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分层提能限时练27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分层提能限时练27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分层提能限时练27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分层提能限时练27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新人教版

分层提能限时练(二十七)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限时:45分钟)

[基础练]

扣教材练双基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答案】 A

2.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答案】 C

3.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

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答案】 D

4.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如图是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在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B.甲在cd段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C.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水浴(50~65 ℃温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

色都是砖红色

D.给丙注射胰岛素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答案】 A

5.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战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C.寒战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人体每时每刻都进行产热、散热。图示中ab段说明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A、B、C项均与曲线变化不符。

【答案】 D

6.下图是正常人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B.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

C.BC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机体的散热速率等于产热速率

D.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解析】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A项正确;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项错误;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说明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机体的散热速率等于产热速率,C项正确;CD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D点以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项正确。

【答案】 B

7.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清水及饮1 L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降低,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C两项正确;因为饮清水后0.5 h尿量大量增加,所以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项正确;3 h 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D项错误。

【答案】 D

8.下列与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不相符的是( )

A.人体内水分代谢的基本原理是渗透作用,抗利尿激素通过改变某些特定部位的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而达到调节的作用

B.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的信号是血浆渗透压的升高

C.糖尿病病人的多饮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引起的

D.正常人发高烧时,失水多于失盐,这时其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解析】糖尿病病人的多饮是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导致尿糖,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使机体产生渴觉,并非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引起的。

【答案】 C

9.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受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项正确;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散热增多,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B项错误;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

分泌会增强,使代谢旺盛,与30 ℃环境相比,0 ℃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失水量减少,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C项正确;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起鸡皮疙瘩的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D项正确。

【答案】 B

10.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常常连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生理过程。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就与之相关,下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胰岛中除了胰岛B细胞外,还有少量胰岛A细胞,他们分泌的激素共同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②表示运输葡萄糖分子的________。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②活动加强,能促进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同时________等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受到抑制,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

(3)在临床中________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 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正常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的滤液。

②用含有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请指出上述方案的错误和不足: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肝脏(2)胰岛素葡萄糖载体/糖蛋白摄取储存利用氨基酸反馈调节(3)Ⅱ

(4)胰岛B细胞能感受血糖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5)a.应用低(无)糖培养液培养

胰岛A细胞b.缺少对照

11.如图表示下丘脑与垂体的两种功能联系方式:一种是体液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一种是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A、B表示垂体的两部分,C、D表示联系方式)。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分别对应图中________。

(2)当人体缺水时,________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在神经细胞中沿轴突运到联系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经________方式释放到神经垂体中,通过细胞间________(内环境组分)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部位,作用于________细胞,促进其________。

(3)当身体的________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相应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________激素,该激素经图中________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该激素随血液运输到________,促进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并促进机体产热。

【解析】(1)依据图示,B是通过体液联系的,为腺垂体;A是通过神经联系的,为神经垂体。(2)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为多肽类的激素,所以其分泌到组织液的方式为胞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然后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机体代谢增强,抗寒能力增强。

【答案】(1)B、A(缺一不可) (2)抗利尿胞吐组织液肾小管、集合管(缺一不可) 重吸收水(3)温度(冷觉)感受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D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能力练]

扫盲区提素能

12.根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解析】饭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非糖物质,故血糖浓度会降低,A项正确;饥饿时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升高,B项正确;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C项正确;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故A处胰岛素含量应低于B处,D项错误。

【答案】 D

13.如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解析】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分级调节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寒冷条件下,激素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增加,A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发挥作用,但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反过来会抑制垂体的活动,B项错误;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只有垂体,D项错误;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作为效应器能通过不受大脑皮层控制的战栗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C项正确。

【答案】 C

14.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列能表示调节过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 )

【解析】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排尿增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 A

15.(2014·安徽高考)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________,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解析】(1)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由于该递质在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的受体种类不同,所以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代谢,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代谢,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2)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在保持大鼠细胞正常形态的前提下,实验组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用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处理,对照组应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将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稍低的水平,这样胰高血糖素浓度本应升高,但由于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却没有升高,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血糖浓度,描点后用线连接,就可以反映血糖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同时,胰岛素的浓度又受到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其浓度随着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最后回复正常水平。

(4)由题意可知,Ⅰ型糖尿病为自身免疫病,该病的病因是人体感染的某种病毒的抗原

和胰岛B细胞的抗原结构相似,免疫系统既对病毒发生作用,又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2)等体积生理盐水稍低(3)如下图所示(4)抗原

2016届高考(中图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3.1.2.33.1.2.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40分钟100分) 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 A.水和K+ B.水 C.水和Na+ D.水和Na+、K+ 【解析】选C。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导致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就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导致机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据题意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水和Na+。 2.(2015·青岛模拟)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及抗利尿激素有减少尿液形成的作用。 【解析】选C。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易错提醒】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在下丘脑。3.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在严寒的冬季,当冬泳运动员进入训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并沿传出神经纤维传到甲状腺、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等部位,引起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机体耗氧量增加,立毛肌、骨骼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反应。由于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体温不会下降,而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专题复习-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考点2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水盐调节 (1)水的平衡 ①人体内的水的来源和去路: 在○的调节下, 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排出的水。 (2)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②Na+、K+平衡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来调节,Na、K的平衡,属于○ 方式。 (3)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水和钠盐在维持○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的稳定; ②钾在维持○渗透压、○上有重要作用; ③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血糖含量在○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来源和去路: (3)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直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降低血糖的激素有:○(唯一)和神经调节(间接)。 (4)生理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3.体温调节 (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 (2)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体温调节:在炎热环境下由○起调节作用;在寒冷环境下以○ 为主要的○调节。 版本差异的内容 4.模拟尿糖的检测(中国地图版)(浙江科技版) `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H2O2,H2O2和过氧化氢酶反应生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2)材料用具 试管5支,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模拟的尿样本两份。 (3)方法步骤 ①取5支试管,分别编号为l、2、3、4、5.并分别加入4 mL上述不同的液体 ②分别用滴管从样本瓶内吸取溶液,滴2滴于葡萄糖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结果分析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校对:○物质代谢○尿○神经和体液○肾脏○不吃不排○不吃也排○激素调节○细胞外液○血压、心率○细胞内液○心肌舒张、兴奋性○80~120m g/dL ○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糖元○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能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神经○神经调节○神经一体液 ) ●自主检测过关 1.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是一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激素 1.D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 2.(08江苏南通二次调研)1999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教学设计 什邡中学隆吉元昌 一.教学目标 1.抓住激素调节的核心内容激素的分泌调节与相互作用; 2.通过血糖调节的图引导学生总结动物激素间的作用:协同和拮抗; 3.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4.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5.认识到动物激素的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教学重点 1.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3. 尿糖检测实验 三.教学难点 1.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 2.反馈调节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flash:动态演示血糖调节的过程。 2.多媒体flash:动态演示激素的产生、释放、作用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过程说明 环节一.点拨疑难知识: 一.血糖平衡调节 (一)正常浓度:0.8~1.2g/L或80~120mg/dl 或者大约0.1% 质疑:为什么血糖浓度会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 因为人体的血糖(库)的流入(来路)与流出(去路)大体相当。(二)血糖来源与去路(多媒体投影) 质疑:为什么人体血糖(库)的流入(来路)与流出(去路)会大体相当呢? 这是调节的结果。有哪些调节方式参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呢?(三)机制: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这里重点只分析激素调节)

1.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血糖偏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降低(3条去路) 血糖偏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素………血糖升高(2条来路) 2.过程 P26~27 “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强调:①血糖水平高低与进食多少、饥饿程度有关 ②血糖平衡调节能力有限,要按时进食 拮抗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反的作用的现象。(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 协同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同的作用的现象。(如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 3.机制——反馈调节 (1)概念: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方式叫反馈调节。(如图) (2)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环节二.学生任务 1.完成各知识点的阅读理解; 2.完成配套练习。 环节三.教师任务 1.作业检查; 2.作业点评。 环节四.复习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 1.分析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2.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设计检测尿糖的方法步骤?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习题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章末复习(三) 1.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减少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4.关于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 5.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尿的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Array A.饮清水后约1.5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高中生物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下丘脑,而是位于口腔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 D.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参考答案】A 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正确。 学霸推荐 1.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多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 B.和冬天相比,夏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 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D.某人发烧39 ℃,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 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

4.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5.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B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正确;某人发烧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错误。 3.【答案】D 【解析】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同时立毛肌收缩,A正确;此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C正确;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战栗,使体内产热增多,而产生冷觉的是大脑皮层,D错误。 4.【答案】A 【解析】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5.【答案】C 【解析】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教案-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练习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1.理解水盐平衡及其意义。 2.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重点) 3.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 4.描述体温调节的过程。(重点) 水盐调节 1.水盐进出量的平衡 (1)水的平衡 ①来源: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出:尿液中的水、汗液中的水、呼吸排出的水、排便排出的水。 (2)盐的平衡 ①钠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②钾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③排泄特点 ⅰ.钠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ⅱ.钾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 (2)调节中枢:下丘脑。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器官:肾脏。 (4)调节机制 ①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水盐平衡的意义 (1)意义 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Na+和K+失衡

①大量失去Na+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昏迷。 ②大量流失K+时,会出现心律失常。 [合作探讨] 探讨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什么?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分别在何处? 提示: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探讨2:写出机体内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弧。 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 [归纳总结]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与分析 水分调节示意图 分析: (1)水平衡调节的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 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主要排泄器官。 (3)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一、【自主学习】 (一)血糖平衡及意义: 1、 2、意义: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进而保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1)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血糖含量过高时,会,同样影响健康。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激素调节(直接调节):血糖含量升高会迅速使细胞活动增强并分泌,它是惟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或;另一方面。总的结果是既 又,从而使血糖含量。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使细胞活动增强并分泌,它主要作用于,能强烈地促进和促进,从而使血糖含量。 2、神经调节(间接调节):血糖降低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 分别分泌和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此两种激素属作用。血糖含量升高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分泌,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肾脏对血糖的调节:正常情况下,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回血液,所以正常人的尿中(含、不含)葡萄糖,肾脏所能保持的最高血糖含量为叫。只有时,才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1、概念:临床上把时,血糖含量高于叫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 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叫做糖尿,可用试剂检验,起初均呈色,经加热后盛糖尿的试管产生,而正常尿液的试管颜色仍为。 2、病因:病人的细胞受损,导致,这样就使和发生障碍。而此时和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由于细胞内特别是脑神经细胞不足,患者总感到饥饿而,糖尿病人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于是会出现及现象,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和分解加强,导致等。 3、防治:目前(“有”没有”)根治办法,可根据糖尿病患者具体情况,采用

方法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主要应注意三点:一是不吃;二是少吃;三是少吃的食物。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要按医生要求进行治疗。 二、【合作探究】 1、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场所在哪? 2、肝糖元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 3、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其主要作用的器官是什么?胰高血糖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其主要作用的器官是什么? 4、对血糖调节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什么?对血糖调节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什么? 5、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的神经作用在哪些内分泌腺上?这个反射中的神经中枢是什么?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的神经作用在什么内分泌腺上? 6、当血糖浓度过低时会引发什么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 7、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形成糖尿吗?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时,会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形成尿糖吗? 8、糖尿病人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吗?你如果是一名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 9、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三、【精彩回放】 1、(08全国I)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2、(07山东理综)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非 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3、(06北京理综,18分)为研究长跑中运动员体内的物质代 谢及其调节,科学家选择年龄、体重相同,身体健康的8名 男性运动员,利用等热量的A、B两类食物做了两次实验。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她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没有对生物的学习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血糖的调节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话题。但是,具体调节现象较为抽象。同学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完成了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的分析。这节内容为介绍反馈调节的概念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人体内的调节作用 能力目标:完成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的知识建构 情感目标:认同体内各机制互相协作的调节功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血糖平衡的两种调节激素,以及其各自的分泌细胞 掌握两种激素的分泌引起的血糖的变化 理解两种激素的拮抗作用以及调节血糖平衡的工作原理(2)难点:两种激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1):代表糖原、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卡片 (2):血糖平衡调节的图解式挂图 ●课时安排:8分钟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对大家身边的事物提 问设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 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索,讲解新知 教师活动一:讲授胰岛素 和及高血糖素的功能 向同学们初步介绍胰岛素 和胰高血糖素 同学们认真思考,并 产生疑问,对新课的 学习产生浓厚的兴 趣。 学生活动一: 认真听讲,对胰岛 素和胰高血糖素有了 初步了解。 通过设疑,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图文并茂 的知识讲解,使学 生对胰岛素和胰 高血糖素有了初 步了解 血糖平衡的 调节 胰岛素:葡萄 糖糖原 (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 素:糖原葡 萄糖(升高血 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2-3、4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作业手册 中图版必修3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一、选择题 1.关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能自主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解析: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大致相当,而不是绝对相等的。水的来源有食物、饮水和代谢水(线粒体中有氧呼吸、核糖体中蛋白质合成等);可通过肾、皮肤、肺和大肠排出,其中只有肾脏能通过对水分的重吸收来调节水平衡。 答案:A 2.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与下丘脑有关B.抗利尿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 C.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该补充淡盐水D.无机盐的调节与肾上腺无关 答案:D 3.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去路相同的是() ①饮食②物质代谢③汗液④尿液⑤肺⑥粪便 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水的来源有①②、去路有③④⑤⑥,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分别为①和③④⑥。 答案:D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解析:Na+的排出途径有汗液、粪便、尿液,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K+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冬天的皮肤也排出少量的水,只是没有夏天排出的多而已。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分析教材背景:本节内容主要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方式 中反馈调节的典例。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不同点,也能为下一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做好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之本节有一个构建物理模型的活动,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激素调节的模式,提高通过构建模型学习新知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安排一个课时来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血糖调节的过程;理解反馈调节机制?能力方面:善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交流讨论;能够更科学的构建模型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勤于动手的精神。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2.了解糖尿病及血糖平衡的意义,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难点: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法、多媒体展示讲解法、构建模型活动分层教法·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构建模型活动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有的小组内的活动开展不顺利,学生的理解和构建模型是的转换能力不够,出现个别同学动手,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现象。以后教学中注重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 教师课前准备好了所有卡片,虽节约了时间,却一定程度抹杀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模型构建虽有一定改进,但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血糖的来源与去向中非糖物质与血糖的转化这个环节没有体现,糖原的模型没有区分肝糖原肌糖原,对学生的认知体系有一定的影响。(期待各位老师能有更好的改进,大家一起研究共同进步。)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广元中学韩棠丽 一、教材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的一部分内容,此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介绍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两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教材在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内容中,主要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等四部分内容。“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激素调节的事例之一,属于激素调节中反馈调节的典例,该部分内容在《通过激素的调节》这节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之一。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不同点,也能为下一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做好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所了解,但激素如何调节人体生命活动却没有学过,这个知识对高二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阐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 (2)分析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建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对“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血糖调节的分析与建构模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分组讨论法、模型建构学习法, 六、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血糖调节模型建构的小卡片; 七、教学策略: 1、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2、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例,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的资料。

高中生物三、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基础知识

三、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基础知识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3.9 -6.1 mmol/L(0.8--1.2g/L或0.1%)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血糖的来源1)主要由小肠吸收2)肝糖元转化(肌糖元不能转化) 3)其它非糖物质转化(甘油、氨基酸等) 3.葡萄糖去向1)主要进行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合成糖元(肝糖元和肌糖元),暂时储存能量。3)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4.血糖平衡的意义: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 5.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方式) 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或脂肪酸,同时抑制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等,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6.血糖平1)低血糖病2)糖尿病:同时出现了高血糖和糖尿时,才患糖尿病。糖尿病人有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症状。 巩固练习 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 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元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 2.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3、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 A、血糖含量升高 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 C、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 D、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体在饥饿时体内血液中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第1页共1页

体温平衡说课

体温的平衡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体温的平衡》。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体温的平衡》是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节第四个课题。课标上对本章要求的表述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行为是生物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行为反应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协调和通信”。而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神经的调节,体温的控制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个很好的学生“体会”得到的实例。是对前面所学习内容的应用,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着学生们现有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的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 (2)知道人体的体温来源及散热方式。 (3)阐明体温调节的两种方式。 (4)举例说出体温调节障碍。 2. 能力目标 (1)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培养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体温平衡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体温相对平衡的意义及散热方式。

2、体温的两种调节方式及调节障碍 教学难点:体温生理性调节的过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自然科学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讲授法法:体温生理性调节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仔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尽快知道体温生理性调节的生理过程。 4.提问法:设疑提问,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五、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之渔。”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悬恋法--带疑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分组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自主探究—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2020年高考生物血糖的平衡与调节练习试题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血糖的平衡与调节练习试题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解析:不自主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部位,A错误;面色苍白是为了减少散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B正确;遇到寒冷刺激,为促进产热,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代谢加快,C正确;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从而促使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 4.答案:C 解析:饥饿条件下肝脏细胞中糖原的分解速率会加快,使得血糖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进食后,由于消化和吸收作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所以胰岛素含量增多,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下降,则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值升高,B错误;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速率,C正确;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D 错误。 5.答案:C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一种类型,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6.【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根据血糖调节原理找出产生题干现象的条件,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进行逆向分析推理。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饭后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进食后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不符,A项错误;甲状腺并不直接参与血糖调节,B项错误;若突变小白鼠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则会导致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错误;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高血糖素无法起作用→无法升高血糖,D项正确。 7. 【答案】 D 【解析】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失水,胰 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减少,故选D。 8. 【答案】 B 【解析】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注射胰岛素后,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使糖的补充速率下降,因此曲线a为血糖补充速率,A项错误;曲线b为血糖消耗速率,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葡萄糖大量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等细胞中,因此B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浓度的补充速率等于消耗速率,此时血糖浓度暂时稳定,但是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会很快下降,C项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此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反射中枢处于兴奋状态,D项错误。 9.【答案】 C 【解析】根据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实现了血糖浓度下降,A正确;葡萄糖进入靶细胞,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B正确;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如果免疫系统攻击自身靶细胞受体,将会患自 身免疫病,D正确。 10.答案:(1)血浆组织液(2)胰岛B细胞神经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3)高于肥胖症成年人的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少或受损 解析:(1)葡萄糖由肠道进入血浆,进入血浆的葡萄糖还需要进入组织液才能被肝细胞利用。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后,Na+进入神经细胞,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与血糖浓度升高有关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表格数据看出,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高于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量,该肥胖症成年人由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少或受损,导致血糖利用异常。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认识到生物是一个整体; (3)能够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以及二者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4)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 2.情感态度方面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力运用方面 (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2.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 3.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另外通过联系已学过的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经过类比,学生对高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引导学习上应该没有很大的困难。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到的激素种类较多,它们之间既有拮抗关系,又有协同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神经调节涉及到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不同部分,涉及到的效应器有多个,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血糖平衡的

调节”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反馈调节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在生命系统维持稳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人体的血糖失衡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严重。学生虽然对此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具体的致病原因、判断依据、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学生并不大清楚,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糖症的关系,高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出现了糖尿也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些内容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糖尿病的成因”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发现。 教学手段 1.展示相关的信息资料和实际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 2.演示实验:展示尿糖的测定方法和过程(拜耳血糖仪),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本节课涉及的许多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或熟悉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 通过前面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学习,学生很容易理解血糖含量也是平衡的,本节课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回忆,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激素的生理作用,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至于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可通过观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血糖失衡后,可以引发各种疾病,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兴奋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诱发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怎样诊断?如何治疗?应该给患者提出哪些防治措施?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在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同时,也容易体会出血糖平衡的意义,体会出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增强卫生保健的意识。

2019届二轮复习 血糖平衡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调节过程 (1)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 (2)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 考向一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 1.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 B .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 C .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拮抗作用 D .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参考答案】 C 归纳整合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总结如下: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 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 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 岛A 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 .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 C .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 .图中a 与c 表现为拮抗作用 【答案】 D 考向二 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

3.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参考答案】B 技法提炼 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分析

专题复习-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考点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 .水盐调节 (1 )水的平衡 ①人体内的水的来源和去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衡调节:在?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O 4 ________ 排出的水。 (2)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O 5 ____________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②Na+、K平衡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来调节,Na、K的平衡,属于O7 ________ 方式。 (3 )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水和钠盐在维持O 8 ___________ 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 盐,则影响O9 _________ 的稳定; ②钾在维持Oio _________ 渗透压、O _____________ 上有重要作用; ③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血糖调节 (1 )血糖平衡:血糖含量在O 12 ____________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 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来源和去路: (3 )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直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O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 低血糖的激素有:O 18 ____________ (唯一)和神经调节(间接)。 (4)生理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O 19 ________________ 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3 .体温调节 (1 )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O 20 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 维持;

《血糖平衡调节》

《血糖平衡调节》 课堂实录 大丰高级中学马玉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计算、讨论和交流。 提供“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并逐一提出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下降吗? (3)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4)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进行分析和推测。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提出问题:机体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呢? 归纳总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血糖的来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肝糖原分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血糖的去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氧化分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转化为脂肪或某些氨基酸等 思考并回答问题 全班同学分组进行活动,然后请一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示范活动的方式。 分组活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 讲述: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激素调节是很重要的调节因素。 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哪种激素能影响血糖的含量? 讲述:除了胰岛素外,胰高血糖素也与血糖的调节密切相关。 投影胰岛,示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说明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思考讨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通过控制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呢? 归纳总结:胰岛素通过抑制来源和促进去路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来源和抑制去路来升高血糖。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分别模拟两种情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饭后胰岛又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马拉松运动中,胰岛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 小组活动并要求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然后请一组同学示范活动方法。并根据活动讨论以下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