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管理:管理和IT走到一起来

知识管理:管理和IT走到一起来

知识管理:管理和IT走到一起来
知识管理:管理和IT走到一起来

知识管理:IT的视角

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也正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的成长烦恼。最早,大家烦恼的是如何实现PC互连,以打破硬件和硬件的壁垒;到后来,大家烦恼更多的是如何深入应用(ERP、CRM),来打破部门和部门的壁垒。而现在,大家发现,企业里面各种应用系统已经很多了,但却又面临着“软件泛滥”的烦恼:应用系统操作界面各不一样,每天先到SAP中查询销售报表,再到OA中审批费用,再到HR中查看本月人员流动情况,再到……。那么,能不能打破软件和软件的壁垒,并对应用系统实现整合和提升呢?这是目前企业IT应用发展中的又一道门槛,可以称之为管理支撑门户(Management Supported Portal,MSP)。

事实上,单单看门户这个词,目前也是很热,FT2001年6月对门户的评论是“门户被列为下一件大事情……出乎意料地振奋了萎靡的IT市场”,而Dataquest分析认为“2002年门户软件以6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6年将以更迅猛的速度增长”。但热中还需要冷思考,在美国,即使很多企业已经应用了门户,但仍有72%的管理者认为知识没有在他们的组织得到重复利用,88%的人认为他们没有接触到企业最佳实践的机会。而且,对大多数企业来说,ERP等业务系统所管理的结构化数据只占到企业全部信息与知识的10%左右,其他的90%都是数据库、数据仓库难以存取到的非结构化信息和知识,如文档、Email、个人隐性知识等。透过这些现象和分析,可以发现——MSP不能仅仅是单独的一扇门,门内还需要有丰富的内容,这就是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

管理支撑门户(MSP)和知识管理(KM)。而这两者原本就是孪生兄弟,它们只有整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的统一,也可以用个公式:MSP+KM=KMSS(KM based Management Supported System),即基于知识管理的管理支撑系统。

那么,KMSS到底有何功能呢?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其核心在于通过一个集成的系统实现人(Who)、访问入口(Where)、功能(How)、知识(What)的统一(图1):

图1基于知识管理的管理支撑系统KMSS的功能架构

Who:领导、中层、员工、外部人员;

Where:个性化知识门户,并以单点登录方式;

How:调用相关功能,如知识文档管理、规范协作管理、行政办公管理、知识社区、应用系统集成、商业智能等;

What:获取、挖掘和利用所需的三类主要信息和知识,即业务应用系统如ERP里的结构化数据、文档类的非结构化显性知识和经验类的非结构

化隐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对业务支撑系统提升的同时,奠定

了企业真正“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知识管理:管理的视角

看过一幅漫画(图2),是哈佛商业学院和Business Intelligence最近所做的一项联合调查的结论:企业常常不能成功地将战略转变为行动。

图2 企业常常不能成功地将战略转变为行动

从这幅漫画中,可能不同的人会解读出不同的含义,比如:战略目标不具体;行动和战略目标脱节。但我还从中看到了一个词——“知识管理”。战略当然不能仅仅描述为一个大而空的口号,需要具体化。但是仅仅战略具体化就够了吗?当然不行,战略要切实落地,首先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和流程的支撑——即有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贯彻战略举措;其次,还需要有支撑战略举措、保证流程执行的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即企业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具备怎么办?当然是要考虑进行知识和技能提升,但如何提升?这就归结到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必须要成为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运作的学习和发展模型,只有这样,知识管理才能真正找到它的价值归属。

因此,谈知识管理绝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管理本身的语系中,需要拓宽视野。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个IT命题,而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归纳来说,成功的知识管理通常都会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战略为引、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图3)。

图3 知识管理以战略为引、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

战略为引:战略帮助企业解决“做正确的事”的问题,它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指明了总体方向。不同的企业战略对知识的关注点、对知识管理提升的要求都不会一样。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企业的战略找出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的业务环节和知识领域。例如:那些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研发知识、产品知识等往往是需要重点管理的核心知识;而那些实施最低成本战略的企业,采购知识、配送知识、生产知识等则是需要重点管理的核心知识;这些业务环节和知识领域,将作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对象被管理。

流程为纲:流程帮助企业解决“正确地做事”的问题,它既是企业知识具体的依附主体,也是被知识能动改善的客观对象。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的具体业务来单单谈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业务工作的一部分,它将越来沿着行业纵深、结合业务进行深入应用,从传统的办公自动化、文档管理等技术层面的内容,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和不同的业务领域,向业务导向型知识管理方向发展。

知识为体: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企业做了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更有些企业做了流程管理和优化的项目,但是往往结果也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呢?很简单的一个事实:同样的一个流程,都是从a到b 再到c,但往往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人执行起来效果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还在于a、b、c每个执行环节背后蕴涵的知识语境。

通过流程梳理,通常可以保证从a到b再到c这样的逻辑关系是合理的、优化的,它解决了横向的信息流,但并不能保证a、b、c每个环节都得

到高质量的执行,因为这其中需要高质量的纵向知识流的支撑。流程的

每个环节已经有了哪些知识,还需要发展什么知识,则是需要结合业务

流程来详细梳理和分析的,这就是知识为纲。

技术为用:那么,通过战略指引以及和业务相结合梳理出来的知识应该如何来管理、怎样来提升呢?归纳来说主要是要考虑三个方面的保障因

素,其一是从文化的角度,其二是从管理的角度,其三是从技术的角度。

企业在“技术”要素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支撑知识提升活动所需要的

IT应用系统的具备及应用情况上,这就是技术为用。知识管理的IT支

撑系统作为使知识管理得以有效落地的关键要素,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知识管理:管理和IT走到一起来

我们已经分别从“IT”和“管理”的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审视,那么,究竟如何让知识管理的“管理”和“IT”走到一起来呢?

这还首先需要从分析企业推动知识管理时存在的主要障碍入手。在长期的知识管理咨询和系统实施的实践经验中,我们发现有三大障碍是企业推动知识管理时是必须要跨越的,即:视而不见、见而不行、行而不达。

?视而不见:这主要是“不知道”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有很多企业不知道什么是知识管理、不知道知识管理包含哪些内容、不知道为什么要知识管

理、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管理做得如何、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管理存在哪些

关键问题。

?见而不行:这主要是“不能够”的问题,目前也有很多国内企业对知识管理这个事情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如何做还不是很清楚,比如:不能够明

晰影响知识管理的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关键战略举措、不能够识别企业

的核心知识领域、不能够系统梳理出相关知识领域中的知识资产、不能

够合理设计针对关键知识领域的知识提升行动等等。

?行而不达:这主要是“不愿意”的问题,企业已经走上了知识管理之路,但总有人不愿跟上,也有人走了一段路就掉了队,如何保障企业的知识

管理能够有一个持续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方面,

既需要借助IT手段让知识管理能够切实落地,也要关注知识管理配套管

理制度,关注知识管理的文化转变促成。

我们认为,成功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需要能够全面而有效的跨越上述障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应用(表1)。比如:对于“视而

不见”,需要进行KM理念导入来实现内部松土;需要通过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成熟度进行诊断来发现存在的关键问题。而对“见而不行”,需要在明晰战略的基础上,分析核心战略举措紧密相关的核心知识领域;需要结合流程进行知识梳理;需要对核心知识领域知识现状和期望进行评估,从而制订出知识提升行动方案;对“行而不达”,一方面需要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文化宣导;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IT系统来固化员工日常工作的知识管理行为。

表1 突破三大障碍需要整体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图4 知识管理体系的五化

那通过整体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实现怎么样的“管理”和“IT”结合呢?可以归结知识管理体系的五化(图4):知识管理目标的共识化、知识内容模式的有序化、知识管理管理机制的制度化、知识共享文化的自觉化、知识管理系统的工具化。

当然,这个目标并不是那么简单易得的,企业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使知识管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依靠企业的长期努力——首先需要在思维观念上“意识到”,进而在工作中“行动到”,这不是朝夕之功,只有持续坚持,知识管理才能真正内化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行为习惯。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说它古老,是因为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知识的管理活动,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只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时这些活动大多属于自发的,内容也比较零散;说它年轻,知识管理真正作为一门严格的管理开始被学术界系统研究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1.2.1 古代的知识管理 “知识的管理”与“知识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正式的“知识管理”之前,有知识管理的起源和“知识的管理”存在。 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社会的最早时期。最早的知识的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据称是在古巴比伦,“在叙利亚的爱伯(E b l a)地区发现了大量距今4000多年前的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档案(c u n e i f o r m a r c h i v e s),这些文献试图组织有关当时的文明、政府和商业的各种记录,从而保证里面记载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信息能够顺利地一代代传递而不会丢失”。[56]这种保存知识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古代大批藏书的出现,像最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藏书室就是在公元前3世纪建立的并且存在了大约1000年。在藏书室的最顶层存放了500000多本全部是手写的书,而这些书的复制品被散布到了全世界。这种全手工的复制和散布非常耗时间,但正是依靠这种方式,古

代的很多知识才得以流传下来。 印度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历史十分久远,“仅就印度而言,知识管理的最初起源,并非在‘公司部门’这个环境之中,而是起源于《奥义书》。在《奥义书》中,知识管理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智者们,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弟子以及追随者来进行的。‘知识获取’的方式则是通过观察和讨论来进行的;‘知识保管’则采取存入人们的大脑,或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知识传播’则主要是通过演讲以及辩论的方式进行的”。[57]而《奥义书》是波罗门经典《吠陀》的形而上学的释义,文献形成的时期是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4世纪。 古代知识的管理得益于语言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在文字发明之后印刷术发明之前,由于技术落后原因,文字的记录和保存都十分困难,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用一种木制有铁尖的笔在湿的土块上来记录,然后再烘干这些土块,但保存与携带不便。陶器的碎片等也曾被广泛用来写信件、帐目甚至作业,但是它们记载文字都有很多缺点。中国造纸技术发明并传播到西方后,大大推动了学术知识的记录与保存。随着古老文明的不断交替发展,人们在保存知识方面也作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希腊人和波斯人的很多知识都在伊斯兰帝国时期遭到了破坏,所以其知识主要是以阿拉伯语言被保存了下来,这些知识最终流传到了欧洲的一些修道院,在那里,翻译的技术和藏书科学都被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可是,由于它们仍然主要通过人工来复制和保存,知识的传播仍然是一件非常艰巨艰难的事情。[58]

组织的知识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及期望、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

组织的知识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及期望、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 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筑业发展的要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令、法规,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工程施工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第三条、贯彻建筑企业质量责任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落实质量终身制。 第四条、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及管理部门应独立履行质量检查、监督、控制、职责。各级人员必须支持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依章行使职权。 第五条、制度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以上级规定为准,各分公司、办事处、项目部依据本制度制定其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项目部的质量责任制 第一条、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

1、项目经理是第一质量责任者,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负全责。 2、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 3、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健全各级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4、决策、审批项目质量管理方针、制度、各级责任制。 5、完善和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体系 6、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重视和支持质量否决权。 7、领导、组织、检查内的质量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持续改进措施。 8、掌握质量动态,协调整个项目质量工作关系。 第二条、项目部生产经理的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把质量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2、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验收标准、企业标准。 3、制订公司的质量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落实制订公司质量责任制,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 实施。协调公司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领导和组织公司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6、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支持和行使质量否决权。 7、掌握工程质量动态,领导质量预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知识管理

一、名词解释知识 知识,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 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 理。 知识地图 构内各种专家技能转化为 显性知识并进而内化为组 织的知识资源;鉴定并排除 对知识流的限制因素;发挥 机构现有的知识资产的杠 杆作用。 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 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 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 空 草原、 外 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 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 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 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 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 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

们学习。包括“可以写在书本和杂志上,能说出来的知识”。 硬资源 合, 是指从专家或其他专门知识来源汲取知识并向知识型系统转移的过程或技术。知识仓库 是实现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基础。知识仓库构建应 以知识元为基元,以知识元 链接为枢纽;其构建一般经 历文献信息的知识元抽取 是指在图像数据库中抽取 出隐含的未知而潜在的有 用知识和图像数据关系的 过程。 知识荷 视频挖掘 视频挖掘就是采用对视频 数据及其内容尽可能不做 前提要求的算法,从大量的 律知识。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 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

言述的知识。 知识存量 知识存量是某阶段内一个 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编码的知识, 也包括隐性知识)导航系 统,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 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它是 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 (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 性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 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 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知识或 信息。 知识整合 摒弃无 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 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 的文化形象。 学习型组织 是通过培训弥漫于整个组

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教学内容

第1章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意义 ?KM=(P+K)S ?知识管理六大构面 ◆组织知识管理愿景与目标 组织进行知识管理首需确立愿景与目标,依据不同的组织风格建构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以及各个阶段性的目标、计划的优先次序等。 确立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与目标(愿景目标) 1.知识管理组织愿景 2.阶段性目标为何? 3.各级目标的优先次序 ◆组织结构与风格文化面 确立组织中所需要的关键知识项目,对于组织核心竞争力以及关键知识确认,关键知识中哪些是组织中已经存在的,哪些是组织尚未取得而必须要取得的。依据关键知识找到该项之知识的所有者,可能是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专家,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 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机械式与有机式两大类;○1机械式组织(如官僚体制、阶层式组织),对于新兴价值的创造常为由上而下的产生与传递;○2有机式组织(矩阵式或网络式组织架构),对于核心价值的创造则为由下而上的建立。 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的领域专家与关键知识间的关联地图。再依据组织知识管理目标与范畴的确立,再进行知识领域专家的专长、学经历、核心知识间关联度,进行整合分析。透过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进行支持、联系与协助,以建立影子幕僚与专业团队对组织贡献的环境。

◆文件知识内涵面 知识分为外显化与内隐两类,外显化知识如同文件一般,可视为组织中易于取得与呈现的知识。 外显化的知识可以透过『文件内涵分析』的过程,依据知识分类、索引典、关键词之建立,将不同来源文件的属性、专业别、外部特征等信息,透过全文或关键词等检索方式,完成传递外显知识的目标。 文件为外显化知识的表征,依据不同知识分类结构,建立知识来源的管理,以符合文件知识内涵。 ◆信息架构面 组织中经由探讨、体验、分析、萃取等过程,可找到组织中核心问题,以及正确的认知方法,此称之为『组织知识』。 知识管理的信息架构分为:○1知识蓄积机制○2知识转化与分析机制○3知识分享与学习机制○4知识加值与创新机制○5回馈与奖励机制;以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的评量与绩效。 ◆流程管理面 1.知识获取与创造流程 组织知识的获取与创造流程包含由知识学习、引用、训练到导入,一连串内化与深化知识的过程,最后再透过知识归纳、分析、整合、更新以及运用,进行知识加值与创造。 2.知识产权化流程 将组织中有经验与价值的记忆保存,纪录重要的事件、成功案例的纪录,经由关键的员工储存关键的核心知识,透过奖励制度进行组织知识创造的激励与保存。 ?执行组织知识管理的六大步骤 (一)、确立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目标(愿景目标) 1.知识管理组织愿景 2.阶段性目标为何? 3.各级目标的修先次序 (二)、确立组织中所需要的关键知识项目(组织结构与风格文化面) 1.组织核心竞争力 2.关键知识确立 3.组织已经存在的知识有那些? 4.组织尚未取得而必须要取得的知识有那些? 5.关键知识的所有者(内部与外部专家)为何者? 6.确立组织所需的知识地图(知识、流程、关键知识者) (三)、关键知识与关键知识者的确立(人力资源与学习分享面) 1.关键信息来源 2.知识内涵与属性数据标准化分析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1、整体介绍 知识管理就是对用户组织知识的管理,是以实现组织知识的有效收集、挖掘和共享为最终目的的。根据部门职能设置和各个部门、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知识需求确定合理的企业知识资源,确定合理的知识资源分类体系,实现部门和岗位的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汇创协同管理平台知识管理模块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利用与创新的全程管理!为组织内部信息发布及传播提供场所,使组织的新闻、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各种类型文档等能快速传播;收集组织的各类信息资源,文档资料,专家技能,形成内部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从而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更重要的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门户,在这个个性化的门户中,员工只能找到与他职位和权限相关的知识,并且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门户中积累知识,并与大家共享自己在各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知识管理主要流程和内容:

2、系统目标 通过导入知识管理的模式,整合企业门户,集成知识、办公、业务、管理为一体,以岗位为基本功能单位,将原有的传统的模式改造为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实现人与岗位分离和实时管理,将使各组织单位都能有效地进行目标和资源管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知识资源,促进团队学习、进化与合作,向知识型组织发展,具体来讲: 建立统一存储机制,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增加组织知识储备,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 建立内外部信息聚合的平台,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全面获取相关资料,辅助领导层进行战略的决策和调整。 通过岗位模式将知识和岗位联系起来,帮助岗位人员低成本获得知识,降低知识扭曲,同时完成岗位知识的积累。 建立知识仓库,方便组织的后续者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提供交互的功能,帮助建立内部学习交流体系,从系统中接受知识,形成“边干边学、在干中学”的终生学习机制。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目标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分为短 期目标及中长期目标来逐步实现: 第一期目标 收集内部知识,引进外部信息源,并进行统一集中有序的管理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

Kmpro知识管理研究院https://www.doczj.com/doc/4014322967.html,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于保平 ——2012知识管理最佳实践与新技术年会 作为此次年会的承办方,北京深蓝海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蓝海域”),国内著名知识管理软件与咨询服务提供商。总部设立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在金融、客服、运营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深蓝海域长期专注和致力于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以自主创新的“人类认知世界5大模式”、“多维知识管理体系”等的知识管理理论;获得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认证,目前有超过20万的各类型企业知识员工在使用深蓝海域KMPRO知识管理软件和服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于保平主任发表了题为《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的主题演讲,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变革,及大数据时代知识的保存、管理与分享。 于保平:谢谢主持人。先声明一下,我本身不是研究知识管理的,我是研究加工企业,主要是研究加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因为大家也知道,信任涉及到信息交涉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跟知识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第一;第二,因为我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跟大家做的一个新的事情,可能是全国所有的大学都没有的一个事情。我们看到今天的主题名字叫做“商业知识与传播中心”。我们管理学院可能大家也很纳闷,像复旦大学,像管理学院,这是一个知识非常密集的地方,按道理应该不存在知识管理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觉得,知识管理现在对大学或者对知识密度的地方,特别非常值得去突破的一个领域,而且它可以给人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开始先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管理学要分享知识的,希望用翻译的方式。大家知道这个图可能看不出什么来,首先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印象,他是一个孤独的一个人,他自己全副武装去在茫茫毕业生中去寻求他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食物。这是一张图。 这是第二个图,相对比较模糊。大家看到这是一群原始人,他们兴高采烈的满载而归,打猎回来。大家如果是了解一些我们社会人类进化史,大家知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就是我们在远古时代,当个人去通过自己的技能获得食物来进行生存的一种方式,转变为我们叫做大斗争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时候,它的发展会不一样。因为我们把个人的技能变成

企业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1企业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和占支配地位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之源泉(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 当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知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具体而言,我们会遇到以下种种问题: (1)如何将分散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同人的办公室、文件柜、计算机和大脑中的知识管理起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重用、进化和创新? 企业机构多地区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常态,资料档案分散、人员分散,如何能让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人员及时地、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经验而少走弯路? (2)如何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管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技术资料、图纸、规范、体系文件、生产数据、计划总结、经营报表、客户信息等等的管理倒不是难题,只要严格要求也可以收集得到,但如果将收集管理的工作都压给知识管理部门,那可是既吃力而效果又不好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管理自然而然,不增加业务部门额外的工作量? 如果说技术资料等以上的知识文档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个难题,那么一个决策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也都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又该如何完成这些知识的积累?其他的,例如与客户交往过程信息、记录以及信件、文档报告这些也是一种知识,如何进行管理? (3)如何帮助新员工更快地熟悉工作?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员工学习新的知识? 如何让有限的经验交流,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师傅如何才能多带几个徒弟,让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4)如何解决规章制度(例如ISO9000体系文件等)和行为相分离的问题? 如何避免数据上报不及时、资料归档不统一的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培训员工花了很多精力,可是在做的时侯总是有人不按规则办事,如何规避? (5)如何更好地营造一个沟通、交流、创新、信任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激励知识工作者?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经验与知识管理。 3.0权责: 3.1行政部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 3.2文管中心负责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3.3文管中心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3.4文管中心负责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和记录。 3.5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文管中心归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资料在当年由 该专业部门归档保存,年度终了应统一移交主管中心保管。以后可根据文件借阅权限借阅或使用。 4.0作业内容: 4.1.经验与知识的获取: 4.1.1内部知识来源 a.制程重大品质异常; b.技术人员以往的经验累积; c.现有工作中的缺失的经验汇总; d.部门内部相互学习,相互培训的经验交流; e.厂内部门间的经验交流。 4.1.2外部知识来源 a.品质异常客户投诉; b.组织外部培训,学习前沿的学术及技术; c.对客户的资料分析,学习; d.从互联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技术资料。

4.2.经验与知识的应用: 4.2.1 将品质异常信息记录在图纸背面的异常履历表中,并重新评估检验标 准的正确性,通过新制订或修订以完善检验标准。后续制程品管查找对应图面,同时查阅异常履历表信息,避免异常重复发生。 4.2.2 品保部每季度汇总客诉异常,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学习,针对以 往发生的品质异常事件,学习改善预防对策,并提升品质意识。 4.2.3 将建立起来的资料库,经常组织学习; 4.2.4 在部门内建立资料库存,以便查询。 4.3. 经验与知识的传承: 4.3.1 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定期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进行整 理,内部建立资料库,并分类存档; 4.3.2 重要文件应进行版本管理,更新后的旧版本应存档备案; 4.3.3 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随时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进行查 看,并有权随时删除禁止发布或不宜发布的信息,禁止发布与不易发布的标准由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制定 4.3.4 一定期限后对文档要进行归档处理,保证公开资料的时间有效性 4.3.5 知识的限制级别应由公司组织专门会议讨论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授 权级别,并规定相应的使用人权限; 4.3.6 保密文档不得擅自发布; 4.3.7 任何人均可提出知识公开、限制与保密的建议; 4.3.8 离职人员,需做好离职交接清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ISO9001-2015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苏州祥利机电有限公司 QPY26—A1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2017.4.1发布2017.4.1 实施

拟制蒋科批准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1. 目的 为了对组织的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3. 定义 3.1 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 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 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 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3.3 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 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 职责 4.1 总经理:知识资料的限制级别的审批;负责知识小组组长的任命。 4.2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工作。 4.3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发布工作。 4.4 公司各部门:负责配合知识组提供相应的资料。 5. 工作程序 5.1 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a. 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b. 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 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 内部知识的积累和交流 a. 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1) 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 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2) 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工艺、APQP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目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b. 公司信息由知识组组长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 c. 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 1) 研发、技术知识由工程部技术助理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 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2) 工程应用知识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 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d. 项目积累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 完善该信息库。 5.3 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a. 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 1) 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 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2) 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

组织知识管理规范

1目的 知识管理以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工作效率和技能素质为目标,是全员参与管理过程。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企业知识资源及其使用环境进行管理的一切活动,包括知识管理的组织、知识产品的产生、知识产品的评定、知识产品开发项目、知识产品的使用、知识贡献考评与奖惩等。 3职责 3.1从事知识管理的主要部门为技术部,参与管理的包括各级研发人员 3.2技术部的主要职责是: 3.2.1 组织建立公司知识管理的基础结构、包括技术基础结构、人力基础结构和环境基础结构等。 3.2.2提出并组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营造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 3.2.3组织建立知识产品体系,指导知识产品的具体开发,提升知识资产价值。 3.2.4负责公司信息管理。 3.2.5为知识传播、储存和利用提供信息系统的保障支持。 3.2.6组织公司知识库的开发及维护,并负责知识库的保密与安全。 3.2.7协调各事业部和领域专家组,协作实现知识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3.2.8协调管理各知识产品开发项目。 3.2.9组织知识管理的有关活动。 3.2.10积极探索知识管理的新方法并付诸实施。 3.2.11参加各领域的项目,保持对XX公司领域知识的敏锐把握。 3.3技术总监 3.3.1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组织相关领域的研发,不断追求知识创新; 3.3.2组织并指导研发部负责的知识产品开发项目; 3.4研发工程师 3.4.1利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参加具体知识产品的开发,保证知识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3.4.2在项目实践中推广应用知识产品。 3.4.3不断学习并吸收知识,将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产品。 4流程 4.1过程的输入: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内部人员知识和经验、顾客供方合作伙伴知识、竞争对手比较、组织战略方针、合格产品服务需求等

知识管理办法

知识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实现知识在公司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知识,提高公司的实践经验和对质量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中内外部渠道所获取的知识管理在各过程中的运用。 三、术语和定义 3.1 知识管理:公司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交流共享和提供应用规定 的一系列活动。 3.2 知识:是在公司知识产权、项目研发经验、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外部投诉的问题、相关方的建议和 想法、行业或学术研讨的结果等。 四、管理职责 4.1各职能部门负责确定本部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需求程度划分,并落实配合在规定的周期内实 施知识提供必要时的能力鉴定。 4.2人事行政部负责统筹汇总岗位和对应需求的知识,以及需求知识的相关程度确定,跟踪督促知识 和能力的提供与鉴定 五、 管理内容 5.1 知识的来源和策划 5.1.1本公司的知识来源主要以设计知识、产品知识、客户投诉、管理经验等,外部来源主要有法律 法规、管理分析工具、体系标准、相关方提供中获取。本公司所需要的知识由人事行政部组织 各部门领导共同策划《知识矩阵》,明确各岗位所需的不同的知识项目。 5.1.2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内、外部所提供和获得的知识统一收集或自行整理形成相应的“知识教 材”,由部门成员负责把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反馈给部门负责人并对知识教材进行评审,由人 事行政部建立相应的网络公共盘建立“知识分享盘”。根据矩阵所涉及应了解的部门进入学习。

5.2知识的学习和提供 5.2.1根据《知识矩阵》的策划,重点的知识是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或新员工入职后,由公司及各部 门内部对员工进行教育或培训的,并按照《人员招聘管理程序》要求执行,在试用期内对员工 进行考核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5.2.2对于次重点知识,人事行政部根据策划的矩阵表和时间的情况跟进各部门在试用期后分阶段对 员工进行培训或自行学习。并保留相关的培训记录。 5.2.3对于次要知识,由各部门自行对员工负责培训,适当时保留相关学习和培训的记录。 5.2.4学习到的知识首先要改进自己的工作:包括对于管理、服务质量、成本、商务、方面的经验和 业绩改进。 5.2.5知识的内容如果涉及到公司相关管理程序、工作流程的更改,质量管理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其 进行评审,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更改。 5.2.6知识内容和知识管理的证据应该形成文件,并必要时定期更新。 5.2.7人事部应组织各部门将最佳实践的方法进行分享,并将分享结果记录于《最佳实践分享记录》 中。 5.3对于关键知识的更新,应在收集到正确的知识内容后有收集部门主动与人事行政部进行沟通,并将新 的关键知识进行更新,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学习和分享,以确保各相关人员掌握和了解相关内容。不影响正常和准确的工作。 六、相关文件: 无 七、相关记录 7.1最佳实践分享记录 7.2知识矩阵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1、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 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指的是组织通过外部市场的采购、策略联盟的合作或与相关团体间非正式的交流等,来获取外部有价值的知识。 2、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 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指的是除通过外部获取知识外,在组织内部还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各种形式的沟通,来强化原有知识或者发掘有 价值的新知识。 组织知识内部创造可分为内隐知识的内部传递、外显知识的内部传递、内隐知识外显化、外显知识内隐化几种形式,通过这几种方 式的知识传递,使知识有效地流动起来,利于知识的良好创新与利用。 3、组织知识的分享与转移 组织知识的分享是指通过各种沟通方式,组织内部员工或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或跨组织来对知识进行商讨、交换,旨在通过进行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以产生对知识的更好利用效果。在组织 内部进行知识分享过程中,要注重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要使 员工对知识分享的益处有良好的认知,使员工乐于主动的分享知识。 4、组织知识的利用 组织知识的利用是指组织成员将采纳、吸收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进程中,对这些知识的利用程度,是衡量知识发挥价值的重要 指标。在知识利用进程中,要鼓励员工勇于挑战和创新知识,对知 识存在的纰漏要及时予以修订。 5、组织知识的储存

组织知识的储存是指,将加工、提炼过的知识以适当的结构,存储在适当的媒介中,并且设计多元化的索引目录,方便员工对知识 的提取和利用。对于存储起来的知识,也要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更新,以维持知识库的时效性。 (一)采用多种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适时识别、获取、分享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有关的各类知识。包括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 知识,进而将之转化成为组织知识。 (二)将知识创新作为组织创新的一部分,与时代保持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组织应随着外部 环境的变化及时创新知识结构,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各种必要工具方法,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流程的各环节,包括更新原有的作业流程和标准。从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三个 阶段导入具体的知识管理工具、方法。 1、生成阶段,通过搜集外部知识和从组织内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中获取隐含的、有意义、高价值的知识,利用工具或整理手段将 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以供使用,确保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业务周围的 关联知识。 3、转移阶段,确保知识及时、流动,建立网络培训系统、推送 系统,让员工及时获得与其工作相关及组织战略的知识,让知识创 造价值。 (四)把知识管理放在组织战略高度进行考虑,建立部门并分配人员负责,以实现知识管理持续改进,构建长效工具、方法和机制。 (1)成本高。 (2)高度市场化。 知识管理强调应用性和实用化,针对市场所需而构建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的所有者希望有效利用知识,使知识的使用者了解其应用 价值,并将知识运用于价值创造中,从而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3)企业员工间的需要相互信任。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文件号:DJ-QP-17 文件分发号: 目的

为了组织确定的运行过程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加强对组织知识的保管,规范组织知识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程序。 范围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范围。 职责 体系推行小组:负责公司内外部组织知识的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保管和利用各部门:参与组织知识的收集及使用。 定义 本程序中所称的组织知识,包括: a)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 获得和分享非文件化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等。 b)外部资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从顾客和供方收集的知识、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动态等、产业政策信息)等。 c) 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它组织知识。 工作内容 组织知识收集的主要途径、方法: 主要是通过会议、因特网、报纸杂志刊物、调研考察、电话、传真、工作检查、意见箱、合理化建议、信件、交谈、咨询等方面搜集。 搜集相关方组织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相关方的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手段、营销策略、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品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主要是从相关媒体信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户走访、实地参观等方面了解搜集。 搜集实用组织知识的重点: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专业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实用知识搜集的主要方法、途径是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购买书籍、上网查询下载、外出开会或培训、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 组织知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及保存: 公司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文件或学习材料必须统一交人事行政部收文或存档。各部门、个人收到的与公司有关的文件、书信必须统一交人事行政部。 体系推行小组必须对外来文件、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材料、报纸刊物进行统一收集分类,并进行分析整理和传递利用。

组织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组织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时间:2003-10-23 00:08:43 来源: KMCenter 作者:田志刚 无论专家们把KM说的多么深奥,做为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是提高效率并由此获得利益(这个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上的利益,以下同)。 有一个短信笑话,记不全了,只记得最后是一头猪回头对你(他)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一阵子在各类纸媒体和网络媒体有一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辩论,目前在中国知识管理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4014322967.html,)的论坛上还有人在就这个问题就行讨论。这是一件好事情,表明知识管理在国内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其实大可不必将这两种本是同根生的东西吵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目的 知识管理(包括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目的是什么? 无论专家们把KM说的多么深奥,做为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是提高效率并由此获得利益(这个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上的利益,以下同)。组织实施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的氛围的建立,鼓励大家知识共享,把公司或企业的知识沉淀,然后利用这些知识去创新,去应用,使组织的智商得到提高,最后增强组织在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利益。个人实施知识管理,通过个人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有效管理,然后对知识创新应用,提高个人绩效,提高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个人价值。 在上面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关系,但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着两者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 关系 那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果真水火不容吗?

在辩论中,我感觉那些反对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先生们有一个共同的误解:个人知识管理本身反对共享。正是基于这个不成立的理解,推导出了PKM不应该倡导的结论。敢问一下这些先生:谁说个人知识管理就反对共享呢?事实上是,现在很火的blog(博客)就是作为一种个人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工具出现的。 个人知识管理(PKM)是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论在个体的应用,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而继承自知识管理理念与方法论的PKM,乐于知识共享是其应有之意。 但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又有其不同之处,这正是大家所看到的那些东西,这也是大家辩论的原因。组织更多的是要求知识的分享,使整个组织的竞争合力达到最高;而从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专心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用过多地考虑共享的问题。但这些因素并不能表明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有必然的冲突,因为对自己实施知识管理的个人要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更明白共享的意义。个人知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个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人际圈子、组织提供的信息平台、报纸杂志,而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人际圈子得到他想要的知识,他必须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他必须能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共享将成为个人的一种习惯。 进一步说,组织要进行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的知识是从那里来的呢?答案很明确:是从组成组织的每个个体。而按照我们《目的》那一节看到的,个人知识管理能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那么这些个人竞争力提高的群体的合力如果能管理好了自然要比那些没有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群体合力要大。 那是不是进行了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就不好管理了呢?如果所有的员工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不知道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这样的组织内是不是组织知识管理就可以很顺利地实施呢? 答案显然不是。 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员工对知识的共享抵触情绪可能更大,隐形知识更难以挖掘,知识的创新应用可能更难成功。所有在知识管理中会碰到的问题这里都会碰到。还

IATF16949组织知识管理程序.pdf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QTBJ-QP-004 版本版次 A/0 制订部门行政人事部 制订日期 2016.05.05 制订审核批准 温馨提示: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借或复印 修订记录

流程性文件页次2/4 生效日期2016-05-05 制定/修订日期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本/版次总页数2016.05.05 IATF首次发行-- A/0 4 1.0目的 为了组织确定的运行过程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加强对组织知识的

流程性文件页次3/4 生效日期2016-05-05 保管,规范组织知识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程序。 2.0适用的范围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知识。 3.0职责 3.1 文控中心:公司内外部组织知识的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保管和利用。 3.2 各部门:参与组织知识的收集及使用。 4.0定义 本程序中所称的组织知识,包括: a) 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获 得和分享非文件化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等。 b) 外部资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从客户和供方收集的知识、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动态等、产业政策信息)等。 c) 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它组织知识。 5.0工作程序 5.1 组织知识收集的主要途径、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议、工作总结、网络、报纸杂志刊物、 调研考察、电话、传真、工作检查、意见箱、合理化建议、信件、交谈、咨询等方 面搜集。 5.1.1 搜集相关方组织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相关方的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手段、营销策 略、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品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主要是从相关媒体信 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 户走访、实地参观等方面了解搜集。 5.1.2 搜集实用组织知识的重点: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专业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实用知识搜集的主要方 法、途径是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购买书籍、上网查询下载、外出开会或培训、 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 5.2 组织知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及保存: 5.2.1 公司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文件或学习材料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文 或存档。各部门、个人收到的与公司有关的文件、书信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 文或存档。 5.2.2 办公室必须对外来文件、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材料、报纸刊物进行统一收 集分类,并进行分析整理和传递利用。 5.2.3 外部信息传递流程:收集、查询、记录、接收信息→初步筛选、分类整理→领 导签阅批示→传阅、贯彻、办理→归档或存放品质部→员工查阅利用。 5.2.4 组织知识分享的机制、途径、形式: a) 健全内部电脑信息联网; b) 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c) 建立报刊、杂志传阅制度; d) 深入开展 QC 小组活动; e) 举办专题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会; f) 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g) 建立传、帮、带制度; h) 建立重大信息定期通报制度;

知识管理概述

幻灯片1 知识管理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卫军朝 w e i j c h@g m a i l.c o m 幻灯片2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教材: ●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幻灯片3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英文书目: ●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avenport,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urray Jennex. ●Case stud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Idea Group Publishing 幻灯片4 其他中文参考书目与译著 ● 1.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4.苏新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5.林东清等.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6.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幻灯片5 ●7.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知识管理.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波 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9.Karl Eric Sveiby.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通过鼓励创造性来增加价值.梁立新译。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 1、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 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指的是组织通过外部市场的采购、策略联盟的合作或与相关团体间非正式的交流等,来获取外部有价值的知识。 2、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 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指的是除通过外部获取知识外,在组织内部还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各种形式的沟通,来强化原有知识或者发掘有价值的新知识。 组织知识内部创造可分为内隐知识的内部传递、外显知识的内部传递、内隐知识外显化、外显知识内隐化几种形式,通过这几种方式的知识传递,使知识有效地流动起来,利于知识的良好创新与利用。 3、组织知识的分享与转移 组织知识的分享是指通过各种沟通方式,组织内部员工或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或跨组织来对知识进行商讨、交换,旨在通过进行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以产生对知识的更好利用效果。在组织内部进行知识分享过程中,要注重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要使员工对知识分享的益处有良好的认知,使员工乐于主动的分享知识。

4、组织知识的利用 组织知识的利用是指组织成员将采纳、吸收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进程中,对这些知识的利用程度,是衡量知识发挥价值的重要指标。在知识利用进程中,要鼓励员工勇于挑战和创新知识,对知识存在的纰漏要及时予以修订。 5、组织知识的储存 组织知识的储存是指,将加工、提炼过的知识以适当的结构,存储在适当的媒介中,并且设计多元化的索引目录,方便员工对知识的提取和利用。对于存储起来的知识,也要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更新,以维持知识库的时效性。 如何进行组织知识管理 (一)采用多种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适时识别、获取、分享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有关的各类知识。包括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知识,进而将之转化成为组织知识。 (二)将知识创新作为组织创新的一部分,与时代保持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组织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创新知识结构,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各种必要工具方法,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流程的各环节,包括更新原有的作业流程和标准。从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三个阶段导入具体的知识管理工具、方法。 1、生成阶段,通过搜集外部知识和从组织内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中获取隐含的、有意义、高价值的知识,利用工具或整理手段将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以供使用,确保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业务周围的关联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