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思路

探索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思路

探索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思路
探索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思路

探索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思路

奉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宋新宇供稿

摘要:调查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探索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思路。

主题词: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安全管理;发展思路。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3,山区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6%,全国有1/3的人住在山区。由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农村道路交通发展与大中型城市相比,明显滞后。山区农村道路无论是通畅性,还是安全性,都亟待规范完善,以满足山区农村群众安全出行需求,满足山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奉新县三面环山,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道路交通与农村息息相关。无论哪条道路,两侧都有集镇、村庄;无论哪条道路,或多或少都要穿村而过。在山区农村道路交通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现以奉新县山区农村道路交通为例,探索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山区农村道路现状调查

(一)山区农村道路的建造模式:奉新县山区农村道路建造模式,分改建和新建两种。改建以原有道路为基础,进行路面硬化,路线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修建的道路占农村道路的90%以上。新建线路,依据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重新规划建设,这种道路在农村道路中不足10%。

(二)山区农村道路的管理模式:公路养护部门是山区农村道路的管理主体,管理和养护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山区农村道路沿线群众也是道路的管理者,具有爱路、护路的主动意识,他们为山区农村道路建设提供建设用地,按比例承担一定的道路建设费用,政府给予部分财政补贴。山区农村道路养护管理,队伍的构成既有专业

工作者,又有业余者,养护方式既有常年养护,又有季节性养护,与大中型城市相比,专业技术化程度不高,施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护资金相对短缺。

(三)山区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奉新县山区农村道路中,省、县级道路255公里,省级道路按一般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2000——5000辆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路宽9—12米,设计时速小于60公里每小时。通村通组道路825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宽4.5米—9米,设计时速小于30公里每小时,年日平均交通量小于200辆。县级公路大部分按省级公路标准建设,部分因地理环境限制,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公路通行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满足群众日常出行需求。

(四)山区农村道路的突出作用:奉新县境内省、县级干线公路是交通主干线、主动脉、主骨架,四通八达的山区农村道路通过连接干线公路,将全县18个乡镇场、184个行政村串联在交通网络中,山区农村道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助推器。随着山区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公交得以实现,极大方便了山区农村群众出行,农村居民购臵小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电动车,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促使群众就业模式、经营模式增加,从而成为农村群众增收的助推器。

2、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山区农村吸引了不少的外来投资,一些企业根据资源分布情况,从节省运输成本出发,可以灵活选择最佳投资环境,近几年,奉新县境内山区农村相继出现4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分布在郊区农村,有些甚至分布在地处大山深处的农村。

3、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山区农村道路附近乡镇、村落,得以大力改善村镇环境,因地制宜规划街道,建设健身区、文化广场等场所,促使山区农村城镇化建设

步伐加快。

4、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郊区、山区农村因势利导建设休闲山庄、旅游度假村等,百丈寺、九仙温泉、仰天峡漂流等一批旅游项目因此得到较好开发,丰富了当地群众休闲娱乐方式,也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

二、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调查

山区农村道路路线多,里程长,沿途村落集市繁杂,许多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一)城镇化建设中交通设计基本“空白”。

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人们日常生活“吃穿住行”四大要素中,“行”越来越受关注,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社会话题。大中型城市(包括部分经济发达县市)建设规范中,交通设计倍受重视,甚至在城市建设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在山区农村城镇化建设规范中,交通设计还处于“空白”状态,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交通设计,山区农村道路建设“三差”现象明显:前瞻性差、布局性差、实用性差。

1、山区农村城镇道路建设前瞻性差。修建道路离集镇、村庄太近,不少甚至穿村、镇而过,而且在进入集镇、村庄时,没有规划车辆通行缓冲区域,分流道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设计和规划,往往出现道路刚修好,不久就成为“街道”,道路两旁楼房林立、摊铺云集,日常交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碰到重大节假日常常造成交通拥堵。以奉新县干洲镇、上富镇、罗市镇、赤岸镇为例,2009年春节期间首次出现交通堵塞现象,以后道路拥堵频率逐年上升,2010年各镇平均堵车2次,2011年上升到4次,堵车长度从平均不足200米上升到近500米。

2、山区农村集镇、村落建设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山区农村集镇、村落建设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部分居民区跨道路建设,没有规划车辆集中停放区域,引发道路由交通

要道变为农村集市,各种摊位随意开设,各种车辆随意停放。道路管理部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道路两侧设臵临时停车位,道路通行宽度大幅减少,使道路通行效率大大下降。有些集镇、村庄把群众健身场所、文化广场建在道路旁边,造成人、车争道抢道现象。

3、山区农村道路实用性受影响。为确保安全道路,在集镇、村庄附近道路不得不加装减速板等限速设施,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使道路使用功能大受影响。一些集镇附近路段成为交通事故高发区域,行人、车辆过往提心吊胆,道路的实用性饱受质疑。

(二)山区农村道路建设隐藏诸多安全问题。

由于山区农村道路大部分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或改建或翻修,原有道路存在防汛排水设施简陋,道路两侧安全视距不够,安全警示标志缺失或不明显等问题,在道路改建或翻修后并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临水临涯道路多。以奉新县为例,根据《江西省奉新县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统计,奉新县境内易发生滑坡、崩塌点及不不稳定斜坡共有395处,从地势分布情况看,附近均有山区农村道路,对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巨大的潜在安全隐患。由于道路防汛排水设施简陋,路基安全缺少安全防护屏障,2010年至2011年全县共发生4起路基损坏事件,其中一起造成主干道桥梁倒塌,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交通营运。奉新县境内临水临涯的山区农村道路14条,总长度约190公里,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危险路段新增广角镜、安全警示牌、安全提示牌,极大提高了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系数,但距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安全隐患没有全面根除。

1、急弯、狭窄等危险路段开辟安全区域或紧急避险区域较少。奉新县情况看,开辟安全区域或紧急避险区域路段不足三处,在危险路段总量内还不到的3%。

2、安全警示防护栏覆盖面小。在临水临悬涯路段设臵具有夜视反光效果的防护栏,是提高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奉新县境内安全警示防护栏设臵长度不足2公里,占危险路段总长度不到4%。

3、其它安全防护设施设臵也有不小差距。首先来看,山区农村道路视线严重不足的急弯路段,广角镜的配臵太少,县级以上主干道上设臵不足5处,乡级以下道路设臵几乎为零。其次来看,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还未起步,智能道路建设还未提上议事日程,目前,仅仅是城乡公交营运的客车上按要求安装了GPS监控系统,山区农村道路安全预警系统、交通实时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车载GPS监控系统等等,在近几年内还不可能全部实现。

(三)山区农村群众文明交通意识始终在较低层次徘徊。

山区农村群众文明交通意识始终在较低层次徘徊,“任我行”现象长期困扰“安全行”。奉新是城市务工人口输出大县,全县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比例高达80%以上,农村道路交通40、50、60后成为日常道路交通参与主体,奉新县2011年度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统计,这部分人员发生交通事故占总量的63.6%,在重大交通事故统计中,比例高达83.5%,可见他们淡薄的交通安全意识着实令人担忧。

随着经济发展,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发展迅速,以奉新县为例,近几年辖区车辆增长迅速,摩托车、电动车户均1.2辆,小型汽车、农用车增长率2010年度达到10%,2011年度达到15%,主要交通要道上货车、小型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众多交通工具并行现象逐日增多,密度逐日加大,交通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山区农村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却明显没能跟上交通形势的发展。

1、受文化教育程度限制。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参与主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调查显示奉新县40岁以上的山区农

村群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0%,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其中不乏仅接受脱盲教育人群。由于文化程度低,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乃至机动车的性能等,不能做到全面掌握、有效理解,导致文明参与交通意识停留在较低层次。不少群众车买回来就学,刚学会就驾车上路行驶,凭经验凭感觉参与交通。

2、受乡土意识限制。对家门口的道路,当然的认为属于本乡本土的“地盘”,可以随意使用。导致非交通行为侵占路权现象非常普遍,比如:随意占用道路放臵建筑材料、设备,随意占用道路晾晒农作物或其它东西,道路附近劳作时交通工具随意停放等等。

3、受历史遗留问题限制。一些群众对按法律程序要求,依法正规办理机动车牌证、驾驶证认识不足,为了规避执法检查或者“嫌麻烦”,草草办理了事,使得依法办理机动车牌证、驾驶证,这一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作用大打折扣。不少群众为规避执法检查,到一些管理较松的地方申领外地驾驶证,或干脆到“地下车管所”购买假证使用。这部分人往往难以纳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其驾驶技术缺乏保障、文明交通意识缺乏。近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管理下,办理机动车牌证、驾驶证已经逐步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了彻底根除这些现象。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这部分问题,仍将长期困扰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4、受地理条件限制。山区农村因为地理环境特殊,交通相对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交通不便促生诸多危险乘运现象,尽管开通了农村公交线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但相对分散居住的山区农村来讲,居民点分散偏僻,农村公交班次、时间、设臵线路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群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乘坐“黑面的、黑摩的”出行,随意搭乘非载客机动车的现象也非常突出。信息相对闭塞凸显文化生活落后,普法活动停留在送几本法律知

识读本、派出一两支宣讲队伍上,群众接受普法途径不但少而且单调,开展普法活动的形式也是千年不变,摆张桌子放把椅子,一条横幅一大堆宣传资料,来一人发一份,常常因为普法的开展形式不受群众欢迎,使得普法效果大大减弱。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滋生非法营运土壤,在利益驱动下“黑面的、黑摩的”公然载客,甚至运送货物,这些车辆中“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不在少数,一些货运车辆不顾乘车人员安危,搭载当地居民,违法载人、人货混装、超员行驶丝毫不以为意,造成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三、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范调查。

现行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也对新农村建设涉及交通方面作出了规定,各省、市、自治区相应制定了一些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办法》、《意见》,从宏观上确定了山区农村道路建设及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山区农村道路建设及交通管理起到积极的规范指导作用,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首先确立了县级人民政府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山区农村道路多属于县级道路,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在道路建设及交通管理工作中的法律地位,因此,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因地制宜实施道路建设,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

其次确立了道路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二章共八条专门就公路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规定,总则中第八条明确:“国家鼓励公路工作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对在公路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由此,山区农村道路建设规划有了法律支持,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从法律角度上讲,在山区农村道路建设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了充分的运用空间。

再次确立了道路建设国家标准。交通部2004年下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宜低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D级水平,并注意:(一)交通安全设施应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二)在高路堤、陡坡、急弯、临水沿江、傍山险路、悬崖凌空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臵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宜设臵警示标志和标杆。(三)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根据需要设臵线形诱导、警告、限速、反光镜等标志。(四)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设臵减速带和警示标志,有条件的可设臵避险车道。(五)在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设臵必要的指示标志(方向、地名、距离等)、减速带和限速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D 级应设臵标志,视距不良急弯陡坡等路段应设臵路面标线及必需的视线诱导标,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湖泊等路段应设臵路侧护栏,平面交叉应设臵标志和必需的交通安全设施。”。对山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

四、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思路探索。

2003年《农村中国山区概况及山区综合开发情况和组织机构》介绍,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包括丘陵和高原)面积66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9.1%。

包括我国(不含台湾、香港、澳门)除上海市以外的30个省(区)的1564个县。山区人口6.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5.7%。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再次显示,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比例约4:3。可见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在我国整体道路交通框架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当前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情况来看,显然还不能充分体现出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形势背景下,推动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发展迫在眉睫。

(一)重视道路安全管理,尽快按我国相关标准完善山区农村道路安全设施。。

当前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恰恰是事关群众出行、致富的基本“民生”问题,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显然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的大背景大要求不相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

不可否认,山区农村经济相对欠发达,道路建设路线长、地理位臵复杂、安全标准要求高,按《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完善道路安全设施,面临巨大的资金保障压力。不少地方政府,把修通了多少里程山区农村道路、实现了多少村村通工程,当做政绩,资金没有筹措到位、科学论证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建设、仓促上马,乃至不惜降低山区农村道路建设的安全标准,一条条“致富路”建好的同时也再现一道道“鬼门关”,时刻上演着一幕幕生死考验的惊险场面。

建议对山区农村道路建设负领导管理责任的县级以上政府,增强对山区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依法制定完善符合县域地理环境特点的山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依法制定严格的检查验收标准,尽快完善建设山区农村道路建设“百年大计”责任制度,用于指导新建道路

安全设施建设。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加强对山区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并结合实际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坚持安全通畅原则进行规划预算,完善已建道路的安全保障设施。尽快把群众家门口的道路,建设成为安全通畅的康庄大道。

(二)凸显先进管理理念,明确道路规划中交通现代化设计的法律地位。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对公路线路的建设规划做了详细规定,但并未明确现代交通设计在道路建设中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十四条规定:“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也只是肯定了规划的重要性,没有明确交通设计的法律地位。根据我国山区农村道路发展形势,进行山区农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必须早日明确其中交通设计的重要作用,并以法规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使之成为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具有法律效力的一项根本措施。

因交通设计不合理造成交通安全问题、交通秩序问题,国内外并不鲜见,此种现象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反应尤为明显,促使城市现代化交通设计越来越受政府重视。近年来,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向着都市化发展,乡村向着集镇化发展,群众出行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可以想象,如果不重视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现代化设计,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必将在农村再次出现。不少山区农村城镇建设,路越建越多、越修越宽,交通却越来越堵,甚至在引进红绿灯等交通指挥辅助设施后,此种现象仍没有得到好转,陷入修路治堵,越修越堵的怪圈。实践证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容量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道路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拓宽

和加长。车辆增加了,就需要更多的道路,道路畅通了,又引来了更多的车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山区农村的政府责任部门,对此还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应对交通需求增长上,一味追求新建新增,道路交通管理状况却始终得不到群众认可。

调查显示,山区农村道路虽然按国家标准修建了,但由于忽略交通设计,一些交通问题反而随着道路交通环境更新而出现。例如,道路新增了,必然出现新的平交路口,在这些路口的设计上仅简单十字相加,造成新的交通管理安全问题出现;有的路口设臵的红绿灯交通指挥辅助系统,投入使用科学性、实用性论证不够,反而成为新的交通堵塞源、能源消耗源,部分红绿灯交通指挥辅助系统,在春节等群众出行集中的时期,因为成为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不得不关闭使用;桥梁建造上,忽视引桥的设计,往往桥头即是平交路口,常出现桥头堵现象;单位、企业、学校门口道路,因为缺少交通设计,使这些路段成为事故高发区,不少警力被用在这些路段以提高交通安全系数,造成警力过劳使用。由此可见,交通设计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交通设计还是先进管理理念运用的有效承接点,通过交通设计可以在道路建设中有效融入现代交通管理技术,通过设施、信息建设实现道路交通智能化。智能化交通是现代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电视、广播等媒体,准确、及时地提供路况和交通信息,从而大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大幅提高道路通行率,智能化道路交通必然也是山区农村道路建设的终极目标。

(三)加强农村普法工作,明确各单位各部门道路交通安全宣教职责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

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可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系统的社会工程,不是交警部门的“专利”。当前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形势不容乐观,山区农村居住点分散,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交通安全宣传途径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交警部门深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制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但主动响应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少之又少,形成交警单打独斗局面,独自苦苦支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建议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及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详细规范,明确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单位、企业应该有固定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阵地,政府职能部门、媒体开展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应该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学校应该将交通安全常识列入教学计划等等。通过制定道路安全宣传教育规范,明确各自职责义务,实现政府主导法规支撑,促进全社会参与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山区农村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

(四)完善“警+N”模式,探索加强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

联合管理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已经为实践所证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管理,有效扩大了工作面,增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动性、

即时性,并且已经积累相当丰富的经验。“警+N”模式是联合管理机制的有益延伸和探索,“警+N”下,坚持交警部门居于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导地位,全力争取县政府支持、全力争取所在乡镇政府支持、全力争取所在村委会或街道居民委员会支持、全力争取其它有关责任单位支持,整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力量,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协调步调,形成强有力的联合管理模式。“警+N”模式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总揽,以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亲民政府为抓手,以创造和谐交通环境为终极目标。突出六个必须:相关部门必须联动,思想认识必须统一,模式启动必须快捷,工作作风必须严谨,化解矛盾必须及时,回应诉求必须积极。

现在道路交通环境日趋复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道路安全建设及隐患排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职能牵扯多个部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项复杂、艰巨、细致的社会工程,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区域更广、环境更复杂,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警+N”联合管理模式尤其必要。交警部门居于联合管理的主导地位,是由交警工作性质决定的。交警担负道路安全管理日常巡逻职责,受理群众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困难救助,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经常、最直接。交警部门在单位、村、组设立交通安全信息员,成为每一时间掌握路况信息的有效辅助手段,能够及时掌握道路交通动态。

交警部门主导下,道路安全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从而联合交通局、公路局有效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及时补充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及时消除各类道路安全隐患。能够根据交通行为特点,及时联合教育局、广播电视局有效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针对性的引导群众摒除不文明交通行为,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文明出行。能够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及时联合乡级人民政府、村委会、居民委员会强化道路交通

事故侦破工作,加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工作,最大程度的响应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有效完善运用“警+N”模式,必将更加扎实的奠定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基础,极大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打造亲民政府形象,创造出和谐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4月22日第二次修正实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实行。

3、《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四年七月十二日下发。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 01 29发布,2004 03 01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江西省奉新县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等。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1、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隐患多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 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 4、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5、经费、装备和科技投入不够,科学管理手段落后 三、改善交通安全的现状,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对策 1、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不断改善道路条件 4、加强交警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管理力量,提高政府整体管 理交通水平 5、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提高科技监控能力

浅谈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 观我国道路交通的现状,近两年来,虽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笔者就严峻的交通事故形势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道路安全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据相关是数据统计,交通事故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就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1572起,下降13.6%;死亡人数减少7806人,下降8.7%;受伤人数减少50697人,下降11.8%;直接财产损失减少3.0亿元,下降19.5%。其中,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交通事故1472起,造成5781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21起,下降13.2%%;死亡人数减少1007人,下降15.2%%。发生一次死亡五人以上交通事故266起,造成1756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0起,下降18.4%%;死亡人数减少488人,下降21.7%。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造成389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2起,下降31.6%%;死亡人数减少169人,下降30.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5.1,同比减少1.1。2008年1至9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5319起,造成50682人死亡、2294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1%、12.7%、21.2%和14.5%。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同比持平。奥运会期间(8月8日至8月24日)和残奥会期间(9月6日至9月17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和2.6%。近两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浅议如何做好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浅议如何做好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车、物流急剧增加。由于农村道路存在管理上的滞后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造成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加剧,加上农村运力不足,导致非客运车辆载客已成为一种普遍又十分严重的现象。县乡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所关注,当务之急,我们在开展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道路。 当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1、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路路况较差。近年来,三江县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道路依山傍河,险、窄、陡、弯形成了农村公路的特点。从全县交通发展状况来看,15个乡镇近600公里的公路属于等外公路或简易公路,真正能通客运车辆的村级公路甚少,有的村级公路只能供农用车、正三轮摩托车、拖拉机通行,达不到公路等级,没有安全保障。客运班车只能达到乡镇政府驻地,而更多的农民群众生活在远离乡镇政府驻地的自然村,对他们而言,需要进村入户、客货兼用的交通工具,非客运车辆恰恰能满其需求。这些公路多数未列入交通部门的养护范畴,新建道路交通标志、防护墙、防护墩几乎是空白。道路两侧村庄、学校较多,交通安全设施严重匮乏,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2、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差。目前,城乡经济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很低,虽然交通工具不断得到更新,但受经

济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民对价格昂贵的汽车望而却步,纷纷购买价格便宜、性能低劣的“二手车”、三轮车,甚至有的购买报废车。车况不良是这些车辆的共有特点。这些车辆年限长,安全运行条件达不到要求,而大部分车主受利益驱动,努力将车轮一天滚动24小时,很少检查、维护和保养车辆,这样周而复始的高频利用,车辆很容易发生各种故障,从而埋下事故隐患。 3、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驾驶员法制意识淡薄。驾驶机动车已逐步成为广大群众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术,车辆的增多必然带来驾驶员的增加,驾驶员队伍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并逐渐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他们的交通法制意识淡薄,交通违法现象极为严重。虽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多角度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部分集中在国道、县道和城区,而在偏远的乡村,宣传力度不够,氛围不浓,声势不大,有的甚至是交通安全宣传的盲区,群众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对如何参与交通显得无所适从,出行时只要有车辆搭乘就行。 4、农村运力不足,农民搭乘非客运车辆是唯一的代步工具。由于农民出行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边远乡村的客运班次少,甚至不通客车,这样就为非客运车辆提供了市场。农民出行难问题的存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开展交通违法整治的效果不容乐观,存在整治时好,过后又反弹的现象,致使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圩日期间,散圩后,执勤民警在打道回俯时,发现部分群众还在聚首观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

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版)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版)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

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货物发送量完

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万公里,省道万公里,县道万公里,乡道万公里,专用公路万公里,村道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收藏】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1995-2011) 时间:2012-03-29 12:02:04来源:中国救援网 【收藏】字号:T|T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量统计表(1995-2011)。中国救援网吴飞制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表(1995-2011)。中国救援网吴 飞制图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08年,中国大陆的这一冠军头衔才终于让给了印度。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8月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1亿辆汽车保有量中,包括近2000万辆三轮和四轮低速货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用车。扣除农用车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超过日本的7000万辆,仍然居世界第二。 然而数据显示,2011年,在严格禁止酒驾后,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的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高达62387人死亡。而汽车保有量在7000多万辆的日本,虽然2011年共发生690907起交通事故是中国的3倍,且受伤人数为852094人,但是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有区区4611人。汽车保有量2.85亿辆,大大超过我们的美国,车祸死亡人数也只有4.2万人。因此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与这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交通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和道德素质、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社会的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能够预防和挽救交通事故带来的死亡威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易通往

一、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 (一)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法规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行人与机动车抢道、横过道路不注重安全,驾乘二轮摩托车不戴头盔,多数不起牌照,不考驾驶证。低速载货汽车、农用拖拉机违法载人。另外酒后驾车比较普遍,存有侥幸心理,不注意自己的安全,而只注重不被交警查获、处罚。 (二)基层交警管理力度薄弱。我县现有正式交警38名,协勤人员87名,管理着近1500公里道路,近11万辆机动车,警力严重不足,农村地区更是鞭长莫及,以致造成农村道路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现漏管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宣传氛围不浓。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不易管理,给宣传工作带来不便,造成宣传力度不大;二是交通违法处罚不大。特别是对小四轮、农用三轮、拖拉机、摩托车等车辆无牌无证、违法载人、超员、超速交通违法行为管理不力,安全隐患极大。 (三)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当前农村道路基本达到县、乡村网格布局,但道路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有违法占道现象严重、公路沿线乱设摊点、堆物占道等等。严重影响农村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另外,农村道路等级低,而车流量不断增加,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居高不下。 (四)交通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一是交通信号灯设置不足,甚至镇级主要路口都没有设置。二是标志、标线乏。特别是路况标志严重短缺。三是缺乏必要的照明设施,极易引发夜间交通事故。 (五)部分道路通行条件较差。一是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与公路的承载能力不相适应。有些公路路面狭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并且大、中、小型车辆和非机动车、行人混行严重,交通结构复杂,交通秩序混乱,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一)扎实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活动。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交通安全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驾驶员教育管理,强化驾驶员法制教育个责任意识教育。同时交警部门要深入农村适时组织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加强本地驾驶员源头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多样化。利用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制成展板、专题片向村民播放,进一步发挥交警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主体作用,定期深入辖区认真开展“五进”宣传教育。 (二)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一是加大查处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力度。最大限度地讲警力向农村道路延伸,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覆盖面。对无牌无证机动车删了个、农用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必须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从严处罚一起,始终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二是加大源头管理力度。组织专门警力深入农村,对所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登记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逐车逐人建立工作台帐。 (三)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进程。完善由地方政府牵头,交警、安监、交通等县官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交通事故预防机制。交警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相互协调,形成交通管理社会化管理格局。交警部门在对农村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初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

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①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②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通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 易版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 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 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 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 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 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 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 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 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 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 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

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对策Word版

交通学院安全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对策申报者:樊纪良 参与者:郭永 指导老师: 所在院系:交通与物流工程系 所在班级:安全092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集中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推进平安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我国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现状和农村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一些系统的说明,并研究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预防和修复对策,为农村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背景:全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世界上每一分钟都有人一辆机死于交通事故,这是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害。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交通安动车,100多年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大约60万人,受伤人数大约1000多万人。我国一年发生的交通死亡事故达10余万起,每天死亡人数相当于一天掉下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 1、2009年9月28日下午18时许,驾驶员李某驾驶一辆鲁 RW××××农用三轮车沿国道220行驶至小李庄附近,因公路上猛然出现条状雾带,慌乱之下车轮轧到了路边农民晾晒的玉米,致使方向失控,冲到了路边,造成一过路群众受重伤。 2、2009年9月30日凌晨4时,48岁的驾驶员何某驾驶一辆车厢内载着其弟弟的农用三轮车(无牌),沿省道261去农机门市找人维修旋耕机,因车速过快,加上视线较差,所驾驶车辆驶离

了目的地。在其紧急刹车时,将自己的亲弟弟摔出车厢,致其当场死亡。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道路交通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交通工具由原来的非机动车被现在的机动车所取代。这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给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相对缺乏;交通结构比较复杂,混合交通比较普遍;交通参与者的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群中大多数来自农村,给许多农村家庭造成了破坏。因此,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是摆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和紧迫的任务。 1.农村公路现状及交通事故现状 (1)农村公路现状 农村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沟通城乡集贸往来和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公路的发展直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是广大的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中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汇总

1.警告标志 十字交叉T形交叉T形交叉T形交叉 除了基本形十字路口外,还有 部分变异的十字路口,如:五 路交叉路口、变形十字路口、 变形五路交叉路口等。五路以 上的路口均按十字路口对待。 丁字形标志原则上设在与 交叉口形状相符的道路 上。右侧丁字路口,此标 志设在进入T字路口以前 的适当位置。 丁字形标志原则上设在与交 叉口形状相符的道路上。左 侧丁字路口此标志设在进入 丁字路口以前的适当位置。 丁字形标志原则上设在与 交叉口形状相符的道路上。 此标志设在进入T字路口 以前的适当位置。 Y形交叉环形交叉向左急弯路向右急弯路 设在Y形路口以前的适当位 置。 有的环形交叉路口,由于 受线形限制或障碍物阻 挡,此标志设在面对来车 的路口的正面。 向左急弯路标志设在左急转 弯的道路前方适当位置。 向右急弯路标志,设在右急 转弯的道路前方适当位置。 反向弯路连续弯路上陡坡下陡坡 此标志设在两个相邻的方向 相反的弯路前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有连续三个以 上弯路的道路以前适当位 置。 此标志设在纵坡度在7%和 市区纵坡度在大于4%的陡 坡道路前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纵坡度在7%和 市区纵坡度在大于4%的陡 坡道路前适当位置。 两侧变窄右侧变窄左侧变窄窄桥 车行道两侧变窄主要指沿道 路中心线对城缩窄的道路;此 标志设在窄路以前适当位置。 车行道右侧缩窄。此标志 设在窄路以前适当位置。 车行道左侧缩窄。此标志设 在窄路以前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桥面宽度小于 路面宽度的窄桥以前适当 位置。

双向交通注意行人注意儿童注意牲畜 双向行驶的道路上,采用天然 的或人工的隔离措施,把上下 行交通完全分离,由于某种原 因(施工、桥、隧道)形成无 隔离的双向车道时,须设置此 标志。 一般设在郊外道路上划有 人行横道的前方。城市道 路上因人行横道线较多, 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此标志设在小学、幼儿园、 少年宫、儿童游乐场等儿童 频繁出入的场所或通道处。 此标志设在经常有牲畜活 动的路段特别是视线不良 的路段以前适当位置。 注意信号灯注意落石注意落石注意横风 此标志设在不易发现前方位 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前适当位 置。 此标志设在左侧有落石 危险的傍山路段之前适 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右侧有落石 危险的傍山路段之前适 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经常有很强的侧风 并有必要引起注意的路段前适 当位置。 易滑傍山险路傍山险路堤坝路 此标志设在路面的摩擦系数 不能满足相应行驶速度下要 求紧急刹车距离的路段前适 当位置。行驶至此路段必须减 速慢行。 此标志设在山区地势险 要路段(道路外侧位陡 壁、悬崖危险的路段)以 前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山区地势险 要路段(道路外侧位陡 壁、悬崖危险的路段)以 前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沿水库、湖泊、河流 等堤坝路以前适当位置。 堤坝路村庄隧道渡口 此标志设在沿水库、湖泊、河 流等堤坝路以前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不易发现前 方有村庄或小城镇的路 段以前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进入隧道前 的适当位置。 此标志设在汽车渡口以前适当 位置。特别是有的渡口地形较位 复杂、道路条件较差,使用此标 志能引起驾驶员的谨慎驾驶、注 意安全。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

编号:AQ-JS-04075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China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在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国外道路安全的特点及其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该措施实施的效果,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交通安全的状况、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讨和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道路交通安全的任务;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加强对车辆主被动安全性能的研究、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性能评价从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交通系统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1.1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

的增加,交通事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0万人口死亡率一直攀升。2001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理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54.6万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峰,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2机动化水平不高,但交通事故率高 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表明,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和机动化水平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亚洲国家的机动化水平最低,但交通事故率最高。 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2.1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量大 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江苏五个地区,交通事故占事故全部的45.2%,但从死亡人数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位列前五位,占总数的36.5%。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客货运量增大,是这些地区交

中国道路安全发展趋势

中国道路安全发展趋势 作者:82091035 金彪 交通安全工作要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领导组织机构,在单位主要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状况,使交通安全工作做到有布臵、有检查、有落实,并把交通安全工作同企业管理和工作绩效结合起来,进行评比、检查和落实。 第一,中国交通安全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总体上我们还是对未来趋势性作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道路交通安全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第三,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的一些基本经验。今天有很多国际专家还有一些官员来介绍国际经验,我今天在这方面不作重点的介绍。第四,我们在考虑道路交通安全的中长期的目标。最后,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目标的路线图,或者说是一个政策框架,提出来一个“六E工程”。从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况来看,我给出2005年的数据,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达到了77.6%,也就是说,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事故死亡的绝大多数,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绝对值来看,为了便于比较,只给了一个2004年的数据,2005 年我们不到10万人,只有9万人。2004年中国的绝对数是10万人。美国一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4.2万人,德国是5800多人,日本是7300 多人。 因此从绝对数比较来讲,中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要高于这些发达国家,甚至高的水平还是比较大的。从万车事故死亡率来讲,中国是9.93,也远高于美国1.79、俄国1.04、日本0.81的水平。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来看:第一个特点是混合交通的特点突出,可以看出,中国的机动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其比例要远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对应来讲,就是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也就是说,对中国来讲,道路交通安全对策,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是保护的重点之一。 第二个特点,超速、操作不当、车辆失效、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驾驶行为是肇事的主要原因,超速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16%,操作不当也超过16%,也就是说,这种纠正违法驾驶行为应该成为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对策之一。 第三个特点是发生在城外的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死亡总数的比例达到77.7%,其中二、三级公路上死亡人数比重最大,占了整个死亡人数比例总数的28.1%和近20%。因此,在城外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和管理上,也应该成为未来对策的重要方面。 从中国的历史数据来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几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2005年,有所降低。2006年又进一步降低,到九万人。从万车死亡率来看,2005年的万车死亡率仅仅是70年的三十分之一,应该说还是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现在要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现在的这种发展趋势是不是呈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对策,是不是也能够有效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现在我们要对这样一个总体趋势做一个判断。近两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的主要对策,我们课题组认为是来自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些突出贡献。再往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公安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其难度越来越大,潜力也越来越小。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

我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文导读: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深入实施,村村通公路后,农村道路通车里程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新的主要增长点,正在取代城市成为我国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关键词: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原因分析对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深入实施,村村通公路后,农村道路通车里程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新的主要增长点,正在取代城市成为我国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因此,农村交通安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交通安全问题现状 根据公安部通报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数据,全国县道、乡道等农村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01757起,造成237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22.6%和24%。全国农业人员及农民工因交通事故死亡28035人,占总数的28.4%,见图1,2。可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所占比例较大,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农村交通事业建设,县通镇公路建设完成大部分;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稳步推进,大多数村委会已完成镇到村委会公路硬化。然而,公路建设发展了,并不等于道路交通安全了,发生在农村的交通事故(尤其是发生在乡、村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呈上升

趋势,交通事故多发区域正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图1全国县道、乡道等农村公路上发生图图 2 全国县道、乡道等农村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次数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2.原因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大部分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车主大部分是农民,当事人多半是农民。统计资料表明,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农民占近70%,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1)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缺乏 一是大部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不全,道路设计不够合理,道路开口随意增多,占道路堆放东西等方面问题。 二是农村道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养护维修不能落实到位以及道路本身线形不科学且路况差。 (2)农村各类车辆车况差,管理混乱 当前在农村道路上通行的车型非常杂乱,有各种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人力三轮车、残疾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可谓应有尽有。其中有不少是二手车、拼装车、报废车,加上车辆缺少检修保养,“只要能跑就行”的现象给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由于受人力、物力的制约,中队只能把有限的警力和装备集中投放在主要道路交通管理,大量的农村道路根本无暇顾及,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盲区。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PLANNING & DESIGN 规划设计 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交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促进交通的不断发展,同时交通行业的发展也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然而,从我国人口的增长、机动车辆的增加和人流、物流的增长速度看,交通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城市边界逐渐呈现出弱化趋势, 城市之间尤其是 特大城市、大城 市与一般城市之 间的人口和物资 流动急剧增加, 在客观上导致城 市交通需求不断 扩大。此外,全 国百万人口以上 的多个大城市国 民收入占了全国 的1/4,在这些城 市中,交通是物 资交换与人员流 动的主要载体。 在城市边界逐步 弱化的过程中, 大城市承担着大 量的交通运输、 换乘、集散以及 中转等任务,主 要表现为过境车 辆和出入口交通 量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城市内部交通的 发展,导致交通需求快速增加。 机动车快速增加,与道路容量不 匹配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 速发展,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地 区,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加,据统计年 均增长率高达20%。然而,我国的道路 用地面积水平相对偏低,尤其是城市道 路用地面积严重不足,人均不到10平方 米,虽然近年来道路用地面积在不断扩 大,但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相比较,现 有的道路容量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机动 车所带来的交通需求,以上海、北京等 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全天饱和度高达 70%,堵车现象极为严重,给交通运输 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城镇规划布局和交通发展不相适 应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镇加强了对 交通道路的建设力度,然而在城镇规划 布局中,并没有透彻的对交通需求进行 分析,互动性不足,例如在大型公共建 筑、商业中心集中地中心地区,道路规 划比较早,道路两侧的建筑密度较高。 我国城镇在交通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 土地利用这一因素,对土地利用与交通 规划间的关系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无法 及时有效的进行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也无法合理的制定交通规则和采取交通 管理措施,与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不 适应,导致城镇交通状况日益恶化。此 外,由于城镇交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 战略规划,导致交通发展相关的多个部 门间管理分散,缺乏衔接与统筹,缺乏 前瞻性与整体性。 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 受历史遗留和交通规划设计等多 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的交通 网络结构不合理,主、次干道与支路的 比例不符合金字塔结构的要求。尽管一 些地区不断扩建了交通主干道,但是当 扩建的主干道一建成,便会有大量的机 动车流集中在新建道路上,导致新建主 干道无法充分发挥车辆过境的作用。同 时,交通道路网络中单行道的比例严重 偏低,导致路网流量降低。受建筑物的 影响,道路网的连通性、连续性偏低, 经常出现断头路、瓶颈路的现象,路网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文/ 徐及任 TRANSPOWORLD2014 No.8 (Mar) 2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