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0引言

伴随着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尽管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耕地管护,大量优质耕地损失仍是不争的事实。耕地利用的经济比较效益低下,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外部效益未予较完全经济体现,耕地效益被低估,是耕地损失的重要动因。若要构建内在化的激励补偿机制等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耕地外部效益的货币化计量显然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另一方面,公众对耕地的认识,一般易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功能上,对于其它公益机能可能关注不多,造成相关保护政策推行效果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梳理国内外评价研究成果,对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耕地外部效益评价技术、借助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耕地及其外部效益重要性的认识、提供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依据等理论和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外研究动态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已开始涉入耕地外部效益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生态方面效益与粮食安全等。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崛起,水田人工湿地及耕地利用多样性机能的重要性,不断为国际性组织或机构重视与认同。依据2001年OECD 对耕地多样性机能的阐释,农田农用具有生产、经济、环境、乡村生活与社会发展等多样性贡献,即农田除能提供人和牲畜所需要的食物和纤维或生物能源的原料外,还蕴含有:安定粮食供应,环境贡献:防洪、水资源涵养、防止土壤冲蚀、减少地层下陷、水质净化、土壤净化、大气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地貌景观保持,以及社会文化形成与维持:保健与休闲游憩、参与文化传统与宗教学习教育等多种效益。相对而言,国外比较关注耕地的环境效益,粮食安全等未受到足够重视,原因可能是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Q20081306)。

作者简介:孙海兵,男,1976年出生,湖北宜昌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研究。通信地址:443002湖北宜昌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 :ycshb@https://www.doczj.com/doc/4114130284.html, 。

收稿日期:2009-09-01,修回日期:2009-01-25。

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孙海兵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耕地农用不仅产生私有品性质的效益,也可提供公共品性质的外部效益,后者往往未能较完全的内在化,容易导致耕地损失。开展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既可增强公众对耕地及其外部效益重要性的认知,又可为耕地保护激励补偿政策提供依据。综述了国内外对耕地外部效益的内涵及评估案例研究,旨在为中国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的深入完善提供参考,促进耕地保护。关键词:耕地;外部效益;评估;进展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09-1767

Advances in Study on Farmland External Benefit Valuation

Sun Haibing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Farmland not only produces the benefit of private goods,but also provides external benefit of public goods.The latter often fails to fully internalize,which easily leads to loss of farmland.The study on farmland external benefit valuation will enhance the public knowledg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farmland,and be acted as

base for farmland incentive compensation policy.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 study and valuation case

study of external benefit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ntensive study in China to help protect farmland.Key words:farmland;external benefit;valuation;advances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330-333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国外并不像中国这样人多地少,而且它们农业一般较为发达,经济实力或许也允许进口部分粮食。

国外针对耕地环境效益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Costanza 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逐项估计了各种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该研究中农田估计可能偏低,为此也受到了不少质疑。另一类是直接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日本与韩国等以水稻作为主食的国家,较早重视水稻田所包含的多样性机能,并积极开展经济价值评估。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韩国国家农业合作联盟采用替代成本法分别针对水稻田的防洪、水资源涵养、防止土壤冲蚀、大气调节及空气净化等进行货币化评价,结果显示:五项机能经济价值与稻米产值比值分别是2.70、1.85[1]。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多关注农田在以景观为主的环境经济性评价,以做为政府制定补贴等政策的依据。Bergstrom 、Dillman 、Stoll 以支付卡询价法评估美国南卡罗来的农田环境舒适效益,调查时提供给被调查者一系列图片,分别描述优良农田与可选择发展区的状况,然后诱导出被调查者防止优良农田转为城市发展用地的支付意愿,结果估算出每英亩农田总的环境效益约为13美元,此评价值相对私有农田的价格是偏低的[2]。Beasley 、Williams 以美国阿拉斯加为调查地点,利用不同发展稠密区景色图片与投标博弈技术诱导被调查者每年保护耕地以防止农田发展的最大支付意愿,结果

发现保护农田环境效益的支付意愿平均每户每年为76~144美元[3]。Drake 估算瑞典农田景观的非市场效益,同样以支付卡法做为询价工具,辅以照片显示农田景观的转变情况,询问公众每年在其所得税中愿意支付多少金额来保护目前农田的一半,以补贴农民,防止农田大量转种云杉,评价结果为平均每人每年541瑞典克朗,并发现评估值因农田位置与利用类型有异,还指出直接对耕地补贴较农产品价格补贴更适合政策的推行[4]。Bowker 调查加拿大保护农田以避免转为城市发展用地的支付意愿,即农田的环境效益,得出平均每户每年的支付意愿的范围:保存23750英亩农田的支付额是49.07加元,保存47500英亩农田的支付额是67.64加元,保存71250英亩农田的支付额是78.49加元,保存95000英亩农田的支付额是86.20加元[5]。Pruckner 同样应用意愿调查法估计奥地利耕地栽种期景观的经济效益,以开放式问答,假设设立基金,询问夏天到奥地利渡假的4600个观光客,结果表明支付意愿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每人每天9.2与3.5奥地利先令。然而,这些价值依观光客国籍不同有所变化[6]。

Irwin 利用特征价值法评估美国马里兰州农田的开敞空间价值,结果表明:若将1英亩的粮田转化为低密度的居住区将使周围的房屋价格平均降低1530美元,而转化为商业或工业使用,则将使周围的房屋价格平均降低4450美元,这些估计值可近似用来表示公众防止耕地流失的愿付额[7]。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大陆对耕地外部效益关注较晚,一般认为,耕地除产生经济效益外,环境效益和粮食安全效益对市场来说是外部性效益,至于社会保障效益是否归属于外部效益尚未达成共识。台湾学者的类似研究相比更为详尽,把水稻田效益归纳为生产性、生态性、生活性三类效益,其中水稻田在粮食安全、生态和生活方面具有公益功能,可视为外部效益。相应地,评价实例多是对耕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分别评估。2.1耕地社会效益评估

耕地的社会保障价值一般采用替代市场法计算,刘慧芳以河南安阳市郊区粮田为例,以养老保险替代测算了不同人均耕地下的单位社会保障价值[8]。蔡运龙、霍雅勤认为耕地社会保障价值除计算养老保险价值外,还应包括就业保障的价值,可以当地乡镇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替代,并选择东、中、西部的3个县作为评价案例[9]。陈丽、曲福田、师学义则认为对于社会保障价值,应从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障两个方面来进行测算,基本生活保障采用城市养老保险来代替,失业

保障价值采用再就业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费用替代。经计算,山西省柳林县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和失业保障总价值分别为18.25万元/hm 2、6.80万元/hm 2,是2003年每公顷耕地征用价格的5倍和2倍[10]。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以城市最低社会保障标准替代测算出中国每年由农田担负的社会保障人数高达1.3亿人,保障年价值为733.1亿元[11]。宋敏、张安录参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标准推算出2006年湖北省农田的年社会保障价值为874.60元/hm 2[12]。至于耕地的粮食安全产生的社会稳定价值一般采用耕地开垦费等来代替,即以新开垦耕地的固定资产量、土壤经济肥力形成周期内各年资金投入及此周期内的收益损失来确定。宋敏、张安录则采用预防支出法,依据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生产的政策性补贴等计算出2006年湖北省农田的粮食安全保障年价值为322.09元/hm 2[12]。台湾在此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曾伟君、李欣恩利用意愿调查法估计稻米的粮食安全等价值,结果发现,由0%的稻田面积变化至100%稻田面积,每年愿付价值高达1419.5亿元,大约是稻米产值的5倍[13]。

孙海兵: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

331

中国农学通报https://www.doczj.com/doc/4114130284.html,

2.2耕地环境效益评估

耕地生态效益的评估较多,归纳起来,主要也可归纳为两大类方法的应用。一种是谢高地等人于2003年借鉴Costanza等的评估方法,建立了中国不同土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其中农田生态服务(包括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娱乐文化等)年价值为6114.3元/hm2[14]。在此基础上,2008年,谢高地等人通过对600多位具有生态学知识的专家进行5年的调查形成更新的中国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年价值为3547.9元/hm2[15]。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学者们开展了应用探索。蔡运龙、霍雅勤依据耕地生态系统的潜在经济产量来整体修正生态服务单价的区域差异,评估出广东省潮安县、河南省淮阳县和甘肃省会宁县的生态服务(扣除了食物生产、原材料)年价值分别为7357.88元/hm2、6347.98元/hm2、4424.35元/ hm2[9]。陈源泉、高旺盛则利用谢高地的2008年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对各项农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区域差异性因子调整,开展了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评价。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服务年价值平均为4044.55元/hm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农田直接服务价值(包括食物、原材料生产以及美学景观服务价值)为561.26亿元/年,间接服务价值(包括气体、气候及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水土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为2567.56亿元/年,间接服务价值是直接服务价值的4.57倍[16]。宋敏、张安录借鉴蔡运龙等人所提出的区域修正方法,计算出湖北省农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扣除了食物生产、原材料)的年价值为4348.55元/hm2[12]。

另一种也是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套用与探索。徐俏、何孟常、杨志峰等以广州市为例,运用影子价格法、替代成本法等评估出农田在涵养水源、减轻泥沙淤积、释放氧气、固碳、吸收SO2滞尘等方面的年价值约为2.9万元/hm2,旅游年价值为4378元/hm2[17]。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应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化评估。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农田每年提供的服务价值为18960.6元/ hm2,其中,农产品生产的价值为14788.7元/hm2,其它服务(气体调节、水土保持、环境净化等)价值为4171.9元/hm2[11]。盛婧、陈留根、朱普平使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和影子价格法等对江苏省典型的种植模式—稻麦轮作农田的包括农产品生产、大气调节、涵养水分和蓄积洪水、营养物质循环以及保持土壤等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提供的年平均价值为45998.08元/hm2,其中对环境的年调节功能价值为26458.86元/ hm2,是直接服务功能农产品生产价值的1.35倍[18]。苑莉把乐至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其中直接生态价值包括物质生产价值、供水蓄水价值。间接生态价值包括:固定CO2与释放O2价值、水土保持价值、干扰调节价值、土壤形成价值与养分循环价值、废物处理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等,并运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计算出2007年耕地生态服务单价为20.356万元/hm2,其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7.7倍[19]。

台湾此方面研究成果也颇丰。萧景楷利用意愿调查法衡量了农田在环境保育方面的价值,以1997年价格为基准,台湾农田每年可产生26万元/hm2的环境效益[20]。替代市场法也被较多应用,严宗铭估计1992年水稻田防洪量为10.7亿t,价值为110.3亿元,且水稻田地区防洪效果约为旱地的4倍,是市区的15倍;吴淑丽等也评估出水稻田二期作每hm2可吸收热量为9969度电,调节微气候价值约为19938元[21]。

3结语

优质的农田,不仅促进农业生产,对于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等也发挥积极贡献,效果不仅限于使用当年,也可惠及后代子孙,公众应共同予以维护。国内外对耕地外部效益方面所进行的较多经济价值评价案例彰显了农田存在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通常研究的实质主要是单项、部分或整体的耕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方面的评估。诚然,耕地外部效益与耕地社会、环境效益紧密相关,但从外部性概念上讲,它们并不完全等同,耕地外部效益理论上应是利用耕地产生的被社会公众免费分享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即耕地带来的总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扣除耕作者自身享受的社会与生态效益后才是外部效益。国外对社会保障效益基本没有考虑,这可能是现阶段中国耕地有别于国外的一项独特机能。尽管如此,借鉴耕地社会、环境效益评估的研究,仍有助于寻找到相对适合外部效益评价的较好方法。

归纳起来,目前耕地社会与生态效益的评估途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Costanza或谢高地等人研究的基准值进行参数修正,二是基于替代法、意愿调查法等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开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者使用比较简单、数据易于获取,适宜于较大空间与范围宏观总体评价与对比分析,但是区域差异性或土地的质量差异问题难以较好处理;后者能够针对较小区域异质性进行专门评价,但是应用较为繁琐、数据较难

··

332

获得。就耕地维持农用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说,在某些场合,与环境效益类似,基本属于非市场的,对社会成员也是心理满足与精神享受,若用客观事物来替代主观效用,如养老保险费、耕地开垦费等替代,未考虑差异性,可能并不恰当,不妨可尝试环境公共品价值的其他评估方法。至于环境效益评估,可能并不能简单地将各项价值相加,如Costanza的评估方法,分项仅为抽样概括的几种,其实还有些生态服务目前尚未认识到,而且各项生态效用之间可能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各单项价值之和不一定等于该生态系统总价值。其它方法评估同样有其优势,也有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如替代法要求被评估对象有市场替代物,但有时难以找到能完全替代环境服务的物品;意愿调查法应用广泛,能反映公众的意愿,但容易产生各种偏差,其有效性存在一定争议。无可否认,上述评估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许是适用的。总体而言,遗憾的是国内外比较缺乏耕地外部效益整体的或专门的评估。尤其是国内大陆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可能由于耕地效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受现有科学技术水平、计量方法和研究手段等的限制,不同学者评估时,基本上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选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估体系,也多只是给未知的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提供了一个不完全的估计值,在价值内涵界定、方法的选用、数据的处理及评价的应用等方面可能比较笼统,也缺乏不同方法与途径的比较研究,因而评估的结果往往难以让人信服。因此,今后中国耕地外部效益的价值评估宜从耕地外部效益内涵明确界定入手,摸索出合理的评估方法,采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技术,提高评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切实能为增强公众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实现耕地有效保护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明华,林尉涛,谭智宏,等.日本韩国与台湾三国水稻田多样性机

能评价比较[EB/OL].[2005-06-15].https://www.doczj.com/doc/4114130284.html,.

tw/2005PFMF/pps/01.pdf

[2]Bergstrom J C,Dillman B L,John R.Stoll.Public environmental

amenity benefits of private land:the case of prime agricultural land

[J].Souther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5,17(1):

139-149.

[3]Beasley S D,Workman W G,Williams N A.Estimating amenity

values of urban fringe farmland:a contingent valuation approach [J].Growth and Change,1986,17(4):70-78.

[4]Drake L.The non-market value of the Swedish agricultural

landscape[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19

(3):351-364.

[5]Bowker J M,Didychuk D D.Estimation of nonmarket benefit of

agricultural land retention in Eastern Canada[J].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1994,23(2):218-225.

[6]Pruckner G J.Agricultural landscape cultivation in Austria:an

application of the CVM[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22(2):173-190.

[7]Irwin E G.The effects of open space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J].Land Economics,2002,78(4):465-480.

[8]刘慧芳.论我国农地地价的构成与量化[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

(3):15-18.

[9]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

2006,61(10):1084-1092.

[10]陈丽,曲福田,师学义.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测算方法探讨:以山西省

柳林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6):86-90.

[11]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经济

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4):55-60.

[12]宋敏,张安录.湖北省农地资源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基于对农地

社会与生态之功能和价值分类的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8(4):314-419.

[13]曾伟君,李欣恩.台湾水稻田之粮食安全及景观价值[J].农业经济

半年刊,2005(2):39-79.

[14]谢高地,鲁春峡,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

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15]谢高地,甄霖,鲁春霞,等.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和价值化[J].

资源科学,2008,30(1):93-99.

[16]陈源泉,高旺盛.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1):33-39.

[17]徐俏,何孟常,杨志峰,等.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

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268-272.

[18]盛婧,陈留根,朱普平.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541-1545.

[19]苑莉.基于可持续理念下的土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以四川省乐至

县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09(4):169-173.

[20]萧景楷.农地环境保育效益之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1999,6(3):

60-71.

[21]郑蕙燕.我国水稻田多功能经济价值之效益移转[EB/OL].

[2005-06-15].https://www.doczj.com/doc/4114130284.html,.tw/2005PFMF/pps/08.pdf.

孙海兵: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

333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我国耕地面积是1,432,960平方公里,面积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位。截至2018年,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稀缺的耕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耕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只有真正保证 耕地质量和数量,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耕地保护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我国耕地保护实施的问题 (一)耕地质量总体偏差。 我国土地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所有的土地少,人均占有 耕地更是缺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这是建立在耕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随着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 人均耕地标准越来越低,耕地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同时,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西多东少。这与人口分布呈相反的发展方向。东部地区利用少量的耕地养活了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全国范围内,人均占有的耕地资源发展不均衡。此外,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西部快,对新增的建设用地需求比例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占用更多耕地,加剧耕地数量上的东西不平衡发展状态。 我国耕地数量少,特别是近年来,各省市为了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现象经常发生。企业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占用耕地成为投资建厂的首选。虽然国家颁布了“占一补一”、等耕地保护政策,

但保护效果仍令人担忧。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其中耕地资源更是潜力不足。在如此有限的耕地资源中,可供耕种的平原所占比例小,而盆地、丘陵等等地形占有较大比例。这种地形条件下,这些土地无法进行相应的机械化应用,耕地利用呈负增长趋势。同时,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这些区域中的水资源上。当耕地对水资源有需求,又没有得到有效灌溉时,地力就会逐渐流失。我国虽然土地资源较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很少。因此,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容乐观的。 (二)土地污染和退化现象严重。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我国工业迎来簇新的发展局面, 工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的向空气、壤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在耕地资源被损害的情况下,便使土地无法耕种。此外, 在自然天气现象的影响下,如酸雨等也会使土地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水土流失是当前破坏我国耕地质量的一大杀手。并且在一些人缺乏相应环保意识的情况下, 向耕地中丢弃废旧电 池等, 会使土地受到相应的损害, 在此种情况下, 我国耕地污染与退化的局面逐渐加重。在农业种植中,化肥的使用过量都会使土壤的污染严重。 (三)缺乏耕地保护的社会意识。 耕地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地所生产的粮食,而且耕地可以净化水源,生长在耕地上的树木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加强耕地保护可以获得社会综合性效益,但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尚缺乏浓厚的氛围,公民对于耕地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地方政府作为耕地的直接管理者,为了追求更高的GDP

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市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决策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气象决策服务工作目标考核试行办法》、《安徽省短时临近预报与预警信息发布业务规定(试行)》、《安徽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调查评估业务流程》等业务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决策气象服务对象是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机关,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相关责任人。 第三条决策气象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上门服务、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网站等,并以市气象局的名义统一对外发布。 第四条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组织领导,分级负责。市气象局局长任决策气象服务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局业务科技科、办公室、气象台、科技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由气象台具体实施。 二、内容 第五条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目前包括《一周天气》、《天气情况汇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专项气象服务汇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五类,并随业务需要调整和扩展。

第六条《一周天气》包括上周天气回顾、本周天气趋势与建议,以及七天逐天天气预报。 第七条《天气情况汇报》包括: 1、天气实况通报。对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干旱、高温、大风、寒潮等天气过程的实况通报。天气实况应在天气过程中和天气过程结束时,及时通报。应图文结合,能够揭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 2、天气气候评价。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搜集气象和影响资料,与历史气候资料进行对比,评估其异常程度和影响大小。 3、气象灾害调查评估。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到灾害现场收集资料,并通过民政部门了解面上灾情,制作灾情调查评估报告。 4、气象专题报告。根据气象条件或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情况,就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适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提出措施和对策建议。 5、会议专题材料。为党委、政府重要决策会议提供的专题气象服务材料。 第八条《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是指“三性”天气专报,包括正式发布的暴雨、冰雹、寒潮、高温、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久旱转雨、久雨转晴等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以及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天气过程预报。 第九条《专项气象服务汇报》是为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

公共气象服务不足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不足及分析 姓名:孙威虎学号:20091333014 班级:09市场营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找出我国气象现今服务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的各个方面,对气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类,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使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指导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和气象事业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一: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1.1: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系统及时地为社会各界各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具体包括: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沿海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天气热点、天气周报、双休日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 1.2: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500人,本世纪以来年平均死亡人数约在2000人至3000之间,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百分比年平均为3.4%,2001年至2006年平均为1.4%。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的较晚,因此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面对气象服务的不足,应该加快改进和建设,争取把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备欣赏一个台阶。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贾丙辉 20095761 09级02班摘要:我国现在有十三亿人,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 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基本农田 1.什么是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2.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7%。[1] 2.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

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2.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 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2] 3.实行耕地保护的意义 3.1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中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3]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中国耕地严重不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70%,然而中国的人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第八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工程的建设将为ssss提供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为ssss农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促进ssss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2、项目实施过程中,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观念将逐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意识之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观念和经营观念将得到更新和进步,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为项目区群众提供劳动力就业机会。特别是通过吸收广大妇女参与项目实施,不仅可以增加项目区妇女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她们社会地位的提高。 因此,项目工程的建成必将促进ssss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ssss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ssss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社会及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二、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区位于主城区风向及水源地的上游,覆盖于砾岩、砂岩和沙丘的稀少植被,抵挡不住凛冽的西北风。因此,项目区是ssss城区的沙尘起源地。项目建成后,本项目通过进行山地和沙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经济林和畜牧养殖业等综合措施,极大地改善黄河周边的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气候条件,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通过有效增加基本农田数量和中低产田改造,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高山地和沙地的林草覆盖率,从而对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地方小气候及生物多样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增加无机肥施用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促进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833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 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气候的变化关系到国计民生,做好气 象信息的传播非常紧迫,我国气象事业自 建国后开始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断地走向正规,实践 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对气象传播的研究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发轫,近几年发 展势头迅猛。在这种形势下,对当前气象 传播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已是非常必要。 研究现状分析 总结上世纪末期以来关于气象传播的 论文,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一是对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方忠敬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统计上报数据欠实的问题。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措施建议:(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理论创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三)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有效保护空间;(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五)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建立耕地储备制度;(六)坚持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保护耕地生态条件;(七)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八)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快速递增和城市化规模的急剧扩张意味着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耕地总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 8.2574亿亩,减少幅度达4.77%,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从1996年的1.59亩下降到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现阶段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因此,如何处理好“建设”和“吃饭”的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现阶段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在简逑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统计上报数据欠实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家建设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房用地存在严重的不经济观念,占用了大量耕地,造就出一批暴富房地产商和暴富贪官,造成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4000多万失地农民;二是耕地闲置、荒芜范围广,面积大,危害重。由于土地产出效益较低,年轻农民大都进城进厂打工,农村现存的土地耕作者大多为老年人,大量的土地被闲置下来,近两年来,由于免征农业税,耕地闲置和撂荒面积有所增加,经济损失大。耕地闲置、荒芜,野草灌木丛生,农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闲置、荒芜使农民恋土情结弱化现象加剧,干部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和土地管理法制观念淡化,是耕地保护中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三是不规范的生态退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给实现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带来难度。有的将基本农田退耕植树。四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十分有限。据知情人透露:新世纪年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国家投资逐年增加,造就了一批暴富土地开发商和贪官,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顼目新增耕地是“笔耕”成果,镜子里的“泡涞耕地”。五是地力衰退,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挫,耕地重用轻养情况比较普遍,有机肥施用少,绿肥作物“下岗”,土壤理化性状变差、肥力下降;水利工程和设施失修,蓄水总量下降,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随着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扩张,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废”排放量增加,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六是统计上报的耕地数据存在不实的问题。基层讲是求是,不愿意报不实的数据,专家多次指出“耕地占补平衡有水份”,上级应知情……“官出数据,数据出官”,耕地占补不平衡,数据却平衡有余……可见,统计数据不实的问题涉及我国如何真正保住18亿亩的耕地底线,危害极大,形势严峻。 二、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措施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

直复营销技巧 课后测试

直复营销技巧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在今天零售领域,已经成为最佳建立目标市场,既直接又经济的方式被广为采纳的是:√ A双渠道营销 B有店铺零售 C无店铺零售 D直复营销 正确答案:D 2. 既是直复营销最重要的资源,又是开展直复营销活动的前提的:√ A数据 B客户资料 C消费者信息 D市场情报 正确答案:A 3. ()通常需要硬件的支持,并采用相应的数据库和统计软件,投入一定的人力,三者通力配合才能发挥其效力的是:√ A数据库 B营销数据库 C公司数据库 D客户资料 正确答案:B 4. 市场营销的“创新”和“开发”等实际上就是:√ A满足顾客潜在需求 B发现顾客潜在需求 C明确顾客潜在需求 D发现和满足顾客潜在需求 正确答案:D 5. 既是消费者购买行为最关键的阶段,又是顾客最当心的阶段的是:√ A购买决策 B购买意图 C购买行为

D购买需求 正确答案:A 6. 写电子邮件时,应注意容量不要超限,一般在:√ A 60K以内 B 70K以内 C 50K以内 D 80K以内 正确答案:C 7. 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行为,其目的是实现其:√ A市场占有率 B市场需求 C经济效益 D市场价值 正确答案:D 8. 第一家邮购商店蒙哥马利·华尔德在:√ A英国创立 B美国创立 C德国创立 D中国创立 正确答案:B 9. 直复营销业才重整旗鼓,在营销方式和销售额上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的是在:√ A直到19世纪80年代 B直到21世纪80年代 C直到20世纪80年代 D直到20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C 10. 已是影响所有直复营销经营者成败的关键,又在整个直复营销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的是:√ A数据 B数据库 C企业得到的情报 D市场信息

决策气象服务方案

2012年决策气象服务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决策气象服务流程,改进决策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全力做好2010年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主要包括《重要天气预报》、《重要气象信息》、《专题气象服务》、《领导专报》、文件、手机短信等,服务对象为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人武部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农业局、救灾办等有关部门。 表1: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表 二、2012年决策气象关注重点 1. 2012年分月关注要点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新县分月天气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农事活动和社会活动

3、定期服务内容 (1)5月21日-6月20日,“三夏”专题服务材料,二级服务范围 (2)9月21日-10月20日,“三秋”专题服务材料,二级服务范围 (3)汛期早 8点,24小时雨情资料服务,二级服务范围 (4)5月30日、9月29日分别发布两个黄金周预报服务 (5)12月~2月,春运专题气象服务。 4.分级服务范围 (1)一级服务范围为情况异常紧急情形:县委常委成员、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府县长及相关副县长、应急办;县人大主任、副主任、办公室,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办公室。传真:县防汛办、森防办、水利局、安监局、公安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财政局、救灾办、农业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2)二级服务范围为情况重要情形: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办,县安监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农业局、交通局,有关局(办)。 (3)三级服务范围为一般情况: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办,县安监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农业局,有关局(办)。 三、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气象服务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精)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气象服务业需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 1 第二篇:前瞻浅析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前景 --------------------------------------------------------------- 2 第三篇:2014年中国十大气象服务企业排名 ------------------------------------------------------------ 3 2014年中国十大气象服务企业排名 ------------------------------------------------------------------------ 3 1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4 2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4 3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 4 4富景天策(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 4 5深圳市气象有限服务公司 ----------------------------------------------------------------------------------- 4 6北京华新天力能源气象科技中心 -------------------------------------------------------------------------- 4 7石家庄广天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4 8西安思拓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 4 9广东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 4 第四篇: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4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第一篇:气象服务业需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年度决策气象服务方案》,明确年度决策气象服务重点,确立各时段固定上报的服务产品,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 牢牢把握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象能源等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系统

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 ( ) 典型单位名称 (根据单位名称和评估年份查询数据库,如有记录,则显示,否则录入) 所属行业 (所属行业共8个,下拉选: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批发和零售业;S-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评估日期 典型单位主要生产环节与流程

= 单位产值 (下拉选:气象服务减少的损失;气象服务节省的成本;对比分析法;专家评估法) “S (2)”行业典型单位“s(1)”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E= % (第二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行业名称 评估年份 (根据行业名称和评估年份查询数据库,如有记录,则显示,否则录入) ( 行业共8个,下拉选: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批发和零售业;S-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典型企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 行业当年GDP 评估日期 专家人数 专家姓名 专家单位 专业 (说明:1、档次1~10,k=1,2,3,4,5,6,7,8,9,10 2、各档次贡献率取中间值b(10),b(1)=0.5*2e/10,b(2)=1.5*2e/10,b(3)=2.5*2e/10,b(4)=3.5*2e/10,b(5)=4.5*2e/10 b(6)=5.5*2e/10,b(7)=6.5*2e/10,b(8)=7.5*2e/10,b(9)=8.5*2e/10,b(10)=9.5*2e/10 3、专家选择档次c(10)累加:赋初值c(1)=0, c(2)=0….c(10)=0;n 个专家共选了n 次,对专家选定的每个等次进行累加, 如勾选档次4,则c(4)=c(4)+1 等等。勾选了n 次后,c(1)…c(10)都变成新值。 ) N 个专家录入完毕?

直复营销的特点

直复营销的特点 第一、媒体就是销售场所。传统销售是通过商店将商品销售出去,这种销售方式坐门等客,缺少与顾客的信息交流。邮政直复营销是通过媒体销售商品,媒体就是销售场所。它将信息交流与销售活动统一起来,进行广告的同时也销售商品。 第二、目标顾客选择更精确:企业可以从顾客名单和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中,挑选出有可能成为自己顾客的人作为目标顾客。 第三、信息沟通具有双向性:邮政直复营销策略根植于这样的思想:与每一个客户建立学习型关系,什么是学习型关系呢?就是企业每当与客户打一次交道,企业就多一分见识,长一分头脑。客户提出需求,企业根据这种需求再去改进产品或者服务,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自然提高了企业产品或服务令客户满意的能力。 第四、激励顾客立即反应:邮政直复营销通常会在直邮邮件上进行诱因设计,以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反应。 第五、营销战略的隐蔽性:邮政直复营销是通过直邮邮件进行的,其信息传递渠道特定,因此不易被竞争对手察觉。 第六、关注顾客终生价值:传统营销方式使企业在一段特定销售期内,将某种产品一次性的向尽可能多的顾客推销,它并不关注客户的后续购买。而邮政直复营销则使企业通过数据库与客户进行反复沟通,除下第一次购买外,其更关注的是用户的后续购买。邮政直复营销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数据库,在保留老顾客的基础上吸引新顾客,使顾客终身价值最大化。据测算:维持一个老顾客所需的成本是寻求一个新顾客成本的0.5倍,而要使一个失去的老顾客重新成为新顾客所花费的成本则是寻求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0倍。因此,保留老顾客是其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就像文德曼说过的:“生产商90%的利润来自回头客,只有10%来自零星散客,少损失5%的老顾客便可增加25%的利润。

分析新形势下气象服务的创新对策

分析新形势下气象服务的创新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气象服务实行创新对策的重要性,对当前气象服务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阐述,同时深入探究了新形势下气象服务创新对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气象服务;新形势;创新对策 0 引言 传统的气象服务采用的服务形式是主动播报式,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多行业对气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这就需要气象部门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气象服务也需要从气象变化、天气等不断拓展到空间气象、大气成分等领域,这就要求气象服务从单一服务发展成为专业、公众、决策性的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是根据行业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主要给人们提供基本日常气象;决策气象服务是对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气象依据。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对气象服务的方法、途径、内容和方式进行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气象服务行业,合理科学的配置气象服务资源,这样才能够使气象服务能够更好地挖掘潜在项目和市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1 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社会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有所加强,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决策气象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强,这就推动了气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气象服务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气象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气象服务的资金不足 传统气象服务采用的方式是免费服务的广播式,天气预报这种长期的公益性带给公众气象服务是免费的观念,即便收费也是象征意义的,这就导致气象服务的价值被低估,无法使投入和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气象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受到制约。所以,气象部门应该重点突破,整顿服务市场,精细包装提供给用户的产品,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并把交通、电力、保险、建筑、城建、消防等作为重点,创新发展此类气象服务。 1.2 气象服务的质量需要提升 随着各行各业对于气象服务的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特殊性行业,但是,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并不够理想,有些灾害性的预报并不准确,气象产品过于单一,并且产品的精细化程度有所欠缺,没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同时,气象体系中人才和创新不平衡,这些都对提升气象服务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调研材料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调研材料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调研材料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

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第九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参考)8.1经济效益分析 8.1.1评估依据及有关说明 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发布、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⑵本项目投入、产出物为含税价格,增值税按有关规定计算,其附加税费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费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分别按应缴增值税额的5%、3%和1%计取;企业所得税率为:2010年为22%、2011年为24%、2012及以后年为25%。 ⑶财务基准收益率按10%考虑。 ⑷项目计算期和生产负荷 本项目计算期按10年考虑(含建设期2年)。根据项目产品市场情况预计,投产后的生产负荷估计如下:第3年投产,达产率为70%,第4年达产率为85%,第5年及以后达产率为100%。 8.1.2 产品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⑴产品规模及产品销售价格 本项目产品为XXXXXXX,达产年的产品规模及预计产品销售价格见表8-1。 表8-1 产品规模及销售价格

达产年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XXX万元,年上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XXX万元,应缴增值税XXXXX万元。产品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见表8-2。 8.1.3 总成本费用估算 ⑴外购原辅材料估算 本项目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注塑件、五金件、电子元器件、灯管等。辅料为焊锡、助焊剂及白胶等。 预计达产年合计年外购原辅材料费为XXXXX万元。见表8-3。 ⑵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估计 预计达产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114.80万元,见表8-3。 ⑶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估算 本项目定员1500人,年工资福利费支出为2,532.60万元。 ⑷修理费 本项目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2%估计。 ⑸折旧费和摊销费 本项目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折旧法,设备折旧按10年计,残值率分别为5%和3%。详见表8-4。 ⑹技术研发费 技术研发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估计。 ⑺其它费用

气象局气象服务全年工作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气象局气象服务全年工作方案 为更好对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有效地组织、协调我局相关单位及时制作和提供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规范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流程,确保决策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1.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党、政领导及相关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军事与国防科学试验等方面科学决策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是公共气象服务中的重中之重。 2.决策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重要部门。 3.决策气象服务的首要目标:在第一时间让政府获得正确、科学、有决策价值的气象信息。 4.决策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为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社会经济各行业、重大社会活动、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5.决策气象服务要适应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落实“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 1 / 12

念,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做领导之所需。 二、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1.产品内容 涵盖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和雷电等业务产品。 2.产品类型 实况监测分析、天气预警预报、气候趋势预测预估、极端事件检测与影响评估、灾情与灾害分析、灾害风险与防御、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3.产品形式 主要以《重要天气预警报告》、《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重要专题气象服务》、市气象局文件、专题材料等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部队等相关部门。目前用的是《重要天气报告》、《天气情况报告》。(1)《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指在中、短期、短时时间范围内,全市大范围或区域性的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警报信息。(2)《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与灾情上报,热带气旋编号,雷电信息,人影作业及效果评估等。 (3)《重要专题气象服务》:综合重要气象信息,内容包括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监测、预报预测、预估评价及对策建议等信息,如:汛期气候预测、年度气候趋势预测、干旱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等。 (4)其他材料:向领导呈送和提交的会议材料和其他材料。

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泉州市气象局始终坚持公共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宗旨,从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服务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协调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所关注的是人们生存的大气空间,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而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从业务技术角度来看,气象服务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范畴。本文从分析气象服务的社会环境条件影响的角度,介绍泉州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 标签: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问题 1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经过不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发展了主导性项目,逐渐形成了以气象信息服务为主,多种服务并存的新格局。 目前的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以气象信息为主服务项目得到较快发展。利用气象科技服务这一孵化器,逐步把专业气象服务、电视天气预报、12121气象信息电话、气象短信、气象微博微信、防雷检测与工程等项目,培育成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柱项目,取得了市场优势和发展的主动权,为气象科技服务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气象科技服务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气象基础业务,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气象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问题 2.1投入不足对气象科技服务能力提高的制约性 长期以来,虽然气象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为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由于规划理念上的缺乏,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程度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符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认识仍然仅仅停留在弥补事业经费不足上,缺乏长期发展的意识和思维。 对资金的投入不足是发展气象科技服务最大的障碍,资金的欠缺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投入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气象部门没有专门的资金用于科技服务发展,再加上没有国家财政上的扶持,致使其在发展中只能依靠自己的实际积累来解决实际情况。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气象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统计数据,根据经济学中费用-效益分析的有关理论,采用“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定量评价分析了201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比较,文章认为“支付意愿法”的估算值则可以相对“真实”的代表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即2170.4亿元,约占2010年全国GDP的0.55%。 标签:经济效益评价;支付意愿;节省费用;影子价格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术界研究开始兴起,1990年、1994年和2007年WMO分别召开了3次研讨会[1,2],探讨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各国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但迄今为止仍未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3]。 1985年,中国气象局第一次以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探索。随后又于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利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公众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4]。 为科学定量地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客观评价,2010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调查内容中涉及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文章将利用该调查数据,应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 2 评价方法 2.1 支付意愿法 3 数据来源 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有效调查样本为23100个。其中,西藏的有效调查样本为600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效调查样本为750个。 4 评价模型参数的修正 4.1 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中Pi取值的改进 Pi为模型的矫正系数,区别与以往采用第i类公众可以接收到气象服务的比例,如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覆盖率作为矫正系数;文章将矫正系数定义为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