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东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若有什么出入,皆以官方信息为准,希望对报考东大分析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祝你们复试顺利,找到心属的导师。王建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985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指导教师为徐如人院士和冯守华院士;2002年获丹麦科技大学化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流动注射分析的创始人Elo Harald Hansen教授。1997-1998年为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访问学者,从事串联质谱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比较严厉。)

王建华教授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辽宁省―流动分析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Talanta副主编,英国皇家化学会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2007-2010)、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应用化工、东北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E-mail:jianhuajrz@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

1.可更新表面微型化样品预处理平台:发展了阀上实验室微珠注射和原位表面更新技术;发展了可更新表面-微型化样品预处理平台系列;建立了介观流控-分离富集-原子荧光微型集成系统。

2.基于在线萃取的分离富集新方法系列:发展了细胞萃取分离富集新方法,拓展了金属形态分析的新途径;揭示了疏水性表面吸附亲水性沉淀的机理;提出

PTFE微珠固相萃取分离富集新体系;发展了在线多级溶剂萃取和新型反萃取方法系列。

3.生命物质分离富集新方法系列与检测技术:建立了介观流控-DNA自动检测微集成系统;发展了介观流控-自动DNA分离-全功能集成系统;发展了绿色溶剂萃取分离核酸的新体系及作用机理;建立了离子液体及其相关系统选择性分离富集特定蛋白质的新体系,并初步揭示了相关作用机理;研究了碳纳米结构(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选择性萃取分离蛋白质的新方法。

4.原子光谱分析新技术:近年来,首次报道了基于阀上实验室的微型化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系统;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DBD )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作为微型原子化器以及激发源,发展了微型化原子荧光光谱及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系统。

近10年来共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影响因子大于3.0的80余篇。论文的H指数为27。王建华教授2009年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并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2006年获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徐章润,男,197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化学系,2005年师从方肇伦院士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项目和面上项

目各1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其它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1部,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1.微流控分析

2.流动分析及联用技术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基于液芯波导技术的微流控光学检测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9-0274)

联系方式:

Tel:024-********,Fax:024-********

E-mail:xuzr@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

吴志勇,男,1963年5月生于河北丰南,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待学生特别好,而且极少对学生发脾气,比较低调,待人诚恳。)

通讯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11,332信箱,110004

Tel: 024 ********(O);83678085(H)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4年,河北大学,学士

1992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博士

2000.9-2003.12,瑞士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EPFL)博士后研究员

1984.7-2004.5,河北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93),教授(2001)2004.5-今,东北大学教授

2008.1-3,EPFL访问教授

研究兴趣

微流控分析系统(便携式芯片电泳;芯片自由流电泳;检测方法)

纳流控及应用(微纳离子通道界面的建立及应用)

分析分离(生物大分子浓缩与分离,毛细管电泳,色谱)

生化分析(生物传感器,芯片qRT PCR,芯片SNP测定等)

细胞操控(细胞磁场梯度拣选分离等)

研究项目

1.微流控效应及其在芯片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20975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微流控分析系统研究,东北大学校内启动

2.芯片电泳电位梯度检测检测方法研究,教育部回国留学基金

代表性论文

1. Zhi-Yong Wu*,Kun Chen, Bai-Yan Qu, Xiao-Xi Tian, Xiao-Jie Wang, Fang Fang,

A thermostat chip of indium tin oxide glass substrate for stat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n situ real time fluorescence monitoring, Anal Chim Acta, 610 (2008) 89-96

2.吴志勇*,方芳,电场耦合法芯片电泳电导检测特性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9(2008) 283-287

3.王亚荣,李晶晶,吴志勇*, 范俊刚,方芳,毛细管多孔导电膜刻蚀方法的改进及其在毛细管电泳蛋白进样浓缩中的应用,分析化学,2008,36:879

4.张娜,方芳,吴志勇,集成氧化铟锡电极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复合混沌混合芯片的快速制备及表征,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14:943-948

5.Bai-Yan Qu, Zhi-Yong Wu*, Fang Fang, Zhi-Ming Bai, Dong-Zhi Yang, Shu-Kun Xu, A glass microfluidic chip for continuous blood cell sorting by magnetic gradient without labeling, Anal. Bioanal. Chem.,392 (2008) 1317-1324

6.Zhi-Yong Wu*,Fang Fang,Jacques Josserand,Hubert Girault,On-column conductivity detection for capillary-chip electrophoresis, Electrophoresis, 28(2007) 4612-4619

7.吴志勇*,田晓溪;渠柏艳;陈坤;方芳,透明导电玻璃(ITO)基材自加热传感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2(2007) 2259-2263

8.Bai-Yan Qu, Zhi-Yong Wu*, Xiao-Xi Tian, Kun Chen, Fang Fang, Optimization of direct whole blood PCR amplification with applications on a static thermostat chip, Anal Bioanal Chem 389(2007) 1499-504

9.贾宏新,吴志勇,方肇伦,微流控芯片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分析化学,33(2005)1489

10.Tao Zhang,Qun Fang, Shi-Li Wang, Li-Feng Qin, Ping Wang, Zhi-Yong Wu, Zhao-Lun Fang*,Enhancement of signal-to-noise level by synchronized dual wavelength modulation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fluorimetry in a liquid-core-waveguide microfluid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ystem, Talanta, 68(2005)19–24

专利申请

1.吴志勇,方芳,张娜,徐章润,王世立,一种微流控芯片中被动混合器和微反应器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45921.5 (2008年授权)

2.方芳,吴志勇,一种玻璃芯片流动微电解池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47737.4 (2009年授权)

3.吴志勇,田晓溪,渠柏艳,一种透明和温度程控生物芯片,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134647.9, 公开号:CN1971280A

4.吴志勇,方芳,毛细管电泳直流柱上电导检测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710011023.2 公开号:CN101038268

范世华,男,教授, 博士生导师。(温和)

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流动分析技术研究、流动分析与原子、分子光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从事研究工作以来,负责和承担了―智能型流动注射过程分析系统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分子发光检测技术研究‖、―微流控生化分析光学检测系统研究‖、―流动注射在线分离与预浓集技术研究‖、―流动注射分离及联用新分析方法‖、―流动注射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联用及进样技术研究‖、―微型流动分析仪器研制‖等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两项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课题和6项省部级研究课题。

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他人合作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流动分析技术研究、流动分析与分子光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通讯地址

沈阳东北大学332信箱,邮编:110004

Tel:024-********,Fax:024-********,E-mail:shfneu@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

宋焱焱,女,仡佬族,1981年生,贵州贵阳人,博士,教授。(年轻有为)

硕士生导师,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2007年于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获得本、硕、博学位,师从夏兴华教授。2007.2-2007.5获得荷兰杰出中国博士生奖学金,赴Utrecht大学作访问学者。2007–2009年由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Erlangen-Nürnberg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P. Schmuki教授课题组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2009年,作为引进人才受聘于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已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Chem. Eur. J.,Adv. Funct. Mater.,Small,Chem. Mater.,等刊物发表SCI论文37篇(IF>5:

15篇, IF>3: 30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作为第四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4-******** E-mail:yysong@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

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生物电化学,生物功能材料在免疫与细胞分析中的应用,纳米材料的仿生制备与组装及在生物传感与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绿色可再生能源材料。

近年来的主要工作

1. 功能化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分析、细胞增殖,药物负载与释放,光学传感和光催化中的应用。

2. 制备三维有序多孔结构、构建生物传感器,并研究了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间相互作用。

3. 探索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4. 金属/半导体、磁性材料/半导体功能界面制备,及其生物传感与超疏水界面构建中的应用。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可再生型管(孔)状纳米复合材料在蛋白质分离、富集、运输和释放中的应用(21005012)

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ACLS1006)

3. 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项目培育种子基金(28720609)

杜晓光,男,1965年6月生,理学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微流控生物分析;生物分析;光谱分析

通讯地址

沈阳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110004

电话:024-********

E-mail: xgyydu@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

学习工作经历及留学背景

1984—1988 长春,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理学学士;1988—1991 长春,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理学硕士,指导教师金钦汉教授

2002—2006 沈阳,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理学博士,指导教师方肇伦院士;

2007.1-2007.1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微/纳流控实验室,微流控芯片分析,博士后;从事美国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资助的UO1项目―Pouch-Based,Manually Operated,Consecutive Flow Type Antibody/Antigen Assay Chip‖研究工作,指导教师:Haim H. Bau 教授;

1991—1995 沈阳,东北制药总厂药物研究所,工程师;从事药物分析和新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995—2007 沈阳,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中心),副教授;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

东北大学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9-2010)

―微流控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第七子课题―微流控高效试样引入前处理、芯片加工技术及芯片材质性能与方法研究‖(东北大学承担聚合物芯片的制作与表面改性部分)(2003-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分项目负责人PCR-温度梯度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基因突变检测系统的研究(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加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参数的优化(2003),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横向课题,项目负责人

科研获奖

―流动注射-化学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的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排序第一,2005

―新型低功率氩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研究‖,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论文一等奖,排序第一,1999

陈旭伟:博士,教授。

199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矿物工程系,2007年于东北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2011年在日本群马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近5年发表SCI 收录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1.复杂基体预处理

2.流动注射与光谱分析联用技术

学历:

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系(本科,1992-1996)

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硕士,2001-2004)

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博士,2004-2007)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生命样品系统中蛋白质萃取分离新技术及鉴定方法研究

(20805004)

2. 教育部新教师基金项目:可更新细胞表面-原位光谱检测方法研究(200801451020)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离子液体光波导系统研究蛋白质在液相界面的传质行为与机理(21275027)

联系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11号

东北大学332信箱分析科学研究中心(邮编:110819)

办公电话:024-******** 传真:024-********

E-mail:chenxuwei@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QQ:550570346

赵爽,副教授,1979-04-08出生

主要学历

2001.07,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学学士学位

2006.07,吉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电分析化学,化学修饰电极,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电子信箱:

shuangzhao1979@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

发表论文

1. Shuang Zhao, Xiaofang Li, Min Yang, Changqing Su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valently attached multilayer films containing iron phthalocyanine and diazo-resin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14: 840-844 (2004).

2. Shuang Zhao, Kai Zhang, Yingying Sun, Changqing Sun, Hemoglobin/colloidal silver 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in titania sol-gel film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direct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catalysis, Bioelectrochemistry, 69:10-15 (2006).

3. Shuang Zhao, Kai Zhang, Yu Bai, Weiwei Yang, Changqing Sun, Glucose oxidase/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in Nafion film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and electrocatalysis, Bioelectrochemistry, 69:

158-163 (2006).

4. Shuang Zhao, Kai Zhang, Jing An, Yingying Sun, Changqing Sun, Synthesis and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capped by mercaptosulfonic acid, Materials Letters, 60: 1215-1218 (2006).

5. Shuang Zhao, Kai Zhang, Min Yang, Yingying Sun, Changqing Sun, Fabrication of photosensitive self-assembled multilayer film based on porphyrin and diazoresin via

H-bonding, Materials Letters, 60: 2406-2409 (2006).

于永丽,女,博士,副教授。

先后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现在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任教,为本科生讲授了《分析化学》、《分离与富集》、《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化学计量学》、《三元络合物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先后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0余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主编教材《分离分析技术》,参编专著《新型二次电池材料》和《无机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在科研方面,先后负责和参加过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10余篇。

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生物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分子荧光。联系方式:yongli6565@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024-********

代表性论文:

1.翟晗,于永丽*,成利艳等,YVO4:Eu 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测定孔雀

石绿的研究, 化学学报,2010,69(10)

2.曹文丽, 于永丽*, 徐淑坤等,铕-速尿-TOPO 荧光配合物的研究及速尿的

测定,分析试验室,2010,29(3)

3.曹文丽, 于永丽* , 徐淑坤等,洛美沙星的铕离子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

法测定,分析测试学报,2010,29(2)

4.蒋娟娟,于永丽*,翟涵等,铕激活的钒酸钇纳米粒子荧光探针测定铬(Ⅵ),

冶金分析,2010,30(3)

5.于永丽*,刘妍,徐淑坤等,基于NaGdF4:Eu纳米粒子的荧光猝灭测定痕

量Cu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11)

陈明丽,女,汉族,博士,副教授。(很棒的一位老师)

200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2010年于东北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11.10-2012.10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做访问学者,从事痕量气体检测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

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

联系地址:辽宁沈阳东北大学332信箱分析科学研究中心(110819)

办公电话:024-********,传真:024-********

E-mail:chenml@https://www.doczj.com/doc/4313989009.html,,QQ:124554575

主要研究方向:

1.原子光谱分析

2.原子光谱分析仪器的微(小)型化

3.流动系统样品预处理及联用分析技术

科研项目:

1.国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375013):基于金属蛋白表达调控的金属形态分析新方法研究(2014.1-2017.12)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项目培育种子基金(N120405004 )

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1005011):介质阻挡放电-冷激发源发射光谱-气相无机小分子分析的研究(2011.1-2013.12)

4. 教育部新教师基金项目(20100042120027)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N100305003)

代表性论文:

1. Hu B, Hu LL, Chen ML*, Wang JH*. A FRET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sensing system for mercury detection and intracellular colorimetric imaging in live Hela cell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3, 49, 499-505.

2. Yu YL, Cai Y, Chen ML*, Wang JH*. Development of a miniat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ic system for bromide and

bromate screening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4, 809, 30-36.

3. Yu YL, Dou S, Chen ML, Wang JH*. Iodine excitation in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micro-plasma and its determination by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Analyst 2013, 138 (6), 1719-1725.

4. Chen ML, Gu CB, Yang T, Sun Y, Wang JH*. A green sorbent of esterified

egg-shell membrane for highly selective uptake of arsenate and speciation of inorganic arsenic. Talanta 2013, 116, 688-694.

5. Yang T, Liu JW, Gu CB, Chen ML*, Wang JH*. Expression of Arsenic

Regulatory 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il for Selective Accumulation of

Methylated Arsenic Speci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3, 5 (7), 2767-2772.

6. Wu ZC, Chen ML*, Tao L, Zhao D, Wang JH*. Sequential monitoring of

elemental mercury in stack gas 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micro-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J. Anal. At. Spectrom., 2012, 27(10), 1709-1714.

张岗信息暂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