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_以防城港市为例_祝仲文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_以防城港市为例_祝仲文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_以防城港市为例_祝仲文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_以防城港市为例_祝仲文

□ 祝仲文,莫 滨,谢芙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加速期,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平均每十年左右扩大一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年均增加的面积都在1 000 km2以上,规模相当于一个1千万人口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给耕地及生态保护带来很大压力,每年审批的耕地转用面积占所有审批的建设用地面积的一半左右[1],在保持18亿亩耕地不减少的情况下,以当前的耕地占用速度计算,土地存量还不够维持未来5年的城市发展;同时城市建设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植被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缩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如何控制城市过度扩张,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2]。

1研究背景

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提出“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建设范围。将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纳入行业规范性文件,无疑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

增长边界划定

—以防城港市为例

[摘 要]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要求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用以限制

城市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建设范围,但当前国内尚未有成熟和统一的划定方法。防城港市尝试采用土

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GIS技术对规划范围区内的土

地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划定中心城建设用地的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并提

出相应的空间管制对策。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城市蔓延;生态适宜性评价;防城港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09)11-0040-05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Delimitation of Urban Growth Boundary Based on Land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

Case of Fangchenggang/Zhu Zhongwen, Mo Bin, Xie Furong

[Abstract] The new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proposes the research on urban growth boundary in urb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to delimitate that boundary and control urban growth scale, but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 on delimitation of urban growth boundary has still been in the exploration, not yet has consistent

method. This article reviews research about urban growth boundary, takes Fangchenggang as the example,

uses the land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unit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factor weight,

utilizes the GI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planning area.

[Key words] Urban growth boundary, Urban sprawl,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angchenggang city

将对目前我国城市的无序蔓延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城市增长边界”①(Urban GrowthBoundary,简称UGB)源于西方国家,是针对“边缘城市”、“城市蔓延”而采取的一种“精明增长”策略。其概念最初是由美国俄勒冈州的塞勒姆市提出,其作用是划分城市开发和不开发地区的界线,界线内用于城市发展,界线外用于农业、林业和其他非城市建设活动[3],并且这个概念始终未作改变。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土地市场自发配置的作用,家庭购房置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导致美国城市蔓延加剧,大量自然景观和农田资源被吞噬。基于此,美国一些州开始采取“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增长管理(GrowthManagement)、新城市主义(Neo-urbanism)、紧缩城市(CompactCity)等策略来保护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其中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即是划定“城市增长边界”[4]。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不仅仅是为了限制城市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5]。这也是一个由政府制定的对城市无序蔓延所造成的长期损失的直接预测方案[6]。在UGB范围内划出若干“拟发展区”供开发商开发,各种开发建设区之间用永久性绿带隔离,并以公共交通将它们连接,开发项目必须保证一定的密度,在内部可采取高、低密度结合的办法。UGB有一定的弹性,必要时可以调整。同时,UGB也是一种区域协调的工具,具有法定地位,它由相应的区划法确保实施,引导适合的地方建设,保护生态敏感地区,对一些超越地方范畴的问题进行区域性的协调并提出解决措施[5]。

西方的这种基于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来对城市土地利用、生态保护、能源集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方法,对于我国的城市发展现状有着重

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当然,我国的

土地制度、土地资源现状、城市发展

情况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不同,国

内学者对怎样借鉴这一理念还存在

一定分歧。一些学者指出,在城市空

间扩展的动机上,许多城市和地区将

经济增长作为首要、单一发展目标的

行为(也即所谓的“GDP”崇拜)及道

路的粗放建设是导致我国城市空间

扩展的主要原因,而国外则是小汽车

的飞速发展、道路基础设施的同步建

设[7]及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8] ;在控

制城市蔓延动机上,张庭伟认为,西

方发达国家利用UGB来控制城市蔓延

的主要动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复兴

旧城,而我国则是以保护耕地、确保

粮食安全为出发点的[8] ;在UGB的运

用上,张京祥指出在以遵循经济发展

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UGB在发展中

国家还缺乏基本的运用空间[2] ;刘盛

和则认为在区域社会经济平稳或者

缓慢发展时,UGB能有效抑制城市蔓

延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而在社会经

济快速发展阶段,积极开辟城市发展

空间,引导城市职能与人口转移比单

纯的空间发展控制策略更为有效[3]。

由此可见,必须认真分析我国与西方

国家的城市发展差异,结合我国自身

的经济现状和制度特点,有针对性地

借鉴西方国家的UGB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

试运用这一理念来指导城市空间增长,

如北京[6]、广州[9]、长沙[10],但是成果

较少,尚未有统一和成熟的划定UGB的

方法。其他针对城市蔓延而采取的一

些相近措施,如无锡市、成都市、厦门

市、杭州市及深圳市的非建设用地规

划研究,多针对的是城市限建区方面,

并不是如国外所针对的是城市与乡村

的界限。而一些城市制定的“红线”“绿

线”“黄线”“紫线”“蓝线”等,仅仅是

针对保护某一类用地,缺乏综合性,并

没有起到遏制城市蔓延的作用。

传统的UGB划定方法是根据建设

用地的预测来进行,在20年期限的发

展规模上加上20%的上浮率得出。但

这种方法缺乏弹性,在城市化进程加

速的今天,UGB很容易被突破[9]。近

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运用GIS技

术,结合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

法、模糊数学法、BP神经网络等方法,

综合相关因子,对城市的各类土地进

行评价[11],并依此划定UGB[10]。

本文尝试基于生态保护的角度,

以海滨城市防城港为例,利用土地生

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对城市规划区内

的土地建设适宜程度进行分析,并依

据结果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探讨

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效果。

2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是景观生态学,前提是生态的合理性。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定是把生态规划的

思想运用到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从生

态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对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度进行定量分

析[12]。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划定

UGB的步骤分为五步:选择评价因子、

分析生态因子、划分评价单元、综合

评价生态适宜性、确定城市空间增长

边界。

综合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公式为:

其中,为第格网上的综合

生态适宜性;,表示第

个生态因子;表示第个生态

因子的权重;表示第个生态

因子在第格网上的适宜性分值。

评价因子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因地制

宜原则、可操作原则。具体要结合实

地,针对影响评价城市扩展的主导因素来确定。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信息熵法、模糊数学法等。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保证各因子在确定相对重要性时的思维条理化、数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专家打分法的主观随意性,且易于操作。

确定评价因子和相应的权重后,通过ArcGIS 9.0的缓冲区处理、数据统计、空间叠加等功能对规划范围内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生态敏感度,依据生态敏感度高低划分UGB的弹性边界和刚性边界。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案例分析

3.1研究地区概况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西南陆域边界和海岸交汇处,位于广西南部,东与钦州市毗邻,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西与崇左市相接,北靠南宁市,陆地面积为6 181 km2,海域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长584 km,陆域边境线长212 km,拥有防城港、东兴、江山、企沙等国家一类口岸。

防城港市依山傍海,境内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沿海滩涂等,山地丘陵面积占80%以上,平原面积较小。地势中间高,向东南和西北倾斜,有三个地貌类型:北部的上思盆地,中部的十万大山,东部和南部的低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海拔多在50 m~500 m之间。沿海地带地形破碎,海岸曲折,港湾、沙堤和沙滩发育。防城港市现存八条断裂带,其中对城市建成区有影响的是防城—灵山断裂带。

3.2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并且考虑到相关

图1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技术路线

河流

湖泊和水库

自然保护区、风景区

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

断层表1 防城港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及量化方法 

适宜不适宜

适宜不适宜

适宜不适宜

适宜不适宜

适宜不适宜

适宜不适宜

适宜不适宜

权重

适宜纲

单因子得分

距岸线>100 m距岸线50 m~100 m距岸线20 m~50 m距岸线<20 m距岸线>1 000 m

距岸线500 m~1 000 m距岸线100 m~5 00 m距岸线<100 m距岸线>1 000 m

距岸线800 m~1 000 m距岸线500 m~800 m距岸线0 m~500 m

建设用地

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H<30 m的丘陵、平原30 m<H<50 m的独立山体50 m<H<70 m的山体H>70 m的自然山体平原、盆地、谷地丘陵

水域、山体距离>500 m

距离300 m~500 m距离100 m~300 m距离<100 m

因子

适宜级

分类条件

很适宜适宜

较不适宜不适宜很适宜适宜

较不适宜不适宜很适宜适宜

较不适宜不适宜适宜

较不适宜不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很不适宜适宜不适宜很不适宜很适宜适宜不适宜很不适宜

13791379137914913791491379

0.15

0.16

0.08

0.22

0.18

0.12

0.09

这两种边界内的用地也应采取不同的管制措施。

刚性增长边界是针对禁止建设区而言的。此边界外由于存在多种生态限建要素,生态敏感性高,因此是城市扩展的“生态安全底线”,也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土地容量,无论在什么时候城市增长均不能超越此范围。边界以外应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原则上禁止一切城市建设行为,在规划上可根据生态功能的差异性,设立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生态隔离带等,进行保护与控制,保证这些非建设用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弹性增长边界是针对城市建设用地而提出的,原则上不能修改,但如

数据的可获得性,确定河流、湖泊和水库、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断层为防城港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并确定量化标准。

将以上七个因子建立两两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平均一致性指标CR=0.03,小于0.10。通过一致性检验,通过方根法计算各因子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将评价用地划分为50 m×50 m网格,结合以上的各类因子,利用ArcGIS 9.0计算每个网格因子叠加分值,根据分值,形成各单项因子的生态适宜程度分级图。

3.3评价结果及UGB的划定

根据以上的评价结果,生态适

宜性评价得分越高,生态敏感度越高,越不适宜城市建设。以此划分土地是否适宜建设的五个等级:适宜建设、比较适宜建设、建设条件一般、生态二级保护、生态一级保护(表2,图2)。

考虑到实施的弹性,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采取两种边界:刚性边界和弹性边界。刚性边界包含生态适宜性评价分值在(0,6]的区域,即适宜建设区、比较适宜建设区和建设条件一般区;弹性边界包含生态适宜性分值在(0,4]的区域,即适宜建设区和比较适宜建设区(图3)。

3.4发展策略

划定刚性增长边界与弹性增长边界,保证了城市发展的弹性,而对于

图2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等值图图3 城市空间增长的刚性边界和弹性边界图

Ⅰ级Ⅱ级Ⅲ级Ⅴ级Ⅳ级

表2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分类 

生态一级保护区生态二级保护区建设条件一般区比较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占总量比值

面积(hm2)

10 5751 17730 99530 15012 501

生态适宜性等级

描述

评价分值

(8,10](6,8](4,6](2,4](0,2]

12.38%1.38%36.29%35.31%14.64%

分值(0,6]分值(6,10]分值(0,4]

分值(4,10]

果出现城市增长过快,或者遇到城市特殊发展要求必须突破,则要通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和严格的审批,进行适当的调整。弹性增长边界以内的区域总体上允许被规划成建设用地,但并不等于可以任意开发建设。实际上,该区域内部也存在部分城市建设生态限制因素,因此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与生态承载力等,确定城市开发模式、规模与强度。

此外,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在我国还不具备法定地位,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很困难,严重影响其实施效果[5][13]。基于此,对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管理还必须从立法上入手,确定其法定地位,从区域范围内协调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在这方面可借鉴美国的方法改变拨款方式[8]、设立专项资金来鼓励协作,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让各个利益主体全程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实施中。

4结语

将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方法运用于快速城市化地区,尤其是跨越式发展的城市,效果较好。此类城市的规模难以用传统的、基于历史数据的方法进行预测,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能够体现此类城市对生态保护和用地快速扩张的需求。由于这种方法考虑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对城市用地扩展的限制,因此对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扩张稳定、生态保护压力小的城市来说,则显得有些不足,增长边界划定的范围可能偏大,这也是运用时应注意的。

利用GIS技术,能够较快地计算和分析多因素影响下的土地属性,为用地布局和建设服务。同时,这也对资料的获取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调整、替换因子也是此种方法的一

个局限性。

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来划定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基于保护生态的

目的,从“限制”角度出发,而基于

城市由内向外“生长”的角度,预测

用地规模,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也

是此类问题的一个研究方向。

[注 释]

①对于“城市增长边界”,在《城市规划编制

办法》中的提法是“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本

文认为两者是一致的,“城市增长边界”这一

概念自产生起都是指“空间”的增长边界,因

此,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的“城市增长边界”

与“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涵义一致。

[参考文献]

[1]洪世键,张京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背景

下的中国城市空间扩展:一个理论分析框

架[J].城市规划学刊,2009,(3):89-95.

[2]张京祥,程大林.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与

规划的几个主要问题[J].国外城市规划,

2003,(18):1-4.

[3]蒋 芳,刘盛和,袁 弘.城市增长管理

的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J].城市规划

学刊,2007,(1):33-39.

[4]冯 科,吴次芳,韦仕川,等.城市增长

边界的理论探讨与应用[J].经济地理,

2008,(3):425-430.

[5]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美国

“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J].城市问题,

2005,(3):67-73.

[6]龙 瀛,何 永,刘 欣,等.北京限建

区规划:制定城市扩展的边界[J].城市

规划,2006,(12):20-27.

[7]马 强,徐循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

的城市空间扩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

(3):16-23.

[8]张庭伟.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

问题[J].城市规划,1999,23(8):44-48.

[9]黄明华,田晓晴.关于新版《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中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J].规

划师,2008,(6):13-16.

[10]周建飞,曾光明,黄国和,等.基于不确

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

生态学报,2007,(2):774-784.

[11]史同广,郑国强,王智勇,等.中国土地

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07,(2):106-115.

[12]梁 涛,蔡春霞,刘 民.城市土地的

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

为例[J].地理研究,2007,(4):782-790.

[13]冯 科,吴次芳,韦仕川.管理城市空

间扩展:UGB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

土地科学,2008,(5):77-82.

[作者简介]

祝仲文,硕士,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助理规

划师。

莫 滨,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广西城乡

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谢芙蓉,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助理规划师。

[收稿日期]2009-09-2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编制方案 中研智业集团 东西部规划设计院

目录 一、背景意义 (1) 二、发展历程 (2) 三、概念内涵 (3) 四、总体要求 (5) 五、评价内容 (8) 六、技术路线 (10) 七、评价报告 (13) 八、项目实施 (15)

一、背景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关乎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国土空间辽阔,不同区域的地形地势、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禀赋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强度的开发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已经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国土空间适宜性开发评价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意见和要求的具体体现。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明确了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提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201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明确要求开展陆海全覆盖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和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专项评价,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划定“三区三线”奠定基础。 2017年3月24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国土资发[2017]33号),明确要求市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合理编制空间规划,作为生态空间

防城港市六大重点工业园区概况

防城港市六大重点工业园区情况介绍 时间:2011-07-12 16:18来源:未知作者:lj 点击: 574 次 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94.99 平方公里,其中防城港钢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 37.80 平方公里、大西南装备制造业产业园规划面积 21.39 平方公里、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规划面 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4.99平方公里,其中防城港钢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7.80平方公里、大西南装备制造业产业园规划面积21.39平方公里、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规划面积3.49平方公里、东兴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防城港市茅岭东盟特色资源开发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14.06平方公里、上思县钢铁辅助产业园规划面积12.84平方公里。 (一)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 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渔万岛南部,北至中华路,南至港区9号路,西至铁路1号调车场,东至港区1号路。规划总面积3.49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08-2025年,主要布局粮油精深加工、生物饲料加工、仓储物流及粮油加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园区规划期末产值1000亿元左右。目前已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剩余面积2.49平方公里。园区进驻主要企业总计15家,包括大海粮油、嘉里粮油、岳泰饲料、惠禹饲料蛋白、益海大豆蛋白、新宏光仓储、中外运仓储、自治区储备粮防城港直属库、防城港中储粮仓储有限公司粮食中转库等项目。企业项目总投资23.22亿元,年产值180亿元。 产业园功能定位及目标:立足于大港口,集粮油糖生产加工、产品进出口、大宗商品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亚州最大的粮油糖产业综合体。2012年产值达350亿元;2015年产值达500亿元。 (二)防城港钢铁产业园 防城港钢铁产业园是企沙工业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37.80平方公里,已开工建设用地面积(含道路、安置点等)8.8平方公里,剩余面积29平方公里。 产业园功能定位:依托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为主要方向,以钢铁产业为龙头,主要发展钢铁、重型机械、能源、修造船、有色金属加工及其它配套或关联产业,成为以工业港为主导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工业园区。 目前,防城港钢铁产业园已入园和正在洽谈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1086亿元。其中:①已建成投产项目1个,即防城港火电厂,规划建设规模为装机容量4×60万千瓦机组,一期2×60万千瓦机组已投产,2008年产值16亿元,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②已签订合同确定入园项目主要是钢铁项目;③招商洽谈项目16个,主要是钢铁项目上下游配套。该20个产业项目建设正常投产后,估算年产值999亿元,利税161亿元。

04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2019 87号文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 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尽快形成规划成果。部将印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和完成时限。 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已批准的规划期至2020年后的省级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原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等,要按照新的规划编制要求,将既有规划成果融入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中。 二、做好过渡期内现有空间规划的衔接协同

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一致性处理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今后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三、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审查的要点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其中: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查要点包括: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②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建设用地规模,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等指标的分解下达;③主体功能区划分,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协调落实情况;④城镇体系布局,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协调重点地区的空间结构;⑤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⑥体现地方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历史文化保护体系;⑦乡村空间布局,促进乡村振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自然资源部 2019年3月

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确保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布局提供支撑,编制本技术指南。 本技术指南重点阐述双评价的技术流程、评价方法和技术要点,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价目标与原则、评价工作流程、评价技术流程、成果表达形式、成果应用及附录9部分。 本技术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固原市自然资源局。

目录 前言 (2)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评价目标与原则 (2) 4.1评价目标 (2) 4.2评价原则 (3) 5 评价工作流程 (4) 5.1制定工作方案 (4) 5.2开展评价工作 (4) 6 评价技术流程 (5) 6.1确定评价精度 (5) 6.2数据准备 (5) 6.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6) 6.3.1 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 (6) 6.3.2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 (7) 6.4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7) 6.4.1 全域适宜性评价 (7) 6.4.2 结果校验修正 (7) 6.4.3 适宜区潜力评价 (8) 6.5综合分析 (8) 6.5.1 资源环境禀赋刻画 (8) 6.5.2 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8) 6.5.3 问题和风险识别 (9) 6.5.4 潜力分析 (9) 7 成果表达形式 (10) 7.1评价报告 (11) 7.2评价图件 (11) 7.3评价数据表 (12) 8 成果应用 (12) 附录A 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方法 (14) 附录A-1土地资源评价 (15) (1)评价方法 (15) (2)评价步骤 (15) (3)评价成果 (17)

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

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 2019-07-29 10:13 空间规划类的术语——“双评价” “双评价”是个简称,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以及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01“双评价”要评什么呢?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判断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对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的支撑能力。 概括地说,就是判断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基线)、灾害(风险)四类要素,定量测度国土空间发展的综合潜力,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以及为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实际上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的相对客观的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用于判断国土空间自然条件对城镇(开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三类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及评判分级, 是着重于从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人地关系分析基础上的分析和判断。 “双评价”的最终出口,都要落实在用地的适宜性分区、开发的限制性分类和风险的警示性分级上。 02“双评价”怎么评? “双评价”总体的技术流程是这样的:“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其中涉及海域的,还要开展陆海统筹。 不同功能指向和评价尺度,是要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 开展“双评价”工作,许多分项专业性很强,实际操作复杂性较高,最大的难点在于:会不同程度地受数据精度和可靠性的制约。 开展“双评价”之前,应先通过数据筛选、转换、集成,构建可靠可比的基础数据库。 03开展“双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双评价”,对空间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技术方法,增强空间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协调性。 通过“双评价”,客观的反映现状资源环境的优势与短板,发现未来发展的潜力。同时,通过对比现状(如开发利用现状、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可以对既有规划成果进行校正。 此外,“双评价”成果从空间上明确规划范围内未来生态修复的要点,并有助于分析持续提升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路径。

防城港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防城港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防城港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关于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_胡剑双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关于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 规划研究 PlanningResearch 【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和用地大规模增长,城市无序蔓延和城乡空间混杂问题日益明显,城乡规划作为城乡空间管理的政策工具,正面临着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的趋势,而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则是适应该趋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要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要与“三规合一”等工作相结合,在我省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优先开展试点工作,并指出苏南各市县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运用城市增长边界的理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城镇化;三规合一 1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背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 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和用地大规模增长。由于缺乏有效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手段,导致城市无序蔓延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开发区、新区和大学城等城市扩张浪潮使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过度扩张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自然景观和基本农田受到吞噬;耕地和生态保护压力大等。为有效遏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土地低效利用所带来的问题,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多次强调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增长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已明确提出,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长期以来,国家各有关部门也分别从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红线、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等不同角度探索城乡空间管理的方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6年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 要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但是由于传统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所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城市人口预测,结合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划定,实际操作中受地方用地需求的影响,往往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用地增长。 自2012年以来,环境保护部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总结内蒙古、江西等相关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出台了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有序开展。 国土资源部则从保护耕地角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结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管理,耕地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开始关注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工作,在今年出台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第十一条中明确提出,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禁止建设的边界,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可见,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红线等非建设用地界线愈来愈显“刚性”,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也越来越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开始关注“城市增长边界”,但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角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当前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如何从实现紧凑发展、协调城市公共财政投入和公共设施配给范围、提高设施供给效率等角度考虑,开展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工作,为城市开发提供一个兼具“刚性”和“弹性”的边界,对我国未来城镇化的有序推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城市增长边界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

防城港市(全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防城港市(全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前言 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数据洞察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工业用电量,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洞察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数据洞察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现状 (1) 第二节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三、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比重统计 (3) 四、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防城港市工业用电量同全国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简称”UGB”)的基本功能是控制城市规模的无节制扩张,是城市增长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关于UGB,有学者从政府管理角度理解为”被政府所采用并在地图上标示,以区分城市化地区与周边生态开敞空间的重要界限”;也有学者从保留地形、地貌的角度出发,认为”大都市区域是应该具有地理界限的有限空间。这些地理界限的来源是地形、农田、分水岭、河流、海岸线和区域公园等……发展不应使城市的边界变得模糊或者是消失”;也有学者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UGB是一条划分城市与乡村的分界线,是一种城市空间控制和管理的手段”,还有学者认为UGB是城市的预期扩展边界,边界之内是当前城市与满足城市未来增长瓣求而预留的土地”。笔者认为,UGB是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分界线,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而产生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也是城市在某一时期进行空间拓展的边界线。它既可以是有意识地保护城市所处区域内的自然资资源和生态环竟作为控制城市发展的”刚性”边界;也可以是合理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再开发成为引导城市增长的”弹性”边界。 UGB的确定基于以下因素:①城市人口增长需要;②满足住房、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需要;③通过经济手段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④最高效地利用现有城区以内和边缘区的土地;⑤关注开发活动对环境、能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⑥根据土地分类标准保留农

业用地;⑦使城市对土地的使用与附近的农业活动相和谐。因此,其目标可以被概括为:保护基本农田;提供充足的公共设施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圈定明确的城区边界。 当前我国UGB的提出主要是为了:①限制城市无序蔓延,圈定明确的城市边界;②保护城市外部开放空间;③保护乡村与基本农田;④实现高密度、更加紧凑的发展模式。UGB确定以后,地方政府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规划期末居住、工业、商业、娱乐及其他建设用地的需要。 UGB对城市蔓延的控制是通过划定允许城市发展的界限来实现的:划出若干”拟发展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开发密度,并赋予边界一定的灵活性,在必要的时候允许调整。 “精明增长”的十大原理是: 1. 土地的混和使用。 2. 设计紧凑的住宅。 3. 能满足各种收入水平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住宅。 4. 适合步行的社区。 5. 具有自身特色,极具场所感和吸引力的社区。 6. 保护开敞空间、农田和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环境区域。 7. 强化已有社区。 8. 多种选择的交通方式。 9. 城市增长的可预知性、公平性和成本收益。 10. 公众参与。 精明增长的目标和原则 精明增长是一项综合的应对“城市蔓延”的发展策略,目标是通过规划紧凑型社区,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提出“城市增长边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以及城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 试行

湖南省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 技术指南 (试行)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二O一九年四月

目录 1 总则 (1) 1.1评估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评估时点与基数 (1) 1.4评估原则 (2) 1.5评估依据 (2) 1.5.1法律法规 (2) 1.5.2相关规划及社会经济资料 (2) 1.6评估组织 (3) 2 工作流程 (3) 2.1工作准备 (3) 2.2现状调查与分析 (3) 2.3成果编制 (4) 2.4成果论证与公示 (4) 2.5成果报批 (4) 3 评估主要内容 (4) 3.1现状概况 (5) 3.2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回顾 (5) 3.3战略目标评估 (5) 3.4城镇建设发展格局评估 (6)

3.4.1市(县)域发展格局评估 (6) 3.4.2中心城区规划评估 (7) 3.4.3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评估 (7) 3.4.4重点区域规划布局评估 (7) 3.5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评估 (7) 3.6空间管控评估 (8) 3.7要素配置评估 (8) 3.8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估 (8) 3.9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分析 (9) 3.9.1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9) 3.9.2地方发展诉求分析 (9) 3.10其他专项类规划评估 (9) 3.11评估结论与建议 (11) 3.11.1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 (11) 3.11.2规划实施主要成效 (11) 3.1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3.11.4主要建议 (12) 4 技术要点 (12) 4.1基础资料收集 (12) 4.2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底图编制 (12) 4.3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建议 (13) 5 成果要求 (13)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执行方案(最新)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执行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重大意义 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X届X中、X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国家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强化权威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二)主要目标。到X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X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到X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

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分析

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共15个重点产业) 01.钢铁工业及配套02.有色金属03.装备制造04.能源化工05.粮油糖食品加工 06.商贸物流07.旅游文化08.建材09.房地产10.金融服务11.高科技12.农业 13.林板林化14.水产15.畜牧 一、钢铁工业及配套 钢铁精品基地是国家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布局的战略型高端钢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造船板、桥梁板和工程结构板等精品宽厚板和汽车板、家电板等精品宽带薄板以及机电板、输变电材料等无取向冷轧硅钢板精品。目前,年产228万吨冷轧薄板项目已于2013年开工建设,将于2015年建成投产;2014年将开工建设55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转炉项目,预计到2017年钢铁产能达到1000万吨,销售收入600亿元。近年,将重点引进板材剪切配送、板材延压、装备制造以及大型工业超市、综合服务等钢铁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详见《防城港市重点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册》,下同)。 二、有色金属 防城港以金川集团大型铜镍冶炼和电解镍为龙头项目,发展铜、镍精深加工,延长铜、镍、钴及贵金属产业链,形成大型铜镍有色金属冶炼生产基地。2013年,金川40万吨铜冶炼项目建成投产、盛隆230万吨镍合金材料项目实现产值190亿元、金源镍业年产5.2万吨镍项目全面投产,一批有色金属产业链项目也加快推进。目前,主要产品有金川公司产标准阴极A铜、国标一号铜、国标二号铜,盛隆公司产HRB500及以上系列的新型含镍铬特种钢材、线材、钢坯等临海工程用材。近年,将重点引进铜铝复合材料、铜合金管带板材、电线电缆、电极材料、电子器件、家电器件、铜漆包线、不锈钢系列产品、铸造锻件、高冰镍等特种镍合金、镍氢电池、铜镍合金等产业链项目。 2014年,金川项目将实现产值超100亿元、盛隆冶金实现产值超500亿元、金源镍业实现产值超20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销售收入达400亿元。 三、装备制造 重点发展集装箱、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汽车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中一重工、中冶实久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已陆续建成投产并逐年扩大规模,武钢建工钢结构等项目加快推进,预计到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近年,将重点引进集装箱生产、机电成套设备、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化工设备、环保设备、汽车主体结构、城市自动立体停车设备等产业链项目。 海森特大型修造船基地已开工建设。重点发展钻井平台、海上工程作业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建设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目前重点引进与海洋工程及修造船相关联的产业项目。

新时期对城镇开发边界的思考

新时期对城镇开发边界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9-21T12:17:51.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李晓玮[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实施,国家空间治理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实施,国家空间治理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在当全面展开的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是国土空间中与城镇乡村发展、资源环境节约与保护密切相关的一条控制线。有必要对城镇开发边界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思考。对国外城镇开发边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近年来城镇开发边界的实践研究和存在问题,城镇开发边界的政策意图,最后总结新时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思考。以期明晰城镇开发边界对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镇开发边界;空间治理;规划政策;国土空间 1 国外城镇开发边界经验 1.1 国外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理解 城镇开发边界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周边围绕着农田,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不可在原地扩大城市规模,需要另外新建另外一座田园城市。围绕城市周边的农田起到了限制城市无序蔓延扩张的作用。 1938年颁布的《大伦敦绿带规划法案》,在伦敦周边划定了环城绿带用地,此后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正式划定绿带环,用以限制城市无序蔓延扩张。 1976年美国的塞勒姆市(Salem)最早明确提出城市增长边界概念的,为“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之间的分界线”。塞勒姆都市区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明确了城市发展范围。解决了当时塞勒姆市与其相邻的波尔克(Polk)和马里恩(Marion)两县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冲突。规定边界以内的土地可以用作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开发,边界以外的土地则不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此后,西方学者对城市增长边界的定义进行了补充,西贝特(RichardSybert)认为“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在城市外围划定的一条遏制其城市空间无限制进行扩张的线”。本斯顿(DavidBengston)等将城市增长边界定义为“将城市化地区与郊区生态保留空间进行区分的重要界线,由政府在地图上予以标示”,通过区划(Zoning)及其他政策工具保障其实施。 1.2 波特兰城镇增长边界实践案例 波特兰在2040年远景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采用多方案比较的模式,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环境敏感性分析、开发适宜性分析、城市发展等初步提出了三个“增长概念”,各对应一种城市发展情景。方案一预判城市增长迅速,新增城市用地主要为居住,城市向生态压力小的地区扩张。方案二预测城市为内涵式发展,城市规模基本维持现状。方案三预测城市发展兼具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相结合,城市布局以组团式沿交通干线展开。 通过综合分析土地消耗总量、城市人居适宜性、职住平衡、景观多样性等方面,最终选择方案三。确定增长情景后,进一步结合城市发展各项要素对城市增长边界进行细化,划定增长边界形态(图2)。 图1 波特兰四种情景的城市增长情景 图2 波特兰城市增长边界 2 国内近年来城镇开发边界的实践 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和会议都强调,要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限制城市无序蔓延和低效扩张,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选择了北京、上海等14个大城市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试点工作。四川、陕西、安徽等省份也在这个时期发布了地方性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导则。 3 城镇开发边界的政策意图 通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城镇开发边界的政策意图逐渐由模糊到明确。2005年住建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最早提出研究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其目的是抑制2000左右出现的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态势。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有关“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要求,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背景下提出的。在试点的基础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的中发〔2016〕6号文件中,明确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意图在于“加强空间开发管制”,“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整体上体现的是“严控增量”的思路。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一、政策时间轴线 2014.08国家发改委等四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 知”》 2019.05.23《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2019.06.02《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2019.06.04《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2019.12.3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资质有关问题的函》 2020.01.1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 行)的通知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尽快形成规划成果。部将印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和完成时限。 (一)编制时限要求 2020 目标 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025 目标 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2035 目标 基本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二)编制要求 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已批准的规划期至2020年后的省级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原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等,要按照新的规划编制要求,将既有规划成果融入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中。 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一致性处理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今后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 三、成果内容要求 本次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

10-论防城港市重点海堤远期规划的重要性3000

论防城港市重点海堤远期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防城港重点海堤远期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防城港防洪防潮体系的现状着手,重点对防城港海堤工程远期规划的重要性做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防城港;重点海堤;远期规划;重要性 国家海洋战略、大水利战略、海洋经济区域规划等都为海堤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堤工程在发挥防洪防防潮,保护城市免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发挥海堤景观价值,促进海岛及沿海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具大的作用。防城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的港口城市,环北部湾地区重要临海工业基地和门户城市,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胜地,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核心城市,城市的安全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拥有580公里漫长海岸线的沿海城市,加强防城港市重点海堤远期规划和建设关乎防城港的城市安全、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防城港海堤工程发展现状 1、防城港市影响海堤工程建设的气象因素 防城港市地处低纬度地区,南濒北部湾,北靠十万大山,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热带气旋影响是全区受台风海潮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一般情况下,热带气旋中心进入北纬19°以北、东经112°以西,则对防城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50年来,影响防城港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有5个,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0个。影响防城港的热带气旋多发生在7~9月,占影响总个数的72%,其次是6月和10月,各占11.9%和9.8%。最早影响防城港的热带气旋出现在4月中旬,最晚为11月初[3]。热带气旋发生频率高、时空分布不均、强度大,所经之地,往往出现狂风、暴雨,造成大风灾害和暴雨、洪涝灾害,海上还会出现巨浪和风暴潮,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重大损失。 目前防城港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总体表现为沿海高内陆低。 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港口区企沙、光坡、公车、东兴市区、江平、马路及防城城区、茅岭、江山一带。这些地区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为频繁,热带气旋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高,且地势低、河网较密集,孕灾环境的敏感性高,承灾体综合易损性也较高。 中等风险区位于上思县城、防城区滩营、华石、那梭、大菉、那勤、扶隆、那良、峒中,这些地区热带气旋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次低,但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综合易损性较高,防灾减灾能力多为中等以下。 低风险区域为上思县公安、那琴、叫安、华兰、在妙、平福、南屏。 2、防城港市海堤工程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防城港积极加强防洪防潮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十五”期间,新建了一批防洪防潮海堤工程,截止目前,防城港现已建成海河堤防172.86公里,其中,海堤152.67公里,河堤20.19公里;已建成标准海河堤防40.6公里,占现有海河堤防总长的23.5%,其中,1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有19.06公里,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有21.54公里[3]。海堤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沿海地区防洪防潮能力大大增强。近年来,国家对我市沿海地区的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专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

防城港市(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防城港市(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对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做出全面梳理,从全社会用电量,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理解,洞悉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现状 (1) 第二节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三、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统计 (3) 四、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防城港市全社会用电量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防城港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与思考知识分享

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 与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江桂地质勘查技术所 2019年8月2日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国家空间战略与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袤的国土空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支撑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同时,因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而带来的空间矛盾与冲突也日渐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018年4月,陆昊部长在自然资源部党组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为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地质支撑。加强区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条件评价和规律研究,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地质支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水土污染、地质灾害、生态退化等问题,开展地、矿、山、水、林、田、湖、草、人等生命共同体的调查研究。 2018年7月,陕西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统筹各类发展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治理格局,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统一形成“一张底图”,二是建设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三是叠加各级各类规划成果,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规划期限为2019~2035年,中期目标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规划范围为省域全部国土空间。工作任务共涉及8大任务,即:落实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资源开发保护,统筹资源要素配置,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全域协调发展,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完善保障体制机制。 我院参与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技术优势:1.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突出,能够为全省农业空间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基础支撑。已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