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5课 明末农民战争

第25课 明末农民战争

第25课  明末农民战争
第25课  明末农民战争

第25课明末农民战争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腐朽的明王朝;清军入关;农民起义失败。魏忠贤;李自成;张献忠。陕北;西安;北京;山海关。宦官专权;东林党;均田免粮;大顺政权。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非常腐朽,土地高度集中,地租赋税沉重。明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它推翻了腐朽的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满州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弱点。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通过启发学生回答“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为什么会受到城乡人民拥护”?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备

一、李自成画像(自制)

二、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自制)

三、《中国历史》第一册P3《历代人民颂扬的李自成》临摹图。

四、明末农民战争发展过程简表(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①明朝是由何人在何时建立的?②明朝末年东北的形势怎样?③我们以前学过的农民战争有哪几次?各发生在哪个朝代?

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教师概括总结:明朝建立初期,国力强盛。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由于明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促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出现。在这个基础上,明朝进入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交往。同时,边疆各族进一步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在明初发展的同时,由于封建制度在中国社会已渐趋衰落。所以在明朝后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当时,在辽东有新崛起的满州建立的清朝的威胁。在明朝封建封建统治内部,出现了政治和经济危机。(让学生看课本P178的课前提示)这些危机导致了什么?明末农民起义同以往的一些农民起义有何不同?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明末农民战争(板书)。

3.讲授新课

一、宦官专权和东林党(板书)

1.宦官专权(板书)宦官专权这个词大家在以前的朝代已有过接触,大家先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出现过宦官专权(学生回答:东汉、唐)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东汉、唐、明三朝宦官专权现象最为严重。在上节课我们提到的土木堡之变中的宦官王振,首开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后来宦官专权的局面在明朝屡次出现。如明武宗时的太监刘瑾的跋扈专权(号称为“刘皇帝”“立皇帝”)。特别是到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板书)独揽朝政,造成极端恐怖的黑暗统治。谁说他一句坏话,就会带来杀身之祸。它使明朝以至中国封建社会的宦官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把广大人民逼入水深火热的困境。宦官专权,也引起了朝廷上的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的抗争。他们为了改革弊端,缓和阶级矛盾,克服明朝的统治危机,形成一股政治势力。

2.东林党反对宦官的斗争东林党是由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而得名。(看课本P179页图画)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回到家乡江苏无锡。他同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在东林书院讲学,他们经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并得到社会上对现实不满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拥护,也得到朝中一些正直官员的支持。这就使东林书院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课本P179顾宪成的一幅著名的对联(略),表现出了东林党人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尚情操,为后人

广为传诵。东林党人反对宦官专权,遭到魏忠贤的迫害和镇压,甚至连东林党在各地讲学的书院也全被拆毁。明朝统治也就腐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将来临。

二、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板书)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板书)明朝后期,除了政治十分腐败之外,在经济上同样也出现了危机。首先是土地高度集中(举例)仅太湖流域就有9/10的人家失去土地。其次(板书),是明统治者还无休止地对人民横征暴敛。仅“辽饷”、“剿饷”、“练饷”等田赋加派(板书),一年就达1000多万两,超过田赋几倍。再加上天灾频繁(板书),使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课本P197原始资料)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灾情更为严重,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农民只得吃石粉充饥。摆在广大农民面前只有两条路:不从斗争中求生存,就坐以待。明末农民战争终于爆发了。

2.明末农民战争的经过(板书)(挂图)

(1)陕北农民起义(板书)(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灾情严重的陕北爆发。(指图)陕北一呼,黄河中游几百万饥民蜂起响应,其势如黄河溃堤,一泻千里。当时农民起义总称“三十六营”。其中最著名的首领是高迎祥,称为闯王。高迎祥牺牲后,众推谋略过人、英勇善战的李自成为闯王(挂李自成像,并简介其生平)此后,起义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由李自成率领,另一支由张献忠率领。

(2)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板书)1640年6月,农民起义在经受短暂挫折后,进入灾情严重的河南(指图)。那时河南连年遭受风灾、旱灾,斗米万千,饥民遍野。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赋税过于繁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具体情况,李自成农民军鲜明地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因而赢得农民群众热烈拥护。这一口号的提出,把农民起义斗争的目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原地区广泛流行的民谣(略,课本P180原始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对李自成农民军的欢迎。起义军攻占河南的中心洛阳以后,处死了福王朱常洵,将地主的粮食、财物分给饥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壮大起来,发展到100多万人。

(3)李自成农民军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板书)

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指图)改名西京。1644年宣布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太顺。紧接着,在李自成亲自率领下,农民军向北京进军,沿途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明军守将纷纷投降。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经过西安、太原、大同、宣化、居庸关,攻占北京。终于推翻了明王朝200多年的封建统治。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万岁山(即今景山)吊死。

(4)大顺政权在北京的革命措施(板书)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北京城,进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李自成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提问:学生,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为最后回答思考题做铺垫),教师总结,农民军的革命措施有三项。第一是严肃军纪(举例),稳定社会秩序。其次是命令明朝贵族,官僚交出赃款,以充作大顺军的军饷之用。再次对一批罪大恶极的贵族官僚进行镇压。这样,大顺政权控制了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但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忽视了在江淮以南还有50万明朝军队没有放下武器,各地的贵族官僚也正在激烈地反抗,图谋再起,特别是去京师不远的重镇山海关仍控制在明将吴三桂手中,而关外满洲贵族对中原大好河山也早就虎视眈眈了。同时,更为严重的是起义的胜利冲昏了农民军领导者的头脑,农民革命面临巨大的危机。

三、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1644年)(板书)

1.山海关之战满洲兴起以后,经过萨尔浒战役,打败明军,建立了清朝。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的消息传到关外,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急忙率军南下,想趁机夺取全国政权。驻宁山海关拥有重兵的明将吴三桂请求清朝出兵援助。这样,在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的前提下,满汉贵族地主勾结起来,向农民军反扑。这是历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的、复杂的严重情况。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为抵御清军入关,李自成率军亲征,在山海关与明朝降将吴三桂大战。清军突然杀出,农民军战败。起义军节节失利,决定撤离北京。

2.清军入关和李自成农民军的失败(板书)

清军入关后,把都城由沈阳迁到北京。清军继续迫击农民军,在满汉地主联合镇压下,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壮烈牺牲。农民军余部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

3.张献忠农民军的失败(板书)

张献忠农民军在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占领了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板书),清军入川后,张献忠牺牲。

四、南明和人民的抗清斗争清军入关后,江南人民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纷纷揭竿而起。明朝官僚拥立福王组成小朝廷,这就是南明政权。最著名的抗清人物是守卫扬州的南明统帅史可法,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并为后人所尊敬。经过20多年战争,清朝才基本统一了江南。

4.巩固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明末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失败以后,清朝统一了全国。那么在明末农民战争中,为什么农民起义发展很快呢?(学生回答:由于人民的拥护)(出示历代人民颂扬李自成起义临摹图)这幅图我们在第一册课本第一课已经见过。同学们也都知道农民起义是正义之举。那么在今天学完这节课后,大家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李自成农民起义会受到人民拥护?为什么地主阶级污蔑他为“盗贼”?学生回答后,结束授课。

作业

1.明熹宗时,宦官____专权。

2._____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_____爆发,______年推翻明朝统治。

3.李自成建立的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叫_____。张献忠建立____政权。

4.回答P181的课堂思考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教学重难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 1.材料展示: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 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了什么呢? 提示:秦朝法律严苛(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北京西城一模·2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2.(2016·江西南昌二模·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12)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联考·14)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下列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5.(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6.(2017·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 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7.(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2)《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 B.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 D.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 1.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赋税严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田租、口赋等“二十倍于古”,兵役、徭役更使得农民感到负担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继位以来“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且刑罚严酷。秦二世元年,朝廷征发闾左(闾左即是秦朝时的贫困农民)屯戍渔阳(秦渔阳县,现至北京密云县一带),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的时候,被大雨阻拦,无法按照规定到达渔阳,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斩杀。于是陈胜、吴广利用“鱼腹丹书”,打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宣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动了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为后来刘邦、项羽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东汉:黄巾农民起义 东汉末年,外戚(何进)当政,宦官(十常侍)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土地兼并严重且赋税严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利用太平道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组织群众率领起义,由于起义者头戴黄色头巾,故称为“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然在9个月内被镇压,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央军权的下放,减缓了东汉的覆灭。同时也使得地方将领官员私自培养兵力,为后期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拉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序幕。 3.隋末:瓦岗军起义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废朝政,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以翟让、李密为首的瓦岗农民起义。翟让、李密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为口号,赈济贫民,与隋军作战。后期,瓦岗军内部发生分裂,战斗力日渐衰弱,终于瓦解。瓦岗军起义推进了隋朝的覆灭,消灭了大部的隋军主力,沉重打击了士族大地主,为后期李渊取得长安打下了基础,对唐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严重。在外,建州努尔哈赤兵力强壮,之后皇太极即汗位,威胁明朝;在内,阶级矛盾尖锐,且旱灾蝗灾不断。在陕西又出现了大旱灾,天灾人祸不止,李自成打着“等贵贱,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动了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的口号提出了平均地权等思想进而广受农民欢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不久后攻破北京,但由于明将吴三桂降清,与清军联合镇压农民起义,遂以失败告终。明末农民起义推动了旧的剥削制度的转变,影响了旧的土地剥削关系。 5.清末: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使得国内的阶级矛盾开始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率先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打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体现出了绝对平均的思想。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后练习题 (无答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3.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D.可怕的殉葬 4.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在公元前209年 B.爆发地点是大泽乡 C.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5. 导致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 B.秦皇骄傲自大 C.秦的暴政 D.农民起义的打击 6.下列有关陈胜、吴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们号召农民举行起义反秦 B.他们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C.相继战死沙场 D.没能推翻秦朝统治 7. 秦末农民起义中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8.成语“破釜沉舟”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 9.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是一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10.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11.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残酷的刑法B.骄傲自大 C.剥削沉重D.失去民心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法严酷,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13.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题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过程。张楚政权。巨鹿之战。秦的灭亡。刘邦建汉。 思想教育: 秦的暴政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阶级矛盾极端尖锐,这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残暴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显示了农民革命力量的巨大威力。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能力培养: 在众多史实中学会归纳整理历史线索的能力:整理出历史大事年表,在掌握众多历史人物史实的情况下,学会初步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A组:秦始皇、胡亥、赵高)(B组:陈胜、吴广、刘邦、项羽) 重点与难点: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难点:秦灭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战争性质的变化。 对教材的理解: 1.本课对于第12课来讲,是一个小结,使学生充分认识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压榨剥削的本性,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地主阶级政权;对于第14课来讲,是一个转折,正是在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才能使汉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2.本课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中是第一次讲到起义,应特别强调首创精神。教具准备: 绘制大泽乡起义图。 绘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准备若干提问字版。 讲授提纲: 一、秦朝的暴政 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阿房宫、骊山陵墓 2.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三分之二的赋税 3.严酷的刑法——“族诛”、“连坐” 4.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大泽乡起义(前209年,蕲县大泽乡) 2.张楚政权的建立(陈胜自立为王) 3.起义军的西进和失败 三、农民战争推翻秦朝 1.项羽大败秦军——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之争;理解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2)徭役和兵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3)刑罚残酷。多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教师讲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本第48页秦的暴政的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直接原因、结果等。) 2.教师待学生找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简要讲解战争的经过。并资料展示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以及陈胜、吴广兵败的经过。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本课考纲要求: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活动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民党提出重庆谈判: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尤其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最主要原因) ③共产党应邀,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 原因:①为争取和平;(最主要原因)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⑴《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⑵未达成协议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注意: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的原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协议,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活动二:人民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年6月——1947年6月)(战略防御) 军事上:⑴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人民解放军运用运动战,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全面进攻 ⑵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经济上————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A、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意义:①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解放战争的第第二年(1947年6月——1948秋)————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⑴简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⑵意义:①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②(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 治的中心地区南京和武汉。 【能力提升】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战略反攻 3、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4、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战略反攻) 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6、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张传单上写着:“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100多万被消灭!”这张传单产生于战略反攻开始后 7、“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外线”中首先被突破并建立了根据地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3、解放战争的第三年(1948年9月后)————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⑴背景:①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 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运用课本内容,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

秦末农民起义简介

秦末农民起义简介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秦末农民起义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秦末农民起义 参战部队:秦朝、各地农民军 战争结果:农民军获胜、秦朝灭亡 时间:公元前209-公元前206年 地点:中国北方 人物:章邯陈胜项羽刘邦吴广 秦末农民起义详情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元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元年为前210年十月至209年九月)七月,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掉押送的秦朝军官,发动反秦起义, 并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史称“大泽乡起义”。起义后,义军首先攻下了蕲县,然后兵分两路分别向东西两面进军:陈胜吴广命令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葛婴率兵攻打蕲县以东;陈胜

吴广则率主力西进,先后攻占了铚(今安徽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县)、柘(今河南柘城北)、谯(今安徽亳州)。一路上苦秦已久的百姓纷纷加入义军,等到陈县(今河南淮阳)附近时,义军已经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 陈县称王 陈县是秦朝陈郡的郡治,是当时重要的城市。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吴广召集当地的三老和豪杰们商议大事。三老、豪杰都劝陈胜称王,于是陈胜就被拥立为王,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有人认为是国号,有人认为是年号,有人认为是口号)。陈胜起义和称王的消息传出后,各地受尽秦朝官吏之苦的人们,纷纷杀掉当地的秦朝官员以响应。于是,陈胜决定部署军队,以主力西征,偏师略地,向西、北、南方向三面出击,以打击秦朝,扩大势力:陈胜任命吴广为假王(假为代理之意),监督诸将向西北攻击秦朝重地荥阳(今郑州西北),以打开进攻关中和咸阳的大道;又命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宋留向西南进攻秦朝的南阳郡(其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以通过武关进攻关中。命令陈人武臣和邵骚、张耳、陈余北攻赵地,稍后又命令周巿北攻魏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向南攻打九江郡。 之前攻打蕲县以东的葛婴,在攻占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后,私自立楚人襄强为楚王。后来葛婴听说陈胜已经在陈县自立为王,就杀了襄强回来报告。葛婴到了陈县后,陈胜杀了他。 西征失败 荥阳为中原重镇,吴广的西征军攻打到荥阳城下,秦朝防守荥阳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

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带答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秦的暴政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___,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___和 ________。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_______和________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________的统治更加残暴。 知识点2 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_______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领队的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_______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________,秦朝灭亡。 知识点3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________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________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秦的暴政 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 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3.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

[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执笔人唐洪杰 【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反攻和决战,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举措;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和中共力量的发展。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和谈;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技能: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抗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运用: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原因;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矛盾分析、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因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2、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国共两次和谈。 【教具准备】

中国古代不存在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不存在“农民起义” 作者:杨津涛 史学界对“农民起义”的定性和评价一直存在分歧 国人对“农民起义”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对陈胜、刘邦、朱元璋、李自成的故事也耳熟能详。大陆史学界也曾一度热衷于研究“农民起义”。如范文澜之《中国通史》认为:“地主成为农民面前唯一的大敌对阶级,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上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翦伯赞之《中国史纲要》则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推动了各地农民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中国史纲要》至今还是很多高校历史专业的必用教材。 但在民国时期,通史中却很少有关于所谓“农民起义”的内容,在提及时多有贬义。如钱穆之《国史大纲》称王仙芝、黄巢为“流寇”,称白莲教、拜上帝教为“邪教”;吕思勉之《白话本国史》说陈胜、吴广“造起反了”、“濮州人王仙芝起兵作乱”。台湾当代学者傅乐成则使用较为中性的“民变”来称呼“农民起义”。 从领导层来看,“农民起义领袖”绝大多数都不是农民 考察究竟是否存在“农民起义”,首要之务,是考察其领导层的基本构成。事实上,所谓“农民起义领袖”,几乎没有种地的农民,他们或是小吏,或是商人,甚至是贵族后裔。这些人起事之初,亦无人怀抱“反抗地主阶级”之目的。 “农民起义领袖”中没有农民,多是地方小吏和商人 毫无疑问,“农民起义”要由农民来领导才名正言顺,但事实上,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次大的民变是真正的农民做主帅的。 文史学者唐元鹏以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十二次“起义”为样本,统计其主要领袖“职业”后发现,小吏出身的有9人(如刘邦、窦建德);商人出身的有8人(如黄巢、方腊);军人有4人(如陈胜、吴广);贵族子弟有3人(如项羽、李密),另外还有几个小地主和宗教相关人士。在唐元鹏看来,只有杨幺是渔民、杨秀清和萧朝贵是烧炭的,勉强能算在农民行列中。 农民无法成为民变领袖,是有其必然性的。古时农民长年在田间耕作,没有文化,既无法意识到造成自身厄运的原因,也没有能力提出恰当的政治纲领。生活经历单一的农民,最缺乏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没有相应的组织能力,来领导一支“起义军”。 相比之下,小吏、商人等不仅有一定文化,还见多识广,知道如何仿效朝廷体制,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规则。再加上知识分子的参与,常常能使“起义军”迅速壮大。刘邦、朱元璋有了张良、李善长等人的协助,才最终取得了天下。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夯实基础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2.秦二世更残暴:殉葬宫女,闷死工匠;杀害手足;屠杀大臣;剥削民众;穷 奢极欲。 二、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发展:陈胜在陈县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4)结果:最终失败,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5)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项羽、刘邦起义 (1)巨鹿之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灭秦: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在起义 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三、楚汉之争 1.交战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2.交战目的:为了争夺帝位。 3.战争结果:最后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按图索骥

趁热打铁 1.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下面的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2.“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 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3.下图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A.渔阳 B.陈县 C.大泽乡 D.垓下 4.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5.《史记》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①战乱频繁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罚严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A.修筑万里长城 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 D.秦朝的暴政 7.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8.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从口号看中国历次农民起义

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 总体来说,中国的农民还是比较老实的,只要他们口里面还有最后一粒粮食,身体上还有最后一根纱条,他们是不会起来造反的.但一些皇帝老爷们,把农民们往绝路上逼,如果不揭杆而起,不削木为兵,他们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与皇帝老爷们对着干,这就是学者们所谓的起义.因为主要角色是农民,所以这起义又打上农民的标签. 历代发生过很多次起义,每一次起义的主角,事件发生的情节,受伤害的对象,基本相同.如果一个人,在同样一个地,跌倒了几次,我们可能会怀疑:这个人要么精神有问题,要和就是一个白痴.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不是只发生几次,而是几十次.但谁敢说中国人有问题?谁敢说中国人是白痴? 笔者对历代农民起义,做了点总结,几句话: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恶制恶,因果报应!皇帝老爷们专权,集权,极权,最后是自我感觉良好地走向昏庸,无能.理性湮灭,良知蒙尘.人的本能,人的文化集体消失,最后大伙开始用兽的方式,用战争的方式,用杀戮方式,解决一切.在中国历史上这些时期,人其实不是人啊,人至只能算是人化了一点点的兽!笔者对于在历代农民起义中,人性消失的过程不想深究,也没有能力去深究,但对于历代农民起义中,出现的喊口号现象,却有点兴趣.所以做了一点总结分析性的工作,与有兴趣的朋友共探讨. 一、.夏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夏桀是历史上的暴君,极其残酷。这个话意思是说,日子不好过啊,我们和你同归与尽啊!是夏版的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 二、,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汉之交,政出豪门,权力世袭。普通民众无权过问政治。做王侯将相的人,是天生下来,就该是做王侯将相的命.权力是靠dna传袭.陈胜吴广不信这个邪,所以他们在大泽乡起义后,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是中国人第一次把,想在政治平等的话讲了出来,意义不一般!可王侯将相权力不靠dna了,靠什么? 陈胜他们没有说,但他们做了:马上得天下!他们开了强者为王,也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风气之先! 三、绿林赤眉起义 事由王莽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引起。中国历史上有四大改革家,王莽是其中之一,但他的改革与其它人不一样,其它人都认为,祖宗之法不足恤,而他不同,他就是要复祖宗之法,他的改革是复古.让封建的中国,走向奴隶的中国.新政策触犯的权贵、豪强的利益。而且同样也得不到农民们的欢迎. 当时的起义者们,没有拿得出手的起义口号,只有一个叫李通的人,想出了一个口号:刘氏复起,李氏复辅,起义后来成功了。 四、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是一个跳大神的神汉想出的口号。以宗教的欺骗手段,日哄民众.没有多少正面的意义,但在当时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力. 五、隋末农民起义 也没有什么好的、统一的口号。其中比较有点名的是《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隋炀帝征罚伐无度,大兴土木,巡幸游乐,兵役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农民起义,而隋末的农民起义与其它王朝的农民起义有点不一样,是多源头,多起点,暴发.史书上说,有当时有六十四路烟尘,也就是有六十四个地方的农民,不约而同地发动起义.说明隋炀帝确实该死! 六、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中国的大宋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强盛,但军事上比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和秦朝的灭亡

秦末农民战争和秦朝的灭亡 大泽乡起义 在秦始皇去世之前,已是民怨沸腾,反者四起。其中有的人,如彭越、英布、刘邦等已初步组织起具有农民起义性质的队伍。这种局面的出现,生动地构成了农民大起义的前奏曲。而始皇之死与二世、赵高的倒行逆施,则大大加速了大起义爆发的进程。二世“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①“赵高以峻文决罪于内,百官以峭法断割于外。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栗。”②二世、赵高极端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使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劳动人民以及社会各阶层,都无法按原样生活下去了。“天下敖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僇。”③“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④社会剧烈震荡,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南北各地如同堆积着易燃的枯草,最高统治者恰似坐在那将爆发的火山口上。因此,只要有人率先振臂高呼,举起革命的火炬,就必然会使早已出现的分散的点点反秦星火,迅速燃遍各地,使微弱的前奏曲演成威武雄壮的场面。历史急需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也必然会涌现出来。于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一举拉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⑤人,出生于一个地位极为低下的贫苦农民家庭。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一名贫苦农民。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朝廷强征大批“闾左”贫民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在今安徽、河南交界地区,有九百人被征调出发。陈胜、吴广在被征发之列,并被推定为屯长。这年七月,他们走到蕲县(今安徽宿县南)大泽乡(今宿县东南)时,碰到滂沱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到达渔阳的期限。按照秦代法律的规定,误期就要一律处斩。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暴虐的统治,激起了九百名贫苦农民莫大的义愤。 在这紧急关头,陈胜、吴广共同分析了当时的情势与出路,一致认为,逃亡是死,起义也可能死。同样是死,倒不如起义反秦,为争国而死。陈胜还进一步提出:现在人们遭受秦的暴政之苦已经很久了!特别是秦二世作为始皇的少子,本不应继位,当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是由于多次劝谏秦始皇,引起始皇的不满,才被贬到边地去将兵的。“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①项燕原是楚国的名将,屡建战功,关怀士兵,深受楚人的崇敬与拥戴。现在有的人以为他死了,有的还说他逃亡在外。“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②于是两人决定立即采取各种方式,制造反秦舆论,准备组织起义。 ①贾谊:《新书·过秦》。 ②《盐铁论·周秦》。 ③《淮南子·兵略训》。 ④贾谊:《新书·过秦》。 ⑤阳城,今属何处,史学界迄无定论。主要有河南商水说、登封说、方城说以及安徽宿县说等几种看法。笔者以为商水说更为合理可信一些,故从之。 ①《史记·陈涉世家》。 他们先去找人占卜。占卜人深知其用意,便说:你们的大事本是可望成功的,不过,最好还是求求鬼神。“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③他们于是用丹砂写了“陈胜王”的帛书,悄悄塞进渔民准备出卖的鱼腹里。戍卒买鱼烹食时,发现了这种帛书,感到十分奇怪。夜间,陈胜又密令吴广潜入戍卒驻处附近荒野丛林中的神祠里,燃起若明若暗的篝火,学着狐狸的嚎叫声,高呼“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到后更是惊恐不已。等到天刚亮,他们便以奇特的心情指目陈胜,纷纷传说着与他有关的“丹书”、“狐鸣”的奇闻异事。这时,在戍卒心目中,陈胜显然已是一位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