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上册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2.在分组合作活动以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情感与态度:理解数学模型来源生活,又为解决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而服务,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有序安排测量活动,并指导学生能顺利进行测量.

难点: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工具构造相似三角形模型.

关键:抓住测量方法,结合所学,进行问题的解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出课题

活动内容:

问题: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哪些?

处理方式:由一名学生口答:对应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其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今天我们要学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大树的树高、楼房等——板书课题.

活动课题: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或路灯杆)的高度.

活动方式: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活动工具: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为本节课奠定基础,同时揭示本节课课题,明确目标.

二、活动探究,体验方法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原理:这是直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影长和此时旗杆的影长.

处理方式:由小组交流、体会操作方法,把生活中的问题转为数学模型.教师注意点拨:把太阳的光线看成是平行的,构造出相似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相似得出比例式. 示意图:

说明:AE 、BC 表示光线,DC 表示旗杆,EB 表示人影长,AB 表示身高,BD 表示杆影长. ∵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

∴AE ∥CB .

∴∠AEB =∠CBD .

∵人与旗杆是垂直于地面的,

∴∠ABE =∠CDB .

∴△ABE ∽△C BD . ∴

BD

BE CD AB =. 即CD =BE BD AB ?. 因此,只要测量出人的影长BE ,旗杆的影长BD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了.

设计意图: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问题,使学生置身其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方法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原理:这是间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处理方式:由小组交流、理解、体会操作方法,在教师引导下构造出相似三角形,了解可测出的数量,并完成解题过程.教师提醒用此方法时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标杆与地面要垂直.

示意图:

如图,过点A 作AN ⊥DC 于N ,交EF 于M .

点拨:∵人、标杆和旗杆都垂直于地面,∴∠ABF =∠EFD =∠CDH =90°.

∴人、标杆和旗杆是互相平行的.

∵EF ∥CN ,∴∠1=∠2.

∵∠3=∠3,△AME ∽△ANC , ∴CN

EM AN AM . ∵人与标杆的距离、人与旗杆的距离,标杆与人的身高的差EM 都已测量出,

∴能求出CN .

∵∠ABF=∠CDF=∠AND=90°,

∴四边形ABND为矩形.

∴DN=AB.

∴能求出旗杆CD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从中感受到相似三角形的构造方法,同时复习应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方法3: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这是直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作为观测者.在他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固定镜子的位置,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通过镜子看到旗杆项端.测出此时他的脚与镜子的距离、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

处理方式:学生先独立思考体会操作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入射角=反射角”这一物理知识,并根据相似三角形完成解题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测量的数据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CD的长度

示意图:

∵入射角=反射角,∴∠AEB=∠CED.

∵人、旗杆都垂直于地面,

∴∠B=∠D=90°.

∴△EAB∽△ECD.

DE

BE CD AB =. 即 CD =BE DE AB ?. 因此,测量出人与镜子的距离BE ,旗杆与镜子的距离DE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

设计意图:结合物理上的知识“入射角=反射角”得到相似三角形,将物理与数学相结合,体会知识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活动内容1:

我们在应用以上几种测量方法时要注意哪几点?

处理方式:学生总结归纳.

运用方法1时可以把太阳光近似地看成平行光线,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身高.

运用方法2时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标杆与地面要垂直,在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

运用方法3时应注意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现象.

活动内容2:

同学们经历了上述三种方法,你还能想出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各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交流,集思广益.

思路点拔:1.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水平拖着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适当调整自己所处位置,当旗杆的顶端、三角板的斜面与眼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其他同学立即测出观测者的脚到旗杆底部的距离以及观测者的高度,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2.拿一根知道长度的直棒,手臂伸直,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使直棒刚好完全挡住旗杆,量出此时人到旗杆的距离、人手臂的长度和棒长,就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进行计算.

活动内容3:

上述几种测量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处理方式:交流、补充,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三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无需复杂的测量工具.方法1最好操作,只受太阳光的限制,在有太阳光的前提下选择方法1较好,方法2与方法3相比,操作过程相差不多,但从计算过程来看,选择方法3较好.缺点:误差较大、需多人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高4米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为6米,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长为24米,则该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________米.

2.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筒测量某建筑物高度的示意图,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该建筑物CD的顶端C处,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那么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A.6米 B.8米 C.18米 D.24米

第2题图

3.如图,亮亮蹲在地上,颖颖站在亮亮和楼之间,两人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当楼的顶部M、颖颖的头顶B及亮亮的眼睛A恰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人分别标定自己的位置C、D.然后测出两人之间的距CD=1.25 m,颖颖与楼之间的距离DN=30 m,颖颖的身高BD=1.6 m,亮亮蹲地观测时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0.8m.你能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帮助他们求出该住宅楼的高度吗?

第3题图

处理方式:学生对于1、2两题学生较容易得出答案,第3题有难度,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师生共同完成第3题的书写过程教师找学生口述过程.

解:过A作CN的平行线交BD于E,交MN于F.

由已知可得FN=ED=AC=0.8 m,AE=CD=1.25 m,EF=DN=30 m,∠AEB=∠AFM=90°.又∠BAE=∠MAF,

∴△ABE∽△AMF.

∴BE MF =AE AF

..

即1.6-0.8MF = 1.251.25+30

. 解得MF =20.

∴MN =MF +FN =20+0.8=20.8(m).

所以该住宅楼的高度为20.8 m.

设计意图:本题组注重知识点的直接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盘点收获,总结串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有何感想?

你学会了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过让学生积极反思所学,大胆发言,谈收获或困惑,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几个方面的专题作一个条理的,清晰的认识,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养成数学思考和反思总结的习惯.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旗杆的影子长6米,同时测得旗杆顶端到其影子顶端的距离是10米,如果此时附近小树的影子长为3米,那么小树的高是___________米.

2.如图,AB 表示一个窗户的高,AM 和BN 表示射入室内的光线,窗户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BC =1米,已知某一时刻BC 在地面的影长CN =1.5米,AC 在地面的影长CM =4.5米,求窗户的高度.

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落实目标

基础题:助学4.6不带星号的.

提高题:助学4.6带星号的.

实践题:任务:全班同学每五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分头到户外自行选择你感兴趣的测量对象进行实际的测量,如旗杆、楼房、树、电线杆等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编外侦探:一盗窃犯于夜深人静之时潜入某单位作案,该单位的自动摄像系统摄下了他作案的全过程.请你为警方设计一个方案,估计该盗窃犯的身高.

设计意图:通过做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本节知识.课外习题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好的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 册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斜边 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图1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30 o 45 o 60 o sin α cos α tan α 1 图2 h i=h:l l B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 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 2、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 3、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 4、在Rt△ABC中,∠C是直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4,c= 25,求tanA、tanB的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李艳娟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这两节内容。统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 1 图 3 图4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①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②平方关系:③商数关系: 图2 h

北师大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这两节内容。统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图 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 的对边 A A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的对边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 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 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 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 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2 1 22 2 3 1 cos α 1 23 2 2 2 1 0 tan α 0 3 3 1 3 — cot α — 3 1 3 3 0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不错!)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正切: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常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 ”乘以“A ”; ④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例 在Rt △ABC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锐角A 的正弦值( ) A.扩大2倍 B.缩小2倍 C.扩大4倍 D.没有变化 2. 正弦.. :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 A A ∠=sin ; 例 在ABC ?中,若90C ∠=?,1 sin 2 A =,2A B =,则AB C ?的周长为 3. 余弦: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例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0°,底边长为23,则腰长为( ) A .4 B .23 C .2 D .22 4.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 中,∠A ,∠B 均为锐角,且有|tan 3|2sin B A -+ -(例 △ABC A .直角(不等腰)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不等边)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5.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当从高 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6.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 30 o 45 o 60 o sin α 2 1 22 2 3 cos α 23 2 2 2 1 tan α 3 3 1 3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锐角三角函数 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3 三角函数的计算 4 解直角三角形 5 三角函数的应用 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 ”乘以“A ”;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正弦.. :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斜边 的对边 A A ∠=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斜边 的邻边 A A ∠=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2 1 2 2 2 3 1 cos α 1 23 2 2 2 1 0 tan α 0 3 3 1 3 — cot α — 3 1 3 3 0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 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

2020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全)

2020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1课时 §1.1.1 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 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 梯子的倾斜程度 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 (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2) 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 3) 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 想一想(比值不变) ☆ 想一想 书本P 2 想一想 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 正切函数 (1) 明确各边的名称 (2) 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3) 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 的对边与 ∠A 的邻边的比值。 ☆ 巩固练习 a 、 如图,在△ACB 中,∠C = 90°, 1) tanA = ;tanB = ; 2) 若AC = 4,BC = 3,则tanA = ;tanB = ; 3) 若AC = 8,AB = 10,则tanA = ;tanB = ; b 、 如图,在△ACB 中,tanA = 。(不是直角三角形) (4) 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A B C A B C ∠A 的对边∠A 的邻边 斜边 A B C

(完整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2)班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最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 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

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地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一章:圆。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除了这一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圆这章中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 的重点。 难点: 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学经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 A A ∠=sin ; 3.余弦:

图1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30 o 45 o 60 o sin α cos α tan α 1 图2 h i=h: l B C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 的对边 A A ∠=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 的邻边 A A ∠=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

2019-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cos 30°的值为( ) A.12 B.32 C.22 D.33 2.如图,已知Rt △BAC 中,∠C =90°,AC =4,tan A =12 ,则BC 的长是( ) A .2 B .8 C .2 5 D .45 (第2题) (第3题) 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D 点,已知AC =5,BC =2, 那么sin ∠ACD 等于( ) A.53 B.23 C.253 D.52 4.若3tan (α+10°)=1,则锐角α的度数是( ) A .20° B .30° C .40° D .50° 5.已知cos θ=0.253 4,则锐角θ约等于( ) A .14.7° B .14°7′ C .75.3° D .75°3′ 6.如图,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测量旗杆高度的活动中,已测得仰角∠CAE =33°, AB =a ,BD =b ,则下列求旗杆CD 长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CD =b sin 33°+a B .CD =b cos 33°+a C .C D =b tan 33°+a D .CD =b tan 33° +a

(第6题) (第7题) 7.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切值是( ) A .2 B.255 C.55 D.1 2 8.在△ABC 中,∠A =30°,∠B =45°,AB =2(1+3),则BC 等于( ) A .2 B. 6 C .2 2 D .1+ 3 9.如图,在高楼前D 点测得楼顶的仰角为30°,向高楼前进60 m 到C 点,又 测得仰角为45°,则该高楼的高度大约为( ) A .82 m B .163 m C .52 m D .30 m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钓鱼竿AC 长6 m ,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 长3 2 m ,某钓者想看看鱼 钓上的情况,把鱼竿AC 转动到AC ′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 ′C ′长为3 3 m ,则鱼竿转过的角度是( ) A .60° B .45° C .15° D .90°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α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则tan α=________. 12.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tan 30°,cos 60°),则k =________.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 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图1 图3 图4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①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②平方关系:③商数关系: 8.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 图2 h i=h:l A B C

(完整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图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 的对边 A A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的对边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 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 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 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2 1 22 2 3 1 cos α 1 23 2 2 2 1 0 tan α 0 3 3 1 3 — cot α — 3 1 3 3 0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 1 图 3 图4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 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 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①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30 o 45 o 60 o sin α cos α tan α 1 图2 h i=h:l B C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王晓晓 一、教学容分析: l、本册书的主要容主要有:二次函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统计与概率。 在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过程中,在锐角函数值与边的比值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概念,并用数学符号做出表示,便于说明和解决许多涉及三角形计算与测量的实际问题。教材把解三角形的知识融入到现实背景中,可以结合比、比例、图形相似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说理证明,加深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作好理论准备。 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认识、研究函数的方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学习,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领会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探究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特性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数学的其他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用从函数的角度考察问题,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领悟函数的应用价值。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讨论为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思想奠定基础。 对于圆的学习,则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用对称的观点观察图形,以“变换”为工具深入探索,获得一批几何事实。关注圆与直线形之间的在联系,形成对圆和几何图形的整体性认识。探索活动中关注识别复杂图形中几何要素和基本图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关注图形的整体结构和运动变化(图形的位置关系),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理,确认有关结论。 《统计与概率》一章中,主要目的是对前面学过的容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和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重新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试验操作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关系和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在联系。 2、教材设计与容组织的考虑 (1)为了能够准确刻画物体的倾斜程度及对坐标平面中直线“斜率”几何意义的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先引入“锐角的正切”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接下来讨论正弦、余弦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这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此时的“三角函数”实际上是“三角比”。知识的发生是为了适应算的需要,教材通过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再现了“三角学”源起的历史进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 册教学计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视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这两节内容。统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

(完整版)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30 o 45 o 60 o sin α 2 1 2 2 2 3 cos α 23 2 2 2 1 tan α 3 3 1 3 图2 h i=h:l B 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