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成效

西南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成效

西南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成效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及实际水平的材料

财税学院学生基本技能的定义、训练计划和实际效果评价

财税学院以“精财税、通财会、晓投资,培养宏微观经济管理精英;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造就中高级复合人才”为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定义:

我院财政学和税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概括为:写、说、算。

写:主要是指学生的笔头功夫,科研创作能力。

说:指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算:是指学生进行与微观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字运算、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我院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计划体现在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之中,学院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把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强调,具体来讲:

写:学院长期以来把培养学生的科研科创能力作为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素质的重要途径和着力点,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1)学院重视对院刊《财税论坛》的指导,制定《财税论坛》编辑管理办法,使院刊真正成为学生科研科创活动的主阵地(2)实行和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导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学院实行学年论文制度,从二年级开始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学年论文;加强课外学习和科研小组建设,学习、思考和研究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在院刊《财税论坛》和其他公开刊物上发表实践和研究论文(3)制定和完善了学生科研科创活动激励机制,学院通过设立“建信奥林匹克”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及举办本科生年度科学研讨会等办法,对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激励学生投入科研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说:专业课教师在上课时通过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特别是外语交流能力。

算:学院要求学生加强数学学习及应用,积极鼓励学生从事数学建模活动,参加各种比赛;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特别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财政和税收专业学生在预算编制、收支测算和会计核算技能方面要求比较高;学院要求学生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及应用,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实际效果评价:

学院制定出训练计划后,认真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掌握本专业应具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比较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具体表现如下:

1997—2001年全院学生有19篇论文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院学生自办刊物《财税论坛》,每学期出版一期,至今已出刊37期,每期登载10余篇学生的学术论文,成为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科研练笔的重要渠道。2000—2004年,我院学生共有113篇学术科研论文公开发表在院刊《财税论坛》上。

在科研科创活动方面,我院学生王军、刘科、崔鹤同学分别在2001、2002年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全国和四川省赛区一、二、三等奖。

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比较高。四级的通过率99级为70.9%,00级为63.5%,01级为76.1%;六级的通过率99级为29.1,00级为29.5%,01级为29.5%。随着通过率的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很多学生都能比较好地运用外语来写作毕业论文的内容简介和制作个人的求职资料,直接运用外语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也在稳步提高。我院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较理想,学生均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法学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计划及实际效果

一、法学学生的基本技能

我院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心理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实际工作和具有法学研究初步能力、具有法学和财经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通用法律人才。因此,作为未来法律职业者的法学院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技能。

(一)法律思维能力

1.准确掌握法律术语的能力。逻辑思维的基础是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命题,在命题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性是命题内涵确定性的基础,进而也是推理的正确性的基础。而法律术语就是法律思维的概念基础,进行法律思维必须准确地把握法律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最终保证思维结果的正确性。法律术语对于法律思维和法律思想交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地掌握法律术语,才能够与法律共同体在同一语境下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熟练、准确地掌握法律术语是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最基本的环节。

2.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命题是推理的前提条件,法律推理的过程可以抽象为从一个已知命题推出另一个未知命题的过程,建立命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问题加以抽象的过程,也是法律思维的过程。同时法律规范本身也表现为诸多的法律命题,对这些命题的把握准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正确的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也是培养法律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3.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的能力。推理是法律思维活动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推理,才能得出人们所探求的事实和法律结论。

(二)法律表达能力

法律表达能力可以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准确、精练的表达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素质,而深刻的、雄辩的、创造性的表达则是法律职业者优秀的法律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法律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法学教育培养学生法律表达能力的目标是使他们具备准确、精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所涉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法律表达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使用法律概念和法律语言

进行表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法言法语”进行的表达。法律表达是法律思维的延续和外化,法律思维是建立在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基础之上的推理过程,因而其最好的表达形式也应当以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为基础,同时,通过法律表达再现法律思维的精髓和结论,也反过来促进法律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对法律事实的探知能力

对事实的探知能力,是指使用调查、制作、组合并使用证据证明法律事实的能力,其中调查证据的能力是法律事实探知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不具备这种能力,法律职业者的思维活动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即使他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结果。检察官和律师不具备良好的证据调查能力,就不可能在司法程序中确立自己的有利地位。即使是法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证据调查能力,在审判中也会因为不能形成正确的心证标准而影响其对证据的判断力。

(四)工具性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职业需要就业者具备某种特定的工具性技能,法律职业也概莫能外。在这些工具性技能中,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是最重要、最普遍需要的技能。伴随着跨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法律也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发展,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也日益深入,法律发展处在急剧发展的过程之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要求我国的法律职业者应当具备必要的外语能力,以适应处理跨国法律事务的需要和学习、借鉴外国的立法和司法经验的需要。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工具,在司法活动领域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今天的条件下,法律职业者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几乎无法适应其职业活动的要求。

二、训练计划

(一)课堂探索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思想的讲授,向学生传达自己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阐释自己所认同的法律精神,塑造学生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确处理课堂讲授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课堂讲授的中心是帮助学生把握法律的精神,理解法律的应然,树立对法律的信念,教师应重点阐释法律之正义所在,说明对规范之法理评价,而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具体规范的立法和文字含义的任务留给其他技能性或实践性教

学手段来解决。

(二)首创“观摩法庭庭审研讨”

学院与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合作设立“西南财经大学教学观摩审判法庭”。在案件开庭前,法官预先向学生介绍案情;开庭审理在教学观摩审判法庭进行,学生参加旁听观摩;宣判后,法官与教师学生就案件审理中的关键问题交流意见。通过观摩法庭庭审研讨活动,有效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观摩法庭庭审研讨”形成全国性影响。“西南财经大学教学观摩法庭”设立后,《中国教育报》、四川卫视、《华西都市报》和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均先后予以报道。

(三)推行教师导读制

导读制的主要目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读经典或优秀书籍。简言之,引导学生读好书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开列出统一的本科生阅读参考书目;

2.学院收集名家关于法律学习方法的论文,统一汇编成册并分发给学生;

3.成立师生读书小组,由学院一位教师、一位研究生和若干本科生同学组成,教师不定期组织读书活动,进行交流,引导本科学生掌握选书、读书的方法。

4.要求学生写出必读书籍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老师交流读书心得。

(四)建立双导师制度

所谓双导师制度,是指由法学专业课教师和政工辅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学生。两位老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五)开设《法学导论》、《法律逻辑》课

由法学教授主讲相关法学法学科概况,使大学新生对法律学科有总体认识,引导学生进入法学殿堂。《法律逻辑》则重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设立“教授讲坛”

“教授讲坛”是由在某个领域有较深造诣的教授对相关教学课程的知识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和加深,或者探讨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以配合课堂教学。1998年起先后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举行学术专题报告100余场,听讲座学生达2万余人次。

(七)鼓励学生科研

1.吸收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2.制定《法学院关于鼓励学生参与或承担科研课题的管理办法》(暂行),

资助和奖励学生进行学术科研活动。

(八)模拟法庭

在学生学习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由任课教师组织进行,要求学生在开庭前从不同角度对案件进行书面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精神实质,综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每个年级累计在学期间共举行三次。

(九)教学实习

通过多年建设,目前学院在实习教学方面已拥有较完善的措施:

1.制度保障。学院制定了有关实习的制度如《法学院法学本科生实习管理办法》,保障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化;

2.程序启动规范。在学生正式实习前由实习指导教师制定实习计划,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之后学生分组报名,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始实习活动;

3.在实习期间实行过程控制。规定指导教师不定期与实习学生见面,即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并用见面记录的形式予以固定化;定期组织学生会谈,相互交流感想和心得,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在实习中期,指导教师应做实地调查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即时发现和解决,以保障学生实习效果。

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学院与成都市武侯区、金牛区、高新区等人民法院共建了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平台。

(十)举办“辩论赛”

组织学生参加“新生辩论赛”、“法学被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多渠道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多人在校内外的各种辩论赛获得优异成绩。于承同学作为我校代表队的主辩手之一,参加上海电视台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举办的全国名校“太保杯”辩论赛,战胜了人大、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校代表队,荣获亚军,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赵彧同学获校“青春风采”大赛最佳口才奖。

(十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四年学习过程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心之一。学院建立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光华街道党工委签订了“社区共建协议书”,通过普法宣传、法制调查、“三下乡”服务等,努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动手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2001年“3.15绿色消费”的主题,法学院学生开展了“爱我地球,以我为先;绿色消费,从我做起”的活动,获得成都

市消协的充分肯定,《四川青年报》(2001年3月16日)、《四川法制报》(2001年3月16日)、四川电视台(2001年3月15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2001年7月13日-18日,法学院同学组成的社会实践分队在金堂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企业经营发展和司法环境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两份颇具份量的调研报告—《论金堂县经济发展与法制环境建设》》和《金堂县生态工程调查》,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好评。2002年3月15日,法学院院4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成都市体育中心与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了以“科学消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宣读了“科学消费宣言”,四川电视台2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宋桂参同学被评为“四川省社会实践优秀大学生”,李西臣同学被评为“成都市社会实践优秀大学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金堂分队”在2001年成都市大中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十三)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1.认真组织大三阶段的学年论文:学年论文是对学生学术能力的一次综合检测,是前三年学习结果的反映,通过学年论文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陷,有利于教师在大四阶段对症下药,为大四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铺垫基础。具体计划安排为:第五学期进行论文的写作。在论文写作前应当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请专家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讲解法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及其基本要求;教研室讨论并确定学年论文参考题目;学生学习论文的写作。

2.认真组织大四阶段的毕业论文,注意到其作为四年学习大总结的性质,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铺垫基础:第7学期由学院各教研室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然后采取学生选择与教研室指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每一个学生的题目和指导教师。学生应于第7学期期末结束前完成文献阅读、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等工作,集中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得少于16周。

三、实际效果

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均有很大提高。对法律精神的领悟、分析问题的视野均比深入和开阔。

近三年,法学院学生各门课程考试优良率始终保持在25%—70%之间。1-2年级学生的重修率平均在5%左右,3-4年级重修率在3%以下。

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总体水平保持在90%以上,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四级成绩达到了90分以上;六级考试通过率呈现上升趋势,由2001届毕业生的15%,上升到2003届毕业生的30%。全院学生踊跃参加各类英语水平考试和竞赛,成

绩突出。有10%以上的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多人获得三等奖)、“外研社杯”英语作文大赛、全校英文译文比赛(获得一等奖)、全校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英语口语四、六级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福考试、英语短剧比赛等各级各类考试和竞赛,取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和荣誉。

近年来,学院有90%以上的学生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和四川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以及微软MLC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共获得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奖励共116项,其中市级奖励10项,占获奖总数的8.6%;省级奖励5项,占获奖总数的4.3%;国家级级奖励3项,占获奖总数的2.5%。

我院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公检法机关、金融机构、机关学校、律师事务所和公司企业等单位,近几年毕业生的一次签约率均很高。2001年就业率为91%,2002年就业率为91.2%,2003年就业率为91.9%,按教育部最新统计口径,我院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1.5%。

近几年本科学生被录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上升。近三年,我院共有10名毕业生被报送研究生,其中2000级本科生宋桂参2004年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为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有85人分别考取了本校及外地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其中,2001届毕业生中有8人被录取,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3%;2002届有15人被录取,占16%;2003届有19人,占18%;2004届有43人,占18%。我院本科生杜军2001年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之时又考上清华大学著名法学家王保树先生2004年招收的唯一一名博士生。

我院在实务界工作的毕业生中,有很多人成绩显著,如1992级本科生刘道兴同学年近28岁就担任湖北天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当时全国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董事长之一,成为我院本科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报告

工商管理学院的优势在于优良的学术传统、相对整齐的师资队伍、浓郁的学术氛围、西部一流的学生生源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从多年的办学过程并对学院过去的办学思想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我院总结和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针对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特点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办管理专业的竞争现状,我们认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驱使力,通过差异化的策略寻求我院的生存空间以及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我院办学策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点。作为老牌管理专业的学院,我院寻求差异化的基础是多年来形成的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确定的目标市场与定位是,以金融、工商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招收本专业研究生的著名高校为服务对象;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适应面宽、具有相对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及一定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在培养模式上强调理论规范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发展上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导向,不断充实有需求的优势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坚持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手段创新,把学生培养成政治觉悟高、知识面宽、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专业领域具有开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人才培养特色上突出实用型与学术发展型的综合人才的培养特色上,让学生在学术发展与理论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与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学生相比,具有相对高的平均能力并为用人单位所认同,把工商管理学院真正办成为社会培养工商专门人才的基地。学生培养以综合素质、业务能力、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及一定动手能力四位一体的能力体系构建。紧抓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的同时,更是强调专业技能、业务能力训练、累积与提高。而专业技能的培养又主要由学科基础技能与分专业技能两大块的构成

一、学科基础技能培养

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管理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企事业部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培养重点在于现代管理理论、

创新的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手段应用以及全球化观点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主要从组织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教学和训练来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现代生产经营与科技进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包括财务和会计等在内的各类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学科基础技能要求

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与运用一至两门外语,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科学、经济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驾驭管理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二)培养方案

1.强化基础。按照工商管理大类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学科基础培训。在完成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等通识类基础平台课程学习之后,进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会计、经济法等工商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掌握与运用一至两门外语,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科学、经济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商管理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形成做好准备。

2.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全球最大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德国SAP公司合作,建立了在软件上、硬件上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工商管理实验中心。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院主张教学方法多元化,将课堂讲授、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强化实践环节。建立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让本科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聘请客座教授的方式,将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请到学院给学生作报告。 01年——03年底,我院学生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学术和创业类讲座活动人数多,据不完全统计达5000余人次。

二、专业技能培养

(一)工商管理专业

1.技能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有比较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法律及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基础,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

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技术、管理信息的分析与管理,具备较高的定量分析能力,拥有一定战略眼光、竞争意识和组织才能。毕业生适应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划、统计、经营、市场预测工作,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以及有关机构从事经济、技术公共事务等信息的管理、经营,项目开发和政策研究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以及研究等工作。

2.技能培养方案。由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学科方向模块选修课构成。专业主干课主要有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产业经济学;专业选修课由管理控制与沟通、小企业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构成;学科其他方向模块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市场营销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等构成。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技能培养方式,通过组织“精英论坛”,广泛邀请省内知名企业家到校为本专业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及创业讲座,成立管理实践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专业社团经常性地开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研讨与调研活动,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实务的控制与判断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

1.技能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对口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经营业员管理、公关企划、电子商务等经济管理知识,能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 有INTERNET及其技术从事B to B(企业-企业)、B to C(企业-消费者)、G to B (政府-企业)以及G to C (政府-消费者)等商务活动的专业技能,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备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参与组织策划能力、能精力充沛地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实用型市场营销人才。毕业生适宜在工商企业从事市场调研\营业员销策划\营业员销管理和计划统计工作,可以从事商务目的谈判、商品推销、电子商务目的等商贸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2.技能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竞争战略、市场研究、竞争战略、服务营销、零售营销管理,专业选修课有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品牌营销、网络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学科方向模块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

成立学生市场调研协会、新概念营销团、品牌协会等学生社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市场调研大赛、暑期企业调研、组织团队参加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兼职销售等第二课堂活动,使本专业学生充分发展市场调研及分析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

1.技能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熟悉的专业技能和技巧、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国内外旅游发展状况和运作模式;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和决策能力;具有很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信、实干、创新、进取精神;了解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动态,熟悉我国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运作惯例;以及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分析和处理、研究国外旅游管理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旅游科学研究能力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毕业生适宜在旅游管理部门、国内外旅游管理企业、旅游规划和旅游行政管理咨询、外事部门等机构工作;也可从事涉外饭店、宾馆、旅行社、风景名胜区工作,以及在工商企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2.技能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有旅游经济学、餐饮管理、旅游资源与开发规划、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专业选修课有旅游服务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项目策划及管理、酒店餐饮服务实践等;学科方向模块有: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

强调专业实习。餐饮管理课程引入实践操作课时,与成都旅游职高合作培养学生的餐饮服务能力,饭店管理课程组织学生到省内酒店进行参观,掌握客房服务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大学三年级暑期开展为期40天的专业集中实习,组织学生分别到省国旅、九沟、锦江宾馆、餐饮协会等单位进行实习活动,充分发展旅游行业服务技能。

(四)广告学专业

1.技能要求。广告学专业主要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练掌握广告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具有广告市场调研能力,广告创意与策划的能力,广告文案写作能力,掌握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广告经营的政策法规,具有广告经营与管理的综合专业技能,从事现代广告经营管理、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以及市场营销与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在各个层次的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门、大型企业的广告部、市场调查和信息咨询公司、企事业广告策划部门和宣传公关部门工作,或从事广告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技能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有广告学概论、广告专业设计、广告经营管理、广告心理学等;专业选修课有传播学、消费行为学、计算机三维设计、公共关系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中外广告法规(含税法)等;学科方向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加强广告专

业实验室建设,开设计算机三维设计等相关课程。广告专业学生每年一度举办学生广告艺术节,通过与企业家广泛交流,培养广告经营与策划的意识与能力。

(五)物流专业

1.技能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熟悉经济原理、政策、法规,了解企业物流经营环境,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国语,具备现代物流管理方面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精通各种运输、仓储、配送业务与技术,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与方法,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并具备较强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主要服务于一是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物流项目管理、运输战略规划、库存战略规划、国际物流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适宜在物流经营企业、工商企业、运输企业及相关部门和单位从事物流经营管理工作;二是服务于生产企业或服务性企业:从事采购与供应战略规划、企业物流的管理、企业物流方案设计、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等工作。

2.技能培养方案。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与Web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系统模拟与仿真、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物流技术与装备、电子商务基础等;专业主干课有:现代物流学、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运筹学、物流采购与仓储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站场及枢纽规划等;专业选修课有:物流产业政策及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战略管理、物流专业外语、服务营销、物流园区规划、ERP原理及应用、系统工程、包装学等。

拟建立的主要物流实习基地有:宝供物流成都分公司、西南物流基地、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让本科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院还以聘请客座教授的方式,将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请到学院,或结合有关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或直接给学生作企业管理报告。

三、学生技能培养效果

1.基本技能扎实,外语过级率高。

近三年通过外语四、六级考试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98级、99级和2000级毕业生四级通过率均维持在85%以上。98级旅游专业李欢同学参加02年GRE考试成绩达到2200余分。

2.专业学习成绩优异。

近年来我院各专业学生专业课成绩呈右偏态分布,专业技能掌握较好,以工商管理专业2001级和市场营销2000级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成绩分析为例。

工商管理专业2001级消费者行为学成绩概况

市场营销专业2000级消费者行为学成绩概况

3.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强、专业调研成果丰硕。

三年来我院同学参加学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一、二、三等奖10余项。二是学生的创业能力受到社会肯定。99级学生唐春华同学为成都华创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制作了房地产客户线索营销系统商业计划书,在校期间被成都市房地产管理局聘为计算机管理人才。99级学生张明星为学校后勤服务总公司设计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2000级学生林金理运作了校园电子商务网站“利杰尔”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级学生黄祥健在大学三年级即从事了通信产品的代理营销策划工作。

三年来,我院学生集中组队对海螺沟、宜宾县大塔镇、北川县禹穴沟、阿坝州黑水县,黄龙风景区、成都市水资源利用、成都市中小企业创业和企业文化进行调研性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报告20余份。共有200余人次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5人获得市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4.参加知识技能类竞赛活动获多项省部级奖项。

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四川赛区三等奖一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获全国铜奖一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获全国二等奖一项、4人获四川赛区二等奖。99级学生丁飞参加全国"太保杯"辩论赛获得"最佳辩手"称号,01级学生马晓航等三位同学参加的学校辩论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公益辩论赛获得冠军。

5.各个专业就业良好、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我院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就业也遍布全国各地,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分布在企事业单位、金融部门、教育科研、政府机关。近三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87.52%以上。

工商管理学院2002届——200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年级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998级 240人 213人 88.53%

1999级 349人 305人 87.2%

2000级 494人 429人 86.84% 近几年的就业行业图:

我院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我院校友解洪,曾担任四川省计委主任,现任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校友顾伟,曾担任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现任四川省自贡市委副书记。校友邹大鹏,先后担任四川省建设银行副行长,重庆市建设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审计中心主任等。另有许多校友在各级政府机关以及各种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担任要职或成为骨干力量。我们对近几年招聘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抽样

国际商学院学生基本技能的界定与训练计划

一、国际商学院本科学生基本技能要求

国际商学院本科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三个面向”,突出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发展,是我们办学的基本取向。基于此,依据国际商学院的性质,我们确立了国际商学院的具体办学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瞄准国际认同;求真务实,培养五种能力。

瞄准国际认同,意味着我们要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与手段诸方面,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尽量向国际同类专业的一般标准靠拢,从而实现与国际同行站在同一平台,我们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其知识结构,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我们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考察我国“入世”与“入市”给国家带来的深刻形势变化,研究在此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注意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战略,注意新形势对培养涉外经营管理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在保持基本课程体系大体稳定的前提下,适时推出反映时代最新变化的新课程,使我们的教学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适应时代的需要。

要瞄准国际认同,需要我们求真务实,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求真务实表示我们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又要求学生学会基本技能。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动手能力集中体现在五种能力的结合之中。这五种能力是:基础性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较全面的涉外业务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熟练的电脑运用能力、突出的外语交际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我们的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从酝酿到产生,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它以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利益为出发点,充分总结了国际商学院7年办学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学校“迎评促建”工作的要求,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立。

二、五种能力的具体界定

1.基础性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我们认为,国际商学院的学生,尽管在校学习以及今后工作的领域,较之其他专业有所不同,但是,作为财经类的学生,无论具体从事何种职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都是必备的。

所谓基础性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学科基础。

无论学生今后的具体打算是什么,我们都要求他们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了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习得两个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各个学派流派的基本观点,各个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可能会选择经济学或管理学的某一专门领域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学生在本科阶段打下厚实的基础,才可能使专业研究深入下去。总之,我们的要求归结到一点,即要求学生树立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思维方法,便于今后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工作。

因此,在本科阶段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教学中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引入式教学,让他们获得基础性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2.较全面的涉外业务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我们认为,在本科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重点在于明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懂得进出口业务的具体的、规范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对于企业进行进出口业务所涉及其他的方面,例如报关、通关、外汇结算、保险、运输等的操作规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于进出口业务的法规要求非常强,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我国对进出口业务的有关法律与政策规定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国,正在全面履行WTO规定的义务,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对WTO规则有一个从历史到现实的较全面理解,对WTO的规则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具体从事进出口业务中,依据WTO的相关规则,实现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结合。

在教授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涉外业务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方面,我们对于外贸专业的学生,还十分强调学生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这是由于进出口业务离不开金融知识所决定的。我们要求学生对外汇、汇率、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懂得如何进行具体的银行结算业务。

对国际商务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首先,对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所必需的理论基础,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方式选择、对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系,有一个较全面的知晓。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势必产生不同于国内经营的管理问题,因此,如何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这些管理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同等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是跨国公司的投资重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方式,以及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跨国公司建立的“生产者主导的商品链”和“购买者主导商品链”的组织形式及实施,带来了丰富的管理形式,

也产生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问题。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就在于要对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3.熟练的电脑运用能力。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应用最常用的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熟练掌握应用通讯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在此基础上,学生掌握规定的有关电脑语言、编程方面的内容。

4.突出的外语交际能力。国际商学院的两个专业,都是涉外性质的专业,因此对于外语的要求,自然要高于我校其他专业。对于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我们的总的要求是听、说、读、写、译五会。

听的要求是,学生能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内容不光包括日常生活用语,还包括专业用语。具体表述为:能听懂语速为150-180wpm、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说的要求是,学生不仅能够准确表达日常生活的意思,还能表达专业业务方面的意思。这种表达还必须做到流利,用词准确。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语速为120-150wpm,语音清晰,语调正确,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读的要求是,学生不仅能够阅读并理解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原著,还必须读懂专业教材、商务文件。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自己专业有关的综述性文献。

写的要求是,学生不仅能够书写日常信函,还必须学会以正确的格式与用语,写作商务文件。书面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技术报告、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译的要求是,不仅能进行一般性主题的书面与口头英汉互译,还能进行专业内容的英汉书面与口头互译。书面翻译能做到信达,口头翻译能做到信达与流利。对于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具体表述是: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与专业等方面内容的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为了达到这五会,我们要求学生至少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

1700个词组,其中3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与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历史概况。我们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英语六级水平,鼓励学生报考英语专业八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为学生有了突出的外语交际能力。

5.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能用正确的方法从事企业的市场、项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想通过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专业关注,为攻读研究生,成为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总的目的是增强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研究过程的效力与效率,加强学生的实际科学研究能力,使之能用科学精神与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一般科学研究与企业研究工作。

我们要求学生:懂得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掌握:研究分类与方法论、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途径等。我们还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工作与企业研究项目。要求他们掌握:企业研究的课题选择与设计、文献检索与综述、资料收集与分析、企业研究的成果与评估。

我们以为,通过让学生掌握这五种能力,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实现,学生才能成为涉外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士。

三、实现五种能力的训练计划

国际商学院学生的五种能力的实现,需要我们精心制定训练计划。需要说明的是,学生五种能力的训练,其实已经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现在择其要,从训练的角度再作说明。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1)基础性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通过以下课程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54 16 3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 36 8 2 2

西方经济学(微观) 3 36 3 2

西方经济学(宏观) 3 54 3 3

货币金融学 4 54 10 3 3

会计学 4 54 15 3 3

统计学 5 72 12 4 4

计量经济学(含Eviews软件) 6 54 14 3 5

财政学 4 54 6 3 4

经济法 4 54 8 3 4 小 计 39 5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