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阶段性综合检测二

阶段性综合检测二

阶段性过关检测(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2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此现象有关的热力作用主要是()

A.①B.②

C.④D.⑤

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少。与此现象有关的热力作用主要是()

A.①B.②

C.④D.⑤

解析:太阳辐射(图中②)到达地面首先要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图中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华北平原晴朗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华北平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同时大气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图中④)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虽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但年平均气温比四川盆地要低得多。

答案:1.C 2.A

3.下列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白天时,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压高,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会由山坡流向谷地,形成山风;城市的气温一般高于郊区,城市处会形成上升气流;冷却的地方,近地面气压偏高,等压面应向上弯曲。

(2010年浙江五校联考)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杭州

2009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4~5题。

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解析:选D。分析9月15日~23日的日温差即可知其大致变化规律是增大,与天气状况有关,多云天气白天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大气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性强,日温差小,晴朗天气日温差大。

5.2009年9月24日,杭州地区()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C.开始进入秋季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解析:选B。9月24日天气转阴,故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6.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a与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B.当a、b、c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C.当风速增大时,a、b、c同时增大

D.当a减小时,风速b、c增大

解析:选B。先搞清下列四组关系: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气压梯度力与风速、风向的关系,地转偏向力与风速、风向的关系,摩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然后据选项的要求加以判断。

7.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解析:选D。高空不受摩擦力影响,故高空的风速比地面大。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右偏,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夹角约为45°,高空向右偏90°,故高空风向发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综上所述,D为正确答案。如下图所示:

(2010年韶关模拟)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和气温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有() A.气压:④<③<①<②B.气压:②<①<③<④

C.气温:①<②<③<④D.气温:①<②<③<④

9.此季节()

A.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

B.我国南方地区多低温少雨天气

C.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

D.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解析:图中①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②为低压;近地面气压高低与高空相反,故气压大小为:④>③>①>②。近地面气压低,则气温高,故气温大小为:③>④>②>①。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南方降水较多,滑坡、泥石流多发。

答案:8.B9.D

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观察该图回答10~

11题。

10.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11.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解析:图中5100米~5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上气压分布是: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 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答案:10.D11.C

两年一届的名城会已经成为南京靓丽的文化品牌,2008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于11月3日至7日举办。名城会对彰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南京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下题。

12.城市由于有大量的人口、工厂、交通工具,因此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市区的气温、气压等就会和周围的郊区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四幅图中的曲线表示等温面或等压面,其中正确的是()

A.甲B.乙、丙

C.甲、乙、丁D.丙、丁

解析:选B。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气压比郊区低,故市区等温面向上凸、等压面向下凹。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4.与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的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读图可知①为北半球的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西风带,①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北半球的西风带有关,因其终年受西风影响而终年温和多雨。

答案:13.B14.B

如图表示世界某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移动的基本规律(实线代表开始月份,虚线代表结束时间),图中两条经线间隔为5°。据此回答15~16题。

15.该天气现象可能是()

A.反气旋B.伏旱

C.台风D.梅雨

解析:选D。由图知此天气现象发生在夏季6、7月份,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选项知为梅雨。

16.图中城市分别是()

A.P为杭州B.P为上海

C.Q为武汉D.O为重庆

解析:选A。P城市在(30°N,120°E)附近,为杭州市。

中央气象台2008年9月23日6时发布台风橙色警报:今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昨晚11点前后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今天早晨5点强台风中心位于广东省电白县东偏南方大约760千米的南海东北部海面。据此回答17~19题。

17.台风来临时,下列天气系统与当时符合的是()

解析:选C。台风属于气旋,中心气压低,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18.9月23日5时广东省电白县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选A。9月23日5时,台风中心位于电白县东南方,则电白县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北方,通过做图可知,此时电白县吹东北风。

19.下列与台风造成的灾害无关的是()

A.风暴潮B.狂风

C.暴雨D.暴风雪

解析:选D。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夏秋季节的台风不会带来暴风雪。

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21.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部B.大陆东部

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

22.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①②③三个城市的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1月平均气温,应位于北半球。

第二步:确定所属温度带。①②两城市的1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 ℃和11 ℃,在0 ℃~15 ℃之间,应属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城市的1月平均气温为21 ℃,在15 ℃以上,应属热带气候。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①城市的平均降水量1月为47 mm,7月为150 mm,应为夏雨型气候;②城市的平均降水量1月为75 mm,7月为5 mm,应为冬雨型气候;③城市的平均降水量1月为1 mm,7月为610 mm,应为夏雨型气候。结合前面两步,即可判断①城市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城市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城市属于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最后,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和相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很容易得出三道题的答案。

答案:20.B21.A22.D

读气温变化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24.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海平面下降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增多

解析:由气温曲线可以判断,全球气温在升高,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在此影响下,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答案:23.D24.B

25.目前的气候危机主要是指全球变暖,下图中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图,乙是该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洲

B.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C.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D.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

解析:选D。由图可知,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图中体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升高,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大,会变得更加干旱。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等压线P的气压值为百帕。

(2)画出C、D、E三处风向并写上名称。

(3)形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D、F两处风在成因上的差异是什么?

解析:由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及分布可看出,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差值为8hPa,据此可判断出P线的气压值。在画各点风向时,应先画出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再考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A、B两处分别是由空气上升、下沉而形成的动力气压带。D位于东南信风带,F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可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方面考虑。

答案:(1)1012

(2)画图略(注:C处为东南季风,D处为东南信风,E处为西南季风)。

(3)A:副极地地区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B: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上形成高压。

(4)D处的风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东南信风;F 处的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

27.(2010青岛市高三质量检测)北京旅行团2009年7月到图示区域旅游,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他们解释下面的问题和现象。(12分)

(1)出发前,从网上查到: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该天气系统过境B城时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过境后B城市的风向为________。

(2)飞机于6日9时从北京机场起飞,乘务员告诉乘客,到B城需14小时,飞机到达B城市时,当地时间为________日________时。

(3)到C城市时,一游客发现植被与北京的相似,但判定两城市的气候类型不同,请你说明两城市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成因。

(4)来到A城市居住的宾馆中,打开电视看到新闻“近几十年来,该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请结合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解。

答案:(1)阴雨西北风

(2)616

(3)C城市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气候,成因: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京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

质的差异。

(4)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服务。

28.图1为“欧洲西部地形示意图和1月份0 ℃等温线分布图”,图2为“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是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1)据0 ℃等温线走向可推知欧洲西部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C地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3)材料中“时鲜业”生产基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__,能表示其气候特征的是图2中的________(甲、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气候方面比较A、B两地发展“时鲜业”的不同。

解析:此题考查气温的分布以及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从欧洲的各气候类型分布以及气候特征入手即可。

答案:(1)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西向东递减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3)地中海气候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4)A地比B地纬度稍低,热量较丰富,产品上市比B地早

29.(2010年上海模拟)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7月4日发布《10年农业展望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

材料2: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3:2008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而2009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解决对策分别有哪些?

(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乙: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识记内容,乞力马扎罗山地势高故而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区域特征。第(2)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雪线上升,对各类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并会对农业、工业等造成影响。第(3)题,理清图中各环节的关系是解题关键。第(4)题,甲导致全球变暖,所以甲为CO2大量排放,乙醇汽油的大量生产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导致的。

答案:(1)气温降水量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地势高(2)全球气候变暖影响:①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会使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地盐碱化等。②全球气

候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

对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

(3)甲:CO2大量排放乙:石油资源的短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