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一章综合布线概述

第二章网络总体方案设计

第三章综合布线工程常用材料

第四章网络互连设备

第五章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技术

第六章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电缆、光缆传输通道施工技术)

第七章无线网络

第八章综合布线工程测试

第九章网络工程的验收与鉴定

第五章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

5.1 网络工程设计的内容

网络工程设计包括网络方案设计和布线方案设计;

网络方案设计包括:包括管理间部分、设备间部分、楼宇部分的设计;

布线方案设计包括:垂直干线、水平干线、工作区部分的设计;

布线方案主要讨论:系统有多少信息量?多少语音点?水平干线、垂直干线、楼宇管理子系统如何将各信息点连起来?选择什么传输介质?用什么线材(槽管)?施工费用如何取费等等;

网络工程行业取费一般是材料费、施工费、设计费、测试费、税金

建筑行业设计方案取费:材料费、人工费、直接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工程造价、设计费等;

5.2 网络工程设计方案样例

一、××公司企业网用户需求

(1)信息发布规章制度、规划、计划、通知等

(2)电子邮件

(3)文件传输文本文件、图像文件、语言文件等

(4)资源共享文件、数据库、打印机共享

(5)导航系统各部门Web站点导航

(6)外部通讯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交流信息

二、××公司企业网建网目标

建设覆盖整个集团的互联、统一、高效、实用、安全的企业网络(Intranet)。分三个阶段完成。

(1)建设××公司园区网

(2)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

(3)整个集团联网组成企业网

2.1××公司企业网基本功能

(1)支持公司内部经营管理

(2)支持集团企业网的建设

(3)具有先进实用的网络管理系统

(4)具有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5)接入网络外联功能

2.2××公司企业网一期工程

(1)公司园区网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公司园区网络系统

(3)建立公司网络管理系统

(4)提供公司园区内部网络常规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WW等

(5)已有应用软件上网

(6)接入Internet

2.3××公司企业网二期工程

主要内容为公司园区网的应用软件开发

2.4××公司企业网三期工程

(1)组建整个集团企业网

(2)通过专线或公用网络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联网

三、××公司企业网建网原则

(1)实用性从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营管理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2)先进性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兼顾未来的发展趋势,既量力而行,又适当超前,留有发展趋势(3)可靠性确保网络可靠运行,在网络的关键部分有冗余能力

(4)安全性提供公共网络连接、内部网络连接、拔号入网、通讯链路、服务器等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系统

(5)开放性采用国际标准通信协议、标准操作系统、标准网管软件,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保证整个系统具有开放特点,增强与异机种、异构网的互联能力

(6)可扩展性系统便于扩展,保证前期投资的有效性和后期投资的连续性

(7)可管理性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都必须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通过智能网管软件可实现动态网络配置,监控网络运行,优化网络性能。

四、××公司企业网总体方案建议

4.1 Internet技术特点

(1)采用事实工业标准协议TCP/IP,简单实用,可连接异种机、异构网

(2)采用B/S模式,将应用从客户端分离出来,变成同一用户界面的、操作简单的瘦客户机

(3)应用开发集中到Web服务器,缩短了应用程序的开发、修改、扩充周期,且不影响客户端使用环境

(4)采用3层C/S结构,可根据性能需求增加服务器,实现分散、均衡负载,提高系统响应速度(5)运行机理与平台无关,适用于不同平台间的通信

(6)采用http协议,用超文本进行信息发布,图文声并茂

(7)统一、通用的浏览器,使系统维护、培训简单,系统回报率高

4.2 网络协议

(1)低层协议三层以下协议,传输层以上为高层协议

1)IEEE802.3

局域网中应用最广的协议。协议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

2)PPP

定义了点对点链路传输数据的规程,兼容性好。拨号用户大多采用

3)IP协议(网际协议)

与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ARP(地址转换协议)一样,IP协议是TCP/IP协议簇的

第三层协议,主要任务是决定IP分组的路由

(2)高层协议

1)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UDP(用户数据协议)、NVP(网络语音协议)处于第四层。SMTP(简单邮件传递协议)、DNS(域名服务协议)、NSP(名字服务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通讯

网络协议)则处在第5-7层。

2)HTTP协议

是在TCP/IP支持下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Web应用的灵魂。

4.3园区网设计方案建议

(1)网络技术采用由核心层、会聚层、接入层三层交换、楼宇间多模光纤互连的星型以太网架构。

(2)网络操作系统建议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

(3)网络服务器WWW,域名/邮件,FTP,数据库服务器

(3)PC服务器

(4)网管服务器网络管理系统是网络规划、设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也是进行网络维护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5)PC

(6)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网络节点与链路的几何排列。网络结构是决定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传输的数据类型、速度和通信效率,与网络布线系

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普遍采用二级星型拓扑结构,即主干和各子网都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整个网络为树型拓扑结构。

4.4 网络安全建议

(1)服务器的安全措施主要采用用户的注册管理和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管理等。对Web服务器,可用安全认证服务软件,进行用户ID、口令检查,利用公共密钥技术进行数字认证、数字签名等。

(2)防止内部攻击和内部泄密。

(3)拨号入网可采用多种安全措施,如设置访问控制器,对用户实行认证、授权、记帐管理;采用TACACS+安全协议;在远程访问服务器上采用访问列表技术指定访问地址、权限;在远程服务器设置回拨用户电话号码;通讯线路加密。

(4)建立一套完整、可行、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一支精干、可靠的管理队伍。

4.5 网络管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

(1)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指系统出现异常情况下的管理操作,简单地说,就是找出故障的位置并进行恢复。其目标是自动监测、记录网络故障并通知用户,以便网络有效地运行。

在实际运用中,网络故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检测故障、判断故障症状:依赖于对网络设备的状态监测;

●隔离故障:通过诊断、测试辨别故障根源,对根源故障进行隔离;

●故障修复:不严重的简单故障通常由网络设备通过本身具有的故障检测、诊断和恢复措施予

以解决;

●记录故障的监测及其结果

(2)计费管理

计费管理负责记录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这些资源的代价,包括:

●统计已被使用的网络资源和估算用户应付的费用;

●设置网络资源的使用计费限制,控制用户占用和使用过多的网络资源;

●对为了实现某个特定通信目的所引用的多个网络资源进行联合收费的能力。

计费管理的目标是衡量网络的利用率,以便一个或一组用户可以按规则利用网络资源,这样的规则使网络故障降低到最小(因为网络资源可以根据其能力的大小而合理地分配),也可使所有用户对网络的访问更加公平。为了实现合理的计费,计费管理必须和性能管理相结合。

(3)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就是定义、收集、监测和管理系统的配置参数,使得网络性能达到最优。

配置参数包括(但不局限于)设备资源、它们的容量和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配置管理的功能包括设置设备参数、初始化和关闭网络资源、根据请求向网管中心反馈特定的数据等。

配置管理的目的在于随时了解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所交换的信息,包括连接前静态设定的和连接后动态更新的。

配置管理调用以下三种管理功能:

客体管理功能:为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提供一系列功能,完成被管客体的产生、删除报告和属性值改变的报告。

状态管理功能:包括管理通用状态属性(客体应具有的操作态、使用态和管理态三个通用状态属性)和状况属性(六个用以限制使用态、操作态和管理态、表示应用于资源的特定条件的属性:告警状况属性、过程状况属性、可用性状况属性、控制状况属性、备份状况属性和未知状况属性)。

关系管理功能:提供给管理者检查系统中不同部件间和不同系统间关系的管理能力,和用户改变系统中部分之间、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部件之间关系的管理能力。

(4)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主要是收集和统计数据(如网络的吞吐量、用户的响应时间和线路的利用率等),以便评价网络资源的运行状况和通信效率等系统性能,分析各系统之间的通信操作的趋势,或者平衡系统之间的负载。性能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收集网络管理者感兴趣的那些变量的性能参数;

●分析这些统计数据,以判断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为每个重要的变量决定一个适合的性能门槛值,超过该槛值就意味着网络的故障。

●性能分析的结果可能会触发某个诊断测试过程,或者引起网络重新配置以维持网络预定的性

能。

(5)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按照本地的指导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以保证网络不被侵害(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并保证重要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例如,管理子系统可以监视用户对网络资源的登录,从而对那些具有不正确访问代码的用户加以拒绝。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网络数据的私有性:保护网络数据不被非法用户获取。

授权控制:防止非法用户向网络上发送错误的信息。

访问控制: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与此对应,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授权管理:分配权限给所请求的实体;

访问控制管理:分配口令、进入或修改访问控制表和能力表;

安全检查跟踪和事件处理;

密钥管理:进行密钥分配。

网络安全管理的操作包括标识重要的网络资源,确定网络资源和用户集的映射关系,监视对重要网络资源的访问等。

4.6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在对网络管理的能力进行抽象,并映射到OSI参考模型时,提出了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概念。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网络管理被抽象成一种独特的网络应用。

(1)OSI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系统管理应用进程(SMAP)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资源,并提供控制和监测的能力。根据OSI定义,OSI网络管理包括(管理员负责对整个网络的资源进行管理)和代理(代理驻留在被管对象上,响应管理员的指令)两类实体。

OSI网络管理也具有层次的概念。系统管理应用实体(SMAE)代表SMAP执行管理功能,包括与各层的管理实体(LME)的协作,对各层资源的管理。LME在SMAE的控制下,负责本层资源的管理。

管理员和代理之间遵循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

由于网络管理涉及各层的统一管理,因此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进一步引入了管理信息库(管理数据库MIB)的概念。管理信息库保存为OSI管理目的而收集的信息,其信息可为各个层次的管理实体所引用。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相同的基本模型(如右图)来构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实际的网管。网络管理系统(NMS)的基本模型由网络管理工作站、代理、管理数据库构成。

网络管理工作站通过网络向各种被管网络设施(包括网络交换结点、集中器、线路设备,在局域网环境下,甚至包括参与通信的各种用户结点设备)发出各种控制命令,这些设备上的相关软件(代理)执行命令并反馈结果。另外,它还可能直接收集其它网络设施定期或随时发来的各种统计信息和报警报告,对其进行分析,并确定进一步的控制动作。

代理是驻留在被管设备中的软件模块,负责响应网络管理工作站的轮询,将被管设备的信息通过网络管理协议提供给NMS中的管理工作站。此外,代理还可以负责监测、记录网络故障并报于管理工作站。

按照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的管理框架,网络资源可以被抽象地描述为若干类型的客体,网络管理则是对这些客体进行的操作。而这些操作,又由客体具有的属性所定义,独立于客体本身的

任何物理表示。或者,网络资源可被进一步抽象为某个信息库(管理数据库MIB)中的数据项,而网络管理则被抽象为对MIB的操作。在实际的网络中也是这样处理的。网络管理数据库被同时分布在网络的所有设备上,分别被称为网管中心数据库和结点数据库。

(2)网络管理实例—因特网网络管理模型

网络管理体系模型由一系列网络管理站点和网络元素(被管对象包括主机、网络部件等)构成;前者监控网络元素的状态,后者借助管理代理(Agent)执行网络管理的指令;为提高管理效率,引进分区域管理概念。

(3)因特网网络管理的工作方式

管理员和代理之间主要以请求/应答方式工作;管理员向代理发出“请求”指令,获取或者设置网络元素的参数;代理向管理员返回“应答”响应,报告“请求”的执行结果;为了使一个管理员可以管理多个代理,常采用“轮询”的方式;为了使得管理工作可以延续,管理员和代理分别维护全局和本地数据库(习惯上称管理信息库—MIB)。本地数据库保存结点的参数及运行状况;中心数据库保存全网的设备参数等。

4.7 网管协议

SNMP(简单网管协议)属于TCP/IP协议簇的一个协议,已经在Internet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操作系统、绝大多数的网络设备都支持SNMP。

SNMP的原理十分简单,它以轮询和应答的方式进行工作,采用集中或者集中分布式的控制方法对整个网络进行控制和管理。整个网络管理系统包括SNMP管理者、SNMP代理、管理信息库(MIB)和管理协议四个部分。

SNMP位于应用层,利用UDP的两个端口(161和162)实现管理员和代理之间的管理信息交换。UDP 端口161用于数据收发,UDP端口162用于代理报警(即发送Trap报文)。

SNMPv1(RFC1157)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整个网络只有一个SNMP管理者轮询管理多个代理;管理员/代理之间交换五种类型的PDU。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v2—RFC1905)

SNMPv2扩充了分布式管理策略,引进区域管理的思想,扩充了管理员之间的操作。一个网络允许具有多个SNMP管理者,每个SNMP管理者管理网络中的一个区域或者其中的一个子网络。SNMPv2用SNMPv2-Trap 取代了原Trap报警PDU。

以SNMP 为基础成功开发的网管软件有SUN公司的SunNet Manager,HP公司的Open View和IBM公司的Net View。

五、××公司园区网网络布线方案

5.1 网管中心与管理间设计

5.2用户布线要求

5.3光缆与管理间设计

5.4室外光缆布线

5.5测试与文档

文档:布线系统设计书;布线系统示意图;布线系统平面图;测试报告

5.6布线材料的选型

六、技术服务与支持

附录:

(1)工程预算清单

(2)计算所网络研究开发中心简介

(3)参加项目技术人员简介

(4)资格证书

5.3 综合布线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分析用户需求

(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3)可行性论证

(4)系统结构设计

(5)布线路由设计

(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及工程报价

设计过程为:

5.4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5.4.1 工作区

工作区子系统是指从终端设备(电话、微机、数据终端或仪器仪表、传感器探头等)到信息插座的整个区域。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块、网卡、跳线等。

一个独立的工作区,通常是一部电话机和一台计算机终端设备。

5.4.2 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

综合布线的信息插座大致可分为嵌入式安装插座、表面安装插座、多介质信息插座三类。

其中嵌入式和表面安装插座是用来连接五类双绞线的。多介质信息插座用来连接双绞线和光纤,以解决用户对光纤到桌面的需求。

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的原则为:

1)根据已掌握的客户需要,确定信息插座的类别;

2)根据建筑平面图计算实际可用的空间,依据空间的大小来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

估计工作区和信息插座的数量,可分为基本型和增强型两类:基本型每9平米一个信息插座,即每个工作区提供一部电话或一部计算机终端;增强型每9平米两个信息插座,即每个工作区同时提供一部电话机和一部计算机终端。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新建筑物通常采用嵌入式信息插座,

现有建筑物的布线则采用表面安装的信息插座。

5.4.3 工作区设计要点

1)工作区内线槽的敷设要合理、美观:

2)信息座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

3)信息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范围内;

4)网卡接口类型要与线缆接口类型保持一致;

5)所有工作区所需的信息模块、信息座、面版的数量要准确;

6)RJ45水晶头所需的数量。

RJ45头的需求量一般用下述公式计算:

RJ45头总需求量m=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l5%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一般用下述公式计算:

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m=信息点的总量n+信息点的总量n×3%

工作区设计时,具体操作可按以下三步进行:

首先,根据楼层平面图计算每层楼布线面积。

其次,估算信息引出插座数量,一般设计两种平面图供用户选择:为基本型设计出每9平米一个信息引出插座的平面图:为增强型或综合型设计出两个信息引出插座的平面图。

第三,确定信息引出插座的类型。信息引出插座分为嵌入式和表面安装式两种,可根据

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装形式来满足不同的需要。通常新建建筑物采用嵌入式信息插座;现有的建筑物采用表面安装式的信息插座。

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要求

l.信息插座与终端的连接形式

每个工作区至少要配置一个插座盒。对于难以再增加插座盒的工作区,要至少安装两个

分离的插座盒。信息插座是终端(工作站)与水平子系统连接的接口。其中最常用的为RJ45

信息插座(即RJ45连接器)。它是一个8针的连接器,8针模块化信息输入/输出插座是为所有的综合布线系统推荐的标准I/O插座。568A/568B类接法按色标接即可。

综合布线系统可采用不同厂家的信息插座和信息插头。这些信息插座和信息插头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对于计算机终端设备,将带有8针的RJ45插头跳线插入网卡,在信息插座一端,跳线的RJ4头连接到插座上。

虽然适配器和设备可用在几乎所有的场合,以适应各种需求,但在做出设计承诺之前,必须仔细考虑将要集成的设备类型和传输信号类型。在做出上述决定时必须考虑以下3个因素:

1)各种设计选择方案在经济上的最佳折衷;

2)系统管理时比较难以捉摸的因素:

3)在布线系统寿命期间移动和重新布置所产生的影响。

2.信息插座与连接器的接法

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凡未确定用户需要和尚未对具体系统作出承诺时,建议在每个工作区安装RJ11和RJ45两个引出孔,这样在设备间或配线间的交叉连接场区不仅可以灵活地进行系统配置,而且也容易进行管理。

5.5 配线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配线子系统主要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即中间配线架IDF间)的连接。配线子系

统指定的拓扑结构为星形拓扑。配线子系统干线的设计包括配线子系统的传输介质与部件集成。选择配线子系统的线缆,要根据建筑物内具体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来确定。

配线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配线子系统总是处在一个楼层上,并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

5.5.1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1)楼层配线子系统应根据楼层(用户)类别及工程提出的近、远期终端设备要求确定每层的信息点(TO)数,在确定信息点数及位置时,应考虑终端设备将来可能产生的移动、修改、重新安排,以便于对一次性建设和分期建设的方案选定。

2)当工作区为开放式大密度办公环境时,宜采用区域式布线方法,即从楼层配线设备(FD)上将多对数电缆布至办公区域,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布线方法,将线引至信息点(TO)。当采用地毯下布线时,可采用扁平式电缆。

3)配线电缆宜采用八芯非屏蔽双绞线缆,语音口和数据口宜采用五类、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对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每个信息口的光纤宜为四芯)。配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必须在90m以内。在需要屏蔽的场合应采用屏蔽电缆或光纤。

4)信息点应为标准的RJ45型插座,并与线缆类别相对应,多模光纤插座宜采用SC或ST接插形式(SC为优选形式),单模光纤插座宜采用FC插接形式。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连接,不得空线、空脚。要求屏蔽的场合,插座须有屏蔽措施。

5)楼层配线子系统可采用吊顶上、地毯下、暗管、地槽等方式进行布线。

6)信息点面板规格应采用国家标准面板。

7)终接在信息点上的双绞电缆开绞长度不宜超过相应的规定。

5.5.2 线缆的选择

在配线子系统中常用的线缆有4种:

l)l00?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

2)l00?屏蔽双绞线(STP)电缆;

3)50?同轴电缆:

4)62.5/125μm光纤电缆。

订购电缆时,必须考虑:

1)确定介质布线方法和电缆走向;

2)确认到设备间的接线距离;

3)留有端接容差()。

需求电缆量的计算公式有3种:

(1)定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n×6

所需总长指n条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n×6为端接容差。

(2)总栋楼的用线量=N(楼层数)×C (每层楼用线量)

C=[0.55×(L(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6]×n (本楼的信息点总数)

0.55为备用系数;6为端接容差;

(2)总长度=A(最短信息点长度)+B(最长信息点长度)/2×n(楼内需要安装的信息点数)×3.3×1.2

3.3-将米(m)换成英尺(ft)的系数;1.2-余量参数(富余量);

用线箱数=总长度/1000+1

双绞线一般以箱为单位订购,每箱双绞线长度为305 m。设计人员可用这3种算法之一来确定所需线缆长度。

5.5.3 信息插座

常见的信息模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RJ45,另一种是RJ11。RJ45标准的信息模块既可以用于数据传输也可以用于语音传输,而RJ11仅用于语音传输。在具体的方案设计时,既可以使用一个RJ45信息插座来同时完成数据与语音,也可以分别设立RJ45信息模块和RJ11信息模块插座。在后一种方式中,设计时选用双口面板。

另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多媒体信息模块,主要用于同轴线或光纤的连接。其接口标准有:ST接头、FC 型接头、SC接头、BNC接头等。

5.5.4 配线架

配线架的作用是使所有信息点的数据线缆均集中到配线架上,这样极大方便了用户在今后应用中进行信息点的调整,真正起到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效果。

常见的配线架有RJ45配线架、电话配线架、光纤配线箱等。

1.RJ45配线架

RJ45配线架上的模块全部为RJ45模块,常见的有12、24、48口19吋机架式,一般前后面板均有标记,便于安装与管理。

2.电话配线架

电话配线架的配接方式为卡接式,主要应用于接受来自电话总机房的专线、直线电话和分机电话线。

3.光纤配线箱

中间光纤配线箱主要应用于纯光网的光纤配线中。

5.5.5 线缆管理器

线缆管理器又称理线器,线缆管理器专门用于托住机柜内的水平双绞线电缆和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它有3个作用:

l)从电子产品设计的原理来说,线缆连接器(如RJ45模块)上的线缆不应给连接器施加拉力,以防止连接点因受力时间过长而造成接触不良。双绞线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几十根数米长的电缆所产生的拉力会相当大。因此,布线系统都采用外部方法(如使用尼龙来带固定线缆等)减少线缆对RJ45模块的拉力,但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线缆管理器将线缆托平,使线缆根本不对模块施力,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2)线缆管理器为电缆提供了平行进入RJ45模块的通路,使电缆在压入模块之前不再多次直角转弯,减少了自身的信号辐射损耗,同时也减少了对周围电缆的辐射干扰(串扰);

3)由于线缆管理器使水平双绞线有规律的、平行的进入模块,因此在今后线路扩充时,将不会因改变一根电缆而引起大量电缆的更动,使整体可靠性得到保证,即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

5.6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干线电缆组成。通常由垂直大对数铜缆或光缆组成,它的一端端接于设备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通常接在楼层接线间的各个管理配线架上。

5.6.1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干线传输电缆的设计必须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适应今后的发展。干线子系统布线走向应选择干线线缆最短、最安全、最经济的路由。干线子系统在系统设计施工时,应预留一定的线缆做冗余信道,这一点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l. 影响干线子系统设计的因素

1)每层楼的干线要求;

2)整座楼的干线要求;

3)从楼层到设备间的干线电缆路由;

4)干线接线间的接合方法;

5)干线电缆的长度;

6)敷设附加横向电缆时的支撑结构;

2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对于增强型和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非屏蔽双绞线。

2)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最经济的路由。建筑物有两大类型的通道: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型通道是指一连串上下对齐的交接间,每层楼都有一间,利用电缆竖井、电缆孔管道电缆、电缆桥架等穿过这些房间的地板层。每个交接间通常还有一些便于固定电缆的设施和消防装置。开放型通道是指从建筑物的地下室到楼顶的一个开放空间、中间没有任何楼板隔开,例如,通风通道或电梯通道,不能敷设干线子系统电缆。

3)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话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话音和数据的需要。

3 干线中的双绞线电缆

干线中的双绞线电缆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双绞线敷设时线要平直,走线槽,不要扭曲。

双绞线的两端点要标号。

双绞线的室外部要加套管,严禁搭接在树干上。

双绞线不要拐硬弯。

需要说明的是,双绞电缆在实际选用时,应注意缆线的适用场合。因为电缆有通用型和增强型之分。

通用型电缆:此电缆内含24-AWG硬铜导线,外包有PVC绝缘,为非阻燃型电缆。常用的有25对、50对、100对。通用型电缆敷设时应符合防火规范,作防火处理。要求所选择的通用型电缆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物布线标准和CSAT-529商业建筑物通信电缆系统设计指南以及IEEE802.3和10BASE-T等。

增强型电缆:此电缆内包含24-AWG铜导线,聚乙烯绝缘,外包PVC外皮。缆芯绕着一层塑料带,并包着一层网状铝屏蔽物,该屏蔽物和外层PVC塑料粘合在一起形成AL YYN屏蔽。增强型电缆要符合EIAI/IIA586商业建筑系统设计指南以及IEEE802.3和10BASBT等技术要求。

4干线子系统布线设计的步骤

1. 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电缆要求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经济因素选择干线电缆类别。根据我国国情和防火规范要求,一般常采用通用型电缆,外加金属线槽敷设。特殊场合可采用增强型电缆敷设。

2. 确定干线电缆路由

选择干线电缆路由的原则,应是最短、最安全、最经济。垂直干线通道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电缆管道法和电缆井法。

电缆管道方法:干线通道中所用的电缆孔是很短的管道,通常用直径为10cm的钢性金属管作成。它们嵌在混凝土地板中,这是在浇注混凝土地板时嵌入的,比地板表面高出2.5~10cm。电缆往往捆在钢绳上,而钢绳又固定到墙上已铆好的金属条上。适用场合为配线间上下都对齐的环境。

电缆井方法:电缆井是指在每层楼板上开出一些方孔,使电缆可以穿过这些电缆井,从某层楼延伸

到相邻的楼层。电缆井的大小依所用电缆的数量而定。与电缆孔方法一样,电缆也是捆在或箍在支撑用的钢绳上,钢绳靠墙上金属条或地板三角架固定住。离电缆井很近的墙上立式金属架可以支撑很多电缆。电缆井的选择性非常灵活,可以让粗细不同的各种电缆以任何组合方式通过。电缆井方法虽然比电缆孔方法灵活,但在原有建筑物中开电缆井安装电缆造价较高,它的另一个缺点是使用的电缆并很难防火。如果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采取措施去防止损坏楼板支撑件,则楼板的结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

3 绘制干线路由图

采用标准中规定的图形与符号绘制垂直子系统的线缆路由图,图纸应清晰、整洁。

4 确定干线电缆尺寸

干线电缆的长度可用比例尺在图纸上实际量得,也可用等差数列计算。每段干线电缆长度要有备用部分(约10%)和端接容差。

5 主干光缆的选择

光纤分单模(8.3/125um)、多模(62.5/125um、50/125um)两种。单模光纤具有传输带宽高、传输距离远、可扩充性高、光纤价格便宜的优点,多模光纤则具备维护方便、应用广泛、网络整体造价便宜的优点。

从目前国内外局域网应用的情况来看,采用单模结合多模的形式来铺设主干光纤网络,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这样能够扬长避短,既能够低成本的网络高速应用,又能够满足未来发展和其他弱电系统信号传输(如有线电视信号等)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国外主流布线公司,积极倡导的新一代高带宽多模光纤(NGMMF)逐步地走向实用化,其所能够提供的传输带宽和距离已非常接近目前的单模光纤,而整体网络造价却明显低于单模光纤。

光缆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光纤电缆敷设不应该绞结。

.在室内布线时要走线槽。

.在地下管道中穿过时要用PVC管。

.需要拐弯时,其曲率半径不能小于30cm。

.室外裸露部分要加铁管保护,铁管要固定牢靠。

.不要拉得太紧或太松,并要有一定的膨胀收缩余量。

.采用地埋方法时,要加铁管保护。

5.7 设备间

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室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通过电缆把各种公用系统设备互连起来。设备间的主要设备有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器、楼宇自控设备主机等。它们可以放在一起,也可分别设置。在较大型的综合布线中,可以将计算机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楼宇自控设备主机分别设置机房,把与综合布线密切相关的硬件设备放置在设备间,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机房放在离设备间较近的位置。

5.7.1 设备间的环境因素

1.温度和湿度

设备间的温度、湿度对微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2.尘埃

尘埃或纤维性颗粒积聚,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微生物的作用还会使导线被腐蚀断掉。

3.照明

设备间内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 lux,同时还应设事故照明,在距地面0.8msin处,照度不应低于51 lux。

4.噪声

设备间的噪声应小于70dB。

5. 电磁场干扰

设备间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范围内不大于120dB,设备间内磁场干扰场强不

大于800A/m(相当于10Oe)。

6.供电

设备间供电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50Hz频率,380/220V电压,相数为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或单相三线制。

7.物理安全

设备间的安全要求比较严格,主要是防止失窃与损坏。

8.建筑物防火与内部装修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兰级耐火等级。设备间进行装修时,装饰材料应选用难燃材料或阻燃材料。

9.地面

为了方便表面敷设电缆线和电源线,设备间地面最好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其系统电阻应在1~10 ?之间。

10 墙面

墙面应选择不易产生尘埃,也不易吸附尘埃的材料。

11.顶棚

为了吸收噪声及布置照明灯具,设备顶棚一般是在建筑物梁下加一层吊顶。

12.火灾报警及灭火设施

在机房内、基本工作房间、活动地板下、吊顶地板下、吊顶上方、主要空调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应设置烟感和温感探测器。且灭火装置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

5.7.2 设备间的设计原则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的原则:

1.最近与方便原则

楼群(或大楼)主交接间(MC)宜选在楼群中最主要的一座大楼内,且最好离电信公用网最近,若条件允许,最好将主交接间与大楼设备间合二为一。

一般常放在一、二层,并尽量靠近通信线路引入房屋建筑的位置,以便与屋内外各种通信设备,网络接口及装置连接。通信线路的引入端和设备及网络接口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5m。此外,设备间应邻近电梯间,以便装运笨重设备。同时,应注意电梯内的面积大小、净空高度以及电梯载重的限制。

2 主交接间面积、净高选取原则

按每1500个信息插座15平米来计算,无障碍空间不低于2.4m。设备间面积、净高选取按照其中设备的具体要求来选取面积。当两者合二为一时,总面积应不小于主交接间和设备间分立时的面积要求之和。

设备间必须保证其净高(吊顶到地板亡间)不应小于2.55m(无障碍空间),以便安装的设备进人。门的大小应能保证设备搬运和人员通行,要求门的高度应大子2.1m,门宽应大于0.9m。

3 接地原则

设备间的位置应便于安装接地装置,根据房屋建筑的具体条件和通信网络的技术要求,按照接地标准选用切实有效的接地方式。

4.色标原则

采用色标表示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及相应的端口。

5 操作便利性原则

大楼主交接间配线架(CD、BD)宜采用机架式,当采用墙挂式配线架时,设备间应有足够的端接墙面以便操作和安装。

5.7.3 设备间的设计步骤

实施设计时可分为两步走:

1 选择和确定主布线场的硬件规模

主布线场是用来端接来自电话局和公用系统设备的线路,来自建筑主干线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的线路。最理想的情况是交连场的安装应使跳线或跨接线可连接到该场的任意两点。场的最大规模,应视交连场硬件的类型而定。若采用P型跳线架,场的最大规模的3600对线;若采用A型跳线架,最大规模是10800对线。而最大区划的规模,对于P型和A型方案分别是3600对线和10800对线。

2.选择和确定中继场/辅助场

为便于线路管理和未来线路的扩充,应认真考虑安排设备间中继场/辅助场的位置。在设计交连场时,其中间应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容纳未来的交连硬件。设计时,一般在相邻的墙面上安装中继场/辅助场。

5.7.4 设备间内的主要设备

设备间子系统的硬件大致同管理子系统的硬件相同,基本由光纤、铜线电缆、跳线架、引线架、跳线构成,只不过是规模比管理子系统大得多。

设备间要增加防雷、防过压、过流的保护设备。这些防护设备是同电信局进户线、程控交换机主机、计算机主机配合设计安装,有时需要综合布线系统配合设计。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表示:绿色表示网络接口的进线侧;紫色表示网络接口的设备侧,即中继/辅助场中继线:黄色表示交换机的用户引出线;白色表示干线电缆和建筑群电缆:蓝色表示设备间至工作站或用户终端的线路;橙色表示来自多路复用器的线路。

5.7.5 设备间内缆线的敷设方式和适用场合

1 活动地板

缆线在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敷设目前有两种:正常活动地板,高度为330mm~500mm:简易活动地板,高度为60mm~200mm。一般在建筑建成后装设。

正常活动地板下面空间较大,除敷设各种缆线外,还可兼作空调送风通道。简易活动地板因下面空间小,只作缆线敷设用,不能作为空调送风通道。

地板下敷设电缆的优点:缆线敷设和拆除均简单方便,能适应线路增减变化,有较高的灵活性,便于维护管理:地板下空间大,电缆容量和条数多,路由自由,节省电缆费用;不改变建筑结构。

地板下敷设电缆的缺点:造价较高,在经济上受到限制,会减少房屋的净高;对地板表面材料有一定要求,如耐冲击性、耐火性、抗静电,要求在人员走动时感觉良好。

适用场合:两种活动地板在新建建筑中均可使用,但要求能全房间铺设;地下管线和障碍物较复杂且断面位置受限制的地段。而对于简易活动地板,由于下面空间较小,在层高不高的楼层尤为适用,可节省净高空间,也适用于己建成的原有建筑。

2 地板或墙壁内沟槽

缆线在建筑中预先建成的墙壁或地板内沟槽中敷设,沟槽的断面尺寸大小根据缆线终接容量来设计,上面设置盖板保护。

地板或墙壁内沟槽敷设的优点:沟槽内部尺寸较大(但受墙壁或地板的限制),能容纳缆线条数较多;便于施工和维护,也有利于扩建;造价较活动地板低。

地板或墙壁内沟槽敷设的缺点:沟槽设计和施工必须与建筑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在配合协调上较为复杂;沟槽对建筑结构有所要求,技术较复杂;沟槽上有盖板,在地面上的沟槽不易平整,会影响人员活动,且不美观和不隐藏;沟槽预先制成,缆线路由不能变动,难以适应变化。

适用场合:地板或墙壁内沟槽敷设方式只适用于新建建筑,在已建建筑中较难采用,因不易制成暗敷沟槽;沟槽敷设方式只能在局部段落中使用,不宜在面积较大的房间内全部采用。

在今后有可能变化的建筑中不宜使用沟槽敷设方式。

3.预埋管路

在建筑的墙壁或楼板内预埋管路,其管径和根数根据缆线需要来设计。预埋管路必须在建筑施工中建成,所以使用中会受到限制,必须精心设计和考虑。

预埋管路敷设的优点:穿放缆线比较容易,维护、检修和扩建均有利;造价低廉,技术要求不高;不会影响房屋建筑结构。

预埋管路敷设的缺点:管路容纳缆线的条数少,设备密度较高的场所不宜采用;缆线改建或增设有所限制;缆线路由受管路限制,不能变动。

适用场合:预埋管路只适用于新建建筑,管路敷设段落必须根据缆线分布方案要求设计。

4走线架

在设备(机架)上沿墙安装走线架(或槽道)的敷设方式、走线架和槽道的尺寸根据缆线需要设计。在机架上安装走线架或槽道时,应结合设备的结构和布置来考虑。

走线架敷设的优点:不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限制,可以在建成后安装;便于施工和维护,也有利于扩建;能适应今后变动的需要。

走线架敷设的缺点:缆线敷设不隐蔽、不美观(除暗敷外);在设备(机架)上或沿墙安装走线架(或槽道)较复杂,增加施工操作程序;机架上安装走线架或槽道在层高较低的建筑中不宜使用。

走线架敷设方式适应性较强,使用场合较多,在已建或新建的建筑中均可使用这种敷设方式(除楼层层高较低的建筑外)。

5.8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的配线架、信息插座式配线架、相关跳线组成。管理子系统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5.8.1 管理子系统的交连硬件部件

在管理间子系统中,信息点的线缆是通过“信息点集线面板”进行管理的,而语音点的线缆是通过110交连硬件进行管理。

信息点的集线面板有12口、24口、48口等,应根据信息点的多少配备集线面板。

110型交连硬件是AT&T公司为卫星接线间、干线接线间和设备的连线端接而制定的PDS标准。110型交连硬件分两大类:110A和110P。这两种硬件的电气功能完全相同,但其规模和所占用的墙空间或面板大小有所不同。每种硬件各有优点。110A与110P管理的线路数据相同,但110A占有的空间只有110P 或老式的66接线块结构的1/3左右,并且价格也较低。

5.8.2 管理子系统支连的几种形式

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管理子系统常采用单点管理单交连、单点管理双文连和双点管理双交连3种方式。

1.单点管理单连接

这种方式使用的场合较少。

2.单点管理双连接

单点管理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设备或互联设备附近,通过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用户工作区或配线间里面的第二个接线交接区。如果没有配线间,第二个交连可放在用户间的墙壁上。

用于构造交接场的硬件所处的地点、结构和类型决定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方式。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规模和选用的硬件。

3 双点管理双连接

当低矮而又宽阔的建筑物管理规模较大、复杂时(如机场、大型商场),多采用二级交接间,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双点管理除了在设备间里有一个管理点之外,在配线间仍为一级管理交接(跳线)。在二级交接间或用户房间的墙壁上还有第二个可管理的交接。双交接要经过二级交接设备。第二个交连可能是一个连接块,它对一个接线块或多个终端块(其配线场与站场各自独立)的配线场和站场进行组合,

5.8.3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1)管理子系统中干线配线管理宜采用双点管理双交接。

2)管理子系统中楼层配线管理应采用单点管理。

3)配线架的结构取决于信息点的数量、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性质和选用的硬件。在配线架上应具有用于标记管理的插槽或标牌。A型适用于用户不经常对楼层的线路讲行修改、移位或重组。P型适用于用户经常对楼层的线路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

4)端接线路模块化系数合理。连接电缆端接采用3对线:基本型PDS设计中的干线电缆端采用2对线;增加型PDS设计中的干线电缆端接采用3对线;工作站点对点端接采用4对线。

5)交接设备跳接线连接方式要符合下列规定:①对配线架上相对稳定一般不经常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的线路,宜采用卡接式接线方法;②对配线架上经常需要调整或重新组合的线路,宜使用快接式插接线方法;③根据信息点(TO)的分布和数量确定交接间及楼层配线架(FD)的位置和数量,FD的接线模块应有20%至30%左右的余量:④建筑物配线设备的规模宜根据楼内信息点数量、用户交换机门数、外线引入线对数、主干线缆的对数来确定,对光纤而言,应根据光缆的芯数及规格、型号确定光缆端接箱规格、型式;⑤在交接间内应留有一定的余量空间以备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设备。

列管理接线间墙面材料清单应全面,并画出详细的墙面结构图。

5.9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也称楼宇管理子系统。一个企业或某政府机关可能分散在几幢相邻建筑物或不相邻建筑物内办公,但彼此之间的语音、数据、图像和监控等系统可用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各(硬件)连接在一起。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及相应设备组成了建筑群子系统。

5.9.1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1)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一般应选用多模或单模室外光缆。特殊情况下,如某建筑内的信息点特别少时,通向此建筑的干线可使用室外型铜质缆线,但要注意的是布线距离应符合标准的规定,否则需要使用中继器。

2)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需使用光缆与电信公用网连接时,应采用单模光缆,芯数应根据综合通信业务的需要确定。

3)建筑群主于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方式进行敷设,设计时应预留备用管孔,以便为扩充使用。管道所埋设的深度要求至少要离地面18ft(4572cm)。若实际中需要对主于线架空时,应注意保护措施,防止物理损坏。

4)当采用直埋方式时,电缆通常离地面6096cm以下的地方或按当地法规,并应做好路由标志,缆线应作好保护。线缆引入大楼时,入口处应做好铁管保护。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5.9.2 建筑群子系统中电缆敷设方法

在建筑群子系统中电缆布线方法有4种。

1.架空电缆布线

架空安装方法通常只用于有现成电线杆,而且电缆的走法不是主要考虑内容的场合。注意从电线杆至建筑物的架空线距离不超过30m为宜。建筑物的电缆入口可以是穿墙的电缆孔或管道。入口管道的最小口径为50mm。建议另设一根同样口径的备用管道,如果架空线的净空有问题,可以使用天线杆型的入口。该无线的支架一般不应高于屋顶1200mm。如果再高,就应使用拉绳固定。此外,天线型人口杆高出屋顶的净空间应有2400mm,该高度正好使工人可模到电缆。

架空电缆通常穿入建筑物外墙上的U形钢保护套,然后向下(或向上)延伸,从电缆孔进入建筑物内部,如图4-20所示,电缆入口的孔径一般为50mln,建筑物到最近处的电线杆

2.直埋电缆布线

直埋布线法优于架空布线法,影响选择此法的主要因素如下:

l)初始价格;

2)维护费;

3)服务可靠:

4)安全性;

5)外观。

在选择最灵活、最经济的直埋布线线路时,主要的物理因素如下:

1)土质和地下状况;

2)天然障碍物,如树林、石头以及不利的地形;

3)其他公用设施(如下水道、水、气、电)的位置;

4)现有或未来的障碍,如游泳地、表土存储场或修路。

在直埋线缆时,需要申请许可证书。申请许可证时要注意考虑以下内容:

1)挖开街道路面;

2)关闭通行道路;

3)把材料堆放在街道上;

4)使用炸药;

5)在街道和铁路下面推进钢管;

6)电缆穿越河流。

切不要把任何一个直埋施工结构的设计或方法看作是提供直埋布线的最好方法或惟一方法。在选择某个设计或几种设计的组合时,重要的是采取灵活的、思路开阔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要适用,又要经济,还能可靠地提供服务。直埋布线的选取地址和布局实际上是针对每项作业对象专门设计的,而且必须对各种方案进行工程研究后再做出决定。工程的可行性决定了何者为最实际的方案。

3 管道系统电缆布线

管道系统的设计方法就是把直埋电缆设计原则与管道设计步骤结合在一起。当考虑建筑群管道系统时,还要考虑接合井。

在建筑群管道系统中,接合井的平均间距约180in(600fi),或者在主结合点处设置接合井。接合井可以是预制的,也可以是现场浇筑的。应在结构方案中标明使用哪一种接合并。

预制接合井是较佳的选择。现场浇筑的接合井只在下述几种情况下才允许使用:

l)该处的接合井需要重建;

2)该处需要使用特殊的结构或设计方案;

3)该处的地下或头顶空间有障碍物,因而无法使用预制接合井;

4)作业地点的条件(例如土壤不稳固等)不适于安装预制人孔。

4.隧道内电缆布线

在建筑物之间通常有地下通道,大多是供暖供水的,利用这些通道来敷设电缆不仅成本低,而且可利用原有的安全设施。如考虑到暖气泄漏等问题,电缆安装时应与供气、供水、供暖的管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安装在尽可能高的地方,可根据民用建筑设施的有关条例进行施工。

5.10 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

5.10.1 电气防护

电气防护设计应把握以下的原则:

l)设备间、通信间安放的计算机主机,程控用户交换机,接入网设备及必要的转换设备对交、直流电源提出的要求,应能给予保证。

2)楼群、楼内主交接间、楼层交接间、设备间、通信间应有独立、可靠的交流220V电源配电线路,有条件时可配置220V,50Hz UPS电源供电设备。

3)当综合布线系统的周围环境存在电磁干扰时,布线电缆必须采用屏蔽防护措施,以抑制外来的电磁干扰,建议采用钢管或金属线槽方式或采用屏蔽线缆或者光纤。

4)综合布线系统如采用电缆屏蔽层组成接地网时,各段的屏蔽层必须保持可靠连通并接地,任意两点的接地电压不应超过1Vr.ms,不能满足接地条件的地场合宜采用光纤敷设。

5)使用钢管或金属线槽方式敷设的非屏蔽双绞线,各段钢管或金属线槽应保持电气连接并接地。当使用屏蔽电缆时,从配线架到TO的整条通道都应有可靠的屏蔽措施。

6)在设备间、各层交接间、通信间都应提供合适的接地端。机架应用直径4mm的铜线连接至接地端,干线交接间必须把电缆的屏蔽层连至合格的楼层接地端,屏蔽层在各楼层的接地,都应采用直径4mm的铜线把干线电缆的屏蔽层焊接到合格的楼层接地端。

7)干线电缆位置应接近垂直的地导体,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中心部分。

8)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人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过压、过流保护期。

9)当线路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如: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地电势上升250V以上引起的电源故障、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

10)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放电保护器。

11)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

12)干线通道中垂直布线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是阻燃型线缆。

13)凡与综合布线系统有关的配线架、线缆等的接地点在任何层次上都不得与避雷系统相连,与强电接地系统的连接只能在两个接地系统的最底层。

14)要求综合楼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欧姆。当楼内设备有更高要求或邻近有强电磁场干扰,而对接地电阻提出更高要求时,应取其中的最小值作为设计依据。

15)通信线与电力线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要求。

16)墙上敷设的线缆、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规定。

5.10.2 接地设计

布线中的接地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质量。

根据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要求的规定: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结构包括接地线、接地母线(层接地端子)、接地干线、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线、接地体六部分,在进行系统接地的设计时,可按上述六个要素分层次地进行设计。

(1)接地线

接地线是指综合布线系统各种设备与接地母线之间的连线。所有接地线均为铜质绝缘导线,其截面应不小于4平方毫米。当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电缆布线时,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作为接地线连至每层的配线柜。若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穿钢管或金属线糟敷设时,钢管或金属线糟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在两端具有良好的接地。

(2)接地母线(层接地端子)

接地母线是水平布线与系统接地线的公用中心连接点。

每一层的楼层配线柜应与本楼层接地母线相焊接,与接地母线处于同一配线间的所有综合布线用的金属架及接地干线均应与该接地母线相焊接。接地母线应为铜母线,其最小尺寸为6mm厚*50mm 宽,长度视工程实际需要来确定。接地母线应尽量采用电镀锡以减小接触电阻,如不是电镀,则在将导线固定到母线之前,须对母线进行清理。

(3)接地干线

接地干线是由总接地母线引出,连接所有接地母线的接地导线。

在进行接地干线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物的大小、以及综合布线的路由与空间配置,并与综合布线电缆于线的敷设相协调。接地干线应安装在不受物理和机械损伤的保护处,建筑物内的水管及金属电缆屏蔽层不能作为接地干线使用。当建筑物中使用两个或多个垂直接地干线时,垂直接地干线之间每隔三层及顶层需用与接地干线等截面的绝缘导线相焊接。接地干线应为绝缘铜芯导线,最小截面应不小于16平方毫米。当在接地干线上,其接地电位差大于1Vr.ms(有效值)时,楼层配线间应单独用接地干线接至主接地母线。

(4)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

一般情况下,每栋建筑物有一个主接地母线。主接地母线作为综合布线接地系统中接地干线及设

备接地线的转接点,其理想位置宜设于外线引入间或建筑配线间。主接地母线应布置在直线路径上,同时考虑从保护器到主接地母线的焊接导线不宜过长。接地引人线、接地干线、直流配电屏接地线、外线引入间的所有接地线、以及与主接地母线同一配线间的所有综合布线用的金属架均应与主接地母线良好焊接。当外线引入电缆配有屏蔽或穿金属保护管时,此屏蔽和金属管应焊接至主接地母线。主接地母线应采用铜母线,其最小截面尺寸为6平方毫米到100平方毫米,长度可视工程实际需要而定。和接地母线相同,主接地母线也应尽量采用电镀锡以减小接触电阻。若不是电镀,则主接地母线在固定到导线前必须进行清理。

(5)接地入线

接地引入线指主接地母线与接地体之间的接地连接线,宜采用镀锌扁钢。接地引入线应作绝缘防腐处理,在其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措施,且不宜与暖气管道同沟布放。

(6)接地体

接地体分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当综合布线采用单独接地系统时,接地体一般采用人工接地体,并应满足以下条件:

.距离工频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体不宜小于10m。

.距离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接地体不应小于2m。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

5.10.3 防火措施

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的用量在逐渐增多,现在计算机的应用以约每年以25%的速度在增长。而图像通信,如监控电视、会议电视与语音、数据等多媒体通信也在不断发展,每幢建筑使用综合布线数量均很多,一般敷设于走廊的吊顶层,密闭的管道内或活动地板内。使用的缆线保护层材料一般有聚乙烯、聚氯乙烯PE/PVC,VC,低烟无卤LSZH(for Low Smoke Zero Halogen)及氟树脂Teflon FEP (特氟龙聚全氟乙丙树脂)几种。聚乙烯缆线燃烧起来,每1500m长度相当于14公升到15公升原油的发热值。1500m缆线只能提供连接20 个信息出口的用线量,如果这一楼层有400个信息出口进行折算,燃烧时则会产生300公升的原油发热值。除了顺着缆线蔓延扩大火情外,PVC线还会有氯分于毒性气体产生。因此可以说这方面存在视而不见的重大隐患,会引起人员的伤亡,有的不是被烧死而是被毒气窒息而亡。

PVC材料在综合布线的线缆中大量用到。

因此综合布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电缆或光缆,应采用阻燃的电缆和光缆;在大型公共场所宜采用阻燃、低燃、低毒的电缆或光缆;相邻的设备间或交换间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

通信电缆的防火测试标准有UL910、IE332—1及IEC332—3。

UL910标准为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美国使用,UL910等同美国NFPA262—1990。UL910标准高于IE332—1及IEC332—3标准,标准认为IEC332—l及IEC332—3可以用于垂直通道,因为在垂直通道内燃烧起来要比水平缆线影响要小些。使用UL910验证的缆线适用于水平缆线,因为水平缆线燃烧起来影响面较大,特别是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如股票交易室、火车站的候车室、飞机场的候机厅、礼堂等。

UL910是几种防火标准中要求最高的标准,而符合UL910标准的FEP材料,阻燃性能要比符合IEC 331—l,IEC 332—3标准的LSZH阻燃性能好,燃烧起来烟的浓度低。万一燃烧起来也可以减少火灾的损失及对人类的危害。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方擎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所承接的所有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1人员架构:项目负责人电话现场施工负责人电话 2安全培训: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培训施工安全培训 3 材料,设备: 1 传输部分:线缆、光缆、连接头等 2 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3 终端部分:信息插座、光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5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6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线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4 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齐全。 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技术交底。 5施工面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终端设备及相应的适配器、连线组成。 6线槽、桥架敷设 1线缆桥架、线槽宜距离地面2.2m以上安装,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强电桥架,消防等)不应小于30cm。 2线缆桥架、线槽垂直敷设时,在线槽或者桥架上端下端每隔1.5M进行固定 3线缆桥架平行敷设时要求每隔2m进行固定,水平垂直不的大于5cm 4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偏差不应超过3mm。 5丝杆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线缆桥架、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 7桥架及线槽的安全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8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9线缆桥架、线槽水平,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处进行桥架接地 10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7 管线的敷设 1暗管敷设:暗管敷设宜选用阻燃硬质PVC管或镀锌钢管,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40%~50%。 2暗敷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线槽高度不宜超过25mm。线槽的长度超过6m或线槽拐弯处宜设置过线盒。 3建筑物内横向布放的暗管管径不宜大于25mm,天棚里或墙内水平、垂直敷设管路的管径不易大于4cm。 8 线缆敷设 1缆线布放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逢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他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9)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10)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11)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梭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 (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一、材料设备要求 (一)主要设备要求(配线架、理线器、机柜、通讯模块等): 1工程所用设备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经检验的设备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3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4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5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6预埋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表面涂覆或镀层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 7管材采用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8管道采用水泥管路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9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毛刺、断裂或破损。 10设备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二)缆线的要求: 1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2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3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4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loo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5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测时要求如下: (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纤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7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2)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接插件要求: 1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它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3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四)配线设备要求: 1光、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办公楼结构化综合布线 六类系统 设计方案 2018.3.7

第1章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网络布线基础 在今天的办公楼中,拥有一套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能提供对外电讯服务,而且能很好的融合话音、数据、视讯,从完全意义上它为整个办公楼提供了一个迅速、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针对建筑内部智能系统(电脑及网络、语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的信号传输线路,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话音通信、数据图像处理、控制等,从而建成智能化的办公楼。 对于一座办公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办公楼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2结构化布线 ●具有开放性和充分的灵活性,不论各个子系统设备如何改变,位置如何 移动,布线系统只需跳线不须任何其它改变。 ●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 ●可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

典型综合布线示意图

1.3综合布线施工流程 在施工中所有室内线路均采用六类双绞网线进行铺设,尽量减少明线走线的距离,在明线铺设过程中采用明装线槽进行加装,至各楼层采取有线与无线网络设备统一进箱或进柜悬挂安装,并经线路排架统一安排线走线。 1.4执行标准 智能建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如同计算机、建筑一样,也必须有标准规范。目前,已出台的综合布线及其产品、线缆、测试标准主要有: ● ISO/IEC 11801 《信息技术-布线标准》 ● ANSI EIA/TIA 568A《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 ANSI EIA/TIA 568B.2-1《4对100欧姆六类布线系统性能指标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民用建筑电 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电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0、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72-9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EBD-03-95) ●《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第2章网络设备的设计和安排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

凯旋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 一、总体概述 近年来,信息处理系统发展迅速,对信息传输的快速、便捷、安全性和稳定可靠性要求高。在新建办公楼中,所建网络要求对内适应不同的网络设备、主机、终端、PC及外部设备,可构成灵活的拓扑结构,有足够的系统扩展能力,对外通过与国家公共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与国内外新闻机构、信息中心相连,组成全方位多通道的信息访问系统。总之,既要适应当前信息处理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物理上为星形结构,逻辑上为总线结构,这样既有利于系统连接和扩充,保持很高的灵活性;同时也能保证信息传输的高速率。标准上符合EIA/TIA568商用建筑物配线标准和常用通信标准,兼容多个厂家的产品设备,支持各种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递以及控制信号和弱电信号的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是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作为通信系统的主要物理支持平台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是系统建设的重点。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必须要满足大楼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大部分子系统都位于建筑物内部,一旦完成建设将很难变更系统地结构并对系统进行升级,所以在建设初期就明确结构化布线系统作为一个基础的物理平台,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二、设计原则 安全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在性能指标中安全性放在首位。要求数据不丢失、系统可靠连续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的安全标准,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有效工作。 实用性:系统设计应符合实际需要,不能华而不实。如果片面追求系统的超前性,势必造成投资过大,使系统偏离实际需要太远;而片面追求经济性,势必降低功能与技术先进性,而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系统要有实用性,具备好的性能价格比。 可扩充性:系统所应用的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同时考虑到本工程功能多、用户多、服务对象不同,因此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将来扩展的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 1.施工工艺流程 设备安装 不合格 系统测试 交验 合格 初验测试 移交 割接准备工作 割接 不合格 试运行验收测试 最终验收证明 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 1)电缆作弯 A.电缆作弯的方法: ◆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

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 ◆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 ◆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 ◆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 ◆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更应注意。 B.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 ◆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 ◆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与作成端的端子板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 ◆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致,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 C.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 ◆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的1~2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继续绑下去,不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开始作弯。 ◆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

弯。 ◆靠近电缆弯的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在每层转变处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缆弯将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 D.捆绑电缆注意事项: ◆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路由和站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 ◆捆绑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20~25条,布放好一部份即可捆绑一部份。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 E.捆绑电缆: ◆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开始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危重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需要后,即可正式捆绑。正式捆绑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两头不编线时,也可从中间向两端捆绑,但不得从两端向中间捆绑。 F.电缆整理: ◆捆绑电缆时,应随绑随整理。 ◆电缆堆部分不平直时,可垫以木块,并用橡皮锤子轻轻敲打矫正。 ◆每组电缆放绑完毕后,即可将辅助支铁和临时捆扎线去掉。 ◆作大走道电缆弯用的辅助支铁,应在绑好一道悬空捆绑后方可取下。用钩针和穿针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使其合乎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投标方案

1.1 综合布线系统 1.1.1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进行深化设计及提出目前图纸问题; 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2主要材料 超五类信息模块、信息插座、地插、室内六芯多模光缆、室内八芯多模光缆、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25对大对数线缆、50对大对数线缆、网络机柜、模块式配线架、24口光缆配线架、光纤耦合器、光缆尾纤、110配线架、5对连接块、各类跳线、桥架、管材型材等。 3 主要机具 施工机具:电焊机、切割机、剥线钳、打线钳、光纤熔接机、对讲机、专用工具等。 测试机具:网络测试仪、FLUKE、网络线缆测试仪、数字万用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光时域反射计、光波网络分析仪等。 4 作业条件 1)在建筑工程和室内装修施工的同时或稍后的适当时间安排施工,应避免彼此脱节,必要时可随时修改计划,以求密切配合,协作施工,有利保证工程质量。 2)调查现场,复核设计的缆线敷设路由和设备安装位置应正确。事先预留的暗管、地槽、洞孔的数量、位置、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中的规定要求。有漏缺、不妥之处应形成书面记录交有关方面确认,施工整改后再进行。 3)设备间和干线交接间等专用房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土建工程必须全部完工,墙壁和地面均平整,室内通风、干燥、光洁,门窗齐全,门锁性能良好,钥匙齐全,以保证房间安全可靠。 (2)房间内按设计要求预先设置的地槽、暗敷管路和洞孔位置、数量和尺寸均正确无误,满足安装施工需要。 (3)对设备间内铺设的活动地板应认真检查其施工质量。活动地板应有防静

网络布线工程施工标准及图片

网络工程施工标准 工程部经理:陈海华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大楼内,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不可缺少的。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 或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 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包含着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线路 (网络线路、电话局线路)间的民用电缆及相关的设备连接措施。布线系统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 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作为信息产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楼宇自动化系统(B A); ?2) 通信自动化系统(C A); ?3) 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 A); ?4) 计算机网络系统(C N)。 布线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网络工程经过调研,确定方案后,下一步就是工程的实施,而工程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开工 ?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开工前要办理好相关手续(出入证、安全消防用品等)。 ?施工人员进入工地要穿统一工作服。

?设计综合布线实际施工图。确定布线的走向位置。供施工人员使用。 ?施工前向项目经理领取材料清单及工程进度表。 ?备料。网络工程施工过程需要许多施工材料,这些材料有的必须在开工前就备好料,有的可以在开工过程中备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光缆、双绞线、插座、信息模块、服务器、稳压电源、集线器等落实购货厂商,并确定提货日期; ?不同规格的塑料槽板、P V C防火管、蛇皮管、自攻螺丝等布线用料就位;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 施工现场督导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处理施工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协调处理各方意见。 ?2) 如果现场施工碰到不可预见的问题,应及时向工程单位和项目经理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供工程单位当场研究解决,以免影响工程进度。施工现场进度变更与材料变更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便于项目经理及时变更报价及施工进度的调 整。 ?3) 对工程单位计划不周的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每周必须以书面形式向项目经理汇报工程进度。 ?4) 对工程单位新增加的点要及时在施工图中反映出来。 ?5) 对部分场地或工段要及时进行阶段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施工结束时注意事项 ?工程施工结束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 清理现场,保持现场清洁、美观; ?2) 对墙洞、竖井等交接处要进行修补;

网络综合布线总结报告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竣工总结报告 一、项目名称: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 二、设计施工依据: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三、项目概括: 利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1套网络综合实训装置、2套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等综合布线实训器材。通过安装模拟三层墙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的安装,管理间与设备间的连接,设备间的建筑群的连接,以及线缆的端接与测试。完全模拟了工程实际的TO→CD的情况,完成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竣工资料编写。 四、施工步骤: 1.项目组分工 项目组工三人,一人主要负责设计项目,同时完成复杂永久链路的端接;一人负责模拟墙线管与线槽的安装;另一人负责管理间、设备间、建筑群子系统配线架的安装与线缆的端接。 2.施工过程: 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施工图、系统图、信息点点数统计表、端口对应表等设计内容,完成竣工资料编写。 完成工作区子系统的信息点18个底盒、25个信息模块安装与端接;水平系统的线管与线槽的安装,线缆的敷设;完成管理间、设备间、建筑群子系统的机柜配线架的安装与线缆端接的任务。并进行万县的制作、复杂永久链路的端接、模块端接和线缆测试。 五、收获与体会: 在技术方面我们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加深了对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学习与理解。 在思想品质方面,通过团队配合与协作,增强了组织管理、协调、表达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总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增强了我们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为我们将来“零”距离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 安装铜缆布线(一)工具准备 1.线缆敷设工具 穿线器 2.双绞线缆端接工具

3.标识工具 (二)线缆整理材料准备 (三)标签材料准备 1线缆标签 (1)普通不干胶标签。该标签成本低,安装简便,不易长久保留。 (2)覆盖保护膜线缆标签。该标识内容清晰,标签完全缠绕在线缆上并有 一层透明的薄膜缠绕在打印内容上。可以有效地保护打印内容,防止 刮伤或腐蚀。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性能。

2套管标签 只能在端子连接之前使用,通过电线的开口端套在电线上。有普通套管和热缩套管之分。热缩套管在热缩之前可以随便更换标识,具有灵活性,经过热缩后,套管就成为能耐恶劣环境的永久标识。安装步骤如下: 3场标签 由背面为不干胶的材料制成,可贴在设备间配线间、二级交接间建筑物布线场的平整表面上。4配线架标签 配线架标签-般为插入标签,它是硬纸片, 通常由安装人员在需要时取下来使用。. 5信息插座面板标签 (四)敷设双绞线缆 敷设双绞线缆的基本要求 (4)线缆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 6cm,电信间宜为0. 5~2m,设备间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5)桥架及线槽内线缆绑扎要求。 (6)电缆转弯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7)电缆与其它管线距离。 (8)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9)拉绳速度和拉力。 (10)双绞线牵引。 2敷设水平双绞线 (1)暗道布线 暗道布线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已把管道预埋好地板管道或墙体管道,管道内有牵引电缆线的钢丝或铁丝,如果没有,就用小型穿线器牵引。安装人员只需索取管道图纸来了解布线管道系统,确定布线路由。管道一般从配线间或走廊水平主干槽道埋到信息插座安装孔,安装人员只要将4对线电缆线固定在信息插座的拉线端,从管道的另一端将线缆牵引拉出。 (2)天花板内布线 水平布线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天花板内布线。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①确定布线路由; ②沿着所设计的路由,打开天花板,用双手推开每块镶板,多条4对线很重,为了减轻压在吊顶上的压力,可使用J形钩、吊索及其他支撑物来支撑; ③以同一工作区信息点为-组,每组布放6根双绞线缆为宜; ④加标签。在箱上或放线记录表上写标识编号,在线缆的末端注上标识编号; ⑤在离电信间最远的一端开始,拉到电信间。 ⑥将线缆整理进机柜。 (3)墙壁线槽布线 墙面线槽布线是一种明铺方式,均为短距离段落。如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没有暗敷管槽时,只能采用明敷线槽或将线缆直接敷设,在施工中应尽量把线缆固定在隐蔽的装饰线下或不易被碰触的地方,以保证线缆安全。 在墙壁上布线槽-般遵循下列步骤: ①确定布线路由; ②沿着路由方向放线(讲究直线美观) ; ③线槽每隔1 m要安装固定螺钉; ④布线时线槽容量为70% ;

网络布线施工方案(1)

某医院网络布线施工方案 我院根据现有办公环境和办公楼整体建筑布局状况,向装修公司提出如下网络布线施工方案: 一、网络采用100M/1000M快速以太网。网络结构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布线方式,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可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模块化子系统的结构。支持楼层的语音、数据、图像及视像等数字及模拟传输应用,这样做易于扩容,当哪个子系统内部改动时,并不影响其它部分,而且利于移动、增加、改变而几乎没有系统停机时间,可充分执行管理支持。 二、医院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地方,所以线缆我们要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千兆以太网布线、六类布线。根据大楼的信息点点位分布以及管理的方便性来确定,确保设备配线间所管理的任一信息点的水平线缆长度不会超过90米的国家/国际标准。楼层间交换机一般的原则是就近弱电井附近。 三、中心机房设置在二层房内。机房布线采用电子配线架、低烟无卤阻燃型千兆以太网布线。可分为4区;分配线区、服务器区、配电区、监控区等。 四、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元器件(包括面板、模块、线缆、光纤、配线架、跳线等)应全部采用国际一流进口品牌的产品,其标准模块化设计使得增、减、替换都很容易实现,方便日常维护。(如西蒙、安普、绿联、康普系列) 五、本次综合布线设计中设置五个子系统,即工作区

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和管理区子系统。 (一)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包括信息插座、连接软线、适配器等。信息插座均采用标准RJ45出口。每个信息地板插座采用六类双模块,可以非常容易的进行不少于十次的重复端接,有多种颜色可以供选择,兼容各种规格的5五类电缆。其安装非常简便,无需昂贵的打线工具,同时也便于维修和管理,降低维护成本。新型的线缆与模块刀口的接触方式,使端接后可靠性和稳定性极高。 (二)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为从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间的水平线缆。本工程水平子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线缆采用低烟无卤等级,内带十字骨架六类双绞线,可支持千兆以太网应用。水平配线长度不应超过90m。 (三)垂直子系统 垂直干线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主机房与各管理子系统间 的连接。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整个弱电系统无接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四)管理子系统 1、配线架需以整洁而且安全的方式安装在标准机柜内。

综合布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 “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工程- 网络智能布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按贵方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图,按现行的国家施工验收规程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施工操作规程、重庆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再结合我公司的施工能力、技术准备力量及多年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的。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直接指导施工的依据,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对加强施工管理、有效的调配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成本、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有积极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一旦经甲方和建设监理公司审核认可后,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一定严格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2.编制范围及内容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严格按照本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要求进行质量策划后编制的,在人员、机械、材料供应、平衡调配、施工方案、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进行部署下完成。 2、我公司高度重视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召集曾从事过类似工程工作的技术专家、有关负责人攻克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及特殊部位的施工技术,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具有呼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本着对建设单位负责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针对本工程设计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我们编制的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优、速度快、造价低、操作性强”。同时保证周边和施工现场有良好环境。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3;《建筑与建筑 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 —92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YD/T926.1-1997 《中国电气装 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 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 87)《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标准》EIA/TIA TSB-95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招标项目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工程- 网络智能布线工程已由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批准建设,招标人为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公安分局,工程建设资金来自中央财政、省财政及自筹。 数据语音跳线在机房内必须有明确的颜色区别加以区分,方便管理,布线系统分为内网、外网和语音网等系统,各系统在物理上完全隔离,保证内部管理布线系统的安全。 系统分为内网(数据)、外网(数据)和语音网等系统,其中副职领导(包括主任室和副总师)以上为岗位1个内网(数据)、1 个外网(数据)、1个语音外线、1 个语音内线(2+2);中干和工位为1个外网(数据)、1个内网(数据)、1个语音(2+1),其他为1个语音内线。 系统采用星型组网结构,机房集中管理。以万兆为主干,六类千兆交换到桌面,楼层配线间子系统采用24 口模块化集成式六类配线架端接管理水平子信息点,配线架前端应具有明显的、可方便的更换的、永久的标识,用以灵活标注内网、外网数据点。合理配置理线器,带盖板,以兼具坚固和美观感,配置原厂RJ45-RJ45 铜缆跳线,长度为2-3 米。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 1.施工工艺流程 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 1)电缆作弯 A.电缆作弯的方法: ?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

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 ?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 ?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 ?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 ?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更应注意。 B.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 ?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 ?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与作成端的端子板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 ?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致,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 C.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 ?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的1?2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继续绑下去,不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开始作弯。 ?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 ?靠近电缆弯的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在每层转变处 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缆弯将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 D.捆绑电缆注意事项:

?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路由和站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 ?捆绑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20?25 条,布放好一部份即可捆绑一部份。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 E.捆绑电缆: ?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开始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危重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需要后,即可正式捆绑。正式捆绑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两头不编线时,也可从中间向两端捆绑,但不得从两端向中间捆绑。 F.电缆整理: ?捆绑电缆时,应随绑随整理。 ?电缆堆部分不平直时,可垫以木块,并用橡皮锤子轻轻敲打矫正。 ?每组电缆放绑完毕后,即可将辅助支铁和临时捆扎线去掉。 ?作大走道电缆弯用的辅助支铁,应在绑好一道悬空捆绑后方可取下。用钩针和穿针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使其合乎要求 ?捆绑电缆后,其长出的麻线应先打死结,然后压在电缆堆里面。 2)插接架间电缆及布线 A. 一般规定:

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新)

《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 一、选择题 1、有一个公司,每个工作区须要安装 2 个信息插座,并且要求公司局域网不仅能够支持语音/数据的应用,而且应支持图像、影像、影视、视频会议等,对于该公司应选择__B___ 等级的综合布线系统。 A.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 B.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C.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 D.以上都可以 2、管理子系统由___B__ 组成。 A.配线架和标识系统 B.跳线和标识系统 C.信息插座和标识系统 D.配线架和信息插座 3、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组成一个( C )综合布线系统。 A.垂直干线 B.水平 C.建筑群 D.总线间 4、__B__用于端接双绞线电缆或干线电缆,并通过跳线连接水平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 A.模块化配线架 B.110配线架 C.110C连接块 D.ODF 5、目前在网络布线方面,主要有两种双绞线布线系统在应用, 即__C__ 。 A.4类、5类布线系统 B.5类、6类布线系统 C.超5类、6类布线系统 D.4类、6类布线系统 6、___A__光纤连接器在网络工程中最为常用, 其中心是一个陶瓷套管, 外壳呈圆形,紧固方式为卡扣式。 A.ST 型 B.SC型 C.FC 型 D.LC 型 7、____C__是沿链路的信号耦合度量。 A.衰减 B.回波损耗 C.串扰 D.传输延迟 8、下列参数中,___D___不是描述光纤通道传输性能的指标参数。 A.光缆衰减 B.光缆波长窗口参数 C.回波损耗 D.光缆芯数 9、对于新建筑物的配线子系统布线,常采用 __D__ 。 A.蜂窝状地板布线法 B.高架地板布线法 C.护壁板电缆槽道布线法 D.地板槽道布线法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l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 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 2.1.4 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 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 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 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 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9 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0 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1 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梭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2 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 2.2.1 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 2.2.2 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圆锉、活扳手、鱼尾钳。 2.2.3 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灰铲,灰桶,水壶,油桶,油刷,粉线袋等。 2.2.4 手电钻、台钻、钻头、射钉枪、拉铆枪、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2.2.5 测试仪表和设备、万用表,摇表,光时域反射仪,噪声测试仪,场强测试仪,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是通过双绞线、光缆、大对数线缆及其它配件连通航站楼内各系统以及航站楼与外界各相关系统,在各系统之间构成高速信息通道,使航站楼成为现代化的高速智能型建筑。些综合布线系统涉及建筑、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具有标准化、简单化等特点。此系统将连通航站楼内的地面信息系统、航办信息显示系统、气象系统。航行的电传、电报,内部通信系统,电话(含公用磁卡、投币、停车楼内电话等)。楼宇自控系统,停车 楼自动收费系统,子母钟系统,SITA,海关系统,公安系统,边检系统。为之提 供话音数据、控制等信息的高速的可靠的通道,使各系统都能高效、稳定地工作,并具有布线上的易于维护、管理、重组、升级等特点。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南北长约747 米,东西宽约341米。地下一层,地上 三层,总建筑面积约33.7 万平方米。 项目名称: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总包单位:金融信科技发展(香港)有限公司 分包施工单位:中建电子工程公司二、施工准备 2.1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2 .1.1 现场管理决策层

2 . 1. 2现场施工管理机构 2 . 1. 3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必须服从现场决策层领导。 2 .2施工人员安排 由于工期时间较长,我公司将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配施工队伍。确保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2 . 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 . 4施工现场布置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生活和生产用房、库房。 2. 5技术准备

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规范及施工要求。 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勘察。 根据施工要求准备标准图集。 准备有关记录,验收资料。 2 . 6 主要设备材料进场计划 依据施工的进度情况,及时提前作出进场计划。 三、施工步骤 .1 安装工艺流程 光缆尾缆熔接 电气工程主要施工项目 电缆、光缆敷设; 管内穿线; 箱架安装 系统测试; 1 .线缆敷设 敷设前要检查敷设线缆的型号,规格与设计相同,例行外观检查。 敷设方法用人力。 敷设电缆时要及时做好标记。 敷设时在终端头(和接头)处要留有端接长度。 2 .管内穿线 按设计图要求选择好线缆。 穿线检查管路是否畅通,不畅时应及时处理。 按具体走向测定长度,考虑余量、敷线、断线。 敷设光缆 敷设大对数电缆 配线架安装布线 敷设水平线缆 信息插座安装 工程验收 系统测试 信息点、配线架、缆线标号

关于网络综合布线施工技术

关于网络综合布线施工技术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相连接。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 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七个部分: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与管理。实际上布线工作中要遵循一定 的规律,此规律不仅体现于结构化布线工程实施所要遵循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前准备 作为施工组织者要头脑清楚,有责任感。根据管槽完工时间和 后续布线系统安装和装修封顶的时间要求,列出穿线进度计划和保证 质量的措施。穿线前要严格进行穿线检查,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管槽检查要求,严重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管槽质量问题包括:管槽规格小;接口处有毛刺;埋地安装管槽阻塞、积水等;埋地管槽穿线前必须全面

试穿。需准备的文档包括:布线系统系统图;布线系统平面图;穿线技术要求和空白穿线报告。 综合布线工程实施 先进行穿线组织策划,要组织好穿线关键在于施工组织者,施工组织者应: 理解布线系统总体结构,不要穿错路线; 能明确区分要敷设的各种电缆,不要用错电缆; 熟悉电缆要经过的管路,有丰富的穿线经验; 懂得预防典型的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问题; 理解综合布线系统电缆敷设的特殊要求; 思路清晰,把信息点分组,一组一组地敷设,不多穿,不漏穿; 每组应不超过20个信息点,否则同时穿放的电缆量大,穿放费 力容易导致电缆损伤,也容易缠绕、打结,非常影响进度

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综合布线系统具有标准化、简单化的特点,也具有布线上的易于维护、管理、重组、升级等特点。 二、施工准备 2.1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2.1.1现场管理决策层 2.1.2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必须服从现场决策层领导。 2.2施工人员安排 由于工期时间较长,我公司将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配施工队伍。确保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2.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4施工现场布置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生活和生产用房、库房。 2.5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规范及施工要求。(2)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勘察。 (3)根据施工要求准备标准图集。

(4)准备有关记录,验收资料。 2.6主要设备材料进场计划 依据施工的进度情况,及时提前作出进场计划。 三、施工步骤 3.1电气工程主要施工项目 (1)电缆、光缆敷设; (2)管内穿线; (3)箱架安装 (4)系统测试; 1.线缆敷设 (1)敷设前要检查敷设线缆的型号,规格与设计相同,例行外观检查。 (2)敷设方法用人力。 (3)敷设电缆时要及时做好标记。 (4)敷设时在终端头(和接头)处要留有端接长度。 2.管内穿线 (1)按设计图要求选择好线缆。 (2)穿线检查管路是否畅通,不畅时应及时处理。 (3)按具体走向测定长度,考虑余量、敷线、断线。 (4)考虑导线截面大小,根数多少,将线缆与带线进行绑扎。 (5)穿线前应在管口加装护口,两人协调,一拉一送,管路较长时,转弯接头多时,要在管内顺入适量滑石粉。 (6)线(缆)进入配线箱按顺序以同样弧度压接在接线端上,作为色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一、施工流程方案 1.1、施工内容与范围 1.1.1、实施标准与规范 本工程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及文件进行设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6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规范》 GB579-85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DBJ08-47--95 《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WH01-9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4959-85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SJ2112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5485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 ISO/IEC11801-95 《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EIA/TIAT SB67 《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系统音频盒式系统》 GB/T14220-93 1.1.2、施工内容 1)负责提出与系统技术方案及各子系统具体接口方案,以及与其他工程施工的接口要求和工作要求。 2)负责系统的供货、施工安装、系统调试、人员培训、测试验收、系统试运行和售后服务工作。 3)负责系统间和相关设备之间信息的集成与控制的实施工作,

确保实施系统的正常运行。 4)确保工程系统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工程竣工后,通过有关部门的测试和验收。 5)协助业主单位进行现场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参与工程的质量验收和评定。 6)负责提交完整的系统竣工档案和技术资料。 7)系统调试后的行业验收由本专业系统配合业主共同组织进行。 1.2、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目标 根据业主的要求,我们对本工程的实施,确定相应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目标,并设定了相应的实施方针,把各目标的贯彻落实到各相关环节,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1)本工程质量目标:各系统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系统设计方案先进,设备选型优质,施工质量优良,系统功能高标准。 质量方针:精心认真设计,科学严谨施工,树立"质量为本"的观念。 2)本工程安全目标:无安全事故,达到"文明安全施工工地"要求。 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实施方针:加强安全技术交底,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3)本工程工期目标:"科学实施,按期竣工"。 实施方针:严格管理,积极主动施工,树立"时间就是效益"的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