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影子银行文献评述

中国影子银行文献评述

中国影子银行文献评述
中国影子银行文献评述

影子银行计划书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团队成员 课题成员:杨芳白杨范翰文张文东史晓霞王得成张宇涵 一、项目摘要 本文在对中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影子银行产生的三种原因,即金融创新、监管套利及信息不对称,并就影子银行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阐述,指明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与竞争,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紧密连接,并在极端条件上,风险将传染至商业银行,增大系统性风险。 同时,本文重点结合影子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实际,选取适当指标(总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股票、债券)来衡量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并通过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研究分析我国监管现状并指出监管不足,最终结合所得实证结论,创新性的提出监管建议,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按风险划分影子银行投资标的物,明确各类标的资产的投资比例和限额;严格监管商业银行资金流向影子银行体系,时刻关注金融体系稳定性指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功能监管模式的建立;加快推进中小商业银行的筹建,尤其是民营银行的建立,以替代对非正规影子银行的需求。 二、项目的立项依据

(1)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化和金融技术的创新,全球金融业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我国,专业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和传统银行相对的,影子银行的概念产生了。 影子银行(shadowbank)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该概念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麦凯利(Paul McCulley)于2007年最先正式提出。影子银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迅速发展使其体系不断膨胀,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自其诞生以来,就引起学术界和市场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被重视不仅来源于其对金融格局带来的变化,也来源于其风险为金融系统带来的不稳定因素。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难题困扰着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很多巨型机构也濒临破产。在破产冲击下,连带市场股价暴跌并引致全球股市进一步下挫。同时,虚拟经济体的损失很快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各国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极大冲击,为应对危机、维护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各国纷纷出台金融援助计划和经济刺激方案,试图能转危为安。在这样的环境中,影子银行体系的过高杠杆率及过度创新为市场者所诟病,人们纷纷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就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各国监管机构也加快了对影子银行体系全面监管的步伐,我国在面对影子银行业务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则,对其风险进行控制。

浅谈中国影子银行

浅谈中国影子银行 一、影子银行的背景及概念 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债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影子银行系统作为现代美国金融体系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安排机制,成为了推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并蔓延至全世界的关键环节。 “影子银行”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出现于2007年美联储联会,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凯利(Paul McCulley)提出,后来又被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准银行体系”和“影子金融体系”。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影子银行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此次危机将影子银行的脆弱性、复杂性以及难监管性完全暴露在大众面前,“影子银行”以一种异常霸道的姿态闯入大众视线。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各方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各不相同,无法评述哪个更为正确,只是界定的角度和标尺不同才有各自不一的定义,但究其本质,还是没有多大变化的,即从事传统银行类似的信贷业务;采用金融创新的方式规避既有监管。 到目前为止,对影子银行较为官方的界定是: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督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中国的影子银行产生的大背景很大程度上与金融体系的发育滞后以及规避监管相联系。与美国的影子银行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虽然有部分原因可以归因于规避监管,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最重要的背景还是中国金融体系未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投资者的需求。 由于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驱动不一致,整个社会融资缺口一步步扩大。2009年至2012年我国的社会平均融资总额约为14万亿,但新增银行信贷规模只有9万亿元,而资本市场的年均供应量不足1.9万亿,这就产生约2.5~3.5

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问题.doc

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问题- 一、影子银行的基本特征 影子银行是正规渠道之外的银行中介业务,这也是中国影子银行的广义概念。在我国影子银行主要表现在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私募资金、担保机构、典当行等。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相比,有四个明显的特征:资金大比重流向房地产领域;参与者人数较多,债务链相互影响;贷款还款时间和项目进行时间不完全匹配;监管不足。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经济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完善,2013年我国的融资总量达到了17.29万亿元,创造了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由信托公司和其他影子银行提供的贷款绝对额达5.2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30%,较2012年高出近7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的影子银行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在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凸显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 2011 年,CBRC(China Banking Gegulatory Commission)主席刘明康第22次委员会上提出,影子银行风险是目前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我国影子银行蕴藏着巨大的隐性风险,一利率普遍较传统银行要高,客户有不能承受的风险。二资金发放前期审核较宽松,导致资金的流向和期限与预计不符。三是缺乏风险监管机制,一旦发现风险,没有有效的补救措施,会发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

(三)影子银行的负面影响 1、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中国式影子银行虽然大多是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但是从根源上它们仍然是围绕传统商业银行展开来的,它的实质是把资金通过一定手段从正规金融转到影子银行。正规金融受管控较多,利率固定不易变动,影子银行监管不足,利率稳定性差,这使两种渠道的资金出现价格差异。有差异就会形成套利,尤其对于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牟利机会。当套利盛行,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2、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影子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其操作方法也多种多样,资金的利用效率较高,但贷款的利率也会较高。其实现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对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但其长久的发展依赖于资金较强的流动性和客户较高的信用,促使银行体系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 3、对央行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国一直采取种种措施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其中一种宏观调控措施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央行要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通过银行体系进行操作。而影子银行的资金是在银行体系之外循环的,基本不受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如果影子银行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超过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的话,银行体系可利用资金比例下调,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增大,就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的稳定金融的效果,整个金融体系信贷领域的风险会不断积累然后爆发,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无法发展下去。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对策 (一)加强相关法规框架和制度建设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形式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811190013.html,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形式演变 作者:秦冰怡 来源:《商情》2017年第26期 【摘要】影子银行作为近年来金融体系的重要变化,多数研究从宏观角度发现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负面效应。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核心主体,其资产负债结构近年来也出现较大变化,这与影子银行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影子银行的业务具有隐蔽性且变化较快,随着政策变化迅速在调整。本文将梳理影子银行的发展演进历史过程,总结中国的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变化。 【关键词】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同业业务资产负债结构货币政策 一、引言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创造了复杂的信贷投放渠道,改变了商业银行体系传统的信贷过程渠道,具有一定信贷扩张的作用。信贷创造货币的主要途径受到影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有效性产生了影响,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面临了很大制约(杨云、蔡雯霞、汤克明)。可以看到,在影子银行影响下,传统信贷规模控制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已经降低了。 影子银行是通过信贷出表规避监管发展起来的,本文梳理了影子银行发展演进,总结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整理了影子银行发展的业务模式及阶段。 二、文献综述 信贷出表与中国影子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用复杂体系复制传统银行信用中介功能(颜永嘉2014)。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定义影子银行体系时指出,广义的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机构和活动,狭义的影子银行体系是指通过期限和流动性转换、杠杆以及不完全的信用风险转移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和从事监管套利的信用机构和活动。 与美国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为核心,是具有“银行中心化“的特征(张明 2017)。由于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口径就不一样,业务模式复杂多样,从这个角度出发,影子银行的范围也将随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而改变。从业务形式的角度来看,巴曙松(2009)梳理了影子银行从窄到宽的四种口径,最窄口径包括了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 因为是以银行为核心,我国影子银行具有很强的信贷出表特征,信贷出表是指变换表内科目形式,不在贷款项目里但进行贷款实质的业务活动。从规避监管角度来说,影子银行业务是通过各种业务方式实现信贷出表,规避了金融监管、进行监管套利的一种方式。我国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影子银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子银行(Shadow Bank)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执行董事麦卡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这一概念出现后,被广泛地引用和阐发。一,影子银行的含义 国际定义:广义地描述为“由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狭义的影子银行则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 可能因期限/流动性转换、杠杆和有缺陷的信用转换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和存在监管套利等问题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国内定义:正规银行体系之外, 由具有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 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可能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其实,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一样,是一种信用中介(credit intermediation),其在经济体系中提供三种转化: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从而将全社会的借款人和融资人联系起来,但方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机制,而是以与现代金融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各种金融工具形式出现。影子银行概念的核心是:充当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融资中介的职能,却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其一,说明其“银行”特性,其二,说明其“影子”特性,这一特性从表面上看是不能接受存款,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不接受官方的监管,因此也无法享受官方的保护。 但是,由于对“信用中介”一词的内涵及口径不同,导致了狭义及广义的影子银行概念。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从事的是债权型融资而非股权型融资,所以,狭义上的影子银行指从事债权类业务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将股权投资也算上的话,那么像PE、VC、投资基金等机构就将纳入广义的影子银行范畴。纽约大学的“末日教授”鲁宾就认为,影子银

应用文-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 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系统中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场由影子银行掀起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到了传统商业银行,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 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也随之壮大。尽管中国的影子银行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仍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 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他用“影子银行体系”概括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后来,国际货币基金 在《全球金融稳定 (2008年)》中使用“准银行”(near-bank)这一概念讨论类似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与深入,“准银行”、“平行系统”等概念逐渐被归类于“影子银行体系”这个范畴。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应该是指游离于监管之外或存在监管漏洞的,能够引起系统性风险或者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活动。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 联盟 现状 1.中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第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它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它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第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第三,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第四,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1全球金融发展及趋势 1.1 全球金融格局 从最开始的“高利贷”开始,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朴素的实物(货币)借贷,逐步扩展为由多种要素组合而又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管理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形成,导致金融权力逐渐集中。 这一权力集中的趋势不但反映在一锅部,同样反映于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16~17世纪荷兰的崛起,从18~19世纪英国金融帝国的建立,再到20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主导权力的形成,国际金融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一国的金融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一国强大的金融力量将极支撑该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国领先的经济实力将促进全球性金融资源向该国的集中,凸显该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二者互相促进,导致国际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 全球金融资源在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度集中导致国际围的金融失衡——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过于丰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虚拟经济大幅度脱离并超过尸体经济,累积巨大的系统风险,并把风险向全球围扩散。而不发达国家基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差,有限的外汇资金无法在本国市场得到好的回报,只能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等金融资产,不但削弱了本国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本国的金融需求,而且分担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善这一状况,反而导致情况的恶化,加重全球经济失衡。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有所变化,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全球开始质疑美元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当性,改变现有金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呼声强烈。亚洲和新兴市场银行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地位均有所下降,但其住到地位并非发生根本性动摇,其弊端也无从消除。

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影子银行是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Mc-Culley于2007年首次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一般意义上,影子银行是指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应地,影子银行体系就是由影子银行组成的非银行金融体系。近些年来,影子银行在全世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影子银行虽然出现较晚,体系体制不完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的影子银行也经历了膨胀性的迅猛发展,如今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影子银行在中国迅速的发展的原因 首先,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没有得到有效监管。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体制极不完善,更没有一部针对规范影子银行系统行为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影子银行游走在监管的真空地带。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影子银行就可以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进一步造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和膨胀。 其次,80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以后,证券化、衍生产品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工具层出不穷,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通过高杠杆率的方式纷纷转而投资这些产品谋取高额利润,这样影子银行的融资体系开始壮大。 最后,影子银行得以在中国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因为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因此,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可以指望其偿还资金的大型国有企业,这就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大量资金需求通过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人们无意将自己的资金存入银行,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入非正规渠道,借给那些缺乏资金的企业,从而收取更高的利息。中国的影子银行就作为这两者的中介,通过高利率来吸收存款,而以更高的利率将存款带出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 影子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响 影子银行和商业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资金融通的功能,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散风险,而且投资组合策略更具灵活性,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近期温州爆发的以几位温州老板集体出逃为标志的债务危机对我们的金融体系敲响了警钟,影子银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正确把握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这把双刃剑,取其之长,避其之短,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服务。 一方面,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变国有银行长期垄断借贷市场的局面。同时,影子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投资于多样化的渠道,能够很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零散的资金需求,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帮助民营企业摆脱财务困境,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国经济近些年来蓬勃快速发展,影子银行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可以将收益和损失放大,而且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不足,长期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体系之外,导致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盲目的进行信贷活动,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得金融体系中累计了大量的风险。一旦风险超过限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金融体系陷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第一章.前言 3月2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萨克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称,克里米亚局势可能 触发金融市场波动,此外,中国影子银行的危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萨克斯还呼吁加大投资驱动型经济的增长,认为靠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 在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2014年调查统计工作会议上,潘功胜提出,要加快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应对表外理财、资金信托、货币市场基金等创新型机构和业务的快速发展,要适时评估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 央行网站周四发布的公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今年将考虑针对迅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体系建立一个监控和数据统计系统,以更好地体现这些领域的风险。潘功胜说,央行还将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如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金融发展远不如欧美成熟,全面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提前避免引发危机还是十分有必要。 第二章.影子银行之发展现状 2.1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 “影子银行”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盈利下降、银行倒闭等,而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浪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但是“影子银行”的概念真正广泛传播开来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它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将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中,就像有传统银行的功能却没有实体结构的存在。 2007年8月,在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保罗·麦克库雷(Paul McCulley)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概念,专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相对应的金融机构,此后不久,他又将影子银行的范围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和信用衍生品两部分。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于2008年将影子银行描述为通过财务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组成主要是投资银行、经纪商、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及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纽约联储银行的经济学家Zoltan Pozsar 于2010年将影子银行界定为通过广泛的证券化与抵押融资技术工具,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债责(CDOs)与回购协议(Repos)来调解信用的中介。影子银行在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方面与商业银行类似。2011年4月12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表的《影子银行:内涵与外延》报告中,从广义角度定义了影子银行体系: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其期限与流动性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化特征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监管套利风险。 在中国,“影子银行”没有官方定义,业界普遍认为其是行使商业银行之功能,未受严格监管的机构,它阐述的并非是有多少单独机构,而是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银监会高度关注影子银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向体系内传导。 2.2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利弊 据统计,银行新增信贷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92%下降至

影子银行1

影子银行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对影子银行在业内人士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定义,但一般都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者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机构。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的银行有很大区别,并且我国的影子的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类型、发展现状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影子银行类型,影子银行特征,发展现状,风险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1.国外影子银行定义: 影子银行一词出现在2007年,有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MCCULLY提出的。MCCULLY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由杠杆度较高的非银行机构所组成的金融系统。Pozsar认为官方隐含提升的信用中介,官方间接提升的信用中介以及非官方提升的信用中介。专门从事影子信用中介活动的实体为影子银行。英格兰银行副总裁Paul Tucker在2010年提出影子银行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体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代替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工具、结构、企业、或者市场。”国内影子银行定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2012提出影子银行是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但未收到巴塞尔或等同监管程度的实体与准实体。 2.主要特征 周小川、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合肥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等研究发现,中国影子银行总体呈现机构众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杠杆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其表现形式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区别。首先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较小,运作形式也较为简单。如资产证券化尚在试点进程中为全面展开,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没有开展,因此产品和工具的复杂程度远比美欧等国低。其次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杠杆率低,我国在杠杆率管理上非常谨慎,如商业银行不得为私募股权基金发放并购贷款。最后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源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2011年8月20日,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在第五届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从融资角度来看,中国影子银行大部分表现为信贷融资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概念进入公众视野,影子银行体 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点和金融界的研究焦点。在分析此次金融危机时,金融界普遍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危机的导火索,影子银行体系的过度扩张和缺乏监管是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根源,因此加强国际监管协作、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强化影子银行监管成为危机后全球各经济体的共同选择。本文以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影响为研究核心,以国际视角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历程、在全球的规模和分布情况,构成影子银行的主要机构,以及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联度,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潜在风险。以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为核心,着重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范围、规模、运行机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中美影子银行对比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及风险传导机制。 采用定性分析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目标、中介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并采用定量分析手段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金融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贷款、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影子银行存在协整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贷款余额有替代效应,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广义货币供应量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影子银行和金融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的滞后项对脆弱性有正向的作用,脆弱性的滞后项对影子银行有负向的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比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提出 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和促进金融稳定的相关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提出全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影子银行的相关概念给予界定,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介绍影子银行相关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经济与金融根源,引入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理论,然后从微观角度研究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最后介绍了与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相关的金融监管理论。第三章概述影子银行体系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结合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分析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研究影子银行的规模、机构类型及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分析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影子银行的发展程度差异。重点研究美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子银行的内在结构和业务流程。 第四章对中国影子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中国影子银行的业务类型和产品,

最新论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影响

论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影响 1.我国影子银行的含义与分类 1.1 我国影子银行的含义。 早在20 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出现了影子银行的萌芽,2 0 07 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影子银行,并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影子银行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但是却有着与商业银行类似的职能。目前各界对于影子银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准确定义。由于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较低,使得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与外国影子银行的定义有所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在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定义的。我国的影子银行是指具有和传统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核心业务, 且处于传统银行业务以外的, 受到金融监管较少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业务。 1.2 我国影子银行的分类。 我国的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传统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影子银行业务, 主要包括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业务和票据相关业务。第二类是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 比如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和信托公司。第三类是民间的影子银行业务, 具体包括民间借贷、ZP P 业务和小额信贷等。 2.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 我国的金融结构导致了我国具有特色的影子银行的产生。我国经济的转型势必要求配套的金融结构的转变,但是我国对金融结构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银行体系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数量逐步增加,同时我国非银行类的

金融机构也快速发展,这就使得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十分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各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创新。银行开始推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业务和票据相关业务等,银行的业务创新使银行体系内部产生了影子银行。 第二,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多,金融需求迅速扩张,对金融结构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严格的准入制度更导致金融市场无法得到发展。银行严格的信审制度致使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这样我国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给影子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为了应对激励的行业竞争一些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向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的金融监督体制依旧采取分业监管的形式。这就造成一部分业务受到多重监管,而另一部分业务没有机构进行监管。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3.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尚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体系, 也缺少高度证券化的金融产品。我国的小额信贷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或多或少的存在影子银行业务。我国具体的影子银行业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委托货款。 委托人将合法的资金委托给银行等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将资金发放出去, 监督贷款人的使用并帮助委托人收回资金的贷款业务即委托贷款。因为企业之间的借贷是不被我国的法律所允许的,为了让企业可以自主地调节资金的余缺,政府允许企业通过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来进行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献综述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影子银行与金融发展、金融安全、金融监管关系的文献。主要以影子银行为本体对象,从其产生来源与存在性质入手,对于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安全方面的关系和之间的影响进行探究。文献表明,影子银行的存在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积聚了大量风险,如果一旦失控,将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然而其发展有优劣两方面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通过金融监管等方式来减少影子银行的风险,弱化其对于金融稳定性的不利冲击。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稳定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 前言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简称FSB)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1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随着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影子银行也相应地迅猛发展,并与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使得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影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也正是由于存在风险,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本文的目的就是想简要评述研究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等方面的理论文献。本文以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评述影子银行的特点及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第三节简要评述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第四节根据中国影子银行的状况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 1

一、银子银行的风险及特点 在理论界,影子银行被认为是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进而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因素。 他的负面因素有: 1、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即短期存款和长期贷款支持短期负债的长期贷 款现象日益突出。从个别银行公布的流动性差距指数来看,商业银行及时还款的负差额是巨大的。除了对银行系统的影响之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也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影子银行体系最根本的问题是,一旦出现大面积的资本链断裂,它就无力承受波动和风险。结果将是更多的传染和恐慌,而且很容易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打击。 2、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事实上,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影子银行体系的危险。银监会 通过渠道和所谓的“创新”影子银行活动,高度重视各类金融管理。他们将继续坚持“成本对称”的原则,规范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消除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动机,防范风险从机制和源头传播。但影子银行也将在推动它的方面发挥作用。 3、监管存在多头监管和监管空白的现象。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在当地金融机构的监管 下;金融担保机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担保公司的典当行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而私人贷款和在线贷款则无法跟进。这种情况不利于影子银行监管的协调。影子银行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创新的商业模式,随着次贷危机的逻辑演变,通胀压力上升。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抵押贷款违约开始出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基础,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影子银行体系开始动摇。 具体到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政策风险 影子银行在监管范围之外扩大了社会信用创造的范围,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对政府的产业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1.影子银行信贷还没有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监测。它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研究

注:本文是中国社科院重大调研课题《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状况研究》中期报告的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引用请注明出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3年4月22日 一、总论 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相比,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导;以证券化活动为核心;具有较高的杠杆率;主要依赖批发手段融资;影子银行产品购买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而当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为:由商业银行主导;影子银行产品一般不涉及证券化,仅有少数银信合作产品具有证券化特征;杠杆率较低;主要依赖零售渠道融资;影子银行产品购买者以零售客户为主体。不过,中外影子银行也具有如下共同点:均具备期限转换与流动性转换功能;均流离于常规监管体系之外;均不享受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与央行贴现窗口支持。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自2010年起迅速扩张,目前已具备相当规模。如果采用最窄口径,即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只包括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则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达到14.6万亿元(基于官方数据)或20.5万亿元(基于市场数据)。前者占到GDP的29%与银行业总资产的11%,后者占到GDP的40%与银行业总资产的16%。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兴起主要来自融资方、投资方以及投融资中介三方面的旺盛需求。从影子银行融资方来看,源自宏观调控方向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房地产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与中小企业的旺盛融资需求;从影子银行产品投资方来看,源自金融抑制环境下居民部门的旺盛投资需求;从投融资中介来看,源自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贷存比、资本充足率与贷款限额等监管指标的行为。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合理性。这一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第一,这是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抑制环境下自发实施的金融创新,既扩展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边界,又缓解了金融抑制的程度,有助于提高储蓄投资转化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第二,为各种类型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缓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宏观调控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冲击。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潜在风险。主要风险包括:一是期限错配(资产期限结构长、负债期限结构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而流行的资金池—资产池理财业务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风险;二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作为影子银行基础资产的各种债权的实际回报率难

国内影子银行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研——基于2007—2017年月度数据实证分析

第28卷第1期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G 28 No. 1 2018 年3月JOURNAL OF WUHANMETALLURGICAL MANAGERD IN STITU TE M ar. 2018 国内影子银行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研 —基于2007—2017年月度数据实证分析 王嘉薇,朱家明(通讯作者)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提高融资效率、促进金融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作为我国金融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2007—2017年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与我 国金融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金融环境也将 推动影子银行业务拓展的结论。结合实际情况,从构建监测机制、推动模式改革、加强金融创新角度提 出完善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我国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发展;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1890(2018)01 -0006 -03 一、 弓I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国际社 会普遍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体系 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在 研究报告《影子银行:范围的界定》中给出了影子 银行广义及狭义的界定:广义上是指游离于监管 体系之外的中介机构实体与信用中介活动;狭义 上则是指具有系统性风险及监管套利的经济活动 统称。 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呈现规模不断扩大、业务 不断拓展、对经济渗透日益加深的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显示,2015年底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资产规模达到 近60万亿元,占到GDP的80%与银行总资产的 306。影子银行系统一方面为传统银行信用扩展 开辟了新渠道,促进了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也存在 着诱发系统性风险、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冲击 金融系统稳定性等问题。因此,分析影子银行的 界定与风险成因,研究相关风险的防范对策,对国 内影子银行系统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具有 重要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影子银行相关研究情况 1. 关于影子银行特性的研究 P g l J2010)认为由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而来 的信 介 融 构 管套 的结果,也是美国金融体系对规模经济、内部控制的 要求[1]。C o rtty、E p stein(2008)指出银行体系信用 期限出现错配的原因是影子银行的债务多为短 期,资产组成由原来的流动性较强资产转化为流 动性较差的资产[2]。 2. 关于影子银行风险与监管的研究 Shin(2008)基于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大量实证 研究,提出有关部门应严格监管影子银行设计的 无风险产品,通过内部控制及科学评估降低危机 给经济实体带来的负效应[3]。Gom icka(2014)从 资本监管角度出发,构造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发 现通过影子银行业务进行的监管套利行为将使传 统银行的监管措施效果也大打折扣[4]。 (二)国内对影子银行相关研究情况 1.关于影子银行与经济金融的关系研究 刘超、马玉洁(2014)建立VAR模型研究影 子银行对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的脉冲响应,发现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60100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 - 12D07 )。 收稿日期:2〇18 -02-23 作者简介:王嘉薇(1996 -),女,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通讯作者:朱家明(1973 -),男,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副教 授,研究方向为数学建模分析。 一 6 —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文献综述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文献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影子银行概念的内涵方面:2008年时任纽约联储行长盖特纳认为影子银行即是“平行银行系统”,是一种存在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非银行运营”融资安排。Zoltan Pozsar(2010)指出影子银行的本质是通过大量的证券化与抵押融资技术,为没有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的公共部门进行信用担保的中介。2010年美联储纽约分行将其定义为未进入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的并执行期限、信用和流动性转换的金融中介。Richard Comotto(2011) 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或者银行自有部门通过非金融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交互融资的一条产业链。Adam Ashcraft(2010)指出,影子银行系统是由金融中介链条相互连接成的信贷网络。 在影子银行的外延方面:2010年美联储纽约分行指出影子银行包含未进入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的并执行期限、信用和流动性转换的金融中介。2011年FSB把以下机构或活动纳入影子银行的范畴。(一)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机构: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部分投资银行,部分对冲基金,资产类票据通道,结

构性投资载体,金融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贷款公司政府支持的金融平台(如美国的“房利美、房地美”)等。(二)影子银行产品和活动:商业票据,资产类票据,回购协议,证券租赁,信用类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一些监管套利活动等。2012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证券化工具、ABCP 管道、货币市场基金、回购协议、投资银行以及住房抵押贷款机构。 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Gary Gorton以及Andrew Metrick(2010)特别指出了美国对于影子银行,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证券化以及回购协议业务方面的监管缺失,他们建议将回购协议纳入牌照管理的范畴,同时缩小回购协议中抵押品的范围。Gennaioli,Shleifer(2011) 以样本企业为例,设计了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影子银行监管模型。为了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他们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样本企业的影子银行总规模不得超过按照监管模型计算出的偿付能力。 在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研究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探讨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不同的意见。Gorton and Metrick(2009)以回购市场为例,研究了回购协议的运行方式,演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