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需策略 热点应重视

复习需策略 热点应重视

复习需策略热点应重视

——以热点入题,谈2008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泉港区顺南中学林庆明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新课程改革后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学科实施开卷考试。新的考试形式采用死记硬背是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讲究复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强调复习的针对性———关注考纲变化

1、考试大纲和市考试大纲增加增强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对于删减的内容要大胆丢掉,对于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适应。

2、理解和把握考点,重视《试题示例》。关注考试的范围、增减的内容。《试题示例》展示了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能帮考生了解中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中考题的精选。《试题示例》是考试命题专家们认为比较成功、可资借鉴的中考试题,从《示例》题中可窥视中考命题的走向。

3、考纲考点的程度要求,把好不同知识点的复习程度。初中历史知识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1)在具体知识前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讲述、说出、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是指学生能正确写出或判断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史实,是历史知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该类历史知识约占全部内容的70%左右。这一部分只是要求学生要记忆,要熟练掌握。(2)在具体知识前使用“理解、概述、解释、说明、阐明、归纳、整理、初步认识”等行为动词的,是指学生能在前项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初步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影响、作用、规律和特点等方面的抽象认识,即形成一定的历史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该类历史知识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这一部分只是要求学生要理解,能迁移掌握。也是重要知识考点。(3)在具体历史知识前使用“分析、评价、运用、比较、总结、探讨”等行为动词的,是指学生能在前两项要求的基础上,还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该类历史知识进行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初步分析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和比较异同等,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该类历史知识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能迁移灵活运用。

(二)注意复习的前瞻性———关注发展理念

这几年的中考命题,隐性地贯穿着一个命题理念,即以发展理念作为命题主题。如2006年命题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中美发展关系,2007年是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命题的主题。估计2008年和谐发展仍然是命题主题。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掌握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以新的理念审视教材,以新的眼光解读考点,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的和谐发展,地区的和谐发展,世界的和谐发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把握中考发展的方向。

(三)把握复习的主动性——关注课本基础

狠抓课本,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便无从谈起。快捷定位找考点,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培养学生:首先是定书本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具体来说中国史部分清朝前期以前是七年级的内容,以后是八年级的内容,世界史是九年级的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查阅,力求熟练化。最后是根据教材目录精确定位某个考点。

(四)注重复习的实用性——关注时政热点和地方史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这也是中考命题的特点。纵观近两年中考历史的综合题,一个鲜明的特色是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教师要高度重视一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历史因与热点问题联系而生动,指导学生要以历史的眼光解读时政,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例如2008年的各国大选和延伸的热点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一战结束90周年;北京奥运会;辽沈战役6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等。

(五)增强复习的创新性——关注课程改革动态

命题老师多是关注学科学术发展动态的专家,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命题中。前些年在史学界广泛流行的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全球化范式、文化史范式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等在中考试题中都有反映,而且大都成为耳目一新的中考亮点。

二、重视时政热点,挖掘历史内涵

(一)要疏理热点

1、两会

(1)2008年3月18日,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正在对近日拉萨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依法予以处置。“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

(2)2008年3月3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3)2008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2008年的主要任务。2008全国两会十大最受关注话题仍重在民生。这些话题是:物价、职工收入、个税、股市、房市、医疗、教育、灾害应急、大部制、环保。

2、嫦娥奔月,神话变现实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进入绕月轨道,成为真正的“月球卫星”。 11月22日,传回首张月面图像。11月26日,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首幅月面图像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3、红色的记忆永远的“十月”──纪念十月革命爆发90周年

2007年11月7号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那场改变了这个国家命运的标志性事件,上万名俄罗斯共产党员举着“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的标语,在莫斯科中部的特韦尔斯卡亚大街上行进。

4、 2008年中国外交的“开年大戏岁尾年初,中国首都北京异常繁忙,从日本首相福田、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印度总理辛格、英国首相布朗,诸多大国政府首脑接踵访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8中国外交的

大幕己经拉开,名角登场,精彩热闹,上演了一场多彩的“开

年大戏”,在中国和某些国家关系中出现了超越历史“向前

看”的积极态势。在中国外交“开年大戏”中,两个重要邻

国──日本和印度的首相、总理先后访华,均取得重要成果。

中日、中印关系中都有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日本首

相表示要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不参拜“靖国神社”。中印两国总理都表示要超越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发展双边关系。

5、 中共十

七大

中国共产党

第十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于2007

年10月15日上

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6、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08年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

7、北京2008年奥运会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北京这座文化名城如期举行,那时的北京将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引人瞩目的城市。北京申奥成功,充分说明了,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我们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办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一定会把中华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和崭新气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一定能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

8、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

2007年8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8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9、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台独势力通过种种阴谋,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随着2008台湾大选的来临和“公投”活动再掀风浪,台湾问题更加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10、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7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两国元首特别代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将共同主持为期一天半的对话。此次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1、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筹办了《周恩来在上海──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图片史料展览》。

(二)要链接考点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遂“合同为一家”了。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清政府册封班禅、达赖并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反对分裂国家的行径,反对恐怖事件,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决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举行。

6、1954年 9月15日-28日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7、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主张。

8、关系民生的土地问题:中国的土地改革。林肯政府的《宅地法》

9、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中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实现小康指日可待。

10、社会和谐思想: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不阿贵”。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11、封建社会中和谐社会的典型: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12、促进和谐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代表:罗斯福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13、中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法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14、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发扬民主的主要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

15、近现代世界的民主法制文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共产党宣言》苏联1936年新宪法。

16、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事物层出不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17、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18、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20、中国历史:新文化运动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1、世界历史: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胜利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特点、评价;苏联的解体。

22、中日关系:(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他们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唐朝去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唐玄宗时应邀去日本的高僧鉴真。(2)近代的日本参与和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的局部侵华战争和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中英、中法关系:(1)16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抢掠和火烧圆明园。(3)1900年,英国和法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1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

24、中印关系:(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2)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党的创建时期: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

26、土地革命时期:遵义会议(1935年月,贵州遵义)

27、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

28、2001年,中国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9、古代的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赛会期间,要求希腊各城邦必须进行“神圣休战”。在希波战争期间,为了纪念回来报信的希腊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这个项目。

30、建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31、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1)侵略中国: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2)中美合作: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3)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32、世界大国的崛起──美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战后美国发展: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全球扩张阶段: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相继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科索沃战争等。

33、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重要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制定有效政策。

34、教材有关周恩来的历史知识: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8

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53年在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双方一致同意,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三)要找准命题方向

1、 2008年3月拉萨极少数人打、砸、抢、烧破坏活动,使西藏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代的特殊时间里发生这样重大的事件,使得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关于西藏问题将会受到历史中考的青睐。试题设计可以联系西藏的历史、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和谐社会、恐怖行为、中国统一等知识点,策划。试题类型将以选择题为主,如: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年度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只要达赖喇嘛放弃分裂活动,协商和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请回答:

(1)用历史史实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清政府册封班禅、达赖并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西藏的和平解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分裂,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光明的前途。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在西藏有一些分裂分子妄图搞“西藏独立”,但西藏人民和西藏宗教领袖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很大贡献,请你说出一个为维护西藏统一做出贡献的藏族代表人物。

阿沛·阿旺晋美。

(4)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代表了中国政府怎样的决心和态度?

代表了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绝不允许把西藏分裂出去。

2、中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我国2007年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因此在2008年的中考命题中必将体现。本时政热点联系的重点知识有: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命题方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可能结合前两次科技革命进行综合性的命题。

材料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闵恩泽、吴征镒两位获奖者每人颁发奖金500万元人民币。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分别是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1970年,东方红1号;2001年,神舟5号

(2)除了以上太空科技成果以外,请举出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主创新取得的一项科技成果?

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863计划;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等。

3. 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创办《每周评论》宣传社会主义来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或继续扩展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相关试题。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4.结合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相似点,或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苏中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不同命运,考查改革开放相关内容,在二十一世纪,如何更好地面对未来,如何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5.以苏联解体,社会制度随之改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转入低潮为主题。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考查的题型以选择、材料分析、联系比较、综合归纳题为主。

6.联系90周年直接考查十月革命的时间、起义首先爆发的城市、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斯大林模式建立标志、特点、背景、评价等史实。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或材料分析中的某一小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摘自人教版九下《世界历史》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距今已有多少年?

“新”指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时代。90年。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③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

(3)材料三中,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后来苏联的模式”指什么?有人说“是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模式: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

7、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2008年中考的重点内容。考查题型将主要包括选择题、材料题、综合探究等。命题方式以十七大有关深化改革和开放的时政材料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与之有关的中外历史改革和开放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复习过程中,注意搜集有关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政材料,并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对照掌握。

8、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因此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历史史实将成为2008年中考的命题热点。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因此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内容将成为命题的热点所在,考虑到中国古代史部分在各地中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因此关于文化部分的命题将以单项选择题为主。

如:(1)为了保证圣火的尊严和火炬接力的纯洁性,火炬接力运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这里的奥运圣火来自于奥运会的故乡()

A.埃及

B.希腊

C.罗马

D.印度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的中国印”,那么你知道印章上面的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 草

书 D.楷书

(3)北京奥运会的宣传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下列我国的基本国策能够充分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一国两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改革开放 D.民族区域自治

9、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活动是2007年重大时政新闻之一,本热点内容几乎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而本部分内容又是中考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高度关注。预计本热点内容中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读图题,考试的重点相对集中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百团大战、三大战役等。

10、根据台湾问题引起的广泛关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2008年中考会继续加大对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使考生了解

台湾的历史及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关系,牢固树立“解决台

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

的使命”的思想。如:材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

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二:厦门统一中国牌扁

材料三:“台独”主张伤害两岸人民情感,不利台湾与大陆发展正常的互利合作关系,更严重破坏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双方对任何推动“正名”、“公投制宪”等破坏台海现状的“台独”活动,均坚决反对。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二月二十四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和不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的承诺。只要台湾没有朝向“台独”发展的任何可能性,才能有效避免台海军事冲突。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

谈公报》

材料四: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连战历

史性的握手

(1)材料一、二、三、四反映了中国人民怎样的愿望?

(2)材料三、四中,台湾有关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并与

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会谈有何意义?

(3)你还能列举大陆和台湾友好交往的事件吗?

参考答案:(1)要求祖国统一,反对分裂。(2)祖国统一国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一致要求,是历史的潮流。促进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有利于台湾。为台湾政党提供了正面的示范,对台湾民众极大的激励,使两岸关系的改善有了新契机。(3)赠送大熊猫,台湾各商团频繁访问大陆,台湾受灾,祖国大陆方面和各界同胞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尽可能为台湾同胞提供支持和援助等。

11、中美两国是世界舞台上两大国,两国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影响重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关中美关系、美国崛起、中美经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将成为2008年中考的命题热点。由于本专题知识的综合性强,线索条理清晰,因此中考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出现综合性的材料题、探究性题目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对本专题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按照中美关系、美国崛起、中美经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三条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内在联系,以应对中考。同时还应注意与本专题相关的更多时政热点,如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等;2008年3月7日胡锦涛会见美前总统布什,积极评价中美关系进展。

12、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黄埔军校、南昌起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万隆会议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