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形态学教程——第六章:叶

植物形态学教程——第六章:叶

植物形态学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三节叶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营养器官的变态

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刘宗才2001年秋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三节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

二、叶的形态

三、叶的发育

1.叶原基的形成和生长

2.叶的分化

四、叶的结构

五、叶的生态类型

六、落叶和离层

一、叶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略。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的植物体的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水的动力之一。

?矿物质是随蒸腾液输导的,故对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有利。

?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的表面温度,使叶在强烈的日光下过高

温度损害。

气体交换:略

吸收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具实际意义,如叶面施肥和喷施农药等。

二、叶的形态

(一)叶的组成

1.叶片形状

2.叶尖形状

3.叶基形状

(二)叶片的形态 4.叶缘形状

5.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

6.叶枕

(三)叶脉及脉序 1.单叶

(四)单叶和复叶 2.复叶

3.复叶与有叶水小枝的区别(五)叶序和叶镶嵌 1.叶序

(六)异形叶性 2.叶镶嵌

㈠叶的组成

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生三者俱全的叶称完全叶。

不完全叶:叶的组成中,缺少其中一个或二个组成部分者称不完全叶。不完全叶中较常见的是无托叶,部分无叶柄,无叶片者少见。

㈠叶的组成

叶片:叶的绿色扁平体,增加了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大多较薄,形状多样。为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场所。

叶柄:叶片之下细长的柄状部分,连接叶片和茎枝。是茎与叶片之间物质交流的通道,并支持叶片展于空中。并可延长或扭转后使叶片处于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角度和位臵。

托叶:叶柄基部两侧着生的小形叶状物,形状多样,有些植物无托叶。

㈡叶片的形态

1.叶片形状

针(形)叶:叶细长,先端尖锐。如松叶。

线形:叶片狭长,全部的宽度约略相等,两侧叶缘近平行,

如多数禾本科植物的叶片。

披针形:叶片较线形为宽,由下部至先端渐次狭尖。如柳、

桃的叶片。

椭圆形: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如向日葵的叶片。

菱形:叶片成等边斜方形。如菱、乌桕的叶片。

心形:与卵形相似,但叶片下部更为广阔,基部凹入成尖形,似心形。如紫荆叶片。

肾形:叶片基部凹入成钝形,先端钝圆,横向较宽,似肾形。

上述为典型的叶片形状,在实践中要复杂得多。如倒

卵形、长卵形、倒披针形等等;也有二种或三种以上

叶片形态的组合。如卵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等。

㈡叶片的形态

2.叶尖形状

渐尖:叶尖较长,或逐渐变得尖锐。

急尖:叶尖较短而尖锐,好似突然变尖,如荞麦。

钝尖:叶尖钝而不尖,或近圆形,如厚朴的叶。

截形:叶尖如横切成平边状,如鹅掌秋、截叶铁扫帚。

具短尖:叶尖具突然生出的小尖,如刺槐等。

微缺:叶尖具浅凹缺,如苋。

具骤尖:叶尖尖而硬,如虎杖的叶。

倒心形:叶尖具较深的尖形凹缺,而叶两侧稍内缩,如酢浆草的叶。

㈡叶片的形态

3.叶基形状

耳形:叶基两侧的裂片钝圆,下垂如耳,如白英的叶。

箭形:二裂片尖锐下指,如慈菇的叶。

戟形:二裂片向两侧外指,如菠菜、旋花的叶。

匙形:叶基向下逐渐狭长,如金盏菊的叶。

偏斜形:叶基两侧不对称,如朴树的叶。

㈡叶片的形态

4. 叶缘形状

全缘:叶缘平整,如女贞、玉兰。

波状:叶缘稍显凸凹而呈波纹状,如得颓子。

皱缩状:叶缘波状曲折较波状更大。

齿状:叶片边缘凹凸不齐,裂成细齿状。

?锯齿:齿尖尖锐且指向上方或前方的,如月季叶。

?细锯齿:锯齿较细小,如弥猴桃叶。

?牙齿:齿尖直向外方,如茨藻的叶。凡齿基呈圆钝的称圆缺缘。

?重锯齿:指锯齿上又出现小锯齿,如樱草的叶。

?圆齿:齿不尖锐而成钝圆,如山毛榉的叶。

缺刻:边缘凹或凸出的程度较齿状缘大而深的称为缺刻。

?羽状缺刻:裂片呈羽状排列。

?掌状缺刻:裂片呈掌状排列。

?裂片:依裂入的深浅程度,又有浅裂(浅于1/2)、深裂(超过

1/2,但未达主脉)、全裂(全缺,可达主脉或叶片基部)。

㈡叶片的形态

5.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叶比较特殊,由叶鞘和叶片两部分构成。

叶片:多为带状、扁平。

叶鞘:鞘状,包于茎的节间之外,有保护茎上的幼芽和居间

分生组织的作用,并有增强茎的支持力的功能。

?叶舌:在叶片和叶鞘交界处的内侧常生有很小的膜状突起物,

称叶舌。能防止雨水和异物进入叶鞘的筒内。

?叶耳:叶舌两侧,由叶片基部边缘伸出的两片耳状小突起。

?叶舌、叶耳的有无、形状、大小和色泽。为鉴别禾本科植

物种类的依据,如稗叶无叶舌和叶耳,因此与水稻叶及小

麦叶极易区别。

叶片叶舌叶耳叶鞘

叶片的形态

6. 叶枕: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无柄叶)显著突出或较扁的

膨大部分。很多植物的叶都有叶枕,如刺槐、含羞草等。

㈢叶脉及脉序

叶脉:是贯穿在叶肉内的

维管组织及其外围的机械

组织,为叶内的输导组织

与支持结构。

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分

布形式。可分为叉状脉序、平行脉序和网状脉序三种

主要类型,在叶片上呈现

出上述的各种脉纹分布。

㈢叶脉及脉序

分叉脉序:每条叶脉均呈多级二叉分枝,如银杏。

平行脉序:各条叶脉近似于平行分布,是单子叶植物的脉序类型。

直出平行脉:主脉和侧脉从叶片基部平行伸出直到尖端。如

小麦。

侧出平行脉:主脉明显,平行排列的侧脉与主脉垂直。香蕉。

射出平行脉:各条叶脉均自基部以辐射状伸出。如棕榈等。

弧形脉:叶脉从叶片基部直达叶尖,中部弯曲形成弧形。如

车前。

网状脉序:具有明显主脉,经多级分枝后,最小细脉互相连接形成网状,是双子叶植物的脉序类型。

羽状网脉:主脉明显,多个侧脉,侧脉又多次分出细脉。桃。

掌状网脉:由叶基分出多条较粗大的叶脉,呈辐射状伸向叶

缘并由多级分枝形成网状。如南瓜、蓖麻和葡萄等。

㈣单叶和复叶

1.单叶:一个叶柄一只生一个叶片,称为单叶。如悬铃木、杨树、

柳树、女贞、棉花、小麦、茄子、辣椒等等。

2.复叶:一个叶柄一有两个以上的叶片,称为复叶。

复叶的组成: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或叶轴,叶轴上的多个叶片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

㈣单叶和复叶

2.复叶

复叶类型:据叶轴上小叶排列、叶柄分枝或不分枝及小叶数分。

三出复叶:每个叶轴上具三片小叶。三个小叶柄等长的称掌

状三出复叶;顶端小叶柄长于两侧小叶柄的称羽状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多于3片的小叶生于叶柄顶端排成掌状。如七叶树。

羽状复叶:小叶片都生于叶轴两侧,呈羽毛状排列。如刺槐。

?小叶片总数为单数者称奇数羽状复叶,如刺槐、月季;小叶

片总数为偶数者称偶数羽状复叶,如皂荚和花生等。

?叶轴不分枝者称一回羽状复叶;一次分枝称二回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只有一个叶片,与叶轴连接处有一明显的关节。

柑桔类植物均为此种复叶。单身复叶可能由三出复叶演化而

来,其两侧小叶退化后只剩下顶生小叶。

3.复叶与有叶小枝区别

复叶具单叶小枝顶芽叶轴顶端无顶芽小枝具顶芽

腋芽叶轴腋内有腋芽,小叶腋

内无腋芽。小枝生于叶腋内,其腋内无腋芽,其上小叶脉内有腋芽

落叶方式小叶脱落后叶轴脱落。落叶时小枝不脱落。

排列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排成

一个平面。叶与小枝呈一定角度排

㈣单叶和复叶

刺槐羽状复叶酸枣具叶小枝

㈤叶序和叶镶嵌

1.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叶序。

叶序类型

?互生叶序:每节只生一叶,上下相邻节上的叶交互而生的叶

序。禾本科植物全为互生叶序。

?对生叶序:每节着生两叶,相对排列。如石竹科。

?交互对生:对生叶序相邻两节的2 叶多交叉成十字形排列。

?轮生叶序:每节着生2个以上呈辐射状排列的叶序。如百合。

?簇生叶序:无论哪种叶序,只要是节间短缩,节密集,使叶

在形成的短枝上成簇着生,均为簇生叶序。

㈤叶序和叶镶嵌

叶序周(仅指互生叶序)

定义:互生叶序的叶螺旋状着生于茎上,取任意一叶为起点

叶,以线连接各叶的着生点,盘旋而上,直到上方另一叶

(即终点叶)与起点叶相遇在一个轴向线上为止,二叶间的

螺旋距离,称叶序周。

特征:不同植物一个叶序周绕茎的周数不一,有1周、2周、3

周到多周。一个叶序周的叶数也各有不同,有2叶、3叶…等。

叶序周公式:以一个叶序周绕茎的周数做分子,叶数为分母,所得分子式就是叶序周公式。

开度:如“2/5”表示该叶序周为5叶螺旋2周(720o),那么

每相邻两叶间的角度为720o/5,即144o。这样相邻两叶所成的

角度称开度。

禾本科植物叶互生,且排于一个平面上,其开度为多少呢?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叶的发生、生长和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叶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产中的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叶营养器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层次性、差异性及其同一性;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学习本章,在理解教材时建议用两种学习方法: 1.联系观点:(1)与植物的有关组织相联系,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相联系; (2)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联系。 2.对比方法:(1)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对比; (2)不同生态条件下叶结构特点分别对比,找出某些结构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第一节、叶的形态与功能 一、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1、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3、繁殖与贮藏等 二、叶的基本形态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形态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完全叶单叶 不完全叶复叶 叶片由叶尖、叶缘、叶基等部分组成。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形态 叶鞘、叶片、叶环、叶耳、叶舌 第二节、叶的解剖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基本部分。 1、表皮:由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组成,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为良好的保护组织。 (1)表皮细胞:横切面为长方形,表面观为不规则的波浪状,排列紧密。细胞外壁角质层发达(上表皮的角质层比下表皮发达),或有蜡被,上有表皮毛。 (2)气孔器: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及其之间的气孔组成,一般在下表皮数目较多。 保卫细胞:内含叶绿素、淀粉粒等,细胞壁在近气孔处较厚。 气孔器—气孔:张开或关闭,控制蒸腾作用和气体的交换。 副卫细胞:或无。 (3 2、叶肉:叶肉主要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或同化组织)组成,并常有分泌腔、含晶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理论学习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XX 专业:XX 学号:XXXXXXXX 同组学生姓名:XX / 指导老师:XX 实验地点:XXX 实验日期:XXXX 年X 月XX 日周二下午 题目: 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并自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或 Chapter 9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243-269,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根据实验数据和自学内容,分析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第1叶为最上部的剑叶,第3叶为较老的叶片) 表1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和光合作用关系的测定值 (已知测定的条件相同,光合的单位为μmol CO2 m-2 s-1 ,光强的单位为μmol photon m-2 s-1 )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求平均值如下表: 根据上表作图如下: 由图估计可得: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第一叶30.0 1700.0 第三叶20.0 800.0 差异与分析: 第一叶比第三叶光补偿点高的原因:因为第一叶是刚抽出的幼嫩的叶,他的新陈代谢比第三叶要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所以第一叶达到光补偿点所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故需要的光强更大。 第三叶的光饱和点比第一叶低且光合速率也比第一叶低的原因:第三叶相比第一叶是已经衰老的叶子,他的新陈代谢不如第一叶强,他体内的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和活性比第一叶要低,而且第三叶中所含的叶绿素比第一叶少,其捕获的光能比第一叶少;此外,第三叶中叶绿体中的基粒由于衰老有部分水解,所以第三叶的光合速率较第一叶低且光的补偿点比第一叶低。

植物形态观察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校园植物观察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龙船花全株侧枝向上挺直生长且平滑,叶子表面光滑革质对生,全缘而呈倒卵形状或是椭圆形。一般长度约9厘米-12厘米左右,宽约4 是深绿色,背面的颜色较浅。花属于顶生的伞房花序,每簇花丛大约有 小花由其冠筒上长出后分裂4-5片椭圆形花瓣,冠筒长约2.5 红砖色。20-30朵聚生的小花整体呈现一个大圆球状,花团锦簇。

对生的二回羽状复叶舌状花瓣

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叶片坚纸质,两面披淡褐色糙毛及短柔毛,长约4-12厘米,宽约3-8厘米;叶脉5-7条基出;叶柄长约 厘米。 花为聚伞花序,长于分枝顶端,近头状,由3-7朵花组成,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花梗密披鳞片状糙毛,长约3-20亳米;花萼 宽,内侧红色,外侧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先端渐尖,萼管壶形,长约 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圆形,粉红色或玫瑰红色,密披缘毛,离瓣花;雄蕊10枚,5长5短,较长的雄蕊基部黄色直立,上部呈关节状弯曲,状似镰刀,连接紫红色半圆形的花药,短的雄蕊黄色,并未分两节,连接黄色的花药;雌蕊柱状,墨绿色;花柱线形,紫红色。

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

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茎的形态术语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一)、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寿命,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1.木本植物: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均为多年生的。 它们又可分为: 1)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植株,分枝位置距地面较高。如旱柳、毛白杨等。 2)灌木:主干不明显,植株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 3)半灌木:较灌木矮小,高常不及1米,基部近地面处木质多年生,上部茎草质,于开化后枯死,如蒿属植物。 2、草本植物:茎含有木质较少,多汁、柔软、易折断。这类植物根据生活周期又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在本年内完成,并结束其生命,开花结果。如:水稻、棉花等。 <2>二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跨越两个年份,即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果后枯死。如:白菜、萝卜、冬小麦等。 <3>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的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每年都发芽生长。如:大理菊、马铃薯、甘薯等。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立茎茎背地面而生,直立。 2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3攀援茎以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有5种攀援结构: 1)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2)气生根:常春藤、络石 3)叶柄:旱金莲、铁线莲 4)钩刺:猪殃殃、白藤 5)吸盘:爬山虎(地锦) 4缠绕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如牵牛等。 *5斜生茎 *6平卧茎

二、叶的形态术语 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行使其功能的主要部分。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一)叶序 指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常见的有5种: 1、互生:每节上只生一片叶,如大豆、棉花、玉米等。 2、对生: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芝麻、薄荷等。 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着生在一个节上,如夹竹桃。 4、簇(丛)生:两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等。 5、基生: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短茎上称为叶基生。如蒲公英、车前草等。(二)叶形 (三)叶尖

植物生理实验希尔反应

植物生理学实验 希尔反应的观察和反应速率的测定

摘要: 本实验以新鲜的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以菠菜的离体叶绿体为实验对象,由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根据2,6 -二氯酚靛酚在光下从蓝色到粉红色再到无色的变化,观察希尔反应。在本实验中观察到,加入叶绿体悬浮液的试管,在光下由蓝色变为绿色(由于叶绿体存在的原因);暗处的试管仍为蓝色。 一、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如2,6 -二氯酚靛酚、高铁氰化钾、苯醌、NADP+、草酸等)2H2O+2A →2AH2+O2 希尔反应的测定的方法是(1)放氧速率;(2)氧化剂被还原的速率。本实验中2,6 -氯酚靛酚还原后,溶液由兰色变为无色。 实验目的: 观察和测定希尔反应,了解叶绿体在光合放氧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菠菜 实验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容量瓶、量筒、烧杯、纱布、移液管、台灯等 实验试剂:(1)提取液(0.067M 磷酸缓冲液,pH 6.5 + 0.3M 蔗糖+ 0.01M KCl);(2)0.1% 2,6 -二氯酚靛酚(溶于0.067M 磷酸缓冲液+0.01%KCl) 三、实验步骤 1.离体叶绿体悬浮液的制备 称取8克叶片,加10ml预冷提取液研磨,在研钵中捣碎30秒钟后,继续加入15ml冷提取液; 经过二层纱布过滤,去残渣,挤出滤液,置于离心管中。 以1000转/分离心3分钟;弃去沉淀。 以3000转/分离心上层液,8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为破碎的叶绿体。 用20ml提取液悬浮沉淀,置于冰浴备用。 2.离体叶绿体对2,6 -二氯酚靛酚的还原作用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叶绿体悬浮液和1ml 0.1%的2,6 -二氯酚靛酚。一试管照光,另一试管置于黑暗。5-10min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黑暗处的试管颜色未发生变化,一直都是蓝绿色; 光照下的试管颜色明显变浅,由较深的蓝绿色变为浅绿色,证明希尔反应的存在,可见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在光下能还原某些氧化剂。 实验讨论: 1、离体叶绿体对染料的还原作用实验中,比较两个处理的溶液颜色有何不同,并解释实验结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编张立军 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 樊金娟郝建军 刘延吉阮燕晔 朱延姝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1 月 序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 2004 年1月30日 2014年12月29日 1

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 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 目录 Section 1(1h)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 1.教学目的 2.教学要求和考核 3.实验内容介绍 4.实验室安全要求 Section 2(6h)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Section 3(6h) 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Section 4(6h) 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 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Section 5(4h) 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Section 6(4h) 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 2

植物形态学教程——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资料

植物形态学 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三节植物的生长和分化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本章小结 本章作业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概念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R.Hook)观察软木片,发现软 木由很多“小室”构成,形似蜂窝,他称其为“cell”,原意为小室,后来,随着研究的进展和细胞结构的进一步观察、发现,赋于“cell”以特定的意义,逐渐形成了“细胞”这一概念。 实际上,他当时所观察到的是死细胞的空腔,细胞内的其他 结构,是后来其他学者观察所发现的。

2.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创立: 植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德国):于1838年提出,所 有植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动物学家施旺(Schwann)(德国):于1839年在动物研究中证实了上述结论。并首次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这一概念。他提出:“动物和植物乃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 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物和植物体内”。并明确提出:“一 切动物和植物皆由细胞组成”。

2.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要点: 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所有生物的生物体都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生物体内。 一切细胞皆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 为个体发育学说奠定了基础 为系统发育学说奠定了基础 为生物界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细胞学研究的主要阶段 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创立:本阶段除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外,还有许多重大发现: 施特拉斯布格(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有丝分裂。 1898年,纳瓦兴(Nawaschin)发现了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 1883年,范·贝登(Van Beneden)又在动物和1886年施特拉 斯布格在植物中发现了减数分裂。 故称19世纪最后25年为细胞学经典时期。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的比较 棉花叶横切(禾本科):有维管束延伸层,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间隙发达。 松树叶横切(裸子植物):有树脂道,叶肉部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一圈内形成层,有气孔。 夹竹桃叶横切(旱生):表皮由2至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排列紧密,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下陷的气孔窝结构,气孔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细胞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眼子菜叶横切(水生):表皮细胞壁薄,细胞内含叶绿体,外壁没有角质层,不具气孔,叶肉细胞不分化成多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或分化成大型的气室。

玉米叶横切(C4):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表皮两个维管束之间有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内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为大型单层薄壁细胞,内涵较大的叶绿体,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为C4植物所特有。 水稻叶横切(C3):表皮细胞较大,细胞疏松排列,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较小,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名科叶形叶序叶脉叶尖叶缘 银杏叶扇形簇生二叉平行 叶脉 叶基(楔形) 不规则 三节 状,中 间凹入 鹅掌楸叶马褂形互生网状脉截形(叶尖) 掌状半 裂 玉簪叶椭圆形簇生弧形平行 脉 急尖(叶尖)全缘

金钱松叶披针形簇生 急形异短尖 (叶尖) 铁树(复叶)羽片条 形 对生叶 序 侧出平行 脉 急尖(叶尖) 羽状全 裂 红花木倒形羽互生网状脉急形异短尖 (叶尖) 细锯状 苦楮披针形互生网状脉尾尖锯状 野生豌豆羽状复 叶 叶须卷 羽状全 裂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叶子是花植物的一种主要进行蒸腾的器官,所以旱生植物的叶子为了减少蒸腾,其相适应的结构产生变化。水生植物的叶浸没在水里,在结构上与旱生植物迥然不同。可见不同环境植物叶的形态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即使生长在同一环境,它们克

植物生理学实验-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学生姓名: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9年10月9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原理如下: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 酮提取。 2.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 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装 订 线

3.取代反应。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H+取代Mg2+, Cu2+ (Zn2+)取代H+。 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 5.光谱分析。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 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UV-1240)、离心机 2.研具、各种容(量)器、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定性分析 a)称取鲜叶3-5g,并逐步加入乙醇15ml,磨成匀浆 取匀浆过滤,并倒入三角瓶中,同时观察荧光现象。 b)取三角瓶中约1ml溶液于小试管。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 O 1ml分层后观察。 1ml和H 2

生态学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天平(感量1/1000g);烘箱;干燥器;剪刀;搪瓷盘;塑料袋;纸袋;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⒈鲜重测定迅速剪取植物材料,装入已知重量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带入室内,用分析天平称取鲜重(FW)。 ⒉干重测定提前把烘箱打开,温度升至100~105℃。把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装入纸袋中,放入烘箱内,100~105℃杀青10min,然后把烘箱的温度降到70~80℃左右,烘至恒重。取出纸袋和材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重(DW)。 ⒊饱和鲜重测定将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浸入水中,数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再次将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吸干表面水分,称鲜重,直到两次称重的结果基本相等,最后的结果即为饱和鲜重(SFW)。若事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取得饱和鲜重的测量定值。 ⒋取得以上数据后,按公式计算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思考题: 测定饱和含水量时,植物材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 ψw=ψπ=-P=-iCRT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小白菜或其它作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 (三)试剂:1. 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2.甲烯蓝粉末。 实验步骤: (一)取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6个为甲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约4ml(约为青霉素瓶的2/3处),另取6个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为乙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1ml 和微量甲烯蓝粉末着色,上述各瓶加标签注明浓度。 (二)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放至培养皿中,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盛有不同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的青霉素瓶中(乙组)。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小瓶。 (三)经一定时间后,用注射针头吸取乙组各瓶蓝色糖液少许,将针头插入对应浓度甲组青霉素瓶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少量液流,观察蓝色液流的升降动向。(每次测定均要用待测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清洗几次注射针头)。如此方法检查各瓶中液流的升降动向。若液流上升,说明浸过小圆片的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即植物组织失水);表明叶片组织的水势高于该浓度糖溶液的渗透势;如果蓝色液流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低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若蓝色液流静止不动,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此糖溶液的浓度即为叶片组织的等渗浓度。 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 ψw=ψπ=-iCRT。 式中:ψw=植物组织的水势(单位:Mpa);ψπ=溶液的渗透势; C=等渗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 MPa·L /mol/K);T=绝对温度;i=解离系数(蔗糖=1,CaCl2=2.60)。 思考题:在干旱地方生长的植物其水势较高还是较低?为什么?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 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 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 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 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目镜 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 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 b、调节光源亮度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画图 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 b、调节至最低物镜 c、换新片 d、用低倍镜观察 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 b、载物台放至最低 c、取下载玻片 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 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 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 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 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 b、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 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 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 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 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 后含物细胞核 细胞膜 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 液泡 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 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 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 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 4)晶体——液泡 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 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 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1)原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 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 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 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 位于原生组织后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 化,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 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 皮,维管柱,皮层 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 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 密 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 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 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 3)染色时间充分 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 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结构:同: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均无细胞核 异:导管: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 有五种类型 筛管: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 成 功能:同:都有运输功能 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植物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植物生理实验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根据来源可划分为天然的植物材料(如植物幼苗、根、茎、叶、花等器官或组织等)和人工培养、选育的植物材料(如杂交种、诱导突变种、植物组织培养突变型细胞、愈伤组织、酵母等)两大类;按其水分状况、生理状态可划分为新鲜植物材料(如苹果、梨、桃果肉,蔬菜叶片,绿豆、豌豆芽下胚轴,麦芽、谷芽,鳞茎、花椰菜等)和干材料(小麦面粉,玉米粉,大豆粉,根、茎、叶干粉,干酵母等)两大类,因实验目的和条件不同,而加以选择。 植物材料的采集和处理,是植物生理研究测定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仪器测定上,而对于如何正确地采集和处理样品却不够注意,结果导致了较大的实验误差,甚至造成整个测定结果的失败。因此,必须对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原始样品及平均样品的采取、处理 植物生理研究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或准确性),首先取决于试材对总体的代表性,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那么测定所得数据再精确也没有意义。所以,样品的采集除必须遵循田间试验抽样技术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根据不同测定项目的具体要求,正确采集所需试材。目前,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该不断提高采样技术的水平。 在作物苗期的许多生理测定项目中都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在作物中后期的一些生理测定项目中,如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的研究,也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有时虽然是测定植株的部分器官,但为了维持器官的正常生理状态,也需要进行整株采样。 除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外,对于作物生理过程的研究来说,许多生理指标测定中的整株采样,也只是对地上部分的采样,没有必要连根采样,当然对根系的研究测定例外。采样时间因研究目的而不同,如按生育时期或某一特殊需要的时间进行。除逆境生理研究等特殊需要外,所取植株应是能代表试验小区正常生育无损伤的健康植株。

植物形态解剖实验设计报告

实验一、双子叶植物根(花生、毛茛)的构造 横切材料,分别观察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说出是什么植物的什么部位,写出判断依据。材料:花生根,毛茛根(要看皮层淀粉粒)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双面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等 试剂:番红、固绿 由外向里仔细观察并思考:(初生) 1.表皮:为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没有细胞间隙.能否见到气孔和角质层?能否见到根毛?为什么? 2.内皮层:观察凯氏带。 3.维管柱:分别指出被染成红色、绿色的是什么部位。是内始式还是外始式。 花生根比较特殊,初生木质部没有分化到维管柱中心,在维管柱的中心仍保留有薄壁细胞,此即为髓. 另外毛莨根其凯氏带不成环式加厚,而为六面增厚,常被番红染成红色,只有对着木质部束的少数内皮层细胞壁不增厚,为水和溶液进入维管柱的通道,称通道细胞。它的初生本质部一直分化到根的中央,故无髓,这是典型的双于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特征。 (次生) 1、栓内层:其中有断续的纤维束环以及草酸钙结晶。 2、维管射线:是贯穿整个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中,由径向排列的1-几列薄壁细胞组成·在次生韧皮部内的叫韧皮射线,在次生本质部的叫木射线。射线细胞也是形成层细胞分裂产生的。 注意根的次生构造的维管束已由辐射型转变成无限外韧维管束。 细心观察可见初生木质部保留在根的中央,中间有较小的髓。 作业:绘图并表明结构。 实验二、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 横切材料,观察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材料:鸢尾根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双面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等 试剂:番红、固绿 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三、变态根 横切材料,观察。 材料:何首乌块根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双面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等 试剂:番红、固绿 最外为木栓层,中心为正常维管束,形成层呈环状,在木栓层与正常维管束之间的皮层中,分布着许多单独的和复合的异型维管束,均为无限外韧型.复合异型维管束的形成层呈环状。故在横切面上肉眼可见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圈状的花状纹理,、特称“云锦花纹”。在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完成表格

植物学基础知识

走进植物王国 ——植物学基础知识讲座 一、总说植物界 植物界是整个生物界的一部分,要了解植物界就必须知道生物界是怎么划分的。人类对于生物界的认知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生物界划分: 18世纪鼎鼎大名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把生物界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这就是所谓的二界系统。这个系统建立得最早,也应用得最广泛、最悠久。后来单核细胞原始生物被划出来,称原生生物界,即三界系统。电子显微镜投入使用之后,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等,也被单独划分出来,称原核生物界,成为四界系统。其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被划为真菌界,成为五界系统。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又发现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称为非胞生物界,至此生物界成六界系统。在不同的分界系统中,植物界所包括的具体范围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在二界系统中,植物的范围最广,包括的种类也最多。为了方便大家的教学,今天我们还是用二界系统来讲。 生物分类阶元: 按照二界系统,已知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它们的大小、形态、结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人类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植物分类阶元和动物是一样的,阶元就是等级的意思。都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级(阶元)来划分。有的阶元中包括的植物种类仍然很多,根据需要,在阶元中再按性质归纳为亚阶元,如门中有亚门,目中有亚目,科中有亚科等等。所以完全的植物分类阶元不仅有门纲目科属种6个“正”的,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6个“亚”的。这样的分类阶元,就像编户口一样,每一个物种都可以归纳进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位置还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让我们看到进化的脚印。 植物界这50余万种植物共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一共16个门。 二、各类群植物简介 1、藻类 16个门里,藻类其实占据了8个门。但是所有的藻类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它们一般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植物最根本的特征——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自己养活自己,叫做自养型生物。只有低等藻类的极少数种类是异养或暂时性异养,也就是利用别人制造的营养物质生存。藻类的大小和构造差异很大,小的只有几微米,大的有几百米,比如生活在太平洋东岸寒流中的巨藻可以长到400米。尽管藻体有大小、简单和复杂的区别,但它们基本上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也是单细胞。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虽是多细胞,但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也就是说,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每个细胞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没有功能上的区别。 藻类绝大多数水生,有的漂浮在水中,随波逐流,叫浮游藻,有的用固着器固定在岩石上生长,叫固着藻,比如说海带,我们去买新鲜海带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固着器,有点像根。还有少数气生藻类可以在树皮、树叶、岩石、墙壁、土表等不为水浸泡的地方生活。藻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零下数十度的南北极、终年积雪的高山、高达85摄氏度的温泉中,都能找到藻类的身影。日常生活中,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1 叶绿素a 、b 含量的测定(乙醇)(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 学会Chla 、b 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叶片中Chla 、b 的含量。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 菠菜叶片、721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剪刀、容量瓶(25ml )、漏斗、滤纸、乙醇(95%) 三、原理 叶绿素a 、b 在波长方面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65nm 和649nm ,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 、b 的比吸收系数K 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 Beer 定律,列出浓度C 与光密度D 之间的关系式: D 665=83.31Ca+18.60C b ..................................(1) D 649=24.54Ca+44.24 C b . (2) (1)(2)式中的D 665、D 649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5nm 和649nm 时的光密度。 为叶绿素a 、b 的浓度、单位为每升克数。 82.04、9.27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65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16.75、45.6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49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解方程式(1)(2),则得 : C A =13.7 D 665—5.76 D 649...........................(3) C B =25.8 D 649—7.6 D 665........................... (4) G=C A +C B =6.10 D 665+20.04 D 649 (5) 此时,G 为总叶绿素浓度,C A 、C B 为叶绿素a 、b 浓度,单位为每升毫克,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叶绿素a 、b 及总叶绿素的总含量。 四、方法步骤 1.称取0.05克新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乙醇1ml 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 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10ml 。 2.取一光径为1cm 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721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 和649nm 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 计算结果: 叶绿素a 含量(mg/g. FW )=05 .011000 10??A C 叶绿素b 含量(mg/g.FW )=05 .01 100010? ?B C 叶绿素总量(mg/g.FW )=05 .01 100010? ? G 五、实验报告 计算所测植物材料的叶绿素含量。 六、思考题 1、分光光度法与一般比色法有何异同? 2、叶绿素a 、b 在红光和蓝光区都有一最大吸收峰值,能否用蓝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叶绿素a 、b 的定量分析,为什么?

植物形态的野外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形态的野外观察”实践报告 开课实验室: 年 月 日 一、实践目的 (1)通过校园附近植物的观察,认识40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种 (2)通过观察常见植物的主要特征,进一步熟悉识别植物的形态术语,为认识各种植 物和进行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要求 观察校园植物,主要观察对象为苏铁科、木兰科、樟科、大戟科、桃金娘科、 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桑科、禾本科植物。 区分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 学院 地理学院 年级、专业、班 地理161 姓名 学号 成绩 课程 名称 土壤与植物地理学 实践项目名称 植物形态的野外观察 指导教师 签名

三、原理与基础知识 四、使用仪器、材料 放大镜、笔记本、笔、照相机。 五、报告内容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 1、茎的结构不同:木本植物的茎部含有大量的木质,比较坚硬;草本植物的茎部为“草质茎”,比较柔软,这是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本质区别。 2、生长周期不同:木本植物为多年生植物,草本植物则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 3、形态不同: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大直立,其中乔木主干明显,分枝部位比较高,灌木主干不明显,分枝靠近茎的基部,半灌木茎的基部木质化,而上部为草质,冬季枯萎。 4、生长习性不同:随着地理纬度及栽培习惯的改变,草本植物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习性会发生变化,如小麦和大麦在秋播时为二年生草本,在春播时则成为一年生草本;又如棉花及蓖麻在江浙一带为一年生草本,而在低纬度的南方可长成多年生草本。 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 半灌木:植物多年生,但仅茎的基部木质化,而上部为草质,冬季枯萎,如牡丹。

植物生理学实验-2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组织水势测定 学生姓名: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9年 9 月25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巩固植物组织水势概念和植物组织水势的组成 2. 掌握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原理 3. 了解其他水势测定方法原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小液流法测定新鲜白萝卜的组织水势。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组织水势低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吸水,溶液变浓,比重增加,小液流下沉。当组织水势高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失水,溶液变稀,比重下降,小液流上浮。当组织水势等于溶液渗透势,组织与溶液达到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溶液浓度和比重不变,小液流不动。 2.压力室法测定海桐叶片组织水势。 植物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导管中的水分由于内聚力的作用而形成连续的水柱。因此,对于蒸腾着的植物,其导管中的水柱由于蒸腾拉力的作用,使水分连贯地向上运输。 当叶片或枝条被切断时,木质部中的液流由于张力解除迅速缩回 木质部。将叶片装入压力室钢筒,切口朝外,逐渐加压,直到导管中

的液流恰好在切口处显露时,所施加的压力正好抵偿了完整植株导管中的原始负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液流法:白萝卜、打孔器、10ml离心管(10个)、小刀、镊子、注射器、1mol/L蔗糖溶液、甲基橙 压力室法:植物水势仪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小液流法: 1、用1mol/l的蔗糖溶液配制0.05、0.10、0.20、0.30、0.40M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10mL),充分摇匀。 2、分别取4ml不同浓度的溶液到另一组相应的试管中。每管加入厚度约为1mm的萝卜圆片,加塞放置30-40min。期间晃动(3-4次)。 3、用针蘸取少量甲基橙放入每支试管,混匀。 4、用注射器取少许黄色溶液,伸入对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部,缓慢挤出一滴小液滴,观察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