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阑尾的解剖

阑尾的解剖

阑尾的解剖

阑尾为退化的大肠,其根部附于盲肠其后内侧

壁上,位于右下腹。其基底部位置一般固定于三条

结肠带的汇合处。其根部体表投影一般在脐与右髂

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阑尾点或麦氏

点(McBurney点)。有时也以左、右髂前上棘连

线的中、右1/3交点兰氏点(Lanz点)表示。但根

据国人调查, 以脐和髂前上棘为标准, 在脐平面以上占22.03%,

髂前上棘平面以下占28.82%,两平面之间为49.15%

阑尾的形态:有直线型、钩型、S型、卷曲型和缺如。

阑尾的长度:成人平均为6.09cm(2.60-14.5cm), 外径

0.71cm

阑尾极大部分有系膜,占97.27±1.55%

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

尾一般以回肠前位(27.97%)和盆位(26.14%)和盲肠后位

(24.05 %), 回肠后位(8.26%),盲肠下位(6.14%)和盲肠外位

(4.08%)。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

阑尾的血运来自阑尾动脉,它是一个无侧支的终末动

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胯动脉的分支。因此,一旦

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易使阑尾发生坏死。阑尾静脉回流是

经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入肝。

因此,当阑尾发生化脓性感染时,细菌栓子可引起门静脉

炎和肝脓肿。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其淋巴液回流方向与静脉血回流相一致,可达回结肠淋巴结。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达高峰,以后渐减少,60岁后渐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来自腹胚丛和内脏小神经)和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其痛觉传入经交感神经传入,因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有第10脊神经所分布的脐周围牵涉痛。

阑尾的解剖

阑尾为退化的大肠,其根部附于盲肠其后内侧 壁上,位于右下腹。其基底部位置一般固定于三条 结肠带的汇合处。其根部体表投影一般在脐与右髂 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阑尾点或麦氏 点(McBurney点)。有时也以左、右髂前上棘连 线的中、右1/3交点兰氏点(Lanz点)表示。但根 据国人调查, 以脐和髂前上棘为标准, 在脐平面以上占22.03%, 髂前上棘平面以下占28.82%,两平面之间为49.15% 阑尾的形态:有直线型、钩型、S型、卷曲型和缺如。 阑尾的长度:成人平均为6.09cm(2.60-14.5cm), 外径 0.71cm 阑尾极大部分有系膜,占97.27±1.55% 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 尾一般以回肠前位(27.97%)和盆位(26.14%)和盲肠后位 (24.05 %), 回肠后位(8.26%),盲肠下位(6.14%)和盲肠外位 (4.08%)。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 阑尾的血运来自阑尾动脉,它是一个无侧支的终末动 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胯动脉的分支。因此,一旦 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易使阑尾发生坏死。阑尾静脉回流是 经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入肝。 因此,当阑尾发生化脓性感染时,细菌栓子可引起门静脉 炎和肝脓肿。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其淋巴液回流方向与静脉血回流相一致,可达回结肠淋巴结。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达高峰,以后渐减少,60岁后渐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来自腹胚丛和内脏小神经)和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其痛觉传入经交感神经传入,因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有第10脊神经所分布的脐周围牵涉痛。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阑尾解剖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阑尾解剖 1.阑尾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麦氏点作用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志点。 2.阑尾动脉系回结肠动脉分支,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一旦发生血运障碍,就会导致阑尾缺血坏死。 3.阑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肝。所以阑尾炎症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及黄疸。 4.支配阑尾的神经是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其传入的脊髓神经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阑尾炎发病初期表现为脐周牵涉痛。 5.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发展,炎症刺激壁层腹膜产生右下腹痛。 6.阑尾粘膜的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炎类癌的组织学基础。 一般阑尾不好发肿瘤。 阑尾炎可引起脐周牵涉痛; 胆道疾病可引起右肩痛; 冠心病可引起左肩背痛。 阑尾炎(3~4分) 1.阑尾最常见位置:回肠前位; 最容易误诊的位置:盲肠后位。这种阑尾炎体征最轻,易误诊;腰大肌试验可以确定为盲肠后位;

2.阑尾炎的发病原因:阑尾管腔堵塞(最常见、最主要),最常见的导致堵塞的原因是由于淋巴滤泡的增生引起阻塞;结石,粪食及大量淋巴内泡增生都可以阻塞,但是最主要的是淋巴滤泡细胞增生。 3.临床表现: 阑尾炎没有明显诱因。 ①阑尾炎最早出现的疼痛是脐周痛(牵涉痛); ②最典型的疼痛是转移性右下腹痛; ③如果出现黄疸说明并发了门静脉炎。 4.体征 ①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和常见的体征。 ②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按结肠,引起右下腹部痛感者为阳性,可以间接证实阑尾炎的存在。 ③腰大肌试验(Psoas征):伸右腿。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偏后。 ④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屈髋屈大腿。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 5.并发症 ①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先穿刺抽脓,3个月后择期手术。 ②内、外瘘形成。 ③门静脉炎:出现了肝大、黄疸、高热等。 ④穿孔:阑尾炎一旦发生穿孔,确诊靠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阑尾临床解剖全知道1

阑尾临床解剖全知道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据统计,在一般医院中占急腹症首位,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阑尾炎之所以常见且多需要手术治疗,与阑尾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 阑尾的位置和形态 阑尾是盲肠内后壁附着的一个细长盲管,长约5-8cm,直径约0.5-0.8cm,其基底部在盲肠内后侧,回盲瓣下方约2.5cm处,由于腹膜包绕阑尾所形成的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故阑尾形态弯曲,状似蚯蚓,亦名“蚓突”。阑尾基底相对固定,而体及尖部则较游离(有时阑尾体、尖部可部分固定于腹膜后),可指向各个方向。 阑尾的结构、血供及神经 阑尾结构与结肠相似,有粘膜层、粘膜下层、环肌层、纵肌层、浆膜下层及浆膜层。粘膜和粘膜下层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呈纵行分布(这是感染易于沿粘膜下层扩散的原因)。 阑尾的动脉多起自回结肠动脉的回肠支,在回肠末端之后经阑尾系膜游离缘行向阑尾,沿途发3-5支至阑尾壁供血。阑尾动脉多为一支,与其他动脉无吻合,故为终动脉。阑尾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 阑尾的变异与畸形 (一)位置的变异 阑尾比任何其他器官的位置变化都要大,其在腹腔内的位置,取决于盲肠的位置和形态。 盲肠后位包括三种情况: (1)盲肠后腹膜内位; (2)盲肠后腹膜外位; (3)盲肠为腹膜内位,阑尾贴于盲肠后浆膜下。 无论是盲肠前位,还是盲肠后位的阑尾,都以腹膜内位者占绝大多数,腹膜外位者极少,盲肠浆膜下位者罕见。但是,长的阑尾能伸到升结肠之后,接近右肾或十二指肠降部,这时阑尾远端可位于腹膜外。 一般临床所谓“阑尾异位”包括八种情况: (1)左位阑尾,阑尾在腹正中线左侧任何位置; (2)高位阑尾,阑尾在脐水平线以上的位置;

阑尾解剖生理

阑尾是由中肠发育而成。人胚第五周时,盲肠和阑尾的始基开始出现,它是中肠尾支的盲肠突发育而来。盲肠突于第六周时近端迅速膨大,而远端发育较缓慢。到十二周时随着升结肠的出现,盲肠也不断发育,且其远段作为盲肠的延伸部分,生长减慢,外形显著小于盲肠近段,成为细窄的蚯蚓状盲管,即是阑尾。胚胎十六周时,阑尾随着升结肠自右上腹逐渐下降,于出生时阑尾降至髂嵴下,位于右髂窝内。 大量解剖及临床资料观察到,阑尾为一细长的盲管,近端恰在三条结肠带的会合处开口于盲肠的内后壁,手术中可沿结肠带迅速而准确的找到阑尾。阑尾口位于回盲口的下方,两者的直线间距在2~3厘米之间。阑尾远端为一盲端,比较游离,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的形态、长度及管径差异较大,国内资料统计:阑尾的长度以5~7厘米者较多,最长可达20厘米,最短者不足1厘米;阑尾外径多在0.5~1.0厘米之间,最大直径或达1.5 厘米,阑尾管腔的内径窄小,静止时仅有2毫米。一般情况下,成年女性之阑尾大于男性,而小儿则男性大于女性。 阑尾的位置实际上包括阑尾根部在腹腔内所处的部位和阑尾与盲肠、回肠末段位置的关系两个方面,临床上更重视后者。阑尾的位置,根据手术中的观察大致可分为八种,分别冠以回肠前位、盲肠后位、盲肠内位、回肠后位、盲肠外位、盲肠前位、盲肠下位及回肠下位等名称,其中的前三种位置较为多见。另外,还可见到一些少见的位置。如腹膜后位等。 阑尾的血液循环:阑尾动脉来自回结肠动脉,它为一终末血管,一般无交通支。当阑尾动脉因故受压或痉挛时,容易引起阑尾壁的循环障碍,促进了阑尾炎症的发生。阑尾静脉经右结肠静脉回流入门静脉系,当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细菌或脓性栓子可随静脉血进入门静脉内,导致门静脉炎、甚至肝脓肿的发生,这些都是阑尾炎的严重合并症。 阑尾的淋巴组织和神经:阑尾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壁内有较多的淋巴滤泡和淋巴管网,淋巴滤泡主要分布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这些淋巴滤泡是机体抵抗传染的装置,有人称它为腹腔扁桃体。淋巴管注入回结肠淋巴结,随后汇入肠系膜上淋巴结。阑尾的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通过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上神经丛到达阑尾。 阑尾的生理功能:应该彻底纠正传统的错误观念: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无重要生理功能。切除阑尾对机体无不良影响。现代医学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免疫学和移植外科的发展,给临床外科医生提示:应严格掌握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对附带的阑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态度。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于机体的免疫功能。据研究人类阑尾具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相当于鸟类的腔上囊的结构,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特异功能。据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处消化酶,促使肠管蠕动亢进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另外,阑尾具有完整的内环肌及外纵肌,有一定的长度和管径,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利用自体阑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输尿管、尿道的缺损和狭窄的手术日益广泛。

阑尾解剖和生理

1.阑尾解剖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cm,直径O.5~0.7cm。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因此,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寻可找到阑尾根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阑尾的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化。一般在右下腹,但也可高到肝下,低至盆腔,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侧。阑尾的位置可以其基底部为中心,可在360度范围内的任何位置。此点决定了病人临床症状及压痛部位的不同。阑尾尖端指向有6种类型:①回肠前位;②盆位;③盲肠后位(这种阑尾炎的临床体征轻,易误诊,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④盲肠下位;⑤盲肠外侧位;⑥回肠后位。 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端,近端开口于盲肠,位于回盲瓣下方2~3cm处。阑尾系膜为两层腹膜包绕阑尾形成的一个三角形皱襞,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阑尾系膜短于阑尾,因此阑尾蜷曲。阑尾系膜内的血管,由阑尾动、静脉组成。阑尾动脉系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是一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坏死。阑尾静脉与阑尾动脉伴行,最终回流入门静脉。当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的血管伴行,引流到回结肠淋巴结。阑尾的神经有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内脏小神经传入,由于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 2.阑尾生理 阑尾的组织结构与结肠相似,阑尾粘膜由结肠上皮构成。粘膜上皮细胞能分泌少量粘液。粘膜和粘膜下层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参与B 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时达高峰期,有200多个淋巴滤泡。以后逐渐减少,30岁后滤泡明显减少,60岁后完全消失。故切除成人的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阑尾粘膜的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

阑尾切除术中阑尾解剖位置变异时的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d15325304.html, 阑尾切除术中阑尾解剖位置变异时的处理 作者:王家卿张楠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绝大多数阑尾为腹膜内器官,呈条索状。盲肠为腹部间位器官,三条结肠带在 盲肠壁汇集之点就是阑尾根部附着之处,阑尾切除术中就是根据这一特征寻找阑尾。当术中遇到阑尾解剖位置变异时,如盲肠壁内阑尾等,应循序渐进仔细检查,寻找阑尾。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中解剖位置变异处理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9-01 本院外科自1983年以来行阑尾切除术上千例,术中仅有少数病例寻找阑尾较为困难,为少见的阑尾解剖位置变异,其中盲肠壁内阑尾1例、阑尾珠1例、完全性腹膜后阑尾8例、先天性无阑尾1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5小时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诊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提起回盲部,在阑尾常见位置未发现阑尾,盲肠与后腹膜无粘连,邻近脏器无异常改变,又仔细检查盲肠发现三条结肠带汇聚处旁较其它部位稍丰满,其中一条结肠带下有一细条索感,排外腹膜后阑尾后,考虑为盲肠壁内阑尾炎,切开有条索感的结肠带见一长3cm 粗3~4mm充血水肿无系膜之阑尾。 例2:女,35岁,转移性右下腹痛18小时入院,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腹腔内未发现条索状阑尾,但三条结肠带汇聚处与后腹膜紧密连成一体,仔细检查盲肠外观质地未见异常,排除盲肠壁内阑尾后,考虑为完全性腹膜后阑尾,切开后腹膜,牵拉处一条长4cm粗5mm呈化脓性改变的阑尾。 例3:男,36岁,转移性右下腹痛20小时收住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腹腔内未发现条索状阑尾,盲肠与后腹膜也无粘连,邻近脏器也未发现异常,仔细检查盲肠外观质地无盲肠壁内阑尾改变,仅见盲肠末端内侧有一圆盘形直径1.0cm,高2~3mm的局限性隆起,微充血,在排外腹膜后阑尾和盲肠壁内阑尾的情况下,切下该圆盘状突出物送病检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珠。 例4:男,4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就诊,排外输尿管结石及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后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在三条结肠带汇聚处未发现条索状阑尾,三条结肠带汇聚处与后腹膜无粘连,排除完全性腹膜后阑尾,在盲肠壁上仔细检查未发现盲肠壁内阑尾,盲肠壁上也无阑尾珠,腹腔内也未发现其他感染性病灶,仅见三条结肠带汇聚处旁2cm处稍充血肿胀,诊为先 天性无阑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