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贸易第二章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交易磋商案例分析

模块一对外磋商程序(一)

案例2---1 出口脱皮芝麻磋商案

【一】案情:

泰国A(下称A公司)2003年2月23日致电我国湖北B公司(下称B公司)询购脱皮芝麻,电文如下:欲购2002年产脱皮芝麻204吨,4月装运,请报CIF曼谷实盘价。B公司2月24日发盘:你23日电悉。发盘,脱皮芝麻204吨,每吨782美元,CIF曼谷,4月装运,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27日复到有效。

A公司2月26日复电:你24日电悉。价格偏高。如降价,购买250吨。

B公司2月28日复电:你26日电悉。脱皮芝麻250吨,每吨780美元,CIF曼谷,4月装运,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3月4日复到有效。

A公司3月4日复电:你28日电悉。用户要求延展发盘,请合作。

B公司3月7日复电:你4日电悉。发盘展期至3月14日。

A公司3月12日复电:你7日电悉。接受你发盘。脱皮芝麻250吨,每吨780美元,CIF曼谷,4月装运,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除通常装运单据外,要求提供产地证、植物检疫证明书,提供适合海洋运输的良好包装。

B公司发现脱皮芝麻市价上涨,不想成交,于3月16日致电A公司:你12日电悉。抱歉,脱皮芝麻世界行市变化,在收到你接受电报前我货已售出。

A公司3月17日复电:你16日电悉。对你货已售出我感到惊讶并提出异议。你7日电已将发盘有效期延展至3月14日,我于12日接受此实盘,是有效的接受,合同已告成立。如4月交货有困难,我可与用户商谈延期一个月,但不保证有任何结果。

B公司3月20日复电:你17日电悉。250吨脱皮芝麻确已售出,深表歉意。现应你请求,经过努力可供脱皮芝麻150吨,每吨790美元,CIF曼谷,5月装运,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3月23日复到有效。

A公司3月22日复电:你20日电悉。在目前情况下无法谈新的交易,我坚持我3月12日电。我接受你的实盘是有效的。如你不履约交货,根据目前市价,你应赔偿损失每吨10美元,共2500美元。考虑你方情况,为表示我方合作,我可同意5月装运,但须按每吨780美元CIF曼谷原价。请电告合同号码,以便开证。如不同意上述建议,则只有提请仲裁解决。

B公司3月25日复电:你22日电悉。考虑到双方长期贸易合作关系,同意你方建议,按每吨780美元CIF曼谷售给你250吨,5月装运,即期信用证付款。合同号码980223号,航寄中。

A公司3月28日复电:你25日电悉。谢谢你方合作并理解你方处境,待收到合同后即开证。

【二】案情分析:

〔1〕本案例的焦点问题:

本案例的焦点问题在于我国湖北B公司3月7日所做的发盘是“实盘”还是“虚盘”,对该公司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泰国A公司于3月12日所做出的接受表示是否有效。〔2〕本案例的特点:

本案例表现出的特点在于在国际贸易往来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虽然我国各行业以及企业在掌握、适用国际惯例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部分企业仍然缺乏既熟悉国际贸

易实务又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的专业人才。同时因为我国的习惯做法与国际惯例冲突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的事件时有发生。

〔3〕相关知识提示:

交易磋商是贸易合同订立的基础,交易磋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合同的签订及以后的履行,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必须认真对待。

交易磋商的形式有四种:(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无纸贸易;(4)以行为表达方式。这四种磋商形式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可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交易磋商的具体内容,涉及拟签订的买卖合同的各项条款,其中包括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以及商检、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等。

交易磋商的程序一般包括询盘(Inquiry)、发盘(Offer)、还盘(Counter-offer)和接受(Acceptance)4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但具体到每一笔交易,并非都要经过这4个环节。然而,发盘和接受是达成交易必不可少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我国长期的贸易习惯,将发盘分为实盘和虚盘两种,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将发盘分为不可撤销的发盘(Irrevocable offer)和可撤销的发盘(Revocable offer)两种。

〔4〕本案例分析的方法步骤:

①认真阅读案例,熟悉了解案例中各环节的内容;

②重点研究案例中双方产生争议的条款内容,把握双方争议的焦点,以及引发双方争议的原因;

③运用所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对本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5〕案例分析详解:

本案例中,泰国A公司于2月23日向我国湖北B公司发出询盘,并由此展开了双方接下来的交易磋商过程。我国B公司于2月24日、2月28日、3月7日分别做出发盘,其所提出的交易条件均是向特定的人(泰国A公司)提出的,内容也十分确定(均写明货物名称、数量、价格),还表明发盘人受其约束(都规定了有效期),符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因此均是一项有效的发盘,即业务中所称的“实盘”,这就决定了在其有效期内,发盘人也就是B公司必须受其约束。

湖北B公司在其3月25日复电称“我公司的习惯做法是客户接受我方的发盘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这种附有保留条件的“发盘”(即业务中所称的“虚盘”)对提出交易条件的一方是没有约束力的,它不属于发盘,而属于邀请发盘。在本案例中,湖北B公司的发盘如上文分析明显不属此类。

本案例中,泰国A公司3月12日的接受,在B公司3月7日发盘的基础上添加了“除通常装运单据以外,要求提供产地证、植物检疫证明书,提供合适海洋运输的良好包装”,属于上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九条第二款的情况。发盘人(B公司)并未在自己的复电中反对这种添加,而是以“世界行市变化,在收到你接受电报前我货已售出”为由拒绝受盘人的接受,这是没有依据的,因此受盘人(A公司)的接受属于有效的接受。其实,如果湖北B公司不愿达成交易,只要在收到泰国A公司3月12日电报后反对其对发盘内容的添加即可。

因此在本案例中,湖北B公司最终还是被迫于3月25日复电确认以原来的每吨780美元CIF曼谷成交。

〔6〕案例启示:

我们在对外发盘时,究竟是发实盘还是发虚盘,一定要根据交易洽商的实际情况、市场变化和受盘人的特点来灵活运用。实盘具有法律约束力,易引起受盘人的注意,有利于迅速

达成交易。但缺乏灵活性,在发盘时一旦对市场情况估计有误,发盘的内容不当,将陷于被动的局面。虚盘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因保留了最后的确认权,所以当情况有变化,可以修改交易条件或不确认,比较灵活,有充分的回旋余地。正因为如此,受盘人往往不予重视,不易迅速达成交易。发盘人为了了解市场情况,可以先对外发虚盘,待市场情况摸清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对外发实盘,争取有利条件成交。

鉴于我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签字国之一,因此,在我国的进出口业务中,凡与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必须按照《公约》的相关规定行事。为了今后工作中不发生失误,下述3点可资考虑:

①如国外发盘中的内容符合《公约》的规定,则应视为有效发盘加以考虑;

②如我对外发实盘,为慎重起见,仍可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

③如我对外发虚盘,则应改变过去那种“交易条件不完备”的做法,以防对方误解而导致争端,最好在虚盘中采取保留条件的做法,以使对方明白无误。

同时,针对国外客户所做的接受,我们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认真分析国外客户做出的接受是一项有效的接受,还是一项有条件的接受(还盘)。如果对方的接受是有效的接受,交易即告达成。反之,如果对方表示接受时,对主要交易条款有修改或提出保留条件,即属于还盘接受;

②对待国外客户,要坚持“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如果发生出口货物价格上涨或支付货币汇率下浮等对我不利的情况时,我们仍应同国外客户达成交易,订立合同,以维护我方的信誉;

③在国外客户接受我方实盘时,对一些非重要条件或者是轻微的改动,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应视为有效的接受。但发盘人有权拒绝此项轻微改动的要求。如发盘人并未及时提出反对其中的差异,则不影响对方接受的有效性。发盘人仍有同对方订立合同的义务。

〔7〕相关法规链接: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盘。一个建议如果写明货物并且明示或默示地规定数量和价格,或者规定如何确定数量和价格,即为十分确定。”第二款则规定:“非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建议,仅应视为邀请做出发价,除非提出建议的人明确地表示相反的意向。”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九条规定:“(1)对发盘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盘并构成还盘。(2)但是,对发盘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在实质上并不变更该项发盘的条件,发盘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期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接受。如果发盘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发盘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3)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盘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一)要约以对话方式做出的,应当即时做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做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8〕案例分析练习:

1. 我国S公司8月12日向其客户美国A公司寄出一份商品目录,介绍了S公司经营的各式男女手套,并附有精美的图片。8月20日A公司回电表示对其中的货号为308A、309B、311B的女式手套很感兴趣,每个货号订购100打,并要求大、中号各半,10月

份交货,请S公司报价。8月22日S公司发盘如下:报青字牌女式羊毛手套300打,货号308A、309B、311B各100打,大、中号各半,每双CIF旧金山12美元,纸箱装,10月份装运,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8月30日复到有效。8月28日A公司回电:你8月22日电悉。价格过高,每双CIF旧金山10美元可接受。次日S公司去电:你28日电悉。最低价每双CIF旧金山11美元,9月5日复到有效。9月3日S公司收到A公司的电开信用证,其中单价为每双11美元,包装条款中注明纸箱装,每箱15打,其他与发盘相符。S公司审证时发现了A公司对包装条款所作的添加。S公司的习惯包装是每箱10打,考虑到交货期临近,若提请修改,恐怕难以按时交货,另外,即使按信用证要求包装,也不会增加费用。但到9月10日,储运部门通报,公司库存中没有可装15打手套的纸箱,现有纸箱一种为可装10打的习惯包装,另一种可装20打。S公司随即与纸箱厂联系,这种纸箱很少见,该厂不能供应。附近的几个纸箱厂也如此答复。在此情况下,S公司一面四处落实箱源,一面于9月10日去电A公司,表示包装条款不能接受,要求改为每箱装10打或20打。

请分析A公司电开信用证提出每箱15打的包装条款合同是否达成?S公司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为什么?

分析提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上述对发价中包装条款的修改属非实质性修改。

2. 1990年6月27日,中国甲公司应荷兰乙商号的请求,报出C514某产品200吨,每吨CIF鹿特丹人民币1950元,即期装运的实盘,但对方接到中方报盘,未作还盘,而是一再请求中国增加数量,降低价格,并延长还盘有效期。中方曾将数量增至300吨,价格每吨CIF鹿特丹减至人民币1900元,有效期经两次延长,最后期限为7月25日,荷兰乙商号于7月22日来电,接受该盘,并提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即期装船,按装船量计算。除提供通常装船单据外,需供卫生检疫证书、产地证、磅码单、及良好合适海洋运输的袋装。”但中方接到该电报时,已发现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于是中方甲公司拒绝成交,并复电称:“由于世界市场的变化,货物在收到电报前已售出”。可是荷兰乙商号不同意中方的说法,认为他是在发盘有效期内接受发盘,坚持要按发盘的条件执行合同,否则要中方赔偿差价损失人民币23万元,接受仲裁裁决。

问题: 中方在接到荷方7月22日来电后,于7月24日发出拒绝成交的复电,是否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为什么?本案应如何解决?

分析提示: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荷兰乙7月22日做出的接受是在发盘有效期内做的,中方已经收到。分析乙方的接受是否已经生效,甲方的做法是否合理。

模块二对外磋商程序(二)

案例2—2 交易磋商中逾期接受是否有效案

【一】案情:

2004年3月1日,新加坡G公司向我国A公司询购童装兔毛衫。

3月15日,我国A公司向新加坡客户G公司发盘:报童装兔毛衫200打,货号CM034,每打CIF新加坡100美元,8月份装运,即期信用证付款,25日复到有效。

3月22日收G公司答复如下:你15日发盘收到。你方报价过高,若降至每打90美元可接受。

A公司次日复电:我方报价已是最低价,降价之事歉难考虑。

3月26日G公司又要求航邮一份样品以供参考。

29日,A公司寄出样品,并函告对方:4月8日前复到有效。

4月3日,G公司回函表示按受发盘的全部内容,4月10日送达A公司。经办人员视其为逾期接受,故末做任何表示。

7月6日,A公司收到G公司开来的信用证,并请求用尽可能早的航班出运。此时因原料价格上涨,公司已将价格调整至每打110美元,故于7月8日回复称:我公司与你方此前未达成任何协议,你方虽曾对我方发盘表示接受,但我方4月10日才收到,此乃逾期接受,无效。请恕我方不能发货。信用证已请银行退回。如你方有意成交,我方重新报价每打CIF 新加坡110美元,9月份交货,其他条件不变。

7月12日G公司来电:我方曾于4月3日接受你发盘,虽然如你方所言,4月10日才送达你方,但因你我两地之邮程需三天时间,尽管我方接受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你我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按《公约》第二十一条第2款规定,你方在收到我方逾期接受后未作任何表示,这就意味着合同已经成立,请确认你方将履行合同,否则,一切后果将由你方承担。

请分析G公司的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二】案情分析:

〔1〕本案例的焦点问题:

本案例的焦点问题在于G公司4月3日发出,A公司4月10日才收到的G公司做出的接受表示是否逾期,也就是说接受是否有效。

〔2〕本案例的特点:

本案例是一宗典型的交易磋商双方因为对“逾期接受”的有效性理解不同所造成的纠纷。一方认为“逾期接受”,接受即以失效;而另一方则认为对方未对“逾期接受”做出明确的接受失效的确认,应视为该方默认逾期接受有效。

〔3〕相关知识提示:

接受是指交易的一方在接到另一方的发盘或还盘后,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或行为向对方无条件地表示完全同意发盘或还盘的内容,并愿与之签订合同。接受在法律上称作承诺。接受产生的重要法律后果是交易达成、合同成立。

构成接受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接受必须由受盘人做出;②接受必须表示出来;③接受必须无条件同意发盘的全部内容;④接受必须在发盘的有效期内做出。

接受的通知一经到达发盘人即不能撤销。因为接受一经生效,合同即告成立。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受盘人的接受通知超过发盘的有效期才送达到发盘人,这在法律上称为“逾期接受”。逾期接受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视为有效的接受,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有以下两种情况属于例外:①如果发盘人毫不迟延的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此种意见通知受盘人;②如果逾期接受并非受盘人过失,而是传递造成的失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发盘人及时通知受盘人,他认为发盘已经失效,即逾期接受就不具有效力;反过来说,如果发盘人未及时表态,而受盘人又能证明逾期不属于他的责任,那么逾期接受就具有效力。

〔4〕本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①认真阅读案例,熟悉了解案例中各环节的特点、内容;

②重点研究案例中双方产生争议的焦点,以及引发双方争议的原因;

③运用所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对本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5〕案例分析详解:

本案例中,2004年3月1日,新加坡G公司向我国A公司发出询盘,并由此展开了双方的交易磋商过程。我A公司分别与3月15日、3月23日、3月29日做出发盘,其所提出的交易条件均是向特定的人(G公司)提出的,内容也十分确定(均写明货物名称、数量、价格),还表明发盘人受其约束(都规定了有效期),符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因此均是一项有效的发盘,这就决定了在其有效期

内,发盘人也就是B公司必须受其约束。

而新加坡G公司在4月3日针对A公司3月29日的发盘做出了接受的表示,如果该项接受的表示能在发盘规定的有效期(4月8日前)送达发盘人,则不会产生本案下面所发生的争议。而正因为接受函于4月10日才送达发盘人,即构成了“逾期接受”,A公司认为此接受已逾期,丧失了其有效性,双方的磋商也就此结束,因此未给予回复。而G公司则认为A公司未回函确定逾期接受的失效,应视为A公司默认了逾期接受的有效,双方应该进入合同的履行阶段。并于7月6日根据发盘的要求开出信用证。

本案争议双方所在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因此,应按《公约》的有关规定处理。关于逾期接受,《公约》认为一般无效,但也有例外情况。《公约》第二十一条规定:(1)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发盘人毫不延迟地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此种意见通知受盘人。(2)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他书面的文件表明,它在传递正常的情况下是能够及时送达成发盘人的,那么这项逾期接受仍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发盘人毫不延迟地用口头或书面方式通知受盘人,他认为发盘已失效。根据这条规定,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逾期接受,发盘人都有权决定它有效还是无效,只要采取相应的行动即可。A公司4月10日收到逾期接受后,如及时复函表示发盘已失效,则该接受就无效,合同不成立。在本案例中A公司并未及时做出这样的表示。那么如《公约》上述规定,如果发盘人未及时表态,而受盘人又能证明逾期不属于他的责任,逾期接受就具有效力。因此G公司只要能提供他方于4月3日做出的接受直到4月10日才送达A公司并非是他方的责任,A公司仍然要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问题在于G公司能否提供延误送达A公司的接受函的责任属于客观原因。

〔6〕案例启示:

此案的教训是,在收到逾期接受时,不能轻易武断的将之视为接受失效。首先要判断造成逾期的原因:①如果对方确系超出发盘有效期才做出接受的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反应,如果继续交易仍可使我方获得利润,我方可以去电确认对方的接受;而如果此时市场状况已经发生改变,按原来发盘条件成交对我方不利,我们则可以直接将之视为接受无效。②如对收到逾期接受的原因难以判断,我们同样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做法,如果继续交易对我方有利,我方应去电确认对方接受有效;而如果市场情况已发生对我方不利的转变,我们则应该及时回电对方表示发盘已失效。

如果轻易的将“逾期接受”置之不理,就有可能产生纠纷,使本方陷入被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如本案例,只要对方能提供接受逾期不属于他方的责任的证据,逾期接受就具有效力,我方就有继续履行合同的义务。而即使此时市场状况对本方不利,我们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局面,从而使我方蒙受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损失。

〔7〕相关法规链接: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八条规定:“(1)被发价人声明或做出其它行为表示同意一项发价,即是接受,缄默或不行动本身不等于接受。(2)接受发价于表示同意的通知送达发价人时生效。如果表示同意的通知在发价人所规定的时间内,如未规定时间,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未曾送达发价人,接受就成为无效,但须适当地考虑到交易的情况,包括发价人所使用的通讯方法的迅速程序。对口头发价必须立即接受,但情况有别者不在此限。(3)但是,如果根据该项发价或依照当事人之间确立的习惯作法和惯例,被发价人可以做出某种行为,例如与发运货物或支付价款有关的行为,来表示同意,而无须向发价人发出通知,则接受于该项行为做出时生效,但该项行为必须在上一款所规定的期间内做出。”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二十一条规定:“(1)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发价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将此种意见通知被发价人。(2)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

件或其它书面文件表明,它是在传递正常、能及时送达发价人的情况下寄发的,则该项逾期接受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发价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被发价人:他认为他的发价已经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8〕案例分析练习

1. 法国某商人于某日上午走访我国外贸企业洽购某商品。我方口头发盘后,对方未置可否,当日下午法商再次来访表示无条件接受我方上午的发盘,那时,我方已获知该项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有趋涨的迹象。对此,你认为我方应如何处理为好,为什么?

分析提示:按《公约》规定:对口头要约,须立即接受方能成立合同。上午我方发盘后,法商未置可否,也未提出任何要求,则合同是否成立;据此,我方鉴于市场行情的变化,可以考虑如何与对方继续洽谈。

2. A国某商人将从别国进口的初级产品转卖,向B国商人发盘,B国商人复电,接受发盘,同时要求提供产地证。两周后,A国商人收到B国商人开来的信用证,正准备按信用证规定发运货物,获商检机构通知,因该货非本国产品,不能签发产地证。经电请B国商人取消信用证中要求提供产地证的条款,遭到拒绝,于是引起争议。A国商人提出,其对提供产地证的要求从未表示同意,依法无此义务,而B国商人坚持A国商人有此义务。请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双方所在国均为缔约国)的规定,对此案做出裁决。

分析提示:A国与B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由于双方对《公约》的适用未作排除和保留,本案应按《公约》规定办理。

模块三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一)

案例2—3 签约主体不合格导致合同无效案

【一】案情:

1996年3月,香港A公司同内地某市B公司就出口印花棉布一事进行了协商,约定由B 公司向A公司出售印花棉布120000米;价格条件为FOB上海每米0.66美元,总金额为633600美元;目的地香港,1996年3月底以前分两批装运;由A公司先付订金10000美元,B公司在收到订金后合同生效;A公司须不迟于货物出口前将余款以票汇的方式汇交B公司;合同中未规定合同适用的法律。

在签订合同时,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提出,因其公司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所有外贸合同均需以其上级主管公司C公司的名义签署,A公司表示同意。双方于1996年3月15日用C 公司的空白合同纸签订了合同,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代表B方在合同上签字。

合同签订后,B公司未向C公司取得授权,A公司也未过问此事。A公司于1996年3月16日付给B公司订金10000美元。

A公司于1996年3月25日向B公司以票汇的方式汇交了余款623600美元,B公司在交货期届满未交货。双方发生争议,经协商未能解决,A公司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于1996年9月4日向某仲裁委员会对B公司和C公司提请仲裁,声称B公司未在合同规定时间内交货,使A公司无法向下家客户交货,并因此导致A公司被客户索赔。同时,由于B公司不能交货,A公司还损失了按原合同应得的利润。为此:A公司要求:

裁决解除A、B双方所签订的合同;

裁决被诉人返还A公司所付款项633600美元;

裁决被诉人赔偿A公司银行贷款利息损失计1085美元;

裁决被诉人赔偿A公司对下家客户的赔偿金3000美元;

裁决被诉人赔偿A公司的经济损失约11290美元;

裁决被诉人承担本案的仲裁费用。

B公司辩称:售货合同尚未成立,因为C公司未在合同上盖章,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虽在合同上签字,但不是以C公司的授权代表的身份签字的,所以此售货合同不是B、C两公司的意思表示,而且B公司已申明无进出口经营权,因此合同并未成立,故也不存在违约问题。

而C公司辩称:B和C两家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B公司虽然使用了C公司的空白合同纸,但它与A公司签订合同时并未取得C公司的授权,C公司也未加盖公章予以确认,因此C公司不是合同主体,不应成为本案的被诉人,要求驳回A公司对C公司的仲裁请求。

【二】案情分析:

〔1〕本案例的焦点问题:

本案例的焦点问题在于A、B两公司于1996年3月15日用C公司的空白合同纸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B公司是否具有对外贸易合法主体资格,C公司在本案例中是否要承担相应责任。

〔2〕本案例的特点:

本案例是一宗典型的因主体不合格导致的合同失效案。在本案中,B公司缺乏诚信,而A公司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都是造成合同最终失效的关键原因。事实上,国际市场变化多端,要想完成一笔成功的国际贸易业务,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做好工作。

〔3〕相关知识提示: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对于合同是否有效成立经常出现争议或纠纷。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能否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取决于该合同是否具备了下述条件:

①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②合同当事人应当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③合同必须有对价和合法的约因;

④合同标的和合同内容必须合法。

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

②必须遵守和符合我国法律、法令和有关条例的规定;

③合同内容应与洽商所达成的内容相符;

④要注意合同条款的前后一致性;

⑤合同中的文字应使用当事人双方同意的两种文字。在词句上要准确、严密、清楚,切忌摸棱两可,含糊不清;

⑥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应用全称,不能用简称;地址也应为详细地址,不能随便填写。〔4〕本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①认真阅读案例,熟悉了解案例中各环节的内容;

②重点研究案例中双方争议的焦点,以及引发双方争议的原因;

③运用所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相关条款对本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5〕案例分析详解:

在本案例中,香港A公司同内地某市B公司于1996年3月15日签订了印花棉布的外销合同。在合同签订前,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提出,因其公司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所有外贸合同均需以其上级主管公司C公司的名义签署,并用C公司的空白合同纸签订了合同,A公司当时并没有表示反对。而事后B公司未向C公司取得授权,A公司也未过问此事。这就

为双方后面的争议和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当中,由于B公司在交货期届满未交货,双方发生争议,经协商未能解决,并最终导致A公司向某仲裁委员会对B公司和C公司提请仲裁。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被申诉人赔偿损失。

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当中未确定解决争议适用的法律,但由于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约定的仲裁地均在中国,所以我们在分析本案时应适用我国法律。

首先我们来看C公司在本案例中是否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六条的相关规定,代理人只有在被代理人授权的代理权限内实施法律行为,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而在本案中,B公司和C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B公司在与A公司签订的合同虽然使用的是C公司的空白合同纸,但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签订合同时并未得到C公司的授权,事后也没有得到C公司的追认,且C公司也并未在合同上加盖公章予以确认,所以C公司不是合同的主体,当然也无须在本案中承担任何赔偿的责任。

其次针对A、B两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九条、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我国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须经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许可;没有获得许可的个人或企业,可以委托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其经营范围内代为办理对外贸易业务。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明确规定,我国当事人未经国家主管机关批准授予对外经营权,或者未被授予代理权、事后又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所签订的涉外合同属于无效涉外经济合同。由此可以看出,在本案中B公司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又未得到C公司授权或追认,因此A和B所签订的合同属于主体不合格的无效合同。B公司所收取A公司所付合同款项633600美元应予以返还。但在本案中,A公司明知道B公司并没有进出口经营权,而且还要得到C公司授权后,才能代表C公司签字,但A公司仍然与B公司签订合同,而且在合同签订后,也并未再过问A公司是否取得了C公司的授权。因此,A公司和B公司对造成合同无效均有责任。当然,承诺取得授权的B公司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6〕案例启示:

在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由于国际贸易相比较国内贸易而言,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进入国际市场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意味着机遇,同时也意味更大的挑战。我国的企业和厂商在进入国际市场展开国际贸易时,眼光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合同本身,不能只注重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的履行。换句话说就是一笔成功的国际贸易业务决不是始于合同的签订,出口准备期工作的好坏就将直接影响最终交易成功与否。

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香港A公司就是因为对B公司的情况缺乏了解导致最后受损,所以对我国外贸企业来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在交易磋商之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做好目标市场的调研和选择;

②做好客户资信调查及客户选择。要通过各种途径调研客户的政治文化背景、资信情况,经营范围和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客户;

③制定合适的出口商品经营方案。

只有在对目标市场、目标产品、目标客户的情况都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有可能完成一笔双赢互利的交易。

〔7〕相关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法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

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九条规定:“从事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必须经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三条规定:“没有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的组织或个人,可以在国内委托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其经营范围内代为办理其对外贸易业务。”

〔8〕案例分析练习:

1.2001年3月,我国浙江省某进出口公司的一位美国客户在与该公司业务员会面时,口头向该公司下了一笔订单,由于时间较为仓促,加上该客户是公司老客户,与之洽谈的业务员未要求与对方当场签下书面合同,只是请对方回国后再发一份传真以便留档。客户回国后,并未发来传真,我方业务员也未坚持催要,同时,我方根据客户要求已开始备货,当货物将要备齐,我方请客户确认汇款时,客户告之,当时由于较为匆忙,未充分考虑,以至下了口头定单,回国后,仔细加以核算,发现无法成交,加上我方请其以传真确认,则认为不发传真订单不正式成立,而且,根据其对与中国的了解,中国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是不承认口头形式合同的。所以,客户提出:对于由于其未及时通知我方取消口头订单造成的损失表示遗憾,但仅此而已。我方得知客户态度后表示,中国已经适用了新合同法,在其中明确了口头形式合同的有效性,美国客户的说法纯粹是一种托词,无任何法律依据,所以将坚持向客户索赔。请问:双方谁的说法合理?

分析提示:这是一宗典型的涉及合同的有效形式的纠纷,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判断口头形式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合同形式的问题。

2. 1995年2月10日,中国某粮食出口公司电告日本某商贸公司,欲以CIF条件向日本出口一批丝绸,总价款为50万美元,用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支付价款。2月16日收到日本商贸公司复电,同意购买,但要求降低到48万美元,中国出口公司于2于19日电告对方同意其要求,日本商贸公司2于20日收到次电报,随后,出口公司将货物运至上海港,交由中国某远洋运输公司承运,整批货物分装在三个集装箱内。3月10日承运船舶在公海航行时,由于船员的疏忽,船上发生火灾,出口公司托运的一个集装箱被火焚毁,其余两个则完好无损。3月15日货物运至东京港,但日本商贸公司拒绝接受货物,并向中国出口公司提出索赔,双方诉至上海某法院。请回答:

(1)双方的合同争议是否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决?

(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合同于何时成立?为什么?

分析提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相关条款进行判断分析。

模块四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二)

案例2—4 合同是否成立案例

【一】案情:

1989年4月4日,香港C公司向我F公司在港的代理商S公司发来出售鱼粉的实盘,并规定于当天下午5时前答复有效。该实盘主要内容是:秘鲁或智利鱼粉,数量10000公吨,溢短装5%,价格条款:CFR上海,价格每公吨483美元,交货期:5~6月,信用证付款,还有索赔以及其他条件等。当天,S公司与我在北京的F公司联系后,将F公司的意见以传真转告C公司,要求C公司将价格每公吨483美元减至当时国际市场价每公吨480美元,同时对索赔条款提出了修改意见,并随附F公司提议的中国惯用的索赔条款,并明确指出:“以上两点如同意,请速告,并可签约”。4月5日,香港C公司与F公司直接通过电话协商,双方各作了让步,F公司同意接受每公吨483美元的价格,但坚持修改索赔条款,即:“货到45天内,经中国商检机构检验后,如发现问题,在此期限内提出索赔。”结果,C公司也同意了对这一条款的修改。至此,双方口头上达成了一致意见。4月7日,C公司在给F公司的电传中,重申了实盘的主要内容和双方电话协商的结果。同日,F公司

回电传给C公司,并告知由F公司的部门经理某先生在广交会期间直接与C公司签署合同。4月22日,香港C公司副总裁来广交会会见了F公司部门经理,并交给他C公司已签了字的合同文本。该经理表示要审阅后再签字。

四天后(4月26日),当C公司派人去取该合同时,F公司的部门经理仍未签字。C公司副总裁随即指示该被派去的人将F公司仍未签字的合同索回。

5月2日,C公司致电传给F公司,重申了双方4月7日来往电传的内容,并谈了在广交会期间双方接触的情况,声称要对F公司不执行合同,未按合同条款规定开出信用证所造成C公司的损失提出索赔要求,除非F公司在24小时内保证履行其义务。

5月3日,F公司在给C公司发传真称:该公司部门经理某先生4月22日在接到合同文本时明确表示:“须对合同条款作完善补充后,我方才能签字。”在买卖双方未签约之前,不存在买方开信用证问题,并对C公司于4月26日将合同索回,F公司认为C公司“已改变主意,不需要完善合同条款而作撤约处理,没有必要等我签字生效”,并明确表示根本不存在要承担责任问题。

5月5日C公司致电传给F公司,辩称,该公司索回合同不表示撤约,双方之间有约束力的合同仍然存在,重申要对所受损失保留索赔的权利。

5月6日,F公司作了如下答复:第一,买方确认卖方递的报价、数量并不等于一笔买卖最终完成,这是国际贸易的惯例。第二,4月22日,我方明确提出要完善、补充鱼粉合同条款时,你方只是将单方面签字的合同留下,对我方提出的要求不作任何表示。第三,4月26日,未等我方在你方留下的合同上签字,也不提合同条款的完善、补充,而匆匆将合同索回,也没提出任何意见。现在贵公司提出要我开证履约,请问我们凭以开证的合同都被你们撤回,我们怎么开证履约呢?上述说明,你方对这笔买卖已毫无诚意,时隔多日又重提此事,为此,我们对你方的这种举动深表遗憾。因此,我们也无需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任何责任。

5月15日,C公司电传F公司,告知该公司副总裁将去北京,并带去合同文本,让F公司签字。

5月22日,C公司又电传F公司,称:因C公司副总裁未能在北京与F公司人员相约会见,故将合同文本快邮给F公司,让其签字。并要求F公司答复是否打算签合同还是仍确认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还提出如不确认合同业已存在,要F公司同意将争议提交伦敦仲裁机构仲裁。

5月23日,F公司的电传答复C公司,再次重申该公司5月3日和6日传真信件的内容。6月7日,C公司又致电传给F公司,重述了双方往来情况,重申合同业已成立,再次要求F公司确认并开证。

6月12日,F公司在给C公司的传真信中除重申是C公司于4月26日将合同索回,是C 公司单方面撤销合同。并告知,F公司的用户已将定单撤回,还保留由此而引起的损失提起索赔的权利。同时表示,在事隔一个多月后,F公司已无法说服用户接受C公司的这笔买卖,将C公司快邮寄来的合同文本退回。

6月17日和21日,C公司分别电告F公司和S公司,指出F公司已否认合同有效,拒开信用证等,C公司有权就此所受损害、费用、损失要求赔偿。双方多次的协商联系,均坚持自己的意见,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1989年7月26日,香港C公司以我F公司违约为由,向香港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我F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二】案情分析:

〔1〕本案例的焦点问题:

这是一起关于合同是否成立的纠纷案,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上,

也就是双方于4月5日通过电话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是否表示合同已于此时成立,而F公司要求签署书面合同是否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不会影响到合同的有效成立。

〔2〕本案例的特点:

本案例是一宗典型的涉及合同的有效形式的纠纷,也就是合同订立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在本案例中也就是口头形式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合同形式的问题。

〔3〕相关知识提示:

交易磋商阶段,一方的发盘一经对方有效接受,合同即告成立。但在实际业务当中,按照一般习惯做法,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通常还要制作书面合同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用书面方式加以明确,这就是所谓的签订合同。

书面合同的形式包括合同(Contract)、确认书(Confirmation)、协议(Agreement),也可采用备忘录(Memorandum)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合同在法律上对合同双方具有同等的约束力。书面合同的内容一般由约首、本文和约尾三部分组成。

合同通常一式三份,经一方签署后,面交或航空邮寄或传真两份给对方要求会签,另一方收到合同经审核无误签署后保留一份,并将另一份退还给对方归档。

〔4〕本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①认真阅读案例,熟悉了解案例中各环节的内容;

②重点研究案例中双方争议的焦点,以及引发双方争议的原因;

③运用所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的相关条款对本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5〕案例分析详解:

在本案例中,香港C公司认为,F公司在接到C公司的实盘后,仅对价格和索赔条款提出不同意见,而在第二天的电话协商中,双方已取得了一致意见,即C公司同意了F公司对索赔条款的修改,F公司同意接受实盘中的价格条件,合同已于此时成立。C公司还认为,F公司通知该公司部门经理在广交会期间签署书面合同,这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而F公司认为,双方虽口头上就合同主要内容协商一致,但F公司提出要签署书面合同,合同应从双方正式签署后生效。当F公司接到对方已签字的合同文本后,提出要对C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进行完善、补充,C公司未表态,后又将合同文本索回,F公司认为是C

公司“撤约”,合同并未成立生效,当然谈不上要其履行开证问题。

目前我国规范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的法律,在国内法方面主要是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为新《合同法》),除此之外,就是1988

年我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以,我国公司企业在进行国际货物买卖时订立的合同,主要受到我国新《合同法》的规范,如果符合《公约》的适用条件,则须由该公约进行调整。

在新《合同法》中,对于合同的形式,第十条做出了如下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从这条中,可以知道,对于除法律明文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其他合同可以由当事人选择口头、书面等形式,二者均可。自然,这一规则当然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但同时,大家也知道,对于《公约》,在我国核准加入时,根据公约第95条和96条赋予的权力,对公约的第11条做出声明加以保留,即《公约》11条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不适用于中国。根据此项保留,中方当事人与营业地处于另一缔约国当事人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中国之所以做出此项保留,是由于核准加入公约时,中国调整涉外经济合同关系的法律是1985年颁布的《涉外经济合同法》,该法规定一切涉外经济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出现上述我国对公约中合同形式的保留。

目前,中国的新合同法生效后,我国政府尚未以书面形式宣布撤销《公约》核准书中对于合同形式做出的保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公约》97条(4)款的规定,应该认为我国对于公约中合同形式的保留声明仍然有效。在国际货物的买卖中,如果对方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为《公约》的缔约国,那么,在适用公约情况下,对于合同的有效形式则应该认定为书面形式而不能采用口头形式。所以,新《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们仍要注意在与营业地所在国为《公约》缔约国的客户进行国际货物的买卖时,只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不适用《公约》,则不能采用口头形式作为合同的有效形式之一,仍要签订书面形式合同。由此可见,我国公司对外签订、修改协议、终止合同时都应采用书面方式,这排除了公约对此案的适用。所以双方于4月5日通过电话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不意味着合同已于此时成立,F公司要求签署的书面合同是决定合同的有效成立的关键条件。换句话说,也就是F公司并不需要承担违约赔偿的责任,因为“约”根本没有成立,所以无“违约”可言。

对于C公司在F公司没有签字的情况下索回合同之事,存在着几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C 公司误以为合同已经成立,签订合同仅仅是手续问题,无关紧要,本案中就是这种情况;另一种可能是C公司不准备与F公司再做这笔交易,F公司就是这样认为的。不管哪一种情况,从法律上来说,责任应由C公司负责。但我F公司在争议发生后的通信中,没有进行有力的驳斥,几次提及此事时,用“撤约”一词(从内容上看,“约”是指合同,而不是要约或其它),似欠妥,容易给对方钻空子,事实是合同未成立,无“约”可“撤”。

〔6〕案例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要求我国的外贸业务人员具备能够在国际货物买卖中,针对不同情况辨别订立口头形式合同是否有效的能力,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通常,国际货物买卖书面形式合同较为安全,但缺陷是影响交易的便捷,凡事必须起草条文并签字盖章,有时容易丧失商机;而口头合同的特点与书面形式合同相反,能保证交易的便捷和迅速,但一旦发生纠纷,不容易举证。因此,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对于一些涉及金额较大的合同,从交易安全和证据学的角度考虑,还是采取书面形式为好;况且,在一般情况下,对方也同样会有类似的考虑。对于一些金额较小的合同,或在客户拥有良好信誉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当事人身份符合口头合同为有效形式的条件,为了抓住商机,可以采用口头合同的形式。或者,接到口头订单后,为节省时间,先备货,备货的同时,再起草书面合同由双方签署。当然,如果在仓促中,无法明确分辨对方的身份是否符合口头合同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不失是最为明智的办法。

〔7〕相关法规链接: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一条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它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九十五条规定:“任何国家在交存其批准书、接受书、核准书或加入书时,可声明它不受本公约第一条第(1)款(b)项的约束。”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九十六条规定:“本国法律规定销售合同必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的缔约国,可以随时按照第十二条的规定,声明本公约第十一条、第二十九条或第二部分准许销售合同或其更改或根据协议终止,或者任何发价、接受或其它意旨表示得以书面以外任何形式做出的任何规定不适用,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营业地是在该缔约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8〕案例分析练习:

1.2004年2月1日巴西大豆出口商向我国某外贸公司报出大豆价格,在发盘中除列出各项必要条件外,还表示“编织袋包装运输”。在发盘有效期内我方复电表示接受,并称:“用

最新编织袋包装运输”。巴西方收到上述复电后即着手备货,并准备在双方约定的7月份装船。之后3月份大豆价格从每吨420美元暴跌至350美元左右。我方向对方去电称:“我方对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而巴西出口商则坚持认为合同已经成立,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分析此案应如何处理,简述你的理由。

分析提示:此为国际贸易磋商中的还盘问题,包装不属于发盘或还盘实质性条件。

2.我某公司7月12日向法国某公司发出询盘,询购马口铁。

7月16日收到该法国公司发盘:“马口铁500公吨,单价545美元CFR中国口岸,8月份装运,即期L/C支付,限7月20日复到有效”。

我方于17日复电:“若单价500美元CFR中国口岸可接受,履约中如有争议,在中国仲裁”。

法国公司当日复电:“市场坚挺,价不能减,仲裁条件可接受,速复”。此时马口铁价格确实趋涨。

我方于19日复电:“接受你方16日发盘,L/C已由中国银行开出。”

结果对方退回L/C。问:合同是否成立?

分析提示:针对发盘所做的接受应该在发盘规定的有效期内。

——————————————————

本单元主要参考文献

1.徐景霖,黄海冬主编.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大纲·习题.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P338-P341)

2.曲建中,刘福祥.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评析与疑难解答.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合众出口网:https://www.doczj.com/doc/4015826648.html,

4.世贸人才网:https://www.doczj.com/doc/4015826648.html,

国际贸易实务_第五版_黎孝先复习要点整理

国际贸易实务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1.国际贸易惯例含义: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习惯做法制定成文的规则。 2.国贸惯例与习惯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国贸惯例是在国贸习惯做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区别:国际贸易惯例层次高于贸易习惯;惯例被编撰成文的规则,未成文的习惯不是惯例;国贸惯例必须是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为使用的规则。 3.国贸惯例的作用、性质和法律地位: 性质:具有国际社会民间性质的行为规范 地位: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不可随意修改;一写进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强制性。 作用:减少贸易争端;提高效率;弥补法律的不足;规范贸易行为。 4.国贸遵循准则:(密切联系和特征履行) 恪守合同;缔约自由;诚实信用;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遵守法律;公平交易 5.贸易术语 (1)概念:长期国贸实践中产生的,表明商品价格构成,交接过程中有关责任风险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2)作用:简化交易手续,缩短时间,节约费用开支;有利妥善解决贸易争端。有利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 6.国际贸易惯例及其性质和作用: 惯例:(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 (2)《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EXW/FOB/FAS/CFR/CIF/DEQ (3)《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扩大适用范围 (注:2010通则对2000的变化:术语删改;改变分类标准;使用说明;排列方法调整) 第二章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 第三章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 *选用贸易术语应该考虑的因素:运输条件、货源、运费、风险、结关手续。 第四章合同的主体与标的 1.约定合同当事人条款注意事项:合同当事人具有缔约能力;名称表述准确;地址正确详细。 2.品名条款主要内容:无统一格式,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型号。 3.约定品名条款注意事项:需妙用处 根据需要约定商品名称;合理描述商品;正确使用成交商品名称;内容具体清楚明确。 4.关于产品的质量体系评审和认证制度: (1)ISO9000系列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贸发展制定的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标准。 (3)CCC认证:国际通行,一种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技术法规的合格评定制度。 (4)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即为绿色企业。 5.表示商品进出口质量的方法: (1)凭实货表示成交商品的质量 *看货成交:情况较少;适用于寄售,展卖和拍卖业务。 *凭样品成交:卖方样品、买方样品、对等样品。 (2)凭说明表示成交商品的质量 规格、等级、标准、凭说明书和图样、凭商标和品牌、凭产地名称。 6.品质条款的主要内容: *一般内容:规格、等级、标准、凭说明书和图样、凭商标和品牌、凭产地名称。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B.水平型C.垂直型和水平型D.水平型和混合型 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 B.买卖双方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 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 制度 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A.成反比 B.相同 C.成正比 D.不相关 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 段 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是() A.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市场的基础 C.国际贸易的产 物 D.国际市场的产物 E.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自然条件 D.资本流 动 E.上层建筑 3.对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B.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C.生产力对于国际分工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D.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A.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 B.顺差对国内投资的倍增 效应

国际贸易实务练习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解释名词 国际贸易是指在一国以上从事的商品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究其具体活动而言,主要包括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实务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具体过程以及相关活动内容与商务运作规范化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商务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从贸易活动来看,国际贸易实务是指国际商品交换或买卖的作业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二个业务环节。 货物买卖合同(sales contract of goods)是买卖合同中的一种,它买卖的是货物而不是其他东西。货物买卖合同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就指定的货物所有权,由卖方有偿地转让给买方而达成的协议。 二、问答题 1.国际货物买卖有哪些特点? 国际货物买卖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困难大于国内货物买卖。这主要表现在:交易双方语言不通;法律、风俗习惯不同;贸易过程中障碍相对较多;市场调查不方便或不容易,难以了解交易伙伴的资信状况;交易技术复杂,交易洽谈不易等等。 第二,国际货物买卖活动涉及的要素比国内货物贸易复杂。这主要便现在: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一般路途遥远,运输困难,往往会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度量衡制度不同、商业习惯不一样、海关制度等相关贸易法规也不相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较大等。使得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中保险、商检、索赔和理赔难度加大。 第三,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风险要比国内货物买卖大。这主要表现在:交易双方的成交量大,交易金额大,如有闪失,企业会面临破产的境地;此外,国际货物买卖活动还要承受政治风险、信用风险、海盗风险等等,这些都加大了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风险。 第四,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营销手段比国内货物买卖活动更多。这主要便现在:除了通常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大组合外,还有政治力量、公共关系以及其他的超经济、超国家的手段等。贸易参与者更多,立法人员、政府代理人、政党、社会团体也同样会参与进来。因而,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行动规模与关系的微妙都是国内贸易所难以相比的。 第五,函电、电子邮件往来为主要业务沟通形式。由于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中交易各方相隔甚远,面对面沟通只能通过展销会或出过推销等形式进行。因此,绝大多数的交易都是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往来传递信息的。有的交易甚至从头至尾双方都未曾谋面过,全凭一纸信函的沟通。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由哪几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哪些条款? (1)合同的主体,及当事人是买方或卖方。 (2)合同的客体,即标的物是货物。 (3)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的权利和义务是卖方交付货物,买方接受货物并支付价金。而且一方的权利也是另一方的义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3.合法、有效的合同应具备哪些要素? (1)合同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 (2)合同必须有对价或合法的约因 (3)合同内容必须合法 (4)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5)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必须真实。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应按哪些办法来确定?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适用当事人选择的国家的法律。 第二,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津。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适用国家 的法律,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至于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则应视合同的具体情形由受理合同争议的仲裁机构或法院确定。例如,我国境内的某专业公司与一美国境内的百货公司在长春签订了一份纺织品买卖合同,价格条件是大连港船上交货。合同中并未提及该合同所适用的法律,但由于该合同的缔约地在长春,履约地在大连,均在中国填内,按国际私法的一般规则,可以认为中国与该合同有最密切的联系,应当适用中国法律。当然,本例也可适用某一国际贸易惯例或某一国际条约。 第三,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通行做法和解释,但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 5.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如何? 就进出口企业而言,履行出口合同的工作主要包括:按照合同备妥货物,如系采用信用证方式收汇的交易,要向客户催开信用证并于收到后根据合同进行审核,发现不符又不能接受的,应立即通知客户修改;然后向运输机构办理委托运输和装运等手续,其中包括租船(订舱)、报检、报关、保险、装船(或其他运输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第一章:贸易术语 1.这一合同不属于CIF合同.因为CIF合同只要求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弦之前的风险和损失,但根据合同规定,如果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故卖方要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合同的规定已经超出了CIF的范围.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DES术语(目的港船上交货)或DEQ术语(目的港码头交货). 2.美方此举不合理.一般情况下,使用FOB术语订立的合同,卖方必须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并支付出口关税及其它相关清关费用.(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出口报关由买方负责.) 3.本案使用的是CFR价格条件,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此条件下当事人的风险划分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该案中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风险损失,货物损失看似应由买方承担,但实际上卖方在装船时是将3000公吨小麦混装的,在货物抵运目的港后,再将其中1000公吨分拨给买方。这就涉及到有关“划拨”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一种特殊原则,即在货物未划拨到合同项下之前,风险也不发生转移。在货物海运途中,合同项下属于买方的1000公吨货物尚未从卖方的其它货物中划拨出来,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即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仍不发生风险的转移,有关风险损失仍应由卖方承担。本案因卖方未对合同项下的货物进行划拨,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 4.拒绝买方此要求.根据FOB术语我们可得知,租船是买方的责任,既然买方是以委托方式要求我方代为办理租船, ,并且费用由买方负担,所以能否租到合适的船,我方都不负任何责任。买方没有权利因此而撤销合同. 5.拒绝买方的要求.根据CIF术语,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弦时风险已经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我方只负责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灭失或损失的一切风险,并支付货物运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以及签订保险合同及支付保险费.并在货物发出后及时将保险合同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自己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也没有退还全部货款的必要.

国际贸易利益

第二章国际贸易利益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利益,了解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利益,了解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的不同解释和看法,了解对外贸易给国民带来的利益。 教学计划 共4课时 导入 第一节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利益 第二节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利益 第三节对外贸易与国民利益 第四节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兴趣导入 课堂教授 课后复习题 本章重点 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利益 对外贸易给国民带来的利益 本章难点 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动因理论 本章要点 复习思考题

兴趣导入 综观古往今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有着极其不同的解释和看法,而首先对国际贸易进行系统性论述的莫过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这两位经济学家,也正因为有了他们最初的出色论述才有了今天如此丰富多彩的国际贸易理论,因此,我们将这两位经济学家称作国家贸易的鼻祖。 第一节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利益 一、解决社会再生产的继续 (一)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和“媒介要素”地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而交换又是“生产以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一方和消费乙方之间的媒介要素”。 马克思不仅仅把交换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和“媒介要素”,而且还把交换当作“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也就是说,一般来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生产也起决定作用。 (二)恩格斯强调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基础地位 恩格斯在其名著《反杜林论》中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正因为它一开始的交换——便不能发生。”由此可见,恩格斯把交换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看作几乎与生产同等重要。 二、实现社会产品的价值 世界各国社会生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而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之间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在生的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流通过程。 (一)对外贸易与社会两大部类的平衡 在世界各国社会生产提条件下,两大部类经常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第一部类中的社会产品超过(或少于)两大部类中固定资本更新和扩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而第二大部类中创造的社会产品不能满足(或超过)过剩(或不足)的第一部类社会产品的替换,进口(或出口)必要的消费资料,以解决两大部类的不平衡发展。 (二)对外贸易与产品的实现 1、对外贸易扩大了市场,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实现问题。 例如: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品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到19世纪中期,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英国所生产的棉织品80%要输往国外。 例如: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主要是为国外市场而进行生产。日本造船、化肥、缝纫机和纺织机械的产品一半以上靠出口;汽车、电视机、人造合成纤维成品三分之一靠出口。美国农产品对出口以来很大,每亩耕地中有一亩是为出口而生产的。 2、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 (1)初级产品实物形态的补偿。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使初级产品实物形态的补偿跨越了过境。随着欧美各国产业革命的成功,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实物形态的补偿出现了以下趋势: 第一,补偿的实物形态越来越多。从19世纪的金属扩充到20世纪的有色金属、石油,又扩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稀有金属。就连资源比较丰裕的美国也日益感到匮乏,需要通过对外贸易进行补偿。在13种现代经济所必需的矿产资源中,美国依靠进口的数目从1950年4种扩大到1970年的6种,1985年扩大到9种。制造一架喷气式飞机所需的最重要的6种原料,除铜外,都要靠进口。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术语 一、名词解释 1.贸易术语(TradeTerms) 2.CIF术语 3.装运合同 4.国际贸易惯例(International Practice) 5.象征性交货(Symbolic Delivery) 6.国际条约与公约: 7.实际交货: 8.《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9.FOB Liner Terms: 10.CFR Landed: 二、单项选择题 1、制定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的目的是()。 A.提供可使用的贸易术语B.成为交易双方的习惯做法 C.统一对贸易术语的解释D.形成国际贸易法 2、国际上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3、《2000年通则》解释的贸易术语有()。 A.6种B.9种C.13种D.14种 4、《2000年通则》中卖方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是()。 A.EXW B.CIF C.DEX D.DDP 5、《2000年通则》中买方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是()。 A.EXW B.CIF C.DES D.DDP 6、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FCA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化分的界限是()。A.货交买方处置B.出口国交货地点 C.货交承运人D.将货物装上承运人运输工具 7、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FCA术语成交,不属于卖方责任的是()。 A.按时交货B.提交交货凭证 C.办理进口手续D.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 8、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FAS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 A.装运港船边B.装运港船上 C.目的港船边D.目的港船上 9、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在FAS条件下驳运费用由()。 A.卖方负担B.买方负担 C.船方负担D.买方和船方共同负担 10、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FAS术语时由船方提前停止装货引起的风险和损失由()。A.卖方负担B.买方负担 C.船方负担D.买方和船方共同负担 11、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FOB条件成交,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A.运输工具上B.装运港船边 C.装运港船舷D.装运港船上 12、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FOB与FAS的主要区别在于()。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 B.水平型 C.垂直型和水平型 D.水平型和混合型 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 B.xx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A.成反比 B.相同 C.xx

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是() A.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市场的基础 C.国际贸易的产物 D.国际市场的产物 E.旧的国际xx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交易前的准备工作: (1)国际市场调研 (2)寻找客户 2、寻找客户的途径: (1)出国访问; (2)根据国内外出版的各种进出口商名录、国内外报刊(比如国际商报)上的广告和出版物中的“贸易机会”,利用上面留下的联系方式,直接以函电等方式进行接洽; (3)邀请国内外进出口同业公会、商会、银行或有关贸易促进结构代为介绍; (4)请本国驻外国使领馆的商务参赞、代办处或外国驻本国使领馆的商务参赞、代办处代为介绍; (5)利用国内外的专业咨询公司介绍客户,他们的业务关系中有许多具有一定影响、专业经验和能力的客户; (6)在国外刊登广告招揽生意; (7)参加各种机构(如贸易中心、外贸协会)举办的商展,包括我国的出口商品展销会(如每年春秋季举办的广交会、一年一度的华东商品交易会和华北出口商品交易会),以及在国外举办的展销会; (8)利用互联网上各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B2B平台)的计算机数据库中提供的客户信息;(9)建立企业网站,对公司的发展历程、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10)直接走访进口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办事处; (11)到国外设立办事处,联络客户。 3、构成一项有效发盘的条件有: (1)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受盘人提出; (2)发盘的内容须十分确定;

(3)表明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 (4)必须送达受盘人。 4、构成一项有效接受的条件有: (1)接受必须由发盘中确定的收盘人作出; (2)接受的内容必须与发盘相符; (3)接受必须在发盘规定的期限内作出。 5、逾期接受一般无效,只能看做一项新的发盘。但公约规定,如果发盘人毫不延迟地用口头和书面通知受盘人,确认该接受有效,则该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逾期接受是由于传递不正常造成的,对此,除非发盘人毫不延迟地通知受盘人,发盘因逾期而失效,否则接受有效,合同于该接受到达时成立。 6、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即可以作为合同成立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履行合同的依据,还有利于加强合同当事人的责任心,使其依约行事,即使履约中发生纠纷,也便于举证和分清责任,故书面合同成为合同的一种主要形式。 7、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是: (1)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2)当事人应该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3)合同必须有对价或约因; (4)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5)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审批手续。 8、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书面形式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合同的约首(首部)、正文(主体)和约尾(尾部)。 五、案例分析 1、根据《公约》规定,发盘有效期开始的时间是以发盘到达受盘人所在地开始计算。本案例中虽然没有约定发盘有效期的起始时间,也是以发盘到达受盘人所在地开始,受盘人在4月17日收到发盘,4月19日就表示接受,在发盘人规定的15日以内。故双方合同关系成立,该公司可以向H公司索赔。 2、由于采用电传方式发盘到对方需要10个小时,如果当天下午2点发现问题,可以采用更为迅捷的方式,比如打电话等撤回该发盘,但是撤回的通知必须要在发盘之前到达受盘人所在地或者同时到达,撤回有效;而第二天9点发现该问题,由于发盘已经生效,如果发盘人要想取消发盘的效力,只能采用撤销的方式,但是撤销的通知必须要在对方接受之前到达受盘人所在地,撤销有效。 3、根据《公约》规定涉及到货物包装方式的变更,除非双方合同中另有约定,属于非实质性变更,只要原发盘人没有马上表示反对,接受是有效的,双方合同成立。 4、双方交易过程中确定要采用书面合同的形式,则合同的生效以签订书面合同为准。而本案例中我方明确表示交易达成需要签订确认书,但是后来对方将草拟的合同条款发给我公司,但是我方并没有确认,故双方合同关系不成立。 5、(1)1、双方交易已经达成。因为虽然我国在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时明确提出不承认口头协议,只认可书面协议或合同。但根据公约的解释书面协议包括:函电、电子邮件等。所以合同成立。 (2)就此案例我方应向对方据理力争,陈述利害关系,否则可向我国法院起诉对方。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答案) 第一章 案例分析题:某年3月,A公司与B公司按照CIF条件签定了一份出口某种日用品的合同。由于考虑到该商品的季节性很强,买方要求在合同中规定货物必须在4月底之前运达目的港,以保证5月初投入市场,过期买方不再接受货物。卖方为了卖得好价钱,同意了买方的条件,并在合同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发运了货物,然而载货船只在途中发生故障,修船延误了时间,结果货到目的港已是五月中旬。买方拒绝接受货物,并提出索赔,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卖方认为,合同是按照CIF条件成交的,根据《INCOTERMS 2010》的解释,CIF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以装运港船上为界划分,也就是说卖方只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风险,而在运输途中发生的货物损坏,灭失以及延误的风险均由买方承担。但买方则认为, 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已明确规定了期限到达,这是买方接受货物的前提条件。现在货物抵达目的港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最后期限,买方自然有权要求解除合同。你认为卖方主张有理,还是买方主张有理?答:我认为是买方的主张有理。 理由:虽然根据《INCOTERMS 2010》的解释,CIF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以装运港船上为界划分也就是卖方只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风险,而在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在一般情况下卖方不承担因为装船之后的由于运输公司逾期到达目的港的风险责任。但是,由于在合同中有一条对于卖方极其不理的条款:“保证在 4月底之前到达目的港,过期买方不接受货物”买方也同意签署了合同,那么就应当根据合同中的条款履行,买方可以拒绝接受逾期货物。 第二章 思考题: 1、E XW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卖方基本义务: (1)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合同约定的货物置于买方的处置之下 (2)承担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提交商业发票或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讯息,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 买方基本义务:(1)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受领卖方提交的货物,并按 照合同规定支付货款。(2)承担受领货物之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3)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任何出口和进口许可证或者其他官方许可,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并办理货物出口的一切海关手续。 2、比较FCA CPT和CIP的异同点。 相同点: 第一、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也包括海运。 第二、卖方在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出口国的内地或港口把货物交给承运人或第一承运人照管。 第三、卖方自行负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它官方批准证件,并办 理货物出口所必须的一切海关手续;买方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它官方批准文件,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必要时经由另一国家过境运输所需的切海关手续。

国际贸易实务

一、Pleas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llowing choices of each question. 1. Some products like machinery, instruments, equipments and transportation tools are complicated in structure, thus ( ) is applicable.(1分) A. Sale by Trade Mark B. Sale by Brand C. Sale by Description and Illustration D. Sale by Specification 2. Under the terms ( ), the freight as well as the risk of loss or damage to the goods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seller to the buyer when seller delivers the goods on board the vessel. (1分) A. FOB B. CFR C. CIF D. DDP 3. The Mark of Transport Packaging refers to ( ) .(1分) A. Warning Marks B. Indicative Marks C. Shipping Marks D. Above all 4. During the time limit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in case the charter finishes the work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ahead of schedule, then the ship-owner shall pay certain amount of bonus to the charter, this is the so-called( ). (1分) A. Payment B. Surcharges C. Dispatch money D. Demurrage 5. ( ) Belong to indicative mark. (1分) A. POISON B. HANDLE WITH CARE C. EXPLOSIVES D. IMFLAMMABLE 6. Since the opening bank takes the ( )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ayment, the opening bank should be carefully chosen. (1分)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D. Fourth 7. Natural calamities includes ( ).(1分) A. Tsunami B. Earthquake C. Vile weather D. Above all 8. The offer is US$50 per dozen FOB Shanghai including 3% discounts. Export 1000 dozen. How much is the total income of the exporter?( ) (1分) A. US$ 1,500 B. US$ 6,500 C. US$48,500 D. US$ 51,500 9. The more or less clause is a clause that stipulates that ( ). A.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5 percent. B.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10 percent C.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3 percent D. the quantity delivered can be more or less within certain extent 10. According to CISG,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erson can ( ) before the offer reaches the offeree.(1分)

国际贸易实务判断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判断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判断正误 1.国际贸易术语只是用来确定商品的价格构成和交货条件,它不涉及所有权转移和货款的收付等问题。 ( ) 2.<2000年通则)是国际商会制定的用以规范贸易术语的法规,对于合同的当事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 ) 3.当合同中的规定与国际贸易惯例发生冲突时,要以惯例为准。 ( ) 4.<华沙一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制定的用来规范各种贸易术语的法规。( ) 5.<2000年通则)在<1990年通则)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需要,对常用的贸易术语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 参考答案 1.√ 2. X 3. X 4. X 5.X。 第二章货物的质量 判断正误 1.某外商来电要我提供芝麻一批,按含油量45%,含水分12%,杂质3%的规格订立合同,对此,在一般情况下,我方可以接受。 ( ) 2.按照买方来样复制一样品供买方确认,这一样品称为复样。 ( ) 3.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我方出口商品,应尽量采用按买方样品成交。( ) 4.在出口贸易中,为了明确责任,最好采用既凭样品买卖,又凭规格买卖的方法

成交。 ( ) 5.在合同中规定的品质机动幅度和品质公差范围内,货物的品质差异一般不另行增减价格。 ( ) 参考答案 1.X 2.X 3.X 4.X 5.√ 第三章货物的数量 判断正误 1.毛重是指净重加上皮重。 ( )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成员国之间进行交易,若卖方交货数量少于约定的数量,只要卖方在规定的交货期届满前补交了原来少交的货物,则在任何情况下,买方都无权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 ( ) 参考答案: ◇1.√2. X 第四章货物的包装 判断正误 ◇1.溢短装部分的货物,除非合同另有规定,一般按合同价格计算。 ( ) 2.货物外包装上的标志就是运输标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唛头。 ( ) 3.我国生产的出口商品,在采用定牌出口时,一般不需注明“中国制造”的字样。 ( ) 10.运输标志一般由卖方确定并制作,不必在合同中规定。 ( ) 参考答案 1.√2.X 3.X 4.√

国际贸易第二章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交易磋商案例分析 模块一对外磋商程序(一) 案例2---1 出口脱皮芝麻磋商案 【一】案情: 泰国A(下称A公司)2003年2月23日致电我国湖北B公司(下称B公司)询购脱皮芝麻,电文如下:欲购2002年产脱皮芝麻204吨,4月装运,请报CIF曼谷实盘价。B公司2月24日发盘:你23日电悉。发盘,脱皮芝麻204吨,每吨782美元,CIF曼谷,4月装运,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27日复到有效。 A公司2月26日复电:你24日电悉。价格偏高。如降价,购买250吨。 B公司2月28日复电:你26日电悉。脱皮芝麻250吨,每吨780美元,CIF曼谷,4月装运,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3月4日复到有效。 A公司3月4日复电:你28日电悉。用户要求延展发盘,请合作。 B公司3月7日复电:你4日电悉。发盘展期至3月14日。 A公司3月12日复电:你7日电悉。接受你发盘。脱皮芝麻250吨,每吨780美元,CIF曼谷,4月装运,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除通常装运单据外,要求提供产地证、植物检疫证明书,提供适合海洋运输的良好包装。 B公司发现脱皮芝麻市价上涨,不想成交,于3月16日致电A公司:你12日电悉。抱歉,脱皮芝麻世界行市变化,在收到你接受电报前我货已售出。 A公司3月17日复电:你16日电悉。对你货已售出我感到惊讶并提出异议。你7日电已将发盘有效期延展至3月14日,我于12日接受此实盘,是有效的接受,合同已告成立。如4月交货有困难,我可与用户商谈延期一个月,但不保证有任何结果。 B公司3月20日复电:你17日电悉。250吨脱皮芝麻确已售出,深表歉意。现应你请求,经过努力可供脱皮芝麻150吨,每吨790美元,CIF曼谷,5月装运,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中国北京仲裁。3月23日复到有效。 A公司3月22日复电:你20日电悉。在目前情况下无法谈新的交易,我坚持我3月12日电。我接受你的实盘是有效的。如你不履约交货,根据目前市价,你应赔偿损失每吨10美元,共2500美元。考虑你方情况,为表示我方合作,我可同意5月装运,但须按每吨780美元CIF曼谷原价。请电告合同号码,以便开证。如不同意上述建议,则只有提请仲裁解决。 B公司3月25日复电:你22日电悉。考虑到双方长期贸易合作关系,同意你方建议,按每吨780美元CIF曼谷售给你250吨,5月装运,即期信用证付款。合同号码980223号,航寄中。 A公司3月28日复电:你25日电悉。谢谢你方合作并理解你方处境,待收到合同后即开证。 【二】案情分析: 〔1〕本案例的焦点问题: 本案例的焦点问题在于我国湖北B公司3月7日所做的发盘是“实盘”还是“虚盘”,对该公司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泰国A公司于3月12日所做出的接受表示是否有效。〔2〕本案例的特点: 本案例表现出的特点在于在国际贸易往来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虽然我国各行业以及企业在掌握、适用国际惯例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部分企业仍然缺乏既熟悉国际贸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答案-(1)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⑴ 第一章货物的品质和数量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 文字说明、样品 2. 规格、等级、标准、牌号 3. 良好平均品质、上好可销品质 4. 溢短装百分比、机动幅度的选择权和溢短部分的计价方法 5. 重量单位、容积单位、个数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6. 公制、美制、英制、国际单位制 7. 按实际皮重、按平均皮重、按约定皮重、按习惯皮重

三、选择题 1. C 2.C 3.C 4.C 5.B 6.B 7.C 四、判断题 1. X 2. V 3. X 4. X 5. V 6. X 五、问答题 1. 答:主要有:按货物的主要用途命名、按货物的主要原材料命名、按货物的 主要成分命名、按货物的外观造型命名、使用褒义词命名、以人物名字命名、按货物的制作工艺命名 2. 答:品名条款必须明确、具体规定货物的名称;适合货物的特点;采用外文 名称时,要做到译名准确,与原名意思一致,避免含糊不清或过于空洞 3. 答:国际货物买卖的交易双方首先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货物的名称,才能 进一步确定货物的质量。而货物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价格的高低、销售数量,而 且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因此,品质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重要内容。4. 答:表示货物品质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包括:文字说明和样品。其中,文字说明的方法主要有规格、等级、标准、商标或牌号、产地等。在使用是应该根据货物的特点、市场习惯、实际需要和交易的具体情况选用。 5. 答:合同中规定数量机动幅度一般使用溢短装条款,多装或少装数量的价款 在合同中作相应的规定。 6. 答:国际贸易中重量的规定方法有:毛重、净重、公量、理论重量、法定重量等。 7. 答:有区别。《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About表明数量可有上下10% 的伸

国际贸易实务第一章练习题

一、回答下列问题 1.Please tell us the contents to be studies in this course.( 4分) 2.Please tell us the reas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2分) 3.Please tell us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Trade.(2分) 4.Batteries called “white elephant” exported from China werevery popular in Southeast Asia,butin United States no one was interested in the goods. Why?(2分) 5.Please tell us the Fo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3分) 6.Please tell us the Export Procedures under CIF on the side of Seller.(5分) 7、交易磋商一般要经过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2分) 8、一项有效的发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分) 9、什么叫发盘的有效期?如何规定发盘的有效期?(2分) 10、发盘在哪些情况下失效?(3分) 11、发盘发出后,如发生意外或发现内容有误,发盘人能否撤销或撤回?(3分)12、如何区分有效发盘和邀请发盘?(2分) 13、一项有效接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 14、逾期接受在哪些情况下仍然有效?(2分) 15、接受的通知到达发盘人后,可否撤销?接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回?(2分)16、“国际贸易合同”通常有哪些名称?各有何特点?(3分) 17、一份销售合同通常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些什么内容?(4分) 18、国际贸易合同具备哪些必要条件,才是有效的、受法律保护的?(4分)

国际贸易知识-第二章-国际货物运输

国际贸易知识-第二章-国际货物运输

第二章国际货物运输 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 个重要环节。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很多,并且具有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时间性强、情况复杂多变、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合理选择与运用运输方式、订好合同中的装运条款和正确缮制与运用有关装运单据,有利于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货物运输和顺利履行合同。 第一节运输方式 国际货物运输包括海洋运输、陆上运输、航空运输、江河运输、邮包运输等方式,其中海洋运输占最大比重。 一、海洋运输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海洋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运量占国际货物运输总量的80%以上。海洋运输之所以被如此广泛采用,是因为它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通过能力大,运量大,运费低的优点。 海洋运输虽具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海洋环境复杂,气象多变,船舶在航行途中,随时都有遇上狂风、巨浪、暴风、雷电、

海啸等人力难以抗拒的海洋自然灾害袭击的可能,遇险的可能性比陆路、江河运输要大;同时,海上运输还存在着社会风险,如受战争、罢工、贸易禁运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海洋运输的速度也相对较低。 按照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Liner Transport)和租船运输(Shipping by Chartering)。 (一)班轮运输 班轮运输又称定期船运输,指船舶按照预定的航行时间表,在固定的航线和港口往返航行,从事客货运输业务,并按事先公布的费率收取运费的运输。它具有下列特点: (1)船舶按照固定的船期表(Sailing Schedule),沿着固定的航线和港口来往运输,并按相对固定的运费率收取运费,因此,它具有“四固定”的基本特点。 (2)由船方负责配载装卸,装卸费包括在运费中,货方不再另付装卸费,船货双方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3)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 教案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内容 重商主义产生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盛行于16、17世纪,衰落于18世纪。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进口(尤其是奢侈消费品)。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且金银有限,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之上的。 (1)个人财富或国家财富的多少基于他所持有的金银的多少,即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2)对外贸易是金钱的重要来源。出口――金钱流入;进口――金钱流出; (3)国家应干预经济,促进出口,增加财富。 二、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1、理论意义:重商主义至今仍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如“限入奖出”原则依旧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信奉的教条。在鼓吹贸易自由化、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对于本国的重要产业仍给予严格的保护。 当社会总需求低于生产能力时,促进出口政策,对特殊行业的保护,也适用于贸易保护政策。 2、不足之处: (1)从贸易政策取向看,重商主义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这实质上阻碍了贸易的发展。这意味着自由贸易永远不可能。 (2)重商主义仅把注意力放在流通领域,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而忽视了对生产领域的研究。 (3)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博弈。 (4)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因为货币积累不一定意味经济繁荣。 (5)从理论上看,存在一种自动调节机制使一国不可能永远保持贸易顺差。(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转机制)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货币流入→货币供给增加→国内物价上涨→出口竞争下降→贸易顺差缩小或者消失→出口=进口 重商主义出发点是追求贸易顺差,最终又将使贸易顺差消失,因此,这也是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 斯密是英国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776年斯密发表了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在这部书中,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说。 一、绝对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 1、绝对优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处于绝对优势指生产该商品需要投入的劳动绝对水平低于贸易伙伴国,或者说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贸易伙伴同一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2、绝对优势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假设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