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陶宛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为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并吞,1990年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9月6日,苏联正式承认立陶宛的独立。

2011年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人均GDP约合13253美元。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术、激光技术为立陶宛的优势产业。

政区

立陶宛全国划分为10个县,即维尔纽斯县、考纳斯县、克莱佩达县、首莱县、潘涅维日县、马里亚姆波列县、陶拉格县、泰尔夏伊县、乌捷纳县、阿利图斯县。共44个区、92个市、22个镇。主要城市有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希奥利艾等。

首都

维尔纽斯(Vilnius),位于立陶宛东南部的内里斯河和维尔尼亚河汇合处(北纬54度41分、东经25度17分)。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54.9万(2011年12月)。1月平均气温—7.8℃,7月平均气温20.8℃。

宪法

立陶宛前总统阿达姆库斯

立陶宛宪法1992年10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11月2日生效,后多次修订。现行宪法共15章、154条。规定立陶宛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权力一律平等。立为议会制国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任命和解除国家领导人的职务;有权弹劾总统,但需经3/5以上议员支持。总统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任两届。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且近3年在立连续居住的立公民可竞选总统。如总统病故、辞职、被弹劾或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等情况,其职责由议长代为行使。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就重大外交问题做出决策,经议会同意任命和撤换总理,根据总理推荐任命和撤换部长。[4]

政府

立陶宛传统舞蹈

本届政府为独立后第16届政府,由社民党、劳动党、秩序与正义党和波兰人选举运动四个党派联合执政,于2012年12月组成,下设14个部。总理: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克维丘斯

(Algirdas BUTKEVICIUS)。内阁成员包括:外交部长利纳斯·安塔纳斯·林克维丘斯(Linas Antanas LINKEVICIUS)、环境部长瓦连京纳斯·马祖罗尼斯(Valentinas MAZURONIS)、能源部长雅罗斯拉夫·涅韦罗维奇(Jaroslav NEVEROVIC)、财政部长里曼塔斯·沙久斯(Rimantas SADZIUS)、国防部长尤奥扎斯·奥莱卡斯(Juozas OLEKAS)、文化部长萨鲁纳斯·比鲁蒂斯(Sarunas BIRUTIS)、交通运输部长里曼塔斯·辛克维丘斯(Rimantas SINKEVICIUS)、卫生部长维佳尼斯·波维拉斯·安德留凯蒂斯(Wytenis Povilas ANDRIUKAITIS)、司法部长尤奥扎斯·比亚尔纳托尼斯(Juozas BERNATONIS)、经济部长比鲁捷·韦赛捷(Birrute VESAITE)、内务部长代利斯·阿尔方萨斯·巴拉考斯卡斯(Dailis Alfonsas BARAKAUSKAS)、农业部长维尔吉利尤斯·尤克纳(Vigilijus JUKNA)、社会保障与劳动部长阿尔吉曼塔·帕别金斯基耶涅(Algimanta PABEDINSKIENE)、教育和科学部长代钮斯·帕瓦尔基斯(Dainius PAVALKIS)。[4]

议会

立陶宛地图

立陶宛为议会制国家。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41个席位,任期4年。议员由25岁以上在立定居的立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中71名议员由全国71个选区中直接选出,其余70名由进入议会的政党产生,获得5%以上选票的政党和7%以上选票的政党联盟可进入议会,并根据各自获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席。现议会于2012年10月选举产生,其主要党团及所占议席分别为:社会民主党党团38席、祖国联盟—基督教民主党党团33席、劳动党党团29席,秩序与正义党党团11席、自由运动党党团10席、波兰人选举运动党团8席、“勇敢之路”党党团7席、农民人民和绿党联盟党团1席。现任议长维达斯·盖德维拉斯(Vydas Gedvilas),2012年11月当选。[4]

司法

宪法法院院长罗穆阿尔达斯·凯斯图蒂斯·乌尔拜蒂斯(Romualdas K?stutis URBAITIS),2011年4月就职,任期9年。最高法院院长金塔拉斯·克里热维丘斯(Gintaras KRY?EVI?IUS),2009年10月就职,任期9年。总检察长达留斯·瓦利斯(Darius VALYS),2010年6月就职,任期5年。另外,设有地区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负责审理行政管理规定的合法性及行政纠纷等。检察院是立司法调查、起诉机关,设有总检察院、地区检察院、地方检察院。

政要

总统达里娅·格里鲍斯凯婕(Dalia GRYBAUSKAIT?)。女,1956年3月生

立陶宛现任总统格里包斯凯特

于维尔纽斯市。1983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日丹诺夫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88年在莫斯科社会科学院完成经济学博士论文答辩。1983~1990年在维尔纽斯高级党校任教。1990~1991年在立陶宛经济研究所任职。1991~1994年先后任对外经济关系部和外交部司长。1994~1995年任驻欧盟大使兼入盟谈判副代表。1996~1999年任驻美国使馆公使。1999~2001年先后任财政部和外交部副部长。2001~2004年任财政部长。2004~2009年任欧盟委员会财政计划和预算委员。在2009年5月17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以68.21%的

得票率当选总统,并于7月正式就职。未婚,无子女。2014年7月,达里娅·格里鲍斯凯婕连任总统。

总理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凯维丘斯(Algirdas BUTKEVICIUS)。生于1958年11月19日。1984年毕业于维尔纽斯理工大学建筑经济系。1995年获考纳斯技术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立社会民主党,1999年任该党副主席,2009年任主席。1996年起连续5届当选立议会议员。2001-2004年任议会预算和财政委员会主席。2004-2005年任财政部部长。2006-2008年任交通运输部长。2012年12月出任总理。

立陶宛现任总理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凯维丘斯

议长维达斯·格德维拉斯(Vydas Gedvilas)。生于1959年5月17日。1981年毕业于立体育学院,1999年获生物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2年任立国家女子篮球队主教练。2004年加入劳动党,之后连续三届当选立议会议员。2012年11月当选议长。[4]

党派

截止2012年底,立陶宛有45余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在司法部注册登记,主要政党有:

社会民主党:1896年创建,1989年8月12日重建,2001年1月27日与立陶宛劳动民主党合并。主席为现任总理阿尔基尔达斯·布特凯维丘斯。

祖国联盟——基督教民主党(立陶宛保守党)

劳动党:联合执政党之一。2003年11月26日创建,2006年发生分裂,部分党员脱党另建“公民民主党”。

秩序和正义党:联合执政党之一。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自由民主党,在立陶宛前总统罗兰达斯领导下,第一年参加大选就获得胜利。

自由运动党。

立陶宛波兰人选举运动。

其他政党有:勇敢之路党、农民党联盟、绿党等。[4]

5军事编辑

国防

1992年11月19日,立陶宛组建军队,2004年3月29日加

立陶宛士兵

入北约。立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国防委员会是协助总统处理国防事务的决策机构,由总统、议长、总理、国防部长和三军司令组成。现阶段实行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相分离的军政、军令双轨领导体制,即由国防部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由三军司令及其领导的国防参谋部指挥部队执行各种作战训练任务。

立国家安全政策是公开、透明和非对抗性的,认为国家安全未受到任何直接军事威胁,不视任何国家为敌人。[4]

军费

2008年度国防预算支出为3.7亿欧元,同比增长13.5%,占国民生产总值1.16%。[4]

军力

2008 年,立军队共有16000人,比2007年减少1000人,编为陆军、空军、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军事教育训练机构和部队等,其中陆军有近6000人,空军1000多人,海军600多人。另有8000多名预备役人员。实行职业军人和义务兵混合制,义务兵服役期12个月。立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波黑和格鲁吉亚等地派有220余人参加维和行动和国际军事行动。截止2013年,立陶宛军队共有8000余人。[4]

6外交编辑

外交政策

维尔纽斯

2004年3月29日,立陶宛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致力于北约和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奉行积极的对外政策,重视睦邻友好合作,努力扩大在本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同时,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已先后加入6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积极发展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关系,支持其加入欧盟和北约。2007年1月1日,立正式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截至2008年,立建交国总数为151个。[5]

对外关系

同欧盟关系

2009年12月31日,根据立陶宛与欧盟签署的协议,立陶宛境内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正式关闭。

2013年7月1日,立陶宛政府1日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正式接替爱尔兰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立政府官员以及外国驻立使节等出席升旗仪式。

据立通社报道,布特克维丘斯在升旗仪式上表示,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立陶宛在加快实施关于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协议方面具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此外,立陶宛还将致力于解决能源问题,争取在2014年建成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增加泛欧能源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

根据日程,立陶宛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正式启动仪式将于3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届时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将向欧洲议会介绍立陶宛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工作重点并回答欧洲议员提问。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立陶宛将在布鲁塞尔等地举办近3000场活动和会议,在立陶宛举办180场活动,包括16场部长级会议。

立陶宛是波罗的海地区第一个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国家。2014年1月1日,希腊接替立陶宛,担任了下一任欧盟轮值主席国。[5]

同美国关系

1991年9月6日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立陶宛独立以来,一直与美保持密切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场,积极参与美领导的军事行动。美政界人士多次高度评价立

在国际反恐行动中的作用,称立是可信赖的伙伴。2008年立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13年8 月,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总统集体访美,回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并就加强战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经贸合作交换意见。[5]

同俄罗斯关系

立俄1991年10月9日建交。立重视发展与俄关系,特别强调发展与俄加里宁格勒州的互利合作。同时,立方积极推动欧盟在能源问题等对俄政策上采取统一立场,以保证各成员国的利益。南奥塞梯冲突爆发后,立指责俄单方面挑起对格鲁吉亚的战争,强调俄没有履行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国际义务,推动欧盟和北约对俄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立俄关系趋于冷淡。两国还在能源供应、对前苏联时期有关历史问题的评价等问题上存在分歧。[5]

同邻国关系

立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三国之间除设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外,还建立了波罗的海大会、波海地区国家经济论坛、三国首都会议机制等。三国各层次交往十分频繁.[5]

同中国关系

2009年4月,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率团访问波罗的海三国。2009年5月,杨洁篪外长与乌沙茨卡斯外长在越南河内亚欧外长会议期间寒暄。2009年8月3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访问立陶宛,在维尔纽斯会见了立陶宛总统格里鲍斯凯特,并同立总理库比柳斯举行会谈,中国视立陶宛是中国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可靠朋友和重要合作伙伴。2010年5月14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访问立陶宛,在维尔纽斯受到立总统格里包斯凯特热情接待,双方就双边关系、经贸合作和欧中经贸关系、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及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等问题交换了看法。[5]

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支持联合国尽快进行改革,认为联合国应通过改革增加工作透明度、职业化和效率,加强安理会的权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在伊拉克、阿富汗、可所谓等热点地区派驻士兵或民事警察,2005年起负责领导多国维和部队在阿富汗进行重建工作。[5]

7经济编辑

概况

工农业比较发达。独立后通过企业私有化走向市场经济,

立陶宛货币500立特

经济形势基本平稳。国内有三个自由经济区:考纳斯、克莱佩达和希奥利艾,那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欧洲标准的公路网,4个国际机场,不冻港(东波罗的海岸)和该地区第一个卫星通讯系统。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农业以水平较高的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物有亚麻、马铃薯、甜菜和各种蔬菜,谷物产量很低。

立陶宛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较发达,糖、奶、肉制品出口有一定优势。现已基本完成市场经济转轨,非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73%。2002年,宏观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金融、税收改革取得成效,私有化进程不断深入,市场供求改善,外资流入增多。经济保持

较快增长,GDP增幅为5.9%。但支柱产业不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对教育、文

化、医疗等领域投入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6]

2013年立陶宛宏观经济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459.28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52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3.3%货币名称立特,辅币为立分汇率1美元=3.25立特通货膨胀率 1.2%

工业

2002年工业产值266.52亿立特,同比增长7.5%,

占GDP的52.56%。主要工业部门为采矿和采石业、加工和制造业以及能源,在工业产值中

所占比例分别为1.7%、86.2%、12.1%。采矿和加工制造业产值222.93亿立特,增长7.7%,

电力、天然气、供水业产值40.63亿立特,增长6%。工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7.9%。[6]

农业

2002 年立农业产值35.5亿立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其中谷物增长9%,糖类增长17%,

油菜增长63%,马铃薯增长45%,肉类增长8%,蛋增长6%,牛奶增长1%。共有6.75万

个农场,耕地面积230.13万公顷。全国33%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

口的17%。[6]

据立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01、200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为(千

吨)

2000年2001年2002年

谷物2730.72397.52602.0

马铃薯1791.61054.41531.3

蔬菜329.4322.0261.0

甜菜881.6894.11029.8

亚麻7.2 4.07.8

油菜籽8164.8105.6

净肉264208224

牛奶172517301752

鸡蛋(亿个) 6.927.427.90

服务业

服务业是立陶宛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份,2009年从业人口90.12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

63.6%。2009年立服务行业收入共计129.79亿立特,同比下降28.1%,占GDP的14.1%。

其中各种商业性服务52.38亿立特,增长5.14%;医疗保健28.6亿立特,下降13.4%;房地

产业20.23亿立特,下降52.6%;文体娱乐11.6亿立特,下降29.4%;电脑及相关服务10.8

亿立特,下降12%;教育服务6.18亿立特,下降15.7%。[6]

旅游业

2009 年1至9月,立宾馆、旅店、疗养院等旅游机构共接待游客116.5万人,同比下降21.8%,其中外国游客62.4万人,占53.6%,主要来自波兰(17%)、德国(15.8%)、俄罗斯(9.9%)和拉脱维亚(8.2%)等国。立公民赴国外旅游50.31万人次,同比下降27.9%,主要目的国为白俄罗斯、波兰、俄罗斯、拉脱维亚。截至2009年底,立共有各类宾馆、酒店等209家,客房5351间,其中71%集中在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市。主要旅游景点:维尔纽斯老城、尼达沙丘、凯尔纳维遗址、特拉盖古堡、百浪港、首莱十字架山、德鲁斯基宁盖市等。[6]

生物技术产业

立陶宛在生物技术领域是中东欧国家中的佼佼者,依靠遗传工程药品及遗传工程相关的生物化学和化学媒介进入西方市场。改过生物技术公司向血多国家出口产品,发展较快。[6]

激光产业

立陶宛激光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跻身国际激光市场,截止2014年9月其在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些产品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50%。[6]

财政金融

截止2013年底,黄金外汇储备80.13亿立特,同比增长20%。国家债务总额131.63亿立特(占GDP26.3%),其中外债91.78亿立特,内债39.85亿立特。

共有10余家银行,主要银行及资产情况如下:

1.维尔纽斯银行(Vilniaus Bank),资产60.48亿立特,存款及信用证价值41.62亿立特,贷款额27.44亿立特。

2.汉莎-立陶宛储蓄银行(Hansa-LTB),资产39.59亿立特,存款及信用证价值33.60亿立特,贷款额12.06亿立特。

3.立陶宛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Lithuania),资产17.92亿立特,存款及信用证价值11.79亿立特,贷款额9.58亿立特。

4.斯诺拉斯银行("Snoras" Bank),资产9.01亿立特,存款及信用证价值6.86亿立特,贷款额5.48亿立特。[6]

对外贸易

据立海关统计,2002年出口额为202.798亿立特,增长10.6%,

立陶宛

进口282.201亿立特,增长11%,逆差79.403亿立特。主要出口商品是矿产品和纺织品,主要进口商品是矿产品和机电产品。

2002年对欧盟国家出口98.154亿立特,占出口总额的48.4%,同比增长12.0%;对独联体国家出口38.937亿立特,占出口总额19.2%,同比增长7.7%。从欧盟国家进口126.990亿立特,占进口总额45%,同比增长13.6%,;从独联体国家进口73.937亿立特,占进口总额26.2%,同比减少0.9%。

2002年主要出口伙伴国及所占比例分别为:英国13.5%,俄罗斯12.1%,德国10.3%,拉脱维亚9.6%,波兰6.2%。主要进口伙伴国及所占比例为:俄罗斯21.4%,德国17.2%,意大利4.9%,波兰4.8%。[6]

外国资本

截止2002年底,立获外国直接投资累计131.82亿立特,同比增长23.7%,其中2002年外来直接投资额23亿立特,人均获外国投资总额3808立特。主要投资领域为:加工制造业29.3%,金融20.1%,贸易17.3%,邮政及其它服务业务13.9%。主要投资国家为:丹麦17.2%,瑞典15.3%,爱沙尼亚11.7%,德国9.6%,美国8.7%。[6]

外国援助

2000 年上半年,立共得到各种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1.326亿立特,同比增长61.6%,其中1.03亿是以物资形式提供的。这些援助15.9%来自立本国企业和个人,其余84.1%来自世界35个国家,主要为:美国6000万立特,德国2200万立特,法国790万立特,丹麦450万立特,挪威190万立特,波兰158万立特。[6]

社会编辑

教育

维尔纽斯大学

立陶宛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是教育和科学部、议会教科文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重大教育问题由议会或政府与科学委员会协商决定。采取10年基础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学(1~4年级)、基础中学(5~10年级)。基础中学毕业后,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级中学(2年)、职业学校(3~4年)、音乐学院(6年)或职业教育中心。高级中学毕业后可进入高校进行为期4~5年的本科学习。此外,立还设立强化高中(通常为私立中学,4年)、特别学校(为残疾儿童而设)和青年学校等。[7]

科技

立陶宛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政府采用建设高新技术园和集群的方式为科研创造条件,重点领域包括:生物技术,通信、激光和医疗设备等。对网络、手机等现代通信的利用居欧盟前列。

医疗

立陶宛独立后,对国有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以及各级国有诊所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维修和改造,引进更新了医疗设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立陶宛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6.7%,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352美元。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70张。[7]

体育

立陶宛主要体育活动为篮球。立陶宛国家男子篮球队现世界排名第5位。作为一支欧洲劲旅,曾经三次获得欧洲锦标赛冠军,曾四次参加奥运会男篮比赛,三次获得铜牌。中国男篮前主教练尤纳斯也是立陶宛人。立陶宛队中曾涌现出克莱扎、马奇扬斯卡斯和桑盖拉等NBA球星。作为老牌的欧洲劲旅,立陶宛男篮秉承了传统的欧洲实用派打法,同样以整体打法为特点。队员技术娴熟、配合意识好并善于打硬仗。[7]

媒体

立陶宛主要报刊有:《立陶宛晨报》(全国第一大报)、《共和国报》、《立陶宛回声报》(均为立文和俄文两种)、《晚间消息报》、《商业新闻》、《考纳斯日报》、《西部快报》、《人物杂志》等。

主要通讯社有:国家通讯社─立陶宛通讯社(ELTA);波罗的海通讯社(BNS)等,均为私营通讯社。

主要电视台有:立陶宛电视台为国家电视台、自由独立频道、波罗的海电视台(每天转播美国CNN新闻节目)、维尔纽斯电视台、“TV-3”电视台、“TV-4”电视台、考纳斯电视台等。

主要电台有:国家电台──立陶宛电台(每天用立、俄、波、英等语言播出节目)、“M-1”电台、“中央电台”(转播美国之音欧洲台节目)、俄语电台“俄罗斯广播”、“自由之波”电台及波兰语电台“ZNAD WILII”等。

2008年立陶宛定期出版500余种期刊杂志,年发行总量7000万份,报纸300多种,发行量2.58亿份。[7]

人民生活

2007年初,立全国住宅面积814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1平方米,城市居民22.9平米,农村居民26.3平方米。全国共有医院174所,病床27114张,医生13510人,每万名居民拥有病床80.1张和医生39.9人。截至2007年初,立共有固定电话79.24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471.82万,家庭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42%和40.3%。

截至2008年底,立居民月工资2174立特(约630欧元),比2007年同比增长20.6%,税后实际收入1667.2立特,增长23.3%,平均养老金770立特(约223欧元),增长29.4%。2008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5.8%。2008年底,立登记注册的失业人口9.43万人。[7]

?国内有3个自由经济区:考纳斯、克莱佩达和希奥利艾。

?有欧洲标准的公路网,4个国际机场,不冻港(东波罗的海岸)和该地区第一个卫星通讯系统。

?盛产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铁矿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气靠进口。西部沿海地区发现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尚未探明。

?森林面积197.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以上。多野生动物,有60多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

?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3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2/3以上。

?农业以水平较高的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物有亚麻、马铃薯、甜菜和各种蔬菜,谷物产量很低。

?2010年9月8日大会决议

?[未经发交主要委员会而通过(A/64/L.69)]

?64/297. 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

?大会,

?重申大会2006年9月8日第60/288号决议所载《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并回顾大会2008年9月5日第62/272号决议,其中除其他

外,要求两年后审查实施《战略》的进展情况,并考虑修订该战略以

应对情况的变化,

?回顾其关于反恐执行工作队的机构化的2009年12月24日第64/235号决议,

?又回顾大会在审查《战略》的实施情况和加以修订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重申坚定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以防止和打击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

?确认国际合作和会员国为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而采取的任何措施必须完全符合它们根据包括《联合国宪章》,尤其是其宗旨和原则及

相关国际公约与议定书在内的国际法,特别是人权法、难民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所承担的义务,

?深信拥有普遍会员的大会是处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主管机构,

?注意到需要加强联合国和各专门机构在其授权范围内实施《战略》的作用,

?着重指出反恐执行工作队应继续在其授权框架内,按照会员国通过定期与大会交换意见提供的政策指导开展活动,

? 1. 再次明确强烈谴责无论由何人、在何处、为何目的实施的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因为它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 2. 重申《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及其四个支柱,其实施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并呼吁会员国、联合国以及其他有关的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组织进一步努力,综合、全面地实施《战略》;

? 3. 表示注意到秘书长题为“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联合国系统在执行反恐战略方面进行的活动”的报告;1

? 4. 又表示注意到在秘书长的报告和2010年9月8日举行的反恐战略第二次双年度审查中所介绍的会员国和有关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在《战略》框架内采取的措施,所有这些措施,包括通过交流最佳做法,加强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

? 5. 重申会员国负有实施《战略》的首要责任,同时进一步确认,联合国,包括反恐执行工作队,需要酌情协同其他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组织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和推动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协调一致地实施《战略》,并应会员国的要求提供援助,特别在能力建设领域提供援助;

? 6. 鼓励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民间社会酌情参与加强实施《战略》的各种努力,包括同会员国和联合国系统交换意见;

?7. 呼吁支持反恐工作的联合国各实体继续推动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以及适当程序和法治;

?8. 呼吁尚未参加现有国际反恐公约和议定书的国家考虑及时参加这些公约和议定书,呼吁所有国家作出一切努力,缔结一项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并回顾会员国对执行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各项决议的承诺;

?9. 赞赏地注意到联合国各实体和安全理事会各附属机构继续为反恐执行工作队提供协助;

1

A/64/818和Corr.1。

?10. 在这方面强调加大联合国各实体间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反恐执行工作队工作的重要性,以确保联合国系统反恐努力的总体协调

和一致性,并强调需要继续促进透明度和避免它们工作中的重复;

?11. 重申需要通过加强会员国反恐官员间的对话,促进国际、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和更广泛地传播对《战略》的认知,以打击恐怖主

义,并为此回顾联合国系统特别是反恐执行工作队在促进国际合作和

能力建设这两个《战略》要素方面的作用;

?12. 欢迎根据第64/235号决议在落实反恐执行工作队机构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13. 呼吁会员国加强对反恐执行工作队工作的参与;

?14. 鼓励反恐执行工作队开发一个综合网站,以确保更多的受众可以查阅其工作情况;

?15. 请反恐执行工作队秘书处与会员国互动,包括提供有关其目前和今后工作的季度情况通报和综合报告,以确保透明度,使会员

国能够评估工作队所开展的工作,并就《战略》实施工作提供政策指

导和反馈;

?16. 请秘书长至迟于2012年4月向大会第六十六届会议提交一份报告,汇报实施《战略》的进展情况,其中可就联合国系统今后的

实施工作提出建议,以及汇报执行本决议的进展情况;

?17. 决定将题为“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项目列入大会第六十六届会议临时议程,以便最迟在2012年6月审查上文第16段中请

秘书长提交的报告以及会员国实施《战略》的情况,并考虑修订《战

略》以应对情况的变化。

?

?2010年9月8日

?第117次全体会议

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

我们决心采取下列措施,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特别是不让恐怖分子获得发动攻击的手段,不让他们接近目标,不让其攻击产生预期影响:

1.不组织、煽动、便利、参与、资助、鼓励或容忍恐怖主义活动,并采取适当的实际

措施,确保各自的领土不被用作恐怖主义设施或训练营地,或用于准备或组织意图对其他国家或其公民实施的恐怖主义行为;

2.遵照我们依照国际法承担的义务,在反恐斗争中进行充分合作,查出任何支持、便

利、参与或企图参与资助、规划、准备或实施恐怖主义行为或提供安全避难所的人,不让他们有安全避难所,并根据引渡或起诉原则,将他们绳之以法;

3.确保根据国内法和国际法,特别是人权法、难民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相关规定,

逮捕和起诉或引渡恐怖主义行为的实施人。我们将为此目的,尽力缔结和实行司法互助和引渡协定,并加强执法机构之间的合作;

4.在适当情况下加强合作,及时交流关于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准确信息;

5.加强各国的协调与合作,打击可能与恐怖主义有关联的犯罪,包括贩毒的所有方面

的活动、非法军火贸易(特别是小武器和轻武器,包括单兵携带防空系统)、洗钱,以及核材料、化学材料、生物材料、放射性材料和其他潜在致命性材料的走私;6.考虑毫不拖延地成为《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及其三项补充议定书的

缔约国,并予以实施;

7.采取适当措施,在给予寻求庇护人庇护之前,确保其未曾从事恐怖主义活动,并在

给予庇护之后,确保其难民身份不被用于与上文第二节第1段规定相悖的用途;8.鼓励相关的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创建或加强反恐机制或中心。如果它们为此需要合作

与援助的话,我们鼓励反恐怖主义委员会及其执行局,以及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和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在符合它们现有任务授权的范围内,协助提供这种合作与援助;

9.确认可以考虑创建一个国际反恐中心的问题,认为这是加强反恐斗争的国际努力的

一部分;

10.鼓励各国实行金融行动工作组《关于洗钱问题的40项建议》和《关于资助恐怖主义

问题的9项特别建议》中所载的综合国际准则,同时认识到各国为实行这些准则可能需要援助;

11.邀请联合国系统同会员国一起,发展一个单一的生物事件综合数据库,并确保它与

国际刑事警察组织设想建立的生物犯罪数据库相互补充。我们还鼓励秘书长更新他可利用的专家和实验室的名册以及各种技术准则和程序,以便及时、高效率地对生物犯罪的指控进行调查。此外,我们注意到秘书长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提议,就是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会聚生物技术各大利益攸关方,包括工业界、科学界、民间社会和各国政府,一起开展一个共同方案,目的是确保生物技术进展不被用于恐怖主义目的或其他犯罪目的,而只用于公益,并适当地尊重关于知识产权的基本国际规范;

12.与联合国一起,在适当顾及保密、尊重人权和遵守国际法所规定的其他义务的情况

下,探讨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期:

1.在国际和区域各级协调努力,打击因特网上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

2.利用因特网作为对抗恐怖主义蔓延的工具,同时也认识到有些国家在这方面

可能需要援助;

13.在适当情况下,加强国家努力以及双边、次区域、区域和国际合作,改进边界和海

关管制,以防止和查明恐怖分子的流动,防止和查明小武器和轻武器、常规弹药和爆炸物、核生化或放射性武器和材料等等的非法贸易,同时也认识到有些国家为此可能需要援助;

14.鼓励反恐怖主义委员会及其执行局继续应各国请求,同各国一起推动采取立法和行

政措施,以履行与恐怖分子旅行有关的义务,并确定在这方面的最佳做法,尽可能借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事警察组织等技术性国际组织所形成的做法;

15.鼓励安全理事会第1267(1999)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继续致力于加强在联合国制裁制

度下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及相关个人和实体实行的旅行禁令的有效性,并且作为优

先事项,确保将有关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从名单上删除、或因人道主义理由

允许例外是有公平、透明的程序可循。在这方面,我们鼓励各国交流信息,包括广

泛分发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和联合国关于列入制裁人员的特别通知;

16.在适当情况下加强每一级的努力与合作,提高身份和旅行证件制作和签发的安全性,

防止和查明篡改或欺诈使用证件的行为,同时也认识到有些国家为此可能需要援助。

在这方面,我们邀请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加强其被盗和遗失旅行证件数据库,并将在

适当情况下,特别是通过交流相关信息等途径,尽量充分利用这一工具;

17.邀请联合国改善协调,以做好对用核生化或放射性武器或材料进行的恐怖主义袭击

的应对规划,特别是审查和提高现有的机构间协调机制在提供援助、开展救济行动

和支援受害者方面的有效性,使所有国家都能得到充足的援助。在这方面,我们邀

请大会和安全理事会拟订万一发生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发动的恐怖主义袭击时进

行必要合作和提供必要援助的指导准则;

18.加强一切努力,改善对基础设施、公共场所等特别易受攻击的目标的安全与保护,

以及在发生恐怖主义袭击和其他灾害时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对平民的保护,同时也

认识到有些国家为此可能需要援助。

三. 建立各国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以及加强联合国系统在这方

面的作用的措施

我们认识到,所有国家都做好能力建设,是全球反恐努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所以决心采取下列措施,发展各国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同时加强联合国系统内部在促进国际反恐合作方面的协调和一致:

1.鼓励会员国考虑为联合国的反恐合作和技术援助项目提供自愿捐款,并探讨这方面

的其他供资来源。我们还鼓励联合国考虑争取私营部门为各种能力建设方案提供捐

款,特别是在港口、海事和民用航空安全等领域;

2.利用各相关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组织提供的框架,交流在反恐能力建设方面的最佳

做法,并推动这些组织为国际社会在这方面的努力作出贡献;

3.考虑建立适当机制,使要求各国提交反恐方面报告的规定合理化,消除重复要求提

交报告的情况,其中要考虑到并尊重大会、安全理事会及其处理反恐问题的各个附

属机构的不同任务范围;

4.鼓励采取措施,包括经常地举行非正式会议,以加强会员国、处理反恐问题的联合

国机构、相关的专门机构、相关的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组织以及捐助者在适当情况

下更频繁地就进行合作和提供技术援助发展各国执行联合国相关决议的能力等问题

交流信息;

5.欢迎秘书长打算在现有资源的范围内,使反恐怖主义执行工作队成为秘书处内的制

度化机构,以确保联合国系统的反恐努力做到总体协调和一致;

6.鼓励反恐怖主义委员会及其执行局继续提高在反恐领域提供技术援助的一致性和效

率,特别是为此加强同各国和相关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组织的对话,并同所有双边

和多边技术援助提供者密切合作,包括进行信息交流;

7.鼓励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包括其预防恐怖主义处)同反恐怖主义委员会

及其执行局密切协商,应请求加强向各国提供技术援助,协助执行关于防止和制止

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及议定书和联合国的相关决议;

8.鼓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和国际刑事警察

组织加强同各国的合作,帮助它们充分遵守关于打击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行为的国

际准则和义务;

9.鼓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各自的任务范围内,继续努力帮助各国

建立能力,以防止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化学材料或放射性材料,确保有关设施的

安全,并在一旦发生用这些材料发动的袭击时作出有效应对;

10.鼓励世界卫生组织增强其技术援助,帮助各国改进其公共卫生系统,以预防和防备

恐怖分子发动的生物袭击;

11.继续在联合国系统内开展工作,支持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边境管理制度、设施和

机构的改革和现代化;

12.鼓励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加强合作,协助各国找出其

本国在运输安全领域的任何不足之处,并应请求提供援助加以解决;

13.鼓励联合国同会员国和相关的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合作,找出和交流防止特别

易受攻击的目标受到恐怖主义袭击的最佳做法。我们邀请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同秘书

长合作,以便他能够就此作出提议。我们也认识到在这方面发展公私伙伴关系的重

要性。

四. 确保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实行法治作为反恐斗争根基的措施

我们重申促进和保护所有人的人权及实行法治对《战略》的所有组成部分都至关重要,认识到有效的反恐措施与保护人权两个目标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并强调需要促进和保护恐怖主义受害者的权利,为此决心采取下列措施:

1.重申大会2005年12月16日第60/158号决议为“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保护人权和

基本自由”提供了基本框架;

2.重申各国必须确保它们为打击恐怖主义而采取的任何措施都符合它们依照国际法、

特别是人权法、难民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承担的义务;

3.考虑毫不拖延地成为人权法、难民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方面的核心国际文书的缔约

方并予以实施,并且考虑接受国际性和相关的区域性人权监测机构的管辖权限;

4.尽一切努力发展和维持基于法治的有效的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以便能够遵照我们依

照国际法承担的义务,在适当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情况下,确保根据引渡或起诉原则,将任何参与资助、策划、筹备、实施或支持恐怖主义行为的人绳之以法,并

确保国内的法律法规将这类恐怖主义行为定为严重刑事罪行。我们认识到,有些国家可能在发展和维持基于法治的有效的刑事司法制度方面需要援助,我们鼓励它们

利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等机构提供的技术援助;

5.重申联合国系统在通过促进法治、尊重人权和建立有效的刑事司法制度加强国际法

律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三者构成我们共同反恐斗争的根基;

6.支持人权理事会,并在理事会逐渐成形的过程中,协助它开展与在反恐斗争中促进

和保护所有人的人权这个问题有关的工作;

7.支持加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业务能力,特别侧重于增加其外地行动

和存在。该办事处应继续在审查如何在反恐的同时保护人权的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就各国的人权义务提供一般性建议,应请求向各国提供援助和咨询,特别是在提高国家执法机构对国际人权法的认识方面;

8.支持在反恐的同时促进和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所起的作用。特别报

告员应继续支持各国所作的努力,并提供具体咨询意见,包括同各国政府进行联系,前往各国访问,同联合国和各区域组织保持联络,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