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代谢组学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研究_秦亚莉

将代谢组学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研究_秦亚莉

将代谢组学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研究_秦亚莉
将代谢组学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研究_秦亚莉

79

第15卷 第8期 2013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8 Aug .,2013

将代谢组学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研究

秦亚莉1,张俊龙2,郭蕾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疑难疾病,中医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辨

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人“受病已发”的反应状态,系统生物学中的代谢组学技术可全面的、动态的研究机体确实已经发生了的代谢事件,可用来描述“证”的生化状态,这种方法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中医证候研究中已取得进展。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微观特征的研究较少,故可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来阐释本病的中医证候,了解其证候的物质基础,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证候;代谢组学;阿尔茨海默病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8- 0079- 03

收稿日期:2012-12-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700,81173165)作者简介:秦亚莉(1984-),女,山西晋城人,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象理论研究。通讯作者:张俊龙(1963-),男,山西吉县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藏象理论研究。E-mail :jlzhang63@https://www.doczj.com/doc/4c14126827.html,。

Metabonomics Technology Used in Study of TCM Syndrome of Alzheimer's Disease QIN Yali 1,

ZHANG Junlong 2,GUO Lei 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 ;

2.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24,Shanxi,China)

Abstract :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complic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on it,and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diseases in TCM. Metabonomics technology can comprehensively and dynamically reflect the metabolic events that indeed happened in the human body,so it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biochemical state of syndrome.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expounding the syndrome of hypertension,diabetes,etc,also,it has made some progress.At present,research on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 of AD is few,therefore,metabonomics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TCM syndrome of AD,clarify the material basis of its syndrome,and the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

syndrome ;metabonomics ;Alzheimer's disease 中医药,2010 ( 6 ):129-130.

[ 4 ] 王平,匡希斌.内皮素-1与原发性高血压[ J ] .心血管病学进

展,2007,28 ( 2 ):318-320.[ 5 ] 吴远华,朱广旗,林兴友,等.针刺曲池、太冲对高血压病患者

血中ET 和ACE 的影响及疗效探讨[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 ( 12 ):1080-1083.[ 6 ] 王家有,唐纯志,贺振泉,等.“太冲”穴中等强度针刺对高血

压大鼠血压及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J ] .针刺研究,2011,36 ( 1 ):36-39.

[ 7 ] 李娟,王家富.一氧化氮和过氧化亚硝酸盐在心血管系统中的

作用[ J ]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 ( 7 ):551-553.[ 8 ] 吴学苏,李 鸣,陆源源,等.针刺对急性高血压大鼠一氧化氮、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及肾素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 ( 7 ):41-42.[ 9 ] 王家有,唐纯志,贺振泉,等.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

鼠收缩压、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NO 的影响[ J ] .广东医学,2010,31 ( 15 ):1943-1945.[ 10 ] 吴玉付,李醒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血管

病中的作用[ J ] .医学文选,2005 ( 6 ):159-162.

[ 11 ] 穆晓红,

李巧霞.针刺太冲和足三里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 J ]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 ( 6 ):328-329.[ 12 ] 张丽晶,沈霞.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 J ] .实用医技杂志,

2008,15 ( 14 ):1875-1876.

[ 13 ] 郭玉红,滕秀英,张春芳,等.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

素抵抗及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 J ] .中医药学报,2009,37 ( 5 ):76-78.

[ 14 ] 郭玉红,滕秀英,张春芳,等.针刺对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防

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中医药学报,2010,38 ( 3 ):30-32.

[ 15 ] 胡家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抗压药物治疗[ J ] .医学

信息(下旬刊),2010,23 ( 8 ):84,86.

[ 16 ] 王侠,邹旭,李琼,等.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J ] .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 ( 5 ):565-566.[ 17 ] 王丽,王朝阳,支建梅,等.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

鼠颈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 ( 2 ):142-144.

[ 18 ] 薛莉,刘泽军,欧阳迎春,等.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肾内血流动

力学异常与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关系[ J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 ( 5 ):348-352.

[ 19 ] 王丽,井明鑫,支建梅,等.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

大鼠CGRP、NO 含量的影响[ J ] .中国针灸,2011,31 ( 4 ):337-341.

[ 20 ] 蒋璘,何可,陈楚淘,等.电针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的表达[ J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 20 ):3686-3690.

[ 21 ] 刘炜.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Ach-NO-cGMP 信

号转导通路影响的机制研究[ D ]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22 ] 王颖.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腧穴配伍的探讨[ D ] .大连:

大连医科大学,2009.

[ 23 ] 孙桂玲.泻青丸配合针刺太冲穴治疗青壮年高血压40例[ J ] .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 ( 2 ):21-22.[ 24 ] 刘建永,杨佃会,白田雨.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用穴

频次分析[ J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 ( 3 ):215-21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卷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是千百年来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遵循的法则。中医把人体、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以此为指导。在以往的研究中采用西医还原论的方法来阐释中医,虽然在一些层面取得了进展,但不可忽视这种研究方法使中医丧失了其整体的优势。

1 代谢组学与中医的关系

1999年美国生物学家Hood提出了“系统生物学”的理论,以生物系统内的所有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大规模的动力学分析,用数学方法抽象出生物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运行规律[1]。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的构成,以及在例如遗传、环境等因素变化时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它与中医重视整体的观念不谋而合,可以用来阐释中医,其技术平台主要为各种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等。这些高通量的组学实验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平台,它们可以提供建立模型所需的数据,并辨识出系统的结构,为阐明和定量预测生物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3]。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从基因和蛋白质层面探寻生命的活动,说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细胞内许多生命活动与代谢物相关,是受代谢物调控的,代谢组学反映的是机体内确实已经发生了的事情[4]。

中医学与代谢组学均是对多因素进行整体分析,都具有类似于“黑箱理论”的思维模式,代谢组学关注的重心是黑箱外出现的现象,即机体代谢网络的调控以及机体对外界各种影响因素所做出的代谢应答的最终结果,而忽略其变化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透过黑箱外现象来推测其内部发生的变化[5]。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思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机体的病理变化的概括,是机体对外界各种致病因素作出反应的一种功能状态,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辨证是医生经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患者的资料,经个人的医疗经验分析得出,受医生个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客观化。证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6],作为一种有规律的病理表现或功能表现,必然有支配它的物质结构,即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内在物质结构是外在功能表现的基础。中医证本质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用现代医学理论去揭示证候的物质基础以及其中蕴藏的科学内涵,找出微观辨证的依据。任一证型都会存在决定其发生发展动态变化过程的特殊物质群[7],每一证候群都有支持其结构的生理、病理、基因、蛋白、代谢的特定生物学基础,证候(群)复杂的多样性就是上述方面的异常表达[8]。“证”是人“受病已发”的反应状态,而代谢组学技术可活体的、动态的、全面的研究机体确实已经发生了的代谢事件,因此,可以尝试用它来描述“证”的生化状态;可以假设:不同个体受外界各种致病因子影响后只要表现出相同的“证”,在宏观的层面上就应该有大致相同的代谢事件发生[9]。

代谢组学研究包括样品的采集、预处理、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和解释等步骤。采集某类疾病的患者或实验动物的不同证型的尿液、血液和脑脊液等生物样品,经过生物反应灭活等预处理,再运用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等技术对其进行整体代谢物谱分析,得到各自的代谢产物谱。使用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对获得的多维复杂数据进行降维和信息挖掘,并研究相关代谢物变化涉及的代谢途径和变化规律,以阐述生物体对相应刺激的响应机制,发现不同证候特异的生物标记物[10]。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及核磁共振等仪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或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PLS-DA)研究高血压[11-12]、冠心病[13]等疾病的中医证候,得出健康人与患者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代谢物谱有着明显差异,并可得出不同证型各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见,代谢组学技术是揭示证候物质基础非常有用的实验手段。它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的功能状态,包含了生物系统生理表型直接的、全面的生物标记物信息,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相吻合,可以为中医证本质的阐释提供强大的技术与方法支持[14]。

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动态去揭示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为系统生物学理论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但它仅是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部分,还须进行理论计算,即将其获得的各种生物信息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变成不同学科的共同语言,进行归纳和数学建模,建立生物系统的理论模型,先提出若干假设,通过对系统进行人为扰动,不断获得信息变化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不断验证和修正、调整假设的理论模型,通过全面系统的干扰整合使之更加符合真实的生物系统[15-16]。李梢提出了证候生物分子网络标志的构想,在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基础上构建了寒证、热证的生物分子网络模型,发现了两种证型独有的及共有的功能模块[17]。这种将系统生物学与证本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有望从完整的疾病分子机制角度解释“证”“辨证论治”等中医特色的概念,实现证候理论的现代科学诠释[15]。

2 阿尔茨海默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多有以下几种认识:蛋白异常、突触受损、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递质耗竭、线粒体功能紊乱、血管因素、炎症机制、钙代谢平衡失调、轴突转运障碍、细胞周期重返障碍、脂代谢紊乱等[18]。

蛋白异常包括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由40~4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的代谢产物,当大量的Aβ

80

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聚集形成不溶性纤维丝沉积在脑内,即形成老年斑而致病[19];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异常积聚,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是AD的重要病理特征。

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递质耗竭也是本病重要的发病机制:本病患者海马和皮质的乙酰胆碱和胆碱乙酰转移酶、脑内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中的M2受体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均显著减少,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生长抑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谷氨酸受体等也均有减少[18]。

炎症反应对本病的发病也有重要影响,老年性痴呆症时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增加[20],升高的IL-1、IL-6可以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和在斑块中的沉积;TNF-α在脑中可抑制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功能障碍[21]。

针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许多学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组学技术等检测手段,研究血液、脑脊液等样本中Aβ、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试图找出早期诊断该病的特异的标志物[22]。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一些学者尝试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能够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的生物学标志物。蒋宁等对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不同病情阶段病人的代谢物谱明显不同,其中肌苷、葡萄糖、柠檬酸、马尿酸、谷氨酸等的浓度各有差异[23]。蒋雄飞等绘制一个有关人类AD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并计算了该网络的一些详细属性,并对网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宏观角度来分析AD可能的发病机理和蛋白质的调控路径,找出网络中的中心节点蛋白,并进一步了解这些中心节点蛋白以期解开AD 的发病机理[24]。

我国古代虽没有“老年性痴呆”这一病名,但在医籍中有类似“老年痴呆”的描述,对其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多有论述,本病属本虚标实,其虚涉及五脏,实包括痰浊、瘀血等,历代医家用针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疗效。现代研究也证实中医药能有效改善该病的实验室指标,如用补肾化痰法能有效减少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提示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可能是痰阻脑窍的物质基础,是痰浊的微观显现[25]。辨证是中医治疗的前提,要提高中医治疗本病的针对性,就必须明确其证候的内含,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证候研究多集中在对其证候分布规律调查,或用药物或针灸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变化,对证候的微观表现认识很少。

3 总结及展望

老年性痴呆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目前中西医学尚无治愈本病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特色在AD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证候是诊断和防治的主体对象,系统生物学中的代谢组学技术是阐释中医证候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中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应用该方法阐释本病中医证候的研究非常少,因此,拟通过收集该病病人及用病证结合的造模方法制造的老年痴呆的模型动物的样本,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找出老年性痴呆不同证候的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或其代谢网路的改变,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标志物的功能,确定该病中医证候相关的代谢谱。再通过理论计算建立不同证型的网络模型,同时再结合临床搜集四诊资料、诊察辨证,二者的有机融合可进一步阐释本病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1 ] Hood L,Heath JR,Phelps ME,et al. Systems biology and new technologies enable predictive and preventative medicine[ J ] .Sci-

ence,2004,306 ( 5696 ):640-643.

[ 2 ] Hood L.A personal view of molecular technology and how it has changed biology[ J ] .J Proteome Res,2002,1 ( 5 ):399-409.

[ 3 ] 徐强,王长亮,李胜.系统生物学—生命科学的新领域[ J ] .研究进展,2008,5 ( 26 ):20-22.

[ 4 ] 贾钰华,杨萍,周玉平.系统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 ( 6 ):471-472.

[ 5 ] Bei Yan,JiYe A,HaiPing Hao,et al. Metabonomic phenotype and identification of “heart blood stasis obstruction pattern”and “qi and yin deficiency pattern”of myocardial ischemia rat models

[ J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2009,52 ( 11 ):1081-1090.

[ 6 ]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 ( 2 ):5-8.

[ 7 ] 沈自尹.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 J ] .中医药学刊,2003,21 ( 1 ):10-11,14.

[ 8 ] 谢世平,左刚.运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 J ] .世界中医药,2011,6 ( 5 ):369-371.

[ 9 ]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 J ] .世界中医药,2009,4 ( 2 ):61-63.

[ 10 ] 许国旺,路鑫,杨胜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J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 ( 6 ):701-711.

[ 11 ] 陆益红,郝海平,王广基,等.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J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 ( 10 ):

1144-1150.

[ 12 ] 黄丹.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降压药物敏感性研究[ D ]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13 ] 朱萱萱,王广基,阿基业,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 ( 6 ):1267-1269.

[ 14 ] 李运伦.代谢组学是研究证候实质和方剂原理的重要技术平台[ J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 ( 3 ):187-189.

[ 15 ] 李晓红,梁媛,李晶晶,等.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本质研究[ J ]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 ( 2 ):211-212.

[ 16 ] 高宏生.系统生物学[ J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 ( 6 ):392-393.

[ 17 ] 李梢.中医证候生物分子网络标志的构想与研究[ J ] .中医杂志,2009,50 ( 9 ):773-776.

[ 18 ] 付剑亮,邵福源.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 ( 7 ):390-394.

[ 19 ] 丁银秀,田建英.原发性老年痴呆β-淀粉样蛋白与自由基的相关性[ J ]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4,26 ( 1 ):65-67.

[ 20 ] 杨小慧,姜招峰.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阿尔茨海默病[ J ] .生命的化学,2007,27 ( 6 ):548-550.

[ 21 ] 崔延清,惠振霞.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J ]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 ( 8 ):1086-1087.

[ 22 ] Schnackenberg LK,Beger RD.Monitoring the health to disease continuum with global metabolic profiling and systems biology[ J ] .

Pharmacogenomics,2006,7 ( 7 ):1077-1086.

[ 23 ] 蒋宁,周文霞,张永祥,等.阿尔茨海默病人尿液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C ] .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

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1:130.

[ 24 ] 蒋雄飞,杨洁,王炜.Alzheimer's疾病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其相互作用预测[ J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6,42 ( 5 ):479-489.

[ 25 ] 胡慧,王平,孔明望,等.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表达及补肾化痰法的干预作用[ J ] .时珍国医国

药,2010,21 ( 10 ):2681-2683.

81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N0.1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气虚证 [注释]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2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气陷证 [注释]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3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气脱证 [同义词]元气虚脱[衰败]证 [注释]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N0.4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证

[注释]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5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动[生]风证 [注释]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6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风燥[盛]证 [同义词]血虚肤燥生风证 [注释]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7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津亏证 [注释]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2012-1-30zlj

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痴呆的最常见类型,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的改变等。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5%患有AD。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至85岁,每3~4位老年人中就有1名罹患AD。 【流行病学】 张明园等曾报道上海地区痴呆与AD的发病率:55岁以上为0.71%和0.42%,60岁以上为0.91%和0.56%,65岁以上为1.31%和0.89%。我国“九五”期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的AD患病率在北方地区为4.2%,南方地区为2.8%。AD在老年期痴呆的比例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为49.6%和71.9%。截至2006年,全球痴呆患者约为2430万(我国500万),每年新发病例460万(我国30万),且每20年翻一番,各国调查趋势汇总显示,痴呆患病率在2%~7%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AD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家族性A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65岁前起病,现已发现位于21号染色体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的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基因及位于1号染色体的早老素2(presenilin 2,PS2)基因突变是家族性AD的病因。对于90%以上的散发性AD,尽管候选基因众多,目前肯定有关的仅有载脂蛋白E(apollipoprotein E,APOE)基因,APOEε4携带者是散发性AD的高危人群。 有关AD的确切病因有多种假说,其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瀑布假说(the 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认为,Aβ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起始事件。家族性AD的三种基因突变均可导致Aβ的过度生成,是该假说的有力佐证。而Down综合征患者因体内多了一个APP基因,在早年就出现Aβ沉积斑块,也从侧面证明了该假说。另一重要的假说为Tau蛋白假说,认为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影响了神经元骨架微管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进而破坏了神经元及突触的正常功能。近年来,神经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阿尔茨海默症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一.发病机理: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 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无关。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头部外伤

急性肺损伤中医临床证候的回顾性研究

急性肺损伤中医临床证候的回顾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3-07-23T14:17:30.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陈远彬1 何冰2 林琳1 [导读] ALI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 陈远彬1 何冰2 林琳1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2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160)【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的临床证候特点,总结其内在规律以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方法回顾性调查190例急性肺损伤住院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临床角度探讨急性肺损伤的证候特点。结果ALI患者的病性分布以虚实夹杂证(51.05%)、实证(42.63%)为主。临床证型分布结果显示,实证以热毒(72.11%)、痰浊(67.37%)、瘀血(45.79%)为主,虚证以气虚(28.42%)、阴虚(26.32%)、肺虚(20.00%)、脾虚(21.58%)为主。气阴两虚,痰热互结、肺脾两虚,痰热瘀阻、痰热壅肺、气滞血瘀、热毒内蕴为较为常见的临床证候。结论ALI的中医证候特点:正虚与邪实为ALI 的两大证候,正虚以肺脾两虚、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热毒、痰浊、瘀血为主。病变早期可能以邪实为主,病情演变后转为虚实夹杂,病危时表现为正脱邪退。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证候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93-02 ALI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1]。中医虽无ALl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喘证”、“暴喘”等范畴[2]。中医药通过整体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结合辨证施治的个体化治疗,对防治ALI的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但由于中医药传统诊疗方法侧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所以中医证候诊断的确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临床上缺乏公认客观的辨证分型标准,阻碍了中医药对ALI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本研究拟通过在文献调研和专家讨论的基础上,回顾性调查分析临床病例,旨在揭示ALI中医症候、证型的分布规律,为规范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病例来源 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患者。 1.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1]制定;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中医药基本名词?诊断学》[4]中的证候诊断内容。 1.1.3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ALI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③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④肺动脉嵌顿压≤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急性左心衰的患者;②病例资料的记录未体现ALI的中医四诊信息。 1.2 方法 1.2.1 调查表设计调查表设计对规范教材、专著、期刊论文、古籍等文献中有关ALI的证候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归纳,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急性肺损伤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 1.2.2 临床调查回顾性采集ALI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资料、临床证候等信息,建立临床症候证型信息数据库。 1.2.3 统计分析人群特征、中医临床症状的分布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中医临床证候分析采用样品聚类分析。以上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共收集ALI患者190例,入选病例中ICU患者占5 3.68%,其余为普通病房(包括呼吸科、骨科等)住院病人(46.32%)。男性124例(65.26%),女性66例(3 4.74%)。平均年龄为 5 5.70±9.19岁,年龄分布以 60~7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4 6.84%)。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中直接肺损伤因素占72.11%,间接肺损伤因素占2 7.89%;具体发病诱因以严重的肺部感染,包括非典诱发ALI所占比例最高(56.31%),其次为手术所诱发的ALI(11.05%)。 2.2 中医症状整体的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出现频率在60%以上的症状共8条,包括气促(81.05%)、咳嗽(80.00%)、精神疲倦(77.37%)、乏力(72.63%)、发热(67.89%)、口唇紫绀(62.10%)、纳差(61.05%)、咯痰(61.05%),基本反映了ALI的主要临床症状。 2.3 聚类病性、证候的分布情况采用样品聚类法进行病性、证候分析,参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并经专家组讨论修改后,选择最为合理的且与临床相符的各聚类症候群予以适当的证型名称。

精深中医内科学证型表格解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伤。(无药食不 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月5日).pdf

附件1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证候(简称证)是对疾病(泛指非健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相关法规,特制定《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指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指导原则》旨在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性指导,其正文内容中的每一个原则性要求都可以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更详实具体的技术标准。 一、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及基本要求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应来源于临床实践,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证候类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应有充分的人用历史证明性文献材料,包括处方来源、组方合理性、临床应用情况(包括提供临床实践完善处方的演变过程)、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相关内容。如拟开发的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来源于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针对临床常见基本证候的,应提供相关证明;如是源于医案中对比分析研究所发现的相对成

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典型医案和系列医案;如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基础且有相应数据证明的成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相关临床研究总结报告,该总结报告应明确具体中医证候、疗效特点和安全性信息;如是源于国家科技立项的临床研究成果,应提供临床研究部分的总结资料及相关的成果鉴定材料。 证候类中药新药立项开发时,应注意评估与已上市同类药品的临床价值差异,以明确其是否具备临床开发价值。 二、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定位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应定位于消除、改善或控制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一组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等,也可定位于通过证候改善达到疾病治疗等目的。 三、证候类中药新药的证候诊断 拟开发新药的中医证候确定应有与之相关的临床实践基础,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可以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等进行制定,如无适用的诊断标准,可自行制定并经专家论证达成共识。证候诊断构成要素可采用定性或半定量方式,或主次症的方法,鼓励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证候诊断量表,并可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辅以客观诊断指标。 四、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基本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 (一)基本研究思路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可有多种模式,如单纯中医证候研究模式、中医病证结合研究模式或中医证统西医病的研究模式,

阿尔茨海默症康复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治疗 辛苦劳碌大半辈子,原应安享晚年,但是,由于被疾病困扰,很多老人在晚年时过得很不好。一方面,老人受到疾病折磨,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又觉得给子女造成了麻烦,心理负担重。在众多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又是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您说说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治疗。 自2017年1月1日起,青岛市率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制度保障,试行“失智专区”管理,这也是岛城继身体失能老人享受护理保障待遇之后又一全国首创。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近期,青岛市社保局在原来6家试点护理机构的基础上新增5家护理机构,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展业务,而新增设的单位中,青岛颐佳医养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市南颐佳诊所(颐佳老年公寓)是市南区一家试点单位。青岛户籍的重度失智老人入住颐佳“失智专区”可以享受医保报销了,这无疑对失智老人和家属来说是一个特大好消息。

省钱!市南区!入住老人可享医保报销 青岛市人社局、财政局去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并实行“失智专区”管理的试点意见》,决定将入住机构照护的重度失智老人试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针对失智老人的精准护理保障制度。凡参加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年满60周岁的参保职工和一档缴费成年居民,经社保经办机构确定的失智诊断评估机构特约专家明确诊断,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费用,由护理保险资金按规定支付。符合条件的失智老人在护理保险“失智专区”接受照护服务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参保职工报销90%,一档缴费成年居民报销80%。“颐佳是市南区家享受此类医保报销的养老机构,入住颐佳的失智老人达到要求的可以每个月享受近千元的报销比例,这将为失智老人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基本信息 别????称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老年前期痴呆 英文名称Alzheimerdisease,AD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多发群体70岁以上 常见症状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人格、行为改变等 传染性无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一些躯体疾病

《中医临床病证护理学B》第5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患者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黯,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1分] B.热饮红糖黄酒 2. 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可诊断为?[1分] B.胸痹 3. 水肿乃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其本在?[1分] A.肾 4. 心悸发作的诱发因素除外?[1分] A.跌仆损伤 5. 患儿,1岁。体重7.2 kg,面色无华,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腹大如鼓,青筋暴露,双踝浮肿,按之凹陷,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其证候是:[1分] A.疳肿胀 6.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痄腮腮肿的特点[1分] D.皮肤发红 7. 患儿,2岁。发热咳嗽2天,高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突见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精神萎靡,右胁下痞块,舌质紫,苔薄白,指纹紫滞。其证候是:[1分] A.心阳虚衰 8. 下列特点不属于癥的是:[1分] C.推揉转动 9. 麻疹见形期约为[1分] D.2~3天 10. 患者人工流产后6天,高热腹痛,下腹痛拒按,阴道流血气味秽臭,量较多,脓血混杂,大便燥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辩证为:[1分] C.热毒炽盛 11.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此眩晕证属:[1分] E.肝阳上亢 12. 下列证候哪一项不属于血瘀癥瘕[1分] E.固定不移

13. 产后感染邪毒发热的主要证候表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 D.小腹疼痛拒按 14. 颜面疔疮早期局部疼痛甚者不可采用的方法是:[1分] D.切开 15. 血证的护理下列不正确的是?[1分] D.可使用灸法、熨法、熏蒸、热敷等温热疗法 16. 安宫牛黄丸开窍可用于?[1分] D.闭证 17. 解表药服药后以()为佳?[1分] A.遍身微汗 18. 进行泪道冲洗时,若冲洗时术者感到有阻力,并见大部分冲洗液从上泪点返流,少部分入咽部,说明[1分] A.泪小管阻塞 19. 患者产后乳汁分泌由少而无,乳房胀硬,疼痛,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时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1分] B.卧床休息以免影响乳汁分泌 20. 喘病的特征性表现是?[1分] D.呼吸困难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急惊风湿热疫毒证的证候特点为:[1分] E.初起即高热,迅速出现昏迷、抽搐,伴脓血便 2. 急惊风惊恐惊风证的证候特点为:[1分] A.惊惕颤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 3. 行痹感受邪气是:[1分] C.风 4. 痛痹感受邪气是:[1分] D.寒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修订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临床812种常见证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列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同时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5657-1995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GB/T 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ZY/T 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 基本虚证类basic syndromes of deficiency type 3.1 气虚证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 候。 3.2 气陷证syndrome of qi sinking 气虚无力升举,中气下陷,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 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3 气脱证syndrome of qi collapse 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 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同义词:元气虚脱证 3.4 血虚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 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或闭经,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1 血虚动[生]风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generating] stirring wind 血液亏损,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色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 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2 血虚风燥[盛]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exuberance] 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 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 症的证候。 3.4.3 血虚津亏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and fluid depletion 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 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5 血脱证syndrome of blood collapse 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于外,以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 微而短,四肢清冷,舌淡脉芤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 阴(液亏)虚证syndrome of yin (humor depletion) deficiency 1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 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 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有侧重地选用 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 病情轻重 病位:肺 脾肾 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病理:虚实 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 首辨外感、内伤。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中医对于“病症”及“证”的认识,是直观和感性的,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缺乏定量化的指标,而这也应该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的造模过程。换句话说,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应该尽可能多的模拟人生病的真实过程,更加与人的“病症”及“证”的生理及病理状态相似,真实反映中医学的“病症”及“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或模拟动物的血液、体液等代谢产物及其它相关物质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引起“病症”及“证”的物质基础,从而找出中医药学“病症”及“证”的本质,进而更加客观地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造模过程。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应包括直观规范化和客观模型规范化两个阶段。直观规范化阶段应尽量使动物模型与中医“病症”和“证”的诊断要点相符;而客观规范化阶段则应采用客观化的指标,以指导和评价中医的“病症”和“证”动物模型。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回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1960年,邝安坤发现过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白鼠表现为阳虚征象:体重下降、萎靡、耐寒力低。1963年又发现用助阳药物(附子、肉桂、肉苁蓉、仙灵脾)能治疗这种状态。1964年,易宁育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类似阴虚的肾性高血压大鼠。同年,上海第二医学院舌象小组研究气虚(人工慢性贫血)和阴虚(高位小肠侧瘘)家兔的舌象病理组织变化,首次直接用中医证候作为模型名称。此后,1974年山西医学院用腹腔血凝块作为瘀血模型研究宫外孕方药理。 1976年后,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从病向证转移,研制证候动物模型成了中医药界的要求。1977年,孙孝洪撰文指出:“‘辨证论治’为中医临床独特的理论体系,复方和中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证’。长期以来,中药实验研究主要沿用西医常用的病理模型,因而受一定‘外因论’、‘局部定位论’的束缚,常致造成临床疗效与实际结果间的差距,为全面阐明中药治疗原理带来一定困难”。此文明确指出了中药研制自己的动物模型的必要性,使此项工作开始受到中医药界的关注,并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研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拉开了序幕。据统计,1976年以前17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动物模型的文献与1977年后14年间发表的文献量之比为1∶32。1977年,上海中医学院重新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利血平复制小白鼠阳虚、阴虚模型并用助阳药、滋阴药治疗,从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同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研制出高分子右旋糖酐微循环血瘀模型。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张启元尝试用灌喂大黄煎剂“泻下伤脾”建立小鼠脾虚证模型。肾虚、脾虚、血瘀三证模型开创了中医动物模型的先河,并在以后成为研究重点。迄今,肾虚模型有21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中医动物模型总文献量的18.3%;脾虚模型有19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31.1%;血瘀模型有42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12.0%。1982年在广州召开的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会议上,虚证动物模型实验报告第一次占据重要位置,由此引起中医药界的高度注意,并导致了一场长时间的,以中、西医方法论为焦点,以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对象的讨论。从此,各种模型纷纷建立,如湖南医学院的艾叶注射肝郁模型,四川医学院的大肠杆菌静脉注射温病卫气营血模型,梁月华的温热药、寒凉药喂饲大鼠热证、寒证模型,贲长恩的溶血性贫血血虚模型等等,都有相当影响,理论文献也日见增多。 1984年,卫生部科教司在编写《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和细胞系研制与应用》一书中,首先收录了11种中医动物模型。1987年,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实验研究组编著《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实验方法》一书,详细介绍了当时已有的几十种中医模型,并在总论中论述了证候动物模型的定义、研究原则、动物选择、制作思路和方法。1988年10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在南昌召开“全国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复制经验交流会”,作为首次中医动物模型专题的全国性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案例学习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案例学习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74岁,因“头晕2年”就诊。当问及头晕的具体表现和发作频率时,患者语焉不详,不能够回答具体发作频率及最近一次发作时间。患者家属反映其记忆力下降已有两年,做事经常重复,有明确的物品置放障碍,做饭不是忘记放盐就是放得过多。近来购物时经常付钱后忘记拿菜。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特殊用药史和家族史。 体格及实验室检查 查体:血压124/80 mmHg,体质指数(BMI) 19 kg/m2,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发现。 神经系统检查:时间定向力明显减退,计算100-7=93,93-7=?不能回忆早餐内容,简易智力量表 (MMSE)评分为18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32分。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为焦虑2分、抑郁1分。综合认知功能评价证实,患者有明显记忆、执行功能和推理判断功能障碍,视空间功能轻度异常,绘画临摹能力相对好。 思考问题 为了明确诊断,患者还需要接受哪些检查?如何早期识别老年性痴呆?如何进行康复评定?可采取哪些康复治疗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案例学习分析老年性痴呆概述:痴呆是指慢性获得性记忆力下降,伴有至少一项其他认知功能下降,如语言、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足以影响日常生活。老年性痴呆,也称阿尔茨海默病(AD),AD是最常见痴呆类型,约占60%。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5%~15%,85岁以上则超过30%。张振馨教授报告,我国约600万痴呆患者,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5.9%。AD并非正常衰老的一部分,病理学发现AD患者脑内有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老年性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临床表现和过程是诊断AD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据。AD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记忆障碍。近期事件的遗忘、不寻常的做事重复、学习新事物困难被认为是AD特征性的首发临床表现;而情景记忆障碍被认为是AD最早的症状标记,可能出现在前驱期。2008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提出10种AD关键症状,有利于识别和诊断AD。 神经心理评估:神经心理评估有助于区别不同类型的痴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筛查测验为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但不能作为诊断指标,患者须接受综合认知功能、生活适应能力、情绪及精神状态评估。 辅助检查:常规血液化验、梅毒病原学检查、维生素B12和叶酸、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检查、毒物筛查等。脑脊液检查可除外特殊感染。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排除可能导致痴呆的其他脑部疾病,还可发现AD常见的顶叶、内侧颞叶、海马及额叶萎缩。临床医师还可借助磁共振波谱成像、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如β淀粉样蛋白42、总tau蛋白)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早期诊断AD的方法。 鉴别诊断:AD还应与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完全可逆性痴呆、谵妄及抑郁症等疾病鉴别。 老年性痴呆治疗和预防 AD目前仍为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治疗原则是减慢痴呆进一步发展,维持残存脑功能,减少并发症。 药物治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AD的药物包括胆碱能增强剂(治疗轻中度AD,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中重度AD,主要为美金刚) 行为症状治疗 AD相关行为症状,如兴奋性症状、暴发性情绪或行为症状、性行为异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