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2013年

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2013年

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2013年
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2013年

混凝土结构

试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 : 实验学时 : 6学时

学院(直属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 学号 : 理论课教师 : 实验课教师 : 开课学院 :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总成绩 :

目录

前言 (3)

试验注意事项 (4)

试验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强度试验 (5)

试验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强度试验 (9)

试验三钢筋混凝土短柱强度试验 (11)

附录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13)

附录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使用及电桥特性实验 (16)

前言

本实验教学是所有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学生的同时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试验研究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本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试验实践培养观察、分析试验现象的能力,学习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的方法。为了配合学生更好地进行试验实践,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试验技术,我们根据土建类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这本教学试验指导书。

本指导书选了建筑结构试验课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对于每个试验均介绍了试验目的,试验使用的仪器及使用方法、试验装置和试验步骤,并附有试验报告。同时,为了配合试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每个试验后面都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供学生们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由于本课程学习时间短,不可能安排更多的试验供学生练习,因而,希望同学们通过完成指导书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验实践,总结建筑结构试验的一般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各类试验的进行。

试验注意事项

为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及人身、设备安全,应切实做到以下各点:

一、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试验前,应认真阅读《试验指导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明确试验目的、原理、试验方法、操作步骤。

2、熟悉试验所涉及的设备、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方法。

3、充分了解试验所需测试记录的项目及数据处理方法,并事先做好“预习报告”和记录表格的准备工作。

4、除学习指导书中所提方案外,可独立设计一些其它方案。

二、认真进行试验

1、正式试验前,应认真听取老师讲解。

2、试验中,应持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切实按照试验方法、步骤及设备、仪器操作规程进行试验。

3、对于贵重及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在接线或准备完成后,应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试验。

4、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现象,认真读取记录测试数据。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由于结构试验试件尺寸大,荷载大等特点,试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

5、实验记录应实事求是、完整可靠。除所有测试数据外,尚应包括设备仪器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等级以及试件尺寸、材料强度、保护层厚度、钢筋规格及力学性能等。若试验结果与温度有关时,尚应记录温度、湿度。所有原始数据不得弄虚作假,随意修改。

6、教学试验是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亲自动手,分工协作,相互交流完成全部试验。

三、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

1、学生进入实验室,应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试验。

2、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3、凡与本次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等,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

4、试验结束后,应认真清理试验现场,清点仪器设备并将其擦拭干净,并恢复至非工作状态,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方可离去。

四、认真完成试验报告

根据试验指导书的相关要求,认真完成试验指导书上的试验报告题目。

试验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强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设计简支梁的加荷方案和观察方案,根据试验量程精度要求选择试验设备和测量仪表。

2、观察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了解其从受拉区出现裂缝,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到受压区混凝土到达极限压应变的三个破坏阶段。

3、测定各级荷载下受力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变值,以及混凝土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测定各级荷载下梁的跨中挠度及裂缝宽度(放大显微镜)。

4、测定梁的发裂荷载、破坏荷载、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以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理解混凝土基本理论建立的条件,同时培养同学们从事试验研究的能力。

5、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表达方法。

二、试件、试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梁。⑴截面尺寸b×h=100mm×160mm,⑵跨度2000mm,净跨度为1800mm;⑶配筋:在梁的受拉区配了2Ф10的受力钢筋,在梁的受压区配了2Ф10的架立钢筋,其在纯弯曲段是截段的,实测钢筋的屈服强度350N/mm2,抗拉强度470N/ mm2;⑷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

2、加荷设备:⑴10t油压千斤顶,⑵简支梁加载试验装置,⑶荷载分配梁,⑷10t荷载传感器。

3、静态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及磁力表座、读数显微镜、钢卷尺及其它工具。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及配筋图

三、试验方案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工作性能,主要应测定其承载力,抗裂度及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外荷变化的规律。

梁的试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构件试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相等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在试验荷载下产生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主要使两者在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一般采用分级加载,在标准荷载以前分5级。作用在试件上的试验设备重量及试验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载的一部分。

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用放大显微镜观察,裂缝宽度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在标准荷载下的最大裂缝宽度测量应包括正截面裂缝和斜截面裂缝,正截面裂缝宽度应取受拉钢筋重心处的最大裂缝宽度;测量斜裂缝时,应在斜裂缝与箍筋相交处测量。将每级荷载下的裂缝发展情况按试验的进行在构件上绘出,并注明荷载级别和相应的裂缝宽度值。为准确测定开裂荷载值,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第一条裂缝的出现。在此之前应把荷载分级取为标准荷载的5%。当试件接近破坏时,注意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并确定出破坏荷载值。

试件的实际开裂荷载值和破坏荷载值,应包括试件自重和作用在试件上的垫板、分配梁等加荷设备重量。

梁试验装置和测点布置(支座宽度100mm)

1–千斤顶压杆;2–应变仪;3–百分表;4–试件;

5–千斤顶;6–压力传感器;7–分配梁;8–电阻应变片

试验的具体方案如下:

1、加荷方案:

⑴、利用油压千斤顶和荷载分配梁系统,对梁实现两点加荷。荷载通过压力传感器由电阻应变仪监测。

⑵、荷载分级标准,原则上以标准荷载的20%为一级,但在开裂前夕和临近破坏时,相应的荷载级距应当减小,可按标准荷载的10%或5%施压,以便能准确获得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值。

2、观测方案:

⑴、根据简支梁的内力和变形,一般均应在最危险截面处布置测点。根据三分点荷载简支梁的受力特征及受力后的变形特征,在三分点荷载作用下,加荷点间为纯弯段,该段内梁的应力最大,各截面最大应力相等。因此,需要测定该段内混凝土的应变及钢筋的应力。于是在纯弯区段两侧混凝土表面各粘贴电阻应变片5张:受压区顶面一张,中间三张(按外密内疏布贴),受拉钢筋处一张,以测混凝土应变;受拉主筋上贴应变片两张,以测钢筋应变。

钢筋上贴应变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后贴法,即凿孔贴片,但易引起应力集中,优点是不用作防护、防水处理;另一种是先贴法,即在浇注混凝土、绑扎钢筋之前,在钢筋表面贴片,然后进行防护、防水、防潮处理(在试件上装上硬质套模,用环氧树脂胶灌封)。

⑵、根据测量量程和精度要求选择各仪表

挠度(位移)测点5个:跨中、分配梁加载点对应处各一点、支座沉降测点两点。梁跨中挠度=跨中位移测值-支座位移测值平均值。

四、试验步骤

1、按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要求粘贴好应变片,焊接引出线,并对需作防潮处理的应变片作好防潮处理。

2、安装好试验梁、分配梁、压力传感器、油压千斤顶及荷载监测应变仪。

3、安装好测挠度及支座沉降的百分表,并将指针调至10格左右。

4、连接好应变仪。分别将测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变的各应变片的导线按某桥路(全桥、半桥、1/4桥)接入应变仪。

5、预载试验。上述工作结束并经检查无误后,可进行预载试验(预加荷载值必须小于试验梁的发裂荷载值),以检查试验装置、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而后方可进行正式试验。

6、正式试验。采用逐级加载法,在标准荷载之前分为5级,每级荷载值为标准荷载的20%,但在开裂前夕和临近破坏时,相应的荷载级差应当减小,可按标准荷载的10%或5%施压。作用在梁上的试验装置的重量及梁的自重应作为第一级荷载值的一部分。每加一级荷载,停留3~5分钟,准确读取各仪器、仪表的读数并记录。

每一级荷载下的裂缝发展情况,应按试验的进行在试验梁上绘出,并应注明荷载级别及相应的裂缝宽度值。随着试验的进行,应留意观察试验装置,仪器、仪表的工作情况,仔细观察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当荷载达到标准荷载时,应立即拆除百分表。当梁接近破坏时,应注意观察其破坏特征,并确定出破坏荷载值。

试验进行到确定破坏荷载值后结束。

开裂荷载的确定方法:

⑴、用“放大镜观察法”确定开裂荷载实测值。用放大倍率不低于4倍的放大镜观察,当在加载过程中首先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的实测值;当在荷载持续时间内过首先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和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的实测值;当在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首先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的实测值。

⑵、当混凝土达到极限拉应变时对应的荷载值。

破坏荷载值的确定方法:

在加载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标志之一时,即认为该构件已达到破坏,并以此时的荷载值作为破坏荷载值(正截面强度破坏):

⑴、受拉主筋应力达到极限拉应力σb,受拉主筋拉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

⑵、受拉主筋被拉断;

⑶、受拉主筋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

⑷、挠度达到跨度的1/50;

⑸、压区砼被压坏,压区砼达到极限压应变。

7、试验完毕应卸去荷载,拆除仪表,关闭仪器并清理试验现场。

备注:构件质量检查内容及质量标准

构件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有强度、刚度和裂缝宽度,对于强度,要求构件在承受极限荷载状态时不发生破坏,并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对于刚度,要求构件在标准荷载作用下即在正常使用阶段是挠度不可过大,对于一般l/200;

的简支梁不应大于

对于裂缝宽度,要求构件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小于某要求,对于本试验环境级别为一级,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其裂缝宽度应小于0.3mm,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试验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强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强度试验测定,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的过程。

2、观察剪压破坏的过程及特性,了解腹筋及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作用,测定剪压破坏时的破坏剪力。

3、观察斜压破坏的过程及特性,了解剪跨比对斜截面抗剪的影响;测定斜压破坏时的破坏剪力。

4、观察裂缝的出现及发展,测量裂缝宽度及延伸高度。

5、进一步验证混凝土的应变沿截面高度的变化情况。

二、试件、试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为一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尺寸为b×h=130mm×320mm,梁的净跨度为2160mm,即两支座之间的距离。梁的全长是2400mm。

配筋:受拉区配2Ф22(Ⅱ级)钢筋,受压区配2Ф10架立钢筋;箍筋Ф6@150mm,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

2、加荷设备:静力试验台座,荷载分配梁,加荷架。

3、20t油压千斤顶,20t压力传感器

4、静态电阻应变仪

5、读数显微镜

三、试验加荷方案

加荷方案: 采用油压千斤顶并通过分配梁对试验梁实现两点加荷,通过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仪进行荷载监测控制;然后通过调整试验装置、改变剪跨比λ值,从而实现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

四、试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一步:先做剪压破坏试验

1、按试验要求,安装好梁并调整剪跨比(1≤λ≤3),以及加荷点的位置,同时安装好压力传感器及油压千斤顶;

2、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阻应变仪。

3、用油压千斤顶小心平稳地加荷,同时监视应变仪读数,直到发生剪压破坏为止,记录下应变仪读数值,并根据p-ε(荷载-应变)图求出其破坏荷载值。

第二步:斜压破坏试验

第一步试验结束后,移动分配梁支座,安装好梁(第一步未破坏的长段),改变剪跨比(λ<1=及加荷点的位置后,再按刚才第一步的方法步骤加荷试验,直到发斜压破坏为止。记录下应变仪读数值,并求出荷载值。

试验三钢筋混凝土短柱强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1、通过试验初步掌握受压柱静荷试验的一般程序和测试方法,进一步熟悉有关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

2、观察在小偏压时,钢筋砼短柱破坏过程及其破坏特征。

3、测试每级荷载下控制截面内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值,了解小偏心受压短柱应变分布规律。

4、测试各级荷载下小偏心受压短柱的的侧向挠度。

5、测试小偏心受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以验证小偏心受压短柱的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6、测试小偏心受压短的主要裂缝宽度及延伸长度。

二、试件、试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矩形截面钢筋砼短柱,砼等级为C20,

其截面尺寸为b×h=160mm×100mm,总高为

660mm,净高为400mm,偏心距为25mm;钢筋

为I级,纵向配筋 4Ф10,箍筋Ф6@100mm。

2、长柱压力试验机;

3、静态电阻应变仪;

4、读数显微镜、钢尺等;

5、百分表及磁力表座。

三、试验方案

柱子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纵向弯曲的影响与柱子破坏的规律,从而找到不同长细比条件下与极限荷载之间的关系。柱子试验多采用正位试验,也可采用卧位试验。支座构造装置是柱子试验中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采用单刀铰支座,工作灵活可靠。

柱子加载一般按估计破坏荷载的1/10~1/15分级加载,接近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时,

加载值应减至1/2~1/4原分级值。

观测项目主要包括:⑴控制区段内应力及其变化规律;⑵裂缝的出现及其开展;⑶各分级荷载下的水平挠度;⑷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值。

试件安装时应将试件轴线对准作用力的中心线,即几何对中。还应进行力学对中,即加载约达标准荷载的20%左右时,测量柱子中间区段两侧应变,并调整作用力轴线,使各点应变基本均匀(相应应变读数差不宜超过10%)。力学对中后即可进行中心受压试验。

,对偏心受压试验,应在力学对中后(或几何对中后),沿加力中心线量出偏心距e

o

再把加力点移至偏心距上进行偏心受压试验。

柱子试验由于高度大,荷载大,侧向变形不易控制和测量破坏时危险性大,同学们在观察时应注意安全。

1、试验机上压板;

2、试件;

3、挠度计;

4、电阻应变片(测横截面);

5、电阻应变片(测纵截面);

6、试验机下压板;

7、单刀铰支座;

四、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1、事先粘贴好钢筋上的应变片并做好防水防护处理后进行浇注混凝土。

2、在柱子中间区段混凝土拉压表面沿纵向贴好应变片,并焊接上引出线。

3、用桁车将试验柱吊装就位于压力试验机上,对中后,将加载点移至偏心距处。偏

=25mm。

心距e

o

4、安装好测侧向挠度的百分表,并将指针调至10格左右。

5、将测钢筋和砼应变的应变片的引出线分别接入应变仪。

6、根据给定条件,估算出标准承载力和破坏荷载,进行荷载分级。

7、上述步骤结束后,进行预载试验。预载值不应超过开裂荷载值,借以检查试验装置及仪器仪表是否工作正常,如无异常,方可进行正式试验。

8、正式试验。采用逐级加载法,按估计破坏荷载的1/10~1/15分级加载,接近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时,加载值应减至1/2~1/4原分级值。每加一级荷载,就应读取一次相关的仪表仪器读数,同时用读数显微镜测量主要裂缝宽度,并注意观察和记录试件的破坏

过程和特征。当荷载达到标准荷载时,应及时拆除百分表,以免损坏。

附录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

二、试验仪表及器材

1、兆欧表;

2、万用电表;

3、粘结剂(KH502粘结剂及环氧树脂、乙二胺、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丙酮);

4、钢筋或混凝土试件;

5、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6、电烙铁及其他工具;

7、塑料薄膜,导线等;

8、静态电阻应变仪。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选择应变片。

⑴、选择应变片的形式和规格时,应注意到贴片试件的材料性质和试件所处的受力状态。在匀质材料制成的试件上贴片,一般选用普通型小标距应变片;在非匀质材料制成的试件上贴片应该选用大中型标距的应变片;试件处于平面应变状态时应选用应变花片。

⑵、分选应变片:首先对选定的应变片,逐片进行外观检查,要求应变片丝删平直,片内无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不合格的片应剔除。

⑶、用万用表逐片测定电阻值,并依据阻值分组。同一测区用片的电阻值相差不得超过应变仪可调平的允许范围。

2、粘合剂。

粘合剂可归纳为两大类,即胶剂粘合剂和水剂粘合剂。选择哪一类应视应变片基底材料和试件不同而异。一般均要求粘合剂具有足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蠕变小,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在均质材料试件上粘贴应变片,较多的采用氰基丙稀酸类水剂粘合剂,如KH501,KH502快速胶。在混凝土等非均质材料试件上贴片,常用环氧树脂胶。

3、测点表面清理。

为了使应变片与测点表面粘贴牢固,测点表面必须清理洗净。均质材料试件表面,应砂纸初打磨光洁,再用0号砂纸将表面打成与测量方向成45度的斜纹。用毛刷刷去浮尘后用脱脂棉球蘸丙酮或甲苯、四氯化碳等溶剂擦洗试件表面,直至棉球不沾灰为止。在试件上画出测点定向标记,等待贴片。

4、应变片的粘贴与干燥。

⑴、贴片。选用KH502胶粘贴应变片时应准备薄膜若干,薄膜材料应不溶解于KH502胶,常用的有聚乙烯簿膜。使用时裁成小块,每块面积约为应变片基地面积的三倍左右。

左手捏住应变片引线,右手上胶,贴片时先在试件表面的定向标记处和应变片基底上分别涂一薄层均匀的胶层,稍等片刻胶底层开始发粘,此时迅速将应变片按正确位置上,然后取一块聚乙烯簿膜盖在应变片上,用手指朝一个方向滚压应变片,稍加压力后即可等待干燥。

在混凝土表面用环氧树脂贴片时,一般应采用环氧树脂作找平层,等胶层完全固化后再用砂子打磨,擦净后方可贴片。贴片时先在找平层上涂一层薄胶液,将应变片放上,轻轻校正方向,然后盖上一张玻璃纸,用手朝一个方向滚压应变片,挤出气泡和过量的胶液,保证胶层尽可能地薄而均匀,而在应变片周围应有胶液溢出效果才好。贴片后垫上橡皮等,用重物或夹具加压,24小时固化后可进行贴片的质量检查。

⑵、固化。当室温高于15℃和相对湿度低于60%时可采用自然干燥法,干燥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当室温低于15℃和相对湿度高于60%时可采用人工干燥法,但人工干燥前必须经过8小时自然干燥法才能用红外线灯烘烤或用热风机吹干,且温度不得高于60℃,过热将会损伤应变片,一般烘烤8小时即可得到较好效果。

5、焊接导线。

先在离开应变片引出线3-5处粘贴接线片,接线片粘贴牢固后再将引出线焊接在接线片上,最后把测量导线的一端与接线片连接,连接焊点应光滑、牢固、防止虚焊,另一端与应变仪测量桥连接。引出线应编号并作记录。

6、应变片粘贴质量检查。

⑴、兆欧表测量应变片的绝缘电阻。静态测量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0兆欧。

⑵、用万用表测量应变片电阻值,胶层固化后,应变片电阻值应无明显变化。

⑶、观察应变片的零点漂移。应将应变片接入电阻应变仪,三分钟之后观察应变片的零点漂移,若漂移值小于5 认为合格。

⑷、检查应变片的稳定性,这时对接入应变仪测量桥的应变片进行电阻调平,若使用非直流电桥,还需进行电容调平,平衡后用手指按接触应变片敏感栅,此若应变仪的表头指针偏离零点当离开手指后在次观察表头指针应该回零,则认为应变片工作稳定,若检查的结果是绝缘电阻低,零点漂移大或工作不稳定,则该应变片铲除。

7、防潮防水处理。

应变片处于湿度较大环境下或应变片贴在试验周期长较长的试件上都要采取防潮防

水措施。防潮措施必须在检查应变片粘贴质量合格立即执行。防潮的简便方法是用松香石蜡或凡士林涂于应变片表面,使片与空气隔离,达到防潮效果。防水处理一般都采用环氧

钢筋环氧树脂保护层的浇注

1–试件;2–浇注口;3–铁皮套模;

4–电阻应变片;5–引出导线

树脂胶,试件上装好浇注环氧树脂胶的外模,一端先用胶布绕上封头,防止浇灌时胶外溢。固化脱模,即形成一防潮防水保护层。

8、环氧树脂胶的配制。

配方常用的比例是:环氧树脂(E-42或E-44):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增塑剂):乙二氨(固化剂)=1:(0.1-0.15):(0.06-0.09)或100g:20g:6~7g。

配制时,先用天平秤算环氧树脂,然后用红外线灯加热至流态,再加邻苯二甲酸二丁脂,注意朝一个方向搅拌,最后加乙二胺。此时将产生放热反应,释放出热量,故应及时把烧杯浸在冷水中降温,同时仍朝一个方向搅拌,否则可能使一部分尚未反应的乙二胺急剧分解而产生大量气体,树脂亦随之变为多孔固体而失效。配出的胶即可用于贴片,也可用于防潮和防水。

附录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使用及电桥特性实验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仪测量桥路的基本原理;

2、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

3、学会电阻应变片作半桥及全桥测量的接线方法以及各种接线方法与读数间的关系。

二、试验设备与仪表

1、标准钢梁一根,截面尺寸b×h=22㎜×15㎜,E=2.0×105N/㎜2;

2、荷载定位零件和吊篮各两枚,砝码一套六枚,每枚重49N;

3、静态电阻应变仪;

4、导线,螺丝刀等工具。

三、试验装置、电阻应变片布置及编号如下图所示

吊篮

试验装置、测点布置及编号图

四、静态电阻应变仪测试原理

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测量线路采用的是惠斯登电桥。在四个桥臂分别接入电阻R1

、R2

R3、R4,在A、C端接入电源,B、D端为输出端。

全桥电路:就是在测量桥的四个桥臂全部接入应变片。

半桥电路:只在测量桥的AB和BC桥臂上接入应变片,而另半个桥由设在应变仪内部两个固定电阻组成。

采用全桥测量时,在读数桥上测读到的应变值与接在四个桥臂上的电阻应变变化有关:ε仪=ε1 - ε2 + ε3 - ε4。ε1,ε2,ε3,ε4分别为各桥臂上应变片的应变值。

采用半桥测量时,应变仪的读数值只与AB、BC桥臂上的应变有关:ε仪=ε1 - ε2

由上公式总结得电桥特性:

1、应变仪的读数值与四个桥臂应变代数和成线性关系;

2、相邻桥臂应变值符号相反;

3、相对桥臂应变值符号相同。

另外由于应变片在试件上粘贴方向和位置不同,使测量的

应变值与按理论计算值不同,亦即根据测量精度或内力分析的

需要,可以把量测值放大或自动处理后再输出,所以ε/A以后

才能得到量测值

,A称为桥臂系数。

五、各种桥路接线及测量

1、半桥接线与测量

弯曲应变半桥单补偿接线与测量弯曲应变半桥互补偿接线与测量

如果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AB接线柱,温度应变片R2接于BC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如图所示,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无感绕线电阻构成,应变仪读出的应变值为ε仪=ε1。如果梁上同一截面处的压区和拉区分别贴应变片R1和R2 接于AB和BC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如图所示,两电阻应变片既属于测量片又互为补偿,应变仪读出应变值为:ε仪=ε1-ε2,又因为ε1= - ε2,所以有ε仪=2ε1

2、全桥接线与测量

如果梁上同一截面的压区贴应变片R1,R3接于AB、CD接线柱,温度补偿应变片

R2、R4接于BC和DA接线柱,构成全桥。应变仪读出应变值为:ε仪=ε1+ε3,因为ε1=ε3,故有ε仪=2ε1

弯曲应变全桥单补偿接线与测量弯曲应变全桥互补偿接线与测量

若梁上同一截面的压区应变片R1,R3仍接于AB和CD接线柱,而拉区贴应变片R2、R4,并接于BC和DA接线柱上,则组成全桥。如图所示,则应变仪读出应变值为:ε仪=ε1-ε2+ε3-ε4,因为ε1 = ε3 =–ε2 =–ε4,故有ε仪=4ε1

六、温度补偿技术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时,除能感受试件应变外,由于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同样也能通过应变片的感受而引起电阻应变仪指示部分的示值波动,这种变动称为温度效应。

温度使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二:一是电阻丝温度改变Δt℃时,电阻值将随之改变;二是试件材料与应变片电阻丝的线膨胀系数不相等,但两者又粘合在一起,这样试件温度改变Δt℃时,应变片中产生了温度应变,引起一个附加电阻变化。总的应

变效应为两者之和。当应变片的电阻丝为镍铬合金丝时,温度变动1℃,将产生相当于钢材(E=2.1×105N/㎜2)应力为14.7 N/㎜2的示值变动,这个量值不能忽视,必须设法加以消除。消除温度效应的方法称为温度补偿。

温度补偿的方法是在电桥的BC臂上接一个与测量片R1,同样阻值的应变片R2,R2为温度补偿应变片。测量片R1贴在受力构件上,既受荷载作用又受温度作用,故ΔR1由两部分组成,即ΔR1+ΔR t,补偿片R2贴在一个与试件材料相同并置于试件附近,具有同样温度变化,但不受外力的补偿试件上,它只有ΔR t的变化。

某些被测结构或构件,存在着应变符号相反,比例关系已知,温度条件又相同的二个或四个测点,可以将这些应变片按照符号不同,分别接在相应的邻臂上,这样在等臂的条件下,既都是工作应变片,又互为温度补偿。但这种接法不适用于混凝土等非匀质材料,因为非匀质材料的每一点材料性质各不相同。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桥路连接方法实现温度补偿的,称为桥路补偿法。

测量结果仅为试件受力后产生的应变值,温度产生的电阻增量(或视应变)自动得到消除。

当找不到一个适当位置来安装温度补偿片,或者工作片与补偿片的温度变动不相等时,应采用温度自补偿片。温度自补偿片是一种单元片,它可由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的相应效应可以通过改变外电路来调整。

七、标准钢梁试验

1、半桥测量

⑴、在标准钢梁上粘贴纵向和横向应变片,以及温度补偿片。

⑵、按接线图①、②、③将梁上的应变片分别接入应变仪。

⑶、对钢梁分级加荷,每级两端分别加载各49N,变形基本稳定之后,分别进行读数。共加三级荷载,其最大荷载3×49N。然后分级卸载,每卸一级荷载读一次数,直到零荷载。

⑷、加载卸载循环结束,从各测点取下电线,然按线图④、⑤、⑥接入应变仪,再按(3)项进行测量。

2、全桥测量

⑴、按接线图⑦、⑧分别把应变片接入应变仪。

⑵、按半桥试验方法

⑶、进行加载和测量。

试验完毕,关闭应变仪电源开关,并将所有部件复原。

⑴⑵⑶

⑷⑸⑹

⑺⑻

八、半桥接线与全桥接线的区别

从上述的实验过程中,大家可以体会到,半桥接线比全桥接线简单、方便。在一般的测量中,多数采用半桥测量。但如果测量距离或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全桥测量,这样可以使由杂散效应而引起的读数误差减至最少,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

测量用的导线,建议采用四股全屏蔽的塑料电缆,这样才能保证静态测量时,虽然导线较长,仍可不超出允许误差。测量元件必须妥善的用软接线进行焊接,以保证接触电阻的稳定可靠,在测量时并必须尽量避免和减少导线的摆动。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 承载板法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不同湿度和密度的细粒土。 1.2 仪器设备 1.2.1 杠杆压力仪:最大压力1500N 1-调平砝码;2-千分表3-立柱4-加压杆5-水平杠杆6-水平气泡7-加压球座8-底座气泡9-调平脚螺丝10-加载架 1.2.2 承载板:直径50 毫米,高80 毫米,如图19.1.2-2 所示。欠图 1.2.3 试筒:内径152 毫米、高170 毫米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 毫米;筒内垫块,直径151 毫米,高50 毫米;夯击 底板与击实仪相同。 1.2.4 量表:千分表两块。 1.2.5 秒表一只。 1.3 试样 按击实试验(T0131-93)方法制备试样,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法,视最大粒径用小筒或大筒进行击实试验,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按最佳含水量用上述试筒击实制备试件。 1.4 试验步骤 1.4.1 安装试样:将试件和试筒的底面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在试件中央(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

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1.4.2 预压:在杠杆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单位压力p 进行预压。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 Pa,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预压进行1--2 次,每次预压1min。预压后调正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満量程的位置,准备试验。 1.4.3 测定回弹量:将预定最大单位压力分成4--6 份,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 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min 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卸 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为使试验曲线开始部分比较准确,第一、二级荷载可用每份的一半,试验的最大压力也可 略大于预定压力。 1.5 结果整理 1.5.1 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加载读数-卸载读数(19.1.5-1) 1.5.2 以单位压力p 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L 为纵坐标(向下),绘制p--L 曲线 1.5.3 按下式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模量: E=πpD/4L(L-μ2) 式中:E--回弹模量,kPa; p--承载板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文本格式一般为: 1.设计题目 2.设计目的 3.任务(要求:对于一班一题或半班一题的,需明确列出每位学生所对应的设计参数,学生以学号的后两位代替;对于一组一题的,应明确每题的学生人数和学生姓名) 4.时间安排 5.设计内容 6.设计工作要求 7.成绩评定标准 8.主要参考资料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一:刚性基础 某厂房承重体系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荷载标准值F K边=400kN,中柱荷载标准值F K中=600kN,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刚性独立基础的设计(素混凝土基础),并计算沉降。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二、设计条件 1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0.8m;②粘土:可塑,厚4.0 m; 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2、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土层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1:土层设计参数表

表2:土层压缩试验成果表 注:②层土的基础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 b =0.3,ηd=1.6; 三、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基础平面尺寸、埋深、验算; (2)基础结构施工图; (3)沉降计算; 四、题目二:桩基础 某高层民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46米,边柱(柱断面尺寸600×600mm2 ) 荷载标准值F K边=18000kN,中柱(柱断面尺寸800×800mm2)荷载标准值F K中=30000kN,柱弯矩M K=200KN·m,水平荷载H K=100KN,桩顶允许水平位移10mm,桩顶约束按固结考虑;要求学生完成桩基础的设计。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1.8m;②粘土:可塑,厚5.0 m;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桩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5:土层设计参数表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范本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1 2020年4月19日

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1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处理建筑设计中有关方针、政策、功能、经济、安全、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解决总体、单体、空间等关系,以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美建筑形象与环境。依据建筑设计完成结构体系的布置、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计算、构造和施工图。 (2)掌握一般建筑工程的设计思路,进而举一反三熟悉有关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预算等建设过程。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技术和技能的目的是应用。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建设实际工程中应具备的知识,都是我们在毕业设计中应予以加强的。因此深切领悟总体概念设计、掌握具体理论设计和实际工程技术处理措施的结合作为重点来训练。 (4)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全面对待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2 2020年4月19日

培养勤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5)掌握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工作态度。 (6)使学生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土建设计的内容和构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熟悉有关设计标准、规范、手册和工具书,增强毕业后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适应能力。 2成果形式及要求 (1)计算书和说明书: 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楚,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计算书内容要阐明设计依据或标准,方案构思、特点、必要的经济指标,结构选型、构造处理、材料特点及计算上的主要问题,还应包括结构计算全过程,计算要正确、完整、思路清晰、简图明了。计算书格式:应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手册中的要求。 (2)图纸: 3 2020年4月19日

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二次回路)

######发电厂企业标准 保护装置检验现场作业指导书 Q/FD—(编号)XXX—(序列号)—200X 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 总则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继电保护工作有关二次回路(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部分的现场检验作业。本指导书是针对各相关继电保护检验规程的补充规定。 引用标准: DL/T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GB/T 15145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 478 静态继电器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实验方法 GB4858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220KV线路保护和操作箱装置说明书

目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三、危险点分析 四、检验项目及作业程序 五、检验记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1.现场工作负责人职责 1.1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1.2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1.3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 1.4开工前召开班前会,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明确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分工、技术标准及检验质量要求,交待注意事项、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执行现场二次回路安全措施。 1.5作为监护人,对检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安全和技术把关。 1.6检验工作结束后,检查二次回路安全措施恢复情况,及时召开班后会,进行本次检验工作的安全和技术总结。 2.现场安全责任人职责 2.1检查运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2.2检查工作班成员着装是否符合安规要求,检验工作所需安全工器具是否正确完备。 2.3开工前督促负责人开好班前会。 2.4督促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及违反安规、两票的行为。 2.5督促工作班成员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及检验工作有关注意事项。 2.6工作结束后协同工作负责人开好班后会,做好本次检验的安全总结。3.现场工作人员职责 3.1服从工作负责人的工作分工安排。 3.2严格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 3.3严格执行本作业指导书,确保检验质量。 3.4及时向现场工作负责人、现场安全责任人反映检验工作中遇到技术和安全问题。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资料的准备 1)准备与工作任务相关且与实验状况一致的图纸;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作业指导书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标准固结试验中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3. 引用文件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4. 检测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仪的击实筒和击锤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b、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c、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d、标准筛:孔径为20mm、40mm和5mm。 e、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颧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 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5.操作步骤进行: 5.1试样的制备: 5.1.1干法试样制备:

a .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风干碾碎,过5mm (重型过20mm 或40mm )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b .湿法制备试样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碾碎,过5mm 筛(重型过20mm 或40mm ),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5.2击实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 ,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 ,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 b.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 ,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c.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d.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6.计算结果: 6.1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i d ω01.01ρρ0 += 6.2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

综合实训任务书指导书(DOC)

综合实训任务书、指导书综合实训题目:钢框架结构体系综合实训 建筑工程学院结构教研室 二○一五年九月

7.3钢框架结构体系综合实训 7.3.1钢框架结构体系综合实训任务书 1综合实训目的 钢框架结构体系综合实训的是建筑工程专业学习《钢结构》课程后的综合实践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按有关专业规范或规程进行钢框架结构的整体设计、截面计算和构造处理基本的设计训练,并掌握施工图识读,下料计算,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各项工作,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2 综合实训施工图 工程资料:某商业楼三层钢框架结构,其施工图详见(附图)。 3综合实训任务 任务1 识读图纸 识读图纸,掌握如下信息: 1)钢结构设计总说明。包括结构类型、建筑层数、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面积、结构安全等级、耐火等级、设防烈度等。 2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应表达钢柱的平面位置及具与下部混凝土构件的连结构造详图。 3 )结构平面,包括各层楼面、屋面布置图。应注明定位关系、标高、构件,可用粗单线绘制的位置、构件编号及截面型式和尺寸、节点详图索引号等;必要时应绘制檩条、墒梁布置图和关键剖面图;空间网架应绘制上、下弦杆及腹杆平面图和关键剖面图,平面图中应有杆件编号及截面型式和尺寸、节点编号及型式和尺寸。 4)构件与节点详图: ①简单的钢梁、柱可用统一详图和列表法表示,注明构件钢材牌号、必要的尺寸、规格。绘制各种类型连接节点详图,可引用标准图; ②格构式构件应绘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注明定位尺寸、总尺寸、分尺寸,注明单构件型号,规格,绘制节点详图和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详图; ③节点详图应包括:连接板厚度及必要的尺寸,焊缝要求,螺栓的型号及其布置,焊钉布置等。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

工程项目管理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指 导 书

2017年11月10日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学分数:1 学时数:17学时专业年级:14级工程管理1、2 开课学期:2017-2018第一学期指导教师:侯玉飞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重要的综合训练。本课程设计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践,产学结合,提升学生专业课程之间融会贯通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的具体目的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熟悉工程管理课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文件的编制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及基本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职责、作用及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框架; 4、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编制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程序、方法、步骤、内容规定等。 二、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般而言,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可以划分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及后评价三个阶段。在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与项目顺利实施有关的管理活动,均可以纳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的范畴。并且,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的不同,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和内容较多,从管理的视角来看,计划职能是最为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因此,项目各参与方,均需要在项目各项工作执行之前,通过一系列计划工作的开展,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较好的支撑。

注意: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的是决策阶段后的内容,主要从项目管理公司的角度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基本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最新行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政策及文件; 2、课程设计应独立完成,遇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但不准抄袭他人,一经发现,相关责任者的课程设计成绩以零分计。 3.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时,应当根据所提供工程项目情况(见附表)或者根据自己毕业设计,结合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进行具体工程项目的管理规划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工程管理中,所做的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方案应当有针对性。 4.掌握本课程所学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了解工程的变更和索赔知识; 5.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内容,要求详略适当,重点突出。 6.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不得抄袭,最后每人应提交一份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成果。应统一采用A4复印纸手写(蓝色签字笔),要求字迹工整,文字简练通顺,图表统一编号,用词规范,页数不得少于30页,字数不少于10000字。封面见附件1、2。 三、课程设计的依据和程序 1.编制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 3) 招标文件及有关合同文件; 4)相关市场信息与环境信息 2.编制程序 1)明确项目目标; 2)分析项目环境和条件; 3)收集项目的有关资料和信息;

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

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 名称:×××路(桥)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具体的路(桥)名称根据给定的施工图纸确定] 二、设计目的: 通过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的编制,使学生熟悉工程建设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内容: 1、工程概况 2、施工组织机构的管理制度 3、施工总体布暑 4、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5、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6、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工期质量保证计划 8、安全劳保技术措施 9、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10、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四、设计资料: 1、合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等) 2、现场调查资料或报告(包括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拆迁范围、施工环境、 条件等) 3、拆迁、占地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4、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标准 5、现行相关的专业预算定额、施工定额

6、上级下达的总进度指标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要求(包括市有关部门或 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 五、设计要求: 1、时间安排 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时间安排7周,答辩1周,共8周。 2、进度安排 第一周:熟悉和研究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以及施工设计图纸 和相关要求和资料,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 第二周:查阅有关资料,熟悉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试验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主要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 法,草拟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第三至第六周: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以及施工设计图纸 的要求,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 绘制施工总体布置图、结构施工图、工艺流程图、施工进度网络图以 及其他的相关图表。 第七周:施工组织设计书和图表定稿、校核、编排、打印、装订成册,制作为答辩准备的多媒体材料。 第八周:准备答辩,答辩,答辩后总结。 3、要求内容 (1) 设计任务下达后,即应着手进行设计资料的收集及调查分析工作 (2) 应充分发挥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钻研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 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 (3) 文字说明要求简洁扼要,能说明问题,设计图必须采用仿宋字或 工程字体,线条清晰,图面整洁 (4) 在设计开始后,应先编制工作计划和进度表 (5) 设计完成后,按设计内容的先后次序将设计成果资料装订成册, 交指导教师审阅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范文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 指导书 1

安全作业指导书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 的安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 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 查及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

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它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 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 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 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 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 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 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2试样制备 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

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5. 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04-1994的方法进行试验。 6. 试验结果整理: 6.1按下式计算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Pd=P w/1+0.01w 式中P w—试样的含水量。 6.2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将试验各点采用二次曲线方法拟合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试样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6.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所用试验方法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并附击实曲线;○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 试验注意事项: 8.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延用老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4年5月

一、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 (一)基础资料 工程位于大连市文化路3号。主要功能为办公以及服务的配套用房。给排水工程工期预计355日历天。工程开始时间为2014.6.1 建设地点:大连市文化路3号。 建设单位:大连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新世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附施工图一套。 (二)编制内容 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编制 按基础资料、安装工程施工的组织方法和该工程的技术标准,依据工程的合同工期,合理确定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综合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与特点分析 1.1工程概况 1.2工程目标 1.3 编制依据 工程的基础资料、安装工程施工的组织方法和该工程的技术标准,劳动量消耗标准,工程的合同工期和工程预算文件和资料;设计图纸和会审文件、设计变更、标准图集等;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有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等;工程的原始资料、各种技术经济资料施工条件;施工单位《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制度以及该工程的布置和管理目标。 1.4 工程特点 包括系统类型、建筑层数、高度、建筑面积、使用功能及分区等安装情况作简要概述。 1.5给排水工程特点 包括系统特点和工程的工期、资源、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1.6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如设计对材料等的特别要求,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以及目标指标等。 第二章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工程项目的布置,组建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成员的分工职责与资格作简要的说明。 第三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3.1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3.2 技术措施 3.3 通病预防措施 第四章工程施工计划安排与保证措施 4.1施工进度计划 a. 施工进度横道图:按施工工期要求,编制工程的开始、完成时间横道图。 b. 施工进度网络图 1)按工期要求,编制各阶段详细的网络进度计划。 2)对网络计划的实施、调整做出具体的规定。 4.2施工进度控制重点 4.3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机械与劳动力资料配备计划 5.1概述 5.2现场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5.3劳动力组织计划 第六章临时设施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七章施工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7.1施工质量目标与质量体系 1)质量控制目标 2)质量保证体系

“传达室”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建筑构造实训》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传达室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学习建筑设计的思维和工作步骤 2.从人体尺度、使用要求出发,分析单元空间的功能组成及具体形式 3.分析单元空间的关系和功能联系,学习空间的组合方法 4.掌握建筑设计方案的表现方法 三、设计任务 总建筑面积50m2左右(面积允许上下浮动10%),其中包括: 1.值班室:15 m2 2.办公管理:15 m2 3.休息室:12m2 4.卫生间:8m2 5.设计要合理。 6.用HB铅笔在白色A4纸上绘制。(不能用水笔或计算机绘制) 四、设计目的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中体会图纸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本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五、设计内容 1. 首层平面图,比例1:50;

2. 顶层(即二层)平面图,比例1:50; 3. 屋顶平面图,比例1:50; 4. 某立面图(画有大门的立面),比例1:50; 5. 1—1剖面图,比例1:50; 6. 外墙详图,比例1:20。 注:楼梯要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中绘制详细。 六、成绩评定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以上绘制的6张图占80﹪。 设计指导书 一、首层平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任务确定平面形状及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墙体的材料及墙厚、门窗的位置及数量、室内外高差、室外台阶的形式和数量、散水的坡度及尺寸;标注门窗代号、标高、室外的三道尺寸及内部尺寸;绘制指北针、剖面图的剖切符号、采光井上的顶板等。图中粗细实线要准确、尺寸要符合模数。 二、二层平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任务确定平面形状及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墙体的材料及墙厚、门窗的位置及数量、雨罩的尺寸;标注门窗代号、楼面标高、室外的三道尺寸及内部尺寸等。图中粗细实线要准确、尺寸要符合模数。 四、屋顶平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顶层平面确定屋顶的形式、首尾定位轴线号、突出屋顶构件的位置、排水方式、雨水管的位置、分水线位置及排水的坡度等;标注尺寸、屋顶的结构标高等。 五、立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各层平面确定立面图的首尾定位轴线、门窗形式、外装修做法;根据屋顶平面确定立面图的檐口形式,如为有组织外排水,立面图就要绘制出雨水管的位置等;标注三道尺寸及标高。 六、剖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在平面图中的剖切位置和剖视方向,确定剖面图的轴线及内容、各层的层高和剖面形式,总高要与立面图一致;剖面图的檐口形式与立面图的檐口形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培训人志良 时间2017.05.30 1 依据标准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 目的和适用围 2.1本试验目的是求出土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击实密度,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注:细粒土即粒 组划分图中细粒组含量≥50%的土,粗粒土为巨粒组含量≤15%且巨粒组与粗粒组之和>50%的土) 2.2 本试验的若干概念及规定: 2.2.1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只适用于粒径≤20mm的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40mm的土。 2.2.2击实试筒有尺寸有径10cm试筒、15.2cm试筒、大尺寸(尺寸由土的最大粒径确定)试筒, 一般试验室常见前两种。 a、径10cm试筒只适用于最大粒径≤20mm土; b、径15.2cm试筒适用于最大粒径≤40mm土; c、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40mm,并且≥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前提:土 仍然属于细粒土)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注:当≥40mm颗粒含量大 于5%且小于30%时,也可按6.4进行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 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 2677.2~2687.0kJ/m3围。 2.2.3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 70%(即d30≤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注:有振动台法和表面 震动压实仪法),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种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2.2.4击实试样制备方法分为干土法和湿土法。 干土法:将土样自然风干或晾晒至含水量很小(或绝干)的状态后,测其含水率量,按照预估最佳含水量,通过计算加不同量的水拌和闷土,制备5个或以上含水率以2% 左右递增的土样,其中至少有2个大于和2个小于最佳含水率。 湿土法:采集5个以上的高含水率土,按施工时能进行碾压的最高含水率,分别晾干至不同含水率(不必像干土法一样先风干再加水,而是直接分别风干至预定的不同含 水率),其中至少3个土样小于最高含水率,至少2个土样大于最高含水率。 湿土法适用于高含水率的土,干土法和湿土法土样均不得重复使用。 3 仪器设备 3.1 标准击实仪。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 注:根据规程T 0131-2007 击实试验中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的规定,上表中I-2方法中最大粒径应是20mm。 3.2 烘箱及干燥器。 3.3 天平:2000g,感量0.01g;15kg,感量0.1g 3.4圆孔筛:孔径40mm、20mm和5mm各1个。 3.5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3.6 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4 试样 4.1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各方法可按表2准备试料。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 二、指导书(撰写参考内容,字数不限,可自拟标题) (1)可行方案的筛选方法提要(设计类);研究方法的思路(论文类) 1)参数设定 种群中个体数目s=30,交叉概率pc=0.9。 2)对机器人路径空间建模 采用删格法对机器人工作空间进行划分,用序号标识栅格,机器人可在其中运动的栅格称为自由栅格,包含障碍物的栅格称为障碍物栅格。 3)生成初始种群 生成30个个体的初始种群 4)适应度函数设置 设定为f=19-n 5)选择 6)交叉 7)达到终止条件终止。终止条件为适应度值最 (2)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提要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新知识 系统学习过智能控制这本教材,以及在网上浏览过很多关于机器人的论文 (3)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4) (5)本题目的重点和难点 本题目重点是选择好参数进行选择交叉操作,难点是调试仿真程序 (6)若有同组其它学生参加同一课题应指明所做题目之间的关系 没有同学和我做的课题相同 (7)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和研究与设计内容的检索关键词(中英文) 参考文献如下: [1]孙立宁. 机器人技术发展状况.机电论文.2008年6月 [2]张寒松.郑桐等.现代机器人技术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4月 [3]张琳.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济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6月 [4]唐潮.彭范.聂江天. 关于机器人的论文.硕士论文.2007年5月 [5]陈志兴. 用于多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9年5月 [6]李贻斌.周凤余.李彩虹等.移动机器人在线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系统工程 与电子技术。2000. 2),79~81 [7]廖平.傅杰.基于遗传算法的水下机器人的一种路径规划方法.中国工网.2005年9月 [8]孙树栋.曲彦宾.遗传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 大学学报,1998,16(1):79-83. [9]赵峰.动态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年5月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2)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7.3.1试验目的:通过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确定该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7.3.2 依据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3.3 仪器设备 标准击实仪 烘箱及干燥器 天平台秤感量 圆孔筛 拌和工具 金属盘 土铲 喷水设备 碾土器 盛土盘 量筒 推土器 铝盒 修土刀 平直尺等。 7.3.4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

1、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拌和,闷料一夜备用。 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 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份(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一夜备用。 3、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7.3.5 试验步骤: 1、根据工程要求,按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按规定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2、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层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

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类任务书及指导书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类)

一、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完成在校全部基础和专业课程以后,所进行的最后学习和实践性综合训练阶段。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知识和相应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工程制图、理论分析、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随着现代化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本设计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使学生在科学组织与管理工程施工生产过程、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某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 建设地点: 工程规模:m2 建筑高度m 地上层数地下层数 结构形式: 三、选题要求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一个单位工程的整套施工图,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结合生产单位的实际工程自己准备。

所选工程可以是以下几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或其他土木工程: 1、以砖混结构为主的多层民用建筑(不得小于六层,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m2); 2、全框架、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民用建筑(不得小于五层,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m2); 3、框架、框剪、筒体等各类高层民用建筑; 4、单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工业厂房;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所从事或拟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学习情况进行题目的选择,原则上一人一题。当多人采用同一套图纸时,人数不得超过五人,而且采用同一套图纸的学生,必须采用不同的设计条件(包括:建设地点、地质条件、场地范围和工期等),设计的内容不得雷同。 四、设计条件 1. 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且经过自审、会审。 2. 施工现场的地下水水位于自然地面以下m 土质为 3.土方开挖余土运出,运距km 4. 预制构件均在预制厂制作,运距km 5. 建设地点在城市内采用商品混凝土,其余地点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 6. 现场供电条件:10KV高压,供电容量满足施工用电要求。 7. 现场供水条件:采用城市供水管网,可供水量满足施工和现场消防要求。 8. 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及劳动力均满足施工需要。 9. 合同工期为: 天 10. 开工日期为: 竣工日期为:

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

4、5、 施工组织设计任务 书 设计课 题 名称:XXX路(桥)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具体的路(桥) 计目的: 名称根据给定的施工图纸确定] 设计的编制,使学生熟悉工程建设施工组织(方通过施工组织(方案) 案)设计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 已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 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内 容: 1、工程概况 2、施工组织机构的管理制度 3、施工总体布暑 4、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5、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6、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工期质量保证计划 8、安全劳保技术措施 9、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10、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四、 设计资 料: 1、 2、 3、 合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等) 现场调查资料或报告(包括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拆迁范围、施工环境、条件等) 拆迁、占地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现行相关的专业预算定额、施工定额

上级下达的总进度指标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要求 (包括市有关部门或 建设单位 提出的要求) 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时间安排 7周,答辩 1周,共 8周。 第一周:熟悉和研究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以及施工设计图纸 和相关要求和资料,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 第二周:查阅有关资料,熟悉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试验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主要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 法,草拟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第三至第六周: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以及施工设计图纸 的要求,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 绘制施工总体布置图、结构施工图、工艺流程图、施工进度网络图以 及其他的相关图表。 第七周:施工组织设计书和图表定稿、校核、编排、打印、装订成册, 制作为答辩准备的多媒体材料。 第八周:准备答辩,答辩,答辩后总结。 (1) 设计任务下达后,即应着手进行设计资料的收集及调查分析工作 (2) 应充分发挥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钻研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 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 文字说明要求简洁扼要,能说明问题,设计图必须采用仿宋字或 工程字体,线条清晰,图面整洁 设计完成后,按设计内容的先后次序将设计成果资料装订成册, 交指导教 师审阅 6、 五、 设计要求: 1、 时间安排 2、 进度安排 3、 要求内容 (3) (4) 在设计开始后,应先编制工作计划和进度表 (5)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