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复习2013

经济学说史复习2013

经济学说史复习2013
经济学说史复习2013

1,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

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甚至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获得货币。这一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强烈要求。

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除了开采金银矿外,认为商业是获得货币财富的唯一源泉,在商业中,又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货币总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一国货币财富增加。

认为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少支出多收入,实现外贸顺差,而国内的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外贸出口需要,主张鼓励和发展有利于出口的本国工场手工业。

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如垄断对外贸易、奖励和监督工业生产、保护关税、奖励增加人口等。总之,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简评:既错误地将财富归结为货币,又将金银与货币混为一谈;但对经院哲学仍是一大进步。

2,简述早、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异同

两者的不同点——在如何增加货币问题上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用行政手段严禁货币输出国外以贮藏更多货币。(货币平衡)

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保证外贸出超,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他们主张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采取保护关税政策。(贸易平衡论)

两者的共同点:

都把金银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并且都认为财富的源泉除开采金银矿以外是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

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主张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国工商业。

3,官房学派

官房:原为王家储藏收入和金银的场所,后引伸为王家财产。

官房学原指保持、增加和管理王家收入的学问,后概念扩大为与人们的财产和收入有关的一切学问。

官房学派实际上是德国的重商主义,但其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许多问题已超出了重商主义的范围。它一方面更多地承继了古代的思想,尤其是古罗马民法的思想,另一方面它的影响又深入及于近代的德国经济学。

官房学派的主要代表有:

塞肯道夫,,贝切尔,赫涅格,尤斯蒂

4,坎铁龙对社会产品流通的初次说明

三大阶级(农场主、手工业者和地主)

不考虑对外贸易;社会产品主要在城乡流通;收入是支出的基础。

城乡居民各占一半;土地年产物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补偿农场主的费用支出,三分之一为农场主的利润,三分之一作为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将全部收入用于城市,农场主将全部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购买工业品。两者购买工业品的总额正好占全部年产品价值的一半。(1/3+2/3×1/4=1/2)商人和企业家将所得反过来向农村购买原料和食品。

这是描述社会产品流通的第一次出色尝试,为后来魁奈天才的《经济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从威廉·配第到亚当·斯密之间哪些思想家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约翰.洛克:其享乐主义哲学为斯密的人性论提供了心理基础。

达德利.诺思:“世界上第一个杰出的自由贸易者”批判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

约瑟夫.马西:第一次提出利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而利息只不过是利润的一个部分;利息的降低是由资本积累及由此引起的利润下降造成的。

大卫.休谟:对斯密有影响、思想与斯密最接近的经济学家。他是斯密的教师和朋友,他的“人性论”是斯密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所以他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经济学论文发表于其1752年出版的《政治论丛》中。如果他著有系统的经济学著作的话,他将成为最杰出的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詹姆斯.斯图亚特: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经济学家。代表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他是英国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作为书名的人。马克思称他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尝试创立) 。斯密以前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尽管其思想带有重商主义的印记。

约翰.罗:英国经济学家和银行家,1720年曾任法国财政大臣,是信用制造论的先驱者和信用富国论的鼓吹者。从反面促进了重农学派的形成。

杰科布.范德林特:荷兰出生的英国经济学家,著有《货币万能论》。重商主义的反对者,提出货币数量论,阐述了国际间黄金流动规律,力主自由放任、自由贸易。为李嘉图货币理论奠定了基础。

贝尔纳德.孟德维尔:英国人(定居伦敦的荷兰哲学家、医学博士),著有《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认为公益的实现总是以私欲的满足为前提;并认为节俭只会使经济衰退,侈糜才会刺激经济增长。

6,经济表将全部流通过程归纳为哪五次交换行为?

1、土地所有者用生产阶级交付的20亿地租中的10亿来和生产阶级交换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2、土地所有者用剩下的10亿地租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3、不生产阶级用出售工业品给土地所有者所得的10亿里弗尔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

4、生产阶级为了生产向不生产阶级购买价值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生产资料)。

5、不生产阶级又以向生产阶级出售工业品所得的10亿里弗尔向他们购置农产品以作为工业原料。

7,简述魁奈的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

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原则。在自然秩序下,也即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只有彼此价值相等的东西才能互相交换。在流通领域是不可能找到财富产生的源泉,因而只能到生产领域中去寻找财富的源泉。

在农业生产中,产品的价值除了补偿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种子等)、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之外,还会有剩余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就是“纯产品”。新创造出来的农产品价值之所以能超过该产品的生产费用,是由于在农业中自然力或土地发挥了作用。

工业中的新产品不过是把社会上已有的财富加以结合变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财富在工业部门采取的是加算的形式,即原材料价值加上工资。新的使用价值在数量上并没有增加。

“纯产品”形成的收入即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土地所有者在进行消费时,把“纯产品”转移到工业中。魁奈认为,工业中的财富是经过土地所有者,从农业中转移过来的,农业是唯一的提供财富的源泉。

纯产品学说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商业是财富之源的观点,认定纯产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第二、魁奈虽然只把农业看作是唯一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正确的抽象观点: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

纯产品学说的缺陷:片面将农业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性劳动,并将纯产品看成是土地自然力的产物。

纯产品学说产生的必然性。第一、农业劳动是一种使剩余价值的创造在物质上显而易见,可以不通过流通过程就表现出来的劳动。第二、农业是一切劳动基础;第三、同重商主义斗争。

8,简述魁奈的赋税理论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他们认为“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产品”归结为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

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主的负担。

9,杜尔哥对重农学派学说的发展

杜尔哥与重农学派成员有一定联系,但并未参加其派系活动。他在任职时期推行重农主义政策,因受贵族反对而被取消。他把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他在魁奈所划分的三个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地主阶级)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出资本家和工人,并初步表述了劳动者和劳动条件分离的历史过程。他把纯产品看作是自然界对劳动者的劳动的赐予,实际上认识到地主阶级占有纯产品是对他人劳动的占有。他还明确提出资本的概念。他基本上抛弃了重农学派的封建主义外观,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纲领。马克思称他是“给法国革命引路的激进资产阶级大臣”,“试图采取法国革命的措施”。

10,简述《国富论》的结构

全书共五篇,前两篇主要阐述了国民财富的性质、源泉和增加国民财富的两种方法,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生产劳动者人数。其中第一篇分析了作为增进国民财富的决定因素之一的分工,随后分析了交换、货币和交换价值,论述了产品的分配,即工资、利润和地租。第二篇研究了对生产性劳动者人数有决定作用的资本,包括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第三、四、五篇分别研究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国家财政问题。整部《国富论》以增长国民财富为中心和主线,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各学科的内容,反映了斯密力求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意图。

11,亚当·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哪些两种方法?

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减少非生产劳动者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

12,工资基金论

工资基金理论是指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支配,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变动,而周而复始的反复下去,劳动基金,认为劳动贫民的安乐与工资的高低就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该理论的要点是:第一,工资不是由生存资料决定的,

而是由资本决定的。第二,在工资基金确定后,工人的工资水平就取决于工人人数的多少。

工资基金理论发现的政策意义是从理论上阐释了工人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13,简述亚当·斯密有关价值决定的理论

生产成本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或相对价格。

他用劳动说明价值的决定,并提出了两个价值规定。

一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劳动成本价值理论”);一是商品价值由商品在交换中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决定(“可支配劳动价值理论”)。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种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于已得此物但愿用以交换他物的人来说,它的真正价值,等于占有它而能自己省免并转加到别人身上去的辛苦和麻烦。……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14,简述亚当·斯密的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理论

(1)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认为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而其他一切劳动,即使是对社会有益的,也是非生产劳动。如手工工场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而家仆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

(2)把能否生产物质产品看成是划分标准。认为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或可卖商品上,是生产性劳动,而家仆的劳动,即不固定亦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是非生产性劳动。

按照这个观点,把国王、官吏、牧师、军队都作为非生产劳动者,反对国家在这方面的过度支出,有一定积极意义。

主张减少非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来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支出,以增加国民财富。

15,简述亚当·斯密对政府职能的看法

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

“每个人都必然努力尽可能使社会的年收入增大。实际上,一般说来,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由于他宁愿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按这样的方式管理产业,即使其生产价值最大,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16,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认为“甚或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交换价值),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认识到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价值决定,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尺度,坚持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所费劳动决定,价值大小与之成正比。

(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17,李嘉图是如何分析工资的长期变动趋势的?

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财富的增加,资本的积累,货币工资有上涨趋势,实际工资有下降趋势(否定了斯密关于工资随财富增长而增长的论断)。

“工资铁律”——工人在长期中只能得到最低工资(工资涨,则人口增)

18,李嘉图是如何分析工资利润之间量的比例变化的各种因素的?

货币上资上涨的原因是决定劳动自然价格的主要商品——食物及其它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必需品,由于生产困难加大而有涨价的趋势。农产品价格会由于资本的积累、工人人口增加而扩大耕种劣等土地进而加大生产上的困难而上涨。

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有二:第一,资本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工人人口增长的速度,即对劳动需求的增长赶不上劳动供给的增长。第二,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赶不上谷物价格上涨的速度,所以,增长了的货币工资不足以购买从前那么多的生活必需用品;而且总是谷物价格上涨在先,货币工资上涨在后,后者总赶不上前者。

19,李嘉图学派

李嘉图学派是指以J.穆勒和麦克库洛赫为首的,以捍卫李嘉图学说为目的的经济学家小团体,因在与马尔萨斯等反对派的论战中共同为李嘉图辩护而得名。

20,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可概括为两条公里、两个级数、两个抑制。

两个公理是: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两个级数:即人口在无妨碍时按几何级数增长(他以北美的情况为例证,说人口如不受阻碍,每25年增1倍),生活资料最多以算术级数增长(考虑到土地报酬递减,其增长速度较此尚慢),故人口增长有快于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

使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保持平衡的是两个抑制:一是积极抑制,二是预防抑制,也称道德抑制。所有提高死亡率的因素(如饥饿、疾病等)属于积极抑制,所有降低出生率的因素(如晚婚、不结婚、不生育等)属于预防抑制。

《人口原理》的宗旨:指出限制人口增长因素的存在、作用和发展趋势。

21,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马尔萨斯认为: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他定义:有效需求是一种能支付生产费用的需求,即能支付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工资、利息和地租的需求。

他认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要使产品顺利实现,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

但是,但生产性工人不能解决全部产品的实现问题,他们既是需求者又是供给者(工人仅能实现相当于工资那部分生产费用的生活资料消费);资本家有消费能力但缺乏消费愿望,积累是他们的主要追求,投资固然增加了有效需求,更增加了供给。

22,萨伊的价值理论

萨伊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物质不非人力所能创造),而是创造效用。财富由有效用的物品构成,创造效用即创造了财富。在他看来,一切有助于增加效用的活动均为生产性

劳动,不管发生在农业还是工商业中。

从生产论出发,萨伊提出了效用价值论。他将效用与价值相等同,认为创造效用即创造了价值,财富大小由财富的内在价值衡量,而价值大小则取决于效用大小。实际上,效用是价值的前提,但价值不是效用。

萨伊认为,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用价格代替价值分析后,又把价格决定归结为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当供求一致时,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

所以,萨伊的价值论是效用论、供求论及生产费用论的混合体。

23,萨伊的利润理论有何新意?

萨伊把利润分为:资本的利润和使用资本的劳动的利润。前者是对于资本的效用或使用资本所付的租金,也即是利息;后者是对企业家管理劳动所付的报酬,即企业家的收入或工资。萨伊较早的区分了资本家和企业家,相应地他把利息看作是资本发挥职能(即资本的服务)的结果,因此,资本在他的理论上直接产生的不是利润,而是利息。

24,萨伊的分配理论

既然在创造效用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都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则各要素的所有者就应依据各自提供的服务取得应得的收入或报酬:劳动的所有者得工资,资本的所有者得利息,土地的所有者得地租。这被称为“三位一体公式”(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物与物的关系,社会各阶级彼此独立,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他把生产的三要素及相应的收入看成是永恒存在的,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历史性。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具有重大影响。

25,萨伊定律

这是萨伊销售论的核心。萨伊认为,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卖掉产品再买进自己需要的产品。商品交换的最初形态是以物易物,即以产品交换产品,有了货币以后,情况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为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只在瞬间起作用,最终还是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因此,产品总是由产品来购买,卖主同时也是买主,供给最终会创造它的需求,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能发生。

26,巴师夏是如何论证其“经济和谐论”的?

服务的交换是以等价互利为原则的,因而包含了和谐。产品分配进一步证实了它。

按照劳动价值论,未有人力施加其上的产品均无价值,但在巴师夏看来,它们无疑也提供了服务,因此也具有价值。所有服务分两类,一类产生于人们的劳作,一类属于自然的赐予。巴师夏认为,地租不是李嘉图所说的为使用土地自然力而支付的报酬,而是过去服务的报酬。土地价值代表给土地施肥、清理土地、实施排灌等服务的报酬。

不仅地租不与社会利益相冲突,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也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为他发现了在分配领域的一条重要“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增加、利息下降,社会总产品中分配给资本的部分,其绝对量也会增加,但相对量会减少;而分配给劳动的那部分产品,其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会增加。

27,约翰·穆勒的“两分法”

把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区分开来。这就是区分生产和分配的著名的“两分法”。

把生产看成人和自然的关系,故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

而改变;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28,约翰·穆勒的价值理论的特点

在价值理论上,穆勒形式上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同时又把生产费用论、供求论等加入进来。

穆勒把商品分为三类:

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中,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种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因素是劳动。他又说,劳动一词可以用工资来代替,实际垫支的资本家所花费的就是工资。生产除了劳动以外还包括资本,是“节欲”的结果,节欲的报酬就是利润。

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这类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需求和价值互为因果的问题,他引入了需求表的概念(反映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他对供给与需求表、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弹性以及它们对价格的影响有着准确的理解。这些都是后来马歇尔相关分析的重要概念基础。

29,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

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理论。这是他对经济分析作出的最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之一。

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揭示贸易所得在贸易国家间如何分配。穆勒说明,实际的实物贸易条件不仅取决于国内成本,还取决于需求的类型。更具体地,国际交换的条件取决于国外对每种产品的需求能力和弹性。

他首先指出,一件进口商品的价值,就是用来支付它的出口商品的价值。一个国家能够卖到国外的商品构成了它用于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的收入。因此,可供出口商品的供给可以被认为对进口的需求,穆勒称之为“交互需求”。

他用产品成本的相对差别为商品的国际交换价值确定了上下限:如果英国制造10码棉布和15码亚麻布的成本一样,与在德国制造20码亚麻布的成本相同,则两国贸易条件的范围就限定在用10码棉布交换15至20码亚麻布。

如果一国出口品生产效率提高了,贸易利得将如何在两国之间作分配呢?要看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若其富有弹性,则出口国将会得到生产效率提高的绝大部分好处;若其缺乏弹性,则进口国得到绝大部分的利益。

30,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欲论”,但他作了补充。他把利润分成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和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利润将呈下降的趋势。

31,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和社会改革主张

经济危机理论

根据收入决定生产的观点,年收入的总量必须用来交换年生产的总量;如果年收入不能购买全部年生产,表明生产超过了收入,也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在他看来,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他认为,生产超过消费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他们力求降低成本,从而削减工人工资,工资的下降使工人消费日益萎缩。因此,一方面,追求利润,采用机器和企业不断集中,造成生产的无限扩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狭小,使生产和收入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产品的实现面临严重的障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生产还能够发展,只是由于国外市场的存在,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会越来越小,产品实现问题最终会成为不可克服的困难。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这在学说史上是一大功绩。但他的危机理论又存在缺陷(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并非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姚,170)。

社会改革主张

政府应保护居民不受竞争的影响。其理想社会是以小私有者为主体的社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是这一社会的特征。

西斯蒙第设想,存在着两个主要阶级(雇主和工人),这两个阶级彼此相依为生,存在着一种连带关系。

农业中,特别优先支持宗法式农业(“农夫是私有者和产品完全归生产者所有”)

对城市工业:恢复行会组织(手工业者同时是商人、厂主和工人,熟悉市场,按需要生产,无过剩之虑)。

他提出的理想社会是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社会,他把宗法式的农业和城市手工业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立。他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波动、危机及工人阶级的贫困与痛苦,生产是为满足需要,社会生产可以按正常比例进行。他对社会进行改革的设想是把宗法式的农业和行会原则应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反映的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

32,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他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李斯特认为,人的生产力和自然的生产力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在发挥作用时,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条件下,即“社会的、平民的、政治的状态和制度下”进行。物的生产力主要是指物质的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

他的生产力概念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性概念。他说:“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奴隶制度与封建领地取消,王位的继承、印刷、报纸、邮政、货币、讲师、历法、钟表、警察等等事物,制度的发明,自由保有不动产原则的实行,交通工具的采用--这些都是生产力增长的源泉。”

他认为,斯密等人把单纯的体力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力。却忽视生产生产力的劳动,如教师、作曲家、医生、法官和行政官员等也是生产者。前者生产交换价值,后者的生产性比前者要高得多。一国的发展程度,不是决定于积蓄的财富,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

程度。

33,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论

他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经济才能迅速发展。在农业时期,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农工商时期,也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是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交叉路口,还只是在工业发展中处于最初的发展状况,在同比它先进的工业国家优势竞争中所受到的损害较大,地位较不利。若没有国家政权的支持,不实行保护政策,迅速发展经济,不阻止更先进的工业国家的竞争,是不可能达到经济理想的。

34,德国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19世纪40-60年代在德国占主流的经济学流派。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史学派三巨头:W.罗雪尔、B.希尔德布兰德、K.克尼斯

35,罗雪尔将经济学中的历史方法归纳为哪几条基本原理?

1、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论述各个国民在经济方面想了些什么,要求了些什么,发现了些什么;他们做了些什么努力,有了些什么成就;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又为什么获得成功。”

2、不仅要研究现代经济,而且要对过去各文化阶段加以。

3、从经济关系上对所能知道的各个国民作相互比较,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范性。

4、对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绝对不轻易地一律予以颂扬或一律予以否定,而是客观记述各个经济制度的发展和终结。

36,德国历史学派与英国古典学派在理论上有哪些不同?

1、古典学派重视一般规律,李斯特等强调不同国家的特殊性,认为必须建立适合于落后的或正在兴起的国家的经济学,要研究各民族自己的发展道路。

2、古典学派把当时国际分工模式看成是永远不变的,李斯特等强调历史的发展,强调国际分工模式的可变性。

3、古典学派重视微观经济分析,李斯特等重视宏观考察,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强调民族精神、国家组织、法律制度、教育等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4、古典学派强调自由竞争,李斯特等强调国家干预,提倡在一定阶段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鼓吹社会改良。

5、在方法论上,李斯特等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方法,而主张实证的历史主义方法。

37,边际主义有哪些重要先驱?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在《贸易概论》(1690年)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里在1738年发表的《测定风险新理论之解说》文章中提出了边际效用以及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

意大利经济学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于1751年在其名著《货币论》中,提出了效用和稀

少性共同决定价值的原理。

意大利的彼得罗·维里、法国哲学家埃蒂耶·孔狄亚克也论述了与加里安尼类似的思想。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福斯特·劳埃德较早使用边际效用说明价值。

爱尔兰经济学家朗菲尔德认为价值决定于供给和需求。他用边际成本和边际需求来说明,是均衡价格论的先驱。

38,边际革命

1871年,往往被称为“边际革命”年。

这一年,奥地利人C.门格尔在其《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最小重要” 价值论;英国

人W.S.杰文斯在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稍后的1874年,

法国人L.瓦尔拉斯在其《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中,提出了“稀少性”价值论。上述三人各自独立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39,戈森定律

1,边际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2,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3,在旧享乐最大限度被满足后,要发现新享乐或继续扩大旧享乐,才可以得到更大的享乐

40,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有哪几个特点?

(1)把“人类经济”抽象或还原为两个基本要素:人的欲望的存在,满足欲望的物质的有限性。由于欲望无限而物质有限,因而产生了如何经济地使用物品的问题,并由此引导出一切经济问题。

(2)把“国民经济”抽象或还原为“个体经济”。他们把个人从社会和历史中抽象出来,个人是第一性的、本原的,社会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认为社会是个人简单算术的总和,社会经济是个体经济简单机械的综合,或者说,孤立的个体经济是社会经济的缩影。因此,孤立的个体经济被当作分析的立足点。

(3)注重心理分析。把人类经济的出发点归结为从人的个人欲望出发,为满足个人享乐

和避免痛苦而对有限的物品所作的评价和选择。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快乐与痛苦的关系。把政治经济学完全从属于心理学,公开宣称政治经济学是实用心理学。

41,简述维塞尔的“归属论”

维塞尔把边际效用理论应用于解释分配,提出“归属论”,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是由它们所生产的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这价值应按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或“贡献”大小,以一定份额“归属”于各有关生产要素,从而构成各生产要素的收益,工资、利息、地租就是劳动、资本、土地各生产要素的收益,这些收益归根结柢都是主观评价的结果。

42,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他认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之间存在价值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他说:“一笔借贷无非是现在物品对未来物品的一个实际而真正的交换”,利息就是在这种交

换中给予现在物品的贴水。

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价值之间有差别是由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主观评价更高一些。

第一,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一般其未来情况会更好一些,故现在物品比同量的未来物品的边际价值要高一些。

第二,对现在和未来的估价有差别,即低估未来。人们一般对未来缺乏想像力和意志力,考虑到人的生命短促和境遇多变,因此,常常低估未来物品而高估现在物品。

第三,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会引起对现在物品的高估。现在物品有利于使取得迂回生产方法的好处,到未来可获得较大的利得。

运用生产要素,先制造中间物品(生产工具),再以之生产消费品,这种生产方法可称为迂回的生产方法,也可称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但要作迂回生产,必须先有现在物品(生活资料)。这就是现在物品的技术上的优越性。如徒手捕鱼的鲁滨逊,如果有人借给他一些鱼,他就可以腾出时间制造生产工具(船和网),再用其进行效率高得多的生产。

他把时差利息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是借贷利息。借贷是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交换,因前者评价高于后者,债务者在偿还时须在本金外加一差价“贴水”,这个贴水就是利息。

第二是企业利润。这是时差利息的基本形态。他认为资本家在进行生产时所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物质上是现在物品,但在经济上又是未来物品。作为现在物品,它们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消费需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在生产中转化为消费品。二者时间上的差额,形成了增加的价值,产生了利润。

第三种利息形态是耐久物品(如建筑物、土地等)的利息,即租金。他认为,耐久物品的特点是在技术上能提供多次连续的服务,故其价值是由一连串多次服务的各个价值所组成。根据现在物品在评价上要高于未来物品的原理,当前服务的价值总要高于将来服务的价值,这一差额即耐久物品的利息。

43,简述杰文斯的效用价值论

(1)价值完全取决于效用,效用不是物品的固有属性,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

(2) 随物品占有量增加,人的欲望会减低,效用也会随之减少。

(3)效用应分为总效用和效用程度。总效用是物品所能满足的欲望总量,效用程度则是物品某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强度。

(4)物品的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程度”最重要,它表示现有商品量中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的效用程度,它决定物品的价值。

44,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纯粹经济学是在假定的绝对竞争(即完全竞争)制度下的价格决定理论。价格决定与价值决定在瓦尔拉斯的学说中是一回事。稀少性(或稀缺)在瓦尔拉斯的理论中相当于边际效用。他的稀缺(价值)论实际上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利用稀缺原理分析商品的交换比例时,他得到了与杰文斯交易方程式相似的结论,当商品稀少性的比例恰好等于商品价格的比例时,交换达到最大的满足。

但价格体系本身是如何决定的呢?瓦尔拉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一般均衡理论。

他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有关的,一种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在考察经济问题时,不能仅仅研究一个市场上的供求情况,还必须同时研究其他一切市场上的供求情况。由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当

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的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研究者不能满足于找出一个市场的数量和价格的均衡量,还必须找出能使一切市场供求相等的全部价格和数量系列。这种一切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被西方学者称为一般均衡。

45,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在劳动不变而相继增加资本时,每一单位增量资本所提供的产量(产值)增量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产值),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样,在资本不变而相继增加劳动时,每一增量劳动所提供的增量产量(或产值)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产值),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利息(或工资)即由资本(或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即:利息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有深远影响。它将土地报酬递减律扩大为包括劳动和资本在内的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论的出现,完成了将边际分析推广到包括产品分配领域在内的整个经济生活领域的过程。它是边际效用学派的最具代表性的分配论。

46,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

1、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作用,提出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能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人的动机可以通过货币来间接衡量。例如,人们希望得到多大的满足,可通过愿支付的价格间接地测量出来。

2、运用进化论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强调“连续原理”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社会和生物界一样,只有渐变没有飞跃。认为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概念、经济学说之间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它们的区别都只是相对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正因为此,他才能把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加以协调,综合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

3、重视数学分析,尤其重视边际增量分析的运用。这也是“连续原理”的运用。

4、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即假定各种条件(技术、资源、人口和其他商品价格等)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讨论某一市场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它供给和需求这两种相反的力量所决定。

47,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二元论的供求均衡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马歇尔认为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由该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决定的,主张用均衡价格去衡量商品的价值。所谓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在讨论均衡价格的决定时,引入了时间因素:

①极短时市场价格,时间短暂到无法改变供给量,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状况。

②短期均衡价格,即来不及增加设备、改进技术和组织,只能在现存的技术设备和组织基础上伸缩产量,均衡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

③长期均衡价格,即技术、设备和组织均有足够时间加以改变以适应需求的变化。均衡价格虽仍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但是,生产费用对商品的价值起着主导作用。

总之,时间愈短,需求方面对价格所起的作用愈大;时间愈长,供给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大。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以“完全竞争”的假设为前提的。后来的学者从“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等角度对他的学说进行了补充。

48,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

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均衡价格论的一个运用。

克拉克将“边际生产力”作为工资、利息等分配形式的唯一决定因素,而马歇尔认为,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因为马歇尔从其均衡价格论出发,把提供生产要素也当作提供商品,把提供生产要素而获得的“报酬”也视为一种让渡价格;而作为一种价格,既取决于边际生产力之类的需求方面的因素,也取决于供给成本之类的供给方面的因素。

马歇尔提出了生产四要素说,即除劳动、土地和资本外,还应包括“组织”(指工业组织,内容包括分工、机器改良、生产规模、企业管理等,他特别重视资本家的“管理才能”),认为国民收入是各生产要素共同协作创造的,而各要素在其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则取决于它们各自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对各类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对劳动、资本、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劳动的“负效用”;资本的供给取决于资本家对未来享受的“期待”。工资是劳动供求均衡时劳动的价格;利息是资本供求均衡时资本的价格;利润是资本家组织和管理企业以及冒风险的报酬;地租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其生产费用的剩余,由于土地的供给固定的,不存在供给价格,故地租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他用生产要素价格论取代了收入分配理论。这一点影响非常深远。当代西方经济学至今仍承袭着这个传统,把这种生产要素价格论奉为分配理论。

49,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就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上述方面,从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50,凯恩斯《通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分歧

①在就业理论方面,凯恩斯抨击”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抛弃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工资、物价、利率的自由伸缩,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保持充分就业的教条;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前述有效需求的不足,并不总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就业量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只是可能达到的各种就业水平的一个特例和极限。

②在利息理论方面,传统经济学认为利率取决于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与储蓄(对资金的供应)。若储蓄相对于投资需求来说过多了,利率就会下降,从而可以刺激新的投资,使投资与储蓄量又均衡,保持充分就业。凯恩斯则否定这个传统理论,认为利率不决定于储蓄与投资,而决定于人们的”流动偏好”和货币的供应量。此外,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虽可刺激投资,但利率的下降有一定限度;如果投资前景不佳,资本边际效率很低,即使利率降到最低限度,也不足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③在工资理论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如果对劳动的需求低于供给,出现失业,工资就会下降,工资的下降就会使就业重新增加。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充分

就业之所以不能够持续,则是由于工会组织等阻止工资降低,使工资具有”刚性”的结果。凯恩斯否认这种说法,认为即使工资不具有刚性,只要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且,降低工资不能”救治”失业,只能使消费需求更加不足,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④在货币理论方面,凯恩斯认为对物价起直接作用的不是货币供应量而是有效需求,前者只能间接影响物价。例如,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会使利率下降,如下降的幅度足以刺激投资,使有效需求增加,就有可能间接影响物价,但也须视起始的就业水平而定。若当时已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则由此引起的有效需求增加,就会引起物价上升;但若起始的就业水平很低,则对物价的影响很小或不发生影响。

⑤在分析方法上,传统的庸俗经济学一般侧重单个企业和单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分析以及单个商品、单个生产要素的供求与价格均衡关系的分析;而《通论》则侧重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两者有显著区别。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常称前者为”微观经济分析”或”个量分析”;称后者为”宏观经济分析”或”总量分析”。

1,大卫·休谟对经济学作出了哪些贡献?

对斯密有影响、思想与斯密最接近的经济学家。他是斯密的教师和朋友,他的“人性论”(姚开建,是斯密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所以他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

有重要作用。其经济学论文发表于其1752年出版的《政治论丛》中。如果他著有系统的经济学著作的话,他将成为最杰出的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提出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为自由贸易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被称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理论,是休谟在经济学上最大的贡献。

18世纪最著名的货币数量论者。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

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但最终,增加的货币将被完全吸收转化为价格水平的增长。

2,边沁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及影响。

边沁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曾明确提出:财富或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

边沁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为动机。功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功利主义以享乐主义为哲学基础,但增加了伦理学的原则,也就是应该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李嘉图通过詹姆斯·穆勒接受了边沁的这种哲学思想,贯彻到他自己的经济学说中。

3,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有何政策寓意?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寓意: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困和罪恶归结为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并以此反对把资本主义罪恶归结为社会政治制度的观点和理论。

依据人口理论,马尔萨斯反对英国济贫法,认为其不仅不能增加维持人口的食物,而且增加人口,使饥饿问题更加恶化,建议取消该法,代之以“贫民习艺所”。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

重商主义:一方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的总称。 萨伊“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为了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的构建尊定了基础。 “戈森第二定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学影响甚大。 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生产→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⑴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会创造财富。坚决反对重商主义。⑵把“自然秩序”的学说作为整个学说的基础。他们认为凡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都会健康发展,反之,违反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病态。⑶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封建外观,重农学派的学说虽然在本质上看是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从表面上看却有着一块封建招牌,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2)工人及其家属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3)给劳动者高工资。主张“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

西方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九章 简要说明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收入-支出循环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理解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注意什么?GDP和GNP的差异;什么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和服务;资本品是不是最终产品?资本品是不是中间产品?什么是增加值;为什么要将资本品纳入GDP核算中?使用市场价格核算GDP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差异?人均GDP可以衡量什么?生产法的含义及作用;支出法的含义及作用;从支出角度核算的GDP由几部分组成?收入的含义及作用;为什么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等于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差异?什么是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十章 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两个假设是什么?什么是计划总支出,其构成是什么?短期均衡条件;根据凯恩斯交叉图说明如何得到短期均衡国民收入;解释均衡条件I=S;解释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消费和储蓄的关系。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什么是消费-投资法?什么是储蓄-投资法?用消费-投资法中的表格法、代数法来求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用储蓄-投资法中的表格法、代数法来求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什么是收入-支出乘数;自发消费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乘数的实质是什么?三部门下,投资和社会总储蓄的关系有哪三种情况?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对均衡产出的影响;什么是国外净资本流入,它与净出口的关系是什么? 第十一章 投资及其影响因素;投资函数;IS曲线的含义;求解IS曲线的表达式;什么因素使得IS曲线的移动,这些因素对IS曲线的影响大小是多少?货币需求的含义;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的含义;用图形说明货币市场如何实现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和货币供给的变化如何影响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LM曲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IS-LM模型的均衡,及对应的非均衡状态;什么因素会使得IS-LM均衡点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计算题:如何求解IS曲线、LM曲线,利用IS-LM模型求解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第十二章 总需求的含义;总需求和计划总支出的差异;使用代数法,根据IS-LM模型求得AD曲线;AD曲线背后的经济过程是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利率效应是什么?实际余额效应是什么?开放效应是什么?哪些因素引起AD曲线的移动,以及AD曲线如何移动?什么是总供给?什么是劳动供给?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劳动需求?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用图形说明如何得到劳动市场均衡;什么是价格的灵活伸缩性?如何得到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什么是价格的刚性和货币工资刚性?如何得到水平的总供给曲线?什么是价格粘性和货币工资粘性? 用图形解释短期总供给函数Y=Yn+α(P-Pe) α>0(12-5) 用货币工资粘性解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哪些因素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但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2古典经济学? 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 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3重农主义?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4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 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5戈森定律? 戈森定律是以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命名的边际效用价值,其内容就是欲望与享受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是现代“效用论”的基础。戈森认为: 1.人类为满足欲望和享乐,需不断增加消费次数,而享乐因随消费的增加而递减,享乐为零时,消费就应停止,如再增加,则成为负数,使享乐变为痛苦。2.假如有人在几种享乐之间有选择自由而无充分享受的时间,则不论这几种享乐起初的绝对量如何不同,要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必须在他们之间依次消费其享乐量(个量)最大者,直到各种欲望之数量(个量)彼此相等为止3.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情况下,要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6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是指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马歇尔用商品的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认为均衡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而需求价格的决定和供给价格的决定有很大的区别,他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提出均衡价格论,指出在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产量和价格也同时达到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是由商品的均衡价格衡量的观点,这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7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理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相对抗. 认为利息相对现在财物和未来财物的主观评价的差额。从需求的角度.认为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予利息补偿。从供给的角度看,利息主要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间隔。(他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时期的需要与资力不同,对将来欲望及其满足手段的评价较低;现在财富比将来财富具有技术优越性。庞巴维克的理论所依据的

经济学说史三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俩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核心思想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前提与条件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 原因分析 征税和举债是否等效,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托宾(Tobin,J.)在其著作《财产积累与经济活动》(《Asset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y》)一书中,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失效,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财产为正值 首先,等价定理的成立,不但要求各代消费者具有利他动机,而且还必须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产为正值。而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富并不总是正值。比如,虽然消费者关心其后代的效用,但如果后代比他本人更富裕,他便会认为即使从后代那里获得财富,也不会影响后代的效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留给后代的财富就不一定会是正值,这并不改变消费者的利他属性。 实际上,消费者也许并没有遗赠动机,因为可能他们没有子女,或许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人的福利。因而,当政府采用公债替代征税时,消费者便不会将债券留给后代,让其用于应付未来税负的增加。相反,由于偿还公债本息所需增加的税收要在他死后才开征,因而他所要承担的税负的现值下降,财富会增加,因而消费者当期的消费支出完全可能会随之而增加。 数额相同 其次,支撑等价定理的假设是政府对每个消费者减少税负的数额相同,并且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这一假设很容易遭到攻击,因为现实生活中一次性总付的人头税并不存在,政府的财政政策常常会造成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对每个消费者来说,税收减少的数额不可能相同,并且消费者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为了方便说明,假定政府减税政策的受益者为消费者人数的一半,受益者当期税负减少200元。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要保持不变,因此,减税而引起的收入减少,政府将通过向所有的消费者发行100元的债券来筹措。假如政府债券利息为年息5%,人口不变,若政府在第二年偿还本息,采取向每个消费者征收105元的新税来实现。 范围的不一致性 公债持有者与税负承担者范围的不一致性,以及同为公债持有者、税负承担者,其公债持有比例与税负承担比例的不一致性,使社会资源从税负不变的消费者转移到了税负减少的消费者手中。其结果是,减税的受益者将会增加当期消费,受损者将会减少当期消费。消费结构的这一改变,是否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取决于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的对比。如果二者相等,不会影响社会总需求。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于后者,社会总需求会增加;而前者小于后者,则社会总需求便会减少。消费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的差异,使李嘉图等价定理不能成立。 一、举债与征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通过举债或者征税进行融资的效应是不同。举债而不是减税意味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相对增加。一方面,国债购买者持有的国债可以作为支付手段使用,购买债券并不影响其生产或消费;另一方面,在举债额与征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以及答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和统计学创始人的是(),福利经济学之父是(),提出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2、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理论是(),科斯论证了企业本质,并提出了()的概念,亚当?斯密在1176年完成《国富论》,它的基本思想是()。 3、亚当?斯密提出了四大赋税原则分别是()、()、()、()。 4、萨伊定律是指(),凯恩斯定律是指()。 1)中。2 3 4 D、拉弗 5、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A、罗宾逊 B、萨缪尔森 C、卢卡斯 D、拉弗 6、亚当?斯密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是()。 A.政府管制 B.自由放任 C.宏观调控 D.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7、古希腊思想家中谁区分了“经济”和“货殖”的不同()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色诺芬 D.苏格拉底 8、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在文献中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着作是() A.《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9、魁奈认为,纯产品是() A.商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B.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 1 2 3 4 5 6 7 8 9 ? 1 2 3 4 1 2、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点是什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威廉?配弟、庇古、熊彼特; 2、均衡价格论、交易成本、经济自由; 3、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4、供给会自行制造需求、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 5、享乐递减定律、享乐均等定律、享乐扩充定律;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西斯蒙第 一、地位: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二、历史背景: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三、在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和收入 ①人们的消费只能通过交换来实现。他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论证了资本和收入。 ②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社会繁荣的基础。一旦生产不能和收入交换,生产就会陷于停顿。 ③他虽采取了三种财富源泉(土地、资本、劳动)产生三种收入(地租、利润、工资)的说法,但他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在他看来,土地和资本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发挥作用。工资不代表劳动的绝对量,只代表维持前一年工人生活的生活资料。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他同样把地租同工资对立起来,把它看做是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 2.生产与消费 ①生产以消费为前提,生产应该服从消费;不过,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服从消费的原则转化为供给服从于需求。在这种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收入与支出是重要环节。 ②绝对的消费指资本家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从量上说,国民收入调节国民开支,支出决定了消费,国民开支在消费基金里吸收全部生产。因为消费是由支出,或最终是由收入决定的,所以,消费决定生产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 3.经济危机理论 ①西斯蒙第的主要伟绩: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②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西斯蒙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家 强调国民“National” 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地位: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二、经济学说: 1.世界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 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世界主义的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而他的国家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2.生产力理论 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他把“国民生产力”分成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根据李斯特的

经济学说史_试题选择简答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C )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C )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D )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B )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 )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D )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C )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16、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C ) A、威廉?配第 B 、亚当?斯密 C、约瑟夫?马西 D、约翰?洛克 17、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 B ) A、大卫?休谟 B、范德林特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18、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 D ) A、历史演绎法 B、抽象演绎法 C、经验归纳法 D、历史归纳法

上师大商学院经济学说史期末试题库完整

经济学说史 1.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 (1)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甚至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获得货币。这一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强烈要求。 (2)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除了开采金银矿外,认为商业是获得货币财富的唯一源泉,在商业中,又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货币总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一国货币财富增加。 (3)认为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少支出多收入,实现外贸顺差,而国内的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外贸出口需要,主张鼓励和发展有利于出口的本国工场手工业。(4)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如垄断对外贸易、奖励和监督工业生产、保护关税、奖励增加人口等。总之,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5)简评:既错误地将财富归结为货币,又将金银与货币混为一谈;但相对于经院哲学的讳言财利仍是一大进步。 2.简述早、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异同 (1)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义,又称重金主义和货币平衡论;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是晚期重商主义,又称重工主义和贸易平衡论。

(2)两者的共同点: 都把金银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并且都认为财富的源泉除开采金银矿以外是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主张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国工商业。 (3)两者的不同点——在如何增加货币问题上: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用行政手段严禁货币输出国外以贮藏更多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保证外贸出超,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他们主张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4)上述不同点反映了商业资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 早期重商主义反映资本主义发展最初阶段商业资本追求以贮藏形式来积累货币;晚期重商主义者出现在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时期,已经意识到货币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带来更多的货币。 3.简述威廉配第的工资理论 ●工资的高低,取决于生产维持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 ●劳动者本身的价值不能说成是由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配第的工资理论是为了寻找法律规定工资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说明应将工资 定在怎样的水平上。 ●认为工资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简答题 1、简述色诺芬对社会分工的主要观点。 2、简述色诺芬的财富观点。 3、简述阿奎纳的公平价格学说。 4、简述经院学派的财富观。 5、亚里斯多德对“经济”和“货殖”是怎样区分的? 参考答案 二、(答案要点) 1、色诺芬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因而必须实行社会分工。分工是每个人只从事一种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他还谈到分工和市场范围大小的关系,认为市场大小是社会分工的条件。 2、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只有用货币交换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是真正得到了财富。色诺芬已经认识到了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3、阿奎那认为,实现公平价格的制度条件是,市场上不存在商业欺诈和垄断行为,交易完全出于自愿的原则和共同的愿望。关于公平价格,掌握两个原则:其一是效用原则,其二是成本费用的原则。阿奎那指出,公平价格是保证生产持续所必需的一种报酬,它必须足以补偿生产的劳动成本,此外,还必须足以补偿运输、储存以及可能的风险。效用和成本的双重原则构成阿奎那公平价格的一般基础。阿奎那也意识到了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他以小麦为例来说明这个原理。阿奎那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成为效用价值理论的渊源。 4、阿奎纳首先论证了私有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他认为根据自然法,私有财产并不是自然法创立的,一切财富都应该属于上帝。人类的理智对自然法进行了补充,创立了私有制,并说明了私有制比公有制的优越性。阿奎纳把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食物、牲畜和土地属于前者,金钱属于后者。他认为,取得金银财宝不应成为人生目的,自然经济才是正常的经济,是人类幸福的基础。他的财富概念指的是实物,而不是货币。 5、亚里斯多德认为,“经济”和“货殖”不同。他认为,财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为了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这种财富活动属于“经济”范围之内,“经济”在于获得自然供给人类有用的东西,所以它是自然的。而“货殖”是为了获取货币,所以是反自然的。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二、简答题

经济学说史_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

人大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考试内容参考书复习策略英语资料 一、人大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招生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招生专业统考招生人数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考试科目 020104西方经济学 2013年 13个 2014年 14个 2015年 10个 (不含硕博连读 1、初试考试科目:①经济理论;②经济 学说史;③外语; 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

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 ;⑤经济思想史 ; ⑥政治理论 1、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 (听力测试 20分,口语测试 30分 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满分 150分 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人大西方经济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 6:1(历年缺考率在 20%左右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 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 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 =初试总分 /3*50%+复试总分 /2*50%(初复试各占 50%。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 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人大经济学各专业初试专业课一考试内容相同 , 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人大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二、人大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史专业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020104西方经济学《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吴易风 经济科学出版社《高级宏观经济学》 戴维·罗默 苏剑译商务印书馆 《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格致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09级《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题型: 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在两题中任选1题,10分) 二、名词解释的答题要求: 1、基本概念(定义); 2、简要内容陈述(代表人物); 3、基本评价。 三、简答题:答出基本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必详细解释,但内容要完整。 四、论述题:既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又要略作评论分析。答题一般不少于300字 各章的复习要点: 第三章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 2、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柯尔培尔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4、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第四章配第的经济学说 1、威廉·配第的主要经济理论: 包括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论等。 第五章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布阿吉尔布尔与坎蒂隆 2、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3、自然秩序学说及其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作用。 4、魁奈《经济表》的主要理论贡献。 5、主要名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年预付、原预付、纯产品 第六章斯密的经济学说 1、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2、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庸俗观点。 3、主要名词:《国富论》、三大阶级与三种收入、“看不见的手”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

2、李嘉图的分配论的主要观点,及他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见解的重要意义。 3、主要名词:比较利益说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2、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论观点。 3、主要名词: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经济学说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错误。 2、马尔萨斯价值论和危机论的基本观点。 3、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4、“萨伊定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5、主要名词: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 第十章西尼尔、巴斯夏和穆勒 1、西尼尔“忍欲说”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巴斯夏“经济和谐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约翰·穆勒关于商品的分类和各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4、穆勒提出“两分法”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5、主要名词: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论、忍欲说、“并连生产” 第十一章李斯特和德国历史学派 1、李斯特的主要经济学观点。 2、简评李斯特的经济理论 3、罗雪尔的历史主义观点。 4、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 5、主要名词:历史学派。 第十二章边际主义的兴起 1、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3、主要名词: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学派、数理经济学派 第十三章奥地利学派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精华整理版)

1、欧文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这一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合作公社。 2、被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3、继《资本论》之后,恩格斯在其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更加集中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4、魁奈在《经济表》中,创建性地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5、马克思确立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6、晚期重商主义又被成为贸易差额论,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柯尔培尔,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牺牲了农业发展,使法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7、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集中反映他经济思想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8、傅立叶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和谐制度。 9、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0、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主观价值论。 11、凯恩斯认为,在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凯恩斯定律。

12、马尔萨斯的代表著作是《人口原理》,在该书中他用很大篇幅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3、斯密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在后来被成为商品真实价格。 圣西门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 14、李斯特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归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15、坎蒂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其最重要的经济著作《商业性质概论》阐述了一系列农业的重要思想,是重农主义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 16、凯恩斯的代表著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17、马克思所撰写的《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完成,标志着马克思已最后完成了《资本论》三大卷的全部手稿。 二、名词解释 1、色诺芬 “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色诺芬的《经济论》中,由希腊文的“家庭”和“管理”两词派生来。他在《经济论》中强调,经济(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一基础题: 1.P28重商主义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晚期中商主义的代表在意大利有塞拉, 在英国有托马斯·孟,在法国有柯尔贝尔,在奥地利有霍尼克,在德国有尤斯蒂。2.P33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 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3.P45马克思曾评价,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4.P78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包含三方面内容:自然秩序、自然法则、自然权利 5.P80弗朗斯瓦·魁奈喜欢中国文化,提倡中国哲学,推崇论语,被人誉为“欧洲的孔 子”。 6.P144 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 人,列宁曾把他的学说称为经济浪漫主义。 7.P177 巴师夏,是阶级利益和谐论的创始者之一,也是当时的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 他反对社会主义思潮,把社会主义作为批判的对象,凯里反对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8.P193 李斯特是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品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9.P229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是英国的经济学家、边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经 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杰文斯的经济学说以主观的心理为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分析为工具。他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序言中说:“在本书,我尝试经济学为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10.P248 凡勃伦主张组织“技术人员苏维埃”,把经济的控制权转到它的手上,以此来代 替企业经营,这样就能正确处理“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的矛盾了。 11.P271张伯伦于1933年出版的成名作《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分析了既不是完全竞争也 不是纯粹垄断的市场上的行为。他认为大多数的市场价格是由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共同决定。 12.P271 琼·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在垄断竞争的概念上增加了 “买方垄断”和“价格歧视”。 13.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因此,庇古被称为“福 利经济学之父”。 二名词解释: 1.P36柯尔贝尔主义:指17世纪柯尔贝尔在任法国财政大臣的时候所推行的一系列的重商 主义政策。柯尔贝尔把货币或金银看着衡量国家富裕或贫困的标准,把国家拥有的货币数量看作是该国政治、军事实力的决定因素。对内发展工业,鼓励兴办皇家和私人手工工场,增加生产,扩大输出,扩建商船队,修整港口,改善交通运输,废除内地关卡,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对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争取贸易顺差,使贵金属流入法国,建立海外专利特许公司,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柯尔贝尔主义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专制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后来成了工业发展的障碍。 2.P113斯密教条:指斯密对商品价值所作的错误分解的理论。斯密从他错误的收入决定价 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v+m)。由于工资是劳

最新西方经济学说史考察复习提纲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提纲 整理者:石方中 一、填空题 1、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柯尔培尔。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完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完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 4、斯密的代表作有《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 5、魁奈把法国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6、斯密把英国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 7、“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对经济机制的形象比喻。 8、重农学派的一个特点是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外观。 9、《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斯密的代表作,阐明了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 10、古希腊在经济学领域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1、魁奈把农业资本划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 1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两个级数是人口与生活资料。 13、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 14、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阐述劳动价值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15、斯密把资本概念普遍化并第一次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6、《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柏拉图。 二、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 说和政策体系,是商业资产阶级与封建中央集权结成的联盟。基本 观点是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来源是流通领域,对外 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 基本原则。

2、自然秩序观: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是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 形成的他们提出了自然和社会应当建立在“自然秩序”这上,并把 “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相对立。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资本主义的秩序,这种秩序是合乎人类本性的,因而是自然的、 合理的制度,而“人为秩序”则是违反自然的不合理的制度,即封 建专制制度。 3、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 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经亚当·斯密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 束。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 经济学说。 4、斯密教条:“斯密教条”是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 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中错误的观点。 由于这一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所以 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 5、重农学派(说):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 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 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6、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 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这里的“政治”是 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学、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 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 法论基础。 7、比较成本论:李嘉图依据亚当?斯密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提出的国际分工理 论,认为各国应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专门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