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维度:深度翻译

翻译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维度:深度翻译

翻译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维度:深度翻译
翻译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维度:深度翻译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0N o .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84/407227)的研究成果之一。[收稿日期]2009210222

[作者简介]孙宁宁,南京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纬度:深度翻译

孙宁宁 (南京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本文结合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深描理论,探讨翻译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进而引出美国翻译

理论家奈梅?阿皮亚的深度翻译这一概念,指出文化人类学观照下的深度翻译的实质是译释,接着探讨了脚注、注释和评注等翻译策略,认为深度翻译给翻译研究以新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深描;交互文化性;深度翻译;翻译策略;译者[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358(2010)0120014204

1 引言

20世纪后期,以特有的核心范畴“文化”为媒介

的人类学(叶舒宪,2003:2),给人文社会科学的发

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人类语言学、文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新的学科蓬勃兴起,这也给了翻译研究以新的研究视角。人类学的发生和发展促进了知识全球化的进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非西方的文化传统。人类学家从世界各个边缘地区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地方性知识”的报告,他们广泛的田野作业经验将西方传统以外的知识和信息传播于世,其客观结果便是对于单一基准的欧洲中心主义知识观发起挑战,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确立的西方知识体系的普遍价值与合法性提出质疑,促成多元主义的文化思想新格局。第二,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原则要求一视同仁地看待世界各民族人民及其文化,消解各种形形色色的种族主义文化偏见和历史成见。第三,人类学与以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贵族化倾向针锋相对,更加关注所谓“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即“俗民文化”、“大众文化”和形形色色的“亚文化”群体,也就是和文化的“大传统”相对的“小传统”。这给全球范围内的知识结构构架的重组和学科之间的科际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第四,人类学的出现代表着人类知识体系内部划分的一种危机和重新整合的需要。人类学的核心术语“文化”正是这种知识重新整合的有效概念工具(叶舒宪,2003:8211)。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夏建中,2003:1)。对文化的共同关注,使得文化人类学与

翻译学之间能够相互借鉴与影响。人类学以研究“异文化”为特色,在方法论上具有“求异”的思维特点。人类学家的理论建构主要是田野工作和文化比较,而田野工作即人类学研究的具体实践的成果就是民族志(ethnography ),也即对一种当地文化的事件和习俗的内部描写(夏建中,2003:330)。民族志具有跨文化性,民族志的撰写是文化人类学对他族文化进行阐释性描述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提出了“深度翻译”的概念。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纬度,探讨深度翻译与传统翻译的不同及其相关的翻译策略,进而指出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与启示。2 深度翻译及翻译策略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 ord Geertz )是把文化人类学从进化论转向解释学即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学转向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文化

的解释》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一书中提出文化研究是一种解释行为的理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web of signifi 2cance ),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韩莉译,格尔茨著,2006:5)。他认为民族志的撰写是一种再阐释,即阐释之阐释。通过再阐释,寻找文化表象之下的文化意义的构建规律,从而真正理解和描述所研究的文化。

在跨文化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身份正如文化人类学中的民族志学者,是异质文化的调停者。澳大利亚翻译理论家安东尼?皮姆(Anthony Py m )

?

41?

在《翻译史研究方法》(M ethod in Translation H istory)一书中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翻译史,提出了“交互文化性”(I nterculturality)概念。他提出交互文化性暗含不信任与疑惑,而跨文化译者代表一定的意识形态和学派,因而能够消解不信任与疑惑(Py m,2007:186)。他认为译者不只属于目标语文化或源语文化,而是属于这两种文化的重叠或交汇部分,即“交互文化”或第三种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大格局下,译者既是文化的协调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其根本任务就是把文化异质性译介进译入语文化,并被译入语文化所接受。

后现代哲学的语言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在《差异与重复》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公式“他者=一种可能的世界之表现”(叶舒宪,2003:31)。按照这个他者公式,人类应努力学会容忍差异、尊重差异,并尝试理解他者和欣赏他者。当代人类学在“地方性知识”方面的论述同他的看法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格尔茨在《地方性知识》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文本(culture as text)这一概念,认为文化文本如同文学文本那样具有可解读的召唤性质,因而从文本中寻找出来的意义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格尔茨称之为“地方性知识”,即具有文化特质的地域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命题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文化人类学的知识观和方法论方面,由于它对正统学院式思维的解构作用同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判、后殖民主义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批判是相互呼应的,所以很自然地成为经历“后学”洗礼的知识分子所认同的一种立场和倾向,成为挣脱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优越论的一种契机,成为反思自身的偏执与盲点的一种借镜(叶舒宪,2003:37)。而要获得地方性知识,首先要转变传统心态和价值观,其次要遵循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原则,以避免在面对他者时出现意识形态化的思想与偏见。

格尔茨认为,人类学者对异文化和当事人的观点的了解有“经验接近”(experience2near)与“经验远离”(ex perience2distant)的程度差异。前者指用当事人的概念语言来贴切地描述该当事人的文化建构;后者指用学术语言或我们自己的概念语言来描述所研究的异文化。对当事人文化的全面描述关键是“经验接近”与“经验远离”的并置。他还借用吉尔伯特?赖尔的概念,提出民族志有“浅描”和“深描”,而“深描”(thick descri p ti on)特别关注的是揭示行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来解释行动的意义。格尔茨认为应该用新的符号手段即深描和认知角度即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去重新探讨文化之源。他提出文化不是一种引致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的力量;它是一种风俗的情景,在其中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到可被人理解的———也就是说,深的———描述(韩莉译,格尔茨著,2006:17218)。

在《地方性知识》一书的序言中,格尔茨借用translati on一词表述了不同于语言学和文学艺术的“翻译”的“译释”概念。他提出,“译释”一词并不是简单地把别人认识事物的方式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重新安置一下,而是用他们本身的方法的逻辑展示,将其用我们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这种知觉方式不似一个天文学家去数星星,而更类似于一个批评家解释一首诗时的情形,意味着使这些概念超越其原始产生的具体文化背景而将其实质内容析出重新植入人类概念然后标出其不同,这就是人类学所谓的“翻译”的主要内容,这也是———试想关于“家庭”、“种性”、“市场”、“国家”之类的概念———人类学这一学科之所以为人类学的最根本的东西(王海龙译,格尔茨著,2000:11214)。

他还指出,民族志的记述被认为有三个特色:首先它是进行解释的记述;其次是指所解释的对象社会性对话的过程;第三,解释是在那种对话尚未消失之前试图将‘所说的内容’保留下来,使其成为可阅读的文本。……第四,它是微观的研究(夏建中, 2003:3302332)。这样看来,所谓“深描”,就是从极简单的动作或话语着手,追寻它所隐含的无限社会内容,揭示其多层内涵,进而展示文化符号意义结构的复杂社会基础和含义。如此做的目的,是建立一门用来探索文化意义的解释人类学,其解释要达到的要求,就是“深描”(汪民安,2007:286)。

格尔茨的“深描”将人类学变成一门“其进步不以达成一致为标志,而以辩论的巧妙为标志”的科学,使解释成为一种艺术性的活动。这一定程度上是将文学批评引入人类学研究的结果,而这些观念方法由人类学改造发挥之后又返回到新历史主义的文学研究之中,使后者成为人类学‘厚描’方法的历史学和一种旨在探寻其自身可能意义的文学理论的混合产物,也使新历史主义与文化人类学成为彼此的“深描”(汪民安,2007:287)。

在翻译的主体间性关系中,作为阐释主体的译者的主体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在文学文本的翻译中,强调对作品所赖以产生的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为重点,使译文读者通过文学的审美感知而获得对他者文学的进一步了解和沟通。译者的任务

?

5

1

?

就是通过翻译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按照格尔茨的观点,人类学著作本身即是解释,并且是第二和第三等级的解释。(按照定义,只有“本地人”才做出第一等级的解释:因为这是他的文化) (格尔茨,2006:19)。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是文学文本的原作者对文化进行第一层次的解释,因为依照人类学的表述,原作者是文化的持有人,而译者作为民族志学者,基于源文文本,在原作者对源文文本的解释之上作出进一步的第二层次的解释,通过辨别和调查,挖掘出具有文化特质的地域性知识,形成自己最终的解释,由此完成美国翻译理论家夸梅?阿皮亚(K wa me Anthony App ia)提出的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 on)。深度翻译的概念来自描述与深度解释这两个概念,强调对边缘文化文本的解释,并通过解释来介绍“地方性知识”的内容。

在源语文化—源语文本—译者主体—译语文本—译语文化这一以译者主体性为核心的能动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第一步是基于文化相对论上的对源语文本的人类学的深入解读与多元比较,因为“文化”概念作为学科术语在文化人类学中获得普遍共识的重要前提便是“文化相对论”的立场和态度,它对于破除种种形式的地方本位主义、民族中心主义都是有效的武器。具体说来,“文化”概念的相对论底蕴直接消解着两种典型的本位态度—“我族中心主义”和“学科本位主义”(叶舒宪,2003:162)。因此,在通向文学人类学目标的理论话语建构方面,应坚持本土话语与外来话语的对译、互动和再阐释(叶舒宪,2003:192)。诚然,在任何层次上的阐释,由于阐释者的知识背景和结构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有阐释者的主观意图,因此,译者作为民族志学者,需要在作为文化持有人的原作者的各种阐释中发现真正的意义之所在。

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受格尔茨文化人类学深描理论的启发,在“深度翻译”一文中提出了“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 on)或“深度语境化”(thick con2 textualizati on)概念,即在翻译文本的过程中采用添加脚注、注释、评注等方法,以便将文本置于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和语言语境中,进而使被文字遮蔽的意义和译者的意图相互融合(App ia,2005:3942 397)。在该文中,阿皮亚通过分析非洲加纳的口传文学在被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如何为英语读者所接受,指出由于语言结构不同所引起的语义差异以及意识形态因素,使得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他试图将翻译行为与意义的理论化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与探讨,因为翻译活动就是探究如何将一种语言中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他从格莱斯的意义理论开始入手,接着谈到了塞尔的意义理论,然后是深描理论。他认为,格尔茨提出的深描理论使意义深度语境化,超越了格莱斯和塞尔的意义理论。他提出,文学翻译旨在创造出一个文本,其不仅和文学相关联,而且也和翻译文化的语言传统相联系,就如同目标文本也和其文化传统相关联。因此,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新的文本,并使其对另一种文化群体起到与原文本对该文本的文化群体一样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对文学判断的理解的一个部分,而这种理解总是意味着有关某一文本的重要的新的解读的新事物和对新特性关注的新理由(App ia,2005:397)。他认为,深度翻译使译本语境化,因而读者能够获得译本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由此产生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并抵制英语文化的优越感。而译者通过各种注释和评注,重构出源文文本产生时的历史语境,以帮助译语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源语文化。因此,深度翻译可以使得文化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得以彰显,并使他者文化和边缘文学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以为话语是行动的产物,象行动一样,有其进行的原因。他以非洲文本在美国学术界的翻译为例,谈及其被译介的目的:一是继续根除种族主义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是对女性主义问题和妇女写作的探索;二是扩大美国想象的需要。这种想象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了世界体系的许多方面,超越了狭隘的美国范畴;三是发展世界其它地区的观点。这些观点更加尊重他者的自治与独立,它们不只是建立合法性的基础,更是美国的多元离散观点的本土政治需要的写照(App ia,2005:3992400)。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西奥?赫曼斯(Theo Her2 mans)在“作为深度翻译的跨文化翻译研究”一文中(www.s https://www.doczj.com/doc/4c14687008.html,/literatures/satranslati ons/her mns. pdf),进一步探讨了深描和深度翻译。赫曼斯提出,深度翻译反映了跨文化翻译研究的认识论上的复杂性与政治上的隐含性,它引起了双重干扰:一方面,异域的术语和概念通过陌生的方法和词汇得到探究,另一方面,描述者自身的词汇需要从熟悉的形式转变,游离于异质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之间。因此,深度翻译至少是对现在的翻译研究进行批评的一个部分。他指出,深度翻译作为跨文化翻译研究的工具,具有与翻译研究中的术语的枯燥乏味及格式的缩减相抗衡的潜能,并可促使更加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词汇的产生。赫曼斯更进一步提出,在一定程

?

6

1

?

度上深度翻译是从下而上而不是从上而下的运作,它避免强行进入源自某一特定范式或传统的范畴,同时,其文化人类学特质也使其能够避免善意的但却会扼杀与阐释学的视域融合的联系。因此,深度翻译认为完全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并且也不愿把翻译作为侵吞他者的手段。由此,赫曼斯指出深度翻译这一研究方法有如下的优势。首先,它提出笔译、口译和描述都是在同一个话语空间演绎其不同的作用;第二,它强调了其同时构建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特点;第三,它更加关注于格尔茨称之为细微差别而不是抽象概念的范围;第四,它通过引入其它有关翻译的概念和隐喻来干扰盛行的翻译研究的词语,由此质疑用来巩固和加强西方翻译理论的假设及其当代体现,即翻译研究;第五,它弘扬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透明翻译的幻想或中性描述相对抗,并在陈述中引入叙事话语,使其具有明确显性的观点。所以,赫曼斯提出深度翻译拥有潜在的功能,即对当代翻译研究的批评:把以自我服务为目的假设的翻译称之为翻译,以及急于得出概况性结论和法则等,而这一切都是以损坏翻译概念和翻译实践在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错综复杂性为代价。因此,赫曼斯借用Steven Maill oux的概念“修辞解释学”(rhet orical her meneutics),即解释争议的修辞政治学(the rhe2 t orical politics of inter p retive dis putes),提出翻译活动并不只意味着词语的拆解与翻译,而且还蕴涵着词语被有效使用的冲突与同谋行为,即权利斗争,也就是说,研究者的差异、描述及翻译本身都形成了冲突的一个部分,所以跨文化的翻译研究的任务就是创造出新的词语使不同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认为,跨文化理解的阐释过程复杂而又无止境,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给跨文化的翻译研究以新的启示,深度翻译表明透明的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可能的,翻译中通过添加脚注、注释或评注,可以使源文文本语境化,并且一定程度地再现文本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语境,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因而得以彰显,并拓展了译者的话语空间。在翻译实践中,很多译者采用了深度翻译的方法。例如,在翻译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时,无论是我国第一个翻译此书的金先生的译本还是萧乾和文洁若的译本,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数量众多的注释。金译本的五章中,少的一章也有数十条注释,多的一章更达150多条。萧译本因是全书,有的一章注释竟达近千条(崔永禄,2001:1)。他们在译本中均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方法,既有利于保存原文的文化特征,又有利于译文读者的理解。又如,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在翻译实践中对原文中出现的几乎所有的典故、术语、双关语、民俗、引语等,均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既保持了原作选词的风格特征,又帮助中国读者理解原文(郭著章,2005:245)。

总之,文化人类学的翻译观强调译者作为跨文化文本的翻译主体,译者应具有兼容文化他者的视野与情怀,其不仅应具有地方性知识,而且也应具有体验性知识,并认为存异既是生物存在的生态前提,更是人类文化存在的生态前提。而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也给文化人类学的翻译观以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标志着20世纪文学研究的新的轮回。它对翻译的启示是译者必须具有宽阔的文学的文化视野(龚光明,2004:271)。

3 结语

文化人类学视角的深度翻译策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拓展了译者的话语空间;其次,再现了历史文化语境,使他者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第三,促进了多元主体间的对话;第四,加强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第五,强化了译者作为文化协调人的文化身份,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

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 Py m,Anthony.M ethod in T ranslation H istory[M].Bei2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5] 克利福德?格尔茨著王海龙,等译.地方性知识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6] 汪安民.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7.

[7] App ia,K wa me Anthony.Thick translati on[A].Venu2

ti,La wrence.The Translation S tudies Reader[C].Ne 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 Tayl or&Francis Gr oup,

2005.

[8] 龚光明.翻译思维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4.

[9] 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

出版社,2001.

[10] 郭著章,等.翻译名家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05.

?

7

1

?

深度翻译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c14687008.html, 深度翻译的文献综述 作者:刘东雪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3期 【摘要】深度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理论来源于文化人类学的深度描写理论。本文探讨翻译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进而引出美国翻译理论家奈梅·阿皮亚的深度翻译这一概念,指出文化人类学观照下的深度翻译的实质是注释,深度翻译是对译文加脚注、译释和评注等的翻译策略。深度翻译的研究对丰富翻译研究的理论话语,开阔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深度描写深度翻译注释文化人类学 一、引言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并受到了深度描写的启发,提出了“深度翻译”的概念。深度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对丰富翻译研究的理论话语,开阔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深度翻译的来源——深度描写 1999年,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学转向代表人物者克利福德·格尔兹提出了民族志的“深度描写”方法。“深度描写”是人类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注重细节、强调阐释的研究方法,格尔兹提出文化不是一种引致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的力量;它是一种风俗的情景,在其中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到可被人理解的——也就是说,深的——描述。深度描写式的民族志感知、阐释行为之间的文化层次,建构一个分层化等的意义结构,解释“这些陌生的行为在那些陌生的地方所具有的自然的意义”。“深度翻译”是对“深度描写”的借鉴,继承了后者对“语境”和“意图”的重视,并在当代文化相对主义的大背景下充分关注文化差异,对文化翻译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深度翻译的涵义 在深度描写的基础上,美国理论家夸梅·阿皮亚创造出“thick translation”一词,中文译为“深度翻译”或“厚翻译”,具体做法指在翻译文本中,添加各种注释、评注和长篇序言,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以促使被文字遮蔽的意义与翻译者的意图相融合。阿皮亚提出三个深度翻译的理论要点:第一、强调意图的重要性。在很多情况下,了解语义并不等于理解意义。话语是行为的产物,因此和所有行为一样,都具有某种产生的理由,或者说是意图。第二、强调语境的重要性。阿皮尔认为,要了解说话者的意图,就要把握语境,需要“深度语境化”。第三、充分关注差异。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1-12)

制作时间:2004年7月21日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第1-12期) 作者:snowry_yhn 编辑、制作:yangbb 第1期 MAVERICK (2) 第2期 FBI & SLOAN-KETTERING (3) 第3期 AMA (4) 第4期 GATT (5) 第5期 WESTERN (6) 第6期 GIS & YANK (7) 第7期 GILTS (8) 第8期 JV (9) 第9期 AT&T (10) 第10期 GDP (11) 第11期 MAFIA (12) 第12期 GURU (13)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制作时间:2004年7月21日[yangbb语] 终于完工了,而且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就把这个包子作为生日 礼物送给自己吧!呵呵,好高兴啊! 其实做包子真的是件比较苦的事情,而且体力劳动远大于脑力劳动。但是我想,如果自己辛苦做出来的包子没有人分享,那才是真正 可悲的事情。所以沪友一定要支持我们的劳动啊! 还有两点提醒一下(不要骂我啊,我马上就说完): 1.本文档版权归沪江所有,尊重原创,请网友在转载时注明出处,非常感谢! 2.本文档按A4幅面制作,有条件的网友可直接打印。 [snowry_yhn语] 了解英美文化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翻译! “白象牌运动鞋”怎么翻译呢?是“White Elephant Sports Shoes” 吗?大家知道White Elephant 在英语中是什么意思吗?”yellow pub lications"又该怎么翻译呢?是"黄色出版物"吗? 由于缺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而造成的误译、谬译或交际中断经常发生。我们这个栏目就是希望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基于snow的实际水平,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第1期 Maverick Maverick

金融学专业外文翻译---对简便银行的简单见解

中文3696字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出处:Infosys Strategic Vision 原文: Insights from Banking Simple By Ashok Vemuri Introduction “A simpler way of banking.We treat with you respect. No extraneous features. No hidden fees.” For the unini tiated, this is the mantra of BankSimple, a Brooklyn-based startup which has positioned itself as a consumer-friendly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banks. BankSimple pushes a message of user experience—sophisticated personal finance analytics, a single “do-it-all” card, superior customer service, and no overdraft fees.Though branchless and primarily online-based, BankSimple is also planning to provide some traditional customer service touches, including phone support and mail-in deposits. Interestingly, BankSimple will also likely not be a bank—at least not in the technical, FDIC sense of the word. Rather, BankSimple’s strategy is to be a front-end focused on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The back-end core “bank” component will be FDIC-insured partner banks. Unfettered by years of IT investments and entrenched applications, BankSimple’s team has the freedom to build an innovative, user-friendly online interface, customer service program, and the associated mobile and social bells and whistles that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are demanding. One way to look at it is as a wrapper insulating the consumer from the accounting, compliance, and technology challenges that many banks face. Like personal finance sites https://www.doczj.com/doc/4c14687008.html, and Wesabe before it, BankSimple is looking to tap into a perceived gap between what major banks provide and what consumers want. A recent survey by ForeSee Results and Forbes found that consumers view online banking as more satisfying than banking done offline. Though good news for the industry as a whole, the survey also found that the five largest banks in the country scored the lowest in the study. Cheaper and more customer friendly, digital banking is the future—but many consumers are finding it is better done with credit unions, community banks, and (down-the-road) startups like BankSimple. As you read, significant investments are being made by banks to improve their online, mobile, and IVR customer-friendliness. Major banks are embracing these channels,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ll likely improve over time. Even so, startups like Bank- Simple should be viewed as a learning opportunity. Their ideas are disruptive and often highlight pain point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BankSimple’s first two stated philosophies are a good place to start: “A simpler way of banking” and “We treat you with respect.”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合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课程设计报告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设计名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的实现 学生姓名陈琳 学号1204091022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何立新 2014 年9 月 一: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涉及到数据结构遍会涉及到对应存储方法的遍历问题。本次程序采用邻接表的存储方法,并且以深度优先实现遍历的过程得到其遍历序列。

深度优先遍历图的方法是,从图中某顶点v 出发: (1)访问顶点v ; (2)依次从v 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至图中和v 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 (3)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访问,则从一个未被访问的顶点出发,重新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到图中所有顶点均被访问过为止。 二:数据结构的选择和概要设计 设计流程如图: 图1 设计流程 利用一维数组创建邻接表,同时还需要一个一维数组来存储顶点信息。之后利用创建的邻接表来创建图,最后用深度优先的方法来实现遍历。 图 2 原始图 1.从0开始,首先找到0的关联顶点3 2.由3出发,找到1;由1出发,没有关联的顶点。 3.回到3,从3出发,找到2;由2出发,没有关联的顶点。 4.回到4,出4出发,找到1,因为1已经被访问过了,所以不访问。

所以最后顺序是0,3,1,2,4 三:详细设计和编码 1.创建邻接表和图 void CreateALGraph (ALGraph* G) //建立邻接表函数. { int i,j,k,s; char y; EdgeNode* p; //工作指针. printf("请输入图的顶点数n与边数e(以逗号做分隔符):\n"); scanf("%d,%d",&(G->n),&(G->e)); scanf("%c",&y); //用y来接收回车符. for(s=0;sn;s++) { printf("请输入下标为%d的顶点的元素:\n",s); scanf("%c",&(G->adjlist[s].vertex)); scanf("%c",&y); //用y来接收回车符.当后面要输入的是和单个字符有关的数据时候要存贮回车符,以免回车符被误接收。 G->adjlist[s].firstedge=NULL; } printf("请分别输入该图的%d条弧\n",G->e); for(k=0;ke;k++) { printf("请输入第%d条弧的起点和终点(起点下标,终点下标):\n",(k+1)); scanf("%d,%d",&i,&j); p=(EdgeNode*)malloc(sizeof(EdgeNode)); p->adjvex=j; p->next=G->adjlist[i].firstedge; G->adjlist[i].firstedge=p; } } 2.深度优先遍历 void DFS(ALGraph* G,int v) //深度优先遍历 { EdgeNode* p;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Introductory Remarks ①.White elephant昂贵而无用的东西 ②.Yellow publications低级趣味出版物 ③.Lame duck跛鸭:不能连任的人 ④.Disinformation假情报 ⑤.Hegemony势力范围 ⑥.Mentor保护人 ⑦.Deep throat秘密消息的来源 ⑧.Paint lily多此一举 ⑨.Smoking gun确凿的犯罪证据 ⑩.Be in high cotton兴隆 ?.Barter trade交换贸易 ?.BBS电子布告栏系统 ?.Anonymous remailer匿名转信站 ?.Cybersalon网络咖啡厅 ?.Cyberspace网络世界 ?.Online prank网络恶作剧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Mitnick affair米尼克事件 21.World Wide Web万维网,全球信息网 22.Cellular phone蜂巢式移动电话 23.Genetic engineering遗传工程 24.The economics of Cloning复制人的经济分析 25.G-7七大工业国集团 26.Reaganomics里根经济学 27.Junk bond垃圾债券 28.Face the music了解美国军队惩罚违纪士兵的方式方法 29.Talk turkey了解美国白人的伪善 30.Come down to the brass tacks了解美国工人的过去 31.Go to the dogs了解英美人破产的辛酸 32.Samaritan源自《圣经》中,指乐善好施者 33.Green Berets指头戴绿色贝雷帽的美国特种部队 34.An Eagle Scout指美国的飞鹰童子军 35.American Dream表意是“美国梦” 36.Forbes list指美国《富布斯》富翁排行榜 37.Madison Avenue是麦迪逊大街,代指美国广告中心 38.A rags-to-riches legacy是美国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指“留下一笔‘白手起家发财’的遗产” 39.Social Security指美国的“社会保障条例” 40.Medicare指美国为65岁以上的老人专设的“老年保健医疗制” 41.Negative income tax指美国社会的“最低收入补贴” 42.A scapegoat替罪羊

金融学专业外文翻译(中英对照、翻译专业修改好了的)

论文题目:关于巴塞尔II: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影响 学院名称:财经学院专业班级:金融0814班学生姓名:王庆贺 外文题目:Dealing with Basel II: the impact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出处:Balance Sheet,2003,Vol.11(No.4) 作者:Thomas Garside and Jens Bech 译文: 关于巴塞尔II: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影响 托马斯·加赛德和杰尼斯·伯克 摘要:国际监管机构在2003年完成新资本协议,银行决定在2006年底执行这个协议。巴塞尔协议是对全球银行业改革的监管。在本文中,我们回顾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内容以及一些我们所期望对欧洲银行业发生的重要影响。正如在第一届巴塞尔协议修正案(Basel I)中,我们得出结论,新巴塞尔协议不仅对持有资本额的数量做了规定,还对银行业的战略格局进行展望。 关键词:银行,流动性,监管,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新规则 巴塞尔委员会虽然只是公布了三分之一,但这很可能是协商的最后新资本协议(Basel II)文件。这项建议如获通过,将会深刻地改变银行的偿付能力的方式,监管机构监管银行风险管理实施过程和银行必须对市场参与者公布的风险信息量,经过讨论会,巴塞尔委员会预计将在2003年底发布的新资本协议的最后草案。 目前的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I)对达到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的既定目标已经有了显著成效,通过在不同国家持续应用本协议的同时,增加了资本水平,创造了一个更公平的竞争领域。总的来说,目前的全球一级资本的平均水平从1993年的约6%升至8%,此外,巴塞尔资本协议已经应用于100多个国家,远远超过最初的预期。 尽管实现其最初目标的成效很明显,很显然,对于巴塞尔我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不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广告翻译策略1.

2007年12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摘要:广告翻译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在坚持一般性翻译原则时,应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同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使翻译的广告具有推销能力、记忆价值、注意价值和可读性。 关键词:广告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商品流通更加频繁,有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因此,商品的广告宣传在对外贸易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广告翻译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为广告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它不是简单的语言互换,它可以冲击产品输入国消费者固有的传统文化心理,影响其购买决策,从而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的销量。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必须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灵活的翻译策略,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 一、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的翻译 广告语言的跨文化研究揭示了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文化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语 言既可以表达文化模式、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文化的世界观”。(Brow nd,1980语言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中西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广告文化属亚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随着世 界经济的发展,经济、 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增多,世界正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广告文化的融合也在所难免。

1.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 价值通过“ 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 2.不同的心理结构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具体表 现为大统一观念:重权威、 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而西方人的心理结 构较复杂松散,“ 人本”、“认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中经常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以致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1.文化差异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 广告中的商品介绍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商品的介绍,应当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象,抓住其本质,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例如:中国的“金丝

图的深度遍历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4 //图的顶点数 #define e 5 //图的边数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adjvex; struct node *next; } edgenode;//边表节点 typedef struct { char vertex; edgenode *link; }vexnode;//顶点表节点 vexnode ga[n]; int visited[n]; void Creatadjlist(vexnode ga[])//建立无向图的邻接表{ int i,j,k; edgenode *s; printf("请输入各个顶点:"); for(i=0;iadjvex=j; s->next=ga[i].link; ga[i].link=s; s=malloc(sizeof(edgenode)); s->adjvex=i; s->next=ga[j].link; ga[j].link=s; } } void Dfsl(int i)//邻接表的深度遍历 {

edgenode *p; printf("node:%c\n",ga[i].vertex); visited[i]=1; p=ga[i].link;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 { Dfsl(p->adjvex); } p=p->next; } } void main() { int i; Creatadjlist( ga); printf("请输入需要遍历的顶点:\n"); scanf("%d",&i); Dfsl(i); }

建筑设计方案、初设及施工图深度带英文翻译

2 方案设计 2 Project Design/Concept Design 2.1 一般要求 2.1 General Requirements 2.1.1 方案设计文件 2.1.1 Project design documents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1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include various professional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investment estimation; for those professions involved with building energy-effective design,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shall include the special content related to the 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2 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煤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的设计图纸,具体见2.3.3条); 2 The general layout and the building design drawings (for the urban district heating or regional gas pressure-regulating station, professional thermal power design drawings shall be provided, details are shown in Article 2.3.3);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3 The scenograph, bird's-eye view and model specified in the design commission or design contract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金融学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中英文全

Improve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rural areas1 Xun Qian Farmers in China's vast population, has som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the farmers, but also survival-oriented farmers,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nancial needs of rural finance intermediation makes complex, together with agriculture itself is the profit low, natural and market risks high risk decision to weak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in the cost of rural financial transactions is far higher than the city, also decided to organize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n terms of operation or in the market has its own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20 years of financial reform, financial development while the Chinese city made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but the rural finance is the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is still the weakest link.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finance, competition is not sufficient,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getting loans and other issues is also very prominent, backward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an no longer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hich to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new topic. China's rural financial regulatory problems (A)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had "a line three commission " (People's Bank,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financial regulatory structure. Bank Thes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different manage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monitoring has its positive role, but it also had some negative effects. First, inefficient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of internal consumption of high costs, limited financial industry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pace. Second, the regulatory agencies, regulatory bodies and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entral banks,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mechanisms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regulatory bodies are not perfect. Information between central banks and regulatory agencies is difficult to share, is difficult to create effective monitoring force. Basically between the various 1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

英汉翻译的差异

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柔Shall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译文: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更温柔:暴风摇撼五月钟爱的嫩芽,而夏日的周期太过短暂)。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和感受是不相同的。在中国,情人象夏日,有你受的。 风俗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同一件事物, 不同的文化背景, 看法大相径庭。在汉文化中龙(dragon) 凤( phoenix) 是一个图腾形象。在封建社会, 龙比喻是皇帝, 凤比喻皇后, 帝王成婚称龙凤呈祥。在汉语中, 龙和凤都用于好的意思。如龙凤, 龙虎、凤毛、山窝里飞出金凤凰。汉语中还有不少表示欢乐、愿望而气势磅礴带龙的成语: 龙飞凤舞、龙盘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攀龙附凤、望子成龙。龙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顶礼膜拜的, 所以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在圣经中, 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n tan) 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Dragon 总是代表邪恶, 令人感到恐怖。说一个人象龙不是一句好话, 尤其是讲女人象龙, 指的是又凶恶又歹毒、令人讨厌。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一个很专横跋扈的人)。Phoenix 在西方的传说中是一种鸟, 在沙漠中生存了五、六百年后, 将自己烧成灰烬, 然后从中又诞生一只的Phoenix, 所以英语中Phoenix, 有再生、复活的意思。英语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西方人把狗当作宠物来养,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所以, 英语中大部分用狗的形象词语比喻的是普通人的形象, 毫无侮辱的意思。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He works like a dog.他干得十分卖力。Dog doesn’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Y ou lucky dog . 你这个家伙真走运!中国人当然也养狗, 但对狗的看法大不相同, 与狗的成语总是含贬义, 表示坏人恶行,典型的如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改不了吃屎、狗娘养的、狗屁等。孔雀(peacock) , 汉文化中,peacock 是吉祥的象征, 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傣族人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在英语中, 孔雀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 强调它骄傲的一面。如: He attempted to peacock his way through the world。他想名扬世界。Mary was peacocking about in the classroom. 玛丽在教室里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 3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谚语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宗教信仰不同, 典故、谚语的来源不同。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蔚为壮观。大多数西方人信基督教, 崇拜的神称为上帝(God) , 上帝只有一个, 但包括三个位格(Person) 即: 上帝圣父(God the Father)、上帝圣子(God the Son )、上帝圣灵(God the Holy Ghost ) , 统称为三位一体(Trinity). 这三位不是三个神, 而是同具一个本体的独一真神。中国有盘古开天、道教的玉帝, 有佛教的阎王和观音(Buddhism Guan Ying, the Goddess of Mercy) 有神话的龙王。典故、谚语是每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在不自觉运用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谚语。中国人常说“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真是马后炮”“原来又是个空城计”。中国人的典故多来自于《诗经》和中国的四大名著等。西方人的典故则来自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及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若缺乏对中西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谚语的个性深刻了解, 难以翻译出词语中的文化内涵。比如“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at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 ”要翻译出这个句子, 首先要弄清上帝之创造(Creation of God)。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一天, 创造光, 划分昼夜。第二天, 创造空气, 划分天地。第三天, 划分海陆, 使陆地长植物。第四天, 创造日月星辰, 划分季节。第五天, 创造鸟类与鱼类。第六天, 创造昆虫、兽类, 并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第七天, 安息日(Sabbath)。其次要明白(clay) 指的是人体(clay figure)。据圣经记载, 上帝用泥土造一个人形, 再在人体的鼻孔吹一口气, 人体就

金融学融资融券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翻译 Margin Trading Bans in Experimental Asset Markets Abstract In financial markets, professional traders leverage their trades because it allows to trade larger positions with less margin. Violating margin requirements, however, triggers a margin call and open positions are automatically covered until requirements are met again. What impact does margin trading have on the price process and on liquidity in financial asset markets? Since empirical evidence is mixed, we consider this question using experimental asset markets. Starting from an empirically relevant situation where margin purchasing and short selling is permitted, we ban margin purchases and/or short sales using a 2x2 factorial design to a allow for a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ban on margin purchases fosters efficient pricing by narrowing price deviations from fundamental value accompanied with lower volatility and a smaller bid-ask-spread. A ban on short sales, however, tends to distort efficient pricing by widening price deviations accompanied with higher volatility and a large spread. Keywords: margin trading, Asset Market, Price Bubble, Experimental Finance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doczj.com/doc/4c14687008.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