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危机与世界战略格局

金融危机与世界战略格局

金融危机与世界战略格局
金融危机与世界战略格局

金融危机与世界战略格局

军事理论教研室薛军楼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正在席卷全球,其杀伤力之大,前所未有,国际社会虽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世界经济进一步衰退,其主要表现为:股市、油价爆跌,失业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东山再起,持续的经济危机必然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甚至引发国家间的军事冲突甚至战争。目前世界形势用一段话来概括就是:经济上一片恐慌,政治上危机四伏,少数国家已经开始出现社会动荡(如泰国、印度出现动乱,法国出现工人大罢工)。

大家知道,每当历史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时期,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甚至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如1929 年至1933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出现了美苏称霸,“两极”对抗的世界战略格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冷战时期。冷战持续了大约半个世纪,终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而告结束。从此,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时代。那么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会对世界战略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多极化时代是否会就此到来?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战略格局变化可能带来的挑战?

一、美国为什么要挑起这场金融战争?

这场经济危机表面上看先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后来漫延到金融领域,变成金融危机,现在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形成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关于危机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长期从事军事问题研究的人员,我认为这是美国蓄意挑起的一场“金融战争”,或者说是“货币战争”。

新、老工业国为争夺殖民地控制权而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新、老工业化国家为由谁控制主宰世界而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46年以后,在老工业化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之间(包括前苏联阵营及红色中国)发生了以意识形态斗争和代理人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全球“冷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国际形势表面的平静之下,正孕育着一系列新的重大国际危机。未来人类仍可能面临新的(第四次)世界大战。但这场战争的主题已不是传统工业

时代的战争主题:为控制领土和人口而战;而是为全球资源的资本控制权和全球金融的控制权而发生的两线战争:资源战争和金融战争。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将决定一切民族国家在未来一体化的全球新秩序中,能够以什么地位和经济权利而继续生存下去。传统的战争理论认为,战争必须具有“暴力性”特征,但是“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理论的提出,早就突破了传统的“战争一定是暴力对抗”的限制,特别是“超限战”理论的提出,使得战争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扩展。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战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我们传统认为的充满硝烟的战争,另一种是看不见的战争,单从对经济的摧毁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上看,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场从美国爆发的迅速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迄今为止已将全世界数万亿的财富蒸发干净,大多数国家经济开始陷入停滞或衰退,其毁灭性并不亚于任何一场真正的超大规模的战争,甚至可以称之为“金融核战争”。

美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金融战争呢?

冷战结束后,美国战败苏联一举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军事、金融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遥遥领先。为保障本国利益和绝对优势,美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9.11之后,美国被迫进行了战略收缩,首次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理论。根据这个战略,美国有权在危机尚未出现或初露端倪之时,使用武力扼杀它。2001年10月8日爆发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20日又爆发了伊拉克战争。

(一)内忧外患中为转嫁危机,美国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金融战争

据美国经济学者研究,伊拉克战争以来显性开支已超过8500亿美元,隐性开支超过3万亿美元,远远超过越南战争以及朝鲜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除二战外开支最高的战争,美国还在继续向战争黑洞中扔钱。而近几年来美国的财政赤字也在逐年提高,到2008年已高达创历史记录的4380亿美元。战争、赤字已经让美国捉襟见肘,更糟糕的是美国又盯上了伊朗,照美国的个性,拿下伊朗势在必得,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崛起、欧盟力量的增长也让美国内心颇为不安。美国国内要求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撤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内忧外患中,为了转嫁庞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早就开始预谋对外发动一场新的战争。

那么这场新的战争会是怎样的情形呢?美国的战略家们会设计这样一个金融陷阱,把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巨额资金牢牢套住,再通过贬值予以蒸发,釜底抽薪。这样既能保障美国的最大利益,维护美国的霸权,又能打垮未来的威胁力量。——就是这场正在上演的“突发性”的国际金融危机。

1.战前酝酿——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的“突发”,是在各国预先未知的情况下发生的,对美国来说是早有预谋、早有准备的。我们知道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次房贷款非常容易且利率水平较低,银行大量为那些信用记录和偿还能力不高的贷款者贷款买房,美国住房市场呈现出持续繁荣的景象,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迅速发展。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布什政府明显放松了对银行信贷的监管力度。近二年来,住房利率开始不断调升,住房市场开始持续降温,致使贷款者无力偿还,违约客户不断出现。当大量违约客户出现时,银行的坏账就大量增加,进一步引发按揭提供方倒闭案的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于是就产生了次贷危机。事实上,利率的调升以及房价的降温,还不都是由银行一手掌控!

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6年春季就开始逐步显现,自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就不断有银行宣布盈利预警、重大亏损以及倒闭,受其影响欧美股市全线暴跌。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2.雷曼兄弟,打响金融战争的第一枪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布什政府就开始多方“围剿”次贷危机,以美国多年来引领世界经济、应对危机的丰富经验和位居全球首位的经济实力,非但未能有效地阻止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甚至还有引发危机进一步恶化、蔓延之嫌。2008年9月14日华尔街传来噩耗,经营了158年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因政府拒绝为收购者提供资金担保,雷曼兄弟的竞购者们相继退出,雷曼兄弟被送上了破产清算之路。此次破产以6130亿美元的债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案例。此次破产使各国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我国的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七大银行损失10亿多美元,张学友据说也有上千万港元的损失。欧美股市持续暴跌。

这一噩梦仅仅才算刚刚开始,接着人们相续看到昔日辉煌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全军覆没: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剩余的两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宣告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从华尔街爆发的这一金融地震迅速演化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金融海啸,席圈世界:所有的富国——高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国家和所有的人口大国(包括中国)都被卷入,连富尖欧洲、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冰岛小国也无法幸免,面临近1000亿欧元外债破产的可能。扑面而来的金融海啸,一时间让世界陷入一片恐慌……有谁会预想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会以金融战争的形式全面引发?但我们仔细想想,如果能够通过战争获得发展先机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是金融战争?一场席卷世界的金融战争,为什么不可以当它作一场世界大战?在惨烈的现代战争中与其互相使用核武器同归于尽,为什么不能借声势浩大的金融危机之手消灭对方于“无形”?

(二)美国想方设法拉对手下水

战争伊始,美国作为最大的“受害者”,每日通过媒体轰炸式的报导不断地摧毁人们的心理防线,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确切地记得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金融业究竟有多少家金融机构破产、多少家大型企业陷入困境以及一共造成了多少天文数字的巨额损失——因为这些数字每天都在不断刷新。总之,美国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且危机还在迅速向汽车等其他实体领域扩散,悲观的气氛笼罩着全球……美国趁大家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先利用密集的宣传战赚取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担忧,同时想尽一切方法拉对手淌入这场浑水。

手段之一:发放天文国债套债权国埋单

几经波折,2008年10月2日美国政府终于通过了高达8500亿美元的援助方案。这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细心人士很快发现,美国财政部已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将美国国债的发行额度上线从10.6万亿美元提升到11.3万亿美元。很显然,美国的这一8500亿美元救援方案的资金主要靠美联储发行国债的方式获得。即在扭转日益严峻的全球经济问题上,华尔街想再次把次贷危机的举世包袱通过发行国债转嫁给所有外国的政府投资者、借款者。

鉴于中国现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美国国债高达585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一时间中国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出于各自

的目的,美欧的各种媒体、政府高官和发言人紧跟造势。前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10月8日表示,现在“中国是美国的银行”,如果中国这次不伸手协助美国解困,“美国会死得很惨”。媒体上甚至出现了《只有中国人才能救美国》的标题。中国的“重要性”突然间被各国毫无争议地认同了。有舆论称,8500亿美元的华尔街救市计划,有四分之一可能要靠中国人民支持。但我们看到,救市方案公布后G7国一直按兵不动,没有任何明白的表示,而中国央行发言人则在8小时后率先表示欢迎。随后有消息称,中国可能认购多达2000亿美元。

中国政府购买巨额美国国债究竟是无奈之举还是现实选择?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说,如果中国决定不再购买更多新国债债权,抑或抛掉手中的债权,那么美国的前景将是一个悲惨世界;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是,中国自己也成了一贫如洗,且是输在了美国的家门口,还要看着美国的脸色索要中国的债务……然而中国2000亿美元的出手相助,对美国的金融危机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面对美国10万亿美元的房产黑洞,2000亿美元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极可能是历史性的竹篮打水一场空……相反,如果将此2000亿美元用于刺激中国经济,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问题很清楚了,美国利用巨额债券套住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债权国,实质上是想以此作为要挟为美国的巨额亏空买单(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已没的选择)。如此一来,美国不仅能将他国的经济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将对方深深拖下金融危机的浑水,以消减其因两次战争国力的极度损耗,恐为他国迎头赶上的后顾之忧。真可谓一箭双雕!此后我们将看到,美国还将使尽混身解数,继续压中国人民币升值。

手段之二:借美元贬值,蒸发他国财富

人民币升值究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会对我国支柱产业——出口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削弱其国际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威胁到出口企业。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投资,因为这会使外商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外商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这从东莞和浙江的出口企业的大量裁员已能看出一斑。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如果人民币升值,大量境外短期

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货币危机。第五,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几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因美元贬值已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

也许有人还记得当年的《广场协定》。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从1980年开始与美国间的GDP差距逐年缩小,直至后来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美国心里很是不爽。1985年,美国拉拢7国集团中的其它五国,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定》,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协议的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根据协议,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60日元。里根政府坚持认为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克林顿政府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仍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通过汇率变化,外国的投资者通过巨额资金在日本的一进一出,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转移到美国去了。美国政府对日本进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经济阻击战!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代表某个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我会在此之前,如1983年,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

旺的十年”!

这里说的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能想象美国在这场金融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臵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金融战争,以美国完全胜利而告终!!

日元的升值曾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现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绝于耳,针对人民币的围攻,他们早就开始行动了!五年来约有1.75万亿美元的热钱涌进了中国,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体系、民间信贷市场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中国股市、房地产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三年来中元连续升值、美元不停贬值,从1美元兑8.2元到今天兑 6.85中元,差价近25%。有前沿学者称美元三年来的贬值致使中国损失10万亿人民币,这接近2007年中国 GDP的一半。

《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金融战争早已打响,我们怎能对此熟视无睹?!

我们怎能一厢情愿的坚持认为西方的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就是如此完美,西方经济的神话牢不可破?还有人呼吁进一步增持美国国债,还有人要去华尔街抄底,自愿上钩?!

手段之三:操纵国际油价,拖垮产油国经济

在美国的这场金融战争中,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为代表的石油出口国遭到重创。危机爆发的开始,俄罗斯总理普京曾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说,俄罗斯经济对外资而言是“平静的港湾”,然而很快形势急转直下。随着国际油价的暴跌,由7月时每桶147美元的新记录直至跌破36美元时隔仅仅5个月!以石油出口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俄罗斯,8年来用石油换取了极为可观的财富,拥有位居世界第三的5000多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一个“大国复兴”之梦正在升起。然而油价的暴跌使俄罗斯的复兴之梦出现了黯淡之忧。36美元,这一价格意味着俄罗斯每出口一桶“黑金”将亏损28美元!

一直以来石油是以美元结算的,操纵油价的暴涨暴跌,对美国而言举手之劳而已。我们只需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国际金融货币组织、评级机构、世界

银行、华尔街的这些金融大鳄们以及美国财政部它们之间那种若隐若现、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美国的操纵下,几年来高价石油先是耗掉了石油进口国的庞大资金,如今美国又要收拾石油出口国了!

美国学者施魏策尔在《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透露了里根政府是如何不择手段打垮苏联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操纵国际石油价格。针对苏联的经济极大的依赖石油出口的现状,美国千方百计压低油价以耗尽苏联的外汇来源,迫使其陷入经济困境,进而瓦解苏联人对国家制度的信心。当时苏联产油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只要石油价格每桶下降一美元,苏联就将损失10亿美元。一个快要被人们遗忘的事实是,苏联解体的前10年正是国际油价暴跌的10年。于是几年下来,盛极一时的当时唯一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相持对抗的强大苏联被经济活活拖垮了。能够像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决战于千里本土之外,在不动声色中利用极低廉的“成本”把这样一个巨大帝国彻底击败,最后自己荣登世界霸主宝座,这场金融战争导演得真可谓出神入化啊!时隔多年,我们仿佛看到历史的同一幕又在同一片天空下重演。

金融风暴下的俄罗斯已无法重现去年800亿美元资本净流入的风光场景,仅10月份俄罗斯资本外流已达到创纪录的500亿美元,排名前25位的富翁在此次危机中亦已损失了2300亿美元。“现在,石油是我们的命运。但讽刺的是,它却不由我们确定”,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副总裁费敦说。目前,为了应对卢布贬值,俄中央银行应经消耗掉了1610亿美元,占其外汇储备总额的1/4,而同期,外国及俄罗斯本国的投资者却撤出了高达2110亿美元的投资。美国智库保罗.桑德斯评论说,如果当前的石油价格持续一年,俄罗斯也许还能挺得住,但如果此价格持续2-3年,对俄罗斯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不排除经济危机将演变成政治危机”。

受油价暴跌打击的不止俄罗斯,伊朗的财政收入有80%依赖石油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月发布的报告认为,如果油价跌倒每桶75美元以下,从中期来看伊朗的财政支出就将出现困难。路透社评论说,油价下跌将加深伊朗政府内贾德的执政危机。这恐怕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吧?

依靠丰厚的石油收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得以在国内推行一系列社会福利计划和制定极具“个性”的对外政策,而国际油价的暴跌,将使以“世界左翼反

美领袖”形象出现的查韦斯在经济和执政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有评论称,国际油价下跌,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有可能被迫消减军事预算,“反美的力道恐将不若以往”。

不仅仅是债权国面临着血本无归的悲惨结局,不仅仅是货币升值将带来本国货币的巨额损失,不仅仅是石油出口国面临着过低油价的严重打击,不仅仅会有全球股市的剧烈动荡(迄今为止全球股市市值已蒸发32万亿美元),在这场金融战争中我们还将看到更多金融机构的破产、华尔街更多金融诈骗案的曝光,当然还会有更多国家成为受害者。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全球经济都将放缓甚至衰退,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美国,也有个别学者认为这次的金融海啸也好,金融战争也罢,中国是始作俑者,是挑起危机的主要根源。长期以来,中国和美国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过程中,在比较优势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居于生产低端、美国居于生产高端的国际分工格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多由中国生产,而高科技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则由美国生产。这种格局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市场贸易秩序下,也没有什么。但是假如增加进另外一些因素,就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各国的贸易政策。长期以来,中国鼓励对外贸易,采取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维持低劳动成本等措施,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出口产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正常的市场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比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衬衫1美元一件,以及中国产品到处被控低价倾销就是很好的证明。

这样低价出口无异于白白送给人家东西,其实际是用中国的资源、劳动力来养着别国人,用中国的税收来补贴别国人。由于中美贸易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极大,因此,美国是这一割肉喂鹰式的外贸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粗略算一下,中国外汇储备现在实有约2万亿美元,就算其中1万亿是和美国贸易所得,由于这1万亿的产品其正常市场价当在三四五倍甚至六七八九十倍以上,以五倍算,这1万亿美元的产品实际价值当为5万亿,就是说,为了积累这1万亿,中国白白送了美国4万亿美元。这4万亿全是中国的税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着的。美国有了这4万亿后,原来用于生产这些产值的资本就必然转而他用,不再投资于生产这些产品了。到哪里去了呢?投资或投机了。

投资或投机的去处,主要是房地产。所以这些年美国的房地产异常火爆,

带动相关的金融服务业也异常增长。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就是这种格局和发展状况。但是现在变了。一切都变了。变化的起点在于中国以人为本新政的实行。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在长期的放血式发展后,终于被迫回头解决积累下的虚症了。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了,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社会保障扩大,出口退税大幅减少,出口补贴被逐步取消,环境保护日益增强,资源节约控制不断严厉。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切产品的成本都上升了。尤其是出口产品的成本直线上升了。结果,出品商不能再继续过去那样低成本的出口了。也就是说,中国不再这样大手笔地几万亿美元送人了,同样,美国也就不再能享受这样免费的大餐了。这样的一个转变,即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急升,在美国会激起什么后果?这数以万亿计的产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不大,美国人不能说不要就不要,美国人节衣缩食也没法避免不买。买就得承担上升的成本,就得多付钱。而美国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入是相对固定的。美国人有两条路,一是多发美元,但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这一招也试过了,美国人显然不能承受这一后果,目前尚处于有限的放弃中。二是削减开支。美国人必须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来填补这一方面开支的增加。现在主要是这一招。但这会使美国人在其他方面的开支急剧收缩,首先削减的,必然是过去普遍高消费的领域,这必然带来其他消费和投资或投机的减少,直接导致美国房市的衰退,房地美、房利美的坍塌就是明证,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二、危机四伏,路在何方?

1.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无非有三种可能:V型,L型,U型,第一种可能是最理想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第三种可能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避免出现的是第二种情况。

2.自由贸易体系可能会受到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可能东山再起,伴随着经济衰退,世界各国失业人数急骤上升,英国失业人口十几年来首次突破200万,日本的失业率达到4.5%,已经到了临界点,美国有上千万人失业,失业率已达到7.6%,我国城镇失业率高达9%,城镇失业人口2400万,还不包括今年新增大学毕业生600万,700万新增加的城镇就业人口,500万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另外还要新增加200万,所以中国的就业形势是特别严峻。预计2009年全球的失业人口将达到2亿1千万。失业人口增加,政局就会不稳,金

融危机——经济危机,最后就会出现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马来西亚政府是这样被推翻的。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出现内乱,你像我们周边的印度、泰国等,法国前一阵子也出现工人大罢工。为了减缓国内的就业压力,许多国家都出台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求自保。这不禁让我们想起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1930年美国通过了两个臭名昭著的法案,接着提高2万多种商品的关税,导致股票崩盘,经济危缩,1930年美国进口44 亿美元,出口24亿美元,三年以后的1933年美国进口只有15亿美元,出口21亿美元,3年内全球经济下降了66%,经济下降了2/3,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最后还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解决了问题。“如果商品不能越过边境,那么士兵就会越过边境”,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是最最危险的,比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本身更危险。贸易保护的结果可能导致新的世界大战。那么这一次的贸易保护主义和1930年的时候也不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遭到全世界的一致反对,所以在玩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法上也还是有区别的,一是公开的,赤裸裸的。你像美国,奥巴马上台以后提出了一个8000亿美元的经济剌激计划,增加6000人的就业岗位,这是好事,但是在这个计划当中的有些条款存在严重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比如说基础建设的钢材必须要用美国自己生产的,就业也要优先考虑美国自己公民等等,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严厉批评,因为去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是503万吨,对我们影响很大。奥巴马的这一政策国内有的也不支持,你像波音公司就站出来反对,你说解决6000人就业,如果其它国家报复,就会失去6万个就业机会。贸易保护主义的第二种手法就是羞答答的,你像法国,要求企业在本国投资,意大利政府要求公民买自己的食品,印度限制中国玩具出口等;第三种就是悄悄地,美国逼中国人民币升值,这也是一种金融保护主义。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那后果不堪设想,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自由贸易体系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就会出现倒退,到那个时候,世界经济就会出现严重衰退。值得庆幸的是在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表示最少在一年内各国不会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3.美元的地位会受到动摇,多极货币体系将建立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

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布雷登森林协议,美元和黄金挂钩,其它各国的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上个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美元危机加深。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森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为克服国际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再磋商,最终于1971年12月达成“史密森学会协议”。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美元汇价走向浮动。后实行浮动汇率。这一次金融危机,美元的地位受到更大的挑战,挑战的结果可能有三种结局:第一种战略结局:美元霸权地位更加牢固,仍然是世界唯一流通货币,欧元、人民币、卢布依然只在小范围内流通。

第二种战略结局:美元、欧元、人民币、卢布等货币成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世界形成多极货币体系。

第三种战略格局:美元失去国家信用,彻底崩溃,多强货币崛起,逐步在各自影响力范围内流通,世界形成多极货币体系。

从世界目前战略态势和美国实力基础来说,从各国战略心态和意图来说,大家知道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撰文表示要建立一种无国家背景的世界储备货币(欧元),在G20峰会上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了该项主张,其它各国也不同程度地表示跟进,美国在这之前拉拢日本支持美国,所以希拉里亚洲之行的第一站仍然是访问日本,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也是作为奥巴马第一个应邀访美的外国领导人。现在中俄总理会务已达成协议,两国贸易已本国货币结算。这已经是一种大的趋势,所以第二种战略格局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多极化和单极化战略较量的结果。

三、多极化时代是否真的就要来临?

美国单极化战略,是一个战略体系,包括:金融单极化、经济单极化、科技单极化、政治单极化、军事单极化、文化单极化等整套体系。只有这种战略体系的建立,美国的单极化战略才能持久稳定。

世界多极化,其实也是一个战略格局体系,具体包括金融多极化、经济多极

化、科技多极化、政治多极化、军事多极化、文化多极化等整套体系。只有这种体系的建立,才最终形成稳定的世界多极化战略格局。所以,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就是大国在金融、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斗争,以取得自己最大的影响力和战略态势。这种斗争是持久的、综合的、激烈的、残酷的。

美国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第一阶段是赖账,转化危机。通过降息、美元贬值、多印刷美钞等措施,看能否通过赖账等手法,使自己度过危机。所以,美国降息,世界各国都纷纷降息,多强出招,基本和美国相符,避免美国赖账,转化危机,让多强买单。

第二阶段是挣扎。挣扎的主要手法是抢夺、威胁和挑起纷争,如主动利用本身的军事战略优势,抢夺世界其他富国财富;如利用军事战略优势,威胁其他多强让步;如挑起多强之间的纷争,美国好渔翁得利。这三种手法都难以如愿,一是多强之间相互合作,美国无从下手;二是因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造成美国战略行动能力受限,打弱一个国家可以,侵略一个国家,风险太大,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例如伊朗、叙利亚等。三是多强金融合作将越来越强,美元流通市场将逐步减少,影响力也逐步减弱。这是大势,美国独自左右不了。

第三阶段是战略合作。战略合作的基础是战略斗争和对抗,美国不会乖乖地让出世界货币的铸币权,只有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选择合作,以维护自身最大战略利益。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没有人去指责美国,这一次美国受到了世界国家的普遍指责和严厉批评,一是批评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二是批评华尔街的资本家为富不仁,过于贪婪………美国的地位真正受到挑战了。

四、中国应如何应对多极化的挑战?

温总理说过:“危机,危是风险,机就是机遇。金融危机对于我们中国也是一种机遇。”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应对。战略格局的调整会使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动荡,中国应该抓紧军事力量建设,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一是中国要不要充当英雄去救美国?大家知道,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从地缘上看,美国和中国位于太平洋东西两岸,从经济上来看,中国和美国互补性强,美国主要是以出口高端产品为主,中国是劳动密集型大国,是世界加

工制造业基地,中美有那么大的贸易顺差。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是有很大好处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美国经济虽遭到重创,但美国的军事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美国仍然是世界顶尖的强国。所以,中国在策略上还是要加强与美国的对话与合作,利用我们外汇储备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事务中多发挥作用。当然,美国的国债该买还要买一些。另外,中国应该和欧洲强化合作关系,尽量要把欧洲推到挑战美国霸权的前台。前不久,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超主权的世界储备货币,现在超主权的货币只有“欧元”,人民币直接挑战美元存在风险,奥巴马对此马上做出回应,说美元依然还很坚挺,建立超主权货币没有必要。

二是中国要从民族复兴的大局,从长考虑,灵活处理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我国周边很多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升温,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中国在处理危机时要有这么三招:一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寸步不让。2008年的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反复耐心的工作和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其目的就是因为老“萨”上台后,法国的经济状况不佳,为了转嫁国内危机,法国总统经过周密考虑,决定要找一个够份量的大国来事端,于是才会见达赖。美国制造了一个“台湾问题”,法国人也想人为地制造一个所谓的“西藏问题”。老萨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绕法国的周围转了一圈,就是撇开法国,西藏问题关系到我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态度是很强硬的。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前一阵子法国总理、政要频繁到中国来,算是陪礼道歉。所以说中国政府在处理关系到中国核心战略利益的问题时该硬时一定要硬。

二是该出手时要出手,主动出击。这次金融危机,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但美国的霸主地位已岌岌可危,美国已无暇顾及其他国家的问题,也无力顾及其他地区的争端。美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被迫进行战略收缩,全力应对国内的经济问题。因此,奥巴马上台后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国内的经济,争取人民的支持,兑现竞选时的承诺。而要稳定美国经济,必须要中国的配合。这一形势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在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好的同时,要改变过去被动应付的局面,有时候不妨主动出击。

中日围绕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端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

一直维持对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过去在江泽民时代,有一些老干部成立了“保钓协会”,要到那去维权,为了避免和日本发生正面摩擦,政府不让去。去年12月8日,中国海洋局下属的东海海监总队“海监46”号和“海监51”号经过周密准备,于上午8时左右正式进入钓鱼岛12海里范围实施巡航。这也是中国执法船首次进入钓鱼岛12海里区域进行维权巡航,目的在于宣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12月8日,中国出人预料地派出海上执法船巡视钓鱼岛。是中国一次主动性的、大胆的战略刺探。因为此时的日本正面临着政治上的洗牌格局。自小泉纯一郎下台以来,日本已连续换了三任首相。最近麻生态朗的支持率又一次跌到了25%以下。可以预料,麻生太郎极可能又是一个短命的首相,目前自民党正面临着下台的考验。此时中国剑指钓鱼岛,正是刺探日本可能出现的反应。应当说这次刺探非常成功。日本方面反应迟钝,从上午9时40分,直到下午17时30分,前后用了8个小时,日本竟没有做出有力地反应,与以往立即派出大批保安船和小型军舰驱赶大为不同,显示日本政府和军方不知所措,直到下午才向中方提出抗议,可以说日方对中国的行动研究了整整6、7个小时,只有口头上的抗议而没有采取大的行动。从那霸军港出发,到达钓鱼岛不需要2个小时。日方只派了三艘小型保安船,说明他们没有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另外,中国海军出兵亚丁湾,打击索马里海盗,为中国商船互航,也是一次主动出击的行动。中国海军一直是近海防御战略,能成为一个蓝水海军,一直是国人的梦想,这一次利用国际社会提出打击海盗的绝好机会,中央军委快速作出决策,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令人振奋!

三是以“拖”待变。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该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忙碌的不只是菲律宾,时隔两周,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在3月5日中午登上我国南沙的弹丸礁慰问岛上驻军,并访问光星仔礁,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其“主权”。

南沙群岛是中国四大海岛之一,也是面积最广、位臵最南的群岛。它南北长550多海里,东西宽约400海里,分布着23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最大的太平岛面积为0.43平方公里。1969年,勘探发现南沙群岛一带有极为丰富的油气储是,基于经济利益,菲律宾、越南等国开始蠢蠢欲动,并且逐渐为“国际承认”

作行动铺垫。

1970年和1971年,菲律宾派兵先后占领了3个南沙岛屿,如今占领总数达到8个。菲律宾当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并实际控制的马欢岛、南钥岛、中业岛、西月岛、北子岛、费信岛、草沙洲和司令礁等8个岛礁,位于菲西南部省份巴拉望以西230海里左右,总面积约为79公顷。黄岩岛是我国中沙群岛东部边缘岛屿,北距广州600海里,西距菲律宾苏比克湾123海里左右。经过近30年经营,菲律宾已在所占岛礁上修建两个小型空军基地,其中3个岛礁建有陆军基地。菲律宾军方还准备将中业岛设臵为旅游景点。

马来西亚于1983年和1986年分别占领了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目前共侵犯我南沙岛礁5个(也有说6个)。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也各自宣布对中国海疆的“主权”,文莱的8个油田中有两个就在中国的海域内。

越南的野心最大,声称对南沙拥有全部“主权”,1993年,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4个,守军600人,到2002年占据27个,守军增至2020人,如今被越南占领的岛屿已达29 个,南海海上航道要冲南威岛被设为越南在南海油气作业的海上据点。与此同时,越南对南沙的军事守卫也不断加强,今年年初开始,越南又向南海诸岛增派海军陆战队。

目前我国南沙群岛共有40多个岛礁被其它国家侵占,其中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在外国人控制下,中国台湾自1946年起就在太平岛上驻军,如今台湾海岸巡防署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指挥部,总兵力约110人。我国1988年才开始派兵进驻南沙群岛守卫,由于海军远程投放能力不足,目前仅在7个岛礁上有驻军,虽然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定期海权巡航,海监力量在加强,装备也在不断更新,但整体实力和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相比,仍是力单势薄。

对我国来说,若失去南海诸岛,国家南部海洋将失去广阔的纵深,国防线将被压缩至海南岛,经济上的损失更大。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至300亿吨,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此外,这片水域还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渔场,并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航道之一。每年世界上1/4的海运要经此运往全球各地。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均觊觎着我国南沙的资源,分别在所占岛礁上修建了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与外国石油

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仅2006年,越南油气总公司油气开采量

就达1237万吨,其中原油860万吨,出口量约20万吨,出口额达41.4亿美元。中国南海资源成了别国的经济支柱,越南由贫油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文莱则

靠南沙的资源跻身于富国的行列。相比较之下,对南沙拥有主权的中国,却在南

沙的开发上严重滞后。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

提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案给联合国划界委员会,让联合国审议划界案。于是,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参众两院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中沙群

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礁列入“菲律宾所属岛屿”,并纳入菲律宾海岸基线

范围内,这就意味着菲律宾不仅拥有12海里的领海主权,还拥有200海里的专

属经济区。

350万平方公里的南中国海风不平,浪不静。按照50 年的期限,在2020

年9月前,如果中国再不收复这些岛屿的话,将意味着主动放弃对它们的主权。也就是解决南沙问题,留给中国军队的时间还有十年。

互动环节:

学生提问:1.请问什么样的战略格局对人类来说是最好的战略格局?

在人类的近代史上就曾经历过多强争霸的多极格局,“冷”战时的两极格局

和冷战后的“一超多强”的单极世界战略格局。那么,我个人的理解,冷战时期

美黄没有打起来,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很多的“代理人”战争,1946 -1955 50起 1956-1965 77起,1966-1975 67起 1976-1985 62起冷

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战争没有彻底被消灭,但世界范围内发

生战争的次数大大减少了,这也是事实。中国是主张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一是从眼前看,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势必把

中国推向美国的对立面,中国的和平崛起会受到美国的遏制和打压。二是从长远

的角度考虑,真正有一天世界多极化来临,也许我们会意识到多极化并不是我们

所需要的,春秋无义战,真正到了群龙无首的时候,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美国人

认为自己是上帝派来拯救这个世界的,所以才花那么多钱财去打伊拉克战争、阿

富汗战争。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个领导的话,那这个领导美国也许是最称职的,

大家可以想像,美国这样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如果让当年的萨达姆拥有会怎么样?让日本人拥有又会怎么样?让我们中国人拥有又会怎么样?所以,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也许是世界之福!

2.前一段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听到关于“中美共管的G2格局”的说法,请问老师“G2格局”是什么意思,中国是否主张建立这样的世界格局?

据《国际先驱论坛报》2009年3月4日报道,一名奥巴马政府资深国防官员在3月4日描述中国军队转变时称,中国对中美共同管理世界范围内的危机越来越感兴趣。一时间关于中美共管世界和建立两国集团(G2)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那么世界真会出现中美共管的格局吗?难道以中美为核心的G2时代将要来临?

两国集团(G2)提法源于美国

就在去年,美国个别媒体曾试探性提出过“中美共管太平洋”的主张。同年5月,经济学家伯格斯坦建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应进一步升级为“领导世界经济秩序的两国集团(G2)格局”。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甚至提出了一个新的英语单词“Chinamerica”,可翻译为“中美国”,意为中美国战略共同体。他还进一步提出,奥巴马应“向东看”,赶快去北京开创中美“两国峰会”。学术界的这一提法迅速得到美国资深外交家的呼应。今年1月12日,在北京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活动的一次会议上,大选期间曾任奥巴马外交事务顾问的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强调说,中美之间建设性的相互依存是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根源,现在需要全力推进一种非正式的“两国集团(G2)”。他强调,“美中之间的关系必须真正是一种与美欧、美日关系类似的全面的全球伙伴关系”,“美中高层领导人应进行例行的非正式会见,不仅就美中双边关系,还应就整个世界问题进行一种真正个人之间的深入讨论”。中国所强调的“和谐”可以成为美中峰会一个有益的起始点。

几乎与此同时,基辛格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这位曾为了美国利益而促成全球战略格局巨变的外交战略家主张,美中两国应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结构,将两国关系提升到类似二战后大西洋两岸(美国与欧洲)关系的高度。

体现了国际关系新背景

美国学术界、外交界提出两国集团的设想,虽然出发点不尽相同,但也深刻

地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的新背景以及发展趋势。首先,美国已“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原有的盟国与美国的战略距离正在扩大。美国要想继续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必须寻求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国;第二,中国的迅速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奉行“和谐世界”和“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美合作提供了机遇而不是挑战;第三,中美更高层次的合作对美国解决国际问题特别是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不可缺少的。

中美关系发展到现阶段,利益汇合点已明显增加和拓宽。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双方互相依存度大大提高。作为在世界上两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提高对话层次,共同致力于战略合作,协调立场和政策,将有利于重大国际安全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国集团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中美两国有义务、有责任,共同应对并协调解决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重大国际问题。

金融危机成为中国崛起的契机

这次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已经对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中、美两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由于中国与美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差异很大,两国在这场危机中所遭受的损失也明显不同。

首先,金融危机将使美国经济在全世界的比重降低。在美国的经济结构中,金融业大约占20%左右。这场金融危机将无法避免地降低金融业本身的产值,并最终拖累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虽然金融危机也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与美国的负增长相比,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反而会有所上升;

第二,金融危机将使美元地位下降。这次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滥用美元信用,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寻找美元的替代方案,将削弱美国的国际货币发行权,减少美国正在享受着的国际铸币收益。而很多国家对中国投资门槛的降低,将提高中国国际金融地位;

第三,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将相对下降。金融危机不仅仅揭示了美国的经济弱点,而且也暴露了美国的制度性缺陷以及领导国际经济秩序的能力和合法性危机。美国的软国力优势也将相应降低,相应的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将相对下降;

第四,美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将会下降。随着美国经济规模的缩水和美元

国际购买力的下降,美国人享受着世界最安逸生活方式的时代将会终结,将从根本上降低美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为中国吸收国际人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将导致中美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使双边依赖关系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最终必将改变中美关系格局。这次金融危机可能成为中国崛起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因此,中国的视野不能仅限于解决金融危机本身,而是要抓住契机,继续坚定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行之有效的对公权力的监督机制,尽快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问题,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G2体制不符合我国国家利益

对于所谓“中美共管世界”的G2体制,笔者认为,美国其实并没有与中国做平起平坐伙伴的意思,其实质是想让中国成为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帮凶和小伙伴,这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显然G2体制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首先,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经验看,如果真要搞什么“中美共管世界”,中国在世界上必将陷于十分孤立的境地。不但欧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的西方国家要反对,俄罗斯也不会同意,甚至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要反对。俄罗斯有两家媒体近来已有专论,误以为“北京可能成为华盛顿划分世界的最佳搭档”,甚至担心金融危机后G2体制将带有“反俄倾向”。美国谋求一超独霸使其在国际上深陷孤立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其次,从表面上看,经济增长似乎为中国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基础,但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仍然受到内部问题和外部形势的巨大制约。一是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对社会和谐和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国内仍有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匪浅,其经济借贸易、外资、教育和技术转让而融入了世界。中国经济现在与其它经济体高度依赖,如果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势必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这对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显然不是时候。

第三,中国的国家统一尚未实现,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解放军的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重点

[收稿日期]2010-01-2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 贾 晶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它源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 盾,但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不断追求扩张的产物。所以,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让利于民;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不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0年第3期(总第34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0Total No.34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3-0003-02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经济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 “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1.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2.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

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 ——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综合研究室肖炼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次贷合同一般在30年),正处在发酵期。从2004年到2007年的四年时间里,美国银行大约发放了1500万个不良抵押房贷,这些不良贷款中大约有2/3 可能出现违约。金融行业的未偿还债务从2002年的10万亿美元增加到16万亿美元。1980-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上升到140万亿美元,增长了1166%;金融资产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2008年的325%。 次贷危机使全球虚拟资本大大超过实体资本。全球金融衍生产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猛增到2007年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全球GDP总额50多万亿美元的10多倍。其中,一半以上(近300万亿美元)在美国。 美国政府对付金融危机的措施无非是以下五种方式:①减息;②减税;③增加支出;④发行的债券;⑤印刷钞票。在前四种措施无效的情况下,美联储终于开动印刷机,出动1.2万亿美元的资金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为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达到3万亿美元。开动印刷机将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信誉和秩序受到空前的伤害和挑战。 危机使美联储的功能发生变化:从降低资金成本转化为信贷提供者。美联储取代私募市场购买大量债券、商业票据、资助私人借贷者。2008年年底,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超过7000亿美元,银行对放贷没有信心,而对“去杠杆化操作”感兴趣。花旗银行资产负债2万亿美元,政府仅注资250亿美元,实在是难解其燃眉之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都是“无追索权”的贷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仅房产抵押和按揭就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被蒸发掉了。

世界战略格局--军事理论教案

世界战略格局 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含义 (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定义 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和局面。世界战略格局,就是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从定义看世界战略格局是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这种结构和态势,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战略对应关系,如结盟或对立、合作或竞争等。世界战略格局也称为国际战略格局或国际关系体系,有时也简称为世界格局或国际格局。比如两极格局也称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特征:一是相对稳定性。作为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状态,世界战略格局并不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 二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世界战略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世界形势则是动荡变化的,它可以朝夕变化。 我们说世界战略格局是相对稳定的,并不否认它有变化发展的一面。即它的第二个特性是:发展演变性。在国际舞台上,由于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各种力量之间的对比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世界战略格局不断变化。 (三)影响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军事实力的消长和战争的胜负;各主权国家、各国家集团之间力量较量的结果;世界人民的觉醒和斗争程度等等。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形成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确立。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各个领域展开全面对抗,并激烈地争夺中间地带。于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的两极对抗体系,即两极格局。 (二)两极格局解体 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形势剧变,政权更迭,共产党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1991年4月1日华约解散,12月25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相对稳定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进入动乱的转型期。 (三)多极化的趋向 1、冷战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试论当今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

试论当今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 【摘要】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斗争和国际战略运作的结果。同时,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一经产生,又会对国际战略形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斗争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形势,揭示国际斗争的一般规律,就必须注重研究国际战略格局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互动,国际军事领域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安全问题的突发性、关联性、综合性明显上升。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国关系;目前国际战略格局呈总体和平、局部动荡的态势;经济因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增大;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再度凸显;国际军控与裁军陷于停滞状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或地区的作用日益突出。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结构类型特点 【正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稳定的基本态势。一、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 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是指它所表现出的基本形态。由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组成的国际战略关系的表现形式,同时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结构形态。可将国际战略格局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一)单极格局 即某一个大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形成一国独霸的局面。单极国家,是指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能够强行推行自身的策略,并在一定时期或时代被实现的大国政策。在这种格局类型中,一般只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在世界级的国际事物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周边或者国际上其他国家没有能力与其抗衡,被动处于被操纵地位。而这种和平的世界体系中只有一个国家是世界性的支配着,不管在哪个时期,一国霸权的国家拥有的特性是一样的,它们具有超群的实力(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为基础)和超凡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增强自身的各方面实力,从各式的强国中脱颖而出,在国际中能够制定和维持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二)两极格局 即两大战略力量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斗争,对整个国际事务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局面。由两个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所谓两极,主要是两大对立的国家集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竞争,争夺着支配国际事务的权力,相互制约,影响国际,推进着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的进步。在美苏两极之外还存在着广大的“中间地带”。不过,这些集团以外的国家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并未构成主要的国际力量,从而使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一定时期世界格局的主要特征。 (三)多极格局 即多种战略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合作有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平衡的战略关系。由几个或众多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组成多极格局,共同影响国际事务,主导国际进程。多极之间相互制约,各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2期) Total No .302 收稿日期:2011—11—06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6—),女,吉林农安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孙愫汎(194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王丽丽,孙愫汎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摘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指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实会逐步证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真理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金融危机;危机理论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79—03 一、问题研究背景 2007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市场, 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此次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的影 响。为了应对危机, 各国政府实施了降息、大幅减税,货币贬值,增加政府支出,公布刺激经济计划等 一系列措施。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 已促使人们在提出应对措施的同时不得不思考金融危机爆发的深 层次原因。经过层层探析,最终回归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研究是从商品流通形式 的分析开始的。在原始社会末期, 产品有了剩余之后,人们进行偶然的交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 商品和货币, 当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就外化为商品和货 币之间的矛盾,使得商品买卖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使商品生产者生产过量的产品成为可能。 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在支付货币时不再用现金支付而采用赊账方式,如果某些债务人到期不能支付欠款就会影响其他债务人的支 付能力而使整个信用链条发生断裂, 不仅使商品销售难以为继而且会引起一系列企业破产。但是,马 克思指出,“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 一系列的关系, 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才会从可能转变为现实。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 中说:“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 竞争和信用中引出。”这就是促使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三个因素。在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多数人只占有很少 的生产资料或不占有生产资料, 两极分化严重。资本积累的发展,造成了商品生产的过剩,然而劳动人 民的购买能力却在相对减少。在资本主义繁荣时期,信用制度充分发展。马克思认为,当生产相对过 剩存在时,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会绝对化、公开化,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才成为现实。(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同于斯密的一般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以及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的消费不足的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 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9 7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浅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摘要 本文浅析当今世界格局,分析了“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国、欧盟、日本、中国在世界格局之中的地位与影响,并通过对其关系的分析得出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是以美国为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外围的一种力量结构。 作为众多三角关系之中的支撑者,中国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针对当今国际形势,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采取的国际战略。中国围绕“和平崛起”这一核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国际战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总体外交布局。 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之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这一国际战略的实施定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造福于世界!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三角关系国际战略中华复兴和平崛起 一、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所谓世界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的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1.1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自独立至战后初期,美国仅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就确立了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美国政治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冷战结束后,通过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逐渐确立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霸权地位。 1.1.1美国综合国力最强 从经济方面看,美国工农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不仅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面均属世界一流。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外依赖性相对较小,经济基础十分雄厚。 从军事方面看,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国防工业基础雄厚,军工技术居世界之首,美国的军事装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从科技方面看,美国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上均居世界之首。 1.1.2美国的主导作用。 美国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世界各类经济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中,美国的作用无可替代。 在国际政治方面同样居于主导地位,它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解决许多国际问题时的态度对于问题的能否解决至关重要,如:波黑、中东以及其他地区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反恐斗争中,美国都在起着主导作用。 1.2俄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 苏联解体后,俄成了他的“法定继承国”,但实力无法同当年的苏联相比,特别是近10年的经济衰退与混乱,俄国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综合国力大大下降。但,就俄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规模、军事力量以及世界政治影响来看,它仍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高校邦军事理论答案

高校邦,军事理论答案,更新时间:2016年11月3日 第一章上 1、2013年10月,土耳其宣布,经过一年时间的对比分析,确定在美国的“爱国者-3”、俄罗斯的“安泰-2500”、欧洲的“紫苑-30”及中国的[ ]防空导弹中,选择中国的防空导弹作为其采购目标。 C 红旗-9 第一章下 1、2014年01月美国五角大楼官员说,中国军方成功完成了一种高超音速导弹的首次试射。高超音速导弹一般指导弹的速度在[ ]倍音速 C 5——10 第二章 1、一般来说,侦察探测可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类的探测,奥巴马在韩朝边境手拿望远镜在观察属于[ ]类探测

D 战略 2、现代探测(侦察)监视技术为发现、[ ]、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C 识别 第三章 1、迷彩伪装技术既可防可见光探测,也可防近红外光及[ ]探测 D 紫外光 2、天然伪装技术就是指利用地形、地物、夜暗及[ ]等措施,从而来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 A 不良气候条件 第四章 1、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概率一般都在[ ]以上 50% 2、导弹按射程分类,射程在8500千米的属于[ ]导弹 洲际 第五章 1、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场电子战发生于[ ]年的中国大连海域一带 1970 2、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时时处处都能逢凶化吉的原因是 红军破译了蒋介石的密码

第六章 1、2011年11月,中国神舟八号升空,并与[ ]空间轨道器进行了成功对接。 C 天宫一号 2、太空是指距离地球表面[ ]千米以上的宇宙空间。 B 100 第七章 1、从全球范围看,国防的类型主要包括扩张型、中立型、自卫型和 A 联盟型 2、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D 政府腐败 第八章 1、根据《兵役法》,我国实行的兵役制度包括 B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2、国防法规的特殊性在于 D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第九章 1、国防动员的对象不包括 B 自然力 2、国民经济动员包括 A 医药卫生动员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

“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9·11”事件和“反恐”战争为大国增进良性互动和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9·11”事件促使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调整,重点是反思与调整其对大国的政策思路。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取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加。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江泽民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阴影,回归基本正常发展的轨道。最近,胡锦涛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识,尤其在反恐战争中进行了全面合作。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这些标志着美俄关系进入了以加强合作、协调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美国还密切了同欧盟与日本等主要盟国的关系,相互合作、协调明显增强。欧、俄、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合作也有新的发展。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动世界地缘政治重心地区——欧亚大陆局势趋向稳定与缓和。 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安全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促使其朝着削减国与国对抗,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总体安全的方向调整军事和国家安全战略。“9·11”和反恐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这可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是各国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认识什么是对其安全的现实威胁。在此之前,它们一直把中、俄等非西方国家视为对其威胁之源,并主要以此展开其安全战略布局。“9·11”后它们开始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才是对其安全的真正威胁,才是它们的主要敌人。美及其盟国表示,打击恐怖主义是它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当务之急和中心目标。同时,对付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非一国之力所能奏效,必须进行和加强国际合作。这使得国与国安全关系中的“零和”性质降低,共存与合作共赢意识增强。第二个层面是各国重新认识怎样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在传统认识上,一个国家拥有庞大军事力量就能克敌致胜,维护本国安全。“9·11”打破了这种传统理念。美国军事力量世界第一,不但拥有最强大的进攻性武力,还拥有最先进的防御系统,并竭力谋求绝对军事优势以确保其绝对安全。但在恐怖分子奇袭下,所有这些最强大和最先进的攻防手段都不起作用,美国本土遭到空前惨重的打击。这表明,在现代条件下,在恐怖分子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现在全世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连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国都无法确保其本土不受灾难性打击,那么出路何在?怎样才能确保国家安全?答案并不复杂。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一个没有仇恨和敌人的国家最安全。这就要求一个国家必须奉行明智、正确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和分量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不搞干涉、欺侮、侵略别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即使美国也会朝这个方向有所反思,将来总有一天也会这样想、这样做。第三个层面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重新安排其国防战略布局的轻重缓急。以前美国战略布局是外向型的,把重点放在海外,向国外大量派兵,建立军事基地和经营军事集团及联盟,认为这样做守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攻便于进击敌国,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本土防御。现在美国战略布局重点发生变化。美国在“9·11”后出台新的《国防战略报告》明确把防卫本土安全作为优先战略目标。这当然不表明美国将从海外收缩,美国要推行全球战略,势必会继续重视与加强海外军事部署。但其军事布局重点的改变是明确的。西方国家这些安全观念上的变化很可能带动其军事思想和防务战略一定的调整和转型,可能使其防务政策逐渐着重本土防御,这将有利于缓解与消除国与国之间的对立和对抗危机,促进世界总体安全。 同时,西方国家重新认识南北问题,考虑调整南北关系。南北问题的核心是南北差距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到,南北贫富鸿沟扩大,不少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加深,是滋生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和土壤,是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全局的严重挑战。这种状况再恶化下去,不但会影响发达国家的再发展,也会影响其国家安全。形势迫使发达国家关注和重视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它们考虑将其对外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关系朝着有利于遏止世界贫富差距扩大、缓和南北矛盾的方向转变。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表示要采取适当行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解困脱贫,以促进改善南北关系。不久前,在墨西哥蒙特雷召开的联合国发展筹资会议上,国际社会对促进解决南北关系问题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等问题取得重要共识和积极成果。今后,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不再顽固阻挠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在贸易、投资、金融、外债、外援等领域更多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以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这将有利于改善南北关系和促进整个国际形势的缓和与稳定。 二 当前国际形势中严峻的一面也很突出。随着“打恐战争”深入展开,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局部战争和紧张、动荡的一面上升,对国际形势的主流即总体和平、缓和、稳定的冲击和挑战增大。首先,恐怖主义膨胀泛滥已成国际形势中一个新的重大变数,也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动荡的一个祸根和爆发点。正是恐怖分子制造“9·11”袭美事件,才导致目前这场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反恐战争。几个月前南亚的穆斯林极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内容概要 一、简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三、金融危机如何席卷全球 四、未来国际金融改革该何去何从 金融工程 40921085 刘飞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美国政府出资最高85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30日,美三大股指暴跌,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 10月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美政府当月底1250亿美元注资本国9大银行。 此外,欧洲各国提高个人存款担保额度;富通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被巴黎银行收购;冰岛遭遇“国家破产”危机;英政府宣布向本国4大银行注资350亿英镑;乌克兰和匈牙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贷款,危机已经扩散至整个欧洲。 当月,全球主要央行先后两次同步降息;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11月欧、英国央行分别降息50和150个基点;日、欧经济正式步入衰退;中国出台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当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美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将为花旗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提供担保;美政府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者信贷市场。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制定“经济复兴”计划;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24年来新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 二、全球金融海啸导火索:美国次级债券 美国银行或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还款能力较差、收入不稳定)的个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波及到全球。受到影响的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媒体呼吁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金融制度也不健全,在处理国际经济危机过程中,作用有限,这是国人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关键词] 经济危机中国积极作用 一、国际上对中国作用的期待 从9月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各国政府一片救市行动中,西方主要媒体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将在此次危机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西方知名人士也将目光投向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希望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第七届亚欧峰会结论的主轴之一也是在要求全面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更呼吁中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能为解决这场金融危机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这场危机是中国展现“责任感”的机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峰会上敦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协助重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国际媒体纷纷注意到了中国在峰会里的地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要求中国提供协助的压力骤增”;中东的半岛电视台说:“中国被要求加入全球拯救行动”,并预言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因此大为提升。 要求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据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是世界目前最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市场;美国现在手忙脚乱,但只要中国稳住阵脚,全球经济就不会彻底失去重心支点,也会为较快的复苏开辟有效通道。 第二,中国目前拥有大宗的美元外汇储备,并且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只要中国不陷入经济恐慌可能导致的债务抛售,甚至愿意参加美国的救市计划与行为,美国这里的危机就不太可能进一步恶化。 第三,中国在处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隔十年之久,中国为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在处理目前这场危机中袖手旁观,同样会显示中国的特殊作用。 难怪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0月21日在纽约发表讲话,赞扬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表示,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已明确承诺与其他各国一起努力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并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公司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