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债学复习要点

公债学复习要点

公债学复习要点
公债学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公债 即公共债务,是政府部门举借的债务,是政府部分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包括中央政府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

指数化债券 指数化债券,即物价指数债券,是指本金和利息随物价指数变化而变化的债券。目的是为了预防通货膨胀的风险。 国债公募招标 也称公募拍卖方式,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推销国债的方式。

预付税款债券 预付税款债券,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指为了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的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 或有债务 是基于某些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带来的支出责任。由某一或有事件引发的债务,是否形成现实债务,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公债评级

是指评级机构对政府债券本金和利息能否如约偿还的可靠性程度进行的审查,并将这种可能性程度用简单的符号加以表示。通俗说,就是对政府信用等级的评定或测定。 公债回购交易 含义:债券的持有者在卖出某种公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的时间按约定的价格购回同笔债券的交易活动。

李嘉图等价定理 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公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通过发行公债为政府融资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公债本息在将来终究通过税收偿还,而且税收现值与当前财政赤字相等。

减债基金 就是由政府预算设置专项基金,专门用以偿还国家债务。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笔专款设立基金,交由特定机关管理,专作偿债之用,而且在国债未还清之前,每年的预算拨款不能少,以逐期减少债务。

国债债务依存度 即公债的发行额(债务收入)占一般财政支出加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的比重,反映的是政府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依赖程度。用公式表示:国家财政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生额÷国家财政支出额*100% 财政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生额÷中央财政支出额*100%

公债的偿债率 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当年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了财政的债务的清偿能力。用公式表示:国家财政国债偿还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国家财政收入额*100% 中央财政国债偿还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100%

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计余额与当年GDP 的比例关系。它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和全局考察和把握国债数量界限。用公式表达: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公债借债率

国债借债率指政府当年的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GDP 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一国经济总量对新增国债的承担能力。用公式表达: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市场购销偿还法 简答题 1.公债的财政功能有哪些? 一、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功能,弥补财政赤字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增加税收、增发通货和举借公债。

二、筹集建设资金。公债的发行具有明显的筹措建设资金的功能,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发行公债作为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调节经济运行。公债是调节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表现在: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实现两者平衡;2、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相互转化和基本协调;3、调节投资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2. 公债与税收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来源

区别:第一,取得方式不同。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而公债则可以由投资者自愿购买

第二,返还方式不同。对于税收而言,政府要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不完全对应偿还,具有无偿性,而公债必须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和返还本金,即有偿性。

第三,税收的负担落在当期的纳税人身上,公债的最终负担落在未来纳税人身上 第四,公债的发行根据政府财政收支余额状况灵活确定,税收的征收必须经过法律形式确定即法定性。 3.影响公债利率的因素 1、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公债的利率必须与金融市场的利率呈同方向变动,只有这样公债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公债的顺利发行。

2、政府的信誉状况。政府的信誉状况与公债的发行利率成反向变化,当政府信誉良好,公债的利率可相应降低,若政府的信誉不佳,公债的利率只能提高。

3、社会资金的供给量。公债的利率要和社会资金供给量的大小呈反向变化,如果社会资金比较充足,闲置资金较多,公债的利率可以适当降低,如果社会资金供给匮乏,公债的利率则应相应提高

4、市场物价水平。为确保国债的顺利发售和降低举债成本,政府应当随着预期通胀率的变化调整国债票面利率。

5、公债期限的长短。公债期限越长,投资风险就越大,因此利率必须高一些,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反之,期限越短,利率就定的较低

6、公债的付息方式。在实际收益率相等时,单利计息公债的票面利率一般会高于复利计息的票面利率

7、预期通货膨胀率。为了降低举债的成本,保证公债的顺利发行,政府应根据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来调整公债

的利率 4.公债偿还资金来源有哪些?

一、用经常性预算收入偿债。每年偿债额列入财政经常性

预算支出,利用当年经常性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偿还债务本息。 二、用财政盈余偿债。以当年的经常性预算盈余支付债务本息

三、举借新债偿债。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为已发的债券筹集偿付资金,这种资金来源也被称为“借新还旧”。

四、用债务投资收益还债,就是将发行的国债所筹集的资

金用于经济建设然后投资所得来偿债。 五、减债基金还债。由政府预算设置专项基金,专门用以偿还国家债务。

5.国债发行价格有哪些 一、平价发行。政府债券按票面值发售,认购者按国债票面值进行支付,政府按票面值取得收入,到期亦按票面值还本。

二、折价发行。债券低于票面值价格出售,政府按这一折价取得收入,到期仍按票面值还本。 三、溢价发行。也称超价发行,政府债券超过票面价格出

售,政府按这一增价取得收入,到期则按票面价值还本。

6.荷兰招标与美国式招标

荷兰式招标:又称(单一价格招标),是指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或者利率、利差由低而高)的顺序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中标的承销机构以相同的价格(所有中标价格中的最低价格)来认购中标的国债数额。 美国式招标:美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是指中标价格为

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各中标机构依各自及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折算承销价格;标的为价格时,各中标机构按各自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承销当期国债。 7.国债发行方式有哪些 一、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

直接发行不借助中介机构,直接向投资者推销;间接发行借助中介机构,代理向投资者推销

二、公开募集和私下募集 公开募集:国债向全社会公开发行;私下募集不公开向社会发行。

三、竞价发行和定价发行 竞价发行:通过竞价程序确定国债发行价格;定价发行:发行者当方面确定国债价格。

四、自愿认购和强行摊派

投资者自主购买国债;政府运用行政权利向投资者分配国债。 8.短、中长期公债如何划分

偿还期限为1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为短期公债。其形式一般有短期公债券和及临时借款两种。

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内的公债为中期公债。 偿还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债为长期公债。分为有期的长期公债和无期的长期公债,也叫永久公债。 9.地方政府负债的理论依据有那些?

一、发行地方公债是完善中国分税制财政体系的客观要求。

二、发行地方公债是规范政府融资渠道、防范债务危机的必然选择。

三、目前我国具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良好外部条件。

四、政府在债务发行和统筹管理方面已经具备较成熟的经验。

五、引入地方公债制度有利缓解地方年度间支出需求相差过于悬殊矛盾。

10.简述中国的公债制度(发行、流通、偿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发行过14个品种的国债,主要是国库券;到1995年进行整理后,国债名称统一为记账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储蓄式国债、特种定向国债、专项国债和特别国债六种。

中国国债的发行采用直接发行,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适合中国目前实际需要。中国国债的流通市场,分为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银行间国债市场与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中国公债偿付方式多样化,包括了抽签偿还法、延期偿付法、到期一次支付法、按期分次支付法等方式,资金来源方面中国都是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资金来源单一。

论述题

1、分析我国地方公债是否可以发行,为什么?

在目前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下,我国地方不适宜发行公债。理由如下:

1.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政府财政风险责任体制,本届政府造成的债务可以轻易地转至下届政府,而下届政府领导又不必承担上届政府领导工作失误的政治责任,这就必然会使地方各级政府错误的使用或浪费资金。那么,一旦让地方举债,可能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2.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是制约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另一个体制性原因。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仍然不科学,过程不透明,程序不规范,一些地方还在直接或变相地搞首长“拍板”那一套,不仅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还往往暗藏腐败。

3.在尚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有了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大量举债从而带来整个国家债务失衡或失控仍是未知数。

2、欧洲主债危机怎样发生的?有什么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引线或导火索可以说是希腊。在希腊发生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就欧盟而言,面临着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和币值要保持稳定的双重挑战。(一)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一定影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会影响希腊等国家的经济增长,还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二)存在进一步引发银行业危机的可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希腊等国家主权评级下调,导致其国际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亦可能威胁到银行业的资金链

(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退出政策将被推迟。受益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和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各国已开始考虑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政策。

(四)欧洲一体化进程将受阻碍。,欧元及欧盟的稳定性将面临严峻考验,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难以继续。

3、我国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有哪些?有什么风险?

中国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包括:

1.地方政府的债务担保;2社会保险计划及资金收支缺口;

3.粮食企业亏顺挂账;

4.国企改革的相关成本、下级财政发生财政危机时的救助;

5.未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超越权限提供担保;6、地方政策性投资公司呆账坏账损失和投资损失;7.政府直接干预形成的国有企业、国有政策性投资机构债务;8.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及支付缺口。

风险:对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结果对财政运行和宏观经济管理具有负面影响。它是财政非常支出、非常损失的来源,具有潜伏性,还会诱发道德风险。表现在:

1.扩大了地方财政运行的不确定性;

2.影响地方财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

4、地方债务有那些风险,如何调控宏观经济?

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

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结构性矛盾。地方政府负债投资整体上降低了社会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扩大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2.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地方债务不能到期清偿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还会产生严重扭曲的市场信号,动摇投资与消费信心,使得后续的政府投资项目筹资、经营变得困难。

3.地方债务积累了庞大的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通过对控股或全资的地方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借款垫付地方债务是转轨时期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地方债务向金融机构转移导致地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恶化,金融风险累积。

4.债务风险是社会稳定的隐患。个别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由于无法按期归还银行债务本息或拖欠工程款,使他们疲于应付筹措资金还债,这不仅使政府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而且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调控手段:

1.强化对预算外收支的监管统计,强化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资产公司担保和隐性担保、体制外支出和相关的借贷以及其它导致政府负债的财政与准财政活动,建立一套监测、预警体系以评估地方债务的总体风险。

2.政府债务进行归口管理,克服政府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债务规模与债务资金使用及偿债能力不清的现状,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政府债务,明确其职责、权限,赋予相应的职能,发挥管理、监控、预警的作用。

3.不断完善地方债务管理的法律框架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公债学复习

第一章 1、公债: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2、公债产生的条件: (1)为了弥补财政收支缺口(2)经济发展水平 3、公债发展的原因: (1)对外扩张的需要(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 (4)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信用制度的完善是发行公债必须的技术条件 4、公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2)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3)为政府投资筹集必要的资金 5、公债的作用: (1)形成市场基准利率(2)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结合点 (3)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 6、公债的特点: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信用性 7、公债与私债的比较: (1)成立的动力不同。公债债务关系的成立,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私债债务关系的成立,一般只能依赖于经济因素。 (2)主体不同。公债债务人为政府;私债债务人为企业和居民。 (3)流动性程度不同。公债流动性程度较高。 (4)担保不同。公债政府可在不提供任何担保的条件下举债;私债企业和居民必须以其财产或收入为担保品。 (5)期限不同。公债期限较长。 8、硬赤字:将债务收入与经常性收入一起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将债务支出与经常性支出一道计入正常的财政支出当中。 软赤字:在统计财政支出时,不把债务收入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不把债务支出计入正常的财政支出。 第二章 1、永久公债:公债不规定还本期限,平时仅按期支付利息,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取得利息,但无权要求清偿。 2、可转让公债:可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证券交易所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 不可转让公债:不能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 3、或有负债:指由某一或有事件引发的债务,是否形成现实债务,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4、公债的分类: (1)按公债承购人管辖权的不同: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2)以偿还期限为标准:短期公债——平衡预算年度内的短期收支缺口,形式为短期公债券和向银行临时借款。短期公债券包括国债券和预付税款券。 中期公债——弥补整个预算年度财政赤字,形式为附有息票的公债券。 长期公债——重大危机或大型经济建设投资。形式为有期的长期公债和无期的长期公债。(3)以发行主体为标准:国家公债和地方公债 (4)以流通与否为标准: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 (5)以举债方法为标准:强制公债、爱国公债和自由公债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2.计量经济模型检验方式:①经济意义: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②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③计量经济学:是否复合基本假定④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杜比 3.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①时间序列数据(同空不同时)②截面数据(同时不同空)③混合数据(面板数据)④虚拟变量数据(学历,季节,气候,性别) 第二章:1.相关关系的类型:①变量数量:简单相关/多重相关(复相关)②表现形式: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非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③变化的方向:正相关(变量同方向变化,同增同减)/负相关(变量反方向变化,一增一减不相关) 2.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理论的模糊性)②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数据欠缺)③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综合代表(非系统性影响)④模型可能存在设定误差(变量,函数形式设定)⑤模型中变量可能存在观测误差(变量数据不符合实际)⑥变量可能有内在随机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内在随机性) 3.OLS回归线数学性质:①剩余项的均值为零②OLS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③估计值的均值等于实际观测值的均值④被解释变量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⑤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4.OLS估计量”尽可能接近”原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优秀品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即对Y平均值直接或净的影响 2.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基本假定:①零均值②同方差③无自相关④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⑤无多重共线性⑥正态性…一元中有12346 3. OLS回归线数学性质:同第二章3 4. 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5.为什么用修正可决系数不用可决系数?可决系数只涉及变差没有考虑自由度,如果用自由度去校正所计算的变差,可纠正解释变量个数不同引起的对比困难 第四章:1.多重共线性背景:①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②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③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可出现..④样本数据自身原因 2.后果:A完全①参数估计值不确定②csgj值方差无限大B不完全①csgj量方差随贡献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对cs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区域变大③假设检验用以出现错误判断④可造成可决系数较高,但对各cs估计的回归系数符号相反,得出错误结论 3.检验:A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COR 解释变量.大于0.8,就严重B方差膨胀因子法:因子越大越严重;≥10,严重C直观判断法:增加或剔除一个解释变量x,估计值y发生较大变化,则存在;定性分析,重要x标准误差较大并没通过显著性检验时,则存在;x回归系数所带正负号与定性分析结果违背,则存在;x相关矩阵中,x之间相关系数较大,则存在D逐步回归检验法:将变量逐个引入模型,每引入一个x,都进行F检验,t检验,当原来引入的x由于后面引入的x不显著是,将其剔除.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之前方程种植包含显著变量. 4.补救措施:①剔除变量法②增大样本容量③变换模型形式:自相关④利用非样本先验信息⑤截面数据与时序数据并用:异方差⑥变量变换 第五章:1.异方差产生原因:①模型中省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②模型设定误差③数据测量误差④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2.后果:A参数估计统计特性:参数估计的无偏性仍然成立;参数估计方差不再是最小B参数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进行参数检验失去意义C预测影响:将无效 3检验:A图示①相关图形分析data x y,看散点图,quick→graph→x,y→OK→scatter diagram→

经济学专业的分类

经济学专业细分 经济学基地班专业 主要基础课程:数学类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学(初级、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中级)、计量经济学(初级、中级)、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等。 经济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商务应用软件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 财政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地方财政学、公债经济学等。 金融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双语)、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国际投资(双语)、金融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双语)、金融衍生工具等。 金融工程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财务会计、固定收益证券、国际金融、公司金融、金融计量学、投资银行学、数理金融、金融实验分析等。 贸易经济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网络支付与结算、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批发管理学、零售管理学、商业规划学、区域市场与区域贸易、贸易史等。 统计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原理、抽样调查、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以及现代金融统计、现代商务统计(含市场调查)、现代工业统计(含统计质量控制和六西格玛管理)。 保险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利息理论、寿险精算、财产与责任保险、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 税务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检查、国际税收、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代理、税务筹划等。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公债学复习题

公债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国债发行价格和票面面值一样的发行方式称为(C)。 A、溢价发行; B、折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贴现发行。 2、我国主要采用的国债偿还方式是(A)。 A、期满一次偿还法; B、提前偿还法; C、以新替旧偿还法; D、分期还本偿还法。 3、美国国债的典型发行方式是(A)。 A、公开拍卖; B、零售; C、承购包销; D、私募。 4、经济全球化会使国债的挤出效应(C)。 A、不变; B、增大; C、变小; D、变化不确定。 5、我国国债市场开放应该采取(D)途径。 A、直接开放; B、不开放; C、半开放; D、渐进式开放。 6、垃圾债券指债券之信用评等在(A)等级(不含)。 A、BBB-; B、BB-; C、B-; D、CCC-。 7、一般而言,公债风险不包括(B)。 A、利率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通货膨胀风险。 8、零息债券采折价发行时,其折价部份应为投资人之(A)。 A、利息收入; B、资本利得; C、再投资收入; D、以上皆是。 9、债券评等的等级愈高,债券的(D)愈低。 A、系统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利率风险; D、违约风险。 10、关于海外债券的叙述,(C)是错的。 A、美国债券市场以不动产抵押证券为最大宗; B、不动产抵押证券几无信用风险,又可提供较公债为高的报酬,因此深受投资人欢迎; C、美国公债报价采千元报价方式,以1/32作为最小计价变动单位; D、以上皆正确。 11、(D)不是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 A、制订准备金制度; B、公开市场操作; C、重贴现窗口; D、融资成数的调整。 12、有关央行货币政策的叙述,(D)是错的。 A、存款准备比率越高,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越低; B、央行认为货币市场利率偏高,资金不足时,会买入银行持有之政府公债及央行定存单; C、央行调整重贴现利率主要目的在于利率政策的宣示效果; D、采调整重贴现利率所产生之效果最强。 13、假设五年后到期之债券,票面利率为5%,其目前收益率为6%,若维持利率不变,则一年后债券价格将(A)。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 14、债券投资的收益不包含(D)。 A、利息收入; B、利息之再投资收入; C、资本利得; D、股利收入。 15、债券远期之理论价值与(B)成负相关。 A、债券现货价格; B、持有现货利息收入; C、持有现货资金成本; D、利率波动性。 16、(A)不是1988年巴塞尔协议运用可能遭遇的问题。 A、未考虑交易对手不同交易之抵销效果; B、未考虑投资组合风险分散之效果; C、未考虑信用衍生性商品之运用; D、未考虑不同信用等级及年期之投资风险不尽相同。 17、对于投资债券的风险叙述,(D)是正确的。 A、所谓市场风险对于债券投资人而言,主要为利率上涨或下跌所导致的风险; B、投资债券的信用风险可分为投资标的信用风险和交易对手违约风险; C、债券投资人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则有买卖价差风险,又一般金融机构则可能会有资金调度流动性风险; D、以上皆正确。 18、在(B)情况下,债券会溢价发行。 A、票面利率=要求报酬; B、票面利率>要求报酬; C、票面利率<要求报酬; D、以上皆是。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又称需求定理,是指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又称供给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6.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7.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9、机会成本:又称替换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0.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1.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2.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13.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潜在收入。 14.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均衡收入。 15.乘数:又称为倍数,是指用来说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16.投资乘数:是指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7、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公式:m为边际进口倾向。 18、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这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9、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20.再贴现率:是指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21.存款准备率:是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所以又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22、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包

计量经济学重点

第1章 绪论 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的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即因果关系。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关系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随机关系,产出与生产要素投入、消费与收入、投资与收入和利率之间都不是精确的函数关系。二是因果关系,计量经济模型中的每一个(随机)方程都是反映某个经济变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建立理论模型、估计模型中的参数、检验估计的模型和应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1. 建立理论模型 其任务是依据经济理论和对所研究经济系统的认识,将系统内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一组(或一个)数学方程表示出来。这一阶段的工作又称为模型设定。模型设定一般包括总体设定和个体设定。总体设定的目标是能正确反映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个体设定的目标是能正确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①确定模型中的变量 计量经济学中一般将方程中的变量分为两类,方程等号左端的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有端的变量称为解释变量,即用这些变量来解释或说明被解释变量的变化情况(回归分析中称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建立理论模型时,主要是确定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一般时根据经济理论和经验确定被解释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确定模型中的函数形式 确定模型中的函数形式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根据经济行为理论,运用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推导出模型的具体数学形式。另一种方式是根据实际统计资料绘制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相关图,由相关图显示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这也是目前经常采用的方式。 ③确定统计指标并搜集整理数据 需要根据模型中变量的含义和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模型的研究目的,以及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适当的统计指标。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统计数据主要有三种类型:时间序列数据,即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据,时间频率可以是年、季、月、日等;横截面数据,即某一时点上的数据;合并数据,即时间序列与横截面数据的

答案-公债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债:指政府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对资金的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从国内外筹集资金所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P4) 2.李嘉图等价定理:指政府指出是通过税收融资和发行公债融资是等价的。(P39) 3.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公债偿还期限分别为,小于1年、1-10年、大于10年的公债。 4.可上市公债(marketable debt):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P54) 5.预付税款债券(advance tax bill):为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存储资金的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P60) 6. 不可上市公债:在不能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P54) 7. 政府直接债务:在经济运行中不依附于其他事件而必然发生的债务。(P55) 8:直接债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的支出责任。(P282) 9.或有债务:指基于特定时间的发生而带来的责任。(P282) 10.国债发行余额管理模式 11. 固定发行表:指国债发行部门依据财政资金的需要,并考虑社会资金状况,将债券的发行时间、规模等信息固定公开的制度。(P101) 12. 显性负债:由法律和合约确定的政府负债。隐性负债:反应公众利益集团压力的政府道义上的负债。(P281) 13. 荷兰式招标:(单一价格招标)指招标人首先按出标价格高低募满发行额,然后将最低中标价格作为全体中标人的最后中标价格的招标方式。(P93) 14. 英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只招标人按照出标价格从高到低确定各个投标人的中标价格和数量的招标方式。(P93) 15. 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国债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P220) 16. 国债借债率:指当年国债的发行规模和GDP的比例关系。(P223) 17. 国债偿债率: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P221) 18. 国债限度临界线:指在偿债能力和债务负担这两类制约国债数量的互为消长的因素中,按其共同决定的国债区间,以偿债能力等于债务负担时所能反映的曲线。(P216) 19.市政债券:是指州、市、县、镇、政治实体的分支机构、美国的领地、以及它们的授权机构或代理机构所发行的证券。(P235) 20.交付债券:(举债发行方式)指地方政府应以现金方式偿还债务时,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支付地方债券的方式。(P242) 21.债券评级:指评级机构对评级对象信用状况的总和分析与评定。(P310) 二、简答题 1.公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8) 与财政比较: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与信用比较:国家主体性,政策性,计划性,稳定性,广泛性。 2.公债和税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国家与纳税者双方在法律上不平等,而公债在法律上完全平等。 税收是无偿的,公债是是有偿。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公债的出现则比较迟。 两者的财政作用不一样。 联系:税收和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之一。

宏观经济学的一些总结

CH2 国民经济核算简单 1、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2、为什么间接税应计入GDP ? 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东西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3、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为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的100美元。请问计入GDP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 不是。计入GNP的应当是300美元加400美元共7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劳务价值总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计人GNP的应是700美元,至于双方抵销多少,和GNP计量无关,否则的话,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时计入GNP的都只是相互收支抵销后的支付余额了 4、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 实际GDP是以从前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为了避免货币的升值贬值造成的影响,人们计算实际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5、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 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可是 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 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不对。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增加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1000亿美元,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 7、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经济学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债券或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但从债券股

公债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债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082 课程名称:公债经济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public debt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财税类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财政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公债活动是一个横跨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本课程试图对日益繁杂的公债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及不同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和全景式勾勒,讲授内容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中国特征的公债问题,希望能为财经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思考公债经济学相关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平台。本课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公债活动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与理论;第二部分分析、考察世界各国公债活动与公债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中外公债管理政策。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财经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的选修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掌握公债经济学这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要求能获得对各种公债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及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我国公债思想演变、理论发展、管理改革、制度变迁等社会经济政治热点问题更加关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公债经济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对国内外的各类公债问题与公债活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2.重点掌握公债的多重内涵、内在本质及其“三性”特征。

3.理解关注和重视公债经济学的主要理由。 4.掌握公债结构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别及其主要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实世界中的公债问题 1.主要内容:(1)中国的公债活动扫描;(2)世界范围内的公债活动;(3) 公债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外公债活动发展概况;影响公债规模的经济条 件;现实世界公债活动的主要特点。 3.问题与应用:对国内外的各类公债问题与公债活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和理性思考。 第二节为什么要关注和重视公债问题 1.主要内容:(1)公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或命题;(2)关注和重视公债问题的几个理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公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债的基本功能。 3.问题与应用:理解公债活动与问题的重要性,掌握公债的基本经济功能。 第三节公债:概念、本质、特征及其种类 1.主要内容:(1)公债的概念界定;(2)公债的本质之争;(3)公债的 “三性”特征;(4)公债的种类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公债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种类。 3.问题与应用:重点掌握公债的多重内涵、内在本质及其“三性”特征。 第四节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1.主要内容:(1)公债经济学的学习目标;(2)公债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学习公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3.问题与应用:理解学习公债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 (三)思考与实践 1. 如何理解公债的概念、本质与特征? 2. 什么叫公债结构? 3. 理论联系实际,请您谈谈我们为什么关注和学习公债经济学? 4. 如何学好公债经济学?请谈谈您的想法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讨论等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启发、鼓励学生的独立自考能力,通过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课后思考题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⒋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⒌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法 ⒍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⒎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⒏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学说 ⒐.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 )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1.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已知一组样本观测值 {}n i Y X i i ,2,1:),(?=,普通最小二乘法要求样本回归函数尽可以好地拟合这组 值,即样本回归线上的点∧ i Y 与真实观测点Yt 的“总体误差”尽可能地小。普通 最小二乘法给出的判断标准是: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之差的平方和 最小。 2.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加权最小二乘法具有比普通最小二乘法更普遍的意义, 或者说普通最小二乘法只是加权最小二乘法中权恒取1时的一种特殊情况。从此 意义看,加权最小二乘法也称为广义最小二乘法。 3.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 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4.工具变量法IV :工具变量法是克服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相关影响的一种 参数估计方法。 5.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Two Stage Least Squares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既适 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以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单方程估计方法。 6.间接最小二乘法ILS :间接最小二乘法是先对关于内生解释变量的简化式方程 采用普通小最二乘法估计简化式参数,得到简化式参数估计量,然后过通参数关 系体系,计算得到结构式参数的估计量的一种方法。 7.异方差性Heteroskedasticity :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 而是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8.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模型的随机 干扰项相互独立或不相关。如果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 称为存在序列相关性。 9.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对于模型i k i i X X X Y μββββ++?+++=i k 22110i , 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X 1,X 2,…,Xk 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某两个或多个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