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磨蹭行为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磨蹭行为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磨蹭行为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磨蹭行为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磨蹭行为的调查研究

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霍翠韶

摘要:众多的小学生表现出大量的磨蹭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小学生磨蹭行为现状,分析小学生磨蹭行为的形成原因,探讨矫治小学生磨蹭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磨蹭行为;形成原因;矫治对策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一些学生已经做完练习,而另一些学生连做练习的文具都还没有找出来;放学了,大部分学生已经收拾好,背着书包排好队等待离校,但又有部分学生还没开始收拾文具;其他学生做半个小时的作业,这部分学生要做两三个小时;他们甚至吃一顿饭都要花一个多小时……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磨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它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往往会使学生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丧失积极进取的态度,将来也很难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磨蹭,也叫拖拉,即做事情总是不够麻利、及时,动作迟缓,节奏比较

慢,这是一个儿童行为习惯的问题。为了了解小学生产生磨蹭行为的原因,

帮助学生改掉磨蹭这个不良习惯,笔者在任教的广园小学三年级中开展了关

于磨蹭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磨蹭程度非常严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磨蹭行为呢?为此,笔者设计《小学生磨蹭

行为原因调查问卷》,于2013年3月对广园小学三(1)班46名学生中磨蹭

行为严重的1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学生磨蹭行为

习惯成因分析如下:

二、调查结果

(一)磨蹭行为产生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

调查显示,在生活方面有磨蹭行为的学生占12.5%,在学习方面有磨蹭

行为的学生占25%,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都有磨蹭行为的学生占62.5%。

(二)在生活方面产生磨蹭行为的原因

调查显示,学生在生活方面产生磨蹭行为的原因,分别是:(1)由于

从小父母包办所有事情,自己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占56.25%。(2)缺乏时间

观念,父母不在身边督促,边玩边做的占31.25%。(3 )由于性格问题产

生磨蹭行为的占12.5%。

(三)在学习方面产生磨蹭行为的原因

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磨蹭行为的原因,分别是:(1)对学

习缺乏兴趣的占50%。(2)怕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后,父母增加额外课外作

业的占31.25%。(3)贪玩,容易走神的占18.75%。

(四)家长对孩子做事磨蹭的做法

调查显示,当孩子做事磨蹭时,家长对孩子的做法,分别是:(1)狠

狠批评,不停地催促的占43.75%。(2)急了,帮孩子完成剩下的所有事情

的占37.5%。(3)教孩子方法,让孩子多锻炼的占18.75%。

三、学生形成磨蹭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包办所有事,缺乏锻炼

现代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孩子从小享受

“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一旦要孩

子自己做事时,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被动等待家长“伸出

援助的双手”。由于家长长期的包办代替,孩子缺乏动手锻炼的机会,孩子

会渐渐养成磨蹭的习惯,孩子独立性和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上

学了,家长不在身边,无法替他包办,于是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干什么事

情都比别人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

(二)家长缺乏耐心,给孩子不良暗示

入学后,每天早上赶时间出门时,家长发现孩子穿衣服要花半个小时,穿鞋子要花十分钟,收拾书包要花大半个小时;晚上写作业时,要花半个小时找文具,如果家长不坐在身边监督,孩子就会边玩边写,通常其他孩子半个小时完成的作业他都要两、三个小时。家长意识到孩子磨蹭的坏习惯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情非常着急,于是很多家长就想方设法想帮助孩子纠正这个坏习惯。但却没有意识到这个习惯已经存在几年时间,要纠正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很多家长在努力了一段时间后就失去耐心,取而代之的是指责和催促,家长会不断地说,为什么你做事总比别人慢?你快点啊,你快点啊。久而久之,孩子被贴上慢的标签, 他认定自己很笨,就该这么慢,做事情时的心态、动作和节奏更远远跟不上同龄孩子。

(三)孩子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动作很快,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慢吞吞的,这是很多小孩的通病。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每天应付式上学,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是被动参与,因此,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磨洋工,所谓“上课一条虫,下课一条龙”就是这些学生真实的写照。放学回家后,诱惑更多,孩子对作业更加厌烦,但是在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于是,只要发现家长注意力不在他身上,他就玩起来;要不

就半个小时都找不齐文具;如果家长再给孩子补充一些课外练习,他就更加磨蹭了,所有作业能拖就拖。

(四)孩子缺乏自主,消极对抗

现代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自主支配的时间。孩子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另一件任务又来了。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做完了额外作业,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着!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他们用拖延时间来表示消极的反抗,因为他们知道,在“抓紧时间!”完成了作业之后,等待着他们的又是没完没了的新任务。经常有这种现象,父母以为孩子在他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其实孩子正在背着父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四、矫治磨蹭行为的对策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爱磨蹭不是个别现象,虽然产生磨蹭行为是有原因的,但是不管那种原因造成的磨蹭,如不及时引导孩子矫正,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及个性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针对以上磨蹭行为产生的原因,笔者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积极探讨磨蹭行为的矫治对策,边实践边摸索,总结如下:

(一)对家长的建议

从分析学生养成磨蹭行为的原因中发现主要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因此,与家长探讨矫正孩子磨蹭行为的对策就是需要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从家庭教育入手,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议家长配合的工作如下:

1、坚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大多数孩子除了做事磨蹭外,智力正常,究其原因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凡事包办,令孩子丧失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家长需痛下决心,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家长要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充分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独立性。同时,也要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即使他没有吃饱也不再允许他吃,使得孩子在饿过肚子后能明白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先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如果通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如提示、启发,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经受锻炼, 让孩子在锻炼中学会独立,摆脱磨蹭。

2、发掘优点,忽视不足

“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是父母经常在孩子耳边说的话。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批评和催促,结果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越生气。家长可以换一个思路:发现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时,就大力表扬。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3分或5分钟时间,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

故作惊讶地喊:“还不到5分钟呢!你好棒!”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以鼓励为主,忽视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鼓励来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

3、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孩子做事动机不强,动力不够,才会“磨蹭”,一旦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磨蹭”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而能调动积极性的莫过于“兴趣”这个好老师了,浓厚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孩子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家长为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家长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家长在每天孩子写作业时,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慢慢地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第二,帮助孩子设计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制定学习目标要全面,包括时间安排、努力的方向、进步的幅度等等,而且制定目标时要注意:一是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基础和能力,尽量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激发起孩子的内在潜能,切实可行。二是目标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操作性要强。如让孩子多少时间内完成作业,某一学科进步多少名次,每天记忆几个单词,作业出错率控制在什么范围内等,以便于家长和孩子对照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个小目标时,家长要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一个个的小成功,一点点的小进步,父母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他(她)的成长进步高兴和自豪。孩子在父母的这份亲情的关爱中,会感到在自己学习的道路上并不孤单,父母会一直陪伴着自己,孩子会更容易获得继续前进的勇气、信心和动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喜悦,学习的磨蹭行为有所改善。

第三,建立奖惩代币制度,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在“制度”中克服磨蹭的毛病。把各类学习活动设计为限时学习制度, 孩子如果能按时按质完成每一个学习活动,奖励一个代币,如果提前完成奖励两个代币,如果超时完成就要罚两个代币,获得十个代币可以带孩子活动一次或买一件孩子喜欢的物品。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4、巧用减法,留给孩子自由空间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例如:孩子在写作业时,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就走动四五次。这时家长不必着急,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走动3

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果真少走动一次;过几天家长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家长也可以把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如孩子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完成学习任务,那么余下的时间就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作业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虽然孩子的磨蹭行为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养成的,但是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结合,矫治孩子的磨蹭行为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互相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彻底矫治孩子的磨蹭行为。

(二)对教师的建议

首先,教师针对小学生拥有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为有磨蹭习惯的孩子设计各类比赛,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兴趣,磨蹭习惯得到有效的改善。其次,组织“结对子”比赛,把几个有磨蹭行为的学生两两结对子,把在校的日常行为制定成比赛内容,每天进行评比。经过一段时间后,进步大的同学与做事正常速度的同学结对子,进步少一点的互相结对子继续比赛。再过一段时间后,进步大的同学如果做事速度追上正常速度的学生,就可以取消比赛。进步少一点的学生与做事正常速度的学生进行比赛,直到提高做事速度为止。第三,设计一些专项的行为训练,例如: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问答、计时劳动等专项计时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面对孩子磨蹭的坏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坚决地帮助他们矫治。只要心怀对孩子的爱,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肯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曹兴.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M].北京:金城出版,2005.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专门治理: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

专门治理: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 1、孩子磨蹭坏处多 谈及孩子写作业磨蹭,也许您更看重的是孩子自身形成的问题,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磨蹭固然有其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但外在的因素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谓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学校教师及父母等各方面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们原本是生活在他们自由自在的心理世界的,他们对世间的万事万物地充满着好奇的,他们的兴趣所在是非常个性化的,与成人截然不同。但是有些教育者对孩子的过分期待、过分功利化的教育,像强加给孩子的一根指挥棒,似乎不围绕着这个指挥棒转,孩子的未来就没有希望、没有幸福。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缺少了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缺少了独立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就象驯服的考虑一样,任人摆布。 “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是父母经常在孩子耳边说的话,时间逐渐成了成人强加给孩子们的一个无形的怪物,它无时无刻不在追赶着、吞噬看孩子们那原本是快乐的心灵。他们往往用拖延时间来表示消极的反抗,因为他们知道,在“抓紧时间!”完成了作业之后,等待着他们的又是没完没了的新任务。经常有这种现象,父母以为孩子在他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其实他的孩子正在背着父母做自己的事呢。 学校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成教学好坏的衡量尺度,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多留作业自然是顺理成章。而学生父母也会经常向教师要求多留些作业,唯恐浪费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厌倦写作业,甚至厌倦上学。 2、父母的过分关心会造成孩子的磨蹭 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包括不让孩子与伙伴玩耍交往,他们总是以为现在孩子还小,不会产生什么大的不良影响,等长大了那些问题也就烟消云散了。而父母们却不知道,由于他们的过分关心、过分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机会,造成孩子凡事都依靠父母,期待着父母的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有安全感。而当孩子一旦失去这样的关爱,一旦遇到了挫折,孩子便感到失落、恐惧,甚至产生怨恨心理。在生活学习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对家长强烈的依赖性,离开父母就不能处理生活、学习中的任何问题,如做作业会经常把时间拖得很长才能结束,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作业量的增加,写作业的磨蹭问题会更加明显。 所以建议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自己做主的权利,让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服从者。日常生活中应尊重、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适当地给他一些权利,并注意培养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等,逐渐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减少对父母的过分信赖。 在做作业时,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遇到自己通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在搞清原因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如提示、启发,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要知道保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前提是:给予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相信孩子的能力。 3、父母的喜怒无常会造成孩子的磨蹭 有些父母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对孩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亲切,而稍不遂意便勃然大怒,而后转瞬又归于平静,孩子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发怒,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一会儿又不怒了,孩子无法适应父母的喜怒无常,他们对此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要知道,父母的非理性的大怒,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不同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做事心不在焉,总爱"走神儿",或表现为一惊一咋的,或总是用被动的拖延来应对父母的变化无常的态度。学习上的"磨蹭"现象就是一种明显的表现。 你们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控制情绪的办法,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失去理智。即便是批评孩子时也要注意,批评只在当时,以后不提。要知道父母良好的自我修养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免遭学习障碍困扰的基本保障。 4、父母的过高期待也会造成孩子的磨蹭

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 ■ 丁 迈 陈 曦 【内容摘要】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带给现实生活巨大的影响。网民线上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网民的各种互联网使用行为,网络利他行为也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本文在文献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对唤起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如何促进网络利他行为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行为唤起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利他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利他行为指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①与亲社会行为同义。狭义的利他行为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不带任何私利地帮助他人。 社会心理学对现实利他行为的研究历经几十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犹如尼葛洛庞帝所言:“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人类的生存方式都变成了数字化。”互联网为人类拓展了生存的第二空间,这一新的信息交流平台作用日益重要,致使网民的在线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因此各种网络行为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利他行为也不例外。 伴随论坛、维基、P2P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出现的利他行为不胜枚举。网络社会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点,部分学者借鉴了社会心理学中对利他行为的研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动机进行探讨;或从网络利他行为的实际内容出发,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还有学者研究社会资本、网络社区特征、浏览行为和便捷因素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综观目前国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系统实证研究较少,更多的是现象描述和经验归纳。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互联网这种新媒介对利他行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网络利他行为有什么特点?哪些因素影响了网络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与现实利他是否存在区别?如何借助网络媒介的特点促进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 二、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 11网络利他行为的界定 本文采用王小璐、风笑天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定义:在网络环境中所实施的将使他人获益且自身会有物质损失,又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其中,“物质损失”是指助人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网络开销、时间精力,以及虚拟的网络货币等;“没有明显自私动机”主要是指不期望有来自外部的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但不排除自身因做了好事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自我价值实现等内在奖励。② 我们以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网民———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校园拦截访问、网络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进行了一些考察,具体研究方法描述参见相关文献③,本文是在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的延伸思考。 21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 (1)表现形式的单一性 网络利他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互联网为媒介,以电子化信息为传递物质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分享行为。在大学生已有的利他行为中,回答网友提问占到80%左右;其次是上传各种资源、自己开帖提供有用信息等。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这与网络媒介的性质吻合,网络媒介作为人们获取和沟通信息的平台,决定了在其中参与交换或复制的物质具有单一性,即信息,分享与传递信息成为网络利他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2)利他者的主动性 互联网的虚拟与匿名性,很多时候消解了利他者和求助者的身份信息,消解了现实利他的复杂情境因素,使利他行为产生的环境相对简单化,因而行为动机更为单纯,自发性、主动性更强。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以内心满足感为主导,如在助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等。 (3)网络利他行为的延时性 社会心理学对现实利他行为的研究,最常见的是实验研究,即研究者创造实验情境,设计求助场景,从而研究人们借此表现出的利他行为,这些现实情境中因为某种由头而引发的利他行为,往往具有在场和即时的特点。网络利他行为则不同,网络媒介具有跨越时空的互动特性,往往可以助人者不在场,而且在求助者发出求助信息一段时间后,延时完成助人行为。 丁 迈 陈 曦: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3期(总第158期)35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因与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 因与对策 课堂上的小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故事中的角色是班里的孩子们,但不是特定的某一个孩子。孩子通过聆听故事,用第三人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另一个我”提醒“我”改掉问题行为。除此以外,针对班里经常发生的行为,我和孩子们事先做了一些约定,与大家分享。 行为一: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习惯把课堂当成活动,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约定一:口号约定 师:“6-7-8”。生:“闭嘴巴”。 师:“1-2-3”。生:“坐端正”。 优点:有点节奏,有点押韵,口号不用多,好用就好。 行为二:分组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电脑上的练习还没完成,老师却不得不打断孩子们的行动。

约定二:节奏约定 无论你在做什么,当听到“哒哒,哒哒哒……”拍手的节奏时,请停下手里所有的事情,跟着老师一起做。 优点:前两下慢,后三下快,既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游戏,这个约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自身正在进行的活动转移到全体同学要一起进行的活动中;节奏拍手是一种动静的调节,甚至得到惊喜,全体同学都拍在同一个节奏点时,团体的力量体现了。 行为三: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害怕回答问题,怕回答错,怕同学嘲笑。 约定三:奖励约定 以星星为奖励,回答问题,错了也有—颗星,对了星更多。 优点: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提“白开水”问题,提问的过程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只要孩子愿意思考,老师就应肯定。肯定的是结果,也是过程。 行为四: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适合占用课堂时间处理

约定四:提醒约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时间是大家的,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占用大家的时间。提醒约定分为四个层次:(1)原地起立。第一次问题行为时,孩子起立后,只要自己认识到错误,自己随时坐下;(2)站到教室前方。多次同样错误时采用孩子站到指定位置,即使认识到错误,也必须站够3分钟以上才可 __回座位;(3)写反思日记。对影响比较大的问题行为,需要孩子写反思日记,“为什么会发生问题行为”,不限字数;(4)写检查。严重的一种惩罚,限定字数,字数是所在年级数的一百倍,比如五年级需要写够五百字,所写检查会占用课堂时间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同学们判断是否诚恳。 优点:提醒约定的重点在于提醒,在认可学生都是好孩子的前提下,通过团体监督,让孩子自我修正,并对进步及时奖励。 约定是老师和孩子共同建立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共同约定,约定是一种承诺,也是孩子行为的准则。孩子在约定的互相监督中自我管理,进而守纪律,守法则。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浅谈改正小学生作业拖拉的方法

浅谈改正小学生作业拖拉的方法 小学生做作业拖拖拉拉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拖拉是故意的,所以动辄喝斥孩子,或者在旁边盯着孩子做作业,结果仍然收效甚微。其实小学生做作业拖拉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家长不能一味责怪孩子,要协助孩子找出慢的原因,并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锻炼孩子,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协助孩子摆脱做作业拖拉的毛病: 一、时间分割法 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约为15到20分钟。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大脑会疲劳,学习效率变低,加之作业量大,会感到做作业是漫长而痛苦的事。面对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最后选择的结果就是拖拉。 所以家长能够把时间化整为零,分割成三四段。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把时间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一结束,就休息5或10分钟。因为每次时间短,还有“短期终极目标”作为激励,做起作业来感觉有个盼头,就会在规定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业。也能够用化数为量的办法,即把要做的所有作业按数量划分成几部分。比如,有15道数学题,规定每做完5道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5道题。休息时能够让孩子听音乐,能够陪孩子说说话或作点游戏。开始实施时一定要有家长监督提醒,严格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

二、找出慢的原因 一位小学生家长说,一次,我发现女儿抄生字很慢,经我仔细观察,发现她写一个字用10秒钟,然后间隔大约10秒钟时间再写下一个字。原来慢的原因是间隔时间太多。我把分析结果讲给她听,告诉她要想提升做作业速度必须减少间隔。两个字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秒,写满一页能够休息5分钟,可喝水、削铅笔等。学习半个小时能够休息10分钟,画画、看画报或玩玩具。她很来劲,请我计时给她测试。结果,写字速度提升了两倍多。结论就是:把磨蹭的时间集中起来让她玩。 三、水平训练法 首先学习是一种水平,是由眼睛和手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如果孩子的视觉分辨水平、视觉广度、视觉记忆以及精细动作落后,那么,做作业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困难的事。再加上小学生往往凭兴趣做事,学习的时候玩东西要比从事抄写或者反复计算轻松得多。 家长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作业拖拉的毛病,最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学习水平,水平的提升会带动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是提升孩子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比如,粘知了、捉蝈蝈、篮球投篮、打乒乓球、打靶等能够锻炼视觉与手的协调水平,剪纸、仿绘、穿针线等能够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水平,走迷宫、图形辨异等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视觉水平。另外,跳绳、滑冰、蹦蹦床、走平衡木等活动能够培养孩子身体的协调水平和平衡水平。

写作业磨蹭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与克服磨蹭的好文章[复制链接] 只看该作者楼主 williamchong私信等级:版主36472013-10-25 12:33 查看: 1819 回复: 51标签: 数学题|注意力|橡皮擦|做什么|文章 本帖最后由小砚于 2014-8-12 15:22 编辑 一、首先,分析作业问题的种种不良表现: 1、写作业前不清楚要做哪些作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没有条理。 2、做作业时不知道需要哪些用具,做时发现不全,还要去找。 3、写完一项换另一项时,中间无关动作很多,耽误时间。 4、写作业时玩橡皮、尺子等。 5、作业过程中会念念有词,看起来像在思考,其实已经走神。 6、如写错了字需要改动,比发现到找橡皮擦去再到重写,中间动静大,过程长。 7、没看清题目就急着做,很冲动,正确率低。 8、数学题在草稿纸上算对了,或想对了,但写出来又错了。 9、明知道自己哪些字易错,写时仍多一笔少一划,甚至照抄都出错。 10、有不会的先空着,但全完成后又忘了前面还有没做的。 11、前部分写得认真,后部分却很马虎。 12、遇到不会的就想问身边的大人,没有自己思考的习惯。 13、写完后立即把检查的工作交给父母。 父母对孩子写作业的不满,概括起来就是: 1、写的时间太长,注意力不集中,磨蹭; 2、太粗心,错误率高;

3、作业潦草,少做、漏做。 二、父母对孩子写作业问题的误区 1、不停地催促。总是问“作业做完了吗?” 2、自我中心。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管孩子的想法。 3、不断抱怨。监督太多,说教太多。 4、利诱。以写作业换取某种东西。 5、接无关话头。孩子在作业中与妈妈聊到无关话题,最好保持沉默。 6、随问随答。孩子做不出,应该启发,不是帮他回答。 7、添加额外任务。 8、否定多,肯定少。 三、写作业慢的原因分析: 1、习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做作业习惯。 2、策略。遇到不会的题,不知道先绕过去,就停在那里,然后就走神了。 3、生理。睡眠不足、身体状态不佳等导致恶性循环。 4、认知。课上讲的知识确有没弄明白的地方。 5、情绪。由于在学校情绪不好、父母监督太多、作业难度太大或量太大等导致情绪不好。 6、环境。家庭和谐因素、学习环境嘈杂等。 7、能力。学习能力发育不好,需要加强训练。 四、训练方案 (一)环境训练方案 方案1、给孩子爱与安全感:自我反省,认识到自身问题,与孩子进行交流,询问孩子,共同找出需要改变的环如果是夫妻关系不和,建议尽快做出明智选择,不要长久陷入成人的烦恼中而忘了孩子。 方案2、剔除多余的关爱:避免过多干涉孩子的事,让孩子逐渐脱离对你的依赖。

儿童利他行为培养研究综述 (3)

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姓名:桑英惠 学号:1311110521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B1105 日期: 2013 年 11月 12日

儿童利他行为培养研究综述 摘要:儿童利他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从国内外近年来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影响儿童利他行为因素以及关于如何培养儿童利他行为进行了综述,并在文章最后部分探讨了儿童利他行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引起引起人们对儿童利他行为培养的重视。 关键词:儿童;利他行为;培养 利他行为是人与人交往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它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揭示儿童利他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是品德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儿童利他行为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克服自私自利的行为,发展和谐、友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利于优良品德的培养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利他行为是维持人际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形成儿童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 一、近年来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近年来,中外心理学家对儿童利他行为作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有研究表明,儿童最早有可能表现出类似成人利他行为的举动大约是在1周岁。Tiedemann早在1787年就已观察到1周岁的婴儿会与别人“分享”他感兴趣的活动或玩具(Murchison&Langer,1927)。[1]但被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仍然是:儿童是在2到3岁时才表现出利他行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Eisenberg就发现儿童在小学期间享乐主义倾向逐渐消失,7—8岁儿童已经逐渐能以他人和社会准则来处理面临的问题利他主义行为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Stabu.E(1979)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助人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5至8岁期间的助人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而9至12岁期间的助人行为呈下降趋势。[3]霍夫曼(L·R·Hoffman)等人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表现出利他行为,但对于需要较大体力的利他行为,女性不如男性。[4]国内有关以幼儿园幼儿为被试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就存在以利他行为的互助行为(满晶,马欣川,1994)。 [5]但也有研究认为.幼儿园中班儿童基本上不表现利他行为,大班开始才出现利

小学生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生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发放试卷后,学生自主做答。用统计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共1080份,有效回收1073份,回收率99%。 3、资料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由于分析 1、统计表 学校:实验中学填表人:焦翠利20XX年9月16日 2、调查结果集分析 结论 1、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被调查者年级、年龄的关系是: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就越高。 2、被调查群体所代表的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 率均以达标。 一、调查目的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xx小学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级3030100% 五年级3030100% 六年级3030100% 总数909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 摘要:现代社会,班级的组成越来越复杂,课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就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管理好问题行为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进行课堂管理之前,了解何为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不一致,违反课堂纪律,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影响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因此,正确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调控管理,对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呢?本文将对本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和矫正的方法,策略,分别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引言:目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为各种问题行为不仅给班队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不利于班级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小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行为习惯,才能使各项活动顺利进行。针对问题行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挖掘一切可以纠正学生行为的策略,使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获得最佳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由此会引发很多不仅是课堂上所发生的行为,所以这些都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一、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要求不一致,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及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若从问题的轻度程度来分,可分为(一)轻微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例如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就离开座位或者发言,在上课时间做无关的事情:传纸条、丢垃圾、吃零食以及在个人或小组活动中不停讲话等。(二)中等程度问题行为,这类行为包括打断某个教学活动或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行为。例如一名学生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活动过度,不做作业的次数增多,违反课堂秩序等。(三)严重性问题,这类行为包括已经变得很普遍的小问题。例如学生不顾教师的提醒相互交谈而且声音不断高涨,侮辱攻击他人,说谎等。对这些问题行为,我们有必要进行分析它的原因,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策略。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管理策略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由课堂内外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综合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生—促发课堂问题行为的主体;教师—诱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引子;环境—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源。找出原因有助于我们寻找策略,当然,也要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来寻找。下面我将对各个问题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出管理策略。 注意力不集中 (一)原因 1、寻求关注的需要。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情境下,学校仍然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校级校规和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的服从。有的学生进入学校后,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而有的学生就缺少师和同学的关注。对于学生而言,获得老师的关注,无论是从眼神、语言或动作的方式进行表

小学生作业拖拉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生作业拖拉的成因与对策 班里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别人作业都完成了,他们却迟迟交不上。仔细观察了解,这几个同学作业时总是边做边玩,写写字,弄弄橡皮、尺子,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老师和家长都认为,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造成的,但事实并非仅仅这么简单。我对班上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观察,同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觉得造成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一旦出现此类现象,应该及早查明原因,寻找对策,否则,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学业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对孩子的素质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学生作业拖拉的成因 (一)心理发展缺陷 1、注意力缺陷。这些孩子拖拉并不是速度慢,我们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在屋子里玩铅笔、橡皮,或者两眼发呆,就是不看眼前的作业。你给这样的孩子再多时间仍然只写一行字。 2、视动协调能力落后。作业就是视知觉分辨以及视知觉和动作协调的过程。所有的作业材料都必须透过视觉来做文字的处理,同时还要有手的动作。这类

孩子通常在涉及到书写、阅读的任务上就表现差,而其他活动如讲述什么事情可能并不那么拖拉。 3、天生慢性子。有一些孩子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是先天气质。 (二)个体发展差异 1、时间概念模糊。特别是低龄孩子,不知道把一件事尽快做完后会有什么好处,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比如成人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学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大人上班和自己上学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是由孩子个体的成长决定的。 2、自制力水平不够。特点是孩子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动作就慢。如孩子想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拖拉起来;孩子的学习兴趣低落,积极性不高,每天都硬着头皮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利他主义行为研究的概述

利他主义行为研究的概述 高宪芹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利他主义行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利他行为理论包括:生物学理论、社会 交换理论、 动机论。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利他者的自身因素、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受助者特征、社会文化特征。利他主义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人的本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利他主义行为;利他主义理论;利他主义行为发展【中图分类号】 B8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0)01-0043-02 【作者简介】高宪芹(1984-),女,山东泗水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在读研究生。 西方关于利他主义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今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借用拉丁文alter 来表示同利己倾向对立的乐善好施,最早在伦理学上提出利他主义(altruism )一词。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是从行为上对利他主义加以定义的,认为利他主义是一种不指望未来酬劳而且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动,即是出于自愿和自择的助人行为。Batson 和Powell (2003)认为利他主义是一个动机性的概念。还有一种兼容并蓄的观点, 认为利他主义是指个人的某种旨在增进他人利益的稳定的动机和一贯的行为。而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 )是利他主义的外在表现[1]。 利他行为是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心理学家按照亲社会行为动机的不同把亲社会行为分为了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酬赏和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行为。助人行为是指在行动上有益于他人,在动机上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巴特森再次根据动机的不同把利他行为进一步细分为:自我利他主义和纯利他主义。他认为:利他行为者在看到他人身处困境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一种是专注于自我内心焦虑,一种是专注于他人的同情心理。为了减轻自身的内心焦虑而采取的利他行为,是自我服务性的,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减轻自己的痛苦,体现自身 的力量和价值,这种被称为自我利他主义。因他人的困境而产生移情,为减轻他人的痛苦而做出的利他行为,这种被称为纯利他主义。[2] 根据利他主义发生情景的不同,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和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前者是指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普通事情,情境中有明确的线索或信息表明有人需要帮助,助人者也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因此也没有高度的紧张感。该利他行为非常普遍, 如在公交车上让座、帮邻居照看小孩、周末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后者又被称为特殊情境中的利他行为,这类利他行为是有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危险的,行为者做出利他行为时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紧急情境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少见情形,令人猝不及防,因此人们对此缺乏经验和心理准备,需要利他者采用特殊手段来援助他人。 Wilson [3](P60-62) 把利他主义分为两种:无条件的利他主义 和有条件利他主义。无条件利他主义行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最近亲属,在疏远的社会关系中比较少,利他者不求任何回报,不受社会奖励和惩罚的影响,表现为无私、忘我的行为。而后者的实质则是自私的 “利他者”,其典型反映就是互惠互利,社会中的远亲和不相干的个体之间交往,通过社会契约达到互利互惠,这种利他主义行为完全是有目的的。 Sober [4]也将利他主义分为两种:进化的利他主义和本土的利他主义。前者具有遗传特性,是个体在紧急情况下将被助者看成是“我们”一部分时的下意识行为,而后者的发展过程则比较复杂,它是由个体内在得益于别人的动机 2010年1月总第149期第1期 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 Jan.2010 Serial No.149No.1 43··

小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新民小学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年级:姓名: 一、健康知识部分(请独立完成下列各题,正确答案在题号上打“√”) 1、看书写字时要注意: (1)看书时间越长越好(2)姿势正确,光线适宜 (3)眼睛与书本距离越远越好(4)可以在阳光下看书 2、如何预防沙眼? (1)每人一条毛巾(2)毛巾、手帕、盆经常清洗消毒 (3)不用脏手揉眼睛(4)以上都是 3、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 (1)空气传播(2)食物传播(3)虫媒传播(4)以上都是 4、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 (1)姿势难看(2)笔头、手指不干净 (3)会咬坏手指和笔头(4)老师和家长会批评 5、怎样预防肠道寄生虫病? (1)饭前便后洗手(2)不喝生水 (3)生吃的水果要洗净或削皮(4)以上都是 6、脊柱弯曲主要是由于: (1)感冒的后遗症状(2)外伤所致 (3)不良的读写、行走和睡眠姿势造成(4)营养不良 7、人体缺典会引起: (1)骨质疏松(2)甲状腺肿(3)贫血(4)感冒 8、预防甲型流感H1N1个人要注意什么: (1)避免接触呼吸道病人(2)室内保持通风,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 (3)讲卫生、勤洗手(4)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锻炼身体(5)以上都是

二、健康行为部分(请在符合你平时情况的答案序号上“√”) 1、看电视时你习惯于: (1)坐在离电视机1—2米的位置(2)坐在离电视机3—4米的位置(3)躺着或斜靠着看(4)无固定,以上都可能 2、你每天刷牙的时间和次数 (1)早上刷牙(2)晚上刷牙(3)有时早上刷,有时晚上刷 (4)早晚都刷牙 3、买了水果后 (1)洗水果后再吃(2)马上用手或纸擦擦后吃 (3)回家洗手后吃(4)回家洗水果或削皮后吃 4、吃饭时你是: (1)喜欢吃的菜多吃(2)不喜欢的菜不吃 (3)菜好时多吃饭(4)不挑食,吃饱饭 5、当你走在大街上,口里有痰时,你是: (1)吐在地上立即用脚擦去(2)吐在路边花草中 (3)马上吐在地上(4)吐在纸上包好然后丢到垃圾桶 6、你每天睡眠时间是: (1)8小时(2)9小时(3)10小时 7、喝开水时,你是: (1)随手拿杯子喝(2)用自己的杯子喝 (3)自己有杯子用自己的,自己没有杯子用别人的(4)直接对着壶嘴喝8、学校多长时间组织一次视力检查: (1)每学期(2)每学年(3)一年以上检查一次(4)没有检查

最新-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案例分析 精品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这个孩子名叫马康,是一个调皮但是很聪明的男孩子,今年10岁,读四年级。 二、问题行为概述: 这个孩子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而且学生成绩较差,几乎很少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是宁愿做事不愿读书的这种。 三、个案生活背景: 自入学以来,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而且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管教和辅导孩子。而孩子的妈妈却又比较溺爱孩子。我还了解到孩子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四、个案现状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马康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 (一)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马康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马康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马康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马康爸爸打儿子的事了。马康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并做到每天都辅导孩子的学习。

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及对策 1.任务意识不强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往往认为学生的一些问题等长大后就会自然解决,但上学以后,发现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再想改已经很难了。家长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学生任务意识不强,就像没有听到一样,没有任何动作反应,或者是家长的指令没有威慑力,学生认为即使完成不了后果也不是很严重。 2.生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握笔姿势不正确,手眼协调能力差 学生处于成长的过程中,神经肌肉发育不充分,手眼协调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行动比较缓慢,学生小肌肉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书写的速度及质量。有的学生做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小肌肉不够灵活,手指过于僵硬;还有的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不够,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另外书写错误较多,反复地进行修改,也会浪费不少时间。 3.主动退缩 学生遇到不会的题,不知道先绕过去,而是停在那里,继而出现走神或是等待家长来帮助解决问题等现象,如果家长马上来帮助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有问题找家长”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就求助,不愿意动脑。 4.视觉扫描间距过短,容易产生疲劳感 观察学生每一次书写时的眼动频率,如果学生每写一两个字,就要看一下课本,或写生字时看一笔写一笔,说明学生视觉间距过窄或短时记忆不良。频繁摆动头,会造成眼累、手累、颈累,作业速度会非常慢。 5.课堂听课效果差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时就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知识为基础是高效率作业的前提,而有的学生图省事,做作业前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这样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回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一会儿又打电话问别的同学,写作业的速度自然也会慢下来。 6.情绪不佳 放学后学生认为终于可以玩了,在玩得高兴时被家长拉回来写作业,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对作业及学习产生厌烦。另外家长监督太多、作业难度太大或量太多等都会导致作业情绪不佳。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现在孩子学习压力普遍都比较大,成堆的作业更是家常便饭,但是自家孩子偏偏爱磨蹭,边玩边做,每天都要拖到很晚才能把作业做完,对于孩子和家长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损耗。那么,怎么才能帮孩子改正写作业拖拉磨蹭这个坏习惯呢?下面南京慧成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就来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朋友们有帮助。 1、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刚入学时,家长要辅导孩子熟悉各科作业的标准、要求,待孩子熟悉后,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检查作业如果直接说检查他的作业,他会觉得那是对他的不信任,可以和孩子说看看今天知识点有没有全部掌握,如果有错的题,我们一起分析下是什么原因,再把它改过来。如果有比较敏感的孩子,尽量避开敏感、独断的字眼,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 2、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尽可能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 家长这个时候不要看电视,如果你在看着电视,然后一边催促孩子:“快点写作业、别磨蹭。”孩子的心理会觉得不平衡:为什么我要写作业,你却可以看电视。并且环境也是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一个因素之一,绝大多数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

3、不要把陪孩子写作业变成督工 多数家长陪在孩子旁边看着他做作业,看着看着都克制不住要去说:这个笔画笔顺不对、这个字写错、这道题算错等等,把陪伴变成督促,孩子思路总是被打断、注意力总是被转移,结果可想而知,孩子抗拒、厌烦,大人还可能发火。如此恶性循环。真正的陪伴,孩子在做作业,父母在旁边安静看书或做其他事情,陪伴而不打扰。 4、不要给孩子养成遇难就问、懒得思考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总会遇到一些不会的题目,在孩子询问时,首先肯定孩子能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提出请求,和孩子一起过一下题,简单的题目,让孩子多看几遍题、理解题意,或者给孩子念一下题目,再让孩子自己思考,以免养成懒得思考、一不会就问的习惯。 5、作业真的是需要认真检查 检查作业很重要,认真对待对了解孩子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从作业的质量了解到很多信息,比如从作业量跟完成的时间对比,了解是拖拉还是作业难,再对症处理,错误的题可以了解孩子的弱项在哪里,怎么抓;有时从卷面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态度;也可以通过检查作业,去纠正不做作业的习惯。

小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小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一、健康知识部分 1、服药时宜用什么送服() A、茶 B、饮料 C、开水 D、果汁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表现是() A、保持积极的情绪,愉快的心境 B、对生活与学习充满信心 C、有了成绩、不骄傲;遇到困难,不气馁 D、以上都对 3、进行心理咨询的方法有() A、直接咨询 B、通信咨询 C、电话咨询 D、以上都可以 4、中暑常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人体缺铁会导致()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肿 D、感冒 6、人体正常体温为() A、37℃ B、38℃ C、35.5℃ D、39.5℃ 7、乙型脑炎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A、老鼠 B、蚊子 C、蟑螂 D、苍蝇 8、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是:() A、吃补药 B、服用抗生素 C、接种流感疫苗 D、不知道 9、过十字路口时,应注意:() A、无车通过时随时可过 B、绿灯亮时走斑马线过 C、红灯亮时走斑马线过 D、黄灯亮时走斑马线过 10、正确的读写姿势是(可多选)() A、腰板直、坐端正 B、眼离书本一尺 C、身离桌子一拳 D、手离笔尖一寸 二、健康行为 1、应试时,你是如何考试的()

A、带齐考试用具 B、保持情绪稳定 C、认真审题、解题 D、以上都做到 2、患有疾病时,你是如何治疗的() A、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治 B、按广告找医生治疗 C、自购药物治疗 D、不喜欢到医院看病 3、日常生活中,你补充体内水份的方法() A、经常喝茶与咖啡 B、经常喝饮料 C、饮用卫生安全水 D、以上都不是 4、患了龋齿,你是() A、少吃糖果,积极治疗 B、不理睬它 C、不吃糖果,少吃饭 D、不敢吃东西 5、流感流行的季节,你是() A、不去公共场所,积极锻炼身体 B、自己吃感冒药预防 C、不理不睬 D、不知道该怎么办 6、外出回家,你会() A、立即洗手 B、吃东西时再洗手 C、手脏才洗手 D、从不洗手 7、你的运动习惯是() A、仅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 B、每天坚持有一定时间进行运动 C、自己偶尔运动 D、自己从不运动 8、条件可能时,你会做到:( ) A、每天洗澡 B、偶尔洗澡 C、不洗澡 三、问答题 1、良好的饮食习惯是: 2、男女生在青春前期发生哪些生理变化?(男生答男性变化、女生答女性变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我们将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或隐或显的、没有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从而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效能甚至扰乱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称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新课改广泛实施的今天,这许许多多的课堂问题行为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了教学进度,不仅妨碍了问题行为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揭示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本文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预防、控制、矫正三方面提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一、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要素结合而成的复杂体系,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是师生完成教与学任务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有的学生随意和周围的同学讲话;故意打断教师的讲话;做怪动作;与周围同学发生争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看其它书籍等等。这些行为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学习成绩逐渐退步,还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打乱课堂教学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能够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对于课堂问题行为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本论文立足于国内外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找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何解决小学生作业拖拉

如何解决小学生作业拖拉 做为一个一年级学生家长,我听到很多豪豪同学妈妈们抱怨,最大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拖拉。孩子从领作业到一点一点增加作业量,让他们对做作业很是不乐意,拖拉成了无数家长心病。孩子们总是会把作业留到最后拖不过去时候才开始动手。这种情况往往让家长很是焦急,很是烦恼。 豪豪以前也没有那么爱做作业,总是自己想到时候才做,如果我总是让他做作业,甚至讲一堆大道理给他听,都是于事无补。他不想做时候总是不去做,就算被我催促着做了,那写也是很不认真,在检查时候总是会让我生气。往往也总是会等到最后一天才会去完成所有作业,这正如所有孩子通病。如今作业少,自然还不是大问题,可是等高年级时候,作业多了又该如何是好呢?养成坏习惯是很难纠正,与其等到将来才去考虑才去纠正,不如现在就从小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做作业好习惯。 每个星期五作业发回来那一天,我都会让豪豪放学后玩很开心,但是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先把作业大致看一遍,估计自己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可以做完。对作业上要求,比如说有阅读任务或者写作作业,都会让他先自己思考一下,该怎么去完成。我会静静陪着他一起看作业要求,听他说自己想法,然后给出我意见或者去肯定他想法。这段只有几十分钟考虑作业过程,我都会尽量让他感觉轻松愉快,完全没有压力。大部分时候我们也会开一些关于作业题目玩笑,在讨论中,他基本也明白了具体该怎么完成他作业。 周末,豪豪课外活动比较多,类似棒球橄榄球还有跆拳道等,基本上他全天都在外,回到家里已经很累,而且我答应过他,只有周末可以打游戏,这是他最开心一段时间,我都会满足他,让他尽情享受他周末。

这两天,我们都不会提及作业这两字,因为我觉得没事也没有必要总说作业这么枯燥事情,提多了反而会让孩子反感作业,那叫得不偿失。 也许很多人会问,孩子做作业你怎么陪伴呀?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陪着孩子做作业,但是什么是有效陪伴呢?我从来不希望培养豪豪依赖我去做作业不良习惯,所以我陪伴并不是和他一起做作业,而是表现出我对他充分信任,让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但我会在一旁看他发回来课堂习题,找出他做作业一些弊端。因为星期五时候已经和他一起过了一遍作业题目要求,所以他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并不需要再问我什么。做完之后,我不会马上接过他作业去检查,而是要求他给自己几分钟时间检查。等到我检查出错误时候,那他是要接受惩罚。比如说字写错了,就罚写5遍。但是如果他自己检查出错误,就不用惩罚了。 美国学校规定孩子每天十分钟作业,现在一年级也不会超过20分钟一天,我猜想是不想让孩子一次性做完作业而让孩子对作业有一种疲劳感觉吧。所以我就让豪豪尽量平均到每天只做几张,不超过20分钟就好。而且我也发现,每天写几张,孩子速度快,认真度也比较高,准确度也高。豪豪这个年龄孩子,老实说玩心比较重,对读书责任感并不强,做作业态度也不会过于认真。特别是男孩子,粗枝大叶,看题目不认真等小问题都会频繁出现。 当我检查作业发现问题时候,我会先履行我们约定,惩罚同类型题做5遍。然后和他讨论他做错原因,如果因为理解题目出现问题,我就会和他一起分析题目。我从不帮他做作业,也不会给他答案。比如说写作文,为了偷懒,小家伙以前写作文都是一句话两句话,而且能少写几个字就少写几个字。后来我发现其实他说都是长句子,但是一旦到了造句或者作文时候,会遇到很多生字不会拼写,这时候一旁陪伴他我就会积极告诉他怎么拼写生字,这样也可以让他不会去想怎么偷懒。现在他遇上写作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