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 细胞代谢 答案详解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 细胞代谢 答案详解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 细胞代谢 答案详解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 细胞代谢 答案详解

2016届专题二训练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⑤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⑥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都是生物催化剂⑨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⑩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A.①④⑤⑦⑩B.③④⑧⑩

C.②⑥⑦⑧⑨D.③④⑥⑧⑨⑩

2.酶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酶主要破坏肽键,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B.DNA连接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用于基因工程中对目的基因的切割

D.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在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3.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A.a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

B.如果温度下降5 ℃,b点将下移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受酶数量或酶活性的限制

4.取5支试管,编号为1~5,分别加入2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的H2O2溶液,进行如表所示实

B.2号和3号对比,说明不同种酶的催化效率不同

C.4号和5号对比,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

D.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5.酵母菌细胞内进行代谢的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A.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A TP的消耗增加

B.H2O和CO2反应产生贮存能量的有机物

C.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测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丙酮酸变成酒精的同时产生[H]、能量、水和CO2

6.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表示的是A TP B.③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D.所有原核生物都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7.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

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D.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在夜晚仍进行暗反应

B.叶肉细胞中的糖向贮藏器官运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D.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9.对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在10 klx条件下光照5小时,10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比20 ℃时少7.5 mg

B.在10 ℃时,分别用10 klx和5 klx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12小时,前者O2增加量比后者多12 mg

C.一昼夜中,在10 ℃、10 klx光照X小时后,余下时间转入20 ℃的黑暗环境中,若O2变化量为0,则X=4.8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光照时间,CO2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

10.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H、O三种元素的转移途径以及能量转换过程,图中序号表

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元素转移途径中,④与⑧、⑦与⑨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

B.在元素转移途径中,能在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②③⑥⑦⑨

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⑦和⑨

D.ATP中的能量不仅可以来自光能,也可以来自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化学能而不能转变为光能

11.下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

A.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从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若A代表O2释放量,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一定不等于0,D点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 C.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D点不移动

D.若A代表CO2释放量,E点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8

1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13.)

A.C .②④⑥中有一步骤的温度设置错误

D .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

1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B .在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内均能找到葡萄糖

C .因酶具有专一性,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酶完全不同

D .只有在无氧条件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无氧呼吸

15.下列对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 .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 .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 .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

16.如图是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的能量变化相同

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 中

C .过程②产生的O 2中的氧原子来自CO 2

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17.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 、

b 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水稻细胞中,有a 的细胞一定有b ,而有b 的细胞不一定有a

B .如果用18O 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18O 的④

C .在b 内膜上分布有ATP 合成酶,而在a 的基质中没有A TP 合成酶

D .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 和b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18.如图所示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②需要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B .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 .过程②和④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 .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19.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20.某研究小组探究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的影响,在其他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种子中ATP含量和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能源物质。种子中A 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________变量。

(2)由图甲可知,酸雨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阻碍大豆种子萌发。由图乙可知,酸雨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阻碍大豆种子萌发。

(3)结合图甲、图乙分析,5~7天ATP含量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进行检测。

21.图1、2、3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

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

有________。

(3)图2曲线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4)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请在图2中,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

22.下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

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

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

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

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光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_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

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间隙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

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3所示。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升,其原因应该是。

2016届高三生物专题二答案

1.解析:选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因此①错误,③正确;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外源酶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分解,因此,不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②错误;酶具有专一性,④正确;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⑤错误;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才能使酶永久失活,⑥错误;酶只有催化作用,⑦错误,⑧正确;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会迅速降低,因此应低温保存酶,⑨错误,⑩正确。

2.解析:选D。蛋白酶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某些肽键,从而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一些氨基酸;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的是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成DNA分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用于对外源DNA分子进行切割,在基因工程中还可应用于对质粒的切割;RNA聚合酶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可将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分子。

3.解析:选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a点时,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只有最大速率的一半,并随着麦芽糖量的增加而增强,说明麦芽糖酶并没有全部参与催化,A正确;题中给的是最适温度,如果温度下降5 ℃,酶的活性会下降,所以b点将向下方移动,B正确;麦芽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而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所以无法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是否分解完毕,C错误;因为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受酶数量或酶活性的限制,D正确。

4.解析:选D。分析5支试管所加入的物质及实验结果可知,2号中锈铁钉含有的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但气泡较少;3号中生土豆块含有的H2O2酶能催化H2O2分解,气泡很多;4号中熟土豆块因高温导致H2O2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5号中稀NaOH溶液导致生土豆块中的H2O2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1号作为对照组。3号和1号对比,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2号和3号对比,说明H2O2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高,即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3号和4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5号和3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由于H2O2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故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5.解析:选A。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需要消耗A TP,此时ATP的消耗增加;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将H2O和CO2转变成有机物;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测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丙酮酸变成酒精发生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此阶段不产生[H]、水和能量,但产生二氧化碳。

6.解析:选B。结合有氧呼吸的过程图解分析该图可知,①②④表示的是能量,包括ATP和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A错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的物质是丙酮酸和水,因此③是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是水,因此⑥是水,B正确;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不包括第一阶段,C错误;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仍然可以完成整个有氧呼吸过程,但乳酸菌等少数厌氧型生物则不能完成整个有氧呼吸过程,D错误。

7.解析:选D。葡萄糖→丙酮酸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无论动物还是植物,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

氧呼吸,均会涉及①过程,A正确。②过程可以代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此情况下产生ATP;也可以代表无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时,②过程可产生[H],无氧呼吸时,在②过程中[H]与丙酮酸结合生成酒精,消耗[H],C正确。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①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8.解析:选B。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需光反应提供[H]和ATP,夜晚无光,无法进行光反应,因此夜晚不能进行暗反应,A错误。减少糖的积累能避免生成物对反应的抑制,B正确。叶肉细胞中的A TP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以外的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叶片中除叶肉细胞外,保卫细胞也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9.解析:选D。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无论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在10 klx条件下光照5小时,10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5×(4.0+0.5)=22.5 (mg),20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5×(5.0+1.0)=30 (mg),故A正确。在10 ℃时,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12小时,10 klx条件下O2增加量=12×(4.0+0.5)-24×0.5=42 (mg),5 klx条件下O2增加量=12×(3.0+0.5)-24×0.5=30 (mg),即前者O2增加量比后者多12 (mg),故B正确。一昼夜中,在10 ℃、10 klx光照X小时后,O2增加量=4X (mg),20 ℃黑暗环境中(24-X)小时消耗的O2量为(24-X)×1 (mg),若O2变化量为0,则4X-(24-X)×1=0,解得X=4.8,故C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温度,光照时间、CO2浓度等为无关变量,故D错误。

10.解析:选D。光合作用中,④和⑧表示光反应中水的光解,①表示暗反应,⑤表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有氧呼吸中,②表示第一阶段,③表示第二阶段,⑥表示第一、第二阶段,⑦和⑨表示第三阶段。在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有氧呼吸,能发生②③⑥⑦⑨等生理过程。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即⑦和⑨。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光能(光合作用)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也可转变为光能(生物的发光)或化学能(物质合成代谢)。

11.解析:选B。若A代表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大,从外界吸收的O2量减少,说明光合作用生成的O2被有氧呼吸所利用,所以光合作用是从O2吸收量减少开始的,不是从D点开始;若A代表O2释放量,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大于有氧呼吸强度的,B点一定不为0,D点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则需要较低的光照强度即可达到光补偿点,所以D点左移;若A代表CO2释放量,E点是光饱和点,该点有机物的积累量是8,那么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4+8=12。

12.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 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 TP。

13.解析:选B。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选用的是唾液淀粉酶,分别加入不同的底物——淀粉和蔗糖,底物量、酶量、检验试剂量、反应时间、显色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A正确。碘液只能检验淀粉是否被水解,不能检验蔗糖是否被水解;而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糖,其水解产物均为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是否被水解,B错误。步骤②④的温度为37 ℃,步骤⑥的温度应为50~65 ℃,C正确。

该实验是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只要两组的底物和酶在混合前温度相同,混合后同时达到预设温度即可,故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D正确。

14.解析:选A。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线粒体内不存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内能够产生葡萄糖;细胞质基质中存在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参与该阶段的酶也相同。酵母菌在氧气浓度较低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5.解析:选C。慢跑消耗的能量相对比较少,且慢跑时氧气供应比较充足,避免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肌肉酸胀,A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相对比较小,零上低温条件下水果蔬菜不易产生冻害,且能尽量减少有机物消耗,B正确。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种子干燥主要蒸发掉的是自由水,自由水减少,呼吸作用减弱,D正确。

16.解析:选D。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有机物(CH2O)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②表示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错误。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 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H2O,C错误。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过程①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过程②产生的[H]用于C3的还原,D正确。

17.解析:选D。①~④分别代表CO2、H2O、丙酮酸、O2,a、b分别代表叶绿体、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a(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有b(线粒体),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如根细胞),A正确。用18O标记图中的①(C18O2),在C3的还原阶段,一部分18O转移到C6H12O6中,同时生成一部分H182O,部分含有18O的水可以参与光反应生成④(18O

),B正确。b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肯定分布有A TP合

2

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仅进行暗反应,故没有ATP合成酶,C正确。由于叶绿体为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二者混在一起不易观察区分,D错误。

18.解析:选B。过程②为有氧呼吸过程,如果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则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如果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则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过程

③为化能合成作用,发生在某些原核细胞中,如硝化细菌,其无核膜,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过程

④为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细胞中既能进行过程②(有氧呼吸),又能进行过程④(无氧呼吸)。过程①为光合作用,可以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也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如蓝藻细胞)中。

19.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表格中两个指标分别是光合作用CO2的固定量——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呼吸速率。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时,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对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可知,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每天交替进行光照和黑暗处理时,35 ℃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12×3.25-24×1.5=3 (mg CO2),因此该植物可以正常生长,C正确;同理,45 ℃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20.解析:(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该实验探究的是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的影响,故不同pH是自变量,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情况(用种子中A TP的含量和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来表

示)是因变量。(2)与对照组(pH 7.0)比较,pH为2.5和4.0时,种子内的A TP含量都有所下降,由此可以推测,酸雨阻碍种子萌发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中ATP含量(或抑制A TP合成,或促进A TP水解)实现的。图乙中,与对照组相比,pH降低,细胞呼吸速率也会降低,故可推测酸雨通过降低细胞呼吸速率阻碍大豆种子萌发。(3)由图甲可知,5~7天ATP含量下降,而根据图乙,5~7天细胞呼吸速率上升,则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数量会增多,但实际上种子中ATP含量下降,这可能是ATP的消耗量增加所致。(4)大豆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以通过酸性重铬酸钾来检测是否产生了酒精(二者反应呈现灰绿色)。

答案:(1)直接因(2)降低A TP含量/抑制A TP的合成/促进ATP水解降低呼吸速率

(3)下降ATP的消耗量增加(4)酸性重铬酸钾/重铬酸钾

21.解析:(1)图1是在等量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Fe3+和无催化剂条件下O2产生量的变化曲线,所以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图2和图3的自变量为横坐标,分别是H2O2浓度和pH。(2)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高很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3)图2中bc段表示的含义是H2O2浓度增高时,反应速率不再增高,说明此时反应速率不再受H2O2浓度的限制,但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会引起酶浓度相对降低,因此可能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或浓度)有限。(4)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以后,在相同的H2O2浓度下,O2产生速率要大于以前,最终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答案:(1)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 (2)高效性(3)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浓度)有限

(4)如图所示

22.解析:(1)光反应阶段消耗H2O产生O2、[H]和A TP,因此,由图可知,乙代表[H]和ATP;暗反应中消耗CO2产生(CH2O),甲代表CO2。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是产生量减少,也可以是消耗量增加,因此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停止CO2供应(降低CO2浓度)或增强光照。光合作用能量的变化是光能→A 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中只发生前两项的转化。(2)图2中,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除了CO2浓度还有光照强度或温度,但题干中给的是适宜温度,因此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一定光照强度下产生的[H]和A TP的速率是一定的,与D点相比,C点对应的CO2浓度较低,因此产生的C3较少,消耗的[H]也较少,故剩余的[H]较多。(3)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给叶片提供不同浓度的CO2,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CO2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点的NaHCO3浓度比a点的大,即b点的CO2浓度比a点的大,因此b点时叶片消耗的C5较多,细胞内C5含量较低。温度适宜、CO2浓度逐渐增大,而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则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c点以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的原因可能是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进而影响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答案:(1)CO2[H]和ATP不提供CO2(降低CO2浓度或增强光照)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2)光照强度较高(3)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②低光照强度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2.2细胞代谢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1

细胞代谢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色素提取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分离色素 B.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由大到小,紫色变深 C.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2.钠-钾泵是一种专一性的载体蛋白,该蛋白既可催化ATP水解又能促进Na+、K+的转运。每消耗1 mmol ATP 能将3 mmol的Na+泵出细胞,将2 mmol K+泵入细胞内。下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B.细胞内K+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可不消耗ATP C.钠-钾泵持续运输的过程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 D.钠-钾泵的存在说明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3.图表示ATP的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 B.图中b、c代表的是高能磷酸键 C.水解时b键更容易断裂 D.图中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4.如图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错误 ..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温度为无关变量 B.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气体产生量的多少,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 C.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A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 D.如图B中倒置的量筒可以用倒置的试管代替收集气体 5.如图甲、乙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器可进行完整的细胞呼吸 B.乙图中NADPH的移动方向是从⑤到④ C.若O2全部被A结构利用,则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D.适宜条件下,②和④处均存在电子的传递过程 6.下列关于人体中ATP—ADP循环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消耗水,反应②合成水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 C.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伴随反应②的发生 D.能量2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作者:转载点击: 2002次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月底四月底 (二)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三)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

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 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 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 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 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基础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的基础【竞赛要求】 1.细胞代谢与能量 2.ATP(三磷酸腺苷)结构和功能 2.酶的功能 3.细胞膜:理化性质、分子结构与物质运输等 【知识梳理】 一、细胞代谢与能量 1.细胞代谢与能量 生物的新陈代谢,或称代谢,是生物体内所进行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总称,它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生活的细胞通过代谢活动,不断从环境中取得各种必需的物质,来维持自身高度复杂的有序结构,并保证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等活动的正常进行。 细胞中能的转换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细胞成分中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相当脆弱,遇到高温就要变性失活,所以细胞内不能利用热能来做功。在细胞和生物体的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化学能。三磷酸腺苷(ATP)常常充当各种类型的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许多放能反应总是和ATP的合成相耦联,将放出的能贮存在ATP中;许多需能反应总是和ATP 分解相耦联,从ATP中获得自由能(在压力和温度都恒定的条件下能够做功的能称为自由能)。 2.三磷酸腺苷(ATP) (1)ATP的结构特性 三磷酸腺苷(ATP)也叫做腺苷三磷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代表。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这三个磷酸基团从与分子中腺苷基团连接处算起,依次分别称为α、β、γ磷酸基团。ATP的结构式是:

ATP分子中的γ磷酸基团水解时(有关酶的催化下),能释放30.5 kJ/mol的能量。ATP 分子既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γ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也可以同时水解两个磷酸基团(β磷酸基团和γ磷酸基团),而形成一磷酸腺苷(AMP)和焦磷酸(PPi)。后一种水解方式在某些生物合成中具有特殊意义。AMP可以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由ATP提供一个磷酸基团而形成ADP,ADP又可以迅速地接受另外的磷酸基团而形成ATP。 (2)ATP系统的动态平衡 ATP是活细胞内一种特殊的能量载体,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广泛存在着,但是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很少的。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却是十分迅速的。在活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的周转是极其迅速的,其消耗与再生的速度是相对平衡的,ATP的含量因而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水平。这对于构成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ATP的生成 动物和人等: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ATP的利用 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这些能量的形式主要有以下6种。 渗透能:细胞的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移动所做的功消耗了能量,这些能量叫做渗透能。 机械能:细胞内各种结构的运动都是在做机械功,所消耗的就是机械能。例如,肌细胞的收缩,草履虫纤毛的摆动,精子鞭毛的摆动,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腺细胞对分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高三生物专题训练

2006届木格高中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测试 2006.04.05 考号:姓名: 1.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某同学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做如下处理:①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号花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①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②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2.为了考察影响腹足类动物在泥质海滩潮间分布的最低限的因素,需要将其迁移到较低的海滩。设计迁移实验时的对照组应该是:①迁移到较低海滩的腹足类动物②较低海滩的所有软体动物③没有经过迁移,留在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④按同样方法选取保管并放回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A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液 B.无染色体形成 C.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D.显微镜倍率不够 4.向含有DNA 的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中加人蒸馏水会使( ) A. DNA的溶解度下降 B. DNA 的溶解度上升 C.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 D. DNA和蛋白质充分溶解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B.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加人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6.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7.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人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

【2020生物新高考京津琼】专题二 细胞代谢

专题二细胞代谢 [考纲要求] 1.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解释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知识主线 思维串联 微专题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理清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2 提醒:①人工膜≠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载体蛋白”,故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为半透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膜上孔径的大小。 ②渗透平衡≠浓度相等: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不会相等。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大因素——物质浓度、O 2浓度 (1)物质浓度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浓度

提醒: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 3.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提醒:①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 ②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还有合成载体蛋白的场所——核糖体。 4.巧用两种抑制剂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

题型一围绕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查生命观念 1.(2019·4月浙江选考,9)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解析兔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B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子多于出红细胞的水分子,红细胞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其中水分子是从其分子数相对较多处向相对较少处扩散,即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扩散, D错误。 4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 生物作为高考理科综合中的一门学科,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用生物学知识来说,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需要强化的,因为总有些不可避免会遗忘,所以在考前的突击,是有很好效果的。 生物学科的内容要求记忆的比较多,遗忘性也比较大。在复习时可以查找知识上的盲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并编织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对知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点特别多又特别杂,主干的知识又非常重要,所以考生在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近几年来生物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等主干知识章节中,这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生物学科知识在高考中的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生物学科要求:“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考题目年年有变化,但考查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从试题来看,高考有些试题直接来源于教材。复习要回归教材,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扎实、准确、熟练,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基础知识学好了,复习时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所以考生在读书时应特别注意教材中对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描述。在考试时用准确的生物

学术语回答描述,最好能够做到用教材的描述答题——“知识回归考纲、描述回归教材”。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能独立完成生物课本上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现在的高考,与以前的高考不同,以前的高考记忆的内容多,而现在的高考题却是以知识的运用为主,因此,要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死记硬背是肯定行不通的,要进行适度训练。通过训练,可以检查知识的漏洞,检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学会一些解题技巧。通过训练,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同样,通过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适度训练有必要,但一定要记住:训练要适度,题海战术有害无益。在平时应适度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生物实验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分值也越来越大。生物考试成绩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实验得分率相差较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 H、O、N B.f1、f2、f3……f n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 有多样性 C.①②⑤分别指:糖原、淀粉、蛋白质 D.③和④的单体是核苷酸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方法不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3.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B.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4.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其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上有酶的分布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任何一层都是生物膜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膜 B.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要跨过0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乙醇和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豆浆和马铃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质、淀粉D.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糖原、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 C.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D.在豌豆根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9.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C、H、0;C、H、O、N;C、H、O、N、P B.葡萄糖、蛋白质、DNA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碱基 10.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细胞代谢专题训练5答案

热点练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考查 1.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为上述反应的进行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D.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 解析:选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RuBP羧化酶降低了上述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酶在低温条件下,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活性,C错误。CO2的固定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因此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D错误。 2.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色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叶绿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 C.可用无水乙醇分离、提取色素 D.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滤纸过滤 解析:选B蓝藻细胞中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错误;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D错误。 3.如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CO2浓度 B.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生物必修一高考真题分专题整理(含详细答案)

专题01 细胞的组成与结构 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3.(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2)组成下列多聚体的单体的种类最多的是() A.血红蛋白B.DNA C.淀粉D.纤维素 4.(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1)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 ..的是()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6.(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7.(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B.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D.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8.(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3)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氢键 9.(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4)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B.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10.(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29)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突触高尔基体(1)_________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功能 (2) _________ (3)_________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 所 膜的主要成 分 (4)_________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修改)

专题 (二) 细胞代谢 一、选择题 1.(2010·西城质检)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脂肪水解酶B.淀粉水解酶 C.蛋白质水解酶D.DNA水解酶 2.(2010·佛山质检)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连续水解两次可以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ATP可以直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ATP的元素组成与脂肪相同的元素有C、H、O D.ATP的生成只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的过程中,H2O中O的循环途径是( ) A.H2O→C6H12O6→CO2B.H2O→C6H12O6→H2O C.H2O→O2→CO2D.H2O→O2→H2O 4.(2010·南京三模)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根据结果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B.在60℃的环境中此种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碱性环境中的快 D.物质甲对试管Ⅲ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Ⅱ 5..(2009·浙江卷,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 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6.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合成ATP B.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7.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B.消费者的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 C.所有的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8.(2010·广东调研)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9.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2014级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高三生物组 同学们,紧张而漫长的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上,但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一般不跨章节复习,前后知识也没有进行联系,再加上复习时间又长,所以导致不少同学复习着后面的知识同时又忘着前面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二轮生物复习: 一、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同学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特制订了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1、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考命题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基础,重视能力”,常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考中很难遇到做过的原题。高考题虽然都是思路新颖、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但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教材,而且在考试命题要求中也指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否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注重教材、抓好基础是复习的根本;灵活运用,提高技能是学习的目的;应对高考,提高分数是圆梦的前提。 因此同学们要回归教材:阅读前言和小结,减少知识漏洞;阅读正文,画出关键,减少易错易混点,减少错别字;浏览辅助资料,关注了生物热点前沿。总之再次回扣教材,可以熟练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生物学术语、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经典实验原理、研究方法等,减少会而用词不当造成的失分。 2、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能力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因此同学们应该完成对每个模块概念图的构建,然后再通过列表法、辐射法、分支法、注释法等对概念图进行拓展延伸,使孤立的知识点串联到一块,形成知识网络。在应用的时候做到呼之即出,用之即来,为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3、研究易错题,突破得分瓶颈 做错的题中错点必然是自己知识、思维、技巧等的盲点,研究错题能更快地查漏补缺、更深刻地理清思路、更直接地提高技巧和克服过失。所以纠错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捷径。其实,纠正错题并不难,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收集错题,建立错题集。方法有错题本法——用专用笔记本摘抄自己的错题;试卷标记法——在试卷上用红色标记自己的错题,写好反思及解答此题的要点,并编号整理好试卷;裁剪法——将试卷的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二教学设计----细胞代谢

专题二教学设计:细胞代谢 【高考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II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II (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II (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II (5)细胞呼吸II 实验: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命题趋势】 1、酶和ATP ①ATP知识点命题角度始终和细胞内稳定能量供应系统结合,预计在2010年高考中,这种 选择题命题角度还会存在。 ②在近几年高考中,酶的考点以图表的形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查酶的特性实验分析 和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分析较多,预计2010年高考这种简答题命题趋势还会出现。 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关高中生物阶段酶的种类、作用总结和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总结 是近几年的热点,我们在2010年高考复习时应该多加注意。 : ④预计2010年本专题试题赋分稳定,约为6%左右,试题难度维持在0.62左右。 2、细胞呼吸 ①细胞呼吸内容往往是综合性试题的命题材料,往往与光合作用联系在一起,尤其以生产实 践为材料背景的综合性试题更为常见,试题中所占的分值约占25%左右。 ②预计2010年高考试题中,单纯的细胞呼吸过程仍然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试题难度0.65 左右;与光合作用联系的实验题则是选择题、简答题都有可能,难度在0.55左右。 3、光合作用 ①新课标省份近3年高考试题中,光合作用考题普遍存在,与呼吸作用相联系的综合性试题 也非常多,试题赋分比重始终非常高,和遗传变异专题大致相同,约占试卷总分的25%左右,这也反映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主干知识的重复考查。 ②光合作用知识是生物学科的命题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年年都考,常考常新,其试题综 合性大、灵活性强、开放度大,命题形式灵活多变,选择题、简答题、图表题和实验探究题均有涉及,预计这种命题趋势还会继续,试题难度一般维持在0.55左右,较难得分。【课时安排】 》 本专题安排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酶和ATP,细胞呼吸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专题检测与讲评 【重难点突破策略】 第一课时:酶和ATP,细胞呼吸 课时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