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比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比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比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比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比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潘贵民

[摘要]:中国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其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对中国的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世界的戏剧,尤其是东南亚的戏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深受中国傩文化影响的日本能剧。日本能剧,也是日本戏剧的“活化石”,深受日本人民喜爱,更是纳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对这两种戏剧活化石的比较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日两国学者十分热衷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学者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概括,以期为今后的继续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傩戏;能剧;比较研究;研究现状

一、引言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因其汉字发音的相似性以及悠久的历史渊源、相同的面具艺术等,为二者的比较提供了研究的可能。比较研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因此,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进行分析,是认识、区别和确定这两种古老艺术“活化石”异同关系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全面认识这两种古老艺术提供了客观、现实的科学依据。

对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比较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形成了研究的高潮,随后研究热情逐渐减退。近年来,随着冯小刚古装电影《夜宴》的热映,成都原创话剧《寻根》的热演,对于面具舞的傩戏与能剧的比较研究又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并重新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对二者比较研究状况的起伏变化,笔者认为无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国内外环境等密切相关。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比较研究,涉及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交流史和戏剧发生学等相当广泛的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两种戏剧及文化的单独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两国相关学者关注的课题,并因此形成了若干个研究高潮,但是,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却是20年代80年代以来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比较研究都有较为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本文将从学术界对傩戏与能剧的分别研究论述入手,在此基础上从各学者的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其比较研究状况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

二、研究概况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傩戏与能剧分别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

在傩戏研究方面,从整体上进行研究的学者有庹修明、康保成等。他们撰写了《中国傩戏傩文化》、《傩戏艺术源流》①等专著,从整体上对中国傩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庹修明的《中国傩戏傩文化》一书,可以说是我国傩戏研究的第一本理论专著。其就傩信仰与“人为宗教”信仰的区别、傩文化与北方萨满教文化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此外,从地域、民族等方面对傩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其研究给世人展现了这门中国古老戏剧的独特魅力。从民族傩戏研究方面来看,学者主要从傩戏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音乐、面具、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如《中国苗族傩戏艺术述论》②(过竹、邵志中)(1993)《土家族傩戏简论》③(胡绍华)(2005)等。从地域研究来看,学者主要对湖南湘西、四川、重庆、贵州、西藏、云南等地傩戏的来源、功能、演出、剧目、音乐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走访的实地研究、比较研究等。如学者李怀荪④(2009)、庹修明⑤(2001)等。此外,还有许多的学者在傩戏傩文化方面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并发表了可观的学术论文。如《中国“傩文化”论析》⑥(王欣,应佳)(2009)、《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傩文化小议》⑦(丁玉莲)(2009)、《傩戏遥远古朴的面具绝唱》⑧(孙文辉)(2009)、《中国“傩文化”艺术研究》⑨(苏家文,李培)(2009)、《傩文化地位、功能与传承保护》⑩(杨军昌,李小毛)(2010)、《中国傩文化的发端和流变》?(李海

①庹修明著:《中国傩戏傩文化》,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7年。

②过竹、邵志中:《中国苗族傩戏艺术述论》, 载《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

③胡绍华:《土家族傩戏简论》,载《三峡文化研究》2005年第5期。

④李怀荪:《湖南湘西少数民族傩戏》,载《中华艺术论丛》2009年第9辑。

⑤庹修明:《中国西南傩戏述论》,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⑥王欣、应佳:《中国“傩文化”论析》,载《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第33期。

⑦丁玉莲:《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傩文化小议》,载《魅力中国》2009年第9期。

⑧孙文辉:《傩戏遥远古朴的面具绝唱》, 载《民族论坛》2009年第3期。

⑨苏家文、李培:《中国“傩文化”艺术研究》,载《飞天》 2009年第23期。

⑩杨军昌、李小毛:《傩文化地位、功能与传承保护》,载《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

?李海平:《中国傩文化的发端和流变》,载《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4期。

平)(2010)、《傩戏的艺术形态与形成新探》①(刘祯)(2010 )、《刍议傩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②(陈玉平,龚德全)(2010)、《傩戏艺术的美学阐释》③(周政文)(2010)、《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④(智联忠)(2011)等。

在能剧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通过对能剧的起源、历史背景、舞台、演员、音乐、剧目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给世人提供了解能剧的详细素材。如《日本的乐剧—能》⑤(周广平)(1995)、《神人交流—论日本能乐艺术的起源》⑥(滕军)(2007)等。此外,台湾学者陈贞竹以自身的亲身体验,撰写了系列论文《当代日本能剧的传承方式》⑦(2004),对当代日本能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传承方式进行了论述。陈君、李文英的《试析日本能乐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⑧(2007),就日本能剧的形成、发展、转型、保护等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各自特点进行了论述。此外还有《日本民俗传统艺能——能和狂言及用语》⑨(李锋传)(2006)、《论日本狂言中的“暖”色调》⑩(汪多维)(2006)、《日本能剧》?(王莹)(2007)、《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剧——日本能剧》?(张静,温彩玲)(2008)、《由<风姿花传>论日本“能乐”的“美”》?(毕明辉)(1998)、《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张哲俊)(2000)、《“能乐”的精神性与日本人的美学趣昧》?(张嫒嫒)

①刘祯:《傩戏的艺术形态与形成新探》,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②陈玉平、龚德全:《刍议傩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载《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

③周政文:《傩戏艺术的美学阐释》,载《大家》2010年第11期。

④智联忠:《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载《艺苑》2011年第3期。

⑤周广平:《日本的乐剧—能》,载《戏剧》1995年第1期。

⑥滕军:《神人交流—论日本能乐艺术的起源》,载《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⑦陈贞竹:《当代日本能剧的传承方式》,载《中国戏剧》2004年第5、6期。

⑧陈君、李文英:《试析日本能乐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载《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第2期。

⑨李锋传:《日本民俗传统艺能——能和狂言及用语》,载《日语知识》 2006年第6期。

⑩汪多维:《论日本狂言中的“暖”色调》,载《科技信息》 2006年第8期。

?王莹:《日本能剧》,载《世界》2007年第3期。

?张静、温彩玲:《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剧——日本能剧》,载《电影文学》2008年第9期。

?毕明辉:《由<风姿花传>论日本“能乐”的“美”》,载《人民音乐》1998年第4期。

?张哲俊:《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

?张嫒嫒:《“能乐”的精神性与日本人的美学趣昧交响》,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003)、《日本戏剧中的民族文化探析》①(张琼)(2008)、《世阿弥的能乐理论构建》②(唐月梅)(2008)等。

国外学者对本课题的研究,成就最为突出的为日本学者,他们在傩戏与能剧的研究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日本学者比较重视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其研究和论文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亲身的实地调查采访的基础上的,其在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值得借鉴和仿效。田仲一成在《中国巫系演剧研究》③(1993)《中国祭祀演剧研究》④(2008)的著作中,对中国的傩戏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从一个国外学者的视野透视了傩戏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增田正造⑤(1988)从美学的角度对日本能剧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们的研究开辟了能剧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野。有泽晶子⑥(1990)从一个外国学者的眼光对傩与能通过面具这一媒介进行了比较研究。吉叶美子对日本能乐剧本《山姥》的思想背景进行了分析,发表了《能乐<山姥>的思想背景》⑦(1998)。此外,日本学者奥富利幸从建筑学的角度,对日本能剧的舞台能乐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如:《明治末期能乐堂改良论的展开》⑧(奥富利幸)(2008)、《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公馆中能乐空间的变容》⑨(2008)等。

在傩戏与能剧的比较研究上,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为本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学者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二者的共同点进行比较上,如面具等,在异同的比较上,又着重于趋“异”,而在“同”这一点上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江丽珠、李基额的《散议“傩”与“能”》⑩(1991)将傩与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并从形式、内容功效、动作特点与艺术魅力等方面进行了异同比较。顾朴光的《中国傩戏面

①张琼:《日本戏剧中的民族文化探析》,载《沧桑》2008年第5期。

②唐月梅:《世阿弥的能乐理论构建》,载《日本研究》2008年第3期。

③田仲一成著:『中国巫系演剧研究』,東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④田仲一成著:《中国祭祀戏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⑤增田正造:『能の表現―その逆説の美学』,中央公論新社出版社,1988年。

⑥有泽晶子:《作为面具文化的傩与能的异同论》,载《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⑦吉葉美子:「能楽<山姥>の思想的背景」、『舞踊學』、1998年第21期。

⑧奥冨利幸:「明治末期における能楽堂改良論の展開について」、『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2008年。

⑨同上。

⑩江丽珠、李基额:《散议“傩”与“能”》,载《日本研究》1991年第3期。

具与日本能乐面具之比较》①(1994)、吴贤义的《从中国傩面与日本能面看面具艺术》②(2007)均对傩戏与能剧的面具艺术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曲六乙的《中国傩戏与日本能乐的比较—兼议东方传统艺术的特征》③(1996),对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起源、与宗教的关系、剧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以上学者在这两种文学的各自研究方面都做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傩戏与能剧的比较研究方面,虽然起步比较早,但理论成果不是十分丰富和突出,尤其是最近十多年都未见新的突出成果。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仍然值得继续深入,是个需要系统化、深入化研究的课题。以下,笔者将对前期的比较研究成果进行一些小小的归纳和总结。

三、研究分析

对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研究,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都热衷于在各自的单独研究上,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方面,往往由于条件的局限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其研究也都注重于典籍的考据等,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与被影响研究、面具的比较研究、传承与保护研究等方面。

1.渊源关系(影响与被影响)研究

对二者渊源关系的(影响与被影响)研究,一般都是研究中国傩、傩文化对日本能乐的影响问题。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日本能乐由猿乐和狂言演化而来,而早期的猿乐受中国的散曲等(在日语中,散曲的“散”与猿乐的“猿”音近)的影响,而散曲受中国傩、傩戏的影响。故,日本能剧与中国傩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至少是有间接的历史渊源。

(2)从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由于古代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汉字,因此傩文化在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照搬照抄。这在日本古籍中都有记载。

在本研究中,学者们常引述的典籍为:

(一)、国内典籍:《礼记·月令》:“季春”之傩“以毕春气”,“促秋”之傩“以达秋气”,“季冬”之傩“以送寒气”。《说文通训定声》:“国傩有三,方相氏掌之:季春傩阴气,促秋傩阳气,季冬送寒气。”《周礼·夏官》云:“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

①顾朴光:《中国傩戏面具与日本能乐面具之比较》,载《民族艺术》1994年第2期。

②吴贤义:《从中国傩面与日本能面看面具艺术》,载《电影评介》2007年第19期。

③曲六乙:《中国傩戏与日本能乐的比较—兼议东方传统艺术的特征》,载《民族艺术》 1996年第3期。

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黄金四目,衣熊皮,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此外还有《后汉书·礼仪志》、《新唐书·礼乐志》、《乐府杂录》等。

(二)、日本典籍:《细沙抄》:“庆云元年(704)始行大傩。”《续日本纪》“庆云三年”“是年天下诸国疫疾,百姓亡死众多,始作土牛大傩。”《内襄式》“十二月大傩”。《西宫记》:“戍刻,王卿以下着座……阴阳寮下部八人给方相飨。”《贞观仪式》卷十“十二月大傩仪”。《公事根源》下卷:“所谓追傩,是为驱赶年中疫气而设。方相氏,鬼,戴黄金四目之面,形容恐怖,手执戈盾,率领二十名着绀布衣的伥子,回环奔竞于内里中门。庆云二年始设。是年天下百姓疫疠流行,故设。”《类聚国史》:“庆云三年,始作土牛大傩。”

主要有以下学者的以下研究著作和论文:日本学者山中裕著有《平安朝の年中行事》①,在书中,其对能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国内学者徐建新《中国傩(戏)与日本能(乐)之比较》②(1991),对傩戏与能剧关系进行了考据,并对傩与能在“亡灵与鬼”“假面与戏”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江丽珠、李基额《散议“傩”与“能”》(1991),从历史的角度对傩与能进行了审视,并进行了简单的异同比较;翁敏华《傩文化的日本流与中国源之比较》③(1992),从戏剧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传至日本的傩文化与我国古代傩文化的异同。此外,曲六乙《中国傩戏与日本能乐的比较——兼议东方传统戏剧的特征》(1996)、张爱萍《中国傩文化在日本的流变》④(2004)、张静《能乐中的中国古代“傩”元素》⑤(2009)等也分别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傩戏与能剧的异同。

2.关于面具的比较研究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由于共同的面具艺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热衷于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其研究大都是关于以下内容的比较研究:(1)面具作者、工艺、造型等的比较研究;(2)艺术审美比较研究;(3)面具特征比较研究;(4)面具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在面具的比较研究上,学者们研究论文较多,且大多都趋同,有的甚至研究内容一致。

①山中裕著:『平安朝の年中行事』,一条書房出版社,1984年。

②徐建新:《中国傩(戏)与日本能(乐)之比较》,载《戏剧艺术》1991年第3期。

③翁敏华:《傩文化的日本流与中国源之比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④张爱萍:《中国傩文化在日本的流变》,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⑤张静:《能乐中的中国古代“傩”元素》,载《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如:有泽晶子《作为面具文化的傩与能的异同论》(1990),对傩与能的面具文化进行了比较;台湾学者叶汉螯《日本能面剧与大傩》①(1993)是研究傩面与能面学术造诣比较深的学者之一,其引经据典,对傩面与能面的异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顾朴光《中国傩戏面具与日本能乐面具之比较》(1994)从面具的作者、工艺、造型三个方面入手对傩面与能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吴贤义《从中国傩面与日本能面看面具艺术》(2007);张昆《中日面具艺术的审美比较》②(2010);吴茜婷《中日面具艺术之比较》③(2010)等都从艺术的角度对中日的面具艺术进行了比较研究。

3.关于传承与保护研究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在传承与保护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其所面临的难题主要为:(1)两者都面临着后继无人与观众稀少的尴尬。(2)两者都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尤其是中国傩戏,由于现在主要流传于西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面临着原生态保护与市场开发的困境。(3)虽然日本能剧已经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中国的傩戏已经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两者都面临着推广与资金、意识认同等的窘境。

在此课题的研究上,比较研究方面比较少,只有少数学者涉足,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潜力。如:日本学者广田律子(2007)《日本传统戏曲与中国民俗艺能之继承关系与应用立体坐标法解释》④,其运用立体坐标法进行解释,提出了新的研究技巧和方法;中国学者袁琛、日本学者孰访春雄(2005)《中国的傩与日本的能——浅析两者的传承关系及发展轨迹不同之原因》⑤,对二者传承的轨迹及造成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4.研究热潮及其原因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了二个比较明显的研究热潮: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一个是21世纪初的十年。其突出特征为:

①叶汉螯:《日本能面剧与大傩》,载《民族艺术》1993年第2期。

②张昆:《中日面具艺术的审美比较》,载《学理论》2010年第2期。

③吴茜婷:《中日面具艺术之比较》,载《大舞台》2010年第12期。

④广田律子:《日本传统戏曲与中国民俗艺能之继承关系与应用立体坐标法解释》,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⑤袁琛、诹访春雄:《中国的傩与日本的能——浅析两者的传承关系及发展轨迹不同之原因》,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科学论文、文学作品较多涌现,学术会议持续召开,关于傩与能的影视作品及演艺场所相继出现等。第一个热潮兴起的原因与当时改革开放不久,人们思想逐渐开放,中日之间的交流也逐渐深入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变化问题。第二个热潮的兴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依然是人们对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的关注;其次是随着傩戏、能剧影视作品的上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关注力度;最后是人们保护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的不断增强。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保护,这样的研究热潮还将持续涌现。

5.其他比较研究成果

关于中国傩戏、日本能剧分别与其他戏剧的比较研究方面,也有学者涉猎,这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如:国内学者纪松龄《日本能与桂林傩为同一母体的姊妹花》①(1992)对日本能与桂林的傩从历史、艺术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彭吉象《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②(2000),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出发,通过表现性、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在美学特征上的相同之处与深刻差异;此外,还有金梅《中国京剧与日本“狂言”》③(1997)等论文。关于傩戏与能剧的比较研究的研讨会、国际会议等还鲜有出现;对于二者的比较,还未形成一个系列,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整理。

结论

通过对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加深了对这两种戏剧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加深对这两种戏剧活化石的文化内涵的体会与把握,发掘其中的艺术美感,分析其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对丰富和发展世界戏剧文学、戏剧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通过比较研究,在保护、发掘和整理这两种戏剧文学,在保护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且,通过对这两种戏剧文学的比较研究,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在历史交往中丰富中日友好的文化内涵,加深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同感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学者近30年来在中国

①纪松龄:《日本能与桂林摊为同一母体的姊妹花》,载《民族艺术》1992年第1期。

②彭吉象:《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

③金梅:《中国京剧与日本“狂言”》,载《中国京剧》1997年第3期。

傩戏与日本能剧比较研究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综合、概括和归纳,以期为今后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提供些许借鉴和启发。

作者简介

潘贵民(1980——):男,汉族,本科,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中日比较文学。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而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因此高速公路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长约30公里由阿登纳(KonradAdenauer,当时的科隆市长,后来的西德总统)于1932年8月6日宣布开通。自此以后,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起来。在中国,1988年10月31日,全长18.5km的沪嘉(上海—嘉定)高速公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自此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飞速的发展与完善起来。 在世界各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高速公路的研究也不断升华,世界高速公路从无到超过23万公里,规模不断的扩大,这80多年中,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 a)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其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高速公路认知度低,规模不大且里程增长缓慢。 b)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其特点是:经济加速增长,高速公路需求旺盛,通车里程迅速增长。 c)第三阶段,接近饱和期,其特点是:经济稳定增长,资源紧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趋缓,以提高路网质量为主。 d)第四阶段,相对稳定期,其特点是:经济持续增长,资源紧缺,高速公路网规模趋于稳定,路网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智能运输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高速公路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1阶段为1985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还没有高速公路,在这以前,我国建设的公路都属于一级以下公路。 2)第2阶段为1986年至1995年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七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以沈大、沪嘉、广佛、西临为代表的高速公路522 km,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这一阶段开始尝试将一级路、二级路改造为高速公路。

浅析中国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浅析中国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的是,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一直起色不大,成为了制约中国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十八大政府报告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战略,吹响了新时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想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脉搏,首先需要对中国文化的现状加以了解,发扬长处,克服短处,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文化方面的需 求,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文明,负责的大国形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不足,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性不足。 这一点在中国的影视业中尤为明显,遍观中国这几年比较有影响的几部大片,类似于《英雄》,《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影片,总是摆脱不了宫廷片,历史片,武打片等范畴,尤其是《笑傲江湖》,《龙门客栈》等电影的一再翻拍,更是将这一问题反映的淋漓尽致。 不光是电影,连电视节目也是如此,春晚缺乏创新性的言论在这些年中被提了好多次,许多青年人反映春晚越看越没意思,固定的套路,不变的人物,较少的参与度,使得春晚的可观赏性越来越差,而与之相对应的山寨春晚却越来越红火。不得不令我们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二、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是一直困扰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说思想性是文化发展的软件,那么技术和设施就是硬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要技术的支持,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在以前被称为改变世界的发明,正是由于他们使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而在近代,技术的落后,基础设施的短缺却成为了制约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举个例子,现在人们看电影时十分热衷于3D电影,但是中国的3D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应用也并不广泛,当外国的电影以火爆的场景,绚丽的特技,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牢牢吸引住中国观众时,中国电影市场却无法及时挽回观众,长此以往,必将为外国的文化侵略创造条件,影响十分深远。

一个老外总结的中国式英语及正确的说法

一个老外总结的中国式英语及正确的说法 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欢迎你到... ②welcome you to ... ③welcome to ... ①永远记住你②remember you forever ③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①祝你有个... ②wish you have a ... ③I wish you a ... ①给你②give you ③here you are ①很喜欢... ②very like ... ③like ... very much ①黄头发②yellow hair ③blond/blonde(西方人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 ①厕所②WC ③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 ①真遗憾②it's a pity ③t 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 ①裤子②trousers ③pants/slacks/jeans ①修理②mend ③fix/repair ①入口②way in ③entrance ①出口②way out ③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 ①勤奋②diligent ③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 ①应该②should ③must/shall ①火锅②chafing dish ③hot pot ①大厦②mansion ③center/plaza ①马马虎虎②so-so ③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 ①好吃②delicious ③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尽我最大努力②try my best ③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 ①有名②famous ③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滑稽②humorous ③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 ①欺骗②to cheat ③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 ①车门②the door of the car ③the car's door ①怎么拼? ②how to spell? ③how do you spell? ①再见②bye-bye ③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bye-bye有些孩子气) ①玩②play ③go to/do(play在中国被滥用) ①面条②noodles ③pasta(noodles有些孩子气) ①据说②it is said ③I heard/I read/I was told ①等等②and so on ③etc. ①直到现在②till now ③recently/lately/thus far ①农民②peasant ③farmer ①宣传②propaganda ③information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道路工程国内外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1

道路工程国内外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分析手段。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 交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活动。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通行方式;1933年,德国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了立体交叉结构,接着意大利、英国、法国和美国等相继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加速了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到了80年代,新交通体系初见端倪,逐步实现了交通体系与交通管理自动化,为交通工程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明了马车,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所以,我国古代的交通工程是闻名于世的。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是在70年代后期,当时美、日、英、德、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先后在我国讲学,介绍了国外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交通安全以及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

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 然而,由于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研究起步晚,投入的资金和力量有限,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中,不能明确提出有关设施的技术要求和选择原则,对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缺陷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在制作安装上也缺乏严格的规定;在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因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规模和水平的差异,这将导致一条高速公路的不同路段之间,或一个区域内若干条高速公路之间的联网控制变得困难,不能发挥综合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此外,由于交通工程专业交叉,界面划分无标准,会造成衔接上的各种问题,为以后的联网开通带来诸多麻烦。 二、我国应建立具有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公路建设投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万km,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没有跟上公路建设的速度,不能最在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滞后于公路建设的状况,我们应在国内已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必要的专题研究和攻关,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马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科技信息 1.引言 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马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成立了各种有关马的机构和组织。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和“中国纯血马登记管理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马业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业协会,隶属及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民政部;2009年,新疆马业协会和内蒙古马业协会相继成立(中国国家马业网,2010)。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马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是从某个角度或某个区域来研究马文化,系统、全面展现我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的文献还不多见。本研究意在全面分析我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推动我国马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为马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马文化的界定 内蒙古新闻网称对“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国民俗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动物民俗中的一类,即本意;二是指驯马人和骑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后者探讨与马有关的人类社会行为。这一引申意的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诸环节。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教科书上关于马文化的界定,即马文化是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 2.2文献研究范围 笔者分别以“马”和“马文化”为关键词,于2010年5月15日在中国期刊网查阅、收集、整理有关马文化的期刊文章和优秀硕士论文,共计95篇。其中与马相关的会讯、组织机构简介以及与马文化没有关系的文献等不包含在内。 2.3文献分类方法 笔者将这95篇文章按照中国马文化地域分布、中国古代马文化、马的军事用途、马的交通与商业用途、马的艺术文化等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文献中关于马的内容和用途。然后,笔者将各类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研究,探索中国马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成因。 3.结果与讨论 3.1中国马文化内涵丰富 我国的马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内容包括:相马学、驯马学、牧马学、赛马学、赏马习俗、马具与装饰品、交通和商业用途中的马、生肖学中的马、马崇拜、马政制度、文学艺术中的马、战马等。通过对中国有关马的内容进行统计整理,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马文化内容非常丰富。难怪王大霖和王言彬(2002)这样评价中国马文化的地位:“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中,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将有关马的内容从我国的文化史中抽出,那留下的文化典籍和艺术作品将会残缺不全甚至惨不忍睹”。 3.2中国马文化地域分布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我国的马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云南、西藏等地。如青措(2003)的《藏族马文化初探》,分别从历史、宗教、生产生活等方面探讨了具有丰富内容的藏族马文化的产生;李琳(2006)的《海南古代马及马文化》,考究了海南从无马到有马的历史过程及原因,并且提出海南的尚马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移植和再现;图·乌力吉(2003)的《蒙古人与马—蒙古族马文化大全》评介,董慧晶(2009)的新疆马文化旅游开发初探;杨松海(2009)的《云南纸马文化的源流及其民俗寓意》等。从这些文献不难看出,我国的马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内蒙古地区。 3.3灿烂的中国古代的马文化 中国古代马文化的研究主要有,李冀(2009)的《对先秦时期马文化的思考和探讨》,该文主要介绍了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关马的论著,主要用于阐述哲理;安忠义(2006)的《汉代的养马业及对马种的改良》;王立和纪芳(2004)《马意象与中国古代马与人恩怨的审美阐释》;杨宝成(2002)的《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孙尧奎的《两周时期独输马车驾马数问题研究述论》(2008);兰翠(2009)的《论古代马的审美文化特质—以唐代咏画马为中心的考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马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3.4马在军事上的作用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马:“马,怒也,武也”。这一点从汉语的成语 当中也可以看到,如:招兵买马、千军万马、金戈铁马、鞍前马后、汉马功劳等。这都说明马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3.5马与交通、商业 马因其速度快和体貌特征,人们将它作为交通工具。为人类付出了汗水,也成为了人们的好朋友。同时,马也为商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就拿我国的马帮茶马古道来说,马帮在茶马古道的形成和普洱茶营销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马背上形成的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在西南地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敏塔敏吉,2008)。 3.6文化艺术中的马文化 马不仅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它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马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关马的诗词歌赋、寓言故事、成语典故、绘画和雕塑中。李岩松(2005)的《“马”文化熟语论析》一文,从马与马具、马与战争、生产、马与人才等方面阐释马文化的谚语,揭示隐藏其后的深刘文化含义;许兴宝(2001)的《文化观照中的宋词马意象》一文阐释了宋词马意象的生成,并分析了宋词马意象与传统诗文中的马意象的差异;张淮水(2009)的《“扎马角”社火的造型意蕴》一文探讨了影响和支配“扎马角”造型活动的乡土文化观念和民间审美取向。 4.马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有着灿烂、辉煌的马文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着丰富的马文化。我国的马文化同其他国家的马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特色。然而有关中国马文化和其他国家马文化形成差异的原因探讨不深入。既然中国有着灿烂的马文化,那么它就应该得到广泛地开发和利用,造福世界人民。然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5.结语 中国灿烂的文化中不能没有马文化,马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马文化内容丰富。近年来,马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受到重视。然而,目前有关马文化体系化、系统化的研究不多见。未来马文化研究有以下趋势:1)人们对马文化的重视程度会有所增加;2)有关马的商业机构、协会会增加;3)马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得到广泛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大霖,王言彬.中国马文化细探[N].中国审计报,2002-02-01(005) [2]中国马会概况.https://www.doczj.com/doc/4513860116.html,/manager/society.asp?Ar ticleID=58,2010-58-24 [3]李冀.对先秦时期马文化的思考与探讨[J].大众文艺,2009(17)[4]安忠义.汉代的养马业及对马种的改良[J].农业考古,2006 [5]王立,纪芳.马意象与中国古代马与人恩怨的审美阐释[J].辽东学院学报,2004(6) [6]杨宝成.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华夏考古,2002(4) [7]孙尧奎.两周时期独输马车驾马数问题研究述论[J].齐鲁学刊,2008(4) [8]兰翠.论古代马的审美文化特质—以唐代咏画马为中心的考察[J].文史哲,2009(6) [9]青措.藏族马文化初探[J].青海民族研究,2003(3) [10]李琳.海南古代马及马文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11]图·乌力吉.《蒙古人与马—蒙古族马文化大全》评介[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6) [12]董慧晶.新疆马文化旅游开发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9 [13]杨松海.云南纸马文化的源流及其民俗寓意[J].文化遗产,2009(4) [14]敏塔敏吉.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文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5]内蒙古新闻,https://www.doczj.com/doc/4513860116.html,/index.php?doc-view-3 061.html,2010-5-20 [16]李岩松.“马”文化熟语论析[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7) [17]许兴宝.文化观照中的宋词马意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中国马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水建锋黄换乃 [摘要]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分别以“马”和“马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检索,共收集到了 95篇相关文献和硕士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并且对文献进行如下分类:中国马文化地域分布、中国古代马文化、马的军事用途、马的 交通与商业用途、马的艺术文化等。研究发现:我国有着辉煌、灿烂的马文化,马文化内涵丰富;马文化主要体现在除沿海地区以外的 边疆地区;在古代,马的军事地位突出;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着重要的商业作用;马丰富了人们的艺术文化生活。本文还探讨了中 国马文化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中国马文化现状分析 作者简介:水建锋(1978.10-),男,陕西旬邑人,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黄换乃(1964.12-),男,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 博士·专家论坛 409 ——

中国式英语及地道英语的说法比较

中国式英语及地道英语的说法比较 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欢迎你到... ②welcome you to ... ③welcome to ... ①永远记住你②remember you forever ③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 ①祝你有个... ②wish you have a ... ③I wish you a ... ①给你②give you ③here you are ①很喜欢... ②very like ... ③like ... very much ①黄头发②yellow hair ③blond/blonde(西方人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 ①厕所②WC ③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 ①真遗憾②it's a pity ③t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 ①裤子②trousers ③pants/slacks/jeans ①修理②mend ③fix/repair ①入口②way in ③entrance ①出口②way out ③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 ①勤奋②diligent ③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 ①应该②should ③must/shall ①火锅②chafing dish ③hot pot ①大厦②mansion ③center/plaza https://www.doczj.com/doc/4513860116.html, ①马马虎虎②so-so ③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 ①好吃②delicious ③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尽我最大努力②try my best ③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 ①有名②famous ③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滑稽②humorous ③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 ①欺骗②to cheat ③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 ①车门②the door of the car ③the car's door ①怎么拼? ②how to spell? ③how do you spell? ①再见②bye-bye ③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bye-bye有些孩子气) ①玩②play ③go to/do(play在中国被滥用) ①面条②noodles ③pasta(noodles有些孩子气) ①据说②it is said ③I heard/I read/I was told ①等等②and so on ③etc. https://www.doczj.com/doc/4513860116.html, ①直到现在②till now ③recently/lately/thus far ①农民②peasant ③farmer ①宣传②propaganda ③information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社区的概念是1887年由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结合我们国家历史和现实情况看,社区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群体里,人们具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文化特质,利益相连、感情相依、守望相助、危困相抚。 一、国外社区现状及主要特点 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英美等国,社区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社区工作已成为城市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社区主要形成了“自治模式”、“行政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模式。 (一)“自治模式”。 “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北欧国家的社区。 1.美国的社区。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美国的社区是政治 制度下一个最小的单位,它是一个高度民主自治的机构。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又称社区董事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帮你摆脱中国式英语表达习惯(30句)

中国人最易犯错的30句英语 1. I very like it I like it very much. 2.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The price is right. Note: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3.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What’s your job? 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Note: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4. 用英语怎么说?How to say?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Note: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

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5.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up.还有其他的说法:I’m 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 but I can’t, I have to stay at home. 6. 我没有英文名。I haven’t English name.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Note:许多人讲英语犯这样的错误,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可能是语法功底欠缺,因为have在这里是实义动词,而并不是在现在完成时里面那个没有意义的助动词。所以,这句话由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助动词。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习惯是另一回事,请您再说几话:我没有钱;I don’t have any money.我没有兄弟姐妹;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我没有车。I don’t have a car. 7. 我想我不行。I think I can’t. I don’t think I can. Note:这一组然是个习惯问题,在语法上称为否定前置,这就是汉语里面说“我想我不会”的时候,英语里面总是说“我不认为我会”。以后您在说类似的英语句子的时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