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对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对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对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

华生的行为主义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他不仅反对构造主义,也反对机能主义。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相互攻击,但在研究中都采用了内省的方法。因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家在意识的研究中,经常得到一些感觉,灵魂等主观上的结论,华生对这一分析非常的不赞同。华生反对机能主义,是因为它保留了一些模糊的术语,如情绪、意识、历程等等,不能把其逻辑贯彻到底、自圆其说。

华生在一片论文中宣布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三个原则:1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2.心理学的研究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比如观察法;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从这三个原则上来看,华生的行为主义是十分机械的,因此在这些原则之下华生的机械主义也逐渐形成。他的机械主义发展观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他倡导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行为的研究。但他的行为主义学说却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这些都使他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批评,也使他的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但我认为他的行为主义的运动是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的。首先,华生认为,心理学之所以没有象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那样成为一门不容争辩的自然科学,就是因为以往它只关心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准确定义的东西——意识。他认为心理学必须抛弃所有的意识,以至于在生活中与自己孩子感情方面的沟通也很少。所以他从客观的行为来分析研究心理学正是把心理学从模糊的地带带向了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具有客观性的严谨地带,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都十分明确可靠。其次,华生对行为的研究也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不像传统的心理学总是依附哲学而存在,研究对象也仅限于意识。他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例如在研究儿童心理方面,客观的观察正是最好的研究方法。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了美国心理学长大30年。当然,行为主义心理学并不是真理,它存在很多的不足。华生曾经提出了闻名于世一个论断:“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是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他的这一说法和行为主义否定遗传和夸大环境、教育的说法分析起来完全统一,但是这一论断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实践来证明。行为主义的出现为心理学提供了更为精确的研究方法,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的理论太过于机械化,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强调心理学应观察行为的观点使得心理学在离开了哲学的统治后又向生理学靠拢,并且他只是将一些心理学的词汇改头换面变成类似于生理学的词汇来阐释一些定义,这些并没有为他的心理学增添更多色彩,反而让他太过于激进行为主义的心理学遭到了他的支持者和学生的怀疑。

所以,华生的行为主义是两面性的,既有值得提倡学习的也有错误的方面,他确实是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他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以及对心理学历程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人格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学说及相关研究 代表人物: 创始人:华生 集大成者:斯金纳 格斯里(联结) 赫尔(强化)米勒、多拉德 ?行为主义又称学习理论 ?通过条件反射研究行为习得的规律 ?从行为层面揭示了人格的动态组织形成规律 一、两类基本的条件反射(行为矫治法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 ●学会对刺激反应,条件刺激成为引发反应的信号 S-R:刺激-反应联结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 ●始于自发行为,得到强化,学会操作 ●斯金纳设计了定(变)时距、定(变)比率强化程序进行系统实验。(代币、脱敏、厌恶等行为疗法的机理) 二、行为学习重要因素之丰富内涵 行为主义公式: S—R 刺激和反应,强化联结 ◆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线索(决定何时何地做出何种反应) ●会泛化 ●情境中多重线索联合作用 ●机体内部线索引起连锁反应 如:神经质反应和习惯迁移 ◆强化 ●满足需要形成强化 特殊情形下的微妙强化 ●驱力下降形成强化

次级驱力具有同样特点(米勒、多拉德) 焦虑恐惧属于次级内驱力 ●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被强化(格斯里)◆联结(格斯里研究) ●连锁反应 ●进入行为状态形成联结 三、应用行为学习规律 (一)行为学习手段 ●强化:促进行为 ●消退:不予强化使行为消减 ●惩罚,阻止行为 (二)强化和惩罚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和剥夺 (三)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 ●强化和消退结合 ●避免强化/消退误用 ●灵活转换惩罚和强化 ●选择适宜的强化 ◆行为塑造原则 ●小步渐进:强化一系列向期望行为接近的行为 行为强化标准量的逐渐变化 强化接近期望方向的行为 ●行为塑造ABC Anticipation 设置更多线索 Behavior 设计可行的行为步骤 Consequence 增强后果的强化感受 四、与强化有关的著名研究启示 ◆习得性无助(失助) ●努力无效的经历学会自暴自弃 抑郁,“心死”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摘要:约翰.华生(John B.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关键词:华生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一、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行为 华生在作为行为主义宣言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华生承认,"反应"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但是,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也就是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 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在这里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区分出先天遗传的反应和后天习得的习惯反应。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行为主义就是要发现后者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实现预测行为、控制行为的目的。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历史文化学院 王璇 20120401068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也是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代表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以斯金纳为首。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虽然还没有很深入,很完整地去学习行为主义,但是从老师上课的讲授知识中却了解到了一些。作为一位师范生,我觉得行为主义对教育的启发很大。华生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的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对老师的教育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再看我们的教育,都说环境造就人。而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要懂得给学生创造一些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接下来我且从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语言报告法和测验法来展开细说。 客观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则者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象等辅助手段进行。在教育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在炎热的夏天下午上课学生是很困的,经常会显示出一幅慵懒和疲劳的状态,这时候就要求老师要会观察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少讲一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如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或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另外,老师在平时也要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多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与外界人群的相处逐渐扩大,就免不了会交友不慎,染上一些陋习,出现赌博、吸烟等不良现象,在学校拉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中文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按照行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把它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者主张放弃意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代表人物为华生;新行为主义者不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代表人物斯金纳;新的新行为主义者把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门外的心理学概念,如意志、思维、心象等回归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趋向认知、整合吸收和突出社会内涵,代表人物班杜拉。 关键词:行为主义S-O-R 中介变量迷津实验 引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外化的一个表现(行为)进行研究。三大行为主义各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是小阿尔伯特实验、什么是巴普洛夫狗实验、什么是斯金纳程式教学、什么是托尔曼迷津实验以及班杜拉攻击行为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以及它们所支持的观点是什么?本文即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正文:

一、早期行为主义 (一)时间:1913年—1930年 (二)主要特点:早期行为主义,又称古典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人的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三)理论验证: 1、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把行为和引起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为:刺激(S)和反应(R),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在华生的情绪理论中,他采用条件反射了来研究情绪的发展变化,这就不得不提到华生著名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实验开始时,给被试呈现白鼠,被试不时触摸它们,没有恐惧。触摸到白鼠时,响起巨大的声响,被试停止动作。当再次触摸白鼠,第二次响起巨大声响,他张口大哭。几次实验之后,即使没有高声,孩子也表现出对白鼠的恐惧。接下来,实验者将带毛发的东西,如兔子和毛衣呈现在他面前,他也感到害怕。除条件刺激白鼠外,其他刺激单独使用时不以重声来强化,则扩散消失,只对白鼠保留反应。在实验中,巨大声响(无条件的刺激) →恐惧(无条件的反应) 属于自然反应;在配对它们期间,鼠(中立刺激) + 巨大声响(无条件的刺激) →恐惧(无条件的反应);鼠(条件刺激) →恐惧(条件反应) 形成条件反射。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个体行为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而不是遗

心理学家华生

心理学家华生

心理学家华生 华生(J. 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建者。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中。16岁时,华生进入了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并在5年后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190O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求学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且选学了神经学和生物学等课程。1903年华生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经杜威和安吉尔推荐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8年被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他在霍普金斯大学一直工作至192O年。这12年是他在心理学方面最有创造性的年月。1913年毕生的著名文章《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问世,行为主义正式产生。1914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他于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192O年毕生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后在纽约改行从商,经营广告事业,但仍然著书立说介绍行为主义。1925年他出版了半通俗的书籍《行为主义》,广泛地宣传他的行为主义观点。1930年以后,他完全转向从事广告商活动,直至1945年退职。他最后的几年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的。1958逝世。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外观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华生把心理或意识归结为内隐而轻微的行为。他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思维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在和轻微的反应。事实上,他把“思维”和“喉头的习惯”视作同义词。情绪是身体机构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是内隐、轻微行为的一种形式。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既然行为主义是彻底的机能主义,那它就当然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而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表现于外的反应,但反应的形成与改变则归因于有机体所受的刺激,反应紧随刺激出现。这便导致了刺激一反应的简化的行为公式。华生在其《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中写道:“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与反应”。他认为最基本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叫做

2012年心理咨询师:行为主义理论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完整版)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20210206033713)

、内容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 世纪60 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 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二 C*org(R/RO),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 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待续... 二、意动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

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 诺。 1874 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待续...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 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待续...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 格坚毅、好争辩的学者,1927 年铁钦纳因脑瘤去世,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学术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理论上的先行者迪卡儿认为动物仅是占有空间的机械,它的动作只是机械作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在身体之外又加上了有意识的灵魂。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时代精神:客观主义潮流。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神秘主义受到挑战。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毕业设计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摘要: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是由于强化练习而形成的行为潜力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行为主义,当一个人学习时,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增加了他的行为储备,而且所增加的行为内容还将保留在个体中。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的研究,如何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行为主义人格发展学校教育学生人格培养 一引言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行为方式的组合,对人格的研究应该是对个体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传背景的系统考察,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 二行为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拉施里·亨特和魏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产生1 华生 903年,华生在安吉尔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动物教育:白鼠的心理发展》一文。接着,他就留在芝加哥大学主持动物心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1908年,华生离开芝加哥大学,前往霍布金斯大学担任教授的职务,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就是他在这个大学任教的期间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12年,华生在他发表的一些公开演说中,初步表露了他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观点。1913年,他在美国的《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他的这篇论文乃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的一个宣言。1914年,他又发表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他的这部书乃是他根据1913年冬在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八次讲演编纂而成的。在这部书内,他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在1914年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华生就暂时中断了他的建立心理学派别的工作,而直接去为这一战争服务。1919年,他的《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一书出版问世,这部书是华生的代表作。他在这部书内,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概念,并且系统地表述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1925年,他又发表了《行为主义》一书。他在这部著作内明显地表达了他的极端“环境论”的观点。此后,他就脱离学术工作而去为美国资产阶级的广告事业效力。 编辑本段发展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编辑本段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联系 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就对世界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行为主义与心理咨询的结合产生的行为治疗就是这一影响的标志性产物。时至今日,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完善,行为治疗的方式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行为主义与心理咨询的联系就愈加紧密。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咨询行为治疗系统脱敏 引言:1913年,华生在美国的《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他的这篇论文乃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的一个宣言。而心理咨询起源于1896年韦特默的《临床心理学》一书,之后咨询心理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蓬勃发展。1 1.1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拉施里·亨特和魏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1.2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学习获得的。所以就可以用强化的方法,辅导他对周围环境作出新的适应,或改变环境的某些方面来改变或塑造新的行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意识,更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2.1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对心理咨询的解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时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被列为心理咨询的范围。狭义的心理咨询不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检查、心理测验,只局限于咨访双方通过面谈、书信、网络和电话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救助和咨询帮助2。 3.1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是以学习理论和行为疗法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咨询,认为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由错误的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把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进问题行为的改变、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对心理咨询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 3.1.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又叫交互抑制法,在1958年,沃尔普医生根据他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他通过实验让老鼠在食物的鼓励下逐步降低了对猫的恐惧,沃尔普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人的治疗,关键是要建立另外一种反应以抑制因恐惧而产生的焦虑反应。患恐惧症的原因是人们在生活的某个时间经历了一些事件并学会了恐惧,这些事件所代表的刺激与极度的恐惧在脑海中形成了关联。所以当人们看到某些事件或物品或与此相关的事件时,人们就会产生恐惧焦虑。沃尔普指出要治疗这种恐惧焦虑,人们必须经历一种能抑制恐惧或焦虑的反应(放松)。也就是让放松的反应逐渐替代焦虑的反应。很显然,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

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一、把狗教成神经症: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首次发现了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为了计量狗在实验期间分泌唾液的量,他为每一只实验的狗做了一个小手术,即改变了一条唾腺导管的路线,唾液通常是通过一条唾腺经过导管流入狗的口腔的,巴甫洛夫改变了这条导管的线路,使它通到体外。这样,就可以接取和计量由导管滴出的唾液。 待狗的手术口愈合后,巴甫洛夫便开始实验,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这说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应。但不久后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听到助手送食接近它时,即使没有看到肉,没有吃到肉也会流口水。 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他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说明狗形成了条件反射(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望梅止渴一提到过节送礼就会想到脑白金)。 后来,巴甫洛夫用圆形的图片代替铃声,让经由条件化后的狗看到纸上所画的正圆形的图画而会流口水,但看到椭圆形图形不留口水。 假如实验者故意把圆形图片逐渐改变趋向于椭圆形,结果变成又不像正圆也不是明确的椭圆形,处于两者之中,模棱两可,难以判断狗就会变得焦虑而乱吠,乱流口水,简单的实验都无法完成。虽然给予休息一段时间,仍不能轻易恢复,犹如患了焦虑症一样。 二、吊胆的羊: 假如让一只羊的前肢触电,但每次在通电之前给予事先的警告信号,如铃声,这只羊就会养成一个习惯,听到铃声就会提高警觉,赶快把前肢举起,免得被触电,而没有听到铃声时,就认为不会触电,

继续随意运动。可是假如对于这样一只已经被(条件化)训练好的羊,突然改变一个方式,即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给予铃声警告,而是突然给予触电,结果这只羊就不得不随时提心吊胆,把前肢一直弯曲,以便能及时躲避被触电。如此一来长期处在战战兢兢状态下的羊,就出现一些慢性焦虑症的症状。 提示:不能预先知道危险来临的时间,比预先知道危险的来临而造成的伤害更大。面对亲人的死亡,突然死亡和患病慢慢去世对人的造成的伤害更大。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三、内心矛盾的猫: 1943 年马瑟曼训练猫去按开关,以便获得食物。次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后,当猫去按开关,有时就突然给予电击,使猫感到痛苦,但有时却没有,猫按到开关获得食物。结果,猫处在又想按开关获得食物而又害怕触电的矛盾的情况中。这只猫出现了许多躯体性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四肢僵硬,如同注射了肾上腺素。 提示:内心面对极端矛盾,难于处理应付时,可以促成焦虑神经症的病状。 四、负担沉重的猴子: 1958 年布雷迪对猴子进行了一套实验。他把猴子固定坐在特制的椅子架里,让猴子四肢能自由活动,能随意伸手取食,但整体躯体却被捆住不能离开特制的椅子架。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猴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猴子,每隔 20 秒就在其脚上加以电击。然后训练这组猴子在每隔 20 秒的期间里,去按一个开关就能免受电击。也就是说,假如这组猴子能提高警觉,每隔一段时间记得去执行该做的任务按开关就能免遭电击。这样的实验进行了 6 小时,休息 6 小时后又恢复实验持续进行 20 天,结果发现有些猴子发生胃溃疡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 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

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

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行为主义理论的内容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

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

行为心理学书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心理学书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 论》 导读:本文是关于行为心理学书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希望能帮助到您!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经典的条件作用 经典的条件作用又叫应答条件作用或巴甫洛夫条件作用。他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最后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这就是初级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初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又可以引入一个新的中性刺激建立次级条件反射。由于人具有概念和词语能力,可以用概念和语词替代任何具体的刺激物,所以人能够以语词建立极其复杂的条件反射系统。华生曾经认为,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单位,意思是一切行为都可以通过分析还原为一个个(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这一看法后来由于对操作性条件作用和其它学习形式的发现被推翻了。但经典的条件学习的确是许多行为的获得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经典条件作用主要概念 1、强化:伴随条件刺激的呈现给予无条件刺激。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2、泛化:对一个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应,可以由类似的刺激引起。反过来说,条件反应可以迁移到类似原条件刺激的刺激

上。在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中,小阿尔伯特由对白鼠产生的恐惧反应,可以由白猫、小兔、狗乃至一块棉花引起。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也是泛化的表现。临床症状上许多恐怖症都有泛化情形,例如,一位妇女可能由一次外出偶然受惊而逐渐演变为害怕一切公共场所(广场恐怖症症状)。泛化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 3、分化:分化是与泛化相对的过程。在泛化发生后,继续进行条件作用训练,但只对特定条件刺激予以强化,对类似刺激不予强化,会导致有机体抑制泛化反应,只对特定条件刺激发生反应,这就是分化。分化意味着有机体逐渐能够分辨刺激物之间的性质差异。分化的形成是选择性强化和消退的结果。 4、消退:己形成的条件反射由于不再受到强化,反应强度趋于减弱乃至该反应不再出现,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概念对两个潜在的意义。其一是,如果一个行为得以维持,个体环境中一定存在使之得以维持的强化条件。因为如果不存在这种条件的话,该行为应该已经自行消退了。其二是,可以改变环境变量,使之不再包含强化行为的条件,促使行为消退。消退并非全面、永久性的遗忘,实验表明,如果对已消退的条件反射重新训练的话,所需训练次数要比原来建立该条件反射的次数要少,这一“节省”现象说明原来的条件作用训练残留了某种永久性的后效。它同时也使人想到消退很可能不是一种消极过程,而是一种对已形成的条件反应的积极的抑制过程。换言之,对一个已发生消退的条件反应来说,原来的条件刺激(它本来是强化物即将出现的信号)

心理学家华生

心理学家华生 华生(J. 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建者。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中。16岁时,华生进入了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并在5年后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190O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求学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且选学了神经学和生物学等课程。1903年华生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经杜威和安吉尔推荐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8年被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他在霍普金斯大学一直工作至192O年。这12年是他在心理学方面最有创造性的年月。1913年毕生的著名文章《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问世,行为主义正式产生。1914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他于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192O年毕生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后在纽约改行从商,经营广告事业,但仍然著书立说介绍行为主义。1925年他出版了半通俗的书籍《行为主义》,广泛地宣传他的行为主义观点。1930年以后,他完全转向从事广告商活动,直至1945年退职。他最后的几年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的。1958逝世。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外观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华生把心理或意识归结为内隐而轻微的行为。他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思维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在和轻微的反应。事实上,他把“思维”和“喉头的习惯”视作同义词。情绪是身体机构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是内隐、轻微行为的一种形式。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既然行为主义是彻底的机能主义,那它就当然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而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表现于外的反应,但反应的形成与改变则归因于有机体所受的刺激,反应紧随刺激出现。这便导致了刺激一反应的简化的行为公式。华生在其《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中写道:“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与反应”。他认为最基本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叫做反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华生强调心理学必须符合一般科学共有的预测、控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区别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

行为主义(心理学史)

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处在研究意识还是研究行为,或者是研究意识和行为的争论中。从洛克和贝克莱到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意识的,但是活着的有机体还有另一种资料,也是研究意识的学者感兴趣的,就是行为的资料。笛卡尔认为动物的动作是无意识的从笛卡尔以后,有很多人坚持这种观点。然而,动物行为继续引起心理学家的兴趣,因为这种行为似乎是有目的性的,因此是带有意识的特点。这些心理学家也有极少数人否定动物的意识像笛卡尔,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应该致力于行为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华生巴甫洛夫等。当然还有很多人主张心理学必须兼用这两种资料,当行为不足时可利用意识,意识不足时可利用行为,而单用一种技术如以意识内省为根据的语言报告,或非语言的行为的观察是不完全合适的。但是内省是受动机影响的,但在机能心理学的世纪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利用一切可能的技术如内省的语言的行为的而不理睬认识论。由于意识和行为的关系使我们有可能再信息足够时,任意把意识的资料转化为行为的资料。内省需要语言的报告,而语言的报告却就是行为,被试描述他自己的意识,而描述本身就是行为。任何一个实验者只要充分知道他的内省实验的经过情况,他就能够将意识的资料转化为行为的资料,这种实践曾被称为操作的还原,因为它以观察的操作本身代替了观察的对象。 华生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心理学。1913年他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论文是行为主义诞生的正式宣言,他对传统心理学方法和理论框架提出了公开的挑战,并阐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1919年他出版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一书,系统阐明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华生和詹姆斯、安吉尔一样坚持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 华生认为,如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就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要想使心理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把观察到的客观行为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即主张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 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行为既S-R的联结,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物理引发行为的原因多复杂,最后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这样,全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些物理化学变化而已。华生从严格的决定论出发,认为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而一定的反应也必然来自一定的刺激,因此可以通过刺激推知反应也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所以要确定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规律,以便预测和控制行为。 华生认为,反应有内隐或外显、遗传或习惯的之分,因此可把反应分为四类:⑴外显的遗传反应,如抓握;⑵内隐的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⑶外显的习惯反应,如游泳、打球等;⑷内隐的习惯反应,如思维活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华生在心理学方法上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法。华生认为一个人除了能对自己进行内省观察外,决不能对任何人进行内省观察。而在对自己内省观察中,也缺乏一致的标准,所以内省会给心理学带来分歧和混乱,应该大力提倡客观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