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单元测评(一) 动量守恒定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下列几种现象中,所选系统动量守恒的有( )

A.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车,从水平方向跳上一个人,人车为一系统

B.运动员将铅球从肩窝开始加速推出,以运动员和铅球为一系统

C.从高空自由落下的重物落在静止于地面上的车厢中,以重物和车厢为一系统

D.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斜面,斜面也光滑,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以重物和斜面为一系统解析: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从动量守恒的条件判定,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故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是关键.第二种,从动量的定义判定.B选项叙述的系统,初动量为零,末动量不为零.C选项末动量为零而初动量不为零.D选项,在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向下的动量增大等.

答案:A

2.一物体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对于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少

C.相同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一定相等

D.相同时间内,物体动能的增量一定相等

解析:不知力做功情况,A、B项错;由Δp=F合·t=mat知C项正确;由ΔE k=F合·x =max知,相同时间内动能增量不同,D错误.

答案:C

3.(多选题)如果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都相同,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 )

A.运动方向不可能改变

B.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

C.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恒力,物体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B项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方向可能反向,也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A项错误,C、D项正确.

答案:CD

4.(多选题)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开始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下降的高度为h,速率变为v,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

A.m(v-v0) B.mgt

C.m v2-v20 D.m gh

解析:平抛运动的合外力是重力,是恒力,所以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可以用合外力的冲量计算,也可以用初末动量的矢量差计算.

答案:BC

5.质量M=100 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头站着质量m甲=40 kg的游泳者甲,船尾站着质量m乙=60 kg的游泳者乙,船头指向左方.若甲、乙两游泳者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甲朝左、乙朝右以3 m/s的速率跃入水中,则( )

A.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1 m/s

B.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0.6 m/s

C .小船向右运动,速率大于1 m/s

D .小船仍静止

解析:选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甲v -m 乙v +Mv ′=0,船的速度为

v ′= m 乙-m 甲 v M = 60-40 ×3100

m/s =0.6 m/s ,船的速度向左,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

6.如图所示,两带电的金属球在绝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A 带电-q ,B 带电+2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碰前两球运动中动量不守恒

B .相碰前两球的总动量随距离减小而增大

C .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不等于相碰前的总动量,因为碰前作用力为引力,碰后为斥力

D .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等于碰前的总动量,因为两球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

解析:两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相互作用力,无论是引力还是斥力,合外力总为零,动量守恒,故D 选项对,A 、B 、C 选项错.

答案:D

7.在光滑的水平面的同一直线上,自左向右地依次排列质量均为m 的一系列小球,另一质量为m 的小球A 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运动,依次与上述小球相碰,碰后即粘合在一起,碰

撞n 次后,剩余的总动能为原来的1

8

,则n 为( )

A .5

B .6

C .7

D .8 解析:整个过程动量守恒,则碰撞n 次后的整体速度为v =

mv 0 n +1 m =v 0

n +1

,对应的总

动能为:E k =12(n +1)mv 2

=mv 202 n +1 ,由题可知E k =mv 202 n +1 =18×12

mv 20,解得:n =7,所

以C 选项正确.

答案:C

8.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速率关系是( )

A .若甲最先抛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

B .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

C .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v 甲>v 乙

D .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都是v 甲>v 乙

解析:将甲、乙、篮球视为系统,则满足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动量之和为零,若乙最后

接球,即(m 乙+m 篮)v 乙=m 甲v 甲,则v 甲v 乙=m 乙+m 篮

m 甲

,由于m 甲=m 乙,所以v 甲>v 乙.

答案:B

9.(多选题)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的水平滑杆SS′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光滑金属圆环,在滑杆的正下方与其平行放置一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的绝缘轨道PP′,PP′穿过金属环的圆心.现使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以水平速度v0沿绝缘轨道向右运动,则( ) A.磁铁穿过金属环后,两者将先后停下来

B.磁铁将不会穿越滑环运动

C.磁铁与圆环的最终速度为

Mv

0 M+m

D.整个过程最多能产生热量

Mm

2 M+m

v2

解析:磁铁向右运动时,金属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知磁铁与金属环间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力,且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最终二者相对静止.

Mv

0=(M+m)v,v=

Mv

M+m

ΔE损=1

2

Mv2

1

2

(M+m)v2=

Mmv2

2 M+m

C、D项正确,A、B项错误.

答案:CD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平板车,车的两端分别站着人A和B,A的质量为m A,B的质量为m B,m A>m B.最初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两人同时由静止开始相向而行,A和B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车( )

A.静止不动B.左右往返运动

C.向右运动D.向左运动

解析:两人与车为一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开始总动量为零,运动时A和B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m A>m B,所以AB的合动量向右,要想使人车系统合动量为零,则车的动量必向左,即车向左运动.答案:D

11.如图所示,质量为

落在以7.5 m/s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 kg,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时速度是25 m/s,g取10 m/s2,则当小球与小

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

A.5 m/s B.4 m/s

C.8.5 m/s D.9.5 m/s

解析:对小球落入小车前的过程,平抛的初速度设为v0,落入车中的速度设为v,下落

的高度设为h,由机械能守恒得:1

2

mv2

+mgh=

1

2

mv2,解得v

=15 m/s,车的速度在小球落入

前为v1=7.5 m/s,落入后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2,车的质量为M,设向左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0-Mv1=(m+M)v2,代入数据可得:v2=-5 m/s,说明小车最后以5 m/s 的速度向右运动.

答案:A

12.如图所示,小车AB B端粘有油泥,AB总质量为M,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和C都静止,当突然烧断细绳时,C被释放,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油泥粘在一起,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伸长过程中C向右运动,同时AB也向右运动

B.C与B碰前,C与AB的速率之比为m∶M

C.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立即停止运动

D.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继续向右运动

解析:依据系统动量守恒,C向右运动时,A、B向左运动,或由牛顿运动定律判断,AB

受向左的弹力作用而向左运动,故A项错;又Mv AB=mv C,得v

C

v

AB

M

m

,即B项错;根据动量守恒

得:0=(M+m)v′,所以v′=0,故选C.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14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

13.(5分)某同学利用计算机模拟A、B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已知A、B两球质量之比为2∶3,用A作入射球,初速度为v1=1.2 m/s,让A球与静止的B球相碰,若规定以v

1

解析:

的是BC.

答案:BC(5分)

14.(9分)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

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地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 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得出关系式________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mv的矢量和,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要测量滑块B的速度,由公式v=L

t

可知,应先测出滑块B的位移和发

生该位移所用的时间t,而滑块B到达D端所用时间t2已知,故只需测出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2)碰前两物体均静止,即系统总动量为零.则由动量守恒可知

0=m A·L

1

t

1

-m B·

L

2

t

2

即m A L

1

t

1

=m B

L

2

t

2

产生误差的原因有:测量距离、测量时间不准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

答案:(1)测出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3分)

(2)m A L

1

t

1

=m B

L

2

t

2

(3分) 测量距离、测量时间不准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

误差(3分)

三、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课外科技小组制作一只“水火箭”,用压缩空气压出水流使火箭运动.假如喷出的水流流量保持为2×10-4 m3/s,喷出速度保持为对地10 m/s.启动前火箭总质量为1.4 kg,则启动2 s末火箭的速度可以达到多少?已知火箭沿水平轨道运动阻力不计,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解析:“水火箭”喷出水流做反冲运动.设火箭原来总质量为M,喷出水流的流量为Q,水的密度为ρ,水流的喷出速度为v,火箭的反冲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ρQt)v′=ρQtv(6分)

代入数据解得火箭启动后2 s末的速度为

v′=ρQtv

M-ρQt =

103×2×10-4×2×10

1.4-103×2×10-4×2

m/s=4 m/s. (4分)

答案:4 m/s

16.(12分)如图所示,有A

的速率v0=2 m/s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A车上有一质量为m=50 kg的人至少要以多大的

速度(对地)从A车跳到B车上,才能避免两车相撞?

解析:要使两车避免相撞,则人从A车跳到B车上后,B车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A车的速度,设人以速度v人从A车跳离,人跳到B车后,A车和B车的共同速度为v,人跳离A 车前后,以A车和人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

(M+m)v0=Mv+mv人(5分)

人跳上B车后,以人和B车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

mv

-Mv0=(m+M)v(5分)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v人=5.2 m/s. (2分)

答案:5.2 m/s

17.(16分)如图所示,质量m1=0.3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 m,现有质量m2=0.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 m/s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求:

(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不超过多少.

解析:(1)设物块与小车共同速度为v,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

2v

=(m1+m2)v(3分)

设物块与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对物块应用牛顿定律有

F=m

2v

-v

t

(2分)

又F=μm2g(1分)

解得t=

m

1

v

μ m

1

+m2 g

(1分)

代入数据得t=0.24 s. (1分)

(2)要使物块恰好不从车面滑出,须使物块到达车面最右端时与小车有共同的速度,设其为v′,则

m

2v

′=(m1+m2)v′(3分)

由功能关系有

1 2m

2

v′2

1

2

(m1+m2)v′2+μm2gL(3分)

代入数据解得v0′=5 m/s

故要使物块不从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不超过5 m/s. (2分) 答案:(1)0.24 s (2)5 m/s

单元测评(二) 波粒二象性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

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B项正确.

答案:B

2.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

A.hν B.1

2

Nhν

C.Nhν D.2Nhν

解析: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ν,N个光子能量为Nhν,故C正确.

答案:C

3.经150 V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A.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

B.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

C.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

D.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

解析:电子被加速后其德布罗意波波长λ=h

p

=1×10-10 m,穿过铝箔时发生衍射.电子

的运动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电子的运动,只能通过概率波来描述.所以A、B、C项均错.

答案:D

4.关于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图正确的是( )

A B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故图线不会有交点,选项C、D错误.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会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选项A 错误,B正确.

答案:B

5.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

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解析: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

光子与电子碰撞时遵循这两个守恒定律.光子与电子碰撞前,光子的能量E=hν=h c

λ

,当

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E′=hν′=h

c

λ′

,由E

>E′,可知λ<λ′,选项C正确.

答案:C

6.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100个光子中有96个通过双缝后打到了观察屏上的b处,则b处可能是( )

A.亮纹

B.暗纹

C.既有可能是亮纹也有可能是暗纹

D.以上各种情况均有可能

解析:按波的概率分布的特点去判断,由于大部分光子都落在b点,故b处一定是亮纹,选项A正确.

答案:A

7.(多选题)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

h

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B.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

解析:不确定性关系ΔxΔp≥

h

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长彼消,当

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

答案:CD

8.(多选题)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像,则( )

A.图像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B.图像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

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

解析:从题图甲可以看出,少数粒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显示出粒子性;而题图丙是大量粒子曝光的效果,遵循了一定的统计性规律,显示出波动性;单个光子的粒子性和大量粒子的波动性就是概率波的思想.

答案:ABD

9.近年来,数码相机几近家喻户晓,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1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

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 ) A.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

B.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C.大量光子表现光具有粒子性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解析:由题意知像素越高形成照片的光子数越多,表现的波动性越强,照片越清晰,D 项正确.

答案:D

10.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

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

n

,其中n>1.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质量为m和电子

电荷量为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

A.n2h2

med2

B.

md2h2

3n2e3

C.

d2h2

2men2

D.

n2h2

2med2

解析:由德布罗意波长λ=h

p

知,p是电子的动量,则p=mv=2meU=

h

λ

,而λ=

d

n

代入得U=

n2h2

2med2

.

答案:D

11.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受外力作用时光子就会做匀速运动

B.光子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就会做匀变速运动

C.只要知道电子的初速度和所受外力,就可以确定其任意时刻的速度

D.运用牛顿力学无法确定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解析:光子不同于宏观力学的粒子,不能用宏观粒子的牛顿力学规律分析光子的运动,选项A、B错误;根据概率波、不确定关系可知,选项C错误,故选D.

答案:D

12.(多选题)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

C.入射光的频率为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解析:题中图象反映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当入射光的频率恰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0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0,此时有hν0=W0,即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选项B正确.根据图线的物理意义,有W0=E,故选项A正确,而选项C、D错误.

答案:A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一颗近地卫星质量为m,求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已知地球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速度,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计算.

对于近地卫星有:G Mm

R2

=m

v2

R

(2分)

对地球表面物体m0有:G Mm

R2

=m0g(2分)

所以v=gR,(2分)

根据德布罗意波长λ=h

p

(2分)

整理得:λ=h

mv

h

m gR

. (2分)

答案:h

m gR

14.(13分)波长λ=0.71?的伦琴射线使金箔发射光电子,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内做最大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rB=1.88×10-4m·T,电子质量m=9.1×10-3 kg.试求: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金属的逸出功;

(3)该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是多少?

解析:(1)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洛伦兹力m v2

r

=evB

所以v=erB

m

(3分)

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1

2

mv2=

e2r2B2

2m

= 1.6×10-19 2× 1.88×10-4 2

2×9.1×10-31

J≈4.97×10-16J≈3.1×103 eV(2分)

(2)入射光子的能量

ε=hν=h c

λ

6.63×10-34×3×108

7.1×10-11×1.6×10-19

eV≈1.75×104eV(3分)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金属的逸出功为W

=hν-E k=1.44×104 eV(2分)

(3)物质波的波长为

λ=h

mv =

h

erB

6.63×10-34

1.6×10-19×1.88×10-4

m≈2.2×10-11 m(3分)

答案:(1)3.1×103 eV (2)1.44×104 eV (3)2.2×10-11 m

15.(14分)U,有一波长为λ的细激光束照射到B板中央,使B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金属板B 的逸出功为W,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求:

(1)从B板运动到A板所需时间最短的光电子,到达A板时的动能;

(2)光电子从B板运动到A板时所需的最长时间.

解析:(1)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光子的频率为ν=c

λ

.(3分)

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hc

λ

-W.(3分)

能以最短时间到达A板的光电子,是初动能最大且垂直于板面离开B板的电子,设到达A板的动能为E

k1

,由动能定理,得eU=E k1-E k,

所以E k1=eU+hc

λ

-W.(3分)

(2)能以最长时间到达A板的光电子,是离开B板时的初速度为零或运动方向平行于B板的光电子.

则d=1

2

at2=

Uet2

2dm

,得t=d

2m

Ue

.(5分)

答案:(1)eU+hc

λ

-W(2)d

2m

Ue

16.(15分)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光压的产生机理如同气体压强;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了持续均匀的压力,器壁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设太阳光每个光子的平均能量为E,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P0.已知光速为c,光子的动量为E/c.

(1)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则在时间t内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太阳光的总能量及光子个数分别是多少?

(2)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在半径为r的某圆形区域内光子被完全反射(即所有光子均被反射,且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可忽视不计),则太阳光在该区域表面产生的光压(用I表示光压)是多少?

(3)有科学家建议把光压与太阳帆的作用作为未来星际旅行的动力来源.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会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被吸收.若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为ρ,

则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光压是全反射时产生光压的1+ρ

2

倍.设太阳帆的反射系数ρ=0.8,太

阳帆为圆盘形,其半径r=15 m,飞船的总质量m=100 kg,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太阳帆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P0=1.4 kW,已知光速c=3.0×108m/s.利用上述数据并结合第(2)问中的结果,求:太阳帆飞船仅在上述光压的作用下,能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不考虑光子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在时间t内太阳光照射到面积为S的圆形区域上的总能量E总=P0St,

解得E总=πr2P0t.

照射到此圆形区域的光子数n=E总/E.

解得n=πr2P0t/E.

(2)因光子的能量p=E/c,到达地球表面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的光子总动量p总=np.因太阳光被完全反射,所以在时间t内光子总动量的改变量Δp=2p总.

设太阳光对此圆形区域表面的压力为F,依据动量定理Ft=Δp,太阳光在圆形区域表面产生的光压I=F/S,解得I=2P0/c.

(3)在太阳帆表面产生的光压I′=1+ρ

2

I,

对太阳帆产生的压力F′=I′S.

设飞船的加速度为a,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解得a=5.9×10-5 m/s2.

答案:(1)πr2P0tπr2P0t/E(2)2P0/c

(3)5.9×10-5 m/s2

单元测评(三) 原子结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多选题)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有( )

A.爱因斯坦提出光的电磁说

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

D.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

答案:BD

2.如果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管内的高电压能够对其加速,从而增加能量

B.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不会发生偏转

C.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能够改变方向

D.阴极射线通过磁场时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解析:X射线是电磁波,不带电,通过电场、磁场时不受力的作用,不会发生偏转、加速,B正确.

答案:B

3.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两种轨迹如图所示,虚线为原子

核的等势面,α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电场中的A点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由轨迹不能断定的是( )

A.原子核带正电

B.整个原子空间都弥漫着带正电的物质

C.粒子在径迹1中的动能先减少后增大

D.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率相等

解析:两个径迹都显示α粒子受到的是斥力,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粒子在径迹1、2中原子核对它们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动能先减小,后增加.同一等势面,势能相同,动能变化量也相同.

答案:B

4.(多选题)关于太阳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而产生的C.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太阳的物质组成

D.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地球大气层中含有的元素种类

解析:因为太阳是一个高温物体,它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会被太阳大气层中的某些元素的原子吸收,从而使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分析太阳的吸收光谱,可知太阳大气层的物质组成,而要观察到某种物质的吸收光谱,要求它的温度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否则会直接发光.由于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很低,所以太阳光通过地球大气层时不会被地球大气层中的某些物质的原子吸收.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

5.(多选题)以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

A.按经典电磁理论,核外电子受原子核库仑引力,不能静止只能绕核运转,电子绕核加速运转,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

B.按经典理论,绕核运转的电子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电子将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内

C.按照卢瑟福的核式结构理论,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原子是不稳定的,说明该理论不正确

D.经典电磁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宏观物体,但不能用于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解析: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出在经典电磁理论不能用来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答案:ABD

6.(多选题)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解析:由玻尔理论知,当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要放出能量,故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小了,由库仑定律知,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大了,故A、C项错,B、D项正确.

答案:BD

7.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发出蓝色光,则当氢原子从n =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可能发出的是( )

A.红外线B.红光

C.紫光 D.γ射线

解析:n=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发出的光子的能量大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上的,所以是紫光.γ射线是由原子核受到激发发出的,所以不属于此种情况.答案:C

8.用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荧光效应,即发生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ΔE1和ΔE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B.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C.两次均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

D.两次均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解析:物质原子吸收紫外线,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再向低能级跃迁,发出可见光,因紫外线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故|ΔE1|>|ΔE2|,B正确.答案:B

9.(多选题)10~12.9 eV范围内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B.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C.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D.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氢原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才能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题中氢原子可能吸收的光子能量有:12.75 eV、12.09 eV、10.20 eV、2.55 eV、1.89 eV和0.66 eV,其中只有三种光子能量处在10~12.9 eV范围内,所以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选项A错误,B正确;氢原子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为12.75 eV的光子,从而从n=1的基态跃迁到n =4的激发态,因为大量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极不稳定,又会发射出光子跃迁到低能

态,共可发射出C2

4=

4×3

2

=6种不同波长的光,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BD

10.(多选题)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他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被电离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214Po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将能量E0=1.416 MeV交给内层电子(如K、L、M层电子,K、L、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使其电离,实验测得从214Po原子的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E

k

=1.323 MeV、E L=1.399 MeV、E M=1.412 MeV.则可能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为( )

A.0.013 MeV B.0.017 MeV

C.0.076 MeV D.0.093 MeV

解析: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他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由于能量守恒,电子在原能级

上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是动能与获得能量之差,由于各能级获得的能量是相同的,所以各能级之差就是它们电离后具有的动能之差,E=ΔE k,由此放出光子的可能能量值E1=(1.412-1.323) MeV=0.089 MeV,E2=(1.412-1.399) MeV=0.013 MeV,E3=(1.399-1.323) MeV =0.076 MeV.

答案:AC

11.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

( )

A B

C D

解析:根据玻尔的原子跃迁公式h c

λ

=E m-E n可知,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值越大,辐射光

的波长越短,从图中可看出,能量差值最大的是E3-E1,辐射光的波长a最短,能量差值最小的是E3-E2,辐射光的波长b最长,所以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的是a、c、b,C项正确.

答案:C

12.(多选题)在金属中存在大量的价电子(可理解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在原子核和核外的其他电子产生的电场中运动.电子在金属外部时的电势能比它在金属内部作为价电子时的电势能大,前后两者的电势能差值称为势垒,用符号V表示.价电子就像被关在深为V的方箱里的粒子,这个方箱叫做势阱,价电子在势阱内运动具有动能,但动能的取值是不连续的,价电子处于最高能级时的动能称为费米能,用E f表示.用红宝石激光器向金属发射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费米能的电子如果吸收了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而跳出势阱,则( )

A.具有费米能的电子跳出势阱时的动能E k=hν-V-E f

B.具有费米能的电子跳出势阱时的动能E k=hν-V+E f

C.若增大激光器的发光强度,具有费米能的电子跳出势阱时的动能增大

D.若增大激光器的发光强度,具有费米能的电子跳出势阱时的动能不变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E k-E f=hν-V,B正确;由B的结论,入射光的频率决定电子动能,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D正确.

答案: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氢原子中质子不动,电子绕质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电子的质量m、

速率v与半径r的乘积mvr等于h

,h为普朗克常量.如果把电子换成μ子绕质子做匀速圆周运动,μ子带电量与电子相同、质量约为电子的210倍,μ子质量、速率与半径的乘积

也等于

h

,求μ子的轨道半径r′.

解析:电荷绕核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有

k Qq

r2

=m

v2

r

又mvr=

h

(4分)

解之得

r=

h2

4π2kQqm

1

qm

,(4分)

r′=r

210

.(2分)

答案:r

210

14.(12分)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根据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现有一个α粒子以2.0×107 m/s的速度去轰击金箔,若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求该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的最近距离(已知带电粒子在点电荷电场中

的电势能表达式为E=k q

1

q

2

r

,α粒子的质量为6.64×10-27 kg.)

解析: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运动时,α粒子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达到最近距离时,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设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为d,则

1 2mv2=k

q

1

q

2

d

.(6分)

d=2k q 1 q

2 mv2

=2×9.0×109×2×79× 1.6×10-19 2

6.64×10-27× 2.0×107 2

m

=2.7×10-14 m.(6分)

答案:2.7×10-14 m

15.(14分)氢原子光谱除了巴耳末系外,还有莱曼系、帕邢系等,其中帕邢系的公式为

1λ=R

?

?

?

?

?

1

32

1

n2,

n=4,5,6,…,R=1.10×107 m-1.若已知帕邢系的氢原子光谱在红外线区域,

试求:

(1)n=6时,对应的波长?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为多少?n=6时,传播频率为多大?

解析:(1)由帕邢系公式

1

λ

=R

?

?

?

?

?

1

32

1

n2,当

n=6时,

得λ=1.09×10-6 m.(6分)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红外区域,而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波速为光速c=3×108 m/s,由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全套

高二物理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 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 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 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 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静电力库仑定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

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八章动量 (5) 8.1冲量和动量 (5) 8.2 动量定理(2课时) (8) 8.3动量守恒定律 (16) 实验一: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19) 8.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课时) (22) 8.5 反冲运动火箭 (28) 全章复习课 (29) 第九章机械振动 (35) 9.1 简谐运动 (35) 9.2 振幅、周期和频率 (38) 9.3 简谐运动的图象 (41) 9.4 单摆(2课时) (47) 实验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4) 9.6 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振动 (58) 9.7 受迫振动共振 (62) 全章习题课(共2课时) (66) 第十章机械波 (71) 10.1 波的形成和传播 (71) 10.2 波的图象 (74) 10.3 波长、频率和波速(2课时) (78) 10.4 波的衍射 (86) 10.5 波的干涉 (89) 10.7 多普勒效应 (94) 机械波习题课(2课时) (99) 第十一章分子运动能量守恒 (106) 11.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06) 11.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15)

11.4 物体的内能热量 (119) 11.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23) 11.6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7) 实验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31) 全章复习课 (134) 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 (139) 12.8 气体的压强 (139) 12.9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140) 第十三章电场 (141) 13.1 电荷库仑定律 (141) 13.2 电场电场强度(2课时) (147) 13.3 电场线 (159) 13.4 静电屏蔽 (164) 13.5 电势差电势(2课时) (169) 13.6 等势面 (177) 13.7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79) 实验五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81) 13.8电容器的电容 (186) 13.9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 (195) 全章复习课(2课时) (203)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212) 14.1 欧姆定律 (212) 14.2 电阻定律电阻率 (217) 实验六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20) 14.3 半导体及其应用 (223) 14.4 超导及其应用 (225) 14.5 电功和电功率 (226) 14.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231) 14.7 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 (238)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中物理全套教案(上)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 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 直线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动量守恒定律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m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师: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矢量差 【例1(投影)】 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 2.系统内力和外力 【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思考与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目录-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运动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电场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 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 的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 方向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