我国在50年代中期的改革尝试,由于缺乏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的认知,单纯强调行政性放权.结果导致改革尝试的失败。到了80年代,一般均衡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市场价十备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改革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即使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已经确立之后的今天,各种扭曲价格、限制竞争、抑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的政府政策仍然层出不穷。诊断这些政策的后果、提出改进的方法,都离不开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造一例子说明了现代经济学中那些看上去尽管很抽象和不现实的理论参照系,在铆f究中国的改革时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第二个例子是90年代成为中国深层次改革热点问题的企业问题。-散均衡理论是关于价格的理论,不是关于企业的理论。7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同理论的发展,现代经济学对企业的产权、所有权和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有了突破。现代的企业理论以激励问题为出发点艘开对企业内部经理层、大小股东和其他利摘相关者之问的利益冲突和调节机制的分析,而基于这一理论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很多现实中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律。这些现代经济学中正在蓬勃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结果以及分析方法枉80年代束、90年代被及时地介绍到中国,对于研究中国的企业改革非常有用,至少表现在两方面。~方面,

一0一

2Q蛙生釜2塑中国的企业改革方向是同发达经济中的现代公司模式接轨,所以现代经济学对发达经济中公司的研究有助于在比较中发现中国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具有远见的政策性建议。另一方面,考虑到转轨中的企业与成熟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在自身特性和所处环境上的重大差别,而这些差别又不易在短期内消除,已有企业理论中的现成结沦便不可直接套用了。但是其中的分析工具仍然有用,因为它们抓住了具有一般性的企业问题的本质。运用这些工具,对已有的模型作出修改,加入特殊的历史和制度因素(比如企业所有者不全是私人,产权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合同和法律无法被有效率地和公正地执行),就会得出既符合中国现实又有分析深度的结果。这样就可把对转轨中的企业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对症提出符台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这一例子说明了现代经济学中那些关于成熟市场经济的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国的改革或可被直接应用,或可被修改和发展后运用。

第三个例子是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及对经济影响的问题。这是较前两例——市场和企业——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因为政府的行为对市场功能的发挥和企业活力的展现都有着基本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不同于前两例的是,现代经济学对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研究相对有限,远不如对市场的资源分配和企业问题的研究那样深入和成熟。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以法治为基础,政府的任意行为受到法律约束,使得它不易侵犯产权和限制企业的自由组建和发展,而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责是提供公共品,如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而转轨经济和发展中经济的情况非常不同:通过建立法治来约束政府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在完善法治之前,政府的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对经济影响最大和最突出的方面还不在于提供传统的公共品,而在于政府对待本地新兴非国有企业的行为是“养鸡生蛋”还是“杀鸡取卵”,这往往决定了某地经济活力的程度。哪些因素决定地方政府的行为并进而决定地方经济的衰盛无疑是转轨经济提出的新问题,而现代经济学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现代经济学提供了有用的视角,即地方政府官员同其他经济人一样其行为与所提供的激励紧密相关。同时,现代经济学在研究其他问题时发展出来的分析工具可以被借用,比如,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管理中的集权、分权利弊的模型可以被用来研究政府组织内部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它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激励和行为这一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评估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并进而解释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甚至各国经济表现的不同。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中曰在80年代实行的中央向地方放权和财政包干制对地方政府行为和它们所管辖的地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众所周知,财政包干制加剧地方保护主义,伴随中央财政收人下降等问题。但另一方面,它给于地方政府很高的边际财政留成率。实证研究发现,在实行财政包干制期间,地方政府的边际财政留成率越高,其财政激励就越高,它们的自身利益与本地的经济繁荣就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表现出更愿意帮助和支持而不是阻止和扼杀本地有活力的非国有经济,结果本地的非国有经济发展越快。这与90年代俄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俄国的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几乎不挂钩,地方政府没有财政激励发展本地区经济,相反却不断骚扰、掠夺新兴的私有经济。俄国地方政府的这一行为被认为是阻碍新兴私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o)。

这一例子说明了即使是研究那些叶-国改革中特有的问题,也可以借用现代经济学中为研

①有趣的是,与当前中国政府的财政啦杠、税收不断提高的情况相对照,最近俄国的财税改革取得匝太寒缓,实行丁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都曰政治娘因无法宴行的单一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制。中国的财政收权是否加速了它近年来经挤增长的碱缓,俄国的时税改革对个人的激励是否有助于它当前的经济复苏.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一JO—

丝蓬塾垒壁型些整

究其他问题而发展出来的分析工具。反过来,不仪转轨经济和中国改革的现状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意思的素材和经验数据,而且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转轨和中国改革还丰富和发展r现代经济学。由于政府行为厦其对经济的影响是转轨经济中最突出的和最受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中惜有普遍性的深层次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自然而然地成为近年来转轨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而转轨经济学的这一研究也影响和刺激了经济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它对发展经济学有直接的影响——毕竟在制度环境方而发展巾经济与转轨经济有相似之处——比如推动了研究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它还引发了90年代形成的一些新的经济学(包拈金融)的研究热点,比如比较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并分析它们对政府行为、企业融资和经济表现的影响,而这些都不是以往研究的焦点。由此看出,对转轨经济和对中国改革的研究的确也会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

[I】AkerIo‘George.“TheMarketmrkmons:Qualiiyuncer【ain‘yandtheMHrketMechanism.”Q∽珊由如Hnmz矿noMm如.

84(3),pp488—500,^“gustJ970.f2】Aked“,Geofgc“fhcr酷tjnatil)nand(Jbedie心:.”

月mP“∞Ⅱ西oJt。mic尺eli删脚哪Ⅱnd

JP呻ceedi,‘伊.RiuhardT.ElyLect吣8l(1),pP.1_19,M吖199l[3】Arrow,Kenneth,andFrallk

Hahn.(毛聊r“c0,npcm讹AnⅡz”如.

Amsterdam:Nonh—H01.Iand.197I.[41Black,DuⅡcan7he7‰。叫矿(10mmi££川,!dEkc£抽船cambddge:cambr;dgeun;ve玷ity

Press.1958.

[5】cheu“g,StevenMs.

孤en∞叫o,s^o肿7k眦n叮

chic8舛’:univc巧i‘y0fChlca90l’ress,1969【6]cuuse,Ro』Ia】d“11le

Probltlmofs。cja】cosL”J0u丌Ⅵz0,kⅢn“髓。肿mi∞,3,pp.1—44,

ocLober.1960.门]Debmu,GenIld.

孔c。吖o,Klz眦NewHaven:Yaleuniversi‘yPress,1972[8】Di肌lond,T)ou91as,枷dPhiIIpDybvjg.“BankRuns,D。posiI|nsura『Ⅲe,andLiquidi‘y.”如啪口f矿nf打ic“&o聊m”9L(3),pp.加I一419,June

1983.19]F舢a.E“ge肿“Ag‘‘ncyPfobl吣andtheTheoryof【heFi珊.”如“疗搬z矿P。胁如Ⅱz&鲫彻,’

88(2).pp288—307,AP‘il1980[10]Gmssmar】,Gene,andElhananHelpIⅢm.却即j以肺Pr螂£尸甜血池

cumb打dge,MA:MITPre‰200l-Il1]Grossman,sanr0HI,and0liverHHn.“ThecustsandBene6tsof0wnership:^Theoryuf

Ve^icⅡlandLaIemlTⅡt‘gr8tion.”如um。z∥Po胁i州z&。n。呻’94(4),pP

691—719.A“gust1986.[12]H扪.Obver,and

JohnMoore“P。叩。TtyRighlsnndtheNatuMoftheFinn.”如jlm“o,P。胁赴“£co舯m,j98【6)。pp.1119—1158,Decc:瑚ber1990[13]HolmHtmm,Be“gt.“Ma¨898^alT11cemiveProble"一ADy”aⅡlicPerspective”AP”ie州0,&o呻m如stM击e5.66(L).Pp.169一182.January1999

2002堡笙2翅【14】Jens衄,MichⅡel,andWilliam¨.Meckli“g.“TheoryofLIIeFinTl:Managerj甜BehavioLA—

costsHndOwnershlpstnlctu陀,”如“m甜0,九加nc。of&o肋mE椰,3(4),PP.305—360,0ctobergency

1976.

【15]LaPona,Rafacl,Flo陀n“oLopez—de一尉lanes,AndreiShlejferandRobertV;sh“y.“TnvestorPmtcctionandcorporateGovcmance.”如“rnⅡz0,“,珥Mi越&㈣i甜.58(1),pp1—25.Oclober2000.

[16】I丑怕nt,Jean—Jacques,andJean’rirole“Usi“gCost0bsewationstoR69LlJateFi肿R.”J0㈣z0,尸缸i£缸越石∞noⅣ

94(3),Pp.614—641,Jllne1986.

[17】Mndigliani,Fra唧,BndMenonMⅢeL“TheCosLofC印ital,Co。PomtionFjnH¨ceandLheThe吖0fInvE5tment”张eA脚r赴oH&oMm如如J咖,48(3),pp.26l一297,June1958.【18]Nash,Joh“Non—cooperativeGa㈣.”弛c^n眦bo,M叫^e眦f如。54(2),pP286—295,Septcmber1951,

ProbIcm.”EcDn。Ⅲ£r而4,18(2),pp155一162,Apdl1950.[19】Nn8h,Johll“TheBa。gaini“g

【20lOlson.Mancur%e£愕如o,cDzle“讹Ac£ion:Pu6胁函D也口nd£k7ko叫o,‰印s.Camb—d舭,MA:HarvardUIliversilyPregs,l965.

【21】Persson,Tors劬;andCuid0TabellmPDm如“&D肋m£珊?脚k;ning&。,10m缸凡丘叮Cambddgo,MA:M工TPre8s.2000

【221Rabin,MatLhew.“PsychologyandEconuInics”如¨mⅡ£0,层c。n。mics“£em£“他36(1),pp11—46,March1998.

[23]Roland.C6阳rd7h珊ni帆and胁脚mi部?,)0Z“i船,肘。出拈口,讨nr,w.Cambridge.MA:MITPre8s.2000

[24]RI’L11schiId,Michael,a11dJosephSL讨itz“EquillbriuminComPetiliveTnsuranceMarkcts:An

E∞nomicsoflmPeI俪t1nfo唧ation.”Q“nne川yJo“r眦20,&D,『。Ⅳ出s.90(4),pp.629—E8s8yonthe

649.Ⅳovember1976

[25】Samuelson,P叫l“AnExactConsum州nn—L0帅ModelofTnterestwithIJrwlthouttheSocialContrivanceofMon8y”如u眦f矿poZn如以&onn”m66(6),pp467—482,Decenlber1958[261ShIcifer,AIIdmi.h够cⅫ¨执rk£s:AH^“阳d【cc£i。nIo&^洲白rdfF}№眦e.Ci哪ndonLecturcsinEconomics.NewYork:0x如r‘量Unive砧ityPress。2000.

f27】Shleikr,Andrei,andRoberLvjsh“y.“AsuⅣeyofcorPoruLeGoverna眦”如“m以o,“一㈣c.52(2),pp.737—83,June1997.

【28Jspence.MichⅡeJ“J0bMurketsign洲“g.”口『上aHe毋如I‘mnfo,&。nDm如.87(3,,pp.355—374.^“gus【1973.

【29】stidlIz,Joseph“IncenLIve8andRi8ksha而”gIflshamcroppi“g.”R删如训0,JEbD,mm拓&ⅡdL甜.4l(2),pp.219—255.Ap州1974.

c㈣几Ⅲ如z甜Ⅱr—A肿小d£洒矿既。肿mic正昨.P^nce-【30]’l、}Iuler,Rj曲ard.弛e耽,眦r’s

Pr嘲,1994.

Lo¨:P“ncetonUniversity

A幽or俐饥口e^n口抽r“州肺脚e.NewYork:RusseusageF。un—[31]ThaIer,Richard(cditor)

dH【ion.1993

现代经济学论文

现代经济学学后感 在前半部分,我们重点学习微观经济学部分,首先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经济学形成的缘由、其准确的定义、其讨论的问题类别。然后就需求供给问题、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等不同方面分别学习了各种经济理论和概念公式。由于时间不足的缘故,相对而言简要地了解了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了解到如何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看待经济问题。 正如讲义所言: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科学。经济的各种理论和概念都是以资源的配置为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巧妙地总结分析经济活动中的需求、供给以及效应等问题,将抽象的“经济”分割为各个息息相关地部分,并在不同的领域里相应地总结规律,将经济活动中无形的法则以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出来,简洁直观地使人了解经济活动中的法则。也让人有能力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影响作出推断和改善。 不同的年代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大为不同的,自然而然衍生出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生产力低下市场狭小的时代,几乎没有什么经济理论可言,大家都只是为了谋生,没有想到经济活动背后的缘由,这样的经济发展较慢,互相之间影响极小,不会产生大范围的经济动荡。而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交流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市场变得更大,开始向全球化发展,经济增长加速,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也变得更加庞大,较为成熟的经济理论应时地出现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或保障了经济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某种意义上就是欧美国家二战之前的经济指导守则,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济的发展。但一个时代的经济理论往往只适合于有限的年代,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发生改变它就会显得不太恰当甚至完全落伍,如果它能想对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指导,就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善甚至根本性的变革。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对应的经济理论也有着天壤之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其背后的本质,往往较倾向于个人或集体层面。它从经济活动的几个不同方面解析了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产生的由来,与日常的生活和大层面上的经济活动都有很大关联。举例而言,需求供给问题以及效用问题就很好地讨论

东师教育经济学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经济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结构 答: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也正因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 育与经济相关的领域 故它的研究更多地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这也就使得教育经济学具有了教育学和经济学交叉的特性。 2、教育需求 答:教育供求关系一般表现为三种状态:绝对平衡、相对平衡和不平衡。教育供求的绝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严格相等;教育供求的相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略大于教育需求或教育需求略大于教育供给时的状态;教育供求的不平衡,也可称作“失衡”,是教育供求差异超过一定的比率,教育活动运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受到较大的冲击,不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状态。 3、教育个人成本 答:可分为: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物力资源利用率指标、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等。其中人力资源利用率要有:年物力资源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值易耗品与材料利用率、校舍利用率、教室利用率、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图书利用率等。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可分为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和结构指标。 4、公共产品 答: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怎样的? 答: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也正因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育与经济相关的领域故它的研究更多地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这也就使得教育经济学具有了教育学和经济学交叉的特性。 2、教育供求关系是如何表现的? 答:教育供求关系一般表现为三种状态:绝对平衡、相对平衡和不平衡。教育供求的绝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严格相等;教育供求的相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略大于教育需求或教育需求略大于教育供给时的状态;教育供求的不平衡,也可称作“失衡”,是教育供求差异超过一定的比率,教育活动运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受到较大的冲击,不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状态。 3、评价教育效率的单项指标包括哪些? 答:可分为: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物力资源利用率指标、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等。其中人力资源利用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全国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2010年全国经济学类专业 大学排名 1、国民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等级1中国人民大学 A 2北京大学 A 3中央财经大学 A 4浙江大学 A 5上海财经大学 A 6厦门大学 A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8辽宁大学 B 9复旦大学 B 10南开大学 B 11东北财经大学 B 12暨南大学 B 13山东大学 B 14 西北大学 B 15西南财经大学 B 2、区域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 1南开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兰州大学 4上海财经大学 5东北师范大学 6厦门大学 7北京大学 8复旦大学 9暨南大学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吉林大学 12东北财经大学 13河南大学 14中央财经大学 15西南财经大学 3、财政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

1 厦门大学 2上海财经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东北财经大学 6中央财经大学 7西南财经大学 8武汉大学 9北京大学 10复旦大学 11南开大学 4、统计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厦门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上海财经大学 4浙江工商大学 5天津财经大学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7北京大学 8复旦大学 9南开大学 10东北财经大学 5、金融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复旦大学 2北京大学 3南开大学 4中国人民大学 5厦门大学 6上海财经大学 7西南财经大学 8武汉大学 9苏州大学 10暨南大学 11东北财经大学 12中央财经大学 1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南京大学 15湖南大学

6、产业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复旦大学 2山东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上海财经大学 5北京交通大学 6江西财经大学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西南财经大学 9暨南大学 10东北财经大学 11厦门大学 12北京大学 13南开大学 1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5武汉理工大学 16中央财经大学 7、国际贸易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浙江大学 3湖南大学 4上海财经大学 5南开大学 6中国人民大学 7东北财经大学 8武汉大学 9厦门大学 10北京大学 11复旦大学 12暨南大学 1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西南财经大学 15中央财经大学 8、劳动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 1中国人民大学 2浙江大学 3上海财经大学 4厦门大学 5北京大学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经济学》试卷 _江苏教育学院高校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7.5分) 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A.经济分析法 B.教育研究法 C.经济计量和教育统计法 D.调查研究法 2.直接导致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的是() A.人力资本理论B.计量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D.劳动生产理论 3.衡量劳动力的价值,主要看() A.劳动力本人所需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B.劳动力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C.劳动力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D.劳动力总价值 4.人力资本的核心是() A.人力投资B.物力投资C.生产投资D.教育投资 5.舒尔茨认为,决定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相对投资量的主要是() A.投资比例 B.投资收益率 C.投资量 D.经济结构 6.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人口状况 B.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C.政策导向D.物质生活需求 7.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应该由() A.政府提供 B.市场经济机制配置 C.社会经济支持 D.政府和市场经济机制配置共同提供 8.教育投资大不一定就能适应物质生产的需求,教育投资与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一定伸缩性,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 9.教育事业经费含在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经费项目中,最终构成() A.教育基本建设经费 B.教育事业经费 C.社会消费基金 D.社会积累基金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静态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财政总支出 C.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两个指标:生均教育经费和() A.初等教育生均事业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B.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 C.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 D.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12.计算学生的机会成本,一般开始于()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3.教育成果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A.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B.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 分析 专业名称经济学 班级名称1403 学生姓名宋丽丽 学生学号2014010757 指导教师李建华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4%的目标。中国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同时也使中国在国际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提高。为了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主要从1992至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的方法,探求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高素质劳动力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从长期来看,政府教育支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大大提高劳动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这必然导致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育支出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经济区域的影响作用不同。而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直接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一国师范学校的数量、教师队伍的总人数、学龄儿童入学率以及高学历毕业生(大学本科以上)人数、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等都可以作为衡量一国教育发展情况的指标。正是这一问题的出现,本人则选取了“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这样一个命题作为本文的研究课题。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探求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支出;人力资本;计量分析;菲德模型;国民生产总值;

目录 摘要.......................................................................................I 前言 (3) 一、文献综述 (3) (一)国内文献综述 (3) (二)国外文献综述 (4) 二、理论基础 (5) 三、实证计量分析 (7) (一)数据的来源与确定 (8) (二)模型的构建 (9) (三)参数估计 (9) 1. 对模型进行回归 (9) 2.对参数进行估计 (9) (四)检验分析 (10) 1.经济意义的检验 (10) 2.统计检验 (11) 结论与启示 (11) 参考文献 (11) 前言

《现代经济学》试题一(含)答案

《现代经济学》试题一(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全要素生产率 2、价格行为 3、公共产品 4、市场经济 5、需求弹性 6、边际报酬递减 7、交易成本 8、市场结构 9、存款准备金 10、进口替代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说明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简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 4、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5、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哪些新的特点?

三、问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市场调节的成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建设? 2、决定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说明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的关系。 3、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是什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产量的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各种要素集合所产生的生产率之和大于各单个要素投入的生产率之和,其中的差额就要由全要素生产率来说明。在可应用的计量模型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是通过总产出增长扣除了投入变动以后的剩余来反映,这个剩余一般被理解为广义的技术变动。 2、价格行为:价格行为是指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所追求的目标和定价策略,它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定价方法、价格协调及价格竞争三个方面。 3、公共产品:是由政府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物品和劳务,与私人产品相区别,它们被加以消费时有两个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

经济,或者说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5、需求弹性:是指不同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的决定因素有获得替代品的可能性、该物品在个人预算中的重要性、个人偏好。 6、边际报酬递减: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地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追加的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将越来越小。 7、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实行市场制度所必然产生的成本,它包括寻找市场、寻找真实价格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和监督合约执行的成本。 8、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市场内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已有的卖方(或买方)与潜在进入的卖方或买方之间关系的状况及其特征。 9、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10、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替代进口。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第三,人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 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 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 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 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

西南大学18年12月[0287]《教育经济学》参考资料

答:1、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投入包括: (1)教育事业费拨款:指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中的“教育事业费”拨款数。(2)科研经费拨款:指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属于财政性拨款的科学研究经费。 (3)基建拨款:包括“教育基建”和“部门基建中用于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的经费”。(4)其他经费拨款:指除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城市教育费附加以外的其他属于财政性的经费拨款,包括专项拨款和非专项拨款等。 2、教育收益可以分为: (1)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 (2)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 (3)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 (4)投资性收益与消费性收益。 3、范围经济原理产生的原因: (1)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2)效率管理的覆盖面扩大 (3)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 4、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应该具备这样三个特点: (1)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2)协调机制是价格(3)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5、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赋予我们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二、论述题: 1、论述实现学校经营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经营的规模和范围问题 学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指学校在经营活动(教学和科研等)过程中,随着学校 规模与范围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是反映学 校规模和范围与成本收益变动关系的经济现象。借助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指导学校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化,在社会总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节省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活动 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与机构,其一切活动都以教学活动为核心,教学活动是学校 经营效率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的过程,因此,学校经营的目标可以通过研究教学活动,特别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的经济分析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而实现。 (三)正确处理学校经营规模、范围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 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 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少买多卖),是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

第二章 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2.理解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成本分析、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原理、技术创新原理等。 3.掌握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物流工作实际选择合适的物流经济分析方法。 2.能够灵活应用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3.能够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如何将有限资源最优使用。 第一节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现代经济学的内容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节约才可能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使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这就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西方,对经济学的定义很多,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核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科学。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居民、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经济学也就是研究这些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二存在,又在于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resources)又称为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一切东西,具体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定,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或决策者,因而也就是资源配置者和利用者。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相对于政府而言,家庭和企业被称为单个经济主体,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积极行为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以单个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包括: ⑴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 ⑵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包括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理论等。 ⑶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⑷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交易市场的竞争性。 ⑸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⑹微观规制与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视线,正如有关价格管理、消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纲课程标准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 难点本课重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课难点:近现代各种主要经济成份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法 教具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二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专题概要】 近现代有四种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份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

从经济学原理看如今中国的教育问题

从经济学原理看如今中国的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近年来饱受大众诟病。诟病的理由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些东西贵的离谱,而且质量还没保障。 在社会大分工的年代里,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般不是直接进行交易的。一样商品或劳务要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中间要经过很多的环节。比如一箱铅笔,厂商生产出来以后,要先卖给商店,商店再卖给零散的消费者。中间环节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正常情况下,中间环节是由千千万万的商户组成。他们先和生产者进行讨价还价,以均衡价格购得产品,然后再和消费者讨价还价,在以均衡价格卖给消费者。由于整个流通环节中都存在着充分竞争,故产品可以以均衡价格从生产者流转到消费者。 但是,假如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强行取代了千千万万零散而独立的中间商户,或者强行限制了中间环节的规模,那么,这个时候的中间环节,就会处于一种最为有利的地位——双边垄断地位。对生产者,它是处于垄断地位,形成买方市场,可以压低产品的价格;对消费者,它亦处于垄断地位,形成卖方市场,可以抬高产品的价格。这样,就形成一个剪刀差模式,一边低价买进产品,一边高价卖出产品。 中国教育市场是严重畸形的市场,因为有政府的强力干预与管制。教育问题的根源并非市场化,而是没有彻底的市场化,政府在其中处于双边垄断的有利地位,人为提高了这些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它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持续的推进作用。本世纪教育研究的重大特点之一就是将教育作为一项产业,运用大量的经济学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这不仅很好地解释了教育行为的经济内涵,而且在影响宏观经济与教育政策、强化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仍然集中于教育学领域,而从产业角度来研究教育活动的文献尚不多见。为了深刻地认识教育行为的经济学原理,对教育活动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教育产业的经济学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仅从经济学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一些初步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教育产业的宏观性质 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国内资源的存量、结构与质量,而一国的国内资源通常可以归纳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科技资源,其中自然资源是一种自然禀赋,而资本与科技都是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的衍生资源,并且人力资源由于自身的能动性特征而居于首要的地位。通常用货币度量的人力资源就称为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一国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从而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斯密对教育的这种认识虽停留在教育的微观经济角度,但他已察觉到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首次提出了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的概念,强调了教育和科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到了本世纪,首先是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提出了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方式,从而在定量研究教育经济价值的基础上,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证据。美国经济学家W·舒尔茨则开创性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从而首次将教育投资对整个经济成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 舒尔茨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处于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本,其作用远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舒尔茨进一步认为,

教育经济学教案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案 系别:教育学 学期: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经济学 授课年级专业: 2003级教育学专业 任课教师:李桂荣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教育经济学课程教案 本章教学内容 一、学科性质(P2) ?学科性质 应用经济学科 教育交叉学科 ?学科归类(1998年制定)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 二、研究对象(P4) 核心问题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贫困、性别 2.教育领域内的经济问题:教育投入、教育成本、教育收益、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教育生产

3.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政策、教育腐败 三、研究意义 1.认识论目的 (1)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 ●教育与外部世界:经济发展、个人收入 ●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制度 (2)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了解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 ●掌握一种独特的分析工具 2.政治论目的 (1)宏观经济政策(增长、收入分配、就业) (2)政府教育决策(经费投入、分配、学费) (3)学校管理和运营(效率、校内资源配置) (4)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成人教育) (5)家庭和个人的教育决策(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类型 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规范的静态分析方法主要是解决应有意义上的命题,它考虑社会价值判断,企图回答“应当是什么”或“不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主要进行客观的动态描述和分析研究业已存在的现象,主要解决实施意义上的问题,它不考虑社会价值判断,它企图回答“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问题。二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进而形成互为补充的研究范式。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指从事物的本质属性上来认识、把握该事物;定量分析则是从事物的规模上来认识、把握该事物。定量研究是教育经济学的特色,经济计量法与教育统计法在学科研究中运用广泛。 3.比较分析。包括水平比较、垂直比较、因素比较、标准化比较、平均值比较等。 五、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代朴素的教育经济思想 教育起源于劳动,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与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联系着。这种联系,开始比较微弱。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教育经济思想,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朴素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墨子的教育经济思想 2.管仲的教育经济思想 3.柏拉图的教育经济思想 4. 颜元的教育经济思想 (二)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教育经济的思想 1.配弟(《政治算术》1676) 2.斯密(《国富论》1776)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 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 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 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 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 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 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 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 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 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 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 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 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 =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 平等等。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 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 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亚当斯密、

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 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 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 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 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 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 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 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 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 化论。第二个阶段核心观点: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的作用;重新估价了市场;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的观点。 十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增长,需要先实现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