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五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五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五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五讲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潘纯琳

概述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因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

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于30年代产生,到40、50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产生了马克思所

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即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阶段。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

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属20世纪作家。

第一节狄更斯

?一、狄更斯的生平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前期和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被称为伟大的幽默家和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他从人道主

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

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温厚的幽默

?出身下层

?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员。狄

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系。

?童工经历

?狄更斯只上了几年的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

时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了社会。后来在报社担任采访记者,熟悉了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

?他一生刻苦写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晚年他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

己的作品,因为他既是一个速写能手,也是一个知名的朗诵表演艺术家。但繁重的脑力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使他的健康受到损害。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中。?诗人角

?举世闻名的伦敦“诗人角”位于泰晤士河畔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它是英国文豪们

长眠之所。

?最早入葬该“角”的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英国诗歌之父”乔叟。后来英国

诗人约翰逊、布朗宁、丁尼生,小说家狄更斯、哈代等也葬于此地,以示对乔叟的仰慕和追随。以后,这块墓地遂得“诗人角”(西俗泛称文学家为诗人)的美称。

?朗费罗是第一个埋入诗人角的美国诗人。还有劳伦斯和亨利?詹姆斯。

?Catherine Hogarth

狄更斯故居(伦敦)

狄更斯故居(伦敦)

?狄更斯使用过的文具

?《狄更斯的梦》

巴斯作

?二、狄更斯的创作

?狄更斯他一生刻苦写作,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一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

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1、狄更斯的早期创作

《博慈杂记》(《博兹特写集》)(1836—1837)

《匹克威克外传》(T h e P i c k w i c k P a p e r s,1836-1837)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N i c h o l a s N i c k l e b y,1837-1838)

《奥利佛·特维斯特》(O l i v e r T w i s t,1837-1839)

《老古玩店》(T h e O l d C u r i o s i t y S h o p,1840-1841)

《巴纳比·拉奇》(B a r n a b y R u d g e,1841)

?(1)《博慈杂记》(《博兹特写集》)(1836—1837)

?第一部作品,描写伦敦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生活,显示了幽默和写作才能,

?(2)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

的俱乐部的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到英国各地漫游。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发表形式决定作品的某些艺术特征。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传》的创作还深受英国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

山姆·维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故事;

匹克威克和山姆·维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全书以最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金格尔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后改邪归正,形象地宣扬善良战胜邪恶的道德信条。?在默片时代就有人试图把《匹克威克外传》搬上银幕,但都末成功。1954年一部由诺依

尔·兰格里编剧和执导的《匹克威克先生外传》电影历经二年的筹划和摄制终于完成。

欧洲电影界把这部英国电影誉为“世界银幕上的宝珠”这部被公认的很难改编的小说最终拍摄成功。电影基本上保留了原著情节的生动和诙谐,有五十多位著名喜剧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具有传统英国幽默风格的喜剧演技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3)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奥列佛·特维斯特》

?早期代表作:《奥立弗》(1838)

?《奥立弗》(也译作《雾都孤儿》)是他的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

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立弗的遭遇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边的生活画面。奥立弗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亡伦敦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狄更斯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

?《雾都孤儿》)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搬上银幕。英国1948年出品的电影《雾都孤儿》是由英

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编导的,电影忠实于原著。值得提及的是导演在片中充分发挥了电影摄影的表现力,由于作品有一大部分情节是通过一个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一个复杂、混乱的环境和社会,因此影片常用灯光和阴影在人脸上的强烈效果来表现一种神秘与幻想的色彩。

?英国1968年出品由卡洛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奥立弗》首次采用了70毫米胶片将狄更斯这

部作品拍成彩色宽银幕电影。他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这一题材“形成了一部充满英国气息的音乐巨片”。这部影片获得1969年第四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配乐5项金像奖。

?歌舞片《奥利佛》:教唆偷钱袋

?艺术描写:“再添一点儿”

?歌舞片《奥利佛》:“再添一点”

?(4)《老古玩店》

?早期创作总结

涉及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信善恶有报,恶有恶报;

好心的资产者;

大团圆结局;

未摆脱流浪汉小说的模式;

幽默与讽刺。

?2、狄更斯的中期创作

《马丁·朱述尔维特》

M a r t i n C h u z z l e w i t(1843-1844)

《董贝父子》

D o m b e y a n d S o n(1846-1848)

《大卫·科波菲尔》

D a v i d C o p p e r f i e l d(1849-1850)

?《圣诞欢歌》

?中期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1850)

?《大卫·科波菲尔》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其成就超过他所有的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

幸遭遇描绘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和腐败及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的同情。狄更斯希望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狄更斯的一贯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的中期创作总结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金钱与虚伪(这时期作品的重要主题)m o n e y a n d h y p o c r i s y ?人道主义的加强;F o r e n c e

?悔改的资产者;D o m b e y

?人物塑造的成熟;D o m b e y

?讽刺的力量。P i c k s n i f f a n d J o n a s

?小说结构严谨,克服了流浪汉小说的缺陷。

?3、狄更斯的后期创作

《荒凉山庄》Bleak House (1852-1853)

《艰难时世》Hard Times (1854)

《小杜丽》Little Dorritt (1855-1857)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1860-1861)

《我们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 (1864-1865)

《埃德温?德鲁德秘事》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unfinished, 1870).

?后期代表作《远大前程》

?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根据《远大前程》(1861)编导了电影《孤星血泪》(1947),

影片在艺术处理上极具特色,注重使用完整的画面构图与透视感来营造戏剧效果和时代气氛,这部忠实再现了狄更斯原著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影片获1948年第20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两项金像奖。

?电影改编《远大前程》:孤儿和逃犯

?狄更斯的后期创作

?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

?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寓意深刻的象征)

?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自传,历史,现实,寓言)

?忧郁感伤代替了早期的诙谐幽默。

?情节紧张富有戏剧性。

?《狄更斯作品三百图》/狄更斯著,张炜改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9月版

书中选取狄更斯《戴维·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董贝父子》、《老古玩店》、《小杜丽》等10部作品,撷取英文原版中300余幅精美插图,配以简明文字,连缀成一组组再现英国十九世纪各个社会生活层面与各色人物形象的风俗长卷,较之阅读汉译文本,更添形象直观而赏心悦目的神韵,实为鲁迅油印《死魂灵一百图》之后最有份量的图版名著。书中插图印刷非常精美,其作者如克鲁克香克、约翰·利奇、哈·布郎(笔名菲兹)等均为狄更斯指定的英国著名画家,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对画作介绍比较少,不过亦是瑕不掩瑜。

?三、狄更斯与伦敦

?狄更斯的伦敦(Dickens?s London)究竟是何番模样呢?英国学者亚历山大·威尔士的《狄

更斯的城市》[1]一书中有着详细的描绘。

?[1] Alexander Welsh. The City of Dicke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而当代英格兰小说家,狄更斯研究专家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 1949-)的《狄更

斯的伦敦》[2]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直观印象。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中把狄更斯笔下的所描绘的伦敦及其插图加以整理,并附上详细的说明。下面几幅图片就来自该书:

?[2] Peter Ackroyd. Dickens' London: An Imaginative Vision. London: Headline,

1987. 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三部有关伦敦和狄更斯的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The Mystery of Charles Dickens (2000)、Dickens(2002) 和London (2004)

?《狄更斯的伦敦》(Dickens?s London)

?戴维?裴顿(David Perdue)制作,只要你点击地图上的地名,就可以链接到狄更斯书中

的相应内容:

?陈晓兰《腐朽之力:狄更斯小说中的废墟意象》(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第135-141页。)一文:

?狄更斯天才的爆发正是在伦敦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19世纪处于急剧变化中的伦敦是狄

更斯灵感和天才想像力的源泉,而狄更斯也给这个城市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对伦敦的描述使读者体验了这个古老城市的声息,透过声音、气味、大街、建筑、风景所传达的强烈的地方感,使读者沉浸于特定的时空之中。

?尽管狄更斯所描写的地方大部分已经在伦敦的地平线上消失,或者只成为有心的读者或

游客探访、缅怀的地方,尽管他所深恶痛绝的那些城市弊病也随着时间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得以改善,但是,狄更斯的“文学伦敦”已经成为19世纪“现实伦敦”的组成部分。

?而作为最具时代和民族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狄更斯想像世界中的伦敦也影响了他

同时代及后几代人对于伦敦的想像和认识。正如夏伦·马尔库斯所说,“想像19世纪的城市,如果进人你脑海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在你眼前就会浮现出在污秽、衰朽的房屋中与贫困搏斗的穷人,以及那些表面上满足实则焦虑不堪的中产阶级,站在安全的距离以慈善家、公务员、业余人种研究者的身份观察着穷人。”[1]而伦敦的这种形象首先得归功于狄更斯,正是狄更斯在表现伦敦时所用的可以清点的词汇,一系列不断重复的意象,以及那些浓墨重彩加以渲染的“断裂的空间”、戏剧化的场景塑造了伦敦的典型形象。

[1] Sharon Marcus, Apartment Stories: City and Home in Nineteenth Century Pari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p.XI.

?狄更斯被认为是典型的伦敦佬,他与伦敦融为一体。狄更斯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对伦

敦的观察上,在伦敦的大街小巷中行走成为他体验城市、洞察人性的方式。他的足迹遍布伦敦的大街小巷,繁华的商业金融中心、肮脏破败的贫民区、偏僻荒凉的郊外、混乱不堪的城乡结合部、积满淤泥的河滨、机关办公楼、律师事务所、监狱、地窖、坟场墓地……,无处不留下狄更斯的足迹,无处不激起狄更斯的想像。“他常常接连几个小时

伫立街头,或者探头窥视阴沉沉的庭院,或者凝神注视阴暗发臭的小巷里的居民。”[1]

[1] Margaret Drabble, A Writer's Britain: Landscape in Literatur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1979,p. 6.

?狄更斯洞悉这个城市的底细,他为自己熟知这个城市的背街小巷、阁楼地窖、货栈码头

而深感自豪。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我是多么惦记街道啊,街道仿佛给予我的大脑在工作时不能缺少的某种东西。在偏僻的地方,我可以好好地写作一两个星期,之后,在伦敦呆上一天,我就可以再次上阵,重新迅速地拿起笔杆来。但是假如没有这盏魔灯,日复一日地劳累和写作,那是非常可怕的。”[1]

?[1] 弗兰茨·梅林《查尔斯·狄更斯》,见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94页。

?四、《双城记》

?1)(英)狄更斯著,《双城记》,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英)狄更斯著,《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双城记》情节梗概

时间:

18世纪后期(1757——1793)

地点:

巴黎伦敦

人物:

马奈特路茜查尔斯·代尔那劳雷

得伐石夫妇

卡顿

厄弗里蒙

?3、《双城记》的写作缘由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简

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这句话其实解释了上述经典句子的两个问题:为何这么说,对谁而说。这也就是小说问世的原因之一。

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着的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类似。他担心英国爆发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革命,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出《双城记》,向英国统治者提出警告,要求缓和社会矛盾。一段革命史,两座分别代表两个国家的城市,几个风雨飘摇中的人,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素。

?4、《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革命前夜法国贵族和平民佃农之间尖锐的对立。

?贵族的穷奢极侈与贫民的赤贫

?法律和监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

?以伦敦监狱开始,以法国监狱结束

?大革命必然要到来,革命的正义性。

?贫民和佃农长期受压迫及激起的反抗

?宣扬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圣诞精神。

?用爱消灭恨,用仁爱宽恕和解来代替阶级对抗,也是作者创作《双城记》的意图

?5、狄更斯的历史观

?由于《双城记》明确提出这段革命背景是法国大革命,于是书中对革命的表现就被认为

是作者的历史观。而这正是对小说无数争议的焦点。

?小说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描绘了人民在大革命

中攻陷巴士底狱、惩治压迫者的场面;但却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用宽恕的精神、自我牺牲的理想与革命暴力作对比,把革命单纯看作一种报复行为,而多少有些忽视它的社会改革内容和历史意义。

?(1)对暴力革命的批判

?狄更斯在小说中除了以细腻的笔墨展示了贵族的残忍,同样也展示了革命群众非理性的

破坏。他认为,革命是一种压迫取代了另一种压迫,一场直接浓重的血腥暴动替代了另外一场血腥。对攻占巴士底狱以及对暴动民众的一系列描写——血腥,残忍,狡诈,恶毒是小说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狄更斯把在描写暴民邪恶之处倾心了大量的笔墨,展示了他对暴民的痛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革命的痛恨。

?(2)对人道主义的推崇

?作为人道主义者的狄更斯指出了拯救世界的良药:爱。这种爱,体现在小说中的包括亲

情,爱情,友情这种私人间的感情,也包括抛弃贵族,拯救苍生的那种博爱。其中,最为出彩的是对卡顿之爱的描写。

?卡顿:人道主义化身

思成这本小说的。那么,卡顿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小说中描述:“太阳悲悲切切,切切悲悲的冉冉升起,它所照见的景物,没有比这个人更惨的了。他富有才华,情感高尚,却没有施展才华流露情感的机会,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谋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却听天由命,任凭自己年复一年的虚度光阴,消耗殆尽。”

?6、《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1)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

(2)构思巧妙,紧张生动,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

(3)粗笔勾勒与精雕细刻相得益彰

(4)塑造了狄更斯式的扁平人物,“怪人”形象。(夸张漫画)

(5)对比手法

?(1)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

五条线索既独立平行发展,又相互联系,交叉渗

马奈特一家的故事

得伐石夫妇的故事

厄弗里蒙家族的故事

卡顿的故事

克朗丘的故事

人物:往往不局限在一个叙事单元内

情节:互为因果

线索:马奈特的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将五个故事联为一个整体。

(2)构思巧妙,紧张生动,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

侦破小说手法,设置悬念,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复活”“复生”造成神秘

效果

(3)粗笔勾勒与精雕细刻相得益彰

在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中选取几类有代表性的人物细细勾勒

(4)塑造了狄更斯式的扁平人物,“怪人”形象。(夸张漫画)

容貌与内心不协调(普洛斯)

性格行为(卡顿)

(5)对比手法

人物

情节安排仁爱与复仇

主题的表达

?7、《双城记》电影

?此版《双城记》基本忠实原著,基调忧郁而悲凉,沉重而压抑,虽然或许是由于当时拍

摄条件及资金所限,原本书中关于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在片中只做了较为简单的处理,无法令人叹为观止、热血沸腾,但对法国大革命前贵族阶级的麻木不仁、荒淫残暴以及贫民大众困苦不堪的悲惨生活等种种小细节却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尤其是贫民小女孩无辜惨死在贵族马蹄下的桥段更是处理得令人触目惊心,使观众不禁为之动容。

?五、英国发行的狄更斯邮票

?1970.06.03 《匹克威克外传》

?1970.06.03 《大卫·科波菲尔》

?1970.06.03 《奥列弗·退斯特》

?1988.09.05 小本票封面,内容《奥列弗·退斯特》

?1988.09.05 小本票封面,内容《尼古拉斯·尼克贝尔》

?1989.01.24 小本票封面,内容《大卫·科波菲尔》

?1989.04.25 小本票封面,内容《远大前程》

?1993.11.09 《圣诞欢歌》

?1999.12.07 世纪纪念-艺术家的故事:有关狄更斯的内容

?附录:

?(英)皮尔逊(Pearson,H.),《狄更斯传》,谢天振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

?狄更斯《奥立弗·退斯特》,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狄更斯《荒凉山庄》(上),黄邦杰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Richard Lehan, The City in Literature: A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附录:

?英文在线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author.php/aut.17/

?http://www.kirjasto.sci.fi/dickens.htm

?附录:

?中文在线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81/authorengine.php?nameok=狄更斯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00/0103/dongbei/index.html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00/0102/dawei/index.html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wgwx/7_1038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waiguo/zuozhe/025.htm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wg/d/digengsi/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c006/c00601000203302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zwyjw/a_index/sx_index.asp?page=2&sx_id=3480&fh_i

d=&fr_id=&th_id=&s_id=&f_id=

?伦敦西敏寺

?富丽堂皇的西敏寺是英国历代国王的加冕之地,也是国王、名人、英雄的墓地。亨利八

世、伊丽莎白一世,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大文学家狄更斯、乔叟都安葬在寺内。?荷兰:“狄更斯节”(2007年12月15日)

?人们穿上狄更斯笔下人物的服装参加在代芬特尔举办的“狄更斯节”。

?思考题

狄更斯的人物刻画

狄更斯的儿童描写

狄更斯的喜剧人物

狄更斯的幽默特色

狄更斯的城市象征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与雨果人道主义比较

第二节托马斯? 哈代

?

?

?

?

?一、托马斯·哈代其人其作

?1、托马斯·哈代的文学地位

(Thomas Hardy,1840-1928 ),“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也是“现代派的先驱”。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用自己的创作开辟了农村题材的文学。多样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他成为独树一帜的英国作家。

?从表现形式、创作方法、结构技巧来说,他是现实主义作家;

?从作品反映的思想来看,他被称为“现代派的先驱”。

?“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我们最宝贵、最珍惜、最向往的为什么不能

实现?”《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所表现的“现代痛苦”尤为明显。

?哈代善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对称关系。哈代笔下的塔布篱,鲜花盛开,在碧绿青翠的背景

下,少女婀娜多姿的体态,与劳伦斯笔下(《虹》)艾利哇希山谷、布莱文农场的段落有一曲同工之妙。

?劳伦斯说:我们不应该把哈代看作一个玄学家。作为玄学家他是很蹩脚的……然而撇开

他的玄学不谈,他的情感、他的直觉、他对美的理解是很伟大、很深刻的,也许比英国任何一位小说家都深刻。

?“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伍尔芙

?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破产

农民的悲惨命运,对人类命运进行了悲剧性的探索,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

?“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韦伯

?Higher Bockhampton, Dorchester, Dorset

?Thomas and Jemima Hardy

?

?2、哈代的生平

?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

?1849年,进入多塞特郡学校学习。

?1856年—1862年,跟一名建筑师做学徒。

?1862年前往伦敦学习建筑,并从事文学、神学和近代语言的研究。接受了不可知论。获

得过两项建筑奖。

?1883年哈代携妻子离开伦敦,在家乡为自己设计并建造了麦克斯门宅第。一生基本在家

乡度过。

?1856-62 Apprenticed as an architect for four years to John Hicks.

?1962

Started working for Arthur Blomfield in London.

?1863

Awarded a cash prize for architecture. Did not accept the cash prize.

?September 17, 1874 Married Emma Gifford

?1912 Death of Emma Hardy

?February, 6, 1914 Married Florence Dugdale

?Westminster Abbey

?哈代在英国文坛上曾一度被忽视,20世纪以来他的声誉逐渐上升,晚年倍受英国人推崇。

?死后遗体葬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心葬在了家乡多塞特郡。

?1928

Thomas Hardy died on January 11. His body was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 whereas his heart was buried in Stanford Churchyard.

?3、哈代的创作成就

?创作分期

?就哈代的小说创作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小说是抒发田园理想的颂歌,带有浪漫主义的风格,主要有《绿荫下》、

《远离尘嚣》等;

?第二个阶段的作品描写威塞克斯社会的悲剧,主要有《还乡》、《卡斯特桥市长》等;

?第三个阶段的创作描写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前途和命运,主要有《德伯家的苔丝》和《无

名的裘德》。

?哈代的小说以优秀的艺术形象记叙了19世纪英国南部宗法制农村社会毁灭的历史,表现

了农村的历史变迁。

?二、哈代的威塞克斯(Wessex)小说

?威塞克斯小说

(Wessex Novels)

?威塞克斯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农村的生活,特别是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农

村之后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农民的破产,农村经济、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教育制度多有批判。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

?威塞克斯小说分类

?性格与环境小说

? 1.情节构思的复合系统

?瞬间更替的时间描写

?时间的循环性

?乡村道路描写

?情节开端的路

?视频:《苔丝》开端在路上

?情节延续发展的媒介是路

?视频:《苔丝》情节发展在路上

?情节结尾的路

?视频:《苔丝》结尾在路上

?路的象征

? 2. 环境描写的绘画系统

?绘画要素:色彩词汇

?绘画要素:光

?乡村图画

? 3.情绪渲染的音乐系统

?自然音响

?小结

?三、《德伯家的苔丝》

1、译本推荐

?1)(英)哈代著,《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英)哈代著,《德伯家的苔丝》,郑大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在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农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深重灾难的背景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农村姑娘短暂而悲惨的一生。?2、《德伯家的苔丝》情节梗概

?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

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克莱的归来,犹如一把利刃,把苔丝从麻木浑噩的状态中刺醒。在绝望中,她亲手

杀死了亚雷,追上克莱,他们在荒漠的原野里度过了几天逃亡的欢乐生活。最后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被捕,接着被处绞刑;克莱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忏悔的心情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

?3、《德伯家的苔丝》的思想意义

?通过苔丝一家的遭遇,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个体农

民走向贫困与破产的痛苦过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让位于现代生产方式的历史变化过程。

?哈代始终煞费苦心把苔丝和传统的乡村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苔丝表现“现代痛苦”。在

这一层上说,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

失去贞节的女子作为主人公,副标题里还称她为“一个纯洁的女人”。

?亚雷和克莱对无辜少女苔丝的摧残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德伯家的苔丝》的人物形象分析

?苔丝·德伯:纯洁、善良、美丽、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

?亚雷·德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代表着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财富和罪恶。

?安矶·克莱: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既有一定的开明思想,也保留着传统的道德偏见。作

者一方面出于对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痛恨,谴责了克莱;另一方面出于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又美化了克莱。

?克莱唤醒了苔丝对新生活的憧憬,而后又无情地将她抛弃,在精神上彻底毁灭了苔丝,

这打击比亚雷给苔丝的更致命。

?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美丽、勤劳、纯朴、诚实、坚强、富于生命激情

?哈代的悲剧小说:荒原景象,古老、内在意志,巧合情节(命运观念),新旧时代(观

念)的冲突。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丝》(1891)

?(三)《德伯家的苔丝》

5、艺术特色:

?★对时代氛围的高超把握,成功塑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悲剧观念的拓展以及“圆型人

物”。

?(三)《德伯家的苔丝》

5、艺术特色:

?★对时代氛围的高超把握,成功塑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悲剧观念的拓展以及“圆型人

物”。

?(三)《德伯家的苔丝》

5、艺术特色:

?★对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灵的微妙变化揭示得十分出色。

?《苔丝》电影海报

?四、哈代与电影

?2000年《蛮荒情仇》(The Claim)(据《卡斯特桥市长》改编)。

中文

?1998年《远离尘嚣》。

?1998年《守林人》。中文

?1998年《德伯家的苔丝》。

?1996年《无名的裘德》。

?裘德电影官方网站

?BBC1971年拍摄的《无名的裘德》

?1924年《苔丝》无声版。

?Roman Polanski的《苔丝》(1979)。

?据《苔丝》改编的Prem Granth(1996)。

?John Schlesinger1967年《远离尘嚣》。

?1994年电视剧版《还乡》。

?1977年《卡斯特桥市长》。

?1987年《交易之后》(电视剧)。

?1913年《德伯家的苔丝》。

?1939年《碧树下》。

?1944年Man Ki Jeet (据《德伯家的苔丝》改编)。

?1953年《秘洞》(据《西波利探险》改编)。

?1973年《两个野心的悲剧》(电视剧)。

?1985年《西波利探险》(电视剧)。

?2003年《卡斯特桥市长》(电视版)

?2000年《蛮荒情仇》(The Claim)(据《卡斯特桥市长》改编)?1998年《远离尘嚣》

?1998年《德伯家的苔丝》

?1996年《无名的裘德》

?BBC1971年拍摄的《无名的裘德》

?Roman Polanski的《苔丝》(1979)

?1994年电视剧版《还乡》

?1977年《卡斯特桥市长》

?附录:

?1、参考书目

?聂珍钊著,《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陈焘宇编选,《哈代创作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张中载著,《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

?附录:

?2、网站推荐

?英文在线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author.php/aut.23/

?http://www.kirjasto.sci.fi/thardy.htm

?中文在线阅读: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shijiemingzhu/50/index.htm

?思考题

? 1.解释:威塞克斯小说

? 2.哈代人物的塑造模式

? 3.哈代小说的悲剧性特点

? 4.从《苔丝》看妇女的失身和贞操观

? 6.从各国发行的狄更斯邮票和电影看狄更斯的影响;

?7.哈代与电影的关系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18-19 世纪,英国开始兴起。英国从 15 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建立英帝国。后来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根据统计,1848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 1/2,铁路已经修了 1 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著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

英国脱欧论文2000字

英国脱欧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一)进一步拉近中英的经贸合作关系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迅速、数额巨大,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所以资本需要向外寻找“出路”。中国公司在英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了130亿美元,英国已经成为了中国在欧盟各国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英国脱欧派提出,今后可以单独与中国商讨建立自贸区,达成中英自由贸易协定。图1所示的是以部分主要商品为例,2015~2016年中国对英国出口占中国同类商品总出口的比例。从图表中不难看出,英国脱欧对于中国出口并无太大影响,部分商品还有小幅上升的趋势。 邓普顿新兴市场集团执行主席、有着“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麦朴思曾经在伦敦接受采访时表示,英国脱欧只会加速投资和筹资的“重心”向亚洲转移。这十分有助于进一步拉近中国和英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同时更好地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刚刚成立了亚投行,并且正在大力建设“一带一路”,在这些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更应该借此机会加强与英国的各个领域方面的合作,实现贸易双赢。

(二)加强中国与欧盟经济上直接对话的机会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欧盟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十分重要。以2015年全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对欧盟出口的3560亿美元中,英国占16.7%;与此同时,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经济体,其中从英国进口的部分占9%。英国脱欧之后,欧洲市场内部的贸易空缺,欧盟分裂、经济衰退,不利于美国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削弱了制衡中国的力量。这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充足的空间和机遇,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也给予了欧盟与中国更多对话的机会。中国可以直接与欧盟就市场准则、贸易等问题直接对话,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与欧盟、英国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加和谐,也解决了经济方面美国、中国和欧洲容易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 (三)有利于延长中国经济转型的窗口期 为了应对“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预防流动性风险,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将不得不维持甚至扩大宽松的货币政策规模。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避险需求的提升将会有利于中国金融的改革推进。自从央行改革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美国又正式启动加息,国内居民和企业增持美元资产、减少美元负债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明显加大,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下滑。此时英国

宗教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圣经和文学 「他(耶稣)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马太福音十三章3 节 夏绿蒂(Charlotte Bronte)著名的古典小说《简爱》(Jane Eyre)在结束时,主角之一说了一段读者都不会陌生的祷告。他说: 「我的主人......」他说:「已预先警告过我,每过一天他就说得更为明确--『我很快就会再来!』『阿们,来罢,主耶稣,』我更热切地响应着。」 这是古典文学--小说、戏剧或诗歌--里千万个直接或间接使用圣经的例子之一。(《简爱》的电影版本里把这一段祷告删去,但这并不意外,不是吗?) 在圣经里我们读到一些重要的故事,从该隐和亚伯到挪亚方舟,从大卫和歌利亚到主耶稣基督熟情的受难和复活。除了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故事以外,耶稣基督说了许多比喻--属灵故事。借着这些比喻他向大众表达了神的真理。圣经包含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圣经里接受了丰富的遗产。其它的书能像圣经一样更影响文学吗?教授兼作家葛雷司比(Terry Glaspey)在他《基督教经典之作》(Great Books of Christian Tradition)一书中说: 我们文化里伟大的文学著作充满了圣经的使用和暗示。如同一位伟大的论家所说的,如果你不熟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话,你便不能欣赏我们文化里最伟大的作品。圣经的思想、观念、人物和用语是文学界里通行的「货币」。 然而现在是一个蔑视基督教的时代,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课题啊!关于这个课题,我们整整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对基督教的攻击,以及你必须知道的反击之道》(The Gates of Hell Shall Not Prevail: The Attack on Christianity and What You Should Know To Combat It)。因为今日对基督教信仰敌视的态度,有些人把基督徒视为「反文化的」。然而,葛雷司比指出:「若将喜爱巴哈、杜斯妥也夫斯基、林布兰、齐克果、鲁奥(Rouault)、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多恩(Donne)、韩德尔、但丁和巴斯卡的人讥之为肤浅、没有成就和缺乏创造动力,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你几乎无法在谈论伟大古典文学时不触及圣经。从但丁到杜斯妥也夫斯基,从本仁约翰到鲁益师,圣经的影响触目皆是。在文学的发展里,有些甚且可以直接溯源自圣经。 圣经六十六卷书中并没有错失对人性的检证。这一口充满着人类经验丰盛的水井滋润了所有伟大的作家。在艾略特「宗教和文学」的论文里,他写道:「圣经之所以影响英国文学如此深远,其原因并不只在于圣经木身是一个文学作品,

英国衰落的原因

英国衰落的原因 工业革命结束后不久,盛世英国就步入了相对衰落的进程。那么,英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英国衰落的原因吧! 英国衰落的原因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以重工业为主和以电气为动力的新时期,英国面临着美、德等国的强劲竞争。随之,工业实力排位开始下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国力处于相对衰落之中;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还患上了所谓的“英国病”,经济发展停停走走、通货膨胀、失业率高、国际收支危机多发等等,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呈下降趋势。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昙花一现”。那么,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为什么没能保持长盛不衰呢?英国衰落或曰相对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不少探讨。 主要观点有: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英国没有及时改造技术装备,逐渐丧失了工业领域的垄断地位;当德、美、法等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时,英国仍旧惯性地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本国工业没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英国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社会因素,如王室制度,贵族阶层影响较大,这使英国社会比较保守,在技术创新和

管理方面存在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倾向; 英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以及人口增长速度变缓,本土劳动生力军缺乏;庞大的海外帝国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保护,军费开支过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当殖民地逐渐摆脱英国控制获得独立时,英国的大国地位就下降了; 英国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国,当其他大国工业发展起来后,英国的竞争力就会相对下降。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以为,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迅速“由盛转衰”,还有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工业革命期间,广大工人阶级遭受了深重的苦难。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状况,史学界有不少的讨论,并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工厂制度下,工人们遭受工厂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主要表现有: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年到头都在天刚亮或天未亮的四五点钟的时候起床,夜间休息还没有使他们的精神恢复过来,就匆匆地吞咽了一顿饭,或者什么东西也没吃,就赶到工厂去”; 居住在贫民区,房屋拥挤,阴暗潮湿,往往一家数人挤住一个房间;经常遭受严厉的罚款,如曼彻斯特的一家纺织工厂规定,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按其管理的机器数每台每小时罚款3便士,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罚款6便士;存在着大量童工,尤其在棉纺织厂和煤矿,童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工作环境恶劣,常常受到监工的虐待和罚款,童工的健康深受影响; 妇女地位也十分低下,在煤矿中,女工们不得不像男工一样干活,

英国脱欧弊端分析

英国脱欧弊端分析 英国脱欧的弊端我们小组分别从脱欧背景、投票情况以及脱欧结果影响三个大的方向进行分析。 首先是对当前英国脱欧背景上进行了解。反观英国脱欧的背景,目前的全球经济状况是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整体回暖。美国经济近期核心指标持续向好,消费强劲增长。欧元区经济复苏加快,消费稳定增长,进出口增速加快,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通胀率整体回升,就业形势持续改善,世界经济一些重要领域运行情况较为平稳。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复苏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所以,欧洲政治分裂风险依然较高。英国脱欧进程曲折,苏格兰也可能脱英,荷兰大选虽有惊无险,但法国、德国大选仍存在不确定性,政局走势扑朔迷离,会对市场预期和信心造成很大影响。英国脱欧除了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同样也受到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影响。在经济方面,英国一直以来都是欧盟预算的主要贡献者。数据显示,英国每年为欧盟净贡献约 86 亿英镑,近年来英国与欧盟经常意见不一致,有时甚至是唱反调。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英国不会轻易退出欧盟,他们认为英国退出欧盟的代价巨大,欧盟也承担不起没有英国的欧盟。在政治方面,英国竭力淡化欧盟的超国家主权权限,反对欧盟走联邦主义道路。“疑欧派”虽然不是主流,但势力依然强大。对欧盟的“爱恨交融”凸显了每一届英国政府都必须设法穿越欧盟议程的雷区,却又难以实现穿越的严酷现实。另外,英国面临的分裂问题也同样对英国脱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从脱欧的背景来看,脱欧的弊端显而易见。 其次,从投票结果来看,英国脱欧并不符合大多数民意,面对这样的民众投票意愿弊端也随之展现。在英国大约有4000多万人进行公投,而从投票结果来看,大城市区域普遍支持留欧,英国小城镇与乡村大面积倒向脱欧派;18~24岁公民支持脱欧的仅占24%,65岁以上的占58%;精英更倾向于留欧,低收入阶层更倾向于脱欧。总的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遍倾向于留欧,但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则普遍选择脱欧。在进行脱欧时,欧洲理事会主席,德国外长和澳大利亚总理都认为对英国公投表示遗憾,英国脱离欧盟会使全球经济进入不稳定期。当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英国脱欧对整个世界肯定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在英国脱欧时,很多英国人后悔投票脱欧,希望能再投一次票,重新公投的请愿人超过三百万人。所以可见大多数人是希望可以留欧,所以英国脱欧并不符合广大英国人的民意,脱欧之后的英国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满,脱欧进而不利于英国国民的团结,不利于英国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就是从英国脱欧这一结果的影响来看。英国脱欧这一结果已经不可改变,我们小组从对经济、政治以及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展开了思考。第一,在经济方面,英国退出欧盟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的经济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经济利益方面将会损失很多。据英国统计局数据,目前,英国与欧盟其它成员国的贸易额占该国贸易总量的50%以上。欧债危机爆发三年来,欧元区是英国经济的主要依托。很难想象,离开欧盟后的英国会怎样。不仅如此,“脱欧”后的英国将完全失去欧盟决策表决权,其经济利益将无法在欧盟今后的任何新决策中得到保障。徘徊在欧盟外的英国不仅可能失去市场份额,还将在经济甚至政治方面失去更多利益。英国企业联盟代表表示,脱欧后劳工不再源源不绝,光靠英国劳工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英国当前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相比之下,英国的中低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则一直处于衰退之中,且发展地位在不断下降,服务

外国文学史(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试卷1.doc

外国文学史(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试卷1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楼拜取材于中世纪宗教传说的作品是( )。(分数:2.00) A.《包法利夫人》 B.《萨朗波》 C.《情感教育》 D.《圣安东的诱惑》 3.《父与子》中塑造的新人形象是( )。(分数:2.00) A.格利沙 B.罗普霍夫 C.吉尔沙诺夫 D.巴扎洛夫 4.杜勃罗留波夫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的著名文章( )。(分数:2.00) A.《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 B.《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 C.《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 D.《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5.称赞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了“心灵辩证法”的评论家是( )。(分数:2.00)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皮沙烈夫 D.杜勃罗留波夫 6.裴多菲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 )。(分数:2.00) A.《贵族》 B.《大海沸腾了》 C.《自由与爱情》 D.《使徒》 7.与易卜生齐名的挪威剧作家是( )。(分数:2.00) A.斯特林堡 B.比昂松 C.卡尔曼 D.伊拉塞克 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8.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857年法国小说家_______出版了论文集《现实主义》,才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得以正名。(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倡导“客观而无动于衷”理论的作家是_______。(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福楼拜塑造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的庸人形象是_______。(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被伍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的作家是_______。(分数:2.00)

浅谈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影响讲述讲解

浅谈英国脱欧原因及影响 提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必然趋势,美国、俄罗斯、欧盟是不可小觑的三大经济体,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计划也一直为世界所关注,而近一时间英国却公投宣布脱离欧盟,这一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针对这一事件,各界人士众说纷纭,是什么导致了英国脱离欧盟,而英国脱离欧盟对英国,对欧盟,对世界的经济政治都有什么影响,英国脱欧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影响,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结果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针对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国脱欧原因中国影响 2016年6月23日,我们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英国公投决定在欧盟的去留问题,据悉,此次脱欧公投共有382个选区,根据对其中的352个选区的计票结果显示,脱离欧盟的支持者领先,共获得51.9%的投票,即1570万人支持退欧,而留在欧盟的支持者共有1458万人,获得48.1%的选票。①最终以微弱优势决定退出欧盟,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因此决定辞职,这一事件轰动世界,震惊各界人士。 一、英国脱欧背景 1.脱欧公投,指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进行的公投。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提出公投,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卡梅伦承诺,如果他赢得预定于2015年举行的大选,会在一年内批准所需法律,制定与欧盟关系的新原则,然后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有机会选择继续留在或退出欧盟。卡梅伦称,如果欧盟不采取措施解决核心问题,英国将有可能退出该组织。 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公投必须在2017年年底前举行。如果能早点进行更好。越快履行重新谈判的承诺举行公投越好。② 2015年3月17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赢得5月的选 ①王晓易.《英首相卡梅伦发声明要辞职称尊重民众脱欧选择》.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16/0624/15/BQBA1J1100254TI5.html. 2016年6月26日访问 ②人民网《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如有可能将提前举行英国退欧公投》 https://www.doczj.com/doc/4b10725217.html,/n/2015/0105/c1002-26323278.html 2016年6月26日访问

乔叟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以《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为例在知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的研究,在此对原论文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纳评析。 论文原作者是肖明翰,在文章中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乔叟能取的巨大文学成就的原因;第二,乔叟对英国文学尤其是其重要作品《坎特伯雷故事》对英国文学的贡献;第三,《坎特伯雷故事》的文学价值。 一、乔叟取得“英国诗歌之父”的原因 文章一开篇就提到,在乔叟生前,至少在目前为止所收藏的文献中,并没有以诗人的身份提到过他。乔叟的成就是在他死后,亨利五世时代才逐渐被认可的。在乔叟生活的时代,甚至连英语都没有被大众接受,只是一种地方性性语言的存在。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形容英语在当时的地位,其实也是为了凸显乔叟坚持用当时的名族语言英文进行创作的可贵,一直到15世纪,经过了众多人的努力后,英语才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关于乔叟,作者认为其一生的经历主要受到了两个国家的影响,一个是法国,一个是意大利。由于乔叟的父亲是伦敦显赫的酒商,与皇室和贵族一直有着来往,于是在乔叟13、4岁的时候就能有幸被送到王府去做侍从,这在当时对一个青少年的前途是十分有利的。而当时的英国皇室依旧使用传统宫廷礼仪,所谓的英国文学其实根本就是法国宫廷文学的翻版。也因为这样,乔叟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不难看出他早期的确是在模仿法国文学的写作风格,这在它的第一部诗作《公爵夫人颂》里已经有了体现。虽然那部诗作是用英文写作,但明显属于法国宫廷文学。 除了在王府的经历,乔叟的写作还受到了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乔叟十分聪颖,不仅在王府做侍从时得到王妃的喜爱,也得到了皇室的重用他曾多次被派遣到欧洲行使重任,其中有至少两次出使到意大利,停留时间也比较长,每次至少在三个月以上。他出使意大利时居住的地方正是当时孕育了一大批伟大作家

一战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嬗变原因探究

一战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嬗变原因探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国一方作战,结果战败,1920年素丹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但由于遭到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反对,该条约于1923年被《洛桑条约》取代,英国对土耳其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这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英国作为协约国中毫无疑问的领导者和最大获利者,其对土耳其政策的嬗变在这些原因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英国对土耳其政策嬗变的原因,以期使人们能部分地了解这个“土耳其奇迹”的历史原委。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一战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的嬗变:首先介绍了一战爆发前的国际关系和“东方问题”,为本文的具体分析提供背景支持;接着叙述了一战结束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署两个和约的过程及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英国对土耳其的政策由将其逐出欧洲并瓜分其广大的领土到使土耳其保留君士坦丁堡和安纳托利亚本土的嬗变过程,为文章提供了史实依据;第二章为英国国内因素的制约:分别从英国战后实力下降、国内舆论的分歧和压力及印度和爱尔兰问题的牵制三方面分析英国对土政策嬗变的原因;第三章为凯末尔领导下土耳其的崛起:土耳其先后获得了军事、外交和舆论上的胜利,实力大增,迫使英国改变政策;第四章是国际因素的影响:英国与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在多方面有矛盾,希腊失败之后,英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加之防范苏联的需要,英国被迫对土耳其做出让步。 经过以上的分析,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英国的衰落是其对土政策嬗变的根本原因,土耳其的崛起是主要原因,而协约国间的外交斗争是它的重要原因。国际关系对一国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协约国在土耳其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各国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所做出的理性选择。而在当今社会,各国只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文学选读教学大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142027 课程英文名称:Selected Readings of Critical Realism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文学选读》是为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所出现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和经典作品的分析,让学生能欣赏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语言等,了解英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的特征,欣赏这个时期经典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语言,提高审美品位。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备基本的阅读,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常识,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文学思潮。 (三)实施说明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是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总学时16。教学以教师讲座为主,结合学生的讨论与问答。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辨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作品,辅之以相关作家的影音材料。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小说的欣赏能力。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课堂测验),期末测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6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主要选用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代表作家的名作,涉及对诗人生平、主要成就、创作风格的介绍。通过为学生介绍各文学名篇,希望学生能了解该时期的特征和代表作家的创作,并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感受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拓展英语文学与文化常识,增强英语学习的文化意识,陶冶情操。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英国脱欧:四个重要因素影响英国经济

英国脱欧:四个重要因素影响英国经济当试图衡量脱欧给英国所造成的长期影响,好莱坞著名编剧William Goldman的话听起来特别贴切:“没人知道什么”。 对于投票离开欧盟在未来5年或10年对英国经济有害或有益,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警告,就像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愤怒地喊道:“请给我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吧。我身边的经济学家们都说“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如何如何”。 然而,当我们试图看到过去的不确定性,确定能够影响英国经济表现有四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贸易、监管、投资和技能。我们依次来讨论这些因素。 英国和其他世界经济体的贸易往来推动了其经济发展。悲观的智囊团,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认为,无论英国未来和欧盟的交易安排如何,一个开放的单一市场都不会太有利。经济表现中心说,即使英

国打击和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非关税壁垒,诸如原产地规则规定,将阻碍其经济增长。然而CBI/PwC的一项研究警告,脱欧会危害英国经济,但其中一些损害或能被修复,如果和欧盟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关于英国和欧盟之间一种新的关系产生的各种选项已被提出。没有一个是完美的。挪威,它并不是欧盟的一部分,但在市场中自由准入,向布鲁塞尔只需支付83p,英国则要支付1磅,并且仍要遵守欧盟规章,对于出口产品和服务其实没有影响。瑞士没有执行欧盟规定,但须证明他们的规则等同于欧盟,政府并未举行全民公投否决劳动力的自由准入,因为它担心失去欧盟市场的自由准入。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就英国脱欧和美国进行贸易谈判说过一句名言,“到队尾去吧”。一名美国外交官持不同立场,虽然没有更多的鼓励性措施来承担这些,他说:“在我们的贸易谈判中,我们用传真协议人签字并返回它”。美国是否会因和英国的“特殊关系”有不同表现? 英国是作为世贸组织一个进行自由交易的成员国。卡迪夫商学院的教授帕特里克·闵福德,看好脱欧对经济的影响,认为加入WTO和取消关税将增加贸易。然而Jeegar Kakkad,英国航天工业研究经济学家,提出世贸选择可使价格增长3-5%。 闵福德,自由贸易的狂热爱好者,曾警告如果英国制造业暴露在全球价格竞争中,英国制造业将逐渐被消除。其他无法量化的是,如果这样,下一届政府将如何采取显著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弱势行业,例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复习提纲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复习提纲 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 (2)、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繁荣。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看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英国的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冈察洛夫、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奥斯特罗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德国的海涅,北欧挪威的易卜生等人的主要作品) 答:法国: 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红与黑》(法国第一部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论爱情》、《巴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意大利遗事》(《法尼娜·法尼尼》是《意大利遗事》中脍炙人口的著名短篇小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831年还发表了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风格的长篇《驴皮记》 福楼拜《情感教育》(教育性作品)、《包法利夫人》、《圣安东的诱惑》、《布华尔和贝居舍》 英国: 萨克雷《名利场》(1848年出版的《名利场》是他的代表作,副标题是“没有主人公的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金钱)、《势利者集》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所表现的就是宪章运动期间的劳资关系)、《克兰福德镇》、《南方与北方》、《露丝》,?以及传记《夏洛蒂.勃朗特传》狄更斯《艰难时世》、《双城记》 勃朗特姐妹《简·爱》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 《无名的裘德》(最后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青年理想破灭,壮志不遂的悲惨身世,形象地表明裘德“未能如愿以偿的悲剧”。实际上是英国整个一代劳动人民的社会悲剧。 俄国: 普希金《驿站长》(里面的驿站长、十四等文官维林是俄国文学史上“小人物”形象系列的开端)、《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面的毕巧林是3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里面的奥勃洛摩夫是5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果戈里《钦差大臣》、《死魂灵》 屠格涅夫《罗亭》(里面的罗亭是4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 陀斯(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哥萨克》、

日不落帝国的没落原因分析

日不落帝国的没落原因分析 作为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东道主,英国上下对于奥运奖牌似乎突然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强烈渴望。英国本就是世界体育强国之一,英超联赛更是全球翘楚,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英国代表团也都跻身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前十名之列。但这次,他们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06年,英国奥组委宣布开展一项类似“举国体制”的运动来增强该国在各项赛事中的实力。这一年,伦敦发出了 “20-4-2012”倡议,即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20枚金牌和总排行榜第四的成绩。为此,他们从全国选拔了150万名11岁到16岁的儿童,并对他们进行了持续数月且门类复杂的评估,最后选出1000人交由专业教练进行训练。英国当然获得了成功:在投入了数亿英镑之后,本土作战的他们以29枚金牌成功抢得金牌榜的探花席位。 然而,就像金牌数量的增加无法代表全面健身的出色一样,奥运奖牌的激增也无法逆转英国日渐下滑的经济曲线。英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在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持续下滑,已经变成了百多年来最著名的迷思。所有人都对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而在全球格局可能迎来巨变的大背景下,这些思考以及由此得出的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无疑极具价值。如同马克斯?韦伯(Max-Weber)一样,人们喜欢将国运兴

衰归因于文化。1982年,马丁?维纳(Martin Wiener)就在《工业精神与英国的衰落》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维纳认为,英国文化易于导致工业精神的衰落,正是后者进一步导致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英国的衰落。 维纳的言论盛极一时,但历史却无法佐证类似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反思这一制度的利弊得失。与英国相比,那些取得更大成就的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反思甚至更胜一筹,但他们却并未经历如此强烈的国运衰退。 我们可能搞错了某些简单的因果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决定了其文化影响力,但这一命题的逆命题却并不必然成立:一定经济成就的取得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文化只是其中最边缘的因素。如若不然,我们将无法解释东西两德以及韩朝两国在经济领域截然不同的表现。将经济问题归为文化,更多是人们面对复杂经济问题时刻意选择的回避。 蒸汽革命之后,英国并非没有机会继续辉煌。两百多年前,那时的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英国必将赢得电气产业的国际竞争。从18世纪到19世纪,尽管对电力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来自欧洲大陆,但奠定产业基础的伟大发明却几乎全部来自英伦三岛。 法拉第(Michael-Faraday)奠定了电化学的基础,并发明了

2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一、历史背景 1848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年份。法国的二月革命、特别是六月革命,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直接对抗中显示出自觉的阶级意识;1847年、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的新高潮,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就在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伟大的纲领性著作《共产党宣言》。 在西欧革命浪潮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的影响下,东欧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更大的高潮。在波兰,1830年、1846年和1848年相继爆发了反对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的起义。在捷克,1848年掀起了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斗争。在匈牙利,1848年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并发展成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在奥地利和土耳其统治下的罗马尼亚几个公国,也都开展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19世纪40至50年代,北欧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造船、航海、伐木和农业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也先后参加了政权。在欧洲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北欧各国农民运动不断高涨。与此同时,挪威的民族独立运动也逐渐高涨。挪威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宣布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结成“联盟”。挪威人民长期受异族统治和压迫,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起来斗争,到1905年终于获得独立。 在俄国,从50年代开始,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革命民主主义者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解放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成为思想界和进步文学的领导力量。 俄国在1853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50年代末期,农民运动又高涨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速了。舆论界几乎都在抗议农奴制的专制残酷,谴责它所造成的经济落后状况。沙皇慑于革命形势,不得不于1861年宣布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这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前进的第一步。它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却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因此,如何对待农奴制改革就成了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资产阶级自由派和革命民主主义派是这个时期“两种历史倾向,两种历史力量的代表。”自由派赞美改革,掩饰改革后更为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力争同农奴主合伙瓜分政权,革命民主主义者则揭露改革的骗局,“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因此,他们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60年代初的革命形势很快就被扼杀了。 美国独立以后,北部的工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可是在南方仍然存在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蓄奴制。资本主义和奴隶制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并存引起美国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到了19世纪中期,爆发了南北战争(1861-1865)。在战争中,广大劳动人民和黑人,为黑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牺牲,终于以北部的胜利恢复了美国的统一。这次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意义。 内战粉碎了蓄奴主的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个时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资本和财富不断集中,形成了垄断资本和金融财团。这些财团操纵着全国经济命脉,控制着国家的政权,决定政府内外的政策,形成了寡头政治。1889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是它进行大规模对外侵略的开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发展可扩大,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在美国也得到了广泛传播。1886年5月1日,几个大城市发生了几十万工人的大罢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取得胜利,从此人们开始纪念这一天,称之为“国际劳动节”。1909年3月8日,芝加哥的女工为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第二年在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二、文学状况 这一时期的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并进一步显示出各自特点。英、法等国的文学在持续发展,但批判锋芒有所减弱。此时,文学重心发生转移,俄国和北欧文学取得的成绩最高。 1.法国 法国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是福楼拜。 2.英国 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哈代。 3.俄国 19世纪下半叶,是俄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俄国文学一越成为世界文学大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迈进的第一步。它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但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围绕这次改革,资产阶级自由派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前者赞美改革,后者认为改革只是骗局,宣传更为彻底的“农民革命”思想。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主张文学应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和具有“人民性”,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繁荣的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的文学和前期相比,突出的变化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多余人”形象被“新人”形象所取代。这种变化说明,贵族知识分子已经逐渐丧失其进步意义,平民知识分子登上了政治舞台,人民群众已经开始觉醒。 “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第一个“多余人”奥涅金之后,莱蒙托夫在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多余人”毕乔林、屠格涅夫(1818-1883)在小说《罗亭》中塑造了“多余人”罗亭的形象,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成为最后的“多余人”形象。

浅谈对英国文学的认识

浅谈对英国文学的认识 光信1101 胡冰群2011010694 英国是一个神奇而又古老的国度,在这片耀眼的土地上最先发起了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了启蒙运动,最先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传奇。在英国璀璨的历史画卷中涌现出上出了很多大作家,无论是最早的用英语写作故事的杰佛利·乔叟,到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作家,再到后来意识流等现代小说,这些在世界文学史上来说都是响当当的。英国文学流派历史源远流长,风格各异,独特.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英国文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的文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历史进程。正如在我国文学史上,诗词在唐宋时期达到空前绝后、戏剧小说在明清达到巅峰时刻一样,英国的文学也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写就了不一样的神话。英国文学发端于中世纪,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 世纪文学 7 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中世纪文学 此时期的英国文学又分为古英语时期和中古英语时期。英国在10世纪以前属于古英语时期。早期的凯尔特和其他部族及 5 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起初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6世纪末到7世纪末,由于肯特国王阿瑟

尔伯特皈依基督教,该教僧侣开始以拉丁文著书写诗,其中以比德所著《英国人民宗教史》最有历史和文学价值。9世纪,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为振兴文化,组织人力将各种拉丁文著作译成英语,并倡导以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11世纪,随着诺曼人入侵,古英语渐渐演化为中古英语,文学上开始流行模仿法国的韵文体骑士传奇,其中以《高文骑士与绿衣骑士》最有艺术价值。14世纪后半叶是中古英语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似受古英语诗影响的口头韵体诗,最有名的长诗《农夫彼尔斯的幻想》。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乔叟以其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长短诗集成为英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15世纪,有民间歌谣抄本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关于绿林好汉罗宾汉的传说;马洛礼的散文小说《亚瑟王之死》为英国小说的雏形。 2、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法国学术、文学名著并自行著述,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最有价值。英国文艺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西德尼的十四行诗、斯宾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剧本中运用重韵体诗的文体,促使诗歌和戏剧两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亚将这种诗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稍晚的本·琼森擅写社会讽刺诗剧。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渐趋尾声,所谓骑士派的贵族有闲者的爱情诗流行一时;同时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以善于表达活跃躁动的思绪和蕴含哲理而独树一帜。 3、17世纪文学

20世纪英国相对衰落的时代的原因及启示

英国经济从1870以后就出现了衰落迹象,而且这种相对衰落存在于整体绝对优势之中。实际上,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发展速度,绝对的落后就是迟早的事。那么,英国相对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丧失了科技的优势。麦格劳将工业革命分为三段,毫无疑问,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绝对领先者。同其他依然停留在农业经济的国家来说,英国的变化是无与伦比的。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从业人口179万人,煤矿业和棉纺织业是当时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有52.7万人和24.6万人;手工业者依然占很大的比例,比如鞋匠就有27.4万人,比棉纺织业的人数还要多。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许多学者称为古典工业革命。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指出:英国在1870年以前或许已经一直在快速地工业化,但它仍然是一种农业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工业化的进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虽然也有一些发明,如合成染料、贝氏炼钢法、蒸汽涡轮等,但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多是德国人的发明或改造,美国发明了环锭纺纱机、打字机、白炽灯和电话等。事实表明,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已不是英国;即使英国有一些新技术成果,也因思想保守而没有及时加以利用,墙内开花墙外红。例如,英国人在70年代末发明了从廉价的铁矿石中提炼钢的方法,但英国却长期沿用旧的炼钢法,1886年和1893年,英国的钢产量分别被采用新办法的美国和德国超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行业,在这些领域英国都未能跟上。19世纪最后25年里电力和电机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但英国有运行良好的蒸汽机,因此英国人问:“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第二,未进行产业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四大支柱产业是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它们是保住英国经济优势的几个关键部门。但其设备到1870年以后都已经陈旧,英国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换代。虽然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依靠传统产业的还是能够保持低度发展,但所占市场的份额减少了。对于像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企业的更新改造比新建企业的难度更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新的资本开始加速流向新兴工业部门,即电力、化工、石油、汽车等,谁在这些方面占优

第五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五讲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潘纯琳 概述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因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 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于30年代产生,到40、50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产生了马克思所 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即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阶段。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 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属20世纪作家。 第一节狄更斯 ?一、狄更斯的生平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前期和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被称为伟大的幽默家和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他从人道主 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 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温厚的幽默 ?出身下层 ?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员。狄 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系。 ?童工经历 ?狄更斯只上了几年的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 时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了社会。后来在报社担任采访记者,熟悉了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