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9)022*******

收稿日期:2008205208;收修改稿日期:200820720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

及控制因素分析

王 峰1

 田景春

1

陈 蓉

1,2

 李明瑞3 肖 玲

1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成都 610059;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西安 710021)

摘要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气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

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盒

8储集层具成分成熟度高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层以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最为发育,微孔—中孔是

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微喉和细喉是盒8的基本渗流通道,为典型的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平面上储层物性受物源、沉积相带的控制,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盒8气层组鄂尔多斯盆地第一作者简介王峰

男 1977年出生讲师

在读博士后

储层沉积 E 2mail:wangfeng07@cdut .edu .cn

中图分类号

TE122.2

文献标识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

明显的多旋回克拉通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

。根据现今的构造形态和盆地演化史,盆地内部可以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晋西挠褶带、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2]

。研究区位于盆地北部,区域上属于陕北斜坡中北部(图1)。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气层组是其主要产气层之一,沉积环境主要为缓坡型辫状河和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高能水道心滩和叠置边

滩砂体为其主要的储集砂体类型[3]

。砂体的横向展布以及储层物性严格控制着气藏的分布[4]

。近年来,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盒8气层组已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增长的主力层。气田开发的动态资料表明,储集条件不同,气田开发方案和开发效果

存在明显的差异[5]

。因此,开展盒8储层特征研究,深入分析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和平面展布规律,对于正确制定鄂尔多斯气田开发方案和改善开发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1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根据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研究区盒8气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图2),其组分特征为:石英62.0%

图1 研究区位置图

Fig .1 Locati 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第27卷 第2期2009年4月沉积学报

ACT A SE D I M E NT OLOGI CA SI N I C A Vol .27 No 12

Ap r .2009

图2 盆地北部盒8储层砂岩成分—

成因分类三角投点图

(采用曾允孚砂岩分类方案,1985)Fig .2 Pl ot of Q,F and R for He 8sandst one

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93.0%,包括单晶石英和多晶石英;长石0.0~8.6%,高岭石化较强;岩屑7.8%~25.6%,以千枚

岩、片岩、板岩等变质岩岩屑为主,其次为花岗岩、隐

晶岩以及流纹岩、英安岩等火成岩岩屑,沉积岩岩屑含量较少。填隙物结构类型以胶结物—杂基混合填隙为主,含量为4.7%~32.6%,主要由粘土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绿泥石等)、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硅质及凝灰质组成。 砂岩粒度普遍较粗,以粗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砂岩和细砾岩;分选磨圆中等—好,多为次棱角状、次棱角—次圆状、次圆状。砂岩多呈颗粒支撑,颗粒间以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再生孔隙式以及薄膜孔隙式。总之,研究区储集砂岩颗粒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较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且杂基含量较高,部分属于杂砂岩范畴,表明该地区沉积物没有经历长距离搬运和湖水改造,

为近源陆相沉积。

图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段储集砂岩孔隙类型特征

Fig .3 Por osity types of He 8sandst one 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a .残余原生孔,粒间溶孔,苏42井,3599.36m,盒8;

b .高岭石晶间孔,召12,3086.59m,盒8;

c .岩屑及杂基溶孔,苏26井,3096.93m,盒8;

d .长石溶孔,苏18井,3571.10m,盒8

9

32 第2期 王 峰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2

储集层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

2.1

孔隙类型

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盒8段储层砂岩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其类型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等次生孔隙。微裂缝和粒内破裂缝在岩样中所占比例较小。 残余原生粒间孔:砂岩经机械压实以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等成岩过程之后残余的孔隙空间。通常形成于成岩早期,是由于部分原生孔隙被保存下来或者原生孔隙被硅质或高岭石充填形成第二世代胶结物后仍保留下来的少量原生粒间孔(图32a )

图4盆地北部盒8气藏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Fig .4 Mercury injecti on curves of He 8sandst one

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次生孔隙:盒8段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以及胶结作用后,由于碎屑颗粒的相互嵌合、石英的次生加大以及成岩过程中方解石、铁方解石以胶结物的形式充填孔隙,使得砂岩的原生粒间孔大大减小(对富含塑性软岩屑组分的岩屑砂岩,粒间孔丧失程度更大)。然而,储集砂岩在中晚成岩阶段形成的各种次生孔隙,使其储集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其主要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包括铸模孔)以及填隙物内溶孔(图3)。 根据铸体薄片观察与定量统计,结合铸体薄片孔隙图像分析,研究区盒8气层组总面孔率为0.1%~10.8%,孔隙类型组合多为次生溶孔—微孔—粒间孔,储集空间中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占主导地位,岩石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平均分布在0.0~60.0

μm 之间,储集空间主要为微孔—中孔。2.2孔隙结构特征 储层孔隙结构主要由孔隙和喉道组成,喉道是连通两个孔隙的狭窄通道,对储层的渗流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喉道的大小和形态主要取决于岩石的颗粒

接触关系、胶结类型、颗粒的形态及大小[6]

。研究区砂岩由于压实作用强烈,储层以弯片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其次为片状喉道,孔隙缩小型喉道较少。中值喉道半径主要分布在0.00~0.30μm 之间,平均喉道半径为0.11μm ,以微喉为主。毛管压力曲线特征表明,中值压力为0.58~137.69MPa,平均为23.25MPa;最大进汞饱和度为18.80%~96.95%,平均76.91%;退汞效率为3.50%~72.40%,平均为39.88%,反映出研究区排驱压力大,退汞效率低,孔隙较大,喉道半径小,孔喉连通性差,水驱油效率低的特点(图4)。压汞曲线平台不明显,以陡斜式为主,缺少与纵轴平行的束缚水饱和度,孔喉分选不好,属于低渗、特低渗毛管压力曲线

图5盆地北部盒8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

Fig .5 Relati on bet w een por osity and per meability of

He 8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3储层物性特征

储层特征是决定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其直观表述为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根据研究区岩心物性

资料的分析统计,盒8砂岩孔隙度为0.2%~

19.38%,平均为8.36%;渗透率为0.012×10-3

9.37×10-3μm 2,平均为0.56×10-3μm 2

,具有中低

42 沉 积 学 报 第27卷 

孔、特低渗储层特征。研究表明,苏里格地区大部分钻井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图5),即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增加的趋势明显,反映储层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基质岩的孔渗性,为典型的孔隙性储层。

4

储层控制因素

4.1

物源及母岩性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源区母岩是储集砂体的物质基础,砂岩的储集性能与母岩性质密切相关。受兴蒙造山带影响,盒8沉积期盆地北部源区隆起抬升强烈,物质供给充足,以中粗粒砂岩沉积为主,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缘

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太古代—元古代)地层[7]

。母岩岩系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大致以乌拉山西界为界,以西是元古代渣尔泰山群、白云鄂博群和色尔腾山群石英岩、片麻岩、变粒岩为主的中—浅变质岩系;

其东则以太古界乌拉山群、集宁群为主,且发育前寒

武纪花岗岩的一套以酸性侵入岩、变质砂岩、片麻岩为主的深成变质岩系,石英含量较少[8]

。母岩的分异控制了砂岩类型的东西分带(图6),西部苏里格地区以石英砂岩为主,岩屑以高变质石英岩为主,其次为浅变质岩、沉积岩及少量火山岩;东部神木地区以岩屑砂岩为主,岩屑以浅变质岩为主,其次为火山岩,沉积岩岩屑含量较少,中部乌审召地区以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岩屑类型表现出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岩屑的混合。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砂岩其储层物性存在明显的差别,石英砂岩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表现出与石英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岩屑含量呈负相关的规律(图7),因而,盒8段研究区西部储层物性明显好于东部。

4.2沉积环境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不同

沉积微相砂岩储集性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9]

。盆

图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盒8段岩屑成分及砂岩类型分区图

Fig .6 Zoning chart of lithic compositi on and types of sandst one of He 8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1

42 第2期 王 峰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图7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盒8段矿物岩石含量与孔隙度关系图

Fig .7 Relati on bet w een m ineral content and por osity of He 8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地北部盒8段砂体主要为陆相河流沉积,其中,辫状

河道频繁摆动迁移,砂体多期复合叠置,发育规模大,横向连片性较好;曲流河沉积砂体规模较小,横向连片性较差。储层物性具明显相控规律,据不同沉积微相孔、渗统计结果(表1),储集砂体中,心滩、边滩储集物性较好,其次为决口扇、天然堤及废弃河道砂体。同一沉积微相不同部位的砂岩储层物性也存在差异,如水动力较强的心滩、边滩砂体中,主体部位储层物性较好,而向边缘地带,水动力减弱,颗粒变细,分选变差,孔渗相应变小。 储集砂岩的粒径大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与沉积环境对储层物性的制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砂岩粒度的大小与储层物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砂岩粒度越细,往往杂基含量越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随粒径减小和杂基含量增高而迅速降低的变化特点。研究区盒8段内中细砂岩中杂基含量明显高于粗砂岩,因此,杂基含量较高、粒度总体较粗的中粗砂岩储层,决定了其中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4.3

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影响包括改善和破坏两个方面。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砂岩储集性能明显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改造,其中对储层物性改造较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4.3.1机械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使颗粒被压致密,原生孔隙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压效果与储集岩的矿物成分有关。砂岩碎屑颗粒中,石英颗粒的抗压实能力最强,长石次

之,岩屑抗压强度最小[10]

。研究区盒8砂岩岩性致密,在埋藏过程中,因强烈的压实作用,颗粒多呈点—线接触,以线接触为主,部分石英颗粒表面因压实作用出现微裂缝、波状消光以及次生加大;泥岩岩屑、云母等塑性颗粒经压实后,发生弯曲变形,甚至被挤入粒间孔隙中,造成假杂基产状,小颗粒嵌入大孔隙内,使原生粒间孔隙快速降低以至消失,导致储集物性变差。

4.3.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的形成过程是缩小原生粒间孔隙的过

表1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段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储层物性对比

Table 1 Reservo i r property co m par ison of d i fferen t m i crofac i es of He 8i n the northern O rdos Ba si n

沉积微相岩性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 2分布范围平均值

分布范围平均值辫状河

心滩中—粗粒砂砾岩

6.85~19.389.860.12~9.370.96废弃河道粉砂岩0.2~6.51 4.350.012~5.120.29边滩中—粗粒砂砾岩 6.13~18.748.620.09~

7.850.62曲流河

决口扇细—粉砂岩 3.41~15.26 6.160.039~6.490.37天然堤

粉—细砂岩

2.98~14.96

5.28

0.027~5.360.33

2

42 沉 积 学 报 第27卷 

图8 盆地北部盒8段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与面孔率投点图

Fig .8 Carbonate ce ments and area 2por osity rati o

of H8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程,对原生粒间孔隙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早期形成的环边薄膜的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胶结成岩,提供了碎屑颗粒间的支撑,可有效地增强岩石的抗压实能力,使部分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研究区储集岩的胶结物主要有

碳酸盐胶结物、粘土矿物、硅质及长石,不同的胶结矿物对储层的影响有所差异。

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多以粒间胶结物、交代物或次生孔隙内充填物的形式出现,占据了孔隙的位置,缩小或堵塞喉道,降低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使储层物性变差,随着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的增加,孔隙度呈减小的趋势(图8) 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充填于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中的自生高岭石,生长空间宽阔,自形程度较好,为典型的书页状,松散堆积,保留了良好的晶间孔(图92a )。高岭石晶间孔是研究区最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之一,同时也有部分是由长石或火山岩岩屑蚀变的重结晶形成的高岭石,此类高岭石生长紧密,晶间常有蚀变和重结晶排除的杂质,晶间孔较小。伊利石长于溶孔或由高岭石蚀变而成,形态上多呈毛发状。绿泥石含量较低,呈等厚环边孔隙薄膜或等厚状孔隙衬里产出,环边绿泥石薄膜可增强岩石的抗压实能力(图92b ),阻止石英的次生加大,

有利于粒

图9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段储集岩胶结物类型特征

Fig .9 Ce m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e 8reservoir sandst one in the northern O rdos Basin

a .碎屑颗粒高岭石化,蚀变状高岭石晶间孔发育,召47,2990.01m,2685×,盒8;

b .石英颗粒表面具绿泥石膜,部分石英次生加大生长,双33,2

356.96m,1449×;c .石英次生加大生长,紧密胶结破坏孔隙,召43,3110.90m,262×;d .部分长石溶蚀产生溶孔,霍2,2391.42m,710×

3

42 第2期 王 峰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间孔隙的保存[11]。但自生粘土矿物的生长整体上使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对储层造成一定的伤害。

硅质胶结主要是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程度与砂岩组分、岩石粒度和杂基含量有关。在石英含量较高,砂岩粒度较粗而粘土杂基较少的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较为发育。石英次生加大边往往围绕碎屑石英的边缘呈等厚环边连续生长,与碎屑石英颗粒之间存在清晰的边界。次生加大石英会逐渐充填粒间孔隙,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储层性质变差(图92c)。

4.3.3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一种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能有效地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晚成岩阶段是烃类形成和聚集的时期,烃源岩中有机质在热成熟过程中释放出的CO

2

进入孔隙流体中,使成岩介质变为弱酸性环境,酸性介质通过裂隙进入砂岩中对其中不稳定组分(长石、碳酸盐、凝灰质等)进行溶蚀(图92d),形成了长石溶孔、岩屑溶孔、高岭石晶间孔等次生孔隙,有效的改善了孔隙的连通性和渗流条件,使储层物性变好,尤其是火山碎屑的溶蚀是提高储集能力的重要因素。

5 结论

(1)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储层砂体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粒度普遍较粗,以粗砂岩为主,分选磨圆中等—好,多为次棱角状、次棱角—次圆状、次圆状。

(2)砂岩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以次生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为主,岩石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平均分布在0.0~60.0μm之间,储集空间主要为微孔—中孔,微裂缝和粒内破裂缝在岩样中所占比例较小。储层以弯片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喉道半径较小,以微喉为主,孔喉分选不好,属于低渗、特低渗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3)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总体属于中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但在大面积低渗背景下存在低—中渗透高产区域。

(4)研究区盒8段储层特征受到物源、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多种因素控制。不同类型的砂岩其储层物性存在明显的差别,石英砂岩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河流相砂体中,心滩、边滩储集物性较好,其次为废弃河道、决口扇及天然堤,砂岩粒度的大小与储层物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孔隙度、渗透率随着粒径减小和杂基含量增高而迅速降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影响盆内盒8砂岩物性及孔隙发育程度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在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对储集砂岩储层致密化影响较大,溶解作用和早期绿泥石环边有利于砂岩储集性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302181[Yang Junjie.Structural Evoluti on and Hydr ocarbon Occurrence in the O rdos Basin[M].Beijing:Petr oleum

I ndustry Press,2002:1302181]

2 翟光明.中国石油志(第十二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Zhai Guang m ing.Petr oleum Geol ogy of China(Vol.12)[M].

Beijing:Petr oleum I ndustry Press,1996]

3 文华国,郑荣才,高红灿,等.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特征[J].沉积学报,2007,25(1):90296[W en Huaguo, Zheng Rongcai,Gao Hongcan,et al.Sedi m entary facies of the8th me mber of Lower Shihezi For mati on in Su6A rea,Sulige Gas Field [J].Acta Sedi m ent ol ogica Sinica,2007,25(1):90296]

4 李会军,张文才,朱雷.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7,27(12):16218[L i Huijun,ZhangW encai,Zhu Lei.Fac2 t ors contr olling reservoirs with high quality in giant Sulige Gas field [J].Natural Gas I ndustry,2007,27(12):16218]

5 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952105[He Zixin.Evoluti on and O il Gas in the O rdos Basin [M].Beijing:Petr oleum I ndustry Press,2003:952105]

6 方少仙,候方浩.石油天然气地质储层沉积学[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1242143[Fang Shaoxian,Hou Fanghao.Sedi m en2 t ol ogy of Petr oleum and Natural Gas Geol ogy Reservoir[M].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 oleum Press,2002:1242143]

7 杨奕华,包洪平,贾妮亚,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8,10(1):25231[Yang Yihua,Bao Hongp ing,J ia N iya,et al.Analysis on contr ol fact ors of sandst one res2 ervoir of the Upper Paleoz oic in O rdos Basin[J].Journal of Palaeogeog2 raphy,2008,10(1):25231]

8 杨华,魏新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新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7,27(12):6211[Yang Hua,W ei Xinshan.New p r o2 gress achieved by natural gas exp l orati on in Sulige area[J].Natural Gas

I ndustry,2007,27(12):6211]

9 兰朝利,何顺利,张君峰,等.苏里格气田储层“甜点”控制因素探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1):45248[Lan Chaoli,He Shunli,Zhang Junfeng,et al.D iscussi on on the fact ors of contr olling the distributi on of the reservoir“s weet s pots”of Sulige Gas2 field[J].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2007,22(1):45248]

10 李文厚,魏红红,马振芳,等.苏里格庙气田碎屑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4):3872391 [L iW enhou,W ei Honghong,Ma Zhenfan,et al.Chavacteristics of

442

 沉 积 学 报 第27卷 

detrital reservoirs and regularity of gas concentrati on in Sulige m iao Gas Field[J].O il&Gas Geol ogy,2002,23(4):3872391]

11 黄思静,谢连文,张盟,等.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2732280[Huang Sijing,Xie L ianwen,Zhang Meng,et al.For mati on mechanis m of authigenic chl orite and relati on t o p reservati on of por osity in nonmarine Triassic reservoir sandst ones,O rdos Basin and Sichuan Basin,China[J].Journal of Chendu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Science&Technol ogy Editi on, 2004,31(3):2732280]

Analysis on Controlli n g Factors and Character isti cs of Sandstone Reservoi r of He8(Upper Paleozoi c)i 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 n

WANG Feng1TI A N J ing2chun1CHEN Rong1,2

L IM ing2Rui3X I A O L ing1

(1.St a te Key Labora tory of Reservo i r Geology and Explo it a ti on Project,Geology I n stituet,

Chengdu Un i 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

2.M useu m of Chengdu Un i 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

3.Changq i n g O ilf i eld Com pany,PetroCh i n a,X i’a n710021)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thin secti ons and physical p r operty,the petr ol ogy character,por oper m characteristics, pore texture and pore types of the reservoir of the He8For mati on in the north of O rdos basin were tested,and the res2 ervoir perf or mance’maj or influencing fact or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reservoir of He8For mati on which deposited in braided2strea m have high co mpositi onal maturity and media textural maturity,the reservoir ger m i2 nates secondary corr oded pore and kaolinite inter2crystalline pore p ri m arily,m icr opore2transiti onal pore was p ri m ary oil gas reservoir s pace,the m icr o larynx and thinness larynx were the basic seepage passage,and it is typ ical media2 l o w hole,s pecial hypot onic reservoir.I n p lan,the reserv oir’s physical p r operty is contr olled by p r ovenance and sedi2 mentary facies z one.I n vertical directi ons,the compacti on and ce mentati on lead poov reservoir’s physical p r operty, whereas secondary pores p r oduced by diss oluti on result in the enhance ment of reservoir p r operty.

Key words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 on,contr olling fact or,He8For mati on,O rdos Basin

542

 第2期 王 峰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第44卷 第4期西北地质Vol.44 No.42011年(总180期)NORTHWESTERN GEOLOGY 2011(Sum180) 文章编号:1009-6248(2011)04-0122-10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 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宋和平1,张炜2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100; 2.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陕西西安 710043) 摘 要: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 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 -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 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 资源。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层系接替;储层特征;构造形态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下寺湾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境内,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为一西倾单伊陕斜坡的南部(杨俊杰,2002)(图1)。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比较富集的地区之一,面积约2 285km2。该油田经历了3个勘探开发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对甘泉县桥镇以东、王坪以西一带进行了勘探验证,钻探127口井,其中试油108口井,87口井获工业油流,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1、长2和延安组延7、延9、延10油层,探明含油面积84km2,地质储量2 127×104t;第二阶段是1987年组建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寺湾钻采公司,采取“滚动开发,以油养油”的战略,主要围绕已有探井扩大生产规模,到2001年先后在柳洛峪南部、雨岔西部、张岔、北沟、川道-龙咀沟、道镇等区块对延长组长2、长3、长6油组进行了勘探,累计探明含油面积408km2,已探明地质储量11 600.8×104t;第三阶段是2008年开始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进行勘探,相继发现了柳洛峪区块延长组长8,雨岔区块延长组长7、长8、长10,川道-龙咀沟区块延长组的长7、长8油层组。 随着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上组合地层开发状况的日趋饱和,可用于继续勘探开发的后备资源面积日渐减少。笔者依据近年来在下寺湾地区探井钻遇油层特征,主要针对三叠系下组合地层进行综合地质研究,为下寺湾油田稳步增长寻找到接替性油藏资源(裘亦楠等,1994,1998;李道品,2002)。 1 区域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拗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宇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经过长期的地质发展演化,形  收稿日期:2011-05-24;修回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下寺湾采油厂“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综合评价”(2008年度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宋和平(1966-),男,陕西甘泉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技术应用及研究工作。E-mail:shp663@163.com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

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旧称“洛河砂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灰紫色块状、发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发育夹较多的砾岩、砾状砂岩。含介形类、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宜君组:主要分布在黄陵沮水、宜君、旬邑、彬县一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一、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 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 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及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2002年9月

目录 前言 一.地质背景与构造演化 (一)地质背景 (1) (二)构造演化 (2) 二.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生代沉积演化 (一)奥陶系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4) (二)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0) (三)中生界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8) 三.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生、储、盖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三)烃源岩特征 (25) (四)储集岩特征 (33) (五)盖层特征 (44) (六)天然气富集规律……………………………………………………四.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生、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 (一)烃源岩特征 (55) (二)储集岩特征 (56) (三)天然气富集规律 (69) 五.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生、储特征及石油资源评价 (一)烃源岩特征………………………………………………………… (二)储集岩特征………………………………………………………… (三)石油成藏规律………………………………………………………

前言 本课题以新理论、新思路为指导,以收集、综合分析和总结已有成果为主,重点野外调查和岩芯观察为辅,深化、综合、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研究盆地沉积演化历史,确定生储盖组合、结合研究和总结石油地质规律和油气勘探新领域。 为了完成有关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自合同鉴定之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露头剖面观测,钻井岩芯观察等工作,完成了大量工作量,具体见表1。 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通过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如下认识 1.确定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侏罗系沉积体系类型,其中奥陶系主要为碳酸岩沉积,包括4大沉积体系,石炭—二叠系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包括6大沉积体系,中生界侏罗系包括三大沉积体系。 2.详细讨论了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3.深入论述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生储留特征,特别是详细讨论了各时代储集岩特征 4.在上述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的油气有无勘探目标区,认为今后不同时代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讲解

卷 (Vo l um e ) 35 ,期 (N u m b e r ) 2 ,总 ( S U M ) 129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 t ec t on i ca e t M e t a l l ogen i a 页 ( Pages ) 190 ~197 , 2011 , 5 (M a y, 2011 )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 邓昆 1 , 2 , 张哨楠 1 , 周立发 3 , 刘燕 4 ( 1.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2.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 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510; 3. 西北大学 地质系 ,陕西 西安 710069; 4. 中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对该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生代构 造背景 、地层体残余厚度 、奥陶系顶面构造演化等特征分析 ,刻画中央古隆起在不同沉积期构造演化特点 ,大体分 为 3个演化阶段 :初始演化阶段 :相对独立的中央古隆起形成于中晚寒武世 ; 发育阶段 : 中央古隆起在早奥陶世马 家沟期反映最为明显 ,为隆升剥蚀过程 ;调整 、消亡阶段 :石炭纪 - 二叠纪山西期古隆起仍有明显的显示 ,但其形态 与位置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马家沟期的中央古隆起有较大差别 ,为低缓隆起 。晚二叠世以来不存在中央古隆起 。 中央古隆起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体现在对沉积格局 、残余生烃坳陷 、储集条件 、盖层圈闭条件及油气运聚等 方面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中央古隆起 ; 形成演化 ; 油气勘探 文章编号 : 1001 21552 ( 2011 ) 022******* 中图分类号 : P618. 13 文献标志码 : A 组之上 ,香 1 井是山西组不整合于蓟县系之上 ,镇探 1井为太原组不整合于罗圈组之上等 (图 1 ) , 对中 央古隆起原先“L ”形展布形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修 正 ,其隆起的构造高点明显向西偏移 。在环县 、龙门 至宁县一带形成一个寒武系 、奥陶系缺失的三角形 隆起区 , 其面积约 11000 k m 2 。运用古构造图 、构造 顶面图 、构造演化史等构造解析方法 ,认为其形成于 中寒武世 ,并对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 。 图 2显示 :古隆起顶部在镇探 1 井一线 ,不只缺 失奥陶系 ,而且还缺失寒武系 ,甚至可能缺失部分元 古界 。但是 ,地层的缺失不等于古隆起的存在 ,地层 缺失仅表示地质历史中的隆起 ,并不代表现今的隆 起 。下古生界展布特点表明 ,存在一个加里东期 - 早华力西期的古隆起是无疑的 。但它并不代表这个 古隆起在地质历史时期始终存在 。在拉平的石炭系 底面构造剖面图上存在一个削顶的隆起构造 ,说明 0 引 言 古隆起是沉积盆地内重要的构造单元 ,同时也 是控制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之一 。关于鄂尔多斯盆 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等 ,前人已有大量研究 ,给出 了多种解释和不同的观点 。主要分歧体现在 : 古隆 起形成时代 、分布特征 、演化阶段和形成机制等 ,形 成于中新元古代 (汤显明和惠斌耀 , 1993 ) 、早寒武 世 (黄 建 松 等 , 2005 ) , 早 奥 陶 世 (张 吉 森 等 , 1995 ) 、中奥 陶 世 (解 国 爱 等 , 2003 , 2005 ) 、石 炭 纪 (王庆飞等 , 2005 ) 。形成机制的观点有 : 伸展背 景 下均衡 翘 升 (赵 重 远 , 1993① ; 何 登 发 和 谢 晓 安 , 1997 ) ,构造地体拼 贴 (任 文军 等 , 1999; 解国 爱等 , 2003 , 2005 ) ,继 承基 底 构造 格局 (贾 进 斗 等 , 1997; 安作相 , 1998 ) 。本文结合最新钻井 、测井及地震资 料分析的基础上 ,如灵 1 井是太原组不整合于长山 收稿日期 : 2010 203 216;改回日期 : 2010 205 217 项目资助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 ( 973 项目 ) ( 2003CB214601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 邓昆 ( 1968 - )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 。 Em a i l: dk_dengk@ 126. co m ①赵重远. 1993. 陕甘宁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其形成演化. 西北大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

鄂尔多斯白垩纪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质特征 院系:油气资源学院 班级:勘探0703 学号:200711010313 姓名:洪文璞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地质特征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关键词: 鄂尔多斯;白垩系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岩性;地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面积约25×104km2,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多种矿产资源聚集区和大型能源基地,但其地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缺水区之一。近期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又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水化学以及赋存运动状态与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以及盆地演化规

律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盆地内白垩系地层尚未发现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有关研究一直不被重视。近年来,随着盆内勘探技术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地质信息丰富,已经普遍认识到,尽快了解地下水运动规律与盆地结构对包括水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发以及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但由于早白垩世时盆地外围区域构造背景复杂,盆内地层分布范围广、层系厚度大,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组分、岩相组合及剖面层序复杂,致使对于白垩系沉积时盆地特征认识不够,或者观点分歧,这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该盆地岩性分布特征和盆地演化规律的系统了解,也制约了对白垩系含水岩组和地下水运动特性的正确认识。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盆地沉积背景、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岩性发育类型和组分变化以及控制因素系统分析,探循白垩系岩性、含水层和砂体展布规律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而为查明白垩系地下水赋存运动规律并正确评价水资源奠定坚实的地质理论基础。 1 岩石主要地层单位及沉积特征 根据陕西省地层划分方案,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自下而上划分为洛河组、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和泾川组。(见表1)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含油气沉积盆地[24-27]。盆地北以阴山为界,向南经陕西, 至北秦岭;西与六盘山、贺兰山毗邻,向东延伸,至山西吕梁山[7]。盆地横跨内 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五省份,总面积约33×104km2。 2.1 大地构造背景及研究区范围 2.1.1 大地构造背景 从大地构造背景来看(图2-1),鄂尔多斯盆地地块北隔河套盆地与内蒙地轴 相望,南与秦岭褶皱带相接;西与北祁连褶皱带为界,至东部鄂尔多斯地块[28]。 图2-1 鄂尔多斯盆地及其邻区构造格局图(据陈刚,1994)构造区划:Ⅰ鄂尔多斯地块;Ⅰ1天环向斜,Ⅰ2东部斜坡,Ⅰ3东南部挠褶带;Ⅱ贺兰断褶带;Ⅲ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Ⅲ1六盘山-鄂尔多斯南缘过渡带,a 六盘山弧形逆冲构造带;b 南北向构造带;c 鄂尔多斯南缘冲断带;Ⅲ2 祁连—北秦岭带:a 北祁连构造带; b 中祁连构造带; c 南祁连构造带; d 北秦岭带;Ⅳ阿拉善地块(阿拉善隆起);Ⅴ山西地块;Ⅵ伊盟隆起;Ⅶ内蒙加里东海西褶皱带;Ⅷ内蒙隆起。 主要断裂:①离石断裂;②桌子山东断裂;③贺兰山东麓断裂;④地块西南缘边界断裂:(4a)龙首山—查汉布鲁格断裂,(4b)金塔泉—马家滩断裂,(4c)惠安堡—沙井子断裂,(4d)草碧—老龙山—口镇圣人桥断裂;⑤青铜峡—固原断裂;⑥地块南缘过渡带与祁连—北秦岭构造带分界断裂:(6a)北祁连—海原断裂,(6b)宝鸡—洛南—栾川断裂;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与南秦岭构造带分界断裂:(7a)临夏—武山断裂,(7b)商县—丹凤断裂。 图例说明:1、祁连—北秦岭变质杂岩(Ar-Pt1),2、一级构造单元分界断裂,3、二、三级构造单元分界 2.1.2 研究范围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复式气田基本地质特征

文章编号:1000-2634(2005)02-0017-0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复式气田基本地质特征 3 曹忠辉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主要含气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二套烃源岩,源岩类型有煤层、暗色泥岩和灰岩;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障壁砂坝、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和下石盒子组河流相河道砂三套储集体,储集体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上石盒子组沉积的湖相厚层泥岩为气田区域盖层,局部盖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的泥质岩,具有多封盖体系;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式和自生自储式;气田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各种的地质特征表明大牛气田为一典型的复式气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复式气田;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TE112.323 文献标识码:A 大牛地气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交界处,构造位置位于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 [1] (图1)。 图1 气田位置图 大牛地气田钻遇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 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在该套地层中发育奥陶系上马家沟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4套气层。在本区大牛地气田主要指的是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 气层。 1 区域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长期稳定发育的大型克拉通叠合盆地 [2] ,可分为5个原型盆地发展阶段,即中 晚元古代以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主的裂陷槽盆地,早古生代以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复合型克拉通坳陷盆地,晚古生代到中三叠世以滨海碳酸盐岩逐渐过渡为碎屑岩台地的联合型克拉通坳陷盆地,晚三叠世到白垩纪的大型内陆湖泊、河流沉积的坳陷盆地,以及新生代内陆河湖断陷充填型周缘断陷盆地。5个原型盆地有不同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特征,形成了三套含油气体系,即下古生界寒武2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体系、上古生界石炭系2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含油气体系和中生界内陆湖泊相碎屑岩含油气体系,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为一个典型的复式含油气系统。本文所论及的大牛 地气田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含油气体系。 2 复式烃源 大牛地气田存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 第27卷 第2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Vol .27 No .2 2005年 4月 Journal of South west Petr oleu m I nstitute Ap r 2005  3收稿日期:2004-03-09 作者简介:曹忠辉(1968-),男(汉族),河南新野人,工程师,从事气田勘探开发研究工作。

神东地层

1.4 区域地质概述 1.4.1 地层 神东煤炭基地神东矿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现鄂尔多斯市)。区域地层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东胜~环县小区,区内绝大部分被新生界松散~半固结沉积物所覆盖,基岩沿河谷两岸出露,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等,区域地层系统(详见表区域地层系统一览表)。 表1-6 区域地层系统一览表

1.4.2 构造 本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北部,陕北斜坡被围于西部天环坳陷、北部伊盟隆起、东部晋西挠折等构造体系之中。 1.4.3 开采煤层 区域上有侏罗系、三叠系和石炭~二叠系三个含煤岩系,神东矿区主要为侏罗系延安组含煤岩段。其主要可采煤层详见表1-7(可采煤层特征一览)。 表1-7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1.4.4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神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和气候特点的控制。大地构造是控制区内承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而地貌特征是决定本区潜水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气候特点直接影响潜水的动态变化。 鄂尔多斯中台坳是一个中生代的构造盆地,盆地内在达拉特旗境内的乌兰格尔一带有一近东西向延伸的古老基底的隆起,在鄂尔多斯地区它是个阻水构造。隆起以北深部地下水向北运动,最终补给黄河,隆起以南深部地下水向南运动,排泄给区外的乌审旗和陕西境内。浅层地下水则以东胜梁为分水岭,分水岭以北除一部分补给了深层地下水外,大部分补给了库布其沙漠或排泄于黄河,分水岭以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向南东方向运动,最终排于乌兰木伦河及其支流(黄河水系),另一支则缓慢的向南西方向运动,排泄给内陆水系及其湖泊红海子、红碱淖等地表水体。 区域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一部分通过松散砂层渗入地下补给了浅层地下水,另一部分通过沟谷排泄于区外,第三部分通过蒸发作用而消耗掉。另外由于区内气候特点所决定的昼夜温差所形成的大气凝结水也是区内地下水一种补给来源。因此,气候条件是控制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和补给源的主要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

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特征研究

云南化工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 Apr.2018 Vol.45,No.4 2018年4月第45卷第4期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是湖盆扩张时期形成其,其沉积的环境也十分特殊,同时此地区也是石油储备和开采的重要的地区,为了更好来进行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的油气勘探以及开发,就需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其勘探研究的价值,并对其长7储层特征以及规律进行了解和掌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特征 1.1 岩石学特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的岩石样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其储层岩石的类型主要呈现灰色以及灰绿色的细砂岩,其砂岩的粒度也比较细,主要是以细粒的结构为主,其粒径长度在0.09mm-0.24mm的范围内,它们平均的粒径长度为0.15mm,其砂岩的结构成熟度还比较低,岩石碎屑的颗粒分选程度中等,磨圆也比较差,主要以次棱角的形状为主,胶结类型的演示主要呈现孔隙式的胶结,其碎屑主要表现为线接触和点一线的接触方式,碎屑的支撑类型主要是颗粒支撑。 1.2 孔隙结构特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的长7油层组58块样品以及长8油层组14块样品压汞分析得出,其长毛管的压力曲线特征主要表现出高排驱压力、细歪度、孔喉的分选性比较差以及连通性比较差等特点,而长8主要表现出中等排驱压力、略细歪度、孔喉的分选好以及连通性一般等特点。在于其空隙结构性特征的比较中,一般其排驱的压力越小、最大的连通孔喉半径越大、中值的压力越小、中值的半径越大、退汞的效率越高,其储层的物性就越好,储集层的储集能力也就越好,如果其分选的系数越大,则就说明其孔隙分布的就越散,而长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就越强,则储层的物性也就越好[1]。 1.3 物性特征 通过相应的物性资料分析,得知其长7储层孔隙度范围在1.18%-16.40%,平均7.12%,其渗透率为0.01×10-3-5.77×10-3μm2,平均为0.48×10-3μm2,进而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南部长7储层进行的实际研究得出,其孔隙度的范围在3%-12%,占到了样品77.9%的总数,其渗透率的范围在(0.01-0.7)×10-3μm2,占到了样品 80.8%的总数,然后根据相应的储层划分标准(2005 年《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来根据相应的长7储层的研究分析情况,得出其长7储层的类型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2]。 1.4 有利于成岩相 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南部地区薄片、岩心、衍射黏土等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填隙物以及孔隙的发育特征研究,得出研究区主要为长石溶烛成岩相、绿泥石薄膜胶结成岩相以及高岭石溶烛成岩相共种有利的成岩相,然后根据所研究的长7颗粒的接触关系主要是点-线接触,并且根据其黏土矿物X衍射资料进一度得出,%S 平均值为16.3%,处在50%-15%的范围内,进而结合碎屑岩的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其长7储层成岩阶段是在晚成岩的阶段A期。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储集性能评价 根据王允诚所建立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储层储集性分类评价标准,进而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长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可以得出,所研究去的长7大部分属于ⅢA类储层,另外还有一些少量的ⅡB类储层,其储集的性能一般。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长与致密油有关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评价分类标准可以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长7属于Ⅰ类致密油储层,富县地区长7属于低孔超低的渗储层,英旺-黄陵地区以及旬邑地区属于Ⅱ类的致密油储层。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特征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的了解到其储层的类型和性能,这对其后期的石油开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艳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储层特征及石油聚集规律[D]. 西北大学,2013.102-102. [2] 徐鹏,付春权,李兴科,等.考虑非均质性的分段压裂水平井压 力动态分析[J].云南化工,2017,44(10):112-116. 收稿日期:2018-03-02 作者简介:王钰婷,西安石油大学。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8.04.06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储层特征研究 王钰婷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属于我国黄土高原的沟壑塬区,有着特别的区域地质情况,其地区地质储层也是我国石油存储的重要地区。随着近年来对其地区储层的研究,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对石油的开采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4-074-01 ·74·

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储层增产技术应用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储层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砂岩储层普遍含有煤层、压裂增产难度大的现状,开展了含煤储层增产技术研究。根据储层与煤层不同组合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初步解决了含煤储层有效改造的难题,为同类气田的增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aining coal seam generally and difficulties in fracturing stimulation in ordos basin taiyuan sandstone reservoirs,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coal-bearing reservoir stimula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ypes of reservoirs and coal seams, proposed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which achieved effect of stimulations, solved the problems of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al-bearing reservoir initially,providing an effective way for stimulations of similar gas field. 关键词:含煤储层;隔层;控缝高 key words: coal-bearing reservoir;compartment;high controlled seam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主讲:马振芳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一、盆地勘探概况 (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陕西11万km2。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 1200-1350m;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 1.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盆地演化经 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O)、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 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 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 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分六个阶段: 1.1907年~1949年:延1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年)和中美合 办期(1911年~1919年)。 2.1949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年~1979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4.1980年~1989年:调整稳定阶段,在三角洲理论指导下找油,为第二个储量增长高 峰期。 5.1989年~1999年:油气并举,协调发展阶段。 6.1999年~现在:油气快速发展阶段。 二、天然气勘探成果:发现古生界靖边气田、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子洲气田、胜利井气田等8个气田1.4万亿m3,其中下古生界0.43万亿m3,上古生界1.00万亿m3。可采储量0.913538万亿m3。 1.靖边气田:构造位置为伊陕斜坡中部,地理位置为靖边、横山、安塞。发现井为陕 参1井,也是长庆天然气的发现井,为岩溶古地貌气藏。探明储量4699.96×108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