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层次:普通教育课

修读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同学们真正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当代大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为今后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做好思想理论准备。

教学基本要求:重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是在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围绕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形成的严谨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教学重点: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邓小平在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本概括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五大历届中央全会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贡献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价段

教学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四、邓小平在创立邓小平理论中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讨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两次历史性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思考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4.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2.《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7、8卷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正确把握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实践基本经验、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和对党的现状的科学分析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旣各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又相互促进,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治党治国。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所处的历史方位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教学难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基础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根本问题的探讨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发展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考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5.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参考书目

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创立了这条思想路线,邓小平重新确立并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江泽民进一步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把它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邓小平在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斗争中的历史功绩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各自的时代特点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5、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内容

6、与时俱进所要求的四个创新

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各自的时代特点

2、与时俱进所要求的四个创新的内在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重新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

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三、“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第三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

二、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三、要勇于和善于进行创新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参考书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

2. 《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版

3.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3卷

4.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共中央宣传部编,1996年12月

5.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002年版

7.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不仅从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高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指明了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

1、导致两个“没完全搞清楚”的根源

2、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内涵和显著特点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内涵和显著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一、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及其特点

二、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显著特点及其提出的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认识21世纪20年对中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中共十三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列宁选集》第3卷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最大的实际。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首先就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就是从这个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历史任务

2、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及其内在关系

4、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实质和方法

5、改革、发展、稳定的辨证关系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

教学难点:

1、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实质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

二、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的工作中心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意义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二、十条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参考书目

1.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

2.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002年版

3.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

第六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邓小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设计了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中央为此提出的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大政方针,都是在邓小平有关经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教学重点: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及其重大意义

2、我国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征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确立全面小康目标的意义

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含义

5、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目标和措施

6、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意义和措施

7、“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及解决的有效措施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9、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含义

2、“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及解决的有效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第二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三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措施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思考题

1.为什么要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如何理解我国目前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社会?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是什么?

6.为什么说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参考书目

1.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002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有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要求。为此,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的依据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6、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依据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优先的实质

8、我国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两次调节

教学难点: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三、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题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2、为什么说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3、为什么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

4、在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书目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002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3卷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政治保证。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政体的“一体三制”的国家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了搞好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

2、积极发展和扩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的意义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7、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8、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状况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三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四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2、为什么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

3、中共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4、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必要性和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书目

1. 《列宁全集》第2版,第28卷

2.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002年版

3. 《邓小平文选》第2、3卷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为此,旣要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又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4、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依据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1、当代大学生有哪些思想道德中的深层次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三、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四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要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为什么说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2、3卷

3.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

第十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正确的方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方针,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2、“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实践意义

3、邓小平和中国政府是如何搬掉英国政府设置的阻挠香港回归的三个障碍的

4、李登辉、陈水扁是如何鼓吹台独的,其实质是什么

5、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什么

6、“九二共识”

教学难点:

1、台湾问题为什么久拖不决

2、台独势力为什么在台湾占了上风

教学内容:

第一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二、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一、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二、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

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思考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2、“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3、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障碍有哪些?怎样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原则和主张?

参考书目

1.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局势》

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十一章我国的外交战略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为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多样性,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行不懈的斗争。

教学重点:

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3、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机遇和挑战

4、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的内容、基本要求

5、我国外交的八字方针和八字精神

6、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

7、当代恐怖主义发生的根源和中国的主张

8、我国之所以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多样化的依据

9、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上斗争的焦点和中国的四项主张

教学难点:

1、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中国在当代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彼此对峙中如何贯彻我国外交的八字方针和八字精神教学内容:

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二、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四、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国际事务第三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2、为什么我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为什么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参考书目

1. 《邓小平文选》第2、3卷

2.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各节的讲授,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把握:为了实现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力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加强民族团结,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并坚决惩治腐败。

教学重点:

1.必须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依据和这方面的两项基本要求

2.工人阶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作用

3.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及其特点

4. 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及中国共产党解决宗教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5.“两个先锋队”提出的意义及其辩证关系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7.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及其内在关系和这一伟大工程的重点

8.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为此采取的三项重要举措

9.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教学难点:

1、解决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在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的基本准则

2、如何估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和反腐败斗争的前景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必须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三、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的保卫者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加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浅谈“三个代表”对维权的指导意义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工会开展维权工作的指导意义 自来水公司李炳武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行动指南,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新路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特别是对工会组织切实开展维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化劳动理论研究,确立维护职能新的思维 “三个代表”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工会维护职能理性认识的科学内涵。只有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提高对工会维护职能的内涵外延的理性认识和新的思维能力,才能形成与时俱进的维护理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内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不能再机械地套用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概念、范畴、原理来解决和指导今天的工会工作。 二、创新多元维护手段,适应劳动关系新的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的高度为工会调整劳动关系,履行基本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从理论上说,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当前劳动关系的新变化,使工会维护工作的领域、重点、对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难度越来越大,工会原来四项职能并举的工作格局和传统性的维护手段已与现实不相适应。因此工会面对这些情况,要坚持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去深入研究劳动关系新变化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探索创新维护手段,构建适应劳动关系变化的新的维护机制。 在当前,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时地创新维护思路,把维护权益、协调利益、服务职工结合起来,形成维护、协调、服务三位一体的大维护格局,及时调处解决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的矛盾。把处于相对弱势的职工群体和特困职工,作为重点维护对象,正确处理好他们的劳动关系,维护好他们的具体利益,从而创新和丰富多元的维护手段。 三、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开拓实现维护新的领域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之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奉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2];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既要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又要把其他人的发展看作自己发展的条件,用自己的发展去促成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社会首先必须把它自己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自由发展的条件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条件,而这些,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完全的实现,但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客观历史过程。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最初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社会形式基本上是以有赖于人的依附关系形成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所以人不可能有独特个性的发展。到了“第二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立性和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带来了“人格的普遍提高”;然而,这种人的独立性却时时处处建立在对物的依附关系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资本同劳动的对立,无产者创造的财富不仅不能为发展自己的个性服务,反而成了以新的形式压制和摧残自身个性的手段。人类社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后,其发展不再依赖于对人或物的依附关系,而是依赖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的发展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个人的发展又为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在实实在在地促进着人民素质的提高,使广大人民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它所带来的物质的、精神的实际成果,为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展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着条件。 二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加强执政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使人们从分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换言之,只有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为社会创造充分的财富,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 和指导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不仅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而且是对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所以,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立党之本就是指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由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党的一切事业、一切活动以及自身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执政之基就是执政的基础、根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是人民选择、社会选择的结果。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党之所以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够长期执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进入新世纪,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必须自觉坚持“三个代表”,自觉当好“三个代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党真正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六千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战胜曾经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战胜过无数的艰难险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党的力量源于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世纪的艰巨任务面前,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就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本”、“基”、“源”,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学习三个代表心得体会

最新学习《三个代表》心得体会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只有把党的建设置于和时代发展相同步的状态,使我们的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时俱进是党坚持执政为民的保证,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落实到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就是说党的先进性要具体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所谓历史的,就是说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致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始终

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幸福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因而,只要我们党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就能够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执政为民。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坚持执政为民、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落实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上来,落实到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落实到使困难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上来。坚持执政为民,还要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这一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贵在落实。 联系实际,就是要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和具体工作中去,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近几年来,党把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在新世纪,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谋划发展新思路,推进改革新突破,开创开放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无产阶级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力量,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愿望体现和反映出来,并形成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力量,进而推动社会前进。因此,在“三个代表”中,首先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由于生产力的先进性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我们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的性质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第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从刀耕火种的低级社会形态到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文化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同能否代表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样,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亡。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和领导地位的确立,不仅在于它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而且在于它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在我国现阶段,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是通过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人民群众的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判断题。(共11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蓝图()。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背景和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背景和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三个代表的内容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这确实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实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根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他十分强调党的先进性问题,认为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明确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并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党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理论,提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并把这种先进性具体化,即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全面完整地揭示了抓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办好中国的事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导读:本文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一) (一)“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与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个代表”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它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

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二)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思想汇报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接触与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党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集中全力把经济搞上去。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一心一意抓好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增强综合国力,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的差距,使人民群众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由贫到富,由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就是在继续完成“治贫”的历史使命。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被历史反复验证了的一条客观真理。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都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必须努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都应当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人民不断前进。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的功底。缺少先进文化的功底,即使一时富裕了,也是昙花一现,不会持久。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而不是狭义的文化,它包涵着思想道德和科学艺术两大部分。只有代表先进思想道德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只有代表先进科学文化艺术的前进方向,才能清除愚昧,破除迷信,提倡美学,普及艺术,确立高品位的审美观、人才观、科技观,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继续完成前辈所没有完成的“治愚”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培育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大胆吸收当代人类科技文明成果的精神文明,发展壮大东方优秀文化之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魂。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导全国人民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始终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原则性的政治问题。代表什么人的利益,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政治性质。我们党从诞生到执政,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壤之中,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压倒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和生命之基。但是,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官念”强化,民心淡薄,当官混事,作威作福,有的甚至陷入腐败堕落的泥潭,在政治上变成为党的对立面。如不彻底铲除腐败这个毒瘤,确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在完成“治贪”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

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扩展资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大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①就国际形势来讲,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所谓东欧巨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与之相伴随的是执政东欧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所谓苏联解体:指从1990年3月开始到1991年12月,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脱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宣告独立,而且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苏联不复存在了,执政苏联70多年的苏共也失去了执政地位。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贸易全球化;二是投资全球化;三是金融全球化;四是跨国公司生产与经营全球化。 ②就国内形势来讲,我们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以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③就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情况而言,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4312967899.html,)/思想汇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通过学习七一讲话,对于“三个代表思想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党建理论的”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汇报如下。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论述一脉相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党就致力于回答和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领导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领导人民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

中国人民谋福利。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个基本问题,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今后党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党要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九十年代以来,把一个什么样的党带入二十一世纪,怎样领导人民在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吸取新鲜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的思想观点,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现阶段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他要求全党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心和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具体、直接地指导和大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全面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在邓小平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中,并没有把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放在应有的高度。事实上,无论从内容、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看,科学技术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整个系统中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子系统,它应占有自己的位置,把它分散在邓小平理论的其他部分中进行研究和阐述是不恰当的,不利于更深刻地揭示它丰富的内涵和精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拨乱反正,使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的积极成果,使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回到了正确的轨道。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在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态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矛盾进行深刻分析之后,邓小平对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浅谈大学生如何理解“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关键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摘要: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忠实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深化了当前对党的性质的认识。 正文部分:通过参加党校培训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也学习了一些与党相关的基础知识,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我现在以及未来都需要加倍努力来向党组织靠拢。 今天,我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谈我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

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用“三个代表”思想塑造当代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同时,也是面对当今时代发展,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努力方向。 然而,什么叫先进生产力?第一,当今世界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等高新科技及其相关产业肯定是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地引进、大胆利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第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家基础命脉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凡是购买不到也根本不可能购买到的,我们必须下决心自主创新。第三,我们也要辩证地理解先进生产力。比如,价格昂贵,人们消费不起、很少有市场的是不是先进生产力?先进不先进完全是相对的。判断生产力是否先进,其基本指标是不是应该得到社会承认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呢? 因此,我们不要一讲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不顾国情、省情和本地区的情况,一窝蜂地去搞与各地产品雷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高度,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科学概括和提出,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纲领,是一面伟大的旗帜,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论断,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针。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法律从根本上说是调整利益关系的工具,利益调节或再分配是法律的基本职能之一。法律正是通过对利益的调整,推动抑或阻碍生产力发展。代表中国先进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法制建设的最根本标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法制建设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要求,必须把为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作为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要求,还必须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这要求法制建设必须时刻关注新情况和新特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 关于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断,对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先进的法律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法制现代化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时代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而又充分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它反映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体现时代的特征,是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二是民族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沃土,凝结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精神品格和形式特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开放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汇各法律文化系统的成果。它是多元的,又是兼容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建设。首先,必须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法律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其次,必须弘扬传统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厚重。它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传承至今,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定要注重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文化宝藏,使其大放异彩。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另外,必须博采各国法律文化之长,进行法律移植。法律文化具有兼容性、统一性,要注意借鉴和学习世界先进法律文化,进行整合,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有,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基础。 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社会主义法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它反映了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