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_唐文清

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_唐文清

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_唐文清
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_唐文清

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

唐文清 张进辅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和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摘 要 价值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价值观的定义、结构系统、形成和发展、变迁、和研究现状五方面对心理学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价值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将来我国价值观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价值观 研究现状 述评 展望

价值观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价值观研究被提出,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并成为多种学科关注的问题。哲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从不同角度对价值观进行探索: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客体之间关系;人类学关注价值观表达的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过程及教育干预;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心理学则关注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测量。这些研究相互补充和拓展,使价值观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对心理学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研究存在的问题,对研究进行展望。

1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定义有很多,研究学者根据不同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价值观定义。Kluckhohn [1]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关于什么是 值得的 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标的选择;R okeach [2]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念,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具有动机功能,它不仅是评价性的,还是规范性和禁止性的,是行动和态度的指导;Super [3]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想要达到的目标,此目标或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是一种联系,或是一种物质条件;Hofsteded [4]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偏爱某种情形胜过其他情形的普遍倾向;Schwartz 和Bilsky [5]

对上述定义总结出价值观五个普遍特征:价值观是信仰的观念、关于值得的终极状态或行为、超越具体情境的、引导选择或对行为及事物的评价和按照相对重要性排列的;在此基础上,Schw ar tz 提出一个被广泛引用的定义:价值观是令人向往的某些状态、对象、目标或行为,它超越具体情景而存在,可作为在一系列行为方式中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标准;黄希庭[6]认为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许燕[7]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及行为的意义、效用的评定标准,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因素。

最近关于价值观定义强调认知成分的存在:张进辅[8]认为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或调节作用;M ar ini [2]认为价值观综合了情感和认知因素,引导人们在自

己世界中生活的可评价信念;maio [2]等认为价值观部分起源于意识形态,同时作用于意识形态。

2 价值观结构系统

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系统。由于各学者对价值观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对价值观结构的划分表现出多样性,总结起来主要有:

按价值观组成要素分[6,9]:Perry 认为价值观由认知、道德、经济、政治、审美和宗教的六要素组成。许多学者在P er ry 观点基础上提出相似的价值观结构:Spr anger 把价值观分为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Fir th 则把价值观分为经济的、道德的、审美的、工艺的、仪式的和社团的;Rescher 把价值观分为经济的、道德的、社会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物质的、知识的、专业的和情感的;黄希庭把价值观分为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宗教价值观、自我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T ay lor 把价值观分为道德的,审美的,智力的,宗教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法律的。

M orris 将价值观归纳为十三种生活方式[8],由于其命名冗长,田宗介将这十三种生活方式简化命名为中庸型、达观型、慈爱型、享乐型、协作型、努力型、多彩型、安乐型、接受型、克己型、瞑想型、行动型、服务型。从价值取向和维度来探讨价值观结构[9]

:Parso ns 和

Shils [10]

把价值观分为个人取向、集体取向和社会取向价值观;Kluckhohn 和Strodtbeck [1]

区分了5种价值取向把价值观分成人类本性(好 坏),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奴仆 主人),时间(过去 未来),活动(现存 行动),关系(线状关系 个人主义)五个部分;Heidenreich 把价值观分成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价值观;Rokeach 认为价值观有终极性和工具性两个维度,将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受Rokeach 的影响,杨中芳把价值观分为世界观、社会观和个人观;黄光国把价值观系统分为个人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

有些学者区分了价值观结构的维度和类型:Schwartz [2]按照人类生存的三种必要需要(人际、团体和社会发展需要),把价值观分为自我提高 自我超越,保守主义 开放性两个垂直维度,根据维度分为权利,成功,享乐主义,刺

通讯作者:张进辅,男。E mail:zhangjf@sw https://www.doczj.com/doc/4412164197.html,

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JD880067)资助。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 ence 2008,31(3):765-767765

激激发,自我指导,普救主义,慈善,顺从,传统,和安全10类价值观;张进辅[8]认为价值观由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维度组成,把价值观分为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审美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知识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及创造价值观等。

3 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3.1 价值观的形成

各心理学流派提出关于价值观形成的观点[11]。第一,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以快乐和现实原则结合为基础的社会内化的结果,它的实现有赖于人的理智调节作用;荣格认为价值观是由集体无意识所决定。第二,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价值观是行为经验的产物,人在习得社会行为时,就形成了与行为相一致的价值观。第三,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内在潜能的作用,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人的心理潜能是人的价值基础,价值有高低层次,在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条件下,人有追求自我潜能实现和真善美与公正等高级价值成长的内在趋向;梅认为人有向善和向恶发展的潜能,两种潜能都可驱动人进行行为和事物的选择。第四,认知学派的观点:认为人的知识决定人的情感和意向,知识进化决定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的进化使人类社会发生最深刻的变革,极大的改变人的价值观念。

此外,Schwartz等[12]认为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生物禀赋、社会经验的独特组合;张进辅[8]认为价值观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既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内部环境,也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其中社会因素在价值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

实证研究也表明个体价值观形成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及生物因素的影响:如Kuzynski[2]研究发现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环境的迁移对个体价值观有重要影响;Hogrefe等[13]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价值观有影响;Knafo和Schw artz[14]研究发现子女和父母价值观有一致性;林崇德等[15]研究表明价值观形成和变迁与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3.2 价值观发展过程

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张进辅[8]认为个体价值观发展经历4个阶段:形成初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幼儿期和儿童期。萌芽期,青年早期(初中阶段)的个体价值观开始萌芽。形成和稳定阶段,进入青年中期(高中阶段)以后,个体的价值观逐渐形成,大学期间或者工作过程中趋于稳定。成熟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因为生活和职业都比较稳定,个体的价值观也相对稳定和成熟。

4 价值观研究现状

国外价值观研究主要开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和深入。国内的研究从60年代开始,较早的有[9]:李美枝等用 价值观研究 量表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大陆对价值观研究从80年代开始:如王新玲[9]对北京第四十六中学学生价值观系统的研究;黄希庭等[17]利用Rokeach的价值观量表对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和重庆五城市2125名青少年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当前,国内价值观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进展,并特别强调本土化研究。

4.1 研究对象及其类型

国外价值观研究的对象比较广,涉及各种社会群体、年龄段、种族的群体及特殊人群的价值观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年,特别是在校中、大学生,少数是对在职人员(如教师、工人)研究,而对于中老年及其他特殊人群(如下岗职工,少数民族)的研究比较少。在研究类型上,国外研究的基本类型有纵向研究,横向研究,也有纵横结合的探讨,具体表现为:对群体的特征研究,群体之间差异性研究,价值观与其它变量的因果关系研究等。国内的研究多是横向描述研究,差异性研究及因果关系的探讨比较少。

4.2 研究方法

价值观研究方法主要有投射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和心理测量法等。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法和心理测量法。常用测量工具有[2,8-10]:A11port,V ernon和L indzey的价值观量表(T he Study of values);M orris的生活方式量表(Ways to Liv e);Rokeach的价值观调查问卷(T he Value Survey); Kluckhohn和Strodtbeck的价值取向量表(V alue Orientat ions);Schw ar tz的价值观调查问卷(SVS)和个人价值观问卷(Personal value questionnair e);Scott的个人价值量表(Personal V alue Scales);Braithwatie和Law的目标和方式价值观调查量表(T he Goal and M ode Values I nventory);Bales和Couch的价值观测验(Value Profile)。国内主要是对Rokeach 的价值观调查问卷、M or ris的生活方式量表以及Allport等的价值观量表的修订运用。也有编制本土的测量工具:张进辅[8]的自编词汇选择问卷及用谚语格言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金盛华[18]的 中国人价值观量表 ;阴国恩[19]等的 大学生价值观类型调查表 等。

其他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也被应用[10]:如Dukes使用投射法研究青年价值观;Kilmann制作了投射测验(K IT)来测人际价值观;黄希庭等制作图画研究人际价值观;文崇一在 中国人价值观 中用 论语 、 孟子 、 孝经 、 礼记 等古籍文献对中国人价值观进行分析。

4.3 主要研究内容

价值观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定人群价值观现状的研究:张进辅[16]对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研究;金盛华和刘蓓[20]对工人价值取向的研究。(2)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研究:如张进辅[8]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等。(3)价值观功能的研究:如Perrewe[21]等对价值观在家庭冲突和工作满意度中缓冲作用的研究;Boehnke和Stromberg等[22]研究了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Colozzi[23]综述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价值观在个体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等。(4)对价值观发展变迁的研究,如林崇德等[15]对青年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的研究等;Egri等[24]对不同时代中美个体价值观变迁的研究。

(5)价值观的群体差异研究:Giacomino和Eaton[2]对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研究;(6)价值观跨文化研究[1]:如Hofstede对55个不同的国家包含66个民族的价值观跨文化研究;Schw ar tz 和Bilsky在澳大利亚与芬兰等七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跨文

766

心 理 科 学

化研究等。(7)价值观与人格关系研究,如Roccas等[25]对价值观与大五人格各因子关系研究;Aluja和Garcla[26]对西班牙大学生价值观与大五人格因素关系研究;(8)价值观与具体行为的关系研究:L iu和Kaplan[2]对价值观与药物使用行为关系研究。

5 价值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国外价值观研究经历接近一个世纪,并取得丰硕成果,国内对价值观的研究虽然比较迟,也已有不少的成果问世。但总结国内外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价值观研究方法多使用自陈测量法,许多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不佳;国内对价值观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对象主要是对在读中、大学生,对其他人群研究比较少;在研究类型上多是横向的现状特征研究,对价值观的变迁、价值观的功能及价值观与其他心理特征之间关系研究比较少;缺乏必要的跨文化研究。

5.2 研究展望

价值观是一个发展的心理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个体价值观都有所变化,所以对价值观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过程。根据以往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5.2.1 扩展研究对象,进行纵向研究。价值观是个体的倾向性系统,价值观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要全面探讨价值观系统,了解价值观内在结构和功能等,需要对大范围的对象进行研究,如中老年人,少数民族,农民,不同职业个体及其他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犯罪青少年的研究。

5.2.2 编制科学的测量工具,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心理测量方法是价值观研究的主要方法,现有的测量工具多是对国外工具的修订或直接运用,编制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量表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价值观研究还有投射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等,将来可把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应用。另外,可通过模糊数学方法来测量价值观,在数据分析上准确运用结构方程进行数据分析。

5.2.3 注重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国内跨文化研究比较少,在价值观本土化研究基础上,重视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可更全面了解价值观内涵。包括国家之间和国内民族间或地区间的跨文化研究。

5.2.4 进一步对价值观与其他的心理现象(如态度、动机、需要、自我等)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价值观与行为的具体关系。

5.重视基于人们实际生活的价值观研究,建立价值观引导工程。经济转型和社会重构势必引发我国各群体价值观的不同发展走向和分化,需要对各社会群体,特别是工人、农民等群体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研究,了解实际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价值取向引导工程。同时为进一步横向、纵向价值取向比较提供必要科学研究背景。

6 参考文献

1Berry,J.W.,Poori nga,Y.C ross-cultur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Camblige University Press,1992:51-58

2Steven Hitlin;Jane Allyn Pi liavin.VALUES:Revivi ng a Dormant Concept.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4,30:359-3933Super. D. E.A li fe-span,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80,52:129-148z

4Hofstede,G.Cultual relation of the quali ty of life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eiew,1984,9:389-398

5Schw artz.S.H.,Bilsky,W.Tw ards a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Journal of Pers 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igy,53:550-562

6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7-210

7许燕.北京大学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教育研究,1999,5:33 -38

8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55-285,380-403

9杨宜音.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中国社会科学,1998, 2:82-93

10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0-13

11林方.我国的现代价值观探讨.中国社会科学,1989,3:121-134 12Naomi Struch,Shalom H.Schw artz,Willem A.vander kloot.

M eaning of Basi c Values For W omen and M en:A Cross-Cultural Analysis.Personality and S 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2,28

(1):16-18

13Hogrefe,Publishers,Eirini Flouri.M others Nonauthoritarian Child-Reari ng Atti tudes in Early Childhood and Chi ldren s Adult Values.European Psychol ogist,2004,9(3):154-162

14Ariel Knafo,Shal om H Schw artz.Identity formation and parent-child valuecongruence in a dolescen ce.Th e Bri 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4,22:439-458

15林崇德.青少年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4:1-6

16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26-30

17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我国五城市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查.

心理学报,1989,3:274-283

18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19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天津市大学生价值观类型的调查研究.

天津师大学报,2000,6:34-37

20金盛华,刘蓓.当代中国工人价值取向:状况与特点.心理科学, 2005,28(1):244-247

21Pamela L.Perrew e,Waune A.Hochwarter,Christian Kiew itz.

Value Attainment:An Explanation fo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W ork -Family Conflict on Job and Life S ati sfaction.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1999,4(4):318-326

22Klaus Claudia Stromberg;M urari Prasad Regmi,Bert O Richmond.Reflecting the w orld out there :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w orries,values and Well being.Journal of Social an d Clinical Psychology,1998,17(2):227-247

23Edw ard Anthony Colozzi.Depth-Oriented Values Extraction.

Th 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3,52:180-189

24Carolyn P.Egri,David A.Ralston.Generation Cohorts an d Personal Values:A Compari s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 tates.

Organi zation Science,2004,15(2):210-220

25Sonia Roccas,Lilach Sagiv,S halom H.Schw artz,Ariel Knafa.

Th e Big Five Pers onality Factors and Pers onal Values.Personality and Saci al Psychology Bulleti n,2002,28(6):789-801

(下转第758页)

唐文清等: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767

5傅根跃,丁晓攀.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心理科学,2006,29(2):392-394

6

Gopnik,A.,Graf,P.Know i ng how you know :Young children s abi lity to identify and remember the s ources of their beliefs.Child Development,1988,59:1366-1371

7Heyman,G. D.,Gi les,J.W.Valence Effects in Reason i ng About Evaluative T raits.M errill -Palmer Quarterly ,2004,50:86-109

8Banerjee,R.,Yuill,N.C hi ldren s explanations for self -presentational behavior.European Journal of S ocial Psychology,1999,29:105-111

9

Banerjee ,R.,Yui ll,N.Children s understanding of self -presentational di splay rules:Associations w ith mental -state

understanding.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

17:111-12410

Aloise-Young,P.A.The developm ent of self-presentation:S elf -promoti on in 6-to 10-year -old children.Social Cognition,1993,11:201-222.11

刘少英,葛列众,朱瑶.4~6岁幼儿颜色偏好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669-670

Children s Evaluation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Psychological Traits

Ding X iaop an ,Fu Geny ue

(Department of Psyoholog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321004)

Abstract Childr en s 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psycho logical tr aits w as investig ated among 6 to 7 year olds and 10 to 11 year olds in tw o studies.Althoug h all the children liked direct observation most,an age related shift of traits w as observed w hen children w er e asked to identify w hich of the four sources would be most useful:self report,teacher report,peer r eport or direct observation.All the children admitted t he meanings of highly evaluative wor ds,but had different kinds of understanding of comparison trait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traits,sources of infor mation,evaluat ion,self presentation

(上接第767页)

26Anton Aluja,Luis F.Garcla.Relationships Between Big

Five Personality F actors and V alues.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2004,32(7):619-626

A Review of Values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Tang Wenqing ,Zhang Jinf u

(National Education and M ental Research Centre of Southw est,Southwes t Universi ty,Chongqing,400715)

Abstract V alues research dates back to the 1930s,and has been quite fruitful.In this article,t he aut hors review the research of

v alues in the psycholog ical field in terms of the definition,structure and system,formation,developsment ,change and research actualit y.T hey also bring up some ex isting pr oblems and outlook on v alues research.Key work:v alue,research actuality,review,prospect

758

心 理 科 学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是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 国外对绩效考核的测评工作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就利用360°反馈的评价模式来对组织绩效进行测评,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于领导能力的测评,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测评方法日趋完善,成为企业人力测评和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外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进人,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测评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但大多数企业在对高管人员的测评过程中,主要采用一般测试、个性能力测评和情景模拟测评等方法(主要偏向于定性分析)。这种情况说明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的测评方法还不够成熟,也可以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高对高管人员的综合测评效果,追求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评价组织的高效性,本文在吸取国内外先进人力资

源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剖析国内外现有绩效考核成熟经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多维度的综合测评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一)绩效考核的引进 在国外,罗伯特于19世纪采用绩效考核;美国军队引进该形式是在1813年,而该国政府是在29年之后才引入的。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绩效考核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组织。最早提出绩效管理的是美国学者奥布里,在这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1965年,斯坦利.E.西肖尔最先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曾在《密执安商务评论》这本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将所有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虽然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但是斯坦利.E.西肖尔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只关注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 (二)全过程绩效管理 20世纪快进入9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几个代表性观点。首先罗杰斯等人的主要观点是绩效应该从整体进行管理,他们于1990年指出在政府里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是计划、改进和考察。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刘文亮 摘要: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综述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选择 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学术界孜孜不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现状 (一)概念的界定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界定的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定义的差异和青少年划分的分歧。 1.价值观的定义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采用的价值观定义有两种。一是引用西方学者的定义,其中尤以克拉克洪、罗克奇、施瓦茨的定义为主。克拉克洪(1951)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这一界定较为经典。二是我国学者对价值观的界定。杨国枢(1994)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 对学者们的价值观概念分析,可得出价值观的共有特点: (1)从价值观的表现上看,它既可能是一种个体现象,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还可能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的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 (2)从价值观的功能看,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 (3)从价值观的层次性上看,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在给价值观下定义时应该考虑这些特点。 2.青少年的界定 在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上,对于青少年的年龄划分存在差异。有些研究根据年龄的量(岁)来划分,把年龄为14岁~18岁、13岁~22岁、12岁~20岁的人规定为青少年;有些研究根据教育阶段来划分,把中学和大学阶段界定为青少年阶段,或把高中和大学阶段定为青少年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发展心理学中,青少年期起止年龄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我国的发展心理学一直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林崇 德,2002)。而西方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的界定更宽泛一些,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整理)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 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 信仰危机凸显 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

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天艳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学院护理学院,671000 刊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7,28(17)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30条) 1.王美荣;庄玉芝护理文化在护理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工企医刊 2004(05) 2.Raths L;Harmin M;Merrill;Simon S Values and teaching 1966 3.Krathwohl D;Bloom B;Masia B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handbook II,affective domain 4.Kurtz R;Warry J Caring ethic:More human kindness,the care of nursing science[外文期刊] 1964(01) 5.Peters T;Waterman R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1982 6.Kluckhohn C Values and value-orientation in the theory of action: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1951 7.Rokeach M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8.Schank MJ;Weis D Study of value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and graduate nurses from a secular and a nonsecular program[外文期刊] 1989(01) 9.Schwartz S H;Bilsky W Toward a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外文期刊] 1987 10.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olleges of Nursing Essentials f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1998 11.Schank MJ;Weis D Exploring commonality of professional values among nurse educators in the U.S.and England 2000(01) 12.Mary Jane Shank;Darlene Weis Service and education 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nurse's value development 2001(05) 13.Elfrink V;Lutz 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essential values:National study of faculty perceptions,practices,and plans[外文期刊] 1991 14.梁玉慧提高招聘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做法[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03(09) 15.王美荣;庄玉芝护理文化在护理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工企医刊 2004(05) 16.高玉芳护理理念的制定[期刊论文]-现代护理 2002(10) 17.杨支兰;李秋萍护理专业价值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6(03) 18.Weis D;Schank MJ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professional nursingvalues[外文期刊] 2000(02) 19.Schank MJ;Weis D A study of value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and graduate nurses from a secular and a nonsecular program[外文期刊] 1989(01) 20.Kelly B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of English nursing undergraduates[外文期刊] 1991(07) 21.Martin P;Yarbrough S;Alfred D Professional values held by baccalaureate and associate degree nursing students[外文期刊] 2003(03) 22.关其英护理人员心身衰竭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护理 2004(12) 23.赵曙光;李晓予用理念指导护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护理理念[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06) 24.张利霞护理管理者领导行为和方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04)

绩效管理之研究综述【1】

(1)对绩效管理的研究 以绩效管理为内容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立足于不同视角不断拓展研究范围,使得以绩效为核心的学术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体系内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研究历经如下典型阶段:阶段一:结果论。研究者们将绩效视为工作结果,即产出。组织以工作成果作为考核员工的主要依据,从而得出不同员工的绩效水平。其中,工作量、岗位责任、产量目标等指标较为常见。Bernadin经由研究确认了绩效与客户满意度、组织发展目标间的内在关联,指出工作绩效为岗位职责对应的工作结果;Kane 认为,绩效这一概念本身具备独立性,对其的理解可等同于员工个人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果。 阶段二:行为论。基于上一阶段内研究者们针对绩效所展开的理论研究,人们越来越深入理解绩效的内涵、特点、意义。部分学者对结果论中对成果的过分关注提出了质疑,在这部分学者看来,员工取得工作成果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即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换言之,考虑到各类型因素的影响,不应简单的将工作成果视为衡量员工绩效的唯一指标。历经时间验证,人们逐渐认同了这一看法。Murphy指出,员工在工作上所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均会在其个人绩效上有所体现,不同行为各自关系着员工的岗位职能、企业战略目标等。 阶段三:综合论。随着研究者们取得越来越多元化的研究结论,学术界开始意识到,结果论、行为论各自存在弊端,二者仍未达到完善。原因在于,绩效既可以被视为结果也可以被视为行为过程,基于此,需要以综合视角来看待这一指标,综合论随之产生。Olian指出,绩效同时包括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2)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罗伯特·卡普兰在1990年与大卫·诺顿通力协作,以平衡计分卡为对象进行了理论探究,二人采取案例分析的策略,筛选出包括苹果、惠普等在内的12家企业进行数据整合与研究,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原理与具体措施进行了总结。 诺顿在1993年与卡普兰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方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述评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述评 陈坚连榕 2012-8-14 14:56:54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内容提要】代际工作价值观的发展归结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契合了当前工作场所员工代际差异和冲突的研究趋势,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这类研究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代”的主要标准,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目前,多数西方的代际工作价值观研究发现,西方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心化、利他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外在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而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其发展趋势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为此,下一步的研究应在严格区别社会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代”的划分标准,重点研究工作价值观的“代单位”发展规律,并拓展研究内容深度,特别是加强中国本土化研究力度,这对于中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代代际工作价值观横断面研究设计时滞研究设计本土化 1引言 国外学者关于代际问题的研究兴趣,出现于上世纪中期,涉及的领域包括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等。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X一代”进入社会后,关于员工代际差异、冲突与管理的话题就成为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心理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不过十多年时间,仍有很多尚待澄清和继续探讨的问题。在我国,伴随着“80”后一代进入工作场所,作为新生代的他们与其他世代员工的矛盾与冲突逐步呈现,给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如何看待和管理这一代人,成为了中国管理层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相较国外对于工作场代际问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而言,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代际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价值观又是社会文化的核心因素,因此与工作有关的代际工作价值观问题便成为国外管理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首选领域。 工作价值观的定义最早是由Super提出来的,指的是个体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表达,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与属性。由于它影响着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工作群体和组织的行为(霍娜,李超平,2009),因此是人力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变量。目前西方国家有关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在数量与成果上都较为丰富。鉴于国内尚无相关的研究综述,本文将重点对其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2代的定义与特征 西方代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形态,代理论是形成于20世纪。不论最初确立,还是进一步发展,代理论得益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促进与推动(沈杰,2010)。20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2000)发表的“代问题”一文,至今仍被视为是关于代问题的原创性理论研究。曼海姆认为,“代”具有生物与社会文化这两重属性。首先,“代”是基于生死的生理节奏。其次,“代”现象有社会文化特征,即因为面临着基本相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与环境,处于同一年龄层的人才会有基本相同的需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概述

任正非: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录音稿) -------------------------------------------------------------------------------------------------------- 编者按:2005年4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心组进行“广东学习论坛”第十六期报告会,邀请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作了“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报告。广东省委中心组现将报告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在南方网理论频道中心组学习板块 公布,供学习参考。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制造最大价值。战略是四个方面: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进展的原动力。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底,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

利能力。3、持续治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进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制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下面我围绕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讲讲我们公司是如何样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围绕愿景、使命和战略对内对外进行治理和服务的。 一、华为公司的愿景 在车轮发明前,人们要紧靠步行进行交流,靠声音进行转播,那时候谈不上什么经济。在车轮发明后,人们学会利用车和马进行交流,诞生了方圆五、六十公里的小区域经济,产生了小农经济的集市贸易,使封建成为可能。在火车、轮船发明后,产生了工业经济,由于金融的载体作用以及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能。在航空器发明后,工业经济加速进展,到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那时的经济是以核心制造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经济的附加值要紧在产品的制造上,由于那时是供不应求的经济,谁能生产出来谁就能够卖出去。那时,日本、德国的经

天津市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网答案 社会工作价值观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测试时间6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题,共50分) (1) 艾滋病患者和生理残疾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社会歧视和基本生活能力欠缺。帮助他们康复或改善环境,并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社会歧视,维护其正当权益,体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是()。 认可 尊重 保密 个别化 (2) 社会工作者小宋在接待一名听力有问题的老人时,由于事先没有了解到老人的听力问题,因此在与老人的沟通中声音太小,老人很生气,此时,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小宋不仅要道歉而且还要向老人提供服务。 同情 保密 接纳 尊重与包容 (3)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进行社会服务时,事先了解服务对象的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以便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使服务对象知情同意

具有文化敏感性 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 (4) 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意味着()。 社会工作者不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 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出于善意代替服务对象进行重要决策 所有服务对象都必须自我决策 (5) 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完备法案是()。 《社会保障法案》 《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法》 《济贫法》 《新救济法》 (6) “非批判”原则是指()。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错误行为不进行公开批判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听之任之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进行鼓励和表扬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受其他价值观 (7) 保密原则意味着()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王丽 09912114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一、前言由于本文要研究的专题是探究某家具体企业的基层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有关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方面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基本上仅限于定性分析。本文旨在明确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概念,借鉴其中比较适合研究企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并对接下来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二、文献回顾当今学术界对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的理论研究百家争鸣,提出了各类类似或者不同的见解,从最先对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定义的阐述,到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影响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因素,再到后来关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探索,进而不断推动着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研究的发展。根据我要研究的具体领域,下面将从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工作绩效文献综述、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三方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 (一)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 1、关于员工满意度定义阐述的理论成果员工满意度即工作满意度一直是组织行为学中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人员各自的研究背景不同,对员工满意度1935)度是员工心理和生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员工满意度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最早提出员工满意度概念的是国外学者Hoppock(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1997)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 2“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 。国内有关员工满意度的定义则主要以台湾学者徐光中和大陆学者张平、崔永胜为代表。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的定义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基本上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 :(1)综合性的定义即对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对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工作价值观人口学特征的问卷调查现实:员工工作价值观与性别、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员工工作价值观水平随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一结论表明:企业应根据员工新时期工作价值观极其个体差异调整以往管理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个体差异、因素分析、企业管理 一、工作价值观的基本论述 工作价值观是西方国家近2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有很深的渊源。自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930)和理查德·托尼(Richard Tawney ,1926)的著作发表以来,工作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Weber曾在其组织理论中提出,人的信仰、传统习惯和道德观念等思想因素也是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驱力,并冠以“传统的权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我国传统哲学也主张从工作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管理,例如儒家思想极力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崇尚绝对忠诚与服从的品德,提倡克己敬业等,可以视为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工作价值观。现代西方工作价值观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分支:结构研究、相关研究和文化差异。 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内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可以代表一个人想从工作中获得其渴望的东西。因此工作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一般工作的态度,而非对某一特定工作的态度,且是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渐积累而成的(Wollack,1971)。另外国内学者吴聪贤(1983)将工作价值观定义为“员工针对某一特定工作所反映的价值倾向、工作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工作中所关系的规范、道德伦理与行为准则”。由此可知,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定义,仍难以界定。 工作价值观,是要在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去引导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变,改善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认的工作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核心工作价值观、辅助核心工作价值观、全面(且不断完善)的工作价值观,具体又指对工作的认识、明示好的标准和不好的表现、对错误的处理原则。 二、影响工作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很多,像员工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位等。另一方面,工作本身的性质、年薪等,也会对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学者Jan 与Romie(2004)更进一步指出,工作价值观也会受到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员工对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较低需求会提升,但较高需求反而会下降。 以性别来说,性别与工作价值观呈显著相关关系,女性较男性的工作投入为低。性别是工作价值观的区分变量。男性较女性偏重于外在价值,重视名利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女性职工偏重于内在价值,较重视人际互动,安全感和工作条件。因为男女两性在传统文化上有不同的认同,通常女性性别社会化角色造成工作投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双重角色的负荷也造成较低的工作投入。研究发现女性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本科生学年论文1 题目: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院(系)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班级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姓名胡婷婷 指导教师(职称)麻凤梅(讲师) 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胡婷婷 (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安康,72500) 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理论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Hu Tingt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Shaanxi, 72500) Abstract:In the economic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From which it can be seen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has experienced by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process, finally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 Key word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view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对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理论、结构、研究工具、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工作价值观进行综合的评价,并针对这些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职业跨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员工多元化问题渐渐凸现,学者们开始关注价值观对工作行为的影响,工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论 针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理论,主要是国外的研究,国内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对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应用,多是根据国外理论进行探讨,或者在国外研究者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国外的理论研究也多是贯穿于人的职业之中,作为影响个体职业的一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或者是把价值观作为人生价值观的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没有单独的理论体系。 (1)金兹伯格的理论将职业分为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年龄,在每个年龄段根据其价值观和对职业的需要进行划分。在他的理论中,将工作价值观按阶段划分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界限分明,容易理解。而且他系统的概括了各个年龄段对工作的理解,将其贯穿到童年时代,与人生的阶段相联系。但同时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1)忽视了工作价值观的连续性,忽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价值观对后一阶段的影响。2)忽视了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前期积累的基础。3)他的工作价值观的阶段理论仅仅将工作价值观延伸到青年期,并没有对其后的人生阶段进行论述,工作应该是贯穿于人得一生的,即使在老年期,工作也会影响其生活,并且老年期对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并且进一步的去影响其下一代的工作与生活。因此,毕生发展的工作价值观理论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2)Hoppock的职业选择理论指出职业选择与需要紧密相关。他的理论过于简单,而且其理论仅仅适用于职业的选择,并没有将其贯穿到工作之中。工作价值观不仅影响其职业

文献综述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文献综述青少年自杀现象 的社会学分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国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adolescent suicide phenomenon XXXXXXXXXXXXXXX 【摘要】自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出现的问题。WHO的统计结果表明,自杀死亡高居人类意外死亡的榜首,每年世界上有逾百万的人自杀身亡,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而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每年约有25至30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位居青少年的死因首位。国内一项关于中学生自行报告压抑和自杀意念比例及严重程度的调查显示:有1/3的中学生受严重的压抑症状所苦,16%的承认有自杀意念,9%的承认确实尝试过自杀。很大程度上,自杀并不仅是单纯的个体行为。将自杀现象放到社会学的背景中,就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成为一个公共议题。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社会学 一、引言 近年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因思维方式、情感模式、价值观念、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其中影响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并付诸行动的影响因素多与青少年的自身心理因素有关,但更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社会学原因。在青少年自杀队伍中,每增加一人,就不止一人在遭受生死离别的折磨。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三十年来,青少年的自杀对于一个家庭相当于一次毁灭,其灾难性影响是巨大的。 二、研究现状 自杀指本人自愿或被迫结束自己生硬的一种手段。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现象,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发生自杀现象。自杀反映个人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涵义、作用与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类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并主要表现在理论作用与实践作用上。在理论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目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社会工作价值观也比较稳定。例如,戈登于己于人965年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再比如,比斯台克于1967年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表现抉择权利。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服务:社会工作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2)社会工正:社会工作者追求社会变革,特别是与弱势群体一起努力,并代表他们寻求社会变革。(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者对个人都给予关心和尊重,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认识到人类关系和群体内部关系是重要的变革工具。(5)诚信:社会工作者始终意识到专业的使命、价值观、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并用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开展实际工作。(6)能力:社会工作者不断致力于增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他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我国的社会工作是依据我国国情,并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是在执政党和政府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开始起步的,加上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因素,使得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必然有自己的特色。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流价值也由计划经济时期单纯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转变为三者并重,社会生活中多元文化并存。在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设方面还应当注重以下内容:一是强调社会和谐。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建立于人们共同发展过程中的平等尊重、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应体现于密切的社会关系之中。基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制度,相对于西方社会对个人尊严自由的推崇,我们应该更加强调社会和谐。二是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比较注重家庭的价值。因此,相比较西方强调人们的个人尊严和权利,我国应更加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宽容、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三是注重服务的“人情味”“人情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内容。他一仁爱为基础,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依赖。当前,在以理性和社会责任为基础的民主建设中,我们的“人情味”将会是当代人类关系特征的重

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企业绩效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摘要:以《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等10种权威管理期刊为文献来源,CNKI 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得到了2010-2015年期间发表的181篇企业绩效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就文献的研究数量、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研究质量等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近5年来中国企业绩效研究的发展动态,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另外还分析了各期刊刊载文献的特征、文献作者所属的单位和受到基金资助的情况,对企业绩效研究论文的发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字:企业绩效;研究现状;内容分析法 引言: 有效提升经营绩效从来都是企业的现实需求。绩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成就与效果,但是对于如何定义一个企业的成就,如何评价相应的效果,学术界和企业界从来就没有完全一致的论述。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竞争力以及经营者业绩成果都被认为是企业绩效的体现[1]。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企业绩效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结果,具有数量和效率等属性。企业绩效评价与管理是管理科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课题,不仅学术界对此密切关注,企业界也有迫切的实际需求。由于绩效评价问题与生俱来的发散性和多学科交叉性,长期以来,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背景的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会计学、生产运作学、市场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2]。分析我国在企业绩效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对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数量众多的相关文献,本文克服了过去定性研究和单一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的局限,采用了能够同时体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特征的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管理类重要学术期刊上有关企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分析,揭示企业绩效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学者和组织管理者们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我国企业绩效的现状研究 企业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直是战略管理乃至整个管理领域研究关注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从工业革命的发生、到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围绕绩效的研究与实践从来没有停止过,绩效的不断优化与提升一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里面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价值评判和追逐取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一、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主观方面: 个人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较浅。成长期的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缺乏真实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与人不同的价值观,显得有些迷茫甚至手足无措。 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导致价值观不稳定,可塑性较强。青少年阶段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变化较大的人群,因此价值观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和波动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也越来越大。对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吸收快,效应强,可塑性较高。这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提出的“一打婴儿”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充分说明了可塑性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 客观方面: 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形成;而学校是他们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场地,师资力量、同学关系、校园文化等都直接关系着他们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以及观念的形成。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社会,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网络信息膨胀,势必会有些许封建迷信的歪理邪说、对党不满、崇尚西方的不良信息充斥在青少年眼前,这势必会淡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从而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困惑甚至异化。 二、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成长期的迷茫性。成长都是伴随着阵痛——有多少突破和进步,就有多少汗水和艰辛。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最终)

前言 职业,与人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从“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到“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古往今来,人间处处皆留下了对敬业乐群的吟咏和感叹。而当今大学生正面临着就业的思考,对未来的职业总是充满了憧憬和担忧。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就业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职业价值观不一样。职业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的观念。在当今的高校职业价值思考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观也给予很多关注,这就使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思考更加“迫切”。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树立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念,理性就业。 本次调查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在排版上,问卷力求做到简洁、美观、适宜阅读,此外问卷采用A4纸打印,要求被试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填写。问卷内容整合自网络,小组成员先后进行了三次讨论、校对,问卷设计比较科学。因此,我们避免了因问卷出现问题而影响调查结果;好的样本是调查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样本选取上,我们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抽样方案(详见附件),确保我们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第二,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本次调查数据处理运用的是SPSS19.0统计软件包,在数据录入之前我们对不合格问卷进行了剔除,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在数据录入前对录入员进行了培训。数据录入采取全体集中、分工参与的形式,不仅确保了数据录入工作的及时完成,而且对数据录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数据合并后,我们对数据库进行了检查,确保了数据库数据准确无误,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为数据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学习钻研了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阅读了相关书籍。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可靠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我们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遇到不懂之处及时请教学长学姐,这样不仅避免了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也确保了数据分析的正确性,进而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本调查报告分为报告主体和附件两大部分,其中报告主体又分为导言、研究综述、研究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结论及建议等部分;附录部分包括问卷、抽样设计等。具体分工情况:导言(刘英)、研究综述(任艳敏、肖伊)、研究设计(李丽萍、罗梅菊)、调查结果与分析(高蓉、刘莎、黄瑶、陈利娇等全体同学)、结果及讨论(艾博文、许璐、宋佩)、建议(刘烁),问卷整合(全体组员)。此外,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了问卷修改、问卷发放与回收、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工作。 本次调查从4月5日正式开始,4月28日正式结束,历时近一个月。由于调查时间仓促,我们在理论知识和技术层面上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刘烁 2014年4月28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