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技术

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技术

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技术
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技术

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技术

滑菇(Pholiota nOmeAo ho et lmai)又称滑子蘑、光帽鳞伞、光帽黄伞、滑子菇等,因菌盖表面有粘滑物质,而得其名。滑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原产于日本,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滑菇是世界上五大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滑菇适宜无霜期短的地区栽培,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展人工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国内吉林省、黑龙江、辽宁等地栽培较多。滑菇以特殊的风味,较好的商品形态和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国际食用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其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推广,滑菇生产会有较大的发展,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我国滑菇栽培长期以来一直以木屑为主料盘式栽培为主。随着产业不断深入发展,盘式栽培成本相对较高、管理不便、不易代料栽培等缺点日显突出,通过袋式堆放栽培,以玉米芯代替木屑为主料,有效的克服了这些缺点。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是以玉米芯代替木屑为主料,采用小袋装培养料、无架堆放式栽培方式。其优点一是袋式成本低,省去木材支架、帘子及部分木屑费用,二是充分利用玉米芯“冷资源”优势,培养料就地取材,取之不尽,成本极低,解决了木屑短缺和价格过高等问题。三是便于水分管理,采收作业。四是滑子蘑袋式栽培,菌袋端部出菇,延长了出菇期,提高生物转化率增加产量。五是装袋灭菌,

灭菌彻底,堆放渡夏、出菇感染率低。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技术简单、成本低、产量高、极具推广价值。其主要栽培技术内容如下。

一、栽培季节

滑菇属中低温型菌类。栽培周期较长。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不同年份及各地的小气候特点,栽培时间可提前或延后。吉林省的栽培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此时日平均温度较低,利用低温季节的特点,减少杂菌污染。

二、优良菌种选择及质量要求:根据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应选择菌丝生长健壮、吃料快、抗逆性强,渡夏不退菌,出菇温度广,现蕾早、转潮快、菇形好、产量高的优质早熟品种。一般选用如西羽、C31、滑菇9号、丰菇7号等。

三、原材料及配方: 1、原材料:采用玉米芯、锯木屑必须注意选择无霉烂变质的原料。玉米芯须用10—12目筛底粉碎备用。称料前最好能把玉米芯用筛子筛一遍,筛出玉米芯中的杂质,有利于装袋,并可防止混入大块玉米芯因灭菌不彻底引起杂菌感染,导致培养料滋生杂菌。2、配方:木屑20%,玉米芯60%,稻糠16%,豆粉2%,玉米面1%,白灰0.3%,石膏0.7%。含水量55%~60%为宜。PH值5.5—6.5。

四、拌料、装袋、灭菌: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搅拌均匀,加水量可根据原料的干湿,使含水量达55%~60%,堆闷30分钟。装袋。栽培袋采用18厘米×36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袋,装袋方法,可用人或机械,要求装料松紧适度,中间打孔。装袋后及时进行灭菌,一般常压下100℃灭菌,维持6~8小时。

五、接种:接种采用低温季节开放式接种,利用培养室接种,接种前对培养室进行灭菌处理,一般采用白灰水喷洒培养室地面,也可采用火碱(1斤火碱兑200斤水)喷洒地面。操作者应按操作要求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5%来苏尔喷洒培养袋和搬运、接种工具。栽培菌种要求菌丝体浓白、粗壮、整齐,无杂菌,没有萎缩,不渗出黄水,无害虫,封口处无破损。菌种袋表面用75%酒精或0.1%克霉灵或0.25%新洁尔灭等擦洗消毒。待袋温降到25℃以下即可接种,,接种室的温度在5℃以下。如果室温在10~15℃,可采用接种帐接种。袋栽滑子菇大多温度超过15℃就不进行生产,否则污染率会超过10%。具体操作一般是采用中心接菌,菌种封口。

六、养菌及越夏管理:袋栽滑菇养菌管理是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从接种到菌丝长满整个菌块为养菌前期,此期的管理是使菌丝尽快萌发生长,在低温条件下迅速长满整个菌袋。接菌后的菌袋通常是垛放在菌棚内或集中垛放室外空地上,也可垛放在空置的空房内,菌袋每6个叠垛在一起,用草帘等盖好,保持菌袋温度在10℃以下,防止菌袋受冻,此阶段除了维持菌袋的低温温度,还要注意通风。接种后7天左右,菌种开始萌发变白,表面菌丝开始恢复正常生长。在4~10℃条件下,经过15天左右,培养基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并向培养基内延伸,这时应倒1次垛,把垛上层的菌袋放在最低层,底层的倒至上层,进行上下内外倒垛,倒垛时要拍打菌袋,使袋内气体逸出,进入新鲜空气,有利于菌丝生长。随着自然温度逐渐升高,定植后的菌丝开始向培养基深处生长,而且生长速度加快,这时菌丝体自

身产生呼吸热,可能使垛内菌块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15℃时,一定要加强通风,及时倒垛。一般经过50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菌袋。养菌后期是指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至培养基表面,安全渡过夏季的时期。当菌丝吃透整个培养基,这时气温逐渐升高,就应将菌袋运到菇棚堆放,堆放要沿棚两侧垛放,中间留作业道1米,每侧横向分排垛放,排间留60厘米的作业道。要改善棚内环境条件,把菇棚四周底部打开,增加通风条件,并使棚内有散射光,促使菌块表面蜡质膜的形成。当夏季温度过高时,即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保持菇棚经常通风,加大遮荫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进菇棚,特别是加强夜间通风,并向菇棚内喷雾状水降温,使菌块成功渡夏。

七、出菇期管理:立秋后的天气渐冷,滑菇的菌丝已发育成熟,进入出菇期。养好菌的菌袋应是白色菌丝将料包紧成块,洁白,不松散,表面形成淡黄色菌膜。这些都表明菌块已具备了出菇的内在因素,此时如气温、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适宜时即可出菇了。

1、开袋划菌。到7月初气温降到20℃时应立即整理菇棚的菌袋,将污染的淘汰,清除杂物,用500倍的克霉灵杀菌,喷洒菇虫净杀虫。地面用河沙、或山沙垫好,喷水调节棚内湿度85%以上,1-2天后,对形成菌膜的菌袋,进行开袋划菌。即划破菌膜,便于水分和空气渗入。划菌后如气温稍高,短时间内不能出菇时,划口处又被新长的菌丝封住,此时要重新划口。方法是:取一个宽、厚各2厘米,长随意的长方形木棍,在一头的两侧各安上一个1毫米厚的刀片,刀片露出0.5厘米,稍有角度,将菌

块划成2×2厘米的小方块。

2 、催菇。划菌2-3天后,除地面多洒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外,还要向菌袋喷重水一次。控制棚内温度在20℃以下,湿度在85-95%之间。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利用温差刺激,促使菇蕾出现,催菇期约15天左右。浇水的原则是:前期少喷、勤喷,后期多喷。菇棚地面、四壁、顶棚都要喷,使子实体充分吸收水分。

3、分化期的管理。开袋20天左右,昼夜温差较大,管理得当,开始逐渐显蕾。当菇蕾象米粒般出现时,进入水的敏感期,水大水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如培养基不干、不缺水,此时应减少甚至不往菌袋上喷水,更不要使菌袋上积水,以免死菇。保持其它部位多喷水,使相对湿度在90%左右。随着菇的生长需氧量增加,要注意通风换气(夜间将四周棚膜及草帘掀起,阴雨天全天掀起通风)。

4、长菇期的管理。菇盖长到0.5厘米,可往菌块上喷水。但要轻喷,水不可过热过冷冲击菇蕾,随着滑菇渐渐长大,逐步多喷水。每天至少2-3次,风大干燥要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最好夜间喷一次。出菇期棚内温度保持15℃-18℃,湿度90%以上,水温要在10℃以上。此期的技术要点是:避风、降温、保湿、增光。

5、第二潮菇的管理。第一潮菇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菌袋,清除棚内残菇废料。挑拣出被杂菌污染的菌袋,刮除病斑,用药剂处理后,单独摆放。此时应停止向菌袋喷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70-80%,使菌块休养生息积累营养。同时还要喷洒杀

剂和杀菌剂。5-7天后即可进行催菇管理(方法同上)。

6、第三潮菇的管理。进入10月下旬,此时已进入深秋,天气渐冷,滑菇生长非常缓慢。此时如增加加温设备,可采收至元旦前后,形成反季节栽培。

八、采收:滑子菇多数是丛生,极少单生,当菇的菌盖达到所规定的要求时,应立即采收。方法是右手按住菇体,左手按住培养基。右手稍转子实体即可采下,注意采菇时不要用力,以免带培养基,影响下次出菇。在生长正常的情况下,是整个料袋都一次采完,如确有小的,就要采大的留小的,采收完后将料面残菇碎渣等清理干净,并停止喷水2-3天,然后再行正常出菇管理。

玉米芯种平菇技术

玉米芯种平菇技术 作者: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文章加入时间:2010-7-19 0:00:00 玉米芯营养丰富而全面,据分析,玉米芯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0.6%,粗纤维31.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高达51.8%,钙0.40%,磷0.25%,粗灰分1.3%,镁、硫、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含有一定比例,特别是糖分含量较高,是发展食用菌生产较为理想的优质原料,可用来栽培多种食用菌。现将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技术简介如下: 1、质量要求玉米芯要求足干,呈黄白色,新鲜无霉烂变质。 2、原料处理用普通饲料粉碎机或木屑切片粉碎机粉碎均可。粉碎机筛孔需用直径2厘米的钻头扩大孔径,粉碎后的玉米芯呈蚕豆、黄豆大小的颗粒状为宜。 3、菌株选择经反复对比试验,国平1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平菇菌株最适宜玉米芯栽培,且产量高、质量好。 4、培养料配方玉米芯71.8%,麦麸或米糠15%,玉米面5%,过磷酸钙2%,石膏粉2%,石灰粉4%.另加0.2%的多菌灵拌料,培养料基质含水量65%,PH值7~8. 玉米芯营养丰富而全面,据分析,玉米芯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0.6%,粗纤维31.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高达

51.8%,钙0.40%,磷0.25%,粗灰分1.3%,镁、硫、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含有一定比例,特别是糖分含量较高,是发展食用菌生产较为理想的优质原料,可用来栽培多种食用菌。 夏季日光温室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是食用菌中最易栽培的菇类,一般在秋冬和春季生产,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病虫害,很少栽培,但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夏季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平菇,1亩温室收获平菇3 350 kg,收入1.5万元。现将主要栽培经验介绍给大家。 1 栽培料配方 主料为玉米芯,要求无霉病,使用前先暴晒2 ~ 3 d。辅料为麦麸、磷肥、石灰、石膏。配方有2种:①玉米芯90%,复合肥2%(氮:15%,五氧化二磷:15%,氧化钾:15%),麦麸5%,克霉灵0.1%,石灰3%(高温季节加大石灰用量可提高成功率,尤其是发酵料栽培),石膏2%,水适当;②玉米芯50%,阔叶木屑40%,复合肥2%(同配方①),麦麸5%,克霉灵0.1%,石灰3%,石膏2%,水适当。 2 选择耐高温的菌种 菌种温型选择不好,影响当季出菇,甚至不出菇,直接影响当季的经济效益。 2.1 把好菌种质量关。菌种质量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选择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且菌龄适宜的菌种,购买菌种时可选发菌一半的菌种,这样既可看出菌种外观又能自由掌握菌龄。

双胞蘑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 关键词:双孢菇菇棚培养料发酵草预湿粪预堆翻堆接种 正文: 一、双孢菇特性 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县麦草丰富,夏季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生长,种植反季节双孢菇具有很大发展潜力[1]。 二.蘑菇生长的条件 1.培养料: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2]。 2.生长温度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 ~ 32 ℃;双孢菇长温度范围5 ~ 25 ℃[3]。 3.生长湿度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 20%。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双孢菇生长阶段85%~ 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4]。4.酸碱度(pH) 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双孢菇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5]。菌丝生长的pH 值范围是5 ~ 8,最适pH 7 ~ 8,进棚前培养料的pH 值应调至7.5 ~ 8.0,土粒的pH 值应在8.0 ~ 8.5。每采收完1 期菇喷水时,应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 值,抑制杂菌滋生[6]。 5.空气 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6.光照 双孢菇和菌丝的生长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双孢菇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表面硬化,畸形菇多。 三、生产季节安排 利用秋季自然气温播种是我区目前栽培双孢菇的主要方式。根据对我区历年双孢菇生产调查,较早出菇的菇房一般在10 月上中旬即开始采收,由于这时气温还不稳定,正在出菇的菇房常遇到偏高气温,致使成批死菇,而且高温高湿条件,极易导致杂菌侵染[7]。另外,早出菇的菇房即使没有发生死菇或杂菌,但由于在高温影响下,健壮旺盛生长的菌丝体往往加速衰老,前期产菇虽多,到中后期产量急剧下降,这是造成双孢菇不能稳产高产的

滑菇栽培技术

滑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滑菇基本知识 一、滑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滑菇是世界上五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盖淡黄色至黄褐色,成熟期金黄色,边缘略淡,后期出珍珠菇菌现放射状条纹,菌盖圆心较小,菌杆柱形,菇体小至中大丛生,有粘液和黄色鳞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每100g含有粗蛋白35g,高于香菇和滑菇,其外观亮丽、味道鲜美,鲜滑菇口感极佳,具有滑、鲜、嫩、脆的特点,菌丝生长温度3-32℃,出菇温度6-20℃,适各种料栽培,转化率120%以上,抗杂高产易栽,除食用价值较高外,菌盖表面所分泌的粘多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滑菇的热水提取物对于移植小白鼠皮下的肉瘤s-180,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6.5%,完全萎缩率为30%。属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二、滑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滑子菇人工栽培始于日本,1921年日本进行生滑子菇分离驯化栽培。1950年进行规模化段木栽培,1961年开始用木屑代料箱式栽培,而我国人工栽培滑子菇最早始于台湾省,大陆1977年才开始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山西等地。主要采用压块栽培,现已向袋式栽培演变,生物学效率达100%以上。 三、滑菇生物学特性 滑子菇又名滑菇、光帽鳞伞,日本叫纳美菇。学名Pholiota namekio。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 (一)形态和生活史 滑子菇子实体丛生,伞形小,结菇多。菌盖深褐色,初呈扁半球形,长大后中

央陷呈扁平状,菌盖表面有一层极粘滑的粘胶质(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表面黄褐色,没有鳞片,直径5—8.6cm。菌褶直生、密集、初呈白色或黄色,成熟时呈锈色或赭石色,菌肉由淡黄色变为褐色。菌柄圆柱形,长5—7cm。菌环着生长于菌柄的上部,黄色,易消失。 (二)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1.营养滑子菇属木腐菌,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阔叶树,尤其是壳斗科的伐根、倒木上。人工栽培滑子菇以木屑、秸杆、米糠、麦麸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为人工栽培的培养料。滑子菇对生长素的需求在常用的以米糠、麦麸为培养基的配方中不需另加。 2.温度滑子菇菌丝在5℃~32℃之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在5℃~18℃间都能生长;高于20℃,子实体菌盖薄,菌柄细,开伞早,低于5℃,生长缓慢,基本不生长。 3.光照滑子菇栽培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菌丝在黑暗环境中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对已生理成熟的滑子菇菌丝有诱导出菇的作用。出菇阶段需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线过暗,菌盖色淡,菌柄细长,品质差,还会影响产量。 4.湿度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75%~80%为最好,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5%~95%。 5.空气滑子菇也是好氧型菌类,对氧的需求量与呼吸强度有关。早春,接种之初,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少量的氧即能满足需要;随着气温升高,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菌丝量增加,就要注意菇房通风和料包内外换气。出菇阶段子实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更需新鲜空气,在环境中如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早开伞。 6.酸碱度培养料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胞酶的活性,滑子菇菌丝生长需要酸碱度PH值5~6。木屑、麦麸、米糠制成的培养料酸碱度一般为6~7,但经加温灭菌后pH值要下降,无须再调整pH值。 第二节滑菇常见栽培品种 滑子菇按子实体发生温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低温型,出菇温度5~10℃;中温型,出菇温度7~12℃;高温型,出菇温度7~20℃。日本对滑子菇品种的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食盐1%,石灰适量。这个最好采用熟料栽培,效果会很好。 具体栽培技术参考常规栽培技术即可。 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 一、配料;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种植)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草菇又名兰花菇、秆菇、麻菇,分布极广,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多雨季节生长在稻草堆上的一种食用菌,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以我国的产量最高。 栽培草菇的原料来源广泛,废棉渣、棉籽壳、稻草、玉米秆、甘蔗渣、剑麻渣、中药渣等均是栽培的理想原料。草菇的生产周期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周期为15~25天,目前广西室内废棉渣床栽草菇播种后通常第8~9天开始有采收,13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栽培周期(只收一潮菇)。尽管草菇的产量与其他食用菌相比相对较低,通常批量周年生产每100公斤稻草产鲜菇10~15公斤,每100公斤废棉渣产鲜菇25公斤左右,但由于草菇栽培原料广、周期短、价值高、市场容量大,栽培草菇能获得较可观的经济 效益,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栽培方法 1.栽培材料 目前用于草菇生产的原料主要是废棉渣、棉籽壳、稻草、

甘蔗渣、剑麻渣、中药渣等 2.栽培方式与栽培场所 草菇可室内栽培、室外栽培两种。草菇室内栽培可在专门搭建的草菇泡沫房进行,亦可利用闲置的农舍、猪舍等改建而成的菇房进行,改建的菇房可搭床架,亦可直接在地面栽培。 但目前草菇一般室内(泡沫房)生产为主。所以我们只介绍在室内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泡沫房: (1)构造:木架框架,用2.5~5厘米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菇房的墙壁和房顶,墙壁和房顶的内层再衬以聚乙烯薄膜。房内地面铺水泥,并设有瓦管道。 (2)规格: 棚长4米,宽2.5米,侧高2.4米,顶高2.7米,人字形屋顶,盖油毡纸,用木条压实,前后开门,菇房两端各设置0.3~0.4米见方的对流通风窗两个。。室内栽培床架靠两侧,但不紧靠泡沫板墙,中间为走道床架分层,架宽0.8M,过道0.65M,4~6层,层高0.5M(底层离地面0.30M), 地面瓦管道: 先铺一张高温高压大棚膜在挖好的槽内,隔离泥地的水汽,再铺一层煤渣隔热,最后铺上瓦管道。 3、栽培季节

玉米芯栽培平菇的菌种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的菌种技术 食用菌制种,系指用人工方法培养食用菌纯菌丝,它相当于农作物的种苗,没有菌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如果菌种不良,也不能取得优质高产。因此,全面掌握制种技术,把好制种技术关,是整个食用菌生产的首要环节。 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菌丝分离得到的纯菌丝转移到试管斜面的菌种,称为母种,也叫一级种。从试管母种扩大到广口瓶、罐头瓶,称为原种,也叫二级种。原种扩大培养称为栽培种,也叫三级种。平菇制种技术,一般普遍采用的固体菌种制种模式,分以上三级,各级菌种的制备,目的是扩大菌丝体,最后用于栽培。 1.母种制备 (1)培养基配方 ①土豆200克,葡萄糖(或白糖、红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食母生或维生素B12~3次(压碎加入),冻粉25克左右,水1000毫升。 ②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麦粒水100毫升,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食母生或维生素B(2~3片),冻粉25克左右,水1000毫升。 (2)制备方法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片,加入麸皮及水,煮开后维持半小时,用单层纱布过滤,补充水至1000毫升,加入其他药物及冻粉,煮至冻粉全部融化,用漏斗分装到试管,每支试管装至长度的1/5,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包扎。?18毫米×18毫米规格的试管可装110支左右。 (3)灭菌、接种、培养 ①灭菌 1.1千克/平方厘米灭30分钟,等培养基不烫手时(约45℃左右)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左右,不得超过3/5。 ②接种。无菌操作接种每支母种可扩接30支左右。 ③培养25~27℃培养7~8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再培养1~2天,加大菌丝量,用于接原种。母种接种2天后,经常检查菌丝生长及杂菌污染情况。 2.原种制备 (1)培养基配方 ①棉籽壳90克,麸皮10克,尿素0.2克,过磷酸钙1克,石灰2克,水140克左右。 ②棉籽壳70克,玉米芯20克,麸皮10克,尿素0.2克,过磷酸钙1克,石灰2克,水150克左右。 ③麦粒(或玉米粒)原种100克,碳酸钙(工业用的)或石膏粉2克。 (2)制备方法按配方将料称好,麸皮、玉米芯同棉籽壳先拌匀,其他辅料(尿素、磷肥等)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栽培1m2双孢菇需要投入10元左右,可产双孢菇5—8kg。经济效益很好。 双孢蘑菇的栽培工艺流程为:栽培季节和菌种准备→菇房与菇床设置→配料→前发酵→后发酵→铺料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一)栽培季节安排 我国的蘑菇生产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十分明显,因此,合理地安排栽培季节是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确定蘑菇的栽培季节,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根据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所要求的最适温度范围;第二,要根据栽培地区全年气温的变化,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气象条件。 (二)菇房设施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菇房,其基本条件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菇房应具备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和通风换气条件;菇房大小要适宜,使之能合理利用空间,便于管理,并可避免室外气温变化对室内温度造成较大的波动;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便于拆卸﹑清洗﹑消毒,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床架要南北向排列。菇房栽培体积(空间)的利用率约为10%~11%,菇房面积的利用率约为20%~22%。即1000 m3体积的菇房,有效栽培面积在200~220m2。床架不论采用何种材料,均应方便生产结束后进行处理。每季菇结束后都要彻底清理和消毒,特别是老菇房尤为重要。 (三)双孢蘑菇的培养料的配方 双孢蘑菇是典型的腐生真菌,通常发生在腐熟的粪草有机质上,因此又被称为草腐菌或草生菌。但严格地说,它不是草生菌而是粪生菌,畜粪的含量和质量则是决定双孢蘑菇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蘑菇培养料的重要构成是畜粪和草料,培养料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和良好的质量。从理论上讲,生产1000g蘑菇需要220g干物质,其中90g干物质构成蘑菇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和残留在堆肥内的菌丝,130g干物质作为能源被消耗。在高产菇房中,培养料中畜粪、草料一般每平方米约35~45kg,培养料的厚度要达到18~20cm。培养料的质量主要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三需要: 氮素:均衡全面的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在传统的配方中往往氮素不足,因为无论你加了多少的玉米粉或麸皮,增加的却是碳源而非氮肥.为什么呢玉米粉中大都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的含量只占了7%左右,折合纯氮就少的可怜,麸皮粗蛋白含量百分之十几,折合纯氮才二点几.而培养料中的氮肥与产量是成正比例的.过多的玉米粉或麸皮还会带来负作用,容易造成污染.所以添加氮源要想他法。 微量元素:在平菇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作用很大,虽用量很小,一般的农资市场很难买到真正的微肥,因为真正的微肥,其鳖全剂成本很高,售价也高,不是几角钱或一元多钱就能买到的。 水分:在传统的平菇栽培观念中,人们认为培养料中有多少水分就能出多少菇,然而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样的;出一市斤菇要消耗一公斤水分.从你装袋时的含水量就能看出你能出多少菇,所以要想提高产量,不补水是无法做到平菇高产的。 平菇高产三要素: 1、高营养:加入偏高的营养能使出菇后劲足,多出菇。 高营养配方:棉籽壳500、秸秆或甘蔗渣500、麸皮150、玉米粉80、糖5、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过磷酸钙25、石灰60、尿素5、多菌灵1.5。 具体操作:当温度低于25度时开始批量生产。将主料用水预湿后闷一晚上,第二天将辅料加入其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堆高1.2-1.5、宽1.5、长不限,每天翻堆一次,第三天开始装袋,选择折宽为25cm-28cm、长45cm的聚丙稀袋子,装料时松紧度要一至。料装好后即上锅灭菌,灭菌时需用大火,必要时可用鼓风机助燃。当料内温度达到100度时保持8小时,此时可用小火来保持料内温度。停火后在锅内闷6小时即可出锅至消毒干净后的接种室,当袋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进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发菌期间需注意内温过高,如温度太低可堆积培养。 2、熟料生产:由于加入了高营养,必须进行熟料生产,如用生料生产必将会导致菌袋大量的污染。 3、出菇管理:在每出完一茬菇后补一次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四措施: 追加营养液:头潮菇采收后,将菌袋放入加有0.1%尿素和3%白糖的营养水

滑菇的栽培技术

滑菇的栽培技术 1栽培品种和季节。滑菇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是光帽黄伞和光帽鳞伞两种。按生长期长短可划分为极早熟种、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早熟种出菇温度是8~18℃,一般于9月初开始出菇,10月初为出菇盛期;中熟种出菇温度是5~16℃,一般于9月下旬开始出菇,10月中旬是出菇盛期;晚熟种出菇温度5~16℃,一般10月上旬开始出菇,10月末或11月初为出菇的盛期。 2栽培方法。①原木(段木)栽培:阔叶树的段木都可栽培,其中以栎树、槭树等最宜。段木的树龄以15~20年为好,直径达15~30厘米。秋季到翌年发芽前都可砍伐,砍树后2~3周接种。接种穴数,段木1米长、直径10厘米的,穴距5~10厘米,接种50穴,以梅花形或螺旋形分布,在死节或削枝伤口,可多接种几个穴。接种后进行堆制发菌。将段木以井字形堆叠,高1~1~5米,长度以便于操作为宜。堆好后覆盖薄膜或阔叶树枝等。接种后1个月,将菇木直接排放在菇场上,可排成鱼鳞式或着地放。接种后经1个夏天菇木便开始少量出菇,第二年出菇量增多,第三、第四年产量最高,以后逐渐减少。 ②短木断面栽培:选用软质木材,切成17~20厘米长的小

段,菌种放在断面上,上面再加1块短木,将菌种夹在中间。然后堆置2~3层,用草帘或树枝遮荫。待菌丝长到木段后,将上下两段分开,接种面向上,一半埋在地面土床上。床上用稻草等加盖,并搭荫棚,四周围薄膜保温,短期内可获得高产。 ③木屑栽培:有瓶栽、袋栽、箱筐栽培等。培养基通常用木屑90%、米糠8%、玉米粉2%,含水65%。有的用木屑78%、米糠20%、糖1%、石膏1%,含水65%。辽宁等地区常采用木屑5千克、麸皮1千克或米糠0.75千克配成。用棉籽壳作培养基时,成分为棉籽壳90%、米糠8%、石膏1%、糖1%。瓶栽是用大口径罐头瓶,将配好的培养料装至距瓶口1厘米处,压平,中央打接种孔,瓶口用塑料薄膜加纸或以双层牛皮纸作盖,扎紧,灭菌,按常规接种培养。塑料袋栽培是用聚丙烯薄膜制成70厘米;x;35厘米的大袋,或35厘米;x;20厘米的小袋,大袋装培养料3~3.5千克,小袋装1千克左右。聚丙烯薄膜可用高压灭菌,聚乙烯塑料薄膜宜用常压灭菌。接种量:大袋为80~100毫升,小袋为20~30毫升。菌种培养时间一般2~3个月。栽培管理时,小袋切除袋口出菇,大袋切除袋底薄膜出菇。箱筐栽培是利用木箱、柳条筐等容器栽培,容积为60厘米;x;35厘米;x;10厘米,装培养料6~8千克,料厚8厘米,培养料装入麻袋或布袋,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xx)先将消毒的塑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草菇又名兰花菇、美味草菇、美味包脚菇、麻菇、中国磨菇。草菇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食用菌,据张树庭教授考证,它最早栽培于我国,后由华侨传至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近年来西方国家如美国、比利时也有人对这种菇发生了兴趣,在非洲的马达加斯也有人种植。目前,草菇的总产量占世界上人工栽培菇类的第三位。 草菇质嫩味美。若制成干菇香味更浓。加之草菇属于高温型菌类,适宜于一般菇类不能生长的炎热夏季,而成为食用菌夏季生产及供应市场的一种珍品,栽培草菇主要是用稻草、棉籽壳、废棉等。材料来源丰富。栽培后的废料仍可作有机肥料。草菇从种到收只要半个月,室内室外都可栽培。在整个人工菇类栽培技术中草菇要算简单的。因此,发展草菇生产成本低、收益快、易推广。 一、分类 草菇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 二、栽培历史 草菇栽培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的和尚以腐烂稻草堆上生长草菇这一自然现象得到启示,创造了栽培草菇的方法,故有“南华菇”之称。 草菇的另一个原产地是湖南省浏阳地区,以往这一带盛产苧蔴,每年割麻以后草菇就大量生长于遗弃在麻杆和麻皮堆上,故又称草菇为“浏阳麻菇”。 随后由飘洋过海谋生的华侨,将草菇栽培技术传至东南亚各个国家,近年来美国和欧州有些地区也有栽培,1999年全世界产鲜草菇30万吨左右,我国产20万吨左右,占世界草菇总产量的60%以上。 三、草菇的营养价值 草菇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因此,草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其产品不论是鲜菇、干制品或草菇罐头,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在夏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Imback ]又名蘑菇、洋蘑菇、白蘑菇等,在真菌分类学中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黑伞属)。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14时代,距今约300年。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双孢蘑菇,世界年产量已由1982年的100万t增加到2003年的350万t,居各种食用菌之首。 我国人工栽培双孢蘑菇起步较迟,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等大城市只有少量人工栽培。现在双孢蘑菇栽培已遍及全国,2004年我国双孢蘑菇年产量已达156万t,产量较多的有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省(市),其中以福建的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每年生产的盐渍双孢蘑菇罐头畅销世界各地,年出口量达20万t以上。 国外的双孢蘑菇生产,如法国、荷兰和美国等主要是工厂化栽培,一次性投资大,产量高、质量好;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利用废旧房屋、室外空地等进行棚架式栽培,以手工操作为主,虽然成本较低,但产量不高。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双孢蘑菇的菌丝体是由许多分枝的丝状菌丝组成。菌丝由担孢子萌发而来,呈蜘蛛网状,称为绒毛状菌丝体,如母种、原种、栽培种及培养料里的菌丝。绒毛状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发育,覆土后在粗、细土间形成线状菌丝,线状菌丝遇到适宜的条件产生瘤状突起,称原基;而后发育成幼小子实体,称菌蕾;最后由菌蕾长大为成熟子实体。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环等部分组成。菌盖又称菇盖,白色或乳白色,直径5~12cm,表面光滑,初期半球形,后逐渐展开呈伞状;菌肉白色,肥厚。菌柄又称菇柄,白色圆柱形,长3~5cm,直径0.8~1.5cm,中实,基部较粗,着生于菌盖中央。优质双孢蘑菇柄粗短,无空心,生长不良的双孢蘑菇往往柄细而长。菌环白色膜质,是子实体开伞时菌盖与菌柄连接处的菌膜残留在菌柄上形成的环状痕迹。菌褶初期粉红色,后呈咖啡色,最后变黑色,每片菌褶的两侧生有许多担子和担孢子,多数担子上着生有两个担孢子,故称双孢蘑菇。蘑菇形态见图6—1。 (二)双孢蘑菇主要品种简介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 。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

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

滑菇栽培管理技术

滑菇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孙业全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 摘要:滑菇,又叫珍珠菇、滑子蘑、光帽鳞伞、光帽黄伞等,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食用茵。鲜菇含蛋白质11%,脂肪0.2%,碳水化合物2.9%,还含有多糖物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在我国栽培滑菇以东北三省最为普及,滑菇常用来做滑菇汤和火锅的配料。 关键词:滑菇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菌种 根据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原基分化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四个温型: 1、极高温型属超早熟品种 2、高温型属早熟品种 3、中温型属中熟品种 4、低温型属晚熟品种 二、确定适宜的栽培季节 滑菇为低温型变温结实性食用菌,在牡丹江地区,当春秋两季的日平均气温10℃左右时,是滑菇出菇的好季节。 三、制备菌种 原种(二级种)以麦粒(或玉米粒)菌种为佳。其制作方法是:取子粒饱满、整齐、无破损、无杂质的麦粒(或玉米粒)1000g→洗净→放铝锅(不能用铁锅)内→加水1500~2000ml 为麦粒重的1.5-2倍→浸泡12-15小时→煮沸15分钟(煮沸时不加锅盖,以免麦粒破皮)→在热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沥干水→摊开晾干麦粒表面水→拌入石膏粉13g,碳酸钙4g→装瓶,每瓶装麦粒的量是2/3瓶→瓶口加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瓶口,采用常规灭菌。一支试管母种可接8~10瓶麦粒(二级)菌种,当菌丝吃料1/6~1/5瓶时摇瓶,可加速菌丝生长,10~15天菌丝体可长满瓶,即为制成的原种。用制成的原种转接木屑(三级)菌种,一瓶麦粒(二级)菌种可接50~60袋木屑(三级)菌种。 四、栽培管理枝术

滑菇栽培方式有袋栽、瓶栽、箱栽、盘式栽培等。当前以盘式栽培为多。在此重点讲盘式栽培管理技术。 (一)配料、灭菌、包盘与接种 滑菇是木腐菌。生产中常用的培养料的配方有: 1、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石膏1%,石灰1%。 2、木屑60%,玉米芯30%,米糠(或麸皮)8%,石膏1%,石灰1%。 以上配方加水适量,使含水量在65~70%之间,料:水=1:1.5为宜,菌丝生长良好。常压蒸汽消毒灭菌(料温100℃,持续蒸2~3小时)后,趁热出锅包盘,叫“顶汽出锅,趁热包盘”。用适当大小的白色方便袋,为防止污染,事先用0.1%的高锰酸钾液将方便袋浸泡5分钟,抖掉水珠,将培养料装入袋内,每盘湿重1~2kg,待袋内料温降至30℃时,打开方便袋,迅速将菌种块(事先掰成0.5~1.0cm的小块)均匀撒播在培养料上,重新包好菌盘,压实的厚度为3:5~4.0cm。 (二)发菌期管理 1、发菌前期。自接种至菌丝体基本长满料盘表面(即菌丝体封面)为发菌前期。接种后的菌盘每6~~8盘一垛,盖草帘或薄膜保温22~28℃,在黑暗条件下发菌10~15天,此期以保温通风为主,每隔4~5天翻垛一次; 2、发菌中期。自菌丝体长满菌盘表面到长满整个菌盘(菌丝长透培养料)为发菌中期,需25~30天。此期要将菌盘移到培养架上单层排放,加强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温度不能高于28℃,防止烧菌; 3、发菌后期。自菌丝体长满整个菌盘(菌丝长透培养料)到开始形成蜡质层为发菌后期,此时控制温度18~23℃,菇房给予散射光,空气相对湿度80~85%,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在夏季注意菌盘遮荫,温度不能超过28℃。 (三)适时开盘划面 早熟品种可在菇房内最高温度稳定在24℃以下时开盘划面,中、晚熟品种在20℃以下时开盘划面。开盘划面前菇房要盖好,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打开包盘薄膜,用消毒灭菌的刀片或铁锯条,在菌盘面上每隔3cm左右呈“井”字形划开蜡质层,共划6~7条口,划口深以蜡质层厚薄而定,一般深为0.5~1.0cm,但一定要划透蜡质层,即划到培养基,使进入新鲜空气,有利于原基分化形成。 (四)催菇期管理

草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草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草菇是属于真菌菇类的一种,有着非常好的口感,其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现在种植草菇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在种植草菇的时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种植草菇该如何管理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草果的栽培管理技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温度控制 温度对草菇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在草菇种植后大约4天左右,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后面随着料面温度的升高,要逐渐将膜揭开降低温度。将料面温度保持在35度左右,而气温则控制在30度左右为宜。然后随着草菇的不断生长,还要适当调整好温度。例如在草菇子实体形成期和菇体生长发育的时候,料面温度要控制在30-35度左右,而气温则要保持在28-32度左右。

2、湿度控制 湿度也是我们在栽培草菇时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控制湿度要以灌水和喷水相结合进行。在草菇播种之前,首先要将菇床浇透水。然后在栽培后几天,要注意不可揭膜。将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菇房内的湿度则要控制在85%左右。如果湿度过低的话,那么则要及时向垄沟内进行灌水。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灌水时,不可让料块湿掉,而喷水时也不可将水喷向料面。

然后在草菇出菇期的时候,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通常应向菇床的垄沟中进行灌水,保持菇床处于一个湿润的状态,同时保持培养料的含水量。而保持空气湿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向空中进行喷水,喷水要以清水为主。要注意控制好水温,应保持与气温相近,以轻喷勤喷为主。不可向料块直接喷水,特别是在草菇现蕾期的时候,禁止向菇蕾喷水。

3、通风光照 草菇在菌丝生长期的时候,对氧气的需求是比较低的。而在出菇期的时候则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注意做好通风工作。但是不可通风过急,让其缓缓对流即可。出菇阶段的通风工作还要与保湿相结合。具体是在其菌丝生长阶段时,每天中午将部分地膜掀开,然后将菇棚打开一刻钟左右,等到菌丝长满之后再将地膜全部去除。然后出菇期通风时,通风前要先喷雾,再通风20分钟左右,每天三次左右即可。最后光照以散射光为主,不可让其受到阳光直射。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滑子菇高产栽培技术

滑子菇高产栽培技术 滑子菇又名滑菇、光帽鳞伞,日本叫纳美菇。学名Pholiota namekio。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属于珍稀品种,原产于日本,自七十年代中叶,始于辽宁省南部地区,现主产区为河北北部、辽宁、黑龙江等地。我县1989年开始规模生产以来,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断技术创新,使滑子菇的生产量、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我县食用菌产业的主导产品。2004年产量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占世界产量的25%。已成为我县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1、生物学特性 1.1营养滑子菇属木腐菌,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阔叶树,尤其是壳斗科的伐根、倒木上。人工栽培滑子菇以木屑、秸杆、米糠、麦麸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为人工栽培的培养料。滑子菇对生长素的需求在常用的以米糠、麦麸为培养基的配方中不需另加。 1.2温度滑子菇菌丝在5℃~32℃之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在5℃~18℃间都能生长;高于20℃,子实体菌盖薄,菌柄细,开伞早,低于5℃,生长缓慢,基本不生长。 1.3光照滑子菇栽培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菌丝在黑暗环境中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对已生理成熟的滑子菇菌丝有诱导出菇的作用。出菇阶段需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线过暗,菌盖色淡,菌柄细长,品质差,还会影响产量。 1.4、湿度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75%~80%为

最好,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5%~95%。 1.5、空气滑子菇也是好氧性菌类,对氧的需求量与呼吸强度有关。早春,接种之初,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少量的氧即能满足需要;随着气温升高,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菌丝量增加,就要注意菇房通风和料包内外换气。出菇阶段子实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更需新鲜空气,在环境中如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早开伞。 1.6、酸碱度培养料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胞酶的活性,滑子菇菌丝生长需要酸碱度PH值5~6。木屑、麦麸、米糠制成的培养料酸碱度一般为6~7,但经加温灭菌后pH值要下降,无须再调整pH 值。2、高产栽培技术 2.1栽培季节滑子菇属低温变温结实型菌类,我国北方一般采用春种秋出,栽培时宜半熟料栽培,最好选择气温在8℃以下的早春季节,最佳播种期为2月中旬-3月中旬。 2.2选择优良菌种⑴品种选择滑子菇根据出菇温度的不同分极早生种(出菇适温为7℃~20℃)、早生种(5℃-15℃)、中生种(7℃-12℃)、晚生种(5℃-10℃)。生产者要根据当地气候、栽培方式和目的来选用优良品种。现在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主要有早丰112、C3~1等。⑵菌种选择选用菌种时要求不退化,不混杂,从外观看菌丝洁白、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要求菌龄在50-60天,不老化,不萎缩,无积水现象;选用菌种时应各品种搭配使用,不可单一使用一种品种,防止出菇过于集中影响产品销售。 2.3滑子菇出菇棚的建造良好的栽培场地是滑子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在目前农村的生

双孢蘑菇栽培新法

双孢蘑菇栽培新法 根据多年栽培双孢蘑菇的经验,我们将栽培技术进行了大胆改革,产量比原来明显提高,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双孢蘑菇属中温偏低型。菌丝体的适宜温度为6℃~32℃,最佳温度为20℃~28℃。子实体的适宜温度为8℃~22℃,最佳温度为14℃~18℃。最佳播种期应在9月5日~15日,以此推算,培养料发酵时间应在8月10日~20日之间。二、培养料配方(以100平方米计算):麦秸1500公斤、干牛粪100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32.5公斤、石膏粉30公斤、碳酸钙20公斤、石灰15公斤。三、培养料发酵:1.场所选择:应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靠近菇棚的地方。2.建堆:麦秸在建堆前预湿2天,水分调节至70%~73%。先把预湿的麦秸铺在地面上,厚度为0.3米,宽1.5米,长9米,撒上1/7的尿素,1/7的牛粪。如此一层一层地建完,堆的高度为1.5米,层数为七层。3.翻堆:第一次翻堆:建堆7天后开始翻堆,加复合肥、过磷酸钙,麦秸的含水量为68%~70%。番堆结束后,四周撒上石灰粉。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堆后6天,加石膏粉,但宽度扩大为2米,高度不变,长度自便。如遇雨天及时盖好薄膜,雨停后马上掀开。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3天,翻堆时调节pH值为7.2~7.8,培养料含水量为63%~65%。四、整料接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搬进大棚,盖好塑料薄膜和草帘,待料温降到28℃时开始整料。把培养料在畦床上整成龟背形,每平方米1瓶的菌种搓好后均匀撒播,用木板轻轻拍实,盖上报纸3天,待菌种萌发后,将报纸掀开,每天逐步开始通风,温

度必须控制在27℃以下。五、覆土:从接种到覆土,一般在10天~15天左右,每100平方米需要肥沃土3立方米。先将土用2厘米的筛筛一次,加15公斤石灰拌匀,将含水量调节在16%~18%之间,然后覆土2.5厘米~3厘米。覆土后,每天通风,7天后增加通风时间,这时菇棚的温度要求在23℃以下,相对湿度在80%~85%之间。六、出菇管理:覆土后13天~15天左右,菌丝爬上土面在2/3时,按每平方米喷1.5公斤水,分二天喷完,每次喷完水都要通风1小时以上。5天~7天开始出第一茬菇,这时菇床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待子实体长到豆粒大时,每平方米再喷500克保质水,以勤喷、少喷为主。第一批采菇结束后,停水3天~5天,待菌丝恢复健壮后,同以上管理,第二批菇就能如期出土,一般到次年5月份结束采收,可收6茬~8茬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