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全)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全)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全)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全)

《中国历史》七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北京人:(识记)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识记)

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半坡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

第3课华夏之祖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识记)

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和炎帝是黄河流域部落首领。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自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禅让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识记)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识记)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识记)

特点:先后争霸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等。

重要战争:城濮大战

影响:给社会带来灾难;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七雄:(识记)

特点:同时称雄

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识图)

重要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都江堰:(识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识记、理解、应用)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确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催化)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或者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甲骨文、金文:(识记)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识记)

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习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论语》是由其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编成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识记)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创始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

兵家学派代表人物:孙武(春秋,创始人)、孙膑(战国)。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识记、理解)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识记)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思想上: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开发南疆——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历史作用:这些措施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秦长城:(识记)

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识记、理解、应用)

积极作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积极措施:政治上——他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上——统一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消极作用: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负担;秦朝赋税负担沉重;制定严刑峻法;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秦始皇没有能处理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识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识记、理解)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削藩)。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西汉进入鼎盛期。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识记)

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识记、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

作用: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昭君出塞:(识记)

公元前1世纪,西汉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使边境安定,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平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识记)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识记、理解)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贸易、友谊、和平、文明之路

评价汉武帝:(识记、理解、应用)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解决王国问题,削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解决了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使国家的统一、安定得到了巩固,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总体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巩固。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识记、理解)

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九章算术》:(识记)

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识记)

东汉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识记)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之一为张陵,奉老子为“教主”。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和《史记》:(识记)

西汉汉武帝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出《史记》。

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始皇陵兵马俑:(识记)

陕西西安临潼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识记)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的开发(识记、理解)

时间: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人口南迁: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他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社会环境: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统治者的重视: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⑤人民的辛勤劳动: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影响: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缩小,趋向平衡。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识记、理解)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氏改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迁都洛阳。

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又加速和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祖冲之和圆周率:(识记)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识记)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和《水经注》:(识记)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王羲之与《兰亭序》:(识记)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他被后人尊为“书圣”。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识记)

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识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

《中国历史》七下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识记、理解)

605年起,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凿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识记)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政绩:(识记)

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拨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识记)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史称“开元盛世”。标志着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识记)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拨;

武则天:开始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变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文成公主入藏:(识记)

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识记、理解)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吸收唐朝文化。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国并翻译,还写成《大唐西域记》。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作用:密切了唐朝和日本、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表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明、开放政策。

评价唐太宗:(识记、理解、应用)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文化上,发展科举,大大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拨;

民族关系上,唐太宗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尊奉他为“天可汗”。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打败东突厥,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

对外关系上,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吸收唐朝文化。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国并翻译,还写成《大唐西域记》。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使唐朝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国力逐步加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呈现出和睦、开明、开放的景象,使我国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唐太宗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的杰出君主。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赵州桥:(识记)

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雕版印刷术:(识记)

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品。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识记)

盛唐的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中唐的白居易,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识记)

唐朝颜真卿创立“颜体”,是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氏家庙碑》。

唐朝柳公权自成“柳体”,《玄秘塔碑》。

后人把颜体和柳体并称为“颜筋柳骨”。

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识记)

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唐朝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人称“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识记)

位于今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大部分洞窟为隋唐时期开凿,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识记)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改变了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识记)

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手工业的发展: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北宋);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宋代海外贸易发达,著名的大商港是广州和泉州,政府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识记)

开始于唐朝中晚期,完成于南宋。(早在六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1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宋代的衣食住行:(识记)

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宋代农村多为茅屋。

宋朝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识记)

北宋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识记)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忽必烈建立元朝:(识记)

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的民族融合:(识记、理解)

表现:元朝时,许多汉族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早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什么差别;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特点:这是比前代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融合,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活字印刷术:(识记、理解)

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指南针和火药:(识记、理解)

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意义:四大发明直接或间接的传入欧洲,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乃至最后战胜封建主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识记)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近三百卷。

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识记)

北宋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南宋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

《清明上河图》:(识记)

作者:北宋画家张择端内容: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识记)

明太祖时期的措施

在中央: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丞相,设立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思想文化上:采取八股取士

明成祖时期的措施

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识记、理解)

起始时间:1405(初次)—1433年(结束) 次数:七次

范围地域: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特点:主动外交,和平外交,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和欧洲的航海家不同) 戚继光抗倭:(识记)

时间:明朝中期,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的措施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识记)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清朝前期的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第18课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郑成功收复台湾:(识记)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清朝设置台湾府:(识记)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雅克萨之战:(识记)

时间:康熙帝时期作战对方:沙俄

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中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识记)

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识记)

乾隆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前期疆域:(识记)

清朝前期疆域(七个方位):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识记、理解、应用)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绝对禁止)

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现实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影响: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消极作用是主要作用)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北京故宫和明长城:(识记)

北京故宫(紫禁城):北京城是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识记)

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海滩领导人:民族英雄林则徐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识记)

签订时间:1842年

主要内容:割地(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识记、理解、应用)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分期改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识记)

时间:1860年侵略者:主要是英、法,美俄为帮凶

地点:北京圆明园(圆明园是北京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园,要求识图)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识记)

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割占领土总面积: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间、地点及领导人——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洪秀全

都城——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华尔洋枪队:1862年9月,“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第3课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识记)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中国收回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识记)

1894年9月,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东沟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日本军舰,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识记、理解)

签订时间及人物: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识记)

时间:1900年6月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涉及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结果:8月攻占北京城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识记、理解、应用)

签订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识记)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识记、理解、应用)

结果: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自强”来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识记)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维新派)

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戊戌变法的影响:(识记、理解、应用)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改革)运动

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作用、评价: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第8课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识记)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8月成立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机关报:《民报》

同盟会性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地位: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识记)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结果:起义取得胜利

中华民国建立时间:1912年建立地点: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识记、理解、应用)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意义、功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主要功绩:国家政体的变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民国。)

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识记)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口号(旗帜):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陈独秀创办)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识记、理解)

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五四爱国运动:(识记、理解)

时间:1919年5月4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地点(领导):北京(学生)—→上海(工人)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的作用:决定性作用

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的召开:(识记)

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产生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识记、理解、应用)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四个“新”: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前途、革命道路)

第11课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的建立:(识记)

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的黄埔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创办者:中国国民党

影响: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识记)

开始时间: 1926年7月组织者:广东国民政府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著名的将领:叶挺(独立团)

胜利进军的结果:把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最终结果及原因: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北伐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识记)

时间:1927年4月建立者:蒋介石代表的阶级利益、政权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识记)八一建军节

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地点:南昌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识记、理解)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创建时间:1927年创建者:毛泽东地位: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会师:(识记)

时间:1928年4月会师双方领导人:朱德、陈毅、毛泽东

会师后改编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后的领导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的开始:(识记)

开始的时间: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识记、理解、应用)

召开时间:1935年1月召开地点:遵义

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识记、理解)

三大主力会师时间: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

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中国革命历程艰难曲折,长征的胜利反映了革命战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值得提倡。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识记)

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制造者:日本侵略军

事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哄沈阳城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影响: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识记、理解、应用)

目的:逼蒋抗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获得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七七事变:(识记)

时间: 1937年7月7日地点:卢沟桥发动者:日本侵略军

标志: 全国性(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南京大屠杀:(识记、理解、应用)

时间: 1937年12月13日被屠杀人数:30万人以上,长达六周

认识: 对于我们中国人——不容忘记,牢记历史;对于日本人——不容否认和篡改。基本态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识记)

血战台儿庄:时间——1938年春中方指挥官——李宗仁

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8月涉及区域——华北地区两千多公里战线指挥官——彭德怀

主要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地位——抗战时期,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识记)

召开时间:1945年4月召开地点:延安

地位、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识记、理解、应用)

国内意义:1、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2、为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奠定坚实基础;3、促成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国际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内战烽火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C.京剧D.传奇 5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6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7 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8.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9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I).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0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⑴a富国——鼓励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b强兵——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d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不告发,则十家连坐。⑵秦的国力骤增,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⑴“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管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⑵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终催生了大唐开放繁盛的新气象。 中国近代史 3、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内容: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英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⑵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掠夺北方领土2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5、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两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列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拆毁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由各国派兵常驻;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简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企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军工企业、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⑵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简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列举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简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 夏 (殷)商西周东周 禅让制→世袭制1046春秋→战国 23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考点二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的统一 (1)条件:①经济: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民心:人民渴望统一。③个人: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标志: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1)以皇权为中心;皇帝制核心是皇权至上,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君主专制)。 (2)“三公九卿”制 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3)作用及影响: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垂直管理),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②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考点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1)含义: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局部实行分封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 (2)问题:随着王国势力的增大,出现王国与朝廷对抗现象,导致“七国之乱”。 (3)结果: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机制:唐朝中央设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和尚书(执行)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及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3.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1)举措:以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实质:强化君主专制。 4.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禅让制D.皇帝制度 答案:A 2.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禅让制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D 4.“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答案:A 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6.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答案:B 7.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治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纲要 必修Ⅰ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 地方:道、州、县 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 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 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监察制度 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 3、明朝设特务机构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

学业水平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 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3、在位时期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5、中国香港岛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极大援助 B、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7、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 A、南通 B、无锡 C、常州 D、苏州 8、1962年,台湾民众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总结 同学们,在初中的中考考试到来之前,总结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会让你在历史考试中更加的如鱼得水。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 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 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

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1、建立: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 亡。 1、建立:公元前1046 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葵丘会盟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 宗法制;分封制 2、战国时期以后(封建社会):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中央: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唐朝——三省六部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置军机处 ②地方 秦朝——郡县制 元朝——行省制 3、古代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4、特点或趋势 ①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②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⑤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7—1945)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三个条约: ①开始沦为:《南京条约》1842年 ②大大加深:《马关条约》1895年 ③正式形成(完全沦为):《辛丑条约》1901年 3、日本局部侵华与全面侵华的标志 ①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1931年 ②全面侵华: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 4、两个战场 ①国民党正面战场: 1937年:淞沪会战;太原会战;1938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②中共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1940年 5、两个事件 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根本原因)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资政新篇》(1859年) 2、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1911年;中华民国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阶段与重大事件: ①中共成立前后(1919—1924年):五四运动(1919年,开端);中共一大(1921年) ②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1926年) 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南昌起义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红军长征1934—1936年;遵义会议1935年 ④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⑤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挺进大别山1947年;三大战役1948—1949年;解放南京1949年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 2、其它重大事件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通过;1982年修订) 3、祖国统一 ①“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 ②香港(列强侵略,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列强侵略,1999年12月20日回归);台湾问题(1949 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属于中国内政) ③《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④“九二共识”:1992年,双方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表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主要外交成就 ①与苏联等17国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 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④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 3、20世纪70年代主要外交成就 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2年中日建交 专业资料值得拥有

中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19世纪60、70年代国家体制的改革和革命

14—19C欧洲4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近代中国的屈辱 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百日维新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光绪),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三大改造: 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途径:农业: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 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爆发的背景不同: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而导致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二战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再加上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导致的。 2.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的是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对侍) 4.战后建立的国际和平机构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国际联盟;二战后建立的是联合国。 5.战后对中国问题的处理不同: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在《九国公约》中,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处于列强的共同支配之下;在二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开罗会议上明确规定日本所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6.影响不同: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比较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20C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三位人物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一、最早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3.商朝的司(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之一。 5.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麻沸散)。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时期)。 7.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0.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13.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14.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5.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二、“开始”类 1.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使用。 6.北宋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7.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8.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一”类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 5.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689年,康熙)。 6.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第一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1842年)。 7.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8.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第一次攻占北京的西方列强是英法联军(1860年)。 10.曾国藩开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1年)。 11.李鸿章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 12.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 13.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 1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15.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 16.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8年)。 17.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1年)。

2013年广东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3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 B.雅典 C.中国 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 A.1848年 B.1871年 C.1917年 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

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历史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历史 必修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具有上古血缘纽带和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始皇帝”的来历: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称皇帝, “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郡县制的建立:起源于春秋后期。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县”隶属于“郡”,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形成原因:(1)宗法分封制的破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擅自称王,卿、大夫夺位的政变也时常发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是其中的典型事件。诸侯争霸战争逐渐演变为兼并统一战争。为增强竞争力,各诸侯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变革,以法律的形式打破宗法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 (2)秦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统一日益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也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内容:(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负面影响: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zxls_20190404093711)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知识点精编版

必修Ⅰ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 地方:道、州、县 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 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 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监察制度 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 3、明朝设特务机构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 第三单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结束。 3、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5、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016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2016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 2.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 A.加强专制皇权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建立内阁辅政制度D.提高相权 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4.1787年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其中最高立法权属于 A.国会B.各州政府C.总统D.最高法院5.1871年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 A.美国B.法国C.中国D.德国 6.与马克思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是 A.列宁B.恩格斯C.欧文D.傅立叶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爆发于 A.1840年B.1900年C.1911年D.1919年 8.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基础。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中考历史必背复习知识点参考

中考历史必背复习知识点参考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

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