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在教学比和按比例分配中的认知

浅谈在教学比和按比例分配中的认知

浅谈在教学比和按比例分配中的认知
浅谈在教学比和按比例分配中的认知

浅谈在教学比和按比例分配中的认知

数与代数这个知识点一直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在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认知过后,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知识点就呈现在了各位老师的面前。而比和按比例分配是分数解决问题知识的延伸,又是之后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学习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教学时,有较强的依赖性。他们还不能够独立思考,还没有培养出探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习惯。由于儿童学习兴趣直接起着支配自己的再造想象,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进取探究的热情,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注重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比的意义是建立在除法之上的,比的基本性质又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内推过来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十分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构建。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学生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索能力。

例如,比的意义实质就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它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读懂表格中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让学生列出算式5÷4,并求出结果是5/4倍。这时,我就直接告诉学生:5÷4也可以写成5:

4或5/4,都读作5比4。比其实就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倍比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因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的,所以通常就把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没有兜圈子,直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给出比的意义,这样,在迁移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除法和比的联系也就加深了,也对今后比和分数的转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安排学生议一议,让学生探索、归纳、总结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2.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和体验。例如在教学完按比例分配例1后,我告诉学生在人身体上也有奇妙的数学: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选择你喜欢的信息,量一量、算一算你想知道的。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思考,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了自己,增长了见识。其次,教学中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例3时,甲乙丙三人合租汽车怎样合理地分摊运费,我们就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除了教科书上的两种分摊模式,我还鼓励学

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去解决。于是,班上就有了按照电话缴月租的模式:先拿出30元作为基本租费,平均分摊,剩下的60元在按比例分配。基于在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上,学生又有了不同的思路,一堂课也就活了。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毕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3.突出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兴趣理解知识。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多渠道地促进内化。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因为按比例分配是解决生产、生活中一些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本单元中,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科书通过一些生产、生活的实例来呈现教学内容,这就给了我们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4.突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科书中,多次采用“试一试”、“议一议”、观察、比较等手段,就是要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探索与交流的方

式,让学生经历比、分数、除法之间联系的探究过程,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经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推导、归纳、总结的每个环节。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关键是学生能否根据各个部分之间的比,转化为各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来解答,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来解答。为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我根据本班男生8人女生7人的实际情况,告知这两个信息,让学生利用比的意义、分数知识看看能得出哪些结论。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多种结论:男生和女生的比是8:7;男生是女生的8/7;女生和男生的比是7:8;女生是男生的7/8;男生和全班的比是8:15;男生占全班的8/15;女生占全班的7/15;女生和全班的比是7:15,男生比女生多的和女生的比是1:7;男生比女生多1/7;女生比男生少的和男生的比是1:8;女生比男生少1/8……之后,进行全班交流,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在联系,这样,强化了比和分数的转化,对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延伸,也对按比例分配的解决问题找到了解题的方向,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今后解决复杂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5.加强比和分数的转化,以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纵观比和分数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把比转化为分数列出等量关系式解答,把分数转化为比的知识来解答。小学

六年级(上)西师版77页课堂活动第2题就是沟通比和分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在教学时千万不可忽略。转化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和分数的关系,为把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解决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是一个思的过程,而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我总要学生“说一说”,谈一谈你的想法,你是如何转化的,转化之后找到单位“1”如何利用等量关系式进行解答。

男女人数的比是2:3,也就是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或者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也是男生人数是全组人数的2/5,或女生人数是全组人数的3/5等。根据上述条件(男女人数的比是2:3),添上一个条件:男生比女生少4人,求全组人数。我班根据上述的转化就形成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通过语言叙述,既弄清了题意,理清了数量关系,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做到有效教学比和按比例分配,我们可以从注重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突出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兴趣理解知识;突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加强比和分数的转化,以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几方面入手。

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点学习资料

比和比例应用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常见填空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54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一本书,看了175 ,看了的与没看的比是( )。 4、21∶10= 读作:( ) 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7、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 8、甲、乙、丙三个人的速度的比为:甲︰乙=4︰5,乙︰丙=6︰7。从A 地到B 地,甲走了20分钟,丙要走( )分钟。 9、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小瓶里分别装油( )千克,( )千克。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3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11、汽车商店销售小轿车140辆,面包车40辆。面包车辆数是小轿车的( ); 小轿车和面包车辆数的比是( ),比值是( )。 12、药和水的比是1:100,药占药水的( ),水占药水的( )。 13、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1:2,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和( )。 14、一本书已看103 ,已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是( ),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 ),剩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 )。 15、加工一批零件,按:2:3:5分配个甲、乙、丙三人加工。甲完成这批零件的( ),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运用比例的知识列方程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比例的知识列方程,并解答已知比例和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的按比列分配问题。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解释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方案:

8.5千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药粉和水按1:9配制葡萄糖注射液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1千克药粉,就加9千克水。 生2:就是配制注射液时,1份药粉要加入9份水。 师:葡萄糖药粉和水的比是1:9,也就是说8.5千克药粉和加入的水的比是1:9。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例。 边说边完成板书: 1:9 = 8.5:水 2.鼓励学生根据比例式,自己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个比例,你能计算出需要加多少千克水吗?试一试! 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解答的过程和结果。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启发学生根据比的特点用算术方法解答。 师:谁愿意把你的解题方法展示给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用比例列方程解。 设需要x千克水。 1:9 = 8.5 :x x = 8.5 × 9 x = 76.5 师:x = 8.5 × 9这一步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解,写成分数形式。 18.5 9x x=8.5 × 9 x=76.5 (3)直接用乘法计算。 8.5 × 9=76.5(千克) 如果学生出现第(3)种方法,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启发。如: 师:在这个问题中,因为给出的比1:9很特殊,也就是说1千克的药物要加入9千克的水。那么这个问题除设未知数列出比例解答外,还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 生:还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列式8.5 × 9=76.5(千克)。因为1千克药粉加入9千克水,也就是加入9倍的水。8.5千克药粉要加入多少水。就是求8.5的9倍是多少。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 三、尝试应用 1.提出试一试中的问题,了解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列方程试着解决。 师:同学们看试一试,自己读题,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师:谁知道32名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生:是8:5。 师:你能用比例的知识列方程来解答吗?试一试。

单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doc

单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篇一:单元教学反思 《AOE》是一年级孩子第一堂拼音课,经过精心设计,整堂课下来,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孩子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反思这堂课,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伊始,我就面带微笑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老师就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神奇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黑板上画一座城堡)拼音王国里住着许许多多拼音娃娃,我们今天要先去认识最最可爱三个孩子。你瞧,他们来啦!(出示AOE卡通形象)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老师用亲切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卡通形象将拼音字母拟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枯燥无味拼音字母距离,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领进了拼音王国,激发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热情,激发了孩子主动参与兴趣,调动了孩子积极性,纷纷很有礼貌地和AOE打招呼,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自主发现,享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上,我说:“三位朋友特别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画中去了。小朋友们,快点仔细找找,你发现谁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马上主动地去观察书上插图。不一会儿,小手如林,个个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发现告诉班里同学呢!这一环节设计,就顺应了孩子需求,诱发了孩子学习动机,孩子通过自己去发现就有一种发自内心成就感,再加上老师激励表扬,从而享受到学习快乐,获得了成功喜悦。 三、互动探究,激发思维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告诉”。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解精彩程度,而重在适时激起孩子思维,用知识本身力量唤起求知欲望,给孩子施展才能机会,给他们最大自由空间。课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想想?”出乎意料,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很快编出了顺口溜:“眼珠圆圆,OOO”“鸡蛋圆圆,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到了无限张扬,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发挥。给孩子一个自由天空,相信他们一定回放飞可爱童心,给你一份惊喜。 篇二:单元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有了拼音教学。这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怎样上拼音课?通过网络,观摩了几节课后,我大胆地做了教学设计,马马虎虎地通过了一节课。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和《比和按比例分配》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和《比和按比例分配》测试题 学校 姓名 学号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一、填一填,我能行!(每空1分,共28分,第9题为每空分) 1、5 2 的倒数是( ) 3的倒数是( ) 22 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2、?=÷5 3653( )=( ) ?=÷ 7 3 14373( )=( ) 3、一个数的85是120,这个数是( ),120的8 5 是( ) 4、10是5的( )倍,21是8 1 的( )倍 5、一辆小轿车每行6千米耗油 3 5 千克,平均每千克汽油可以行驶( )千米,行1千 米要耗油( )千克。 6、观察下面各组数,分别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再按照规律填写两个数。 (1)2 1 , 43,85,167,32 9,( )( )…… 7、43小时=( )分,25 4 米=( )厘米。 8、六一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

9、某厂男、女工人数比是7 :8,那么男工人数相当于女工的( ) ( ) ;女工人数 占全厂总人数的( ) ( ) 。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42厘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甲数是乙数的 4 3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2、单独行完同一段路,甲车用5小时,乙车用3小时。甲、乙两车的时间比是( : ),速度比是( : )。 13、 16 与 58 的比值是( ) 。 1 3 吨 :6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二、仔细判断(5分) 1、一个数的倒数一定小于这个数。 ( ) 2、馒头的个数是包子个数的 11 7 ,是把馒头的个数看着单位“1”。( ) 3、71272=÷ 566 5=÷ ( ) 4、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7 3 ,盐和水的比3:4。 ( ) 5、在2:3里如果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4。( ) 三、精挑细选(每题2分,共12分) 1、83 与( )的乘积是1。 A 、 83 B 、 3 8 C 、8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点小结(西师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 易错知识点小结 1.比、比值的定义 (1)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要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我们还可以把这两 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例如:5÷4可以写成5∶4或45,都读作“5比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在5∶4或4 5中,5是比的前项,“∶”或“—”都是比号,4是比的后项。 注意:比的后项不能为“0”。 (2)比的特征:两个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比有顺序;比没有单位名称。 (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这个比的比值。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例如:求比值300∶12=300÷12=25; 1514∶1021=1514 1021=1514×2110=94, 45=5÷4=4 5,4∶5=4÷5=0.8。 2.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数值 一种数 (1)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和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和分数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和分数的分母,(比的后项、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和分数的分数值。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 ∶b 或b a =a ÷b=b a ( b ≠0)。

(2)区别 ① 意义不同: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一种关系。 ② 比、除表示方法不同: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③ 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无需计算;比只有要求计算比值时才通过计算求出比值。 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1)最简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2)把一个比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叫做化简比。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 (3)化简比的方法 ①化简整数比,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例如:化简比12300=121212300÷÷=1 25。 ②化简分数比,通常先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例如:化简比1514∶1021=(1514×30)∶(10 21×30)=28∶63=(28÷7)∶(63÷7)=4∶9。 ③化简小数比,通常先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或100或1000或……将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例如:化简比 2.75∶1.5=(2.75×100)∶(1.5×100)=275∶150=(275÷25)∶(150÷25)=11∶6。 5.(1)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常用解题方法是: ① 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用每份的量乘各部分量所占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劳动所得分配问题) 1、怎样分配比较合理?.(两人共同合作劳动,完成份额不同,所得分配问题) 2、小结:如果两位劳动资额相同,他们获得的报酬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如果完成劳动份额不相同,他们获得的报酬要按1:1来分配就不公平,怎么办? (组织交流) 师:这里的报酬要完成份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课题:按

比例分配)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两位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劳动所得?(板书:按完成的比3:2进行分配)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3:2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各应分得多少元? 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三、自主探究,合作研习: 1、谈话: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说一个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学习第19页内容,我们按以下提纲进行交流. 导学提纲: 1、例1中“紫色与红色方块数的比是3:5”的含义是什么? 2、与同学说说例题中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你能画图理解这两种解题方法与同学交流吗? 4、你怎样理解例2“按照2:3:5配置混凝土”这句话的含义? 5、“练一练”第3题是把1200千克培养料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下列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各小组交流,关注学困生.四、集中展示 1、例1中“紫色与红色块数的比是3:5”的含义是什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练习 班级姓名 1、学校买来一批书,共1000本,把这批书按1:4:5分给四、五、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2、(1)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这个果园里共有果树40棵,梨树与桃树各多少棵? (2)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桃树有4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3)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梨树比桃树少4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小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均分为75分,它的三门学科成绩的比为8:8:9,它的三门成绩分别是多少? 5、用一段长9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5:4: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1

6、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加工48个,与李师傅每小时加工个数的比是4:5。两个共同加工3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7、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3:100配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515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有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90千克的药粉,可配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一杯盐水,盐与盐水的比为1:5,再加上16克盐后,盐与盐水的比为1:4,原来盐水有多少千克? 10、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相向同时出发,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为11:9,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11、某车间有140名职工,分成三个生产小组,已知第一组和第二组人数比为2:3,第二组和第三组人数比为4:5,这三个小组名有多少人? 2

小学六年级比与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 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 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 就不成比例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 按比例分配问题 (1)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 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 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 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 2、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 ,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2) 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例题2 汉江码头第一货场有750吨货物,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货场。甲队有载重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重8吨的汽车3量,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甲、乙两队各应运货多少吨? 巧练考点题 1. 请你填一填 (1)2.1:0.9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2)甲乙两数的比是4: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乙和的() (3)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比值是1.5,这个比是() (4)4.5与它的倒数的比是() (5)()÷24= 8 3 =24:()=()% (6)如果a ?7=b ÷2(a 、b 都不为0),那么a :b =():() (7)除数、被除数的比是1:3,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35,被除数是() (8)一汽车工人加工一批零件,如下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 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 身边。】 2.复习铺垫 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48:3=16:1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3:48=1:16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483=16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348=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48(48+3)=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3(48+3)=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 1.教学例1(改编) 19xx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19xx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 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想不想自己先试试? 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比例》是六下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本单元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点,可以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联系旧知,做好教学衔接 1.通过化简比,求比值引出比例 比例与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可以联系《比的意义》。通过求比值、化简比,比较二个比是否相等,从而组成比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比较异同点,区分比和比例 内容 区分点 比 表示二个数相除。有二个项。是一个式子 比例 表示二个比相等。有四个项。是一个等式 二、利用基本性质,做好教学拓展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1.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判断二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4和: 2.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填写内项或外项 6:8=3:() 4:()=10:2 二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3.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比例改写为乘法等式 :=:()×()=()×() 4.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 (1)因为4x=5y 所以x:y=( ):( ) (2)因为甲的2/3等于乙的4/5,所以甲和乙的最简比是():() 三、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 (1) X:8=: (2)树高和影长的比 四、注意公式书写,判断正反比例 比值一定的二个量成正比例。乘积一定的二个量成反比例。在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时,注意教学生书写公式进行判断,这样正反比例一目了然。 1.圆柱底面积(一定)=体积/高, 圆柱底面积(一定)就是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所以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比和按比例分配

比和按比例分配 一、填空 1、12:( )=( )÷15=53=( ):40=15:( )= ()18 2、苹果的质量比梨多52 ,苹果的质量与梨质量的比是( )。 3、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1:3:5,它们的平均数是60,则甲数是( ),乙数 是( ),丙数是( )。 4、要配制一种饮品,已知果汁和水的比是2:7,现在有果汁40克,可以配制这 种饮品( )克。 5、打一本稿件,甲要6小时完成,乙要8小时完成,甲乙工作时间的比是( ), 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6、一块长方形的菜园,周围竹篱笆的长是42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块长方 形菜园的面积是( )平方米。 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3:4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二、判断 1、a 、b 均为不为零的数,a :b=(a+5):(b+5)。 (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 ) 3、甲、乙两个数的比是3:4,乙数是36,甲数是27。 ( ) 4、爸爸月收入和妈妈月收入比是9:8,妈妈月收入比爸爸少91 。( ) 三、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43吨:250千克 40分:53 小时 0.125:0.4

四、解决问题 1、甲乙两对合修一条720千米的公路,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甲乙各 修了多少千米? 2、学校买来一批儿童读物共有480本,按人数分给六年级两个班,已知六(1) 有38人,六(2)班有42人。两个班各分得多少本? 3、学校买来1200本图书,按2︰3︰5分给四、五、六三个年级,三个年级各各分得多少本? 4、学校将买来的560本作文书的7 2后,余下的按3:5分成五、六两个年级,五、六两个年级各分到多少吨本? 5、李阿姨把运来一些苹果和梨,它们的质量比是3:1,苹果比梨多120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5、甲乙两地相距52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4:9,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复习(1)

比例 一、知识要点 1、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 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 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 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7和9,8和9)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 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x y = k (一定) (2)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 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路程 例如∶ = 速度 时间 速度 × 时间 = 路程 路程 = 时间 速度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府小孙茂刚)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府前街小学孙茂刚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P43~45,窗口二及练习。 【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知识来解答和先求每一份的具体数量,再求相关量的具体数量两种思路来解决问题。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比例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 2.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实际生产生活中按比例分配问题。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森林运动会百米赛跑比赛中,白兔和灰兔两位选手并列获得了第一名,组委会决定奖励两位选手30个胡萝卜。你觉得这些胡萝卜应该怎样分配? (两只兔子平均分,引出“平均分配“) 教师:在森林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白兔和灰兔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组委会也决定拿出30个胡萝卜奖励它们。那么,这些胡萝卜是否还是平均分配?为什么? (平均分配不公平) 你觉得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大家的观点都表明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白兔和灰兔能够按获奖的名次分配胡萝卜。这里就涉及到一种新的分配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题目:森林运动会组委会决定把30个胡萝卜奖励给在跳远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白兔和灰兔,两人所得胡萝卜的比是3:2,白兔和灰兔各应获得多少个胡萝卜? 1.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自学课本,参考课本中类似问题的解答方法。 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 (1)这道题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2)两人所得胡萝卜的比是3:2,表示白兔得到的胡萝卜占总数几分之几?灰兔得到的胡萝卜占总数几分之几? (3)这些胡萝卜一共分了几份?每份是多少个胡萝卜?白兔得到几份?灰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意见。 针对学生的自学和尝试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汇报自学情况,发挥学生之间互补作用,让他们各抒己见。 3.汇报交流自学、合作成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

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故事是儿童最爱听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我根据教学内容,从课件中的情境图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沿着暗栅逐步徒行,竭力寻求打开通道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如课的一开始,通过老师对故事的口述和画面情境图的出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2、自学互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感受合作中的快乐。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节课,我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科本位,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如本节课中,在处理“怎样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时,通过小组讨论,发表每个个体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得出综合完整较理想的结论,让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合作中恍然有得的快感。 3、实践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感受活动中的乐趣。

现代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如:在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摆学具、做游戏,探究按比例分配的集体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让学生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会了新知,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学数学并不难,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还充分发挥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体态效应,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感情,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温和的话语。

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测试题

比和按比例分配1 总分:98 卷面:2分 一、填空题(24分) 1、某班有男生20人,女生有25人,这个班的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全班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2、养鸡场中公鸡只数占总数的4 9,养鸡场的公鸡和母鸡的只数比是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 5米,它的边长是()米,边长与周长的比值是 ()。 4、100克海水中含盐10克,盐与水的比是()。 5、5︰3的后项扩大4倍,要使比值的大小不变,比的前项应增加()倍,如果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为4︰1,顶角为()或()。 7、甲数除乙数的商是0.2,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比值是()。 8、甲︰乙=4︰5,甲︰丙=2︰3,那么甲︰乙︰丙=(),甲︰ 乙=8︰7,丙是乙的3 7,那么甲︰乙︰丙=()。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6厘米,其中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1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比是3︰4︰5,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1、在一个比中,前项是后项的1.5倍,这个比化成最简比是()。如果前项加上15,后项应加上(),比值就是最小的质数。 12、一件工作,甲独做1 4小时完成,乙独做 1 5小时完成,甲乙完成的时间比是 ()。 二、判断题(8分) 1、a b可以读作b分之a,也可以读作a比b。() 2、足球比赛的得分可以是3︰0,所以比的后项有时也可以是0。() 3、a︰b=(a×c)︰(b×c)=(a÷c)︰(b÷c)。(c.b均不为零)() 4、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 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3 4。() 三、选择题(6分) 1、在8︰5中,后项增加15,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

(完整word版)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例知识点归纳(六年级)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项和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前项和两个后项)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龙口市东江街道东江小学 王亚萍 ·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按比例分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应用性,让学生用严谨的思维和理性的精神体验数学之美。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比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课件、纸条、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认真听,认真看引入课题:上节课学习了比的知识,有什么 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按比例分配。 课件出示情境图:“认真听,认真看” 边放放背景音乐《柯南的主题曲》边板书课 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谈话:同学们,这音乐声是不是很熟悉,今 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猜猜他是 谁?谁能介绍一下他?看来同学们对他很了 解,有一次,在案发现场,摄像头出了故障, 只拍到了罪犯的下半身,但是柯南却推算出 了罪犯的身高。想不想知道体重的奥秘?那 么这节课你只要做到认真听,认真看,认真 想,认真练,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认真想”吧! 学生认真听 听背景音乐。 学生认真倾 听案件情境。 以学生熟悉的 柯南的一个案 件为话题引入, 深深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学 生产生了迫切 想知道答案的 需求,教师顺势 提出本节课的 要求:认真听, 认真看,认真 想,认真练,学 生产生了强烈 的“我要学”的 欲望。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平均分问题入手,然后导入到按比例分配。这样导入,既体现了按比分配的根源,课堂内容还由简到难,过渡比较自然,学生容易接受。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 本课内容由于是解决问题,难免有些枯燥。故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寻求打开通道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课一开始,通过我对故事的口述和画面情境图的出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把“按比分配”的问题转化成“归一问题”,渗透转化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用“整数乘除法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模型;把“按比分配”的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渗透转化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乘法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模型;渗透方程思想,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学会完整的检验方法,并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三、巧设习题,让学生“走进”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连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1.还存在老师讲得稍显多了,学生说得少。学生都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步一步的学习,没给学生自己提问的时间和学生自己回答同伴的问题的时间。 2.课堂的节奏把握得不是太好。比如引入时应该要快,新授时稍微要慢一些,但新授内容一定要在20分钟内完成。练习要前慢后快。我上完例2时已超过20分钟。这样一来就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稍显仓促,学生所学的知识没能得到更好的巩固。 3.学生的发言面还不是太广。课上没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需要帮助的学生。“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完善。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的特点。 3.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爸爸和明明的对话。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人体的身高,学习了 有关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看看人的体重中奥秘吧。请看屏幕,这是爸爸 和明明的对话。如果把明明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但实际上,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右侧的旁白。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4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分步呈现爸爸和明明的体重的情境,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

认识比的教学反思

认识比的教学反思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如果说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上复习课,有的学生就坐不住,不愿意听,这主要是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往往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 复习课的特点是:通、理、补。“通”即对所学习的知识回顾,达到融会贯通。“理”即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补”即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之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复习课的目的,而学生又不失去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我上的单元复习课《认识比》来谈谈我对复习课的认识。 即将上课的前一天,我先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印发给每个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回去认真复习。上课时,我请同学按照我们学习的顺序说说这个单元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由于前面的准备,孩子的积极性比较高,都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这时孩子基本上把知识点梳理了一遍。我再帮助孩子形成知识体系,对本单元有个全面的了解。接着我就针对平常学的不是很好的知识进行补漏的练习,我出示了四道题让学生先化简,再求比值。学生完成后再让学生比较得出,化简比与求比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我还出示了一道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再次回顾按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方法。但在练习时,我是采用分组加分的比赛,前面做完的并且全对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帮我来批改其他同学的练习,并帮助不会的同学进行讲解,在这个环节中,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练习完成的又快又好,特别是平常不是很积极的同学这时都变得比较积极了。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谈谈这堂课我在教学上的一些具体做法与思考。 一、合理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这一单元学习内容较多,如果全部由老师概括,就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不想听课。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学习提纲,自己了解知识点,再来提问回顾知识,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知道了各部分知识,并让学生间相互交流所学所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拓展知识的容量,同时也能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生比赛竞争当小老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课前的复习铺垫,很容易完成练习,所以我鼓励学生大胆来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完成有困难的练习。对于我出示的提高练习,我先鼓励学生两个一小组商量讨论,当两个人的智慧也不能处理时,那就四人小组讨论。通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