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四第2课

1.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C)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火车、轮船、飞机是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它的传入逐渐改变着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其运行时间相对固定,因而人们不得误时,同时它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其结果,排除②。①③④正确,故选C。

2.徐志摩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C)

A.公共汽车B.飞机

C.火车D.轮船

【解析】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看,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3.1896年,中国的铁路里程是370千米,三年之后,发展到650千米,到20世纪初期,铁路里程为9 292千米。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A.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清政府摆脱了旧有的观念

C.民间筑路风起云涌

D.清末“新政”成就突出

【解析】中国近代的铁路大多由列强所控制,西方国家把修筑铁路作为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重要手段。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反映的内容在当时所占比重较少。故答案为A。

4.(2017·日照)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C)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中遭到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

5.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电信事业发展先后排序正确的是(D)

①无线电报②有线电报

③移动电话④固定电话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解析】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 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 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 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 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C.宋代 D .清代 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 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 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 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 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苏州 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 C.扬州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洛阳 ,诗中的“草市”是 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最早出现是在 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 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统治者漠视) 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统治者漠视) 重创:秦朝,焚书坑儒。(遭到打击) 正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继承: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 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页 1 第乐、非命、节葬、节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 学“察类明故”牺牲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2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 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②社会基础: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士”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十院校《中国古代史》 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学术文化《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年中国古2019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示。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或见人民版教材7P9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 )原因(了解):(1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天人感应”,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等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儒学神学化、宗教化。(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主张:天人感应,实行仁政;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表现:(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断××局面;⑤ 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4)影响:(页 2 第 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③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大一统;利减少暴政。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P13

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专题整合含答案

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世界市场的形成 四大阶段:1.新航路开辟→雏形形成 2.殖民扩张与掠夺→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形成:

①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 ③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2.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形式呈现,往往在题干中对某一时期事件有多种表达方式。 2.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等等。 【典型例题】 1889年,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和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修建了300多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当时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技法攻略】 审题干―→看材料中“1889年”关键时间,事件为世界博览会,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中多项说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挖寓意―→本题本质上考查在1889年大背景下,世界上已有的科技成果,也就是说①②③④项中凡是在1889年之前的发明均是符合题意的。 析选项―→选项中:①是符合史实的,因为电灯是1879年发明的;②中柴油机发明于1887年;③项中飞机发明于1903年,故③项不符合题意;④项中电话发明于1876年,符合题意。 明答案―→因此应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B。 【针对训练】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1500年至1763年促成这一“过渡”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③工业革命的开展④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题干核心信息是“1500-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所以排除③。故选C项。 答案:C 2.1851年5月1日,人类历史上首届世界博览会——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拉开帷幕,这届博览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③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掠夺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交通工具的革新 1.代步工具 (1)人力车:是近代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 ①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②20世纪初在中比较普遍; ③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的。 (3)摩托车: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 (1)轮船; ①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②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 (2)火车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铁路 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②2006年,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城市交通 ①1906年,第一个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运行。 ③1969年北京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④2003年上海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专 线。 (4)民航 ①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以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 3.特点 (1)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 (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 知识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 ①19世纪中叶,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 ②中国处于和民信局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B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交通工具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指南车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根源)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主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二战后,除美国外,各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的破坏。 (2)美国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过程: (1)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反映的实质是: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2)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3)★建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3、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影响:①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时间、地点、实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 2、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了解即可) 3、宗旨:削减、消除、取消、促进。(由八个字再扩大) 4、★“作用: 积极——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四、★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标志和影响?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三大支柱,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影响: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二、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三、★欧盟的成立。 1、原因:(1)西欧各国力量削弱,国际地位下降。美苏冷战的威胁。 (2)欧洲政治家的推动。 (3)西欧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联系的增强,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4)直接原因:法德和解。 (5)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地域相连,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目标解读 进步表现:(1)交通: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和马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XX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XX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现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XX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XX巡抚在XX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XX建立公司,到20世纪初中国才在XX开办了第一个局,开通市内第一部。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效率。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A.XX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 2.1910年,假如你想从XX到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ABCD 3.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 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 4.(原创)中国公路交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迅猛发展,以下属于其原因和表现的是() ①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全国X围内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③到2004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168万千米,客运量约135亿人次 ④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 C.冯如 D.陈纳德

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点整理

1、爆发标志: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疯狂的股票抛售 ①范围特别广 A 、经济范围:工业、农业、货币信用危机交织 2、特点 B 、地域范围:美国 欧日 殖民地、附属国 ②持续时间长:四年 ③破坏力特别大:工业,外贸,失业 3、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①工业生产水平大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世界:2/3)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4、内容 ②农业也遭受了灭顶只在,农民大量破产 ③失业人数急剧增多,出现天地荒芜、工厂关门的凄惨景象 ①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②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示威游行和罢工不断,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制 度面临严峻考验 5、影响 ③加剧了世界紧张局面 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在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 生产社会化 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1、危机爆发的原因 a.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 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 ②具体原因 b.过度的贫富差距 c.狂热的股票投机 d.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控制国民经 济,市场规律遭破坏 (二)杯水车薪 e.联邦政府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贫富差距扩大 市场相对狭小 股票投机过度 金融市场不稳定 2、胡佛的对策及影响 (1)1929、 ①措施(课本p112第三段) 1930 ②实质: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理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2)1932 ①措施(课本p112第五段) ②实质:有限度的对经济进行干预 (3)影响:没有缓解经济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 度丧失信心 历 史 必 修 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中高一历史备课组第15课总第课时教学札记 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 标】知识与 能力: 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 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 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 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 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 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冋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 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工具,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 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飞 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要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6、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的内容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30 ☆(1)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内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变动表现: ①农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②手工业: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沉重打击 ③商业: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总之: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3)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化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经济开始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附: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近代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使用机器生产、雇工经营的工业企业。广义上的民族工业即包括近代官办工业也包括近代民营工业;狭义上的民族工业仅指近代民营工业企业(即近代私人资本主义或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起 (2)途径: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其中军事企业为官办;民用企业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多种形式,以官督商办为多) ②部分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于近代工业企业 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如:方举赞等创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3.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环境中,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压制。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相比自身缺乏产生的充足原始资本积累、成熟的技术条件和人才储备、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推动等。上述背景相当程度决定了其产生后长期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部门和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缓慢、始终不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等不足和局限。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封建社会中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 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 ,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 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 ,主要介 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 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 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要求展示时间 7 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 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 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 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 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 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 变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板书)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情境 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 自主学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问题情境 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 自主学习:(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即“南方舟楫,北方 马车“。 (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 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 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 世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