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过程防止交叉污染制度

生产过程防止交叉污染制度

生产过程防止交叉污染制度
生产过程防止交叉污染制度

1目的

建立生产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的管理制度,防止因控制或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交叉污染。2范围

适用于生产操作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控制。

3职责

车间操作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包括生产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QA质监员、参观人员等)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管理规程。

4.2不同洁净区域的工作服应分别洗涤,不得混用,不得穿离相应级别的洁净区。

4.3所有设备、器具使用后,应按《设备清洁管理制度》进行清洁。清洁时应特别注意缝隙、死角、边缘等易积尘的部位。进行换品种、换规格生产前,应彻底清场并由QA质监员检查合格后,再进行生产。

4.4设备、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班长及QA质监员对清洁状况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

4.5 进入不同洁净区的器具应按要求进行清洁、净化,必要时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4.6各操作间应严格按照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清除桌面、地板、墙壁等处的粉尘及残余物。

4.8 QA质监员负责监督、检查生产区环境、设备及各种表面的清洁情况。

5 生产操作管理:

5.1 从事发尘量大的操作,如称量、粉碎、混合、下料等,应尽量靠近排尘口,并将动作放轻,经常擦拭工作间及工作台表面,减少积尘。

5.2当发现或怀疑物料受到交叉污染或异物污染时,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QA质监员,分析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3正在进行生产时,生产操作间、设备、物料容器外均应有明确的状态标志,标明产品或物料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以防混淆。

5.4不得在同一区域进行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的生产,以防止交叉污染。当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采取隔离或其它有效措施以防止污染和混淆。

5.5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粉尘、气体、蒸汽、喷雾物等引起的交叉污染。

工地防尘抑尘防污染管理制度

编号:SY-AQ-0200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地防尘抑尘防污染管理制度Management system of dust control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construction site

工地防尘抑尘防污染管理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大气污染、扬尘、治污的相关法律 法规政策规定和要求。根据我公司的现有实际状况,制定以下防尘 抑尘管理办法。 一、公司主要负责人为防尘抑尘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并系统制 定、掌握、抑止扬尘污染措施、内容及方法。 二、工地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坚决执行公司领导的 决定,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防尘抑尘工具和设施,制定出切实可 行的防尘抑尘措施,把防尘抑尘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制定防尘抑尘管理制度,签订责任书,层层负责,管理到位, 把扬尘现象降到最低程度,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四、施工工地出入口必须硬化处理,设置冲洗槽,配置有效的冲洗 设备和保洁人员,所有车车身必须保洁,放大字样清洗,密闭车身 及车辆不准带土上路并按规定线路行驶。

五、工地防尘抑尘、污染防治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按相关规定逐项检查落实,不符合的及时纠正。 六、做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记录表,作为公司年终考评,奖惩依据。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17-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文件编号: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页码:第1页共3页 1.目的: 防止加工操作人员、原料和废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及二次污染。2.范围: 适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生产环境、原辅料、包装材料、操作人员、工器具不卫生而造成交叉污染。 ? 3.责任人: 1、生技部负责制定防止交叉污染规章制度。 2、车间生产班组长负责检查操作人员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办公室负责处理违纪人员的处罚。 4.预防交叉污染程序: 产品流程控制 严格按照产品工艺流程,要求从原料→印刷→复合→熟化→制袋→包装的顺序进行,不可任意调整加工步骤,生产加工过程的产品必须严格在其加工步骤相对应的区域内进行。 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 厂房内部设计与布局应满足良好食品卫生操作规范要求,并做到人流、物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不同清洁加工区,操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岗。 不同清洁区使用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 原料、成品在加工、包装、贮存的过程中要严格分离,防止原料、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造成交叉污染。原料包装材料入库前先检查是否有外包装破损,如果发现有应及时通知生技部评估处理后,再决定是否入库。 物流流向要按工艺流程图,原料和操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的通道,应分设二处避免交叉污染。 原料进车间之前一定要清理干净包装袋上的灰尘。 车间不得堆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操作人员喝水用的茶杯有专一地方存放。

生产过程中产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了地面及其不卫生物品时,应为不合格产品。 ? 已成型的产品避免再受污染,直接放入周转箱内,通过传递仓送入包装间。 落地受污染的原料不准掺和使用,修边整理后的产品要干净,产品中不能留有异物。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文件编号: 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页码:第2页共3页 包装袋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应放置在洁净的垫仓板上。 未加工的原料,和已加工的成品必须分开存放。 严格区分和标记原料,成品的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或落地产品要装入指定的废弃物桶内不得回收使用,废弃物桶应加盖,以防止污染空气,每天及时清理干净。 原料、包装材料、成品仓库应保持通风、清洁、干燥、产品堆放在垫仓板上并有标识,做到先进先出。 运输车辆要保持干净,车辆内不得运输与产品无关的物品。 > 车间卫生员每天下班后开启紫外灯对生产车间、更衣室进行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3工厂设计、预防交叉污染。 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生产区布局,按产品工艺流程设计,不同的加工区域都要隔离。 生产车间、包装间、要做到人流和物流分开,注塑成型后的产品应通过传递窗进入包装间。预防产品交叉污染,加工人员的卫生控制。 生技部要制定操作人员卫生制度,并公布上墙。 操作人员上班前要按洗手、消毒程序操作。 洗手、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充分涂擦肥皂或洗手液→清水冲干净→消毒液(消毒液浓度50—100PPM)浸泡10—30秒→清水冲干净→双手烘手机烘干。注塑成 型操作人员的手按要求两小时消毒一次。 # 参观者、设备维修人员等也应遵守上述洗手、消毒程序。 在以下情况下要进行再洗手、消毒: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过程中污染 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 编号:

一、概述 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 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生产过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规范流程

生产过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规程目的:建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管理规程,规定了在药品生产活动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管理容和要求 适用围:适用于药品生产活动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 职责:生产技术部、质保部、车间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容: 1.定义 1.1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1.2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1.3混淆:在生产或包装的过程中,误将一种或一批物料当成了另一种或另一批物料进行使用、操作。 1.4 差错:在生产过程中,因为计量器具未调试到位、或计量方式不正确、或计数不准确而造成的错误 2. 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原因 2.1 人员:操作人员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等,或未接受卫生方面的培训,未按要求穿戴工作服,行为不规、人员带来外部污染,生产人员未按工艺规程和SOP要求操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量过大,操作中随意性大等。 2.2 设备:表面不光洁、平整,材质不稳定,不易清洁,设备选型不合理,维修、保养不及时,没有定期验证或没有保持验证状态。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容器无状态标志,清场不彻底等造成混淆。 2.3 物料:购进的原辅料本身质量不好,或在运输、贮存、检验取样、配料过程中造成污染。原辅料微生物指标超限。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中间体等无明显标志,放置混乱,散装或放在易破损的包装中,印刷性包装材料管理不善等。 2.4 文件:文件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无复核、监控,发现问题未及时查找原因等,特别是配料、包装等重要部门管理不严格。 2.5 环境:厂房设计不合理,生产环境如空气中粒子过多,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等不平整、易脱落、长霉、消毒不严格等造成污染。 2.6 清洁:清洁效果不能保证微生物除去水平及残留限度,清洁剂残留、消毒剂效果不能保证;生产结束后不及时清洁清场等造成污染。

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1、在公司所使用的污染防治设备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应具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2、公司内的污染防治设备由制造一课主要负责管理,各使用部门协助管理,制造一课与采购课负责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污染防治设备的显著位置。 3、公司需要委托安装、改造或者维修污染防治设备的,应当委托己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公司污染防治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当向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己停用的污染防治设备,应向区环保局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启用己停用一年以上的污染防治设备,也应向区环保局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检验。 4、污染防治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建立污染防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污染防治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b)污染防治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c)污染防治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d)污染防治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第 2 页共 2 页

e)污染防治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5、污染防治设备使用部门或委托具有保养资质单位对在用污染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公司污染防治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公司污染防治设备使用部门在对用污染防治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 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公司使污染防治设备用部门应当对在用污染防治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6、污染防治设备使用部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殊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7、污染防治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8、公司污染防治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使用年限,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向区环保局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9、污染防治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建立污染防治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求援预案。 10、污染防治设备作业人员应进行污染防治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污染防治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污染防治设备安全作业知识,污染防治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严格执行污染防治设备的操作规程和 第 2 页共 2 页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 制度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控制饲料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成分因设备或工艺造成的残留,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在不同品种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规定了饲料加工过程中药物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控制。 3 管理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各项防止叉污染措施的实施 3.2 品控部主要负责饲料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预防措施的制定,并培训、监督执行。 4 生产过程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4.1 不同品种的生产顺序与计划原则 4.1.1 有条件进行专线生产的公司,可设立不同动物品种、不同饲料品种的专用生产线。

4.1.2 没有条件进行专线生产的公司,应遵循“无药物的在先、有药物的在后”的顺序原则,制订生产计划、组织生产顺序。具体原则要求按质量技术的规定执行。 4.1.3当不能按照上原则安排生产顺序时。必须按以下4.2条款的要求对生产线清洗 4.2 换品种前,要求流程走空、料仓清空 4.2.1 流程走空 按照生产顺序流程组织生产,切换品种时,要求流程走空时间5分钟以上,保证主要设备无残留物料 4.2.2 设备清理、料仓清空 切换品种时,要求按4.5的规定对待制粒仓、制粒机腔、成品仓和定量包装称等设备清理干净,确保设备、料仓内无残留物料,同时清扫干净作业现场。 4.2.3、检查确认: 在切换品种时,中控员与看仓员等相关岗位人员联系,检查确认流程是否走空、设备及料仓是否清空,检查确认后方进入下一个品种作业,并填写《中控与看仓岗位质控联系记录表》。 4.3 生产线的清洗

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产品后,生产不含药物饲料添加剂或改变所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的产品的,要按《生产线清洗操作规程》对生产线进行清洗。 4.4 配料和盛放物料器具(或包装物) 4.4.1 盛放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及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产品及中间产品的器具或包装物、配料器具要明确识品名,不能交叉混用。 4.4.2 生产过程不能使用易碎、易断裂、易生锈的器具作为称量或盛放用具,如人工配料工具要求为不锈钢材质 4.5 设备的定期清理 4.5.1 定期清理原则 为了避免设备及料仓内残留物料发霉、氧化、结块、生虫等问题而污染影响产品品质或影响设备正常运转,要求对生产线各工艺段设备(如刮板、绞笼、提升机底座、混合机、油罐、料仓、制粒机、膨化机、冷却器、定量包装称等)按规定做好日常和定期清理检查。 4.5.2 日常清理 4.5.2.1 换品种前的清理

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850 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在公司所使用的污染防治设备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应具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2、公司内的污染防治设备由制造一课主要负责管理,各使用部门协助管理,制造一课与采购课负责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污染防治设备的显著位置。 3、公司需要委托安装、改造或者维修污染防治设备的,应当委托己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公司污染防治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当向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己停用的污染防治设备,应向区环保局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启用己停用一年以上的污染防治设备,也应向区环保局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检验。 4、污染防治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建立污染防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污染防治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汇编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控制饲料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成分因设备或工艺造成的残留,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在不同品种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规定了饲料加工过程中药物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控制。 3 管理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各项防止叉污染措施的实施 3.2 品控部主要负责饲料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预防措施的制定,并培训、监督执行。 4 生产过程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4.1 不同品种的生产顺序与计划原则 4.1.1 有条件进行专线生产的公司,可设立不同动物品种、不同饲料品种的专用生产线。 4.1.2 没有条件进行专线生产的公司,应遵循“无药物的在先、有药物的在后”的顺序原则,制订生产计划、组织生产顺序。具体原则要求按质量技术的规定执行。 4.1.3当不能按照上原则安排生产顺序时。必须按以下4.2条款的要求对生产线清洗 4.2 换品种前,要求流程走空、料仓清空 4.2.1 流程走空

按照生产顺序流程组织生产,切换品种时,要求流程走空时间5分钟以上,保证主要设备无残留物料 4.2.2 设备清理、料仓清空 切换品种时,要求按4.5的规定对待制粒仓、制粒机腔、成品仓和定量包装称等设备清理干净,确保设备、料仓内无残留物料,同时清扫干净作业现场。 4.2.3、检查确认: 在切换品种时,中控员与看仓员等相关岗位人员联系,检查确认流程是否走空、设备及料仓是否清空,检查确认后方进入下一个品种作业,并填写《中控与看仓岗位质控联系记录表》。 4.3 生产线的清洗 4.4 配料和盛放物料器具(或包装物) 4.4.1 盛放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及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产品及中间产品的器具或包装物、配料器具要明确识品名,不能交叉混用。 4.4.2 生产过程不能使用易碎、易断裂、易生锈的器具作为称量或盛放用具,如人工配料工具要求为不锈钢材质 4.5 设备的定期清理 4.5.1 定期清理原则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流程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 流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X X X X X X有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GHAF 文件持有人: 发布日期:2014-11-30 生效日期:2015-01-01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1目的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船舶对水域及港口环境的污染,保障人身健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船舶的防污染管理工作。 3职责 3.1安全办为岸基地防污染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配发并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和条例,统一制订、修改防污染规章制度,并指导、监督、检查船舶防污染文件执行情况;监督指导船舶维修检查防污设备;组织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指导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 3.2机务办负责船舶防污设备的备件供应、产品更新; 3.3综合办负责船舶防污染物料的供应; 3.4船长是船舶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和《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布置、监督船舶各部门做好防污染工作。当发生污染事故时,组织全体人员全力以赴控制和清除污染,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报告。 4船舶防污染文书管理

4.1船舶应具有下列防污染文书: 4.1.1《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4.1.2《油类记录簿》; 4.1.3《垃圾记录簿》; 4.1.4《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4.1.5《垃圾管理计划》 4.2《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管理 4.2.1船长应妥善保管《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4.2.2船长应根据签发《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有关条款及证书的有效期限和检验日期,及时报公司申请船舶检验机构对本船防污设备进行检验发证。 4.3《油类记录簿》的管理 4.3.1适用于所有船舶机器处所的作业记录。《油类记录簿》(甲板、机舱)应由大副/轮机长负责记录、保管。每记录完一页,由船长审核签字。填写《油类记录簿》时,应将日期,作业代号和细目的数码记入相应的表格内,所要求的细节,应按日期顺序记入空栏。 4.3.2《油类记录簿》每记完一本,应在船保留至少三年。如果需要新的《油类记录簿》时,应通过船舶所在港口的海事局认购(必须加盖核发放机关的印章),或向公司申领。 4.4《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管理 4.4.1该计划应妥善保存于船长处。 4.4.2列于该计划附录Ⅲ的联系人姓名、地址随变动及时更正。 4.5.3船舶应按该计划要求定期进行有关检查、培训、演练并逐次记录。 5机器处所防污染管理 5.1管理与要求:机舱全体人员应熟悉防污法规,严格执行各项防污规章制度,落实防污染措施。

2019年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3.1改)

1 目的 防止不卫生的物品或不适当的员工操作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它食品接触面,确保本厂生熟产品加工区有效隔离,并减少因工厂设计不良造成的交叉污染。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需要卫生安全控制的环境、设备、产品及个人卫生。 3 职责 3.1配送中心负责原材料与成品的隔离贮存与发放。 3.2各生产车间负责各包工区环境卫生、设备、产品以及员工卫生。 3.3办公室负责公共区卫生管理 3.4品保部负责卫生监督检查;加工中心管理组负责生产作业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3.5各生产车间负责废弃物的处理。 3.6 HACCP小组负责每月对生产车间防止交叉污染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程序 4.1生产作业区的设置 4.1.1根据产品的卫生安全控制需要,设立相应的外包装作业区、一般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 4.1.2对清洁作业区要实行有效隔离防护,对人、物、气流控制,并有明确的标识。 4.1.3清洁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器具,必要的器具要定置管理。 4.2操作人员要求 4.2.1员工在接触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之前必须保持手的洁净。 4.2.2员工在处理废弃物或其他污染物后,必须进行双手的清洗、消毒。4.2.3从低卫生要求区进入到高卫生要求区工作,必须作好相应的清洗、消毒程序,达到高卫生要求区标准才能进入。 4.2.4对进入清洁作业区的操作人员要进行控制,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

进入清洁作业区。 4.3. 器具、设备及包装材料的要求 4.3.1. 生产线设备的清洁按《设备清洗消毒规范》执行。 4.3.2. 一般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的器具不得交叉使用。 4.3.3. 食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废水、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地面及其他不卫生物品时,必须立即消毒和清洗。 4.3.4. 用于生产、调配、包装等设施与器具使用前应确认已被清洁消毒。4.3. 5. 已清洗过的设备和器具应避免再受污染。食品容器必须放置离地面15厘米以上。 4.3.6. 生产用水的水管不使用时应将水管放在水管架上。水龙头不能进入低于水边缘的水槽中。 4.3.7. 外包装材料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应放置在洁净、干燥的仓库内,离地面10厘米以上。 4.4. 原料和废弃物的处理 4.4.1. 低风险区的原料处理不得在高风险区处理。 4.4.2. 废弃物应由生产车间每天及时清理,定点存放。存放在生产区内的要密封不外露。 4.5. 监控 4.5.1. HACCP小组或品保每月要对生产车间防止交叉污染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5.2.车间主管每日要对生产车间防止交叉污染情况进行检查。 4.6. 纠正 4.6.1. 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要马上采取纠正措施,责任落实到相关区域或部门主管级以上人员处理。 4.6.2. 发生交叉污染情况,要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同时要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具体要求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 引用文件 5.1. 《设备清洗消毒规范》 5.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记录 6.1 《车间每日交叉污染检查记录表》 6.2 《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6.3 《交叉污染处理记录》 6.4 《安全卫生检查记录》

停航船舶安全防污染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

停航船舶安全防污染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 一、停航船舶安全防污染管理制度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规范停航船舶的监督管理,保障船舶安全,防止水域污染,根据《停航船舶 安全与防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停航船舶及岸基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 2. 定义 本制度所称停航船舶,系指经海事管理机构确认计划连续停泊30天及以上的公司所属船舶。 3. 实施细则 3.1 停航船舶应根据停泊地的实际环境和船舶自身的安全需要,配备足够数量并具 有熟练操作能力的值守船员,进行有效值守。任何时候,停航船舶配备的值守船员不得低于《停航船舶最低值守要求》。 3.2 停航前,船长应慎重选择系泊地点或锚地,使拟停泊点符合下列要求: 3.2.1不妨碍其它营运船舶的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 3.2.2不得非法占用主航道和生产锚地; 3.2.3能抵御恶劣天气的影响; 3.2.4船舶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3.2.5必要时船舶能够立即驶离该水域; 3.2.6满足通航安全管理的其他规定。 3.3 停航前,船舶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3.3.1主机应换用轻油,并确保管系中燃料油彻底用光,以避免管路中油冻住。3.3.2 锅炉停炉前彻底排污(有蒸汽时上排污),排污后打入淡水到正常水位。 3.2.3 轻油日用柜、应急发电机油柜、轻油沉淀柜应保持满油,以确保供油给发电 柴油机。 3.3.4 测量燃润油舱、柜并封存。 3.3.5 关闭高低位海底阀、有关通海阀、主机海水进出阀、主机淡水进出阀、膨胀

水箱出口阀、副机海水进出阀等机舱有关阀门,切断有关机电设备的电源开关。 3.3.6 检查备件、物料库存并封存。 3.3.7 各部门长应督促本部门人员关好房间内所有门窗以及电器电源,现场检查后 上锁并妥善保管钥匙。 3.3.8 做好交接工作,各部门人员应与部门长进行交接,部门长应与停航值守人员 进行交接。 3.4 停航期间,值守人员应做好防盗工作,定期巡查备件、物料等库房,查看是否 处于正常情况。 3.5 值守人员应做好防火工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应在指定场所吸烟,严禁游 烟、躺着吸烟,严禁乱扔烟蒂,烟蒂一定要熄灭并放到有水的容器里。有油污的棉纱、破布收集存放在金属桶内,且远离高温热源,防止自燃。厨房用火应做到人走火灭。严禁私自使用取暖电器。 3.6 值守人员应保持船舶各层地板、楼梯、栏杆、通道及机电设备的清洁、无油 渍;维护保养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将现场收拾干净。 3.7 停航期间,值守人员应严格控制轻油使用,严禁船员私自处理船舶的燃、润 油。每天1700-2100时,值守轮机员应启动应急发电机,操作时严格遵照《应急发电机操作规程》进行。应急发电机运行时,轮机员应每2小时在副机日志上记录油压、水压、油温、水温、排温、燃油柜油位、油底壳油位、冷却水箱水位等参数,有异常情况时及时排除。应急发电机运行期间,轮机部值守人员应做好电瓶充电外、空气瓶补气,压力水柜补气,洗浴水加热等工作;甲板部值守船员应及时开启船长房间冰箱。 3.8 停航期间,值守人员应做好有关设备性能试运行工作,以保证这些设备处的处 于正常技术状态: 3.8.1 停航期间,甲板部值守人员应定期对通讯、导航仪器、系泊设备、货舱及附属 设施、通风筒/孔、救生、消防设备等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测试、清洁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3.8.2 值守轮机员应定期对电瓶进行维护保养,使之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值守机工应 定期检查24V锚灯灯泡,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3.8.3 轮机部值守人员应每天巡查机舱、舵机房等舱室设备。 3.8.4 轮机部值守人员应每周查看并清通主机机带海水泵、淡水泵的机械密封处漏水 检查孔,每3天对主机进行手动盘车3转以上,每半个月左右启动主机慢车运转15分钟。 3.8.5每周检查锅炉水位,每月手动拉开锅炉安全阀。有关水泵(包括应急消防泵) 应每周检查一次并手动盘车3转以上。 3.8.6每台副机每周启动1次,运转10分左右,可以在不供海水情况下运行,但要 保证有关机油、淡水温度正常。充分利用副机启动供电后,对有关设备进行短时间的运转。 3.8.7分油机每周启动空转到正常转速后停机,锚机、舵机、甲板液压舱盖半个月运

防止洁净室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

防止洁净室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 防止差错、污染与交叉污染的发生是GMP的核心之一。交叉污染是指通过人员往返、工具运输、物料传递、空气流动、设备清洗与消毒、岗位清场等途径,将不同品种的成分混入导致污染,或因人为、工器具、物料、空气等不恰当的流向,使洁净度低的区域的污染物传入洁净度高的区域,而造成交叉污染。那么,如何防止交叉污染呢?2002年实施的《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明确指出,洁净厂房“工艺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洁净室或洁净区内只布置必要的工艺设备以及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工序和工作室”。 ■合理布置空间面积 合理布局首先要理顺工艺流程,避免迂回往返。工作室的平面空间应合理,既有利于操作,又便于维修,不应预留闲置面积和空间。合理的空间与面积,也有利于合理的分区,防止混杂事故。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洁净室并非越大越好,面积和空间的大小关系着送风量的多少,决定着空调能耗的大小,影响工程的投资。但洁净室的空间面积也不可太小,太小可能不便于操作、维修。所以,设计合理的空间面积应考虑到设备操作、维修的需要。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空间面积,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操作和维修。一般洁净室高度控制在2.60米,对个别较高的设备可在局部加高,而不宜全面提高洁净区的高度。车间内部应设有物料的中间站,其面积足以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且便于明确分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提高设备水平 设备的材质、加工精度、密闭程度以及管理制度都与交叉污染有关。所以除了合理布局外,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组成联动的生产线,以减少操作人员,降低人员的活动频率,是防止交叉污染的必要措施。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深圳赤湾拖轮有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文件持有人: 发布日期: 2017-11-30 生效日期: 2018-01-01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1 目的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船舶对水域及港口环境的污染,保障人身健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船舶的防污染管理工作。 3 职责 3.1公司总经理或代行总经理职责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与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3.2安全办为岸基地防污染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和条例,统一制订、修改防污染规章制度,并指导、监督、检查船舶防污染文件执行情况;监督指导船舶维修检查防污设备;组织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指导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 3.3 商务部负责船舶防污染设备的备件供应、产品更新和物料的供应; 3.4船长是船舶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和《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布置、监督船舶各部门做好防污染工作。当发生污染事故时,组织全体人员全力以赴控制和清除污染,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报告。 4 船舶防污染文书管理 4.1 船舶应具有下列防污染文书: 4.1.1《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4.1.2《油类记录簿》; 4.1.3《垃圾记录簿》; 4.1.4《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4.1.5《垃圾管理计划》 4.2 《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管理 4.2.1 船长应妥善保管《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4.2.2 船长应根据签发《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有关条款及证书的有 效期限和检验日期,及时报公司申请船舶检验机构对本船防污设备进

行检验发证。 4.3 《油类记录簿》的管理 4.3.1 适用于所有船舶机器处所的作业记录。《油类记录簿》(甲板、 机舱)应由大副/轮机长负责记录、保管。每记录完一页,由船长审核 签字。填写《油类记录簿》时,应将日期,作业代号和细目的数码记 入相应的表格内,所要求的细节,应按日期顺序记入空栏。 4.3.2 《油类记录簿》每记完一本,应在船保留至少三年。如果需要 新的《油类记录簿》时,应通过船舶所在港口的海事局认购(必须加 盖核发放机关的印章),或向公司申领。 4.4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管理 4.4.1 该计划应妥善保存于船长处。 4.4.2 列于该计划附录Ⅲ的联系人姓名、地址随变动及时更正。 4.5.3 船舶应按该计划要求定期进行有关检查、培训、演练并逐次记 录。 5 机器处所防污染管理 5.1 管理与要求:机舱全体人员应熟悉防污法规,严格执行各项防污规章制度,落实防污染措施。 5.2 机舱污水排放 5.2.1 在南海海域按照主管机关有关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执 行。由安全办负责向当地海事部门提出铅封申请,机务部和船舶予以 配合。原则上,在不危及船舶安全的条件下,机舱油污水严禁向南海 水域排放,应执行本须知5.5的有关要求,由陆地或者海上具备油污 水回收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 5.2.2停泊在锚地、港内的船舶,禁止向舷外排放污水,但污水在危 及船舶安全航行时,可申请海事局,经同意按要求进行排放(机舱大 量进水等除外)。 5.3 防止污油、污水漏入机舱舱底 5.3.1 燃油、滑油转驳时应慎重操作,杜绝驳运时漏入舱底。 5.3.2 曲柄箱、齿轮箱、油底壳等更换下来的废油,应收集入污油舱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doczj.com/doc/4f10870909.html, 好好学习社区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1目的 防止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者、加工环境把生物或化学的污染物,因交叉污染对食品造成的危害;杜绝不恰当的操作和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加工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对员工卫生状况和行为进行检查。 3.2水厂负责具体的落实和执行。 3.2技术质量部、水厂确保设施及人流、物流、水流、气流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4 工作程序 4.1 交叉污染的来源 4.1.1 工厂的选址、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 4.1.2 卫生操作不当。 4.1.3 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良。 4.2 控制与监督 4.2.1 严格审查厂内外环境、工艺流程布局,做到合理和完善。最大限度地防止食品、食品接触表面和食品包装受到污染。技术质量部每月对工厂内部和外部的污染源进行一次审查。确保厂区内、外污染源对整个生产不造成污染,审查结果填入月卫生评审表内。厂区内任何厂房设施的变动或改进须经过评审或征求卫生专家的意见,并有相应的评审记录。 4.2.2 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方向由无菌区流到低清洁区。规定非清洁区人员不得到清洁区,同一车间人员流向是清洁区→相对清洁区,并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加工区划定清洁区、次清洁区、非清洁区。产品流向防止交叉,尽量减少迂回。清洗消毒区与加工区分开。 4.2.3未清洗消毒的手套、工作服、工器具、设备或其它与产品加工无关的物品等不得带入车间;手、工具、设备等被污染时,立即停止加工,清洗消毒后方进行;与产品接触的容器如箱、周转盒、水管头等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要有支架和挂钩;落地产品应单独存放处理或废弃;原料、成品、污染物不能一起堆放;不使用不清洁材料;生产车间应封闭,防止外来杂物污染;

(完整版)消毒间管理制度

消洗间管理制度 一、设置及要求 1、消毒间内必须严格遵守“一洗、二过、三消毒、四保洁”原则而设立,流程要合理,避免交叉污染。 2、洗消间必须建在清洁、卫生、供水方便,远离厕所和其他有害污染源的地方,严禁防止“四害”及其他有害昆虫的进入。 3、消毒间必须独立专用,通风换气良好。 4、各楼层必须记录消毒情况,写消毒时间、数量、种类和消毒人。 二、洗消程序 1、清洗:清倒杯中残渣及茶水,然后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并注意洗刷杯口。 2、过水:在过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杯具。 3、“84”消毒液:配置2%--50%的水溶液,将茶具消毒,浸泡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保管 1、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杯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 2、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杯具应倒置(不得超过15分钟)后放入保洁柜内。 3、消毒柜同时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容量应不少于杯具日常最高用量的2倍,凡放置入杯具后应立即消毒。 4、保洁柜内的必须每天清洗、消毒;如果采用毛巾作垫子的,所垫的毛巾必须每天更换,清洗和消 毒。 四、客用口杯、茶杯的消毒: 1、消毒剂:“84消毒液” 2、清洁剂:去污粉、洗衣粉 3、消毒工具:消毒柜、消毒桶、百洁布 4、存放工具:保洁柜或保管箱 5、程序: 1)从客房撤出的茶杯、口杯放到消毒间倒尽茶水 2)把茶杯、口杯分别放到清洗池内,按药剂说明为准, 3)将洗过的茶杯、口杯浸泡在消毒水内,时间至少20分钟以上 4)或将清洗好的茶杯、口杯搽干一并放到消毒柜内消毒 5)打开消毒电源,消毒至少45分钟后将茶杯取出 6)取出已消毒茶杯、口杯储存到封闭的保洁柜内备用 7)在消毒记录本上做好登记,记录消毒时间和姓名 五、拖鞋的清洗消毒: 1、清洗去污: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拖鞋 2、冲洗:在冲洗池中用清水漂洗拖鞋 3、消毒:将拖鞋完全浸泡在消毒池中,消毒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应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 氯消毒液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500毫升、升,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冲洗:从消毒液中取出拖鞋,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5、保洁:凉置10至15分钟,待拖鞋干后放置保洁柜 六、注意事项: 1、消毒剂应到证件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2、消毒剂置于有盖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地点应当通风、干燥、阴冷、避光;建立消毒剂进 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消毒剂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人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3、在消毒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

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 2011-07-28 18:12:56| 分类:工作【GMP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 目的:建立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 染、交叉污染的风险。 2 范围:适用于防止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在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管理。 3 职责:生产区、化验区与仓贮区人员负责实施,QA检查员及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内容 4.1 定义 4.1.1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 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1.2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4.2 防止人员污染和交叉污染: 4.2.1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人员操作严格执行《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 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4.2.2 各级管理人员严格监控防止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 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可能患有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配合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4.2.3 控制进入洁净区的人和物的数量。执行《参观人员进出生产区的管理规程》。 4.2.4 进入洁净区的人和物严格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净化程序》和《物料、容器、工具 进出洁净区的净化程序》。 4.2.5 进入洁净区的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区域(需对岗位培训)而进入其它操 作间,确需进入时,应再次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净化程序》后方可进入。 4.2.6 工作人员在需要进出公共区时,不能同时进出,防止交叉污染。 4.3 防尘措施:生产中对洁净区产尘操作区域进行控制,采取以下方法防止粉尘扩散、避免 交叉污染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防止尘埃产生和扩散的有效措施。 4.3.1 工艺过程产生粉尘的工序的操作应在负压称量室进行,负压称量室设置独立的除尘系 统。 4.3.2 洁净室密闭,不使外界未经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厂房,必须定期检查送风口、灯罩、安全 门等是否有泄漏点。 4.3.3 洁净室的地面,墙壁和顶棚等要保持无尘、光滑、无静电,并能经得起清洁、消毒,一旦发 生涂层脱落应及时修补。 4.3.4 洁净室内的设备安装在近送风口处,产尘设备有吸尘装置。 4.3.5 按不同生产需要,房间与走廊必须保持正常的压差,工作间房门必须经常关闭,以保持压 差梯度。 4.3.6 员工操作时对于易产尘的物料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产生粉尘。 4.3.7 洁净级别较高的A、B级设置专门的房间或区域并采用单向气流保护操作面。 4.4 防止厂房设施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4.4.1 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 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厂房地理需要控制的原则性要求,进行风险防范,避免周围环境的影响,远离污染源。例如:铁路、码头、机场、火电厂、垃圾处理场等等。另外,需要考虑其厂区地理位置的常年主导风向,是否处于污染源的上风向侧,避免受到污染的风险发生。 4.4.2 厂房建筑布局应考虑风向的影响,动物房、锅炉房、产尘车间等潜在污染源应位于下风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深圳赤湾拖轮有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文件持有人: 发布日期:2017-11-30 生效日期:2018-01-01

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1 目的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船舶对水域及港口环境的污染,保障人身健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船舶的防污染管理工作。 3 职责 3.1公司总经理或代行总经理职责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与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3.2安全办为岸基地防污染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和条例,统一制订、修改防污染规章制度,并指导、监督、检查船舶防污染文件执行情况;监督指导船舶维修检查防污设备;组织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指导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 3.3 商务部负责船舶防污染设备的备件供应、产品更新和物料的供应; 3.4船长是船舶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和《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布置、监督船舶各部门做好防污染工作。当发生污染事故时,组织全体人员全力以赴控制和清除污染,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报告。 4 船舶防污染文书管理 4.1 船舶应具有下列防污染文书: 4.1.1《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4.1.2《油类记录簿》; 4.1.3《垃圾记录簿》; 4.1.4《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4.1.5《垃圾管理计划》 4.2 《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管理 4.2.1 船长应妥善保管《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4.2.2 船长应根据签发《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有关条款及证书的有效 期限和检验日期,及时报公司申请船舶检验机构对本船防污设备进行检

验发证。 4.3 《油类记录簿》的管理 4.3.1 适用于所有船舶机器处所的作业记录。《油类记录簿》(甲板、机 舱)应由大副/轮机长负责记录、保管。每记录完一页,由船长审核签 字。填写《油类记录簿》时,应将日期,作业代号和细目的数码记入相 应的表格内,所要求的细节,应按日期顺序记入空栏。 4.3.2 《油类记录簿》每记完一本,应在船保留至少三年。如果需要新 的《油类记录簿》时,应通过船舶所在港口的海事局认购(必须加盖核 发放机关的印章),或向公司申领。 4.4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管理 4.4.1 该计划应妥善保存于船长处。 4.4.2 列于该计划附录Ⅲ的联系人姓名、地址随变动及时更正。 4.5.3 船舶应按该计划要求定期进行有关检查、培训、演练并逐次记录。 5 机器处所防污染管理 5.1 管理与要求:机舱全体人员应熟悉防污法规,严格执行各项防污规章制度,落实防污染措施。 5.2 机舱污水排放 5.2.1 在南海海域按照主管机关有关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执行。 由安全办负责向当地海事部门提出铅封申请,机务部和船舶予以配合。 原则上,在不危及船舶安全的条件下,机舱油污水严禁向南海水域排放, 应执行本须知5.5的有关要求,由陆地或者海上具备油污水回收资质的 单位回收处理。 5.2.2停泊在锚地、港内的船舶,禁止向舷外排放污水,但污水在危及 船舶安全航行时,可申请海事局,经同意按要求进行排放(机舱大量进 水等除外)。 5.3 防止污油、污水漏入机舱舱底 5.3.1 燃油、滑油转驳时应慎重操作,杜绝驳运时漏入舱底。 5.3.2 曲柄箱、齿轮箱、油底壳等更换下来的废油,应收集入污油舱柜, 不得放至舱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