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旗域经济

旗域经济

旗域经济
旗域经济

内容提要

科左后旗总体状况,一是经济总量不大,整体实力不强。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拉动;城镇人口少,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化层次低,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三是生态环境脆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加以解决。以此笔者提出科左后旗的发展思路:以工业经济为重点,一二三产业联动共同发展;通过园区建设,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化水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做牢做稳农牧业经济;通过保护、维护、改善有机结合,做好做实生态建设;通过传承、培育、弘扬有机结合,做深做大文化建设;通过公开、论证、透明有机结合,做细做明社会事业。

“三化”互动富民强旗

2011级经济管理本科班王宝华

通辽市科左后旗地处内蒙古东南部,东与吉林省相连,南与辽宁省接壤,是三省区交界的金三角地区,内引外联的区位优势较好。总人口约40万,蒙古族占73%,民风尚和纯朴。总面积11570平方公里,气候条件宜农宜牧宜林宜草。地下资源丰富。改革开发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左后旗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保医保等事业逐次兴起并迅速普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从总体上看,科左后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同时,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贯彻,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东部五盟市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贯彻,通辽市提出率先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贯彻,等等,给科左后

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不足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欠发达这一基本旗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二是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品牌优势不明显,大项目和高端项目不多;融入东北振兴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产业、项目和通道对接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主导产业实力较弱,新型煤化工、特色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做大做强还要付出艰辛努力;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一定程度制约其它产业发展。三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仍处于全区中下游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贫困面还较大,快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仍很艰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加强。四是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水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亟待加强,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统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仍面临艰巨任务。五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整体实力不强。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拉动;城镇人口少,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化层次低,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三是生态环境脆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盘考虑科左后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外部环境,以及国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提供的政策优势,笔者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思路之一,以工业经济为重点,一二三产业联动共同发展。首先,科左后旗是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处在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重点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以本地资源为条件的工业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就目前而言,农牧业经济的比重仍然比较大,仍然是科左后旗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温饱的基本保障。且农牧业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所以农牧业生产仍要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第三产业作为为一二产业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产业,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落后会严重阻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它还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服务业的发展对科左后旗经济社会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是农民增加收入,走出农民变为市民的重要途径,又是调整产业结构重要途径,进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要以工业经济为重点为主导,三产联动共同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全力发展特色经济。全力发展特色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普遍做法。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机遇各不相同,地区内农业的结构、品种、质量,工业的强项与弱项,经济的支柱与潜力,区位的优势与劣势等等,总是各有特色。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发展为特色经济。发展特色经济要找准"特色经济"的所在,是不是特色,特色有多大,能做到多大,特色能否转变为经济效益等等,都需要广泛调查、深入论证。这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前提。科左后旗的特色优势在于:无污染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绿色生态氧吧为中心的旅游与服务业;未开发的土地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地表及地下资源;和谐的人文环境。这些特色优势在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明显变成比较优势。所以要在特色产品上下功夫,把特色产品做强做大,并努力建立起特色品牌体系,形成明显的特色优势。要全力壮大特色优势,要搞规模经营,要培育龙头企业及其基地。要做好市场运作,做强做大特色产品的同时,要努力扩大其市场份额,把其推向旗外市外,乃至推向全国。

思路之二,通过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机结合,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化水平。工业经济是科左后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首先我们要对工业化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带来生产的专业化,专业化带动和促进产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带动城镇化,专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又共同促进信息化。在这四化之中,工业化是主导。改革开放以来,正是那些一心一意发展工业经济的地区走在了现代化的前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无一不是以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其次,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必须把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立足毗邻辽宁、吉林的独特区位优势,借助通辽市打造工业长廊(这个工业长廊全在科左后旗境内)的有利条件,抢抓通辽市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呼应把沈阳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从产业、基地、市场、生产要素等等方面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和承接东北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成为通辽市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的排头兵。要形成这样的态势,就必须把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以现有的甘旗卡超百亿工业园区为基础加快推进300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移工业长廊(园区)规划建设,增加园区容量,增加企业入住数量。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措施,强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主要侧重沈阳市、环渤海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要坚持绿色招商。依据本地区的特色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做好项目对接,大力引进上下游衔接配套项目。招商要注重签约落地,项目要注重及时投产。要通过优惠政策、政策服务等做好稳商工作,使招商引资真正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再次,巩固和壮大现有的支柱产业。科左后旗工业经济现有有色金属加工、医药、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硅砂、能源等支柱产业。巩固和壮大这些产业,一是推进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二是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三是积极构建现代企业体系,完善市场机制,以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四是着力发展配套产业,可以与其它大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合作,作它们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加工环节、分销网络、服务部门等,也可以与小企业个体企业合作,为它们提供产品等。通过这些措施巩固好壮大支柱产业。

思路之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做牢做稳农牧业经济。农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是推动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抢抓国务院支持内蒙古发展《意见》贯彻的机遇,积极争取涉农专案,,如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农牧区节水项目等等,有效使用涉农资金,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牧业工程。坚持集中连片、重点推进原则,以节水高效、提高单产为目标,推动节水设施农牧业发展。具体措施:一是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要结合实际,有目标、有重点地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等方面要大力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建设,扶持有资质、有能力的专业合作社承担产业化项目,密切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的利益链接,引导和带动农牧民进入市场大循环,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所带来的利润。二是围绕通辽市“8511521113”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科左后旗“4241”

工程,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大黄牛、沙稻、菌菜、林草四大产业基地,推动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可持续增收。黄牛产业以推进百万头黄牛发展规划为主线,抓龙头、抓大户、抓规模养殖区、抓专业村,走专业化产业化养蓄之路。沙稻产业以标准化、品牌化为主攻,巩固绿色种植基地,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打造绿色有机品牌。菌菜产业坚持“典型带动、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加大政策补贴和扶持力度,抓龙头,抓大户,加强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发展以菌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培育新的增收支点。林草产业结合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加快推动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经济林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思路之四,通过保护、维护、改善有机结合,做好做实生态建设。继续贯彻“生态立旗”战略。把保护生态放在重要位置。加快编制生态建设规划,综合采取围封、转移、管护等多种措施重点做好湿地、科尔沁原生态草地林地的封禁保护工作。要抓住国家支持内蒙古生态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生态文明示范工程项目,启动科尔沁沙地专项治理示范工程,推动实施收缩转移、百万亩樟子松、400万亩生态功能区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促进生态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交互式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好沙产业,在变“沙害”为“沙利”中拓展农牧民增收空间。加强生态保护地方性立法工作,确保生态保护与建设纳入法制化、长效化轨道。

思路之五,通过传承、培育、弘扬有机结合,做深做大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培育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远景规划努力创建文化大旗。进一步做好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加强对阿古拉叙事民歌等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培育,做好“双合尔·楚古兰”、民间工艺、蒙古族生产生活习俗及民族风情等民族文化元素的搜集整理工作,传承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特别是要积极推进马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推动马产业的健康发展。深刻挖掘和系统整理马具制作、民歌民俗、蒙医整骨等蒙古族文化产业基因,并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创业开发,形成文化产业,推进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乌兰牧骑艺术创作和民间文化创作工作,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先进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大文化发展投入力度,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体公民精神文化素质。

思路之五,通过公开、论证、透明有机结合,做细做明社会事业。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举,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重点像民生倾斜,重点围绕就业、教育、文化、住房、就医、扶贫、社会保障、居民增收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集中财力物力努力办一些好事、实事、明事,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机遇,利用好国贫旗政策,稳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按照国家标准搞好扶贫和最低生活保障两项制度的衔接。深入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扶贫增收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落实各项富民增收政策,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完成教育园区和学前教育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校车工程”。强力加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强化落实事业单位绩效

工资制度。落实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筹集大学生创业园,促进大学生就业,筹集城乡就业和再就业。积极做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职工退休工资标准。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切实抓好食品药品、消防交通、建筑工矿等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搞好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定要坚持公开原则,每项举措应该通过多方论证,落实要透明增加公信度。

总之,科左后旗把握好内外有力条件和大好机遇,用足、用好、用准国家、自治区和通辽市的有关政策,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科左后旗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山川秀美、安定和谐的人间乐园。

镇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材料

镇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材料 x街道位于x区南x公里处,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社,共有万人口,万公顷耕地。x个村中,x年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的村有x个,x万元的村有个,x万元的村有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五种较为成熟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资源发包型、资助扶持型、龙头带动型、资源补偿型,都是相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总社引领型,体现了我们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一、发展背景。在经济联合社成立以前,经过多次在x街道进行深入调研,我们感到当地老百姓虽然比较富裕,但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是乡村振兴的短板。虽然各村荒山荒坡等资源比较多,但由于分布零散形不成规模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于是区委、区政府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荒山荒坡、闲置水面、废弃校舍等资源,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这一建议既与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吻合,也符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更反映了当前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愿望。 因此,我们于x年x月x日成立了x街道“X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由x村四个经济联合社共同组建,是X省首家镇域经济合作组织,现有成员x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集体土地面积为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公顷;现有荒山荒坡公顷,机动地公顷,水面&&公顷,

闲置校舍处。由于联合社位于“X”x中心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良好,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发展模式。联合总社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为“资源打捆、互利共赢”。x街道各村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单个村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走联合发展之路,抱团发展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成立的“X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就是利用x“X”的品牌优势,把分散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使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一)“资源打捆”模式。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目前,联合总社正在开展两个项目: 一是“X复绿工程”,利用本社荒山荒坡开展“复绿”工程,栽植各种绿化植被,即绿化了荒山、荒坡、美化环境,又增加了收益。X复绿工程项目计划投资x万元,资金主要包括:总社筹资x万元,x区农村集体经济创业专项基金扶持x万元,利用本联合总社内集体荒山x公顷(评估价x万元)栽植造型松、美国红枫、金叶榆等不同品种的苗木,因地制宜地利用总社现有荒山、荒坡发展苗木产业。项目x年开始建设,三年后将产生收益,预计收益率约为x%左右。随着苗木树龄的增长,项目收益值会逐渐提高。项目建成后不仅有经济

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积极推进“三镇战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北京石楼镇经济发展问题和对策调查 北京理工大学高职学院李金侠 摘要:近年石楼镇实施“三镇战略”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进一步对石楼镇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立足实际提出了积极推进“三镇战略”的具体发展思路。 关键词:三镇战略;SWOT分析;发展思路 石楼镇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属房山区辖镇,面积42.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人口2.9万余人。大石河、周口店河、马刨泉河三条河流在境内蜿蜒穿绕,石楼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拥有3.8万亩肥沃良田,是房山区平原产粮大镇之一,曾有“房山的乌克兰”之称。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石楼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逐步淡入低谷。近几年,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石楼实际,确定并实施了“工业强镇、城市兴镇、都市农业大镇”的三镇战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全面审视石楼镇镇域经济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发展优势和机遇,深入剖析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对于实现石楼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楼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产业定位,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克服困难,全镇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表所示:

图表1:2004-2008年来主要经济指标: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农村营业收入(亿)15.8 18.1 14.114.214.3 税收收入(万元)1363 1585 20072800354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962 7210 767084529298 资料来源:北京市房山区统计年鉴(2005-2009) 镇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经济结构趋向优化。石楼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农业结构向纵深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在已建成各类农业设施950栋的基础上,2008年,又占地570亩,新建温室大棚152栋,发展到1402栋,石楼镇都市农业设施建设已跻身全区前列,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养殖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批养殖标准化基地,如秀丽养殖厂,夏村特色养殖基地等。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一批规模较大、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相继入驻,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的优势逐步显现。2008年,全镇31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37 %,上缴税金780万元,同比增长22 %,解决劳动力就业1853人,同比增长16 %。三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产业为依托,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努力使之成为农村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2019-01-16 摘要:在我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高速公路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建设的高速公路,对提升与完善经济运行环节的运输能力极为重要。作为现代化公路,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拉动作用。以河南省为例,对河南省交通运输现状、高速公路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机理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对提升河南省各类产业发展极为重要。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历经多个阶段,如起步、快速、稳步与停滞。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也逐步扩大,其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为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对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及拉动就业等起到主要作用。除此之外,高速公路通行还能进行间接经济效益创造,如推动沿线经济发展等。此外,在降低事故率与确保交通安全等方面,高速公路也为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河南省交通运输现状 河南省以“九州腹地、十省通衢”闻名,经过多年发展,其骨架以高速公路为主,依托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逐步完善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阶段,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在省级统筹谋划、正确领导下,坚持交通先行,通过改革推动发展,以此对综合交通网络加以完善,达到运输结构优化的目的。2014年,我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24.9万km,484.4亿元,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全国第三。其中,5859km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5年,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我省以“断头路”与省际通道作为解决的主要问题,总投资额达到210亿元,456km为新增通车里程。在干线公路方面,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内国、省道改扩建为重点投资方向,升级改造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线公路,120亿元为其投资金额,2620公路为续建项目,440公路为新开工里程。县乡公路方面,农村公路需继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其重点以乡村通畅工程、危桥改造等为主,100亿元为投资金额,新建改建工程中5000km为县乡公路里程、8500km为村道里程、8万延米为桥梁里程。“十二五”期间,我省道路运输各项指标“爆表”,进一步增强了道路运输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了道路运输基础性功能。2015年我省全年公路客运完成量为13亿人,898亿人公里为旅客周转完成量,19亿t为货运完成量,5208亿t公里为货物周转完成量。与“十一五”末相比,其增长比例分别为39.6%、71.5%、83.6%、84.6%。 2高速公路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xxx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xx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xxxx农工委《关于报送村集体经济相关资料的通知》要求,xxxx调研组深入本镇各行政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镇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7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28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64.15万元,村均14.675 万元。2017年全镇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2个,占村总数的11%,全镇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50%。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3.6 万元,占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0.68万元,占16%。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镇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

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镇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如破马村投资60万元,养殖小龙虾,每年创收3.6万元。 (三)帮扶带动助增收。从开展落实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的开展。2017年,我镇进一步在全镇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镇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镇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

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以罗亭镇为例,农村人口占比重大,越占1/5。产业结构调整条件还不够成熟,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科技带头人,即使有极少部分人发展了特色种植,也形成不了规模,对与全镇来讲,产生不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工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渠道不广,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不高。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增收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难。再者,名义上作为南昌城区的乡镇——罗亭,地处山区远离南昌城区,除了客观条件制约之外,更为主要的还是人们受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大多沿袭过去原始粗放的耕作方法,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一方面推广良种良法力度不够,无法形成真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导致粮食产量不能得到迅速的增长,另一方面农民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素束缚,尝试将主要的生产方式向二、三产业的转变,导致增收渠道不畅,人民群众的生活同全市平均水平来比仍然处于低水平。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农村群众观念转变慢。事实上存在着铺张浪费,

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工作作风飘浮,组织纪律涣散,工作拖踏,积极性不高,说的多干的少,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受资金、技术、交通和能源等因素的制约。拿罗亭镇来说,虽已通路,但距离市区及湾里城区仍然较远,公共交通极不便利;坡陡、弯大、路窄,有些是晴通雨阻,运输能力低,严重制约着本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资金短缺,镇内几个乡镇企业经济收入不景气,没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总体上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保证不了经济建设的人力、技术的需求。 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乡镇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乡镇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具体的来说: (一)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罗亭镇虽被列为南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工业园也落户罗亭,但由于起步较晚,城镇化建设水平

关于某镇域经济发展地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1年8月27日来源:XX党政办公室【收藏本文】浏览 910 次 XX镇党政办调研室 近年来,XX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提升镇域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镇域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镇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路子,并于2007年7月被市政府授予全市第二批经济强镇称号,一个竞争实力雄厚、发展后劲强劲的经济强镇正稳步前进。 一、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一)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自2004年党政领导班子调整以来和2006年底班子换届后,镇委、镇政府在审视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强镇富民”作为奋斗目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城建立镇、三产旺镇、科教兴镇五大战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民富,确保稳定,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中上水平,跻身全市9个经济强镇(区)行列。据统计,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本地生产总值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同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以下简称“比增”) %、%、%和%。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比增 %、%、 %和%;分别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比增 %、%、%和%;分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比增 %、%、39.82%和28%。分别实现财政收入1.62亿元、亿元、2.3亿元和3.36亿元,比增21.9%、20.6%、16%和55.9%。分别实现税收4.21亿元、5.03亿元、6.38亿元和8.22亿元,比增30.6%、19.5%、26%和31.5%。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趋向优化。 根据发展实际,XX立足“三个坚持”,全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的比例分别是:2004年为11:66:23,2005年为10:69:21,2006年为7:73:20,2007年为7.47 :71.2 :21.33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发现,随着农业增长幅度逐渐放缓,镇域经济开始由“二产主导型”结构向二三产同步增长、三产作用逐步增强的结构转变。一是坚持第一产业精细发展,提高特色农业富民成效。树立科学经营农业的新理念,以精细发展特色农业为取向,优化农业结构。目前全镇形成了以水产、花木、蔬菜、生猪为主导的特色高效农业格局,被授予“中国脆肉鲩之乡”,农业产值多年稳居全市第一,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撑。二是坚持第二产业优化发展,提升经济强镇竞争力。积极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着手,走涵发展道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赢得新的飞跃,一大批“科创式”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了中顺、隆成、力劲、盛兴、三和、、海霸等一批站在产业和行业前端的龙头企业。三是坚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再造XX跨越新优势。将第三产业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来抓,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物流、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2007年第三产业大幅提升,增幅达到37.88%,创近年新高。 (三)优势产业发展强劲,镇域经济自成一体。 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XX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优势支柱产业竞相发展,“复合型”经济体不断增强。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9大优势产业,并各自拥有了一批在业赫赫有名、站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摘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提出加快镇域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城乡统筹城乡体制改革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发展镇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区,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镇域经济的经济实力和档次、转变镇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尽快打造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工业的发展要走集约化、区域化发展思路,也就是走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工业发展的集约化、区域化符合工业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能够加快产业聚集,也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服务,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在中心镇和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乡镇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园区,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基地集中。在管理服务上,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特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的吸引力。每个园区均实行闸口式管理,企业除正常生产管理以外,其他方面的社会事务基本上由园区接管,让客商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 发展镇域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依托,而在资金的来源上,招商引资是有力的依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首先要围绕资源优势抓招商,发挥农村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加工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3-05-31 1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建设阶段,截止2012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万公里,伴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不断提高,道路越修越偏,车流量梯次减少,投资的边际效益逐步下降,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相对较弱,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如何提升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力,缓解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压力,需要培育与发展新引擎。 何为高速公路路域经济 路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依托道路辐射带动形成的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是区域经济的概念,无疑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的产业带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狭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围绕道路及其附属资源开发形成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经营的概念。狭义路域经济发展是广义路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使用的是狭义上的路域经济概念。 从内涵上看,狭义路域经济包括产业、金融、物流、和创投等多个层面,根据其与高速公路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核心层、辐射层、外围层,核心层主要是高速公路经营,辐射层和外围层就逐渐与区域经济联系在一起,路域经济就是从高速公路经营能力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路域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发展路域经济,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由被动溢出向主动辐射转变,通过盘活高速公路沿线闲置资源,建立与周边经济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路域

经济体系,主动提升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为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引擎。 发展路域经济的战略意义 积极培育路域经济,尽快发展成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在当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加快转变高速公路传统经营模式。由于高速公路投资成本巨大,并且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又要适度超前建设,所以“道路越修越偏、欠债越来越多”的情况非常普遍。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2年半年报显示,19家路桥上市公司负债合计为亿元,大多数公司通行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90%以上。而且高速公路过度依赖收取通行费的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也制约了盈利能力提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增长乏力,有些道路甚至呈现下滑态势,加上节假日免费常态化,高速公路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有利于整合激活高速公路闲置资源。一边是巨大的资金压力,一边是庞大的闲置资源,以土地资源为例,高速公路沿线拥有可观的土地资源,服务区、匝道区、立交区、收费站区、取土区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在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偏紧的情况下,这些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这些资源分属不同主体,分布比较分散,难以整合和激活。 有利于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外迁压力,距离城市较近的高速公路匝道区、立交区、取土区等承接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以及特色制造业等产业外移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受到土地性质等诸多限制没有形成规模。

镇域经济考评办法

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奖励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促进全县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阳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决定》(阳办发【2011】6号)的精神,本着“科学考核,争先发展”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战略,建立和完善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加快促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考核范围 22个镇场(区),具体名单附后。 三、考核指标 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分综合实力考核指标和特色产业考核指标。其中综合实力考核指标分3大项11个子项指标(详见后表1),特色产业考核指标为3大项9个子项(详见后表2),考核指标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可以适当调整。

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考核表(一) 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评估考核表(二)

四、考核评分办法: 1、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考核指标设置总分值100分,其中经济总量指标50分,速度指标35分,人均指标15分。 2、特色产业考核指标设置总分值300分,其中工业集中区建设100分,农业产业化推进100分,旅游、商贸开发100分。 3、评价考核指标分值测算方法。①单项指标得分=(乡镇指标完成值-全县乡镇指标最小值)÷(全县乡镇指标最大值-全县乡镇指标最小值)×单项指标设置分值。②考核总得分为单项指标得分汇总之和。 五、奖励办法 1、奖项设置: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共设立优胜奖5名,进位奖3名,特色奖3名。原则上优胜奖、进位奖与特色奖不重复颁发。 2、奖金总额:自2012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预算镇域经济发展奖励资金1010万元。其中优胜奖500万元,奖励综合排名前五名的镇场(区),每个单位奖励100万元,并授予“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进位奖270万元,奖综合排名进位前三名的镇场(区),每个单位奖励90万元,并授予“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特色奖240万元,奖励工业集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推进和旅游商贸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每个单位奖励80万元,并授予“阳新县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奖金使用:获奖单位奖金的6%用于奖励镇场(区)党政主职,奖金的14%用于奖励镇场(区)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奖金的80%用于镇域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六、组织措施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公里,里程规模持续居世界第一。交通基础设施是商品和劳动交换的基本要素,高速公路建设大大缩短了各个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极大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方面,也体现在间接影响方面,本文结合云南省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主要包括降低运输成本、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两个方面。 (一)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从广义上来讲,包括车辆的通行费、燃油费和维修费等,以及时间成本、交通安全成本等。和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能明显降低通行者的广义成本。 首先,降低行车成本。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坡度和弯度相对较小,道路设计综合考虑了车辆在路面行驶的油耗、刹车、轮胎磨损等问题,因此车辆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费用显著低于普通公路。以昆明至大理的路程为例,普通公路320国道的距离为378公里,走杭瑞高速G56约300公里,节约了78公里,尽管过路费需要160元,但由于时间和距离缩短了,因此汽车油耗减少较多,总的行车成本依然少于普通公路。同时,高速公路能产生规模效应,运输市场便于集中,有利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公路运输的运载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地区的物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节约了时间成本。高速公路的时速设计最高为120公里/小时,少部分路段限速60~80公里/小时(区分大车和小车),相比普通公路而言通行时间显著减少。以600公里距离为例,高速公路最少用时5小时即可达到,普通公路至少用时6小时才能达到,时间节

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办)、乡镇企业局(办): 镇域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镇域经济,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提升水平的关键所在。为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根据《乡镇企业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对行政区域内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要求,和工信部、农业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切实认清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把中小企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中小企业发展,根在乡镇,投资主体在民间。乡、镇、街办是中小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是最适宜中小企业繁衍、生息、发展的地方。同时,中小企业又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没有中小企业的铺天盖地,就没有镇域经济的振兴和繁荣。这些年来,我省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强力显现。但与一些经济强省相比,我省的镇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在总量和密度上也有很大差距。全国的千强镇,江苏275个、浙江266个,我省

仅有95个;全国的百强镇,苏、浙、粤都在20个以上,我省只有2个。全国千强镇平均财政总收入2.4亿元,我省仅为1.37亿元。中小企业数量,我省仅为江苏、广东的一半多。 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互为依存,密切相关。中小企业与乡镇企业有着天然联系。乡镇企业就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兴办的中小企业。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作为乡镇企业的管理机关和《乡镇企业法》的执法主体,必须把促进中小企业在镇域的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发展镇域经济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围绕壮大镇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总量,提升竞争实力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调整和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抓好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上,把工作重心下移到乡镇。每个市都要排出一批重点抓的强乡镇,与乡镇政府提出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中小企业数量目标、增加值和效益目标,吸纳就业人数和对财政的贡献目标等,实行领导成员分工负责,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促其实现。“十二五”期间各市重点抓的强乡镇名单和目标要及时报省办备案。要把定期下乡镇、下基层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基本工作要求。市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每年都要到辖区内每个乡、镇、街办进行调研,了

区域经济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区域经济调研报告 篇一: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找准问题破解瓶颈 加快推进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 ——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0XX年4月) 乡镇区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的强弱往往体现在县域经济上,而县域经济的强弱则主要体现在乡镇区域经济上。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找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区域经济学中,县及县以下的广大领域都属于“农村”的范畴。整个农村区域内,乡镇相当于“中心”和“点”,周围的乡村是“外围”和“面”。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马街镇基本情况 马街镇地处南华县西南部,东与楚雄市八角镇隔江相望,南与楚雄市西舍路乡毗邻,西与本县兔街镇接壤,北与本县五顶山乡相连,距县城175公里,国土面积175.17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边远贫困、少数民族聚居为一体 的农业镇。全镇属高原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775米,最低 海拔963米,相对高差1792米,海拔悬殊较大,具有 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森林覆盖率为76.4%,年平均气 温14.9℃,年均降雨量800~900毫米。20XX年末,全镇共 有13个村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242个自然村、4,306户农户、18,063人(其中农业人口17,439人、非农业人口624人),境内居住着汉、彝、白、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有耕地面积15,514亩(其中水田2,538亩、旱地12,976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9亩。镇党委 下设6个机关党支部,13个村党总支,38个自然村党支部,有9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73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897名,妇女党员165名,农村党员871名,预备党员59名。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20XX年撤乡设镇十年来,全镇镇域经济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使镇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镇域经济是县(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崛起,构建和谐惠阳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全面审视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对策,对于我区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当排头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镇域基本情况 惠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香港,与深圳、东莞相连。全区下辖8个镇和1个开发区(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土地面积920.2平方公里(不含大亚湾)。按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个地区。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3.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6.9%。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谋划“一心三轴”的经济发展构想,进一步凸现镇域经济的核心地位,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镇域

经济已成为推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2004年,全区9个镇(含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亦称为镇)共完成生产总值58.6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7.6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97.8%;完成工业总产值142.6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4.9%;完成税收收入2.74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46.1%;完成财政收入1.12亿元,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4%。2004年我区镇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以新圩、淡水为龙头的南部镇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1、经济发达镇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2004年,GDP在10亿元以上镇有2个,分别是新圩、淡水;GDP在5-10亿元的镇有2个,分别是三和和秋长;GDP在2-5亿元的镇有镇隆;GDP在2亿元以下的镇有4个,分别是平潭、永湖、沙田和良井。从下表可以看出,位于南部的新圩、淡水、三和、秋长和位于中部的镇隆5个镇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3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镇域前列。 2、南部经济板块对镇域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从三大区域的2004 年生产总值来看,南部镇(5个镇)合计50.42亿元,镇平均10.08亿元;中部镇(2个镇)合计4.89亿元,镇平均2.45亿元;北部镇(2个镇)合计3.38亿元,镇平均1.69亿元。南部镇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所占比重均超过85%以上,分别为85.9%、86.3%和91.7%(见上

乡镇经济调研报告(精)

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

工作报告之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仙女镇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仙女镇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分析 仙女镇地处枝江市北部,与当阳市毗邻。总面积170.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11公顷,辖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 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 一部署下,以建设“工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休闲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服务园区,统筹城乡 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园区环境大为改善,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扎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我镇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1-6月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659.88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 入904.8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8.13万元,地税完成611.75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90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 4.15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企业1 家(宏昌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4家。另外,瑞克实业、雅丰 公司、强劲公司3家企业正积极筹备进规。1至6月,全镇生猪出栏46100头,同比增长3.04%;家禽出笼105612只,同比增长6.2%;夏粮总产量2871吨,同比增长2.94%;油菜总产量7576吨,同比 增长1.54%;蔬产总产量7328吨,同比增长4.79%。特色农业发展 步伐加快,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 大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年出栏1000头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家;柑 橘打蜡、 销售大户达到200多户;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按照市政府规划我镇主要以建材、包装为 主的工业园。目前我镇招商储备的项目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大 项目少,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税收贡献率的项目更少,很难形成定向 招商。未能把良好的交通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在三大特色农业 方面投入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 2、城镇开发经营处于规划阶段,相对比较滞后。

高坪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高坪镇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高坪镇位于浏阳东郊,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距浏阳市城区仅22公里,距省会长沙88公里,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3.6万人口。大溪河与小溪河流经全境,在境内双江口汇合成浏阳河,形成发达完整的水系。境内有古风洞、天崖寨、空岗山、浏阳湖、浏阳河第一漂、龙王排等自然风光,李志民将军、张凯同志故居、江大仙人庙等人文景观。2007年4月,经湖南省民政厅、长沙市人民政府、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高坪撤乡建镇。2009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6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3100万元,较上年增长8%;完成地方收入1070万元,较上年增长 14%;引进到位资金6500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0元,达到6899元。做为靠浏阳市较近的一个乡镇,我镇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也有其特殊的人文环境,如何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的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现将此次经济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紧扣“生态美镇、工业强镇、农业特镇、旅游兴镇、城建树镇、文化活镇”的主题,竭力推进社会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崭新的实力、

活力、魅力新高坪正焕发出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经济的规模和效益不断增长,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一)总量持续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1995年撤区设乡以来,以花炮、建材为主的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农业、旅游业总量也逐年持续增加。1997-2009年,全区GDP总量由0.75亿元增加到10.7亿元,增长了13倍,其中工业经济总量由0.25亿元增加到7.8亿元,人均收入由673元增长至6899元。 (二)结构明显优化,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大。一是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农、林、牧、渔、工业、建筑、运输和服务业等诸业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花炮、建材、旅游等产业兴起,二、三产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到目前的“二三一”转变,使全镇经济得到大幅增长。二是非公制经济蓬勃兴起,迅猛发展,成为我镇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截至2009年底,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80户,占全镇地方财政收入的90%以上。 (三)支柱产业突出,带动的能力越来越强。一是花炮建材主导地位明显。花炮、建材、夏布是高坪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全镇有花炮企业共33家,已形成集原材料、鞭炮、烟花的生产、销售、包装为一体的产业布局。作为我省唯一的传统夏布生产基地,我镇现有夏布加工厂5家,产品做工精细,工艺精巧,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此外我高坪镇还拥有丰富的石灰岩矿石,现有建材企业10

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c15363167.html, 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许广庆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乡镇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乡镇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行政管理及经济学等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有效促进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整个乡镇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乡镇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由于乡镇区域市场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科技投入力度以及从业者的整体不高等原因使得我国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严重的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其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性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发挥其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乡镇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较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在广大乡镇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依旧较低,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干预依旧较多,就农业生产而言,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还掌握在乡镇政府手中,其行政手段对乡镇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国乡镇地区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使得广大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二)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乡镇区域面积广大,且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差异,使得我国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乡镇企业以及农业生产等受到严重的阻碍,进而降低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其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生产周期,因此综合竞争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广大农民及企业主的诉求难以被有效满足。乡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必要的投入,这是现阶段限制我国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