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激励零起点留学生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在充分了解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基本而深刻的文化意识。以此为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零起点文化意识教学策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并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初步探讨在以汉语零起点学生为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现有汉语水平和自身心理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充分传达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突破学生审视中国文化的定势思维,帮助学生在汉语语言和文化学习伊始建构起初步的文化意识。

一、零起点留学生及其特点

我们通常所说的“零起点”的留学生,一般指母语非汉语、没学过汉语的具有不同学习目的的留学生。从学习目的上看,大部分留学生是抱着实用的目的来学习的,或者是为了谋求职业,或者是要与中国人做贸易。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为了研究“汉学”而来的。

作为短期汉语教学对象的零起点留学生,虽然身上集结了种种个性化呈现,但是他们仍然具备一些共性的、我们可以深切感知的共性元素。最显著的便是,学生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中国文化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和兴趣。此外,他们学习态度积极,对课堂抱有极

会员卡活动方案

会员卡活动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会员卡体验”活动方案 汉未央汉文化体验馆由装修完工至今,期间我们解决了一些制约和待完善的细节问题,已初步达到可接待顾客的需求。由于我们体验馆前期未进行大范围的营销宣传,加之培养大众对文化体验馆的认知与追捧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就造成了我们体验馆人气不足、文化氛围不浓郁的现状。鉴于此,我们策划了此次“汉未央汉文化体验馆”服务体验活动。 一、活动目的: 聚拢人气,吸引目标客户群体前来体验消费。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主要围绕发放会员卡展开,会员卡体验分为两种: 1、贵宾会员卡(卡内储值500元) 发放范围:具有较强购买力、高品位;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对 汉文化有深厚见地的群体。 发放途径:通过王总向朋友圈覆盖。 2、普通会员卡(卡内储值200元) 发放范围:与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及个人,团订礼品客 户和机票客户。(有具体的客户登记表)发放途径:通过市场部登门拜访、推荐发放。 三、会员卡的具体使用方法: 1、贵宾会员卡:凭此卡可于体验馆茶品消费使用。

尊享项目:.可使用大包间消费; .可体验试穿汉服拍照留念; .鉴赏古玩精品、名人字画,徜徉文化之旅; .参加馆内各项活动 2、普通会员卡:凭此卡可于体验馆茶品消费使用。 免费项目:.可体验试穿汉服拍照留念; .鉴赏古玩精品、名人字画,徜徉文化之旅; .参加馆内各项活。 备注:1、此卡不兑现金,只能于汉未央汉文化体验馆出示使用有效。 2、此卡可续费充值,并尊享体验馆会员礼遇。 四、会员卡活动方案的具体执行: 1、会员卡由设计部负责设计制作及印刷;(数量各100张) 2、会员卡的具体发放由市场部负责执行; 3、对持会员卡到来的客户由营业部按体会员相关服务项目标准接 待,具体事项由营业部经理负责安排实施。 4、其他相关部门予以协作、支持。 五、活动周期: 1、体验卡制作时间:3月12日——3月20日;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新华小学宋国霞 二十一世纪是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化。特别是对现在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上有姥姥、老爷、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裕生活。墙壁对他们是空白的。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生活、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五爱、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董建华先生曾强调过: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更加刻苦地、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小心谨慎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确立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责任感。除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外,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将是我们学校广大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发挥学校的集体教育力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健康的锻炼,在校集体中得到愉快地成长,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有责任心的、有创新意识的、能吃苦耐劳地现代好少年呢?是我们新世纪的新型的广大教师应具备的教书育人的素养。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集体的目标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一代的期望和要求,代表了集体的方向,要让每个队员清楚地知道集体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即一个优秀集体应达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学生一天两天能做到,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通过努力之后能做到的要让学生知道在这样优秀的集体中生活、学习会感到更愉快,使学生内心对优秀集体产生渴望。“近期目标”是根据学校各部门布置的近期工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与集体奋斗目标相一致,如学校将举行学生田径运动会,集体的目标是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落实到个人的任务是每个队员在近期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强项有目的地自觉训练,参赛队员则在集体中选拔,这样队员们不仅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前进,促使队员和集体步调一致,促进队员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把队员组成了有机整体,使学生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图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在集体活动的安排中有机地安排好学生群体,让学生通过集体成员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教育学生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为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 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健全的组织机构是集体最基本的建设,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就只有个体活动而无集体管理,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集体也不复存在;有了健全组织机构,有了机构的各种职能,有了评价的标准,有了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精选教育文档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国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长期处于支配地位,中国文化教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针对留学生开设了各类中国文化课程,以全英文的形式授课。笔者以二外的“中国文化简史”课程为例,谈谈在中国文化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简介 1.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初步认识,并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留学生要学好汉语,就应该了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心态。本课程从留学生视角出发,折射出中外文化的光芒。课程内容分门别类,侧重于历史人文,着重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态势,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学生应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并能够达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不同民族心理之间的沟通。 1.2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广泛,主要涉及中国历代帝王、文学宗教简史、婚俗文化简史、戏曲文化简史、少数民族文化简史、传统节日历史演变,等等。由于文化与人类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

价,并与留学生本土文化对比,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3教学模式: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不可能在有限课时内讲授从古至今五千年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主要撷取中国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点”,通过“纵”、“横”两个方面,以专题介绍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魅力。课堂形式方面,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和单向传授,而是根据课堂内容设定不同主题,采取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小组展示、角色扮演、中华才艺学习和展示等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于“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的几点思考 “中国文化简史”课程属于本校重点教改项目,但开设时间较短,内容博杂繁复,还未形成完善系统化的授课模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恰如其分,内容是否易接受,难易度是否适中,趣味性是否足够,是否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否提高,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期待同行指教。 2.1教学语言应简单明了,不易使用过难的句式和词汇。选修“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韩国、朝鲜、日本、蒙古等亚洲国家,只有少部分意大利、法国学生,他们的总体英语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汉语水平高于英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教学语言和句式,避免冷僻词汇。例如,笔者在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课本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扈老师不断强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关注“人”(学生)的发展,培养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并提示语言能力是融合于其他三个过程,最终实现三维目标整合。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标签:英语科学素养内涵 作者:李建红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依据这种分类,课堂教学可以从情境、问题和交际三个切入点展开,以“融合”为主线,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最终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一)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我们的民族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思想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交流会更得体。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英语课标》中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发展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要想充分扩大学生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必须采取多种方式。 1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文化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 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些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

而通过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 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 样,如Lovelyday,isn’tit?It’safineday,isn’t it?等等。 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就适当提醒学生。 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不是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arealucky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dog是“幸运儿”,“cleverdog”意为“聪明的人,“Itrainscatsand dogs”意为“下倾盆大雨”,“爱物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me,lovemydog;“人人都有得意之时”的英语表达是Everydoghashis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精品)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关于责任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感呢?我查了教科书,比较严谨的阐述是,真正的责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责任感有什么意义呢?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对家庭社会敢于负责。所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二.初中生现状 在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存在令人担心和焦虑的现象,就是学生身上普遍缺乏责任感.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重自我,轻社会,不热衷集体活动集体。 过分崇尚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社会需要片面宣扬:“自我

选择”、“自我实现”。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却很少意识到自己对这一集体应承担的责任。如班级的值日工作、公益劳动等活动,有的同学就借故不参加,或者去了也是站在—边看别人干;更多的是对班里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惟一追求。 2.重利益,轻抱负,爱慕虚荣。 一心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除了希望吃好穿好玩好出人头地外,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不重品位与人格。 3.重索取,轻回报,不能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只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我各种需要,而不考虑他人,自己间的回报关系。由于现在的学生对任何人都缺乏一种责任感,所以他们有时连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如有的学生,父母很辛苦地供他读书,但他却并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学习不努力,花钱很浪费,只顾自己享受,根本不考虑父母劳动生活的艰辛以及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孩子常常理直气壮的对父母说:“我想要的东西你们都能给我,就连我想不到的,你们都替我想到了,做到了。你们辛苦不就是为了我们现在不辛苦吗?我还那么辛苦学习干什么?” 三、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 中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很多。 1.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周围是全方位呵护,自己不需要对他人负责 2.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疏于管教,孩子缺少责任意识。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由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也日趋频繁,增强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增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据我国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了20万。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以便尽快的实现与中国人的交际进而实现与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实现交流、沟通、合作、共赢。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之后,即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仍然常常在交际中遇到难题,有时候甚至搞出很多笑话和严重的文化上的不妥行为,究其根源,是因为留学生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其实,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不光是只要明白发音,认识汉字,语法等。如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对于中国的历史,价值观,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适当的了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学习好汉语并应用于交际。因此,必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和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才可以是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显然是有差异的,即文化差异的存在。于是,我们应当首先理解“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意义何在。“文化”一词源远流长,古往

今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化进行定义和阐述,反映了文化涵盖内容的广泛和深入,以及人类对于文化研究的重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给文化这样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这主要是从思想和行为层面对文化进行定义,而不少学者认为,文化除了精神文化、方式文化外,还包括物质文化。文化的冰山比喻有助于对文化的全面理解。文化是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的,显性部分即冰山浮出水面的可视部分,是外在直观的事物,隐性部分即冰山水下的不可视部分,例如社会规范、价值观、信念等。本人认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特定群体所表现的具有显隐双重性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及行为方式的总和。显性文化反映和体现了隐性文化,隐性文化驱动和支配着显性文化,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即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别。文化差异是复杂多样的,我认为应当从文化显隐性的特点出发,将文化差异分为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显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成果表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语言的不同亦属于显性差异。语言不可视、不可触,却可以听到,它是一个客观存在。隐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行为方式、创造的精神成果表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文化差异的更深层次会导致文化冲突。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欧盟的框架中八大核心素养之一,在这里的定义指使用外语交流,定义为“在适当范围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理解、表达与解释的能力;跨文化理解、交流与协调能力”,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个层面。其中的知识包括外语词汇、语法及语言表达形式和社会习俗与文化方面的知识;技能包括口语会话、阅读、理解文本、使用词典等辅助工具及自学外语;态度包括欣赏文化多样性、对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现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品格意识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品格意识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四大要素: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因此其中文化品格的培养便显得特别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文化品格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再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具体地渗透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文化品格;操作方式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国家发展、学生个体发展和生存需要, 英语学科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分别由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大要素组成。然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因此四大要素中的“文化品格”的培养便显得格外重要。英语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对语言的应用,还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教师应该做到立德树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 一、文化品格培养的意义。 文化品格,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是对身心健康的引导,还是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等等。因此英语教学应该由单一的注重工具性向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转变。龚亚夫老师认为,语言其实是品格的一种体现方式。例如“open the door”一词的学习,除了知道词组的意思,还应该知道在“open the door”之后,是“hold the door”。在公共场合,开门之后还要观察一下旁人,是否有人会跟你一齐进门,如果有,那么“hold the door”就能体现这个人的文化修养。这便是龚亚夫老师所说的,语言是一个人文化品格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挖掘文本,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品格的含义。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品格,并通过课堂点滴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文化品格的人。 二、文化主题培养的几个主题和具体的操作方式。 文化品格的培养可以有很多主题,比方说:公民自律主题、心理健康主题、人际交往主题、文化艺术主题等等。笔者就平时上课观课所感悟到部分文化品格的主题,简单的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⒈课堂行为的规范性是文化品格培养的第一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首要任务。首先从开始学习英语的第一天就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课堂行为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各项指令对学生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Listen to me. Eyes, eyes, look at me. 这些上课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口令,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时候,要留心听用心看,同时留心听用心看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再比如:听课文时,“listen, don’t talk.”;读课文时,“listen, point and say.”养成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到学生个人展示环节时“listen carefully, listen quietly”当别人发言的时候耐心倾听,有礼貌,而且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栏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规范,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正面的评价,从而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另外,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例如:当学生吵闹的时候,教师可以点评表扬认真安静听课的孩子。我认为表扬正面的例子,能带来比训斥有更好的效果。当然一个有序规范的课堂,是需要教师长期的不断的训练,同时

文化活动方案4篇

文化活动方案4篇 活动主题:七彩校园,梦想之旅 活动理念:人人参与,把校园嘉年华办成全校师生的节日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校园嘉年华活动,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展示成果,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活动效果:白天分主题游览,尽情狂欢;晚上浪漫游园会,放松心情 活动时间:6月20日(周日)09:00—21:00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校友、社会友人、亲属等 游览线索: 美味情缘→七彩校园→无线探索→梦想之旅 游览路线: 美味情缘:西山一条街 七彩校园:电教馆——二馆——大工商店——基础部——电教馆 无限探索:电教馆——西便门

梦想之旅:西便门——音乐喷泉广场 游览项目:四大主题游览区、六大功能体验区 具体介绍: 四大主题游览区 【美味情缘】主题区 开放时间:10:00—18:00 游览地点:西山一条街 主要内容:特色食品摊位售卖、美食diy、厨艺大比拼、健康贴士、各国特色美食图片展等 要求:倡导“快乐学习,绿色生活”主题,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兼顾,美食品尝与动手制作兼备,除设置食品售卖项目外,加重互动参与比重,例如现场厨艺展示、成品义卖、自制冰淇淋、蛋糕等 【七彩校园】主题区 开放时间:09:00—18:00 游览地点:电教馆——二馆——大工商店——基础部——电教馆

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集中展示 要求: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设置互动、游戏等参与性高的项目 具体内容: 1、缤纷社团展示——星星之火 主要内容:缤纷社团展示 要求:结合社团特色,设置展示、游戏、表演、体验、学习等互动项目。 2、各地民俗展——五湖四海是一家 主要内容:展示各地方民俗文化,展示地方特色 要求:体现各地人才汇聚大工,倡导融合、包容、民族团结,现场设置表演、展示区,表现各民族服装、食品、娱乐等差异特色,充分展示民族文化。 3、校园文化成果展——七彩校园 主要内容: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要求: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精品工程,通过展览、留影、互动等形式展现我校特色校园文化。

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问题背景 做班主任常发现有这样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想睡觉,自习讲话,作业不及时交或根本就不做;公益劳动任务观点,随地乱扔爪皮果屑;无集体主义观念,不会关心集体,集体活动不愿参加,班级工作被动应付;不关心他人,乱用他人的物品;整日想到的就玩,不思进取,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就轻易放弃,缺乏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等等.这些现象虽然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但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上确实存在,这样的学生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缺乏责任心.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某些学生对国家、集体和自己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受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盲目追"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社会的评价、家长的期望主要倾向于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学校的中考和高考的升学率.这种重分数、轻人品的做法,使得一些学生只关心读书,不关心国家大事,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对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 2.学校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客观存在.应试教育占据了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封闭在教室内,疲于应付作业,很少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很少去关心周围的其他事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家庭氛围:现在的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使相当一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要说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洗碗、打扫卫生等家务,就是自己最基本的小事也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包办代替的.在学校,按老师的要求不得不干(比如做值日劳动等),而在家里你让我干我也不干(因为不需要我干,我不会干).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惩罚而不认为是光荣 4.学生自身:由于独生子女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上,许多事情都有家长包揽,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对生活的艰辛,对社会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不知道该如何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造成了他们对家庭、对社会、自己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就从小事抓起,与家长及社会各方面配合,从学生的自我责任心抓起,逐渐让学生形成意识,加强责任感 1.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责任心

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15602533.html, 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 作者:李刚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元素,做好来华留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有利于留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更能加强留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留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中华民族,学好汉语,有利于留学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留学生传统节目文化教学传承 【基金项目】《沈阳大学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基地》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立项。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3-01 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来华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与应用语言。留学生教师要建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教育观,用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内容选取技巧 在来华留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选择有效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将其与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只有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的选择正确,才能促进留学生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在文化学习上。 1.所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具有全民性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全民性,是指所选择的传统文化节目要符合主流思想,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可的文化因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多元性,受到地域的影响,更具复杂性。将文化教学的重点放在重要的地位,借助全民生的教学内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才能让留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比如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众多,但汉族是主流。端午节是汉族地区的节目,粽子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节日食品。这样全民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内容,合乎教育理论与原则。 2.所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留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趣的传统节日文化会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讨论与交流。要选择与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留学生的兴趣加以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 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一)选题背景 1.政策需求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英 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每个课程的目标,对现有单一的教 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 2.现实意义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更多注重的是应试能力,对于国外思维、国外文化的教学较少,对于语言的输出、学习方法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强,可是却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终学习的成果尴尬。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与现实社会是脱节的,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观的形成,也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 (二)研究意义 教学方式变革是现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现在教育呼吁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将教育的意义体现出来。我们每一个教师 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进来,这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 课堂效果,提高教师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 行整合并且输出,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每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秩序、人文关系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直接决定每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学生多接触外国思维,更加有利于 学生学习一门语言。 3.形成优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异不同,为人处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会

小学寒假“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寒假“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活动 方案 寒假将至,根据寒假期间节庆、民俗等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特点,为引导我校少年儿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理念,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和春节,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要求,从小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决定在寒假、春节期间开展全体少先队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活动。 一、活动时间:xx年寒假、春节期间和新学期开学后 二、活动主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 三、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 四、活动内容 1、在学校放假会上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的动员工作;大力宣传,创造氛围,利用家委会、家访等平台,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全力支持和认可。 2、在放假前 【2月5日下午】 中队辅导员(班主任),将“六个一”的活动内容根据少先队员实际情况安排任务。具体要求:

(1)发挥自己的特长至少完成一件作品,即写一幅春联,画一幅年画,剪一对窗花,学会几个灯谜,学唱一首民谣民歌,逛一次庙会,赶一次农村大集,看一次秧歌表演,看一次锣鼓队表演,制作一盏“花灯”,照一张过年全家福等。 【拍成照片,保留电子版;也可以写一写感想或活动经历】(3)学讲一个传统文化故事。寒假期间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学讲一个如“精忠报国”“闻鸡起舞”“一诺千 金”“孔融让梨”等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感受蕴涵在传统故事中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开学后,班级在读书汇报 中展示或者开展讲传统文化故事比赛。】 (4)每天为长辈做一件事情。动员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每天为父母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喂家禽等,为父母长辈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学习一项家务小本领,争做懂事、有责任的家庭成员,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在家务劳动记录本上记好,家长签字;也可以写一写劳动的感想或日记;每项活动拍成照片,保留电子版】 (5)做一个文明宣传员。寒假期间,少先队员要把在学校养成的讲文明、讲秩序的好习惯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人或亲朋好友,远离封建迷信、赌博、浪费、乱放鞭炮等不良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汇总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BACHELOR 论文题目: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 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学生姓名: 朴率智 学生学号: 5091419072 专业: 传播系 指导教师: 禹卫华 学院(系): 媒体与设计学院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摘要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不仅仅指的是对食物的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也包括了在消费的过程中,怎样去吃,吃的礼仪,等等。中国人会用不同的食材加工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可以用相同的食材加工出不一样的美食,美食不仅仅是食物,也是一种艺术。饮食文化不仅仅包含了味觉,视觉和嗅觉的满足,也包含了文化的精神。本研究侧重于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效果,本课题的文献述评部分侧重于这些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从留学生的视角,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留学生,跨文化传播

STUDY ON THE CHINESE FOOD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CULTURE -- TAKING THE STUDENTS AS AN EXAMPLELE ABSTRACT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is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etary culture not only means food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but includes eating method and etiquette, etc. in consumption process. Chinese can make different food materials into various fine foods and make the same materials into different good foods. Cate is not only food, but also an art. Dietary culture contains not only gustatory, visual and olfactory satisfaction, but also cultural spirit.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ropagation effect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part of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place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is aspect.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help us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status and cause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verseas student. Key words:Chinese dietary culture; overseas stud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知识讲解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扈老师不断强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关注“人”(学生)的发展,培养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并提示语言能力是融合于其他三个过程,最终实现三维目标整合。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标签:英语科学素养内涵 作者:李建红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依据这种分类,课堂教学可以从情境、问题和交际三个切入点展开,以“融合”为主线,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最终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

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大量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从文化认同的角度上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登上更为广阔的舞台,本文将主要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这一议题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文化认同感 前言 近几年来,来华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从数据统计上看,2019年全世界范围内来华留学的人数已高达61万名,为了更好的进行留学生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升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进行文化认同感的教育能够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际地位,也是文化外交的重要要求。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们要能够让来华留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当下的学习以及生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找到粘合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桥梁,本文将主要就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教育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一、文化认同的含义 文化认同指的是人类对于某一种文化和感知,所形成的共识、认识。人们经常以文化认同作为评价和判断不同群体的依据。有学者认为,文化认同源于对文化形象的肯定,来华留学生在进入中国之后会接触到中国特有的文化,在接触、学习以及适应的过程中,文化认同也意味着文化的融入[1]。文化的认同感同样表现在人们会接受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拥有相似精神境界。文化认同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人们对于群体行为中的规范以及情感认可是处于不断变动的,这也意味着文化认同具有着一定的可选择性。 个体是否能对某一种文化进行理解和认同,意味着个体是否能追随这一文化,个体如果对某一个群体文化的认知程度越高,则代表个体在认知、态度以及行为上和这个群体文化中的大部分成员在行为和表现上越发趋于一致。 二、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形成立足于我国上下5000年的发展历程,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文化的内涵以及范畴也在不断丰富。中国地大物博,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分流,殊途同归的文化之间互相交融。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中国文化同样是各种思想相互作用以及融合的综合体,在文化的整体影响之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性格以及价值观,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也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也导致很多文化层面的问题出现,例如在对外介绍中国历史时,反映中国当下现状的相关文化产品并不多见,还有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形式存在着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都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来华留学生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学习和生活的留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特有魅力,所以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更能够吸引住留学生,并为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来看,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