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单元备课部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学中也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秤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克、千克、吨。

2、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

■教学建议

1、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经验做支持,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

2、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物品的质量。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质量是1克、1千克的物体,有了这样的质量单位作参照物才能更准确的估计出相应物体的质量,加深对物体轻重的理解。

3、认识了克与千克,再来学习吨。由于“吨”这个单位很大,学生很难直接体会,学习起来比较有困难,可以从千克入手让学生感知吨的大小■课时安排

1 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2-4,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提示: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初步认识克与千克,初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2分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食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假期就过去了。放假前老师安排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特别安排了大家走进超市,和爸爸妈妈学购物。在超市里哪些同学调查了我们常用的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回答。

生1:一袋虾条重50克。

生2:我买了一个大西瓜重4900克。

生3:一袋盐重500克。

生4:妈妈说羊肉25元一斤。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

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师生谈话交流,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环节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天平及称重工具,体会1克有多重。w

师:计量物体的轻重,通常要用到秤这个计量工具。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几种常用的秤。(出示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的是电子秤。

生2:药店里买中药见过秆秤。

生3:在商店里买东西用的是盘秤。

师:你们真厉害,知道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这样我们学习起数学来就更简单了。

师:大家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这是什么?出示天平。

生:天平。

师:称质量较轻的物体经常用到天平,怎样用天平呢?大家来看,天平的左右两边,这两个叫托盘。左边这个放要称量的物体,右边这个托盘用来放砝码。(小妙招:简称:左物右码)中间是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在中间的时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看看砝码有多重,物体就有多重。二分的硬币有多重,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来称一称。谁想和老师一起来?

师生一起称重。

师:现在天平的指针指在中间,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相等。这枚二分的硬币质量是多少?

生:是1克。

师:1克究竟有多重呢?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里的2分的硬币,请你们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学生体验。

师:我们生活里像这样轻的物品还有很多,从你准备的小食品里打出大约1克的物品。

生1:2粒黄豆。

生2:半片奶片。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知,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

2、体会1千克有多重。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叫什么名字吗?(蜂鸟。)它的体重大约是2克,也就是像两个2分硬币这样重。把两个2分硬币拿在手里,体会一下2克有多重。你能想像出蜂鸟有多小吗?

估计一小袋黄豆的重量,体会10克有多重。

估计一包味精的重量,体会100克有多重。

师:这一包味精重100克,你知道两包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克吗?

生:200克

师:10包呢?

生:1000克

师:(板书1000克)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另一个单位:千克。我们规定:1千克=1000克(板书)。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1千克吗?

生:这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生:1千克比较重。

师:再掂一掂1克重和1千克重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克非常轻,1千克比较重。

师:所以,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克作单位,而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千克作单位。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还会经常听到有关“斤”“公斤”这两个重量单位。其实公斤与千克的大小是一样的,1千克=1公斤。板书:kg,公斤

生:老师,我知道1公斤=2斤,1斤就是500克。

师:你的生活以验真丰富,好样的。你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吗?来估计一下吧,看谁估的准。

出示:水壶、书包等学生估计。用秤称重评判学生的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先估一估,再测一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加深对重量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5页自主练习第1小题。

准备好教材中出现的物品,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主要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克的认识和体会。

2.完成教材第5页自主练习第2小题。

把前4道题一起练习,来让学生识别这些衡量工具,然后认识后4个说出包装袋上的质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具体感知的物体的质量。引导学生感知这些质量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我们的身边。

(四)达标反馈

1. 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计量较轻物品有多重,通常用()作单位,用符号()表示。我们常用()来称比较轻的物品。

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符号()表示。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一张白纸约重3()

1名三年级学生约重30()爸爸的体重是75()

一个苹果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 ()

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 ()一个西瓜重5()一个冬瓜重10()一颗糖果重3()

3、在()里填上>、<或=。

5kg○500g 90g○1kg 15kg○1500g

809克○8千克4千克○4000克2千克○1200克

4、填空

2kg =()g 8kg=()g 7009 g=( ) kg( ) g ()kg=5000克

答案:

1.克千克吨克g 天平kg

2.千克克千克千克克克千克克克千克千克千克克

3. >><= >

4.2000 8000 7 9 5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与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另外把问题带入生活,再生活中学习感知质量单位的存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

(六)布置作业

一、填空

1、1千克等于( )克;1千克又叫( )公斤

22000克是( )千克;4千克是( )克。

2、( )千克是5000克;( )克是7千克。

3、比43千克多28千克是( )千克。

4、350克比80克多( )克。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平身高136千克。( )

2、教室长8米,宽6.5米。( )

3、一个苹果重60克。( )

4、千克一定比克重。( )

5、张红体重是60千克。( )

6、一个鸡蛋有一千克。( )

7、1000克和1千克同样重。( )

8、1个5分硬币有1克重。( )

9、1千克棉花重量等于1000克的鸡蛋重量。( )

10、1千克大于990克。( )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

1()50()4()2000()10()

四、选择题。

1、最轻的是()。

A.7000克B.2克C.2千克

2、一枚2分硬币约重1()。

A.g B.kg C.吨

3、2袋水泥重100()。

A.千克B.克C.吨

4、1千克铁和1千克木材相比()

A.铁重些B.木材重些C.一样重

5 、一只公鸡的质量约是3()

A. 千克

B.吨C、克

6、.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8元钱,可买()克的香蕉。

A、6

B、60

C、6000

五、应用题

1、一个小皮球重45克,一个大皮球重54克,两个球共重多少克?

2、学校食堂买8箱苹果,每箱重9千克,又买来了28千克鸭梨,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水果?

答案:

一、1、1000 1 2、5 7000 3、71 4、270

二、×√√×√×√√√√

三、克克千克千克克

四、BAACAC

五、1.45+54=99(克)

2.8×9+28=100(千克)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克千克(公斤)

g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2、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重量,整体感知质量单位在生活中,运用天平初步感知1克是一个很轻的单位,人们是几乎感觉不到的。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其他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再揭示学生找到的物品都约重1克,为丰富克的感知,让学生感知10克、20、100克有多重?在教学1千克的时候,我请学生先感知500克,然后增加到两袋盐1000克,也就是1千克。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教学资料包

(一)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本课以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的灵活,学得快乐。

(3)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4)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5)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6)说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 出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支笔,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 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

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 ,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大豆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

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6页第6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

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1千克 = 1000克

5.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练,条理明了,让学生清晰看出生活中常用物品的质量,并认识了1千克=1000克。

教学精彩片段

师:现在请你拿起面前的小食品,先跟同位互相说说你拿的小食品重多少克,然后把它放在手里,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的虾片重20克,感觉很轻。

生2:我的草莓丁重10克,感觉特别轻。

师:根据你手中的小食品的重量,你能想象出1克有多重吗?你能不能想办法从你的小食品中拿出1克的食品?请各小组研究一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拿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1:这一包草莓丁重10克,我们数了数,正好有10个,所以这一个草莓丁正好是1克。

生2:这一包QQ糖重25克,我们数了数,有12块,所以这半块QQ糖大约重1克。

生3:这一包虾片重6克,有12块,所以这两块大约重1克。

师:每个小组都拿出了1克重的食品。现在各组同学轮流把这1克重的食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你有什么感受?

生1:很轻。

生2:特别轻,像没有一样。

师:实际上,老师在课前称过,发现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现在请你把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认真体会一下1克有多重。

教学资源

克与千克的故事

千克和克是同胞兄弟,都认为自己本领大,经常争得面红耳赤。

一天,白鸽小姐请千克和克到家作客。白鸽小姐想复称一下刚从金店买回的一对金耳环,便请千克和克帮忙。千克迫不急待地说:“我来称.”可称来称去好象没有重量一样。

怎么会没有重量呢?克说,“我称称看,5克。白鸽小姐笑眯眯地说:“对,对。”

克看到千克垂头丧气的样子,高兴地说:“怎么样,还是我的本领大吧。”

千克涨红了脸,没有说一句话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猴王举行生日宴会,又邀请千克和克去赴宴。猴王说;“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买了许多水果,请尽情享用吧。”

克见表现自己的机会又来了,很神气地说:“猴大哥,让我来帮你复称一下吧。”

克刚称,便大叫起来,猴王跑过去一看,只见克被压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了。

千克笑了笑,说:“还是让我来吧。”结果千克轻松地就称出了西瓜7千克,苹果8千克,桃子5千克,雪梨6千克。

猴王看见克不高兴的样子,说:“你和千克都是重量单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能互相帮助,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千克和克听猴王这么一说,都伸出了友好的双手,从此,彼此还相互谦让哩。

资料链接

古代的重量单位

1斤=16两=160钱,也就是1斤=16两1两=10钱,故而有半斤八两之说(古代的半斤=古代的八两。)古代的一斤略在500-600g之间,各个朝代有变化为什么古代采用1斤=16两?(古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千克的由来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国际千克原器是世界上目前所存的定义最早(1989年)保存最严密的七个基本量中唯一的实物标准。这个实物标准件的由来是这样的:十八世纪中叶,法国为了改变国内计量制度的混乱情况,在规定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1米的同时,在米的基础上规定了质量的单位,即规定1分米3的纯水在时的质量为1千克(水在时密度最大),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国档案局,因而称这个标准千克器为“档案千克”。1872年科学家们通过国际会议,决定以法国的档案千克为标准,用铂依合金制作标准千克的复制器中,选了一个质量与“档案千克”最接近的作为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以这个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标准,沿用至今。中国“国家千克基准”在1965年由国际计量局检定,并由伦敦的stanton 仪器公司加以调整,严格保存在北京中国计量科学院的质量标准库中。

2.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5,吨的认识。

教学提示: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通过观察、计算、体验等活动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建立1吨实际质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袋10千克大米、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吃的水果,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拿出一个苹果,猜一猜这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有多少呢?

生1:50克

生2:100克

师:大家估计的差不多,这一箱苹果呢?

生:10千克。

接着,出示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的图片,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一车苹果质量又是多少呢?

生1:2000千克

生2:5000千克

2.出示一些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

生:数很大,不够方便。

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同学们估计一个苹果,一箱苹果的重量时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克和千克,这说明当我们需要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克、千克作单位,但当计量大宗物品或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克和千克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了,这时,就要引入一个更大的表示物体质量(重量)的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制造悬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生活中的常见的苹果,一箱,一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大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体验1吨有多重。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袋大米,你能找出它的重量吗?

生:从说明上可以看出这袋大米的重量为10千克。

师安排学生感受这袋大米的重量。

学生谈一下感受。

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依次呈现1袋大米、5袋大米、10袋大米、100袋大米,学生在老师呈现同时回答:10千克、50千克、100千克、1000千克。

教师边板书边告诉学生这时的1000千克大米在我们数学王国中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用字母t表示。

通过屏幕观察1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1吨大米摆在眼前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2.利用自身体重,想象1吨的重量。

班级学生的质量是多少千克。选择一个体重接近25千克的同学,让大家猜想多少个这样的同学大约有1吨呢?

学生大胆猜想:10个,20个、25个…w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班内交流,验证猜想。

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结论告诉同学们。

小组汇报:1名同学25千克,10名同学就是250千克,20名同学就是500千克,40名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全班同学共同验证小组结果是否正确。并给汇报的小组给予肯定的评价。

通过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让学生感受吨。

背一背、抱一抱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感受一吨就是40名这样同学的体重;40名学生一起跳一跳,体验一下,一吨重的物体从天而降,会是怎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巩固新知:

1.你能用质量单位“吨”说一句话吗?

示例:

生1:我家一个月用水大约5吨.

生2:荆河桥的限制总质量是20吨。

生3:我家的小汽车大约有2吨重。

2.小明在学完了吨的认识这一课后啊,回到家时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读一读,找出日记中用错的质量单位并改正过来。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

设计意图: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现实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达标反馈

1、吨用符号()表示,千克用符号()表示,克用符号()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袋洗衣粉重800()(2)一包水泥重50()。

(3)一根粉笔重约5()(4)一部电梯的最大载重约是1()。

(5)一头大象约重2()(6)一个鸵鸟蛋的重量约是1500()

3、2000g =()kg 5000kg =()t ()千克=8吨

3t=()kg ()克=8千克6000克=()千克

3千米=()米6500千克=()吨()千克

6米= ()分米45毫米= ()厘米()毫米

3吨= ()千克7000米= ()千米

120分=()时5000千克+3000千克= ()吨

4、果品公司收购苹果26吨,先运走6000千克,剩下的用载重为4吨的卡车一次运完,请问需要几辆这样的卡车?

答案:

1、t kg g

2、克千克克吨吨克

3、2 5 8000 3000 8000 6 3000 6 500 60 4 5 3000 7 2 8

4、6000千克=6吨(26-6)÷4=5(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认真学习,仔细观察就能获得新知,这节课你从生活中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我们身边同学的体重和身边生活的知识我们认识了吨,“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它用字母t表示,相信同学们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在生边找到更多吨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另外把问题带入生活,

再生活中学习感知质量单位的存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

(六)布置作业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蓝鲸重35()一袋大米重25()

一袋饼干重250()一粒花生米重1()

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一艘轮船重2000()

二、比较大小。

560克()5千克 4吨()3900克

6000千克()6吨 3千克()3000克

三、单位转换。

大米每袋100千克,____________袋就是1吨。水泥每袋50千克,

___________袋就是1吨。面粉每袋25千克,___________袋就是1吨。

四、解决问题。

1、工厂原有煤8吨,如果每天烧950千克,那么8天后还剩多少千克?

2、聊城大学食堂原有大米2吨,又运来4300千克,这些大米只够用7天,

这个食堂平均每天用大米多少千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