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论坛

在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但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它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可借鉴的方面。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势在必行,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并且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的经验,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农产品安全战略的要求。

一、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特征

发达国家以其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各国都拥有一套高效精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并把它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从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方面不断完善。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方面

在这方面各国具体情况相异,但共同点是都重视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首先,农产品链条中各主体的责任非常明确,拥有一套高效精简的管理体系。各国有针对性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进行了调整,机构的设置遵循高效精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踢皮球”的效率低下现象,即使部门需要合作,都通过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在权利、义务、利益对等原则下,确定合作规则,共同致力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各国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部门多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原因是:在当代产业组织的作用下,农产品原料与最终制成品之间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一体化趋势明显,这使得农业生产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大。同时,各国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也使得农产品消费的质量安全控制从制成品延伸到原料的生产上来,原材料的源头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行政职能和机构,并将一些职权集中到处于农产品生产源头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在这方面调整得都比较彻底。

2.农产品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方面

欧盟及欧盟各国普遍经济技术实力强,因而其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高、法规较严,尤其对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标准要求很高。此外,各成员国还有自己严格的技术标准,可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执行。美国也是如此,如对肉食品,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出口国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发达国家政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般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涵盖“从田间到餐桌”的整条农产品链,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为有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和产品质量认证等众多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法律规范。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且还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这些制裁措施除了罚款外,还有没收和销毁违法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和吊销营业执照等,违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判处监禁。

3.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相结合方面

发达国家为了加强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在制定和实施农产品标准时,都将其与农产品安全紧密结合。如美国的食品安全已成体系,它以强有力的、灵活和科学的联邦和州的法律为基础,同时也赋予食品行业必要的食品质量控制权利。政府各有关机构和食品生产等部门基本上能做到有效的配合与协作。同时,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重视预防和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分析和预防,即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都考虑了风险,并有相应的预防措施。欧盟也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在已有的食品以及工业产品安全标准基础上,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在2001年底通过立法,建立独立的食品管理机构,并在2002年开始行使职能。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文/葛文杰董淑兰

36

中国农业会计2011—4

论坛

4.检测手段及信息交流方面

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本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的建设,并通过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不管美国还是欧盟,都力求通过专门机构,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以及风险交流,提供科学指导和法规制定,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及时而有效的监控和预防。比较起来,美国在这方面似乎更成熟、更有基础。从检测体系看,美国做了更多的工作。如联邦谷物检测系统,就包含样本检测和监督系统,主观检测和评价系统,市场监控和早期预警计划等,可谓机构组织严密,手段先进。欧盟也非常重视对食品尤其是畜产品的分析与检测,同美国一样,强调生产企业利用HACCP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

5.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方面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认证体系和认证工作程序。主要发达国家除了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认证外,还普遍在生产过程中推行HACCP体系。欧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主要强调从“源头抓起”,抓“过程控制”,如在农业及养殖业方面抓GAP、GVP、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在合格评定方面抓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在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方面抓ISO9000、ISO1400、ISO18000、ISO22000和各种从农田到餐桌良好操作规范等认证及评审以及后续管理。

6.农产品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

国外的农产品安全制度基本上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对农产品安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组织、调动和协调相关科研资源,并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相关研究。如美国为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技术能力,一方面在管理机构内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前沿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咨询等形式,利用政府部门以外的科学家资源。与此同时,还努力保持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密切联系,以分享最新的科学成果。

二、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总的来说,已经形成了统一管理、协调、高效运作的严密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加强。

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涉及的主要部门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等部门。长期以来实行的“分段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重叠,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责权分离、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在市场执法和产品质量监管方面难免存在相互依赖和推诿现象发生,严重制约了部门之间的职能发挥。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减少管理机构、集中管理权限,可考虑确立一个较高级别的管理机构,授权其协调相关各部委的责任,从而强化各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和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从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精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都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和分工,并且都通过法律法规详细规定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减少多头执政、多部门相互推委扯皮的效率低下的现象。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和职能交叉现象。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中,也应该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

2.完善标准体系并实施全程控制

欧美等发达国家重视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连续管理,注重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管理程序具有种类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科学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是一个有机连续的过程,对其管理也不能人为地割裂,发达国家都采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强调从农业投入品、生产到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在控制过程中,还要注意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采用科技含量高的控制手段,并在有效的法律框架内,依法进行质量与安全监控。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构建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检验、质量认证、市场监管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总的来说,与现实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的法律空缺和缺陷,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法律超常规体系中的有益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执法监管。

因此,我国也应具备强大的法律法规框架,涵盖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出台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措施,以加强管理,而且其法律框架应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逐步做出调整。

4.加强农产品质量的自我检测能力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从生产经营者着手,以预防为主,预防与防治有机结合,在全社会形成按质论价、奖优罚劣的质量安全氛围,因而各生产经营者均十分重视质量与安全的自我检测,对不符合标准和规定的产品不予上市,这就从根本上缓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观与自我监测能力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环节。所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基础是培养重质量、守信誉的生产经营者,并在全社会形成重质量、守信誉的诚信氛围。

37

中国农业会计2011—4

论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通报与风险管理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有效的措施。并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技术性工作从管理中分离出来,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在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非常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和科技储备十分欠缺。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还处于探索阶段,到目前也仅在引进风险分析最基本的理论、观念、原则、准则和方法,建立农产品中主要危害因子的风险分析准则方面作了初步研究。在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中的限量指标的确定方面都还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致使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此外,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充分,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共享和预警机制,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销售商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缺乏深入了解,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并利用例行监测结果,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建立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6.建立农产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美国大力推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环节,针对可能的危害因子,采取积极的风险规避措施,可有效地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然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深入推进,虽然形成了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相关体系认证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认证发展格局,但是以HACCP原理为基础以ISO900系列标准为框架的预防控制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尚处于初级阶段,部分经认证审核后的预防控制体系依然存在的操作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市场准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预防控制。

以国民的健康与安全为核心,建立控制各环节风险的农产品安全体系,这成为发达国家农产品安全管理体制变化的总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并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充分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方面的经验基础上,建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将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及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攻坚阶段的现实选择。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广大)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做了简洁的表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18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17条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预算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如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相关利益人对政府会计信息内容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越来越与新时期财政管理目标不相适应。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局限性

(一)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债务的真实信息,导致政府防范风险能力下降。现行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财政支出仅反映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对那些当期已发生而尚未支付的政府债务不能及时反映,如欠发工资、社保基金支出出现的隐性缺口,以及为企事业贷款提供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等,都成为“隐性债务”,造成当期财政支出被低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数量,产生对未来错误的乐观估计,造成预算的虚假平衡和挤占,不利于政府有效监控财政风险,从而对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二)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准确核算成本和费用,从而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考核业绩。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款项或支付款项的时间作为记账凭据,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因此会计记录便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这样,不仅不利于及时反映财政支出,也不利于对部门资源耗费的控制和业绩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且易造成权利与义务不配套,财务成果被管理当局操纵。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在购置付款时一次性列作当期费用,这势必加大购置当期的成本费用,减轻了以后各期应负担的成本费用,造成成本费用核算的不真实。并且随着固定资产在存续期间的使用,账面上不能客观反映其磨损程度,从而虚增了资产总量。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一些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

(三)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年终结余财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总预算会计来讲,采用收付实现制,在预算执行中,如果一些项目需跨年度分次拨付资金,应付未付的资金就形成了年终结余。而实际上这些应付未付的金额是已实施项目必需的资金,并不是真正的结余资金。这样,就造成了下年度预算可用资金增加的假象。这种结余是属于应付未付或已有支出安排的资金无法改作他用。在这种只为平衡当年预算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难以全面

38

中国农业会计201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