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归纳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归纳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归纳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归纳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一、考情分析

本章举例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2008年7分4分11分

2009年3分2分5分

2010年5分4分9分二、本章主要考点

考核要点一览

考核内容考核要点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海因里希法则、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安全、本质安全、安全许可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方针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三、本章大纲要求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第一节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

1.安全生产: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

2.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采取管理的手段(如决

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书中定义: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1)概念、2)目标、3)安全管理在六个方面、4)管理对象、5)安全管理内容6个。

3.事故(意外事件)及事故等级、事故隐患(三个因素:人、物、管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四级)事故等级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事故≥30人≥100人≥1亿元

重大事故(≥10人,<30人)(≥50人,<100人)(≥5000万元,<1亿元)

较大事故(≥3人,<10人)(≥10人,<50人)(≥1000万元,<5000万元)

一般事故<3人<10人<1000万元

注: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符合三个条件之一。

4.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

5.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6.安全、本质安全、安全许可

安全许可,对高危行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这些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二、事故与隐患的区别和关系

事故和隐患的概念;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而事故发生是事故隐患的结果。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事故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事故隐患的分类?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企业工伤事故分成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事故隐患分类原则,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隐患治理的概念。

四、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

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即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事故法则统计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要防微杜渐。

五、评价单元中的单种物质或多种物质重大危险源的区别

对于单种危险物质,要判断是否为重大危险源,只需看它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超过临界量。

单元中存在多种物质时,如何识别重大危险源?就要看它们的量是否满足如下公式(P5页的公式)。如果满足就说明该单元是重大危险源。

六、安全与本质安全的区别

安全,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这是一种泛泛的说法,它要求在生产系统中人员和设备及环境要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1)失误—安全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2.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3.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

1.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三个阶段:

2.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3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进入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

(2)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提出了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即安全系统理论。

二、主要安全生产原理、原则

(一)原理和原则的概念

1.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2.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二)四大原理及原则

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注意:各个原则含义和应用及区别。

三、事故致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属于历史,现在已不用)

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控制不足——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

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提出了现代因果连锁理论:P12

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包括五个方面:(1)控制不足——管理;(2)基本原因——起源论;(3)直接原因——征兆;(4)事故——接触;(5)受伤——损坏——损失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4.轨迹交叉理论(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

5.系统安全理论(把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四个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P20。

(1)考虑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绝对安全,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4)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安全生产方针的涵义。

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1.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2.安全发展理念的含义:(三层)P24

3.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事故易发的工业经济中级发展阶段,安全事故频发,已有的安全生产立法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需要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与外国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立法上某些环节和方面显得落后,亟待加强立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P26-27

1.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

2.2009年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中的“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严格查处“三违”行为。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做到“五到位”。

3.2011年“安全生产年”活动,强化“三深化”、“三推进”工作措施。

4.“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教培训等“六大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技术装备安全保障、依法依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等“六个”能力,加快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六、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P28-29(新增部分了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中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和技术标准转化等组成部分。

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安全生产技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高危行业“三项岗位人员”,即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为了加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确定了十项任务:P31。

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保障系统等部分构成。P31-32。

九、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P32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大类指标和26个具体指标构成。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一、考情分析

本章考题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2008年12分2分14分2009年17分12分29分2010年

20分

10分

30分

注:由于2011版第二章内容增加较多,还有合并的章节,由原来的9节内容增为13节,考点将会比2010年多,特别是将原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并入第二章,即考题分值比例也相应提高,所以本章是重点掌握的章节。二、考核要点一览考核内容

考核要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安全标准化概念、安全标准化流程、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起源、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安全文化定义与内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监管

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和原则、安全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管理。

组织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要求、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的监督管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三同时”的概念、监督责任、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建

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核、施工和竣工验收。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特种设备采购与安装、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安全技术档案、定期检验、应急管理、报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

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处理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承包商管理(新增)对承包商安全管理的要点和关键

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大纲要求: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开展企业安全现状评估,策划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方案。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一、安全标准化概念: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

重点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

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

最高。

五、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3项)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

大纲要求:

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标准,评估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协助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

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二、安全文化的起源

三、企业安全文化现状

总体上看,国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步较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美国杜邦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008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201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印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的定义(狭义的):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1)直观的表层文化;

(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

(3)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

(二)安全文化的内涵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为全体员工认可遵循并不断创新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四、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P43-45)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基础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7个)

(三)推进与保障

五、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一)建立机构

(二)制定规划

(三)培训骨干

(四)宣传教育

(五)努力实践

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P46-48)

(一)评价指标(11个)

(二)减分指标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三)评价程序(9步)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建档和备案,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编制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

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这是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定义。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二、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教材P52如图2—1所示),主要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申报或普查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P53)

(三)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四)应急救援系统

(五)土地使用与厂矿选址安全规划

(六)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监察

根据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和普查、评价结果,按危险严重级别,建立基于GIS、GPS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突出重点,分级分类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安全监督监察。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1)单元内有一种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该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其中q-----分子为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分母为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四、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熟悉)P54-58

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如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包括八部分。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

(二)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以前出过题)

(三)数学模型

现实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如下:

简单说,A—现实危险性由三大部分因素影响,即1)物质和工艺危险性,2)事故严重程度和3)各种有利的抵消因子(能减少危害程度的因素)。

(四)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 111的评价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

1.爆炸性物质;

2.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燃烧性物质;4.固体燃烧性物质;5.自然物质;6.遇上水易燃物质;7.氧化物质。

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1)毒性等级;2)物质的状态;3)气味;4)重度。毒性大小不仅影响事故后果,而且影响事故易发性。

物质危险性的最大分值定为100分。P56

(五)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 112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P56)。(六)事故严重度评价

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万元)表示。

建立了6种伤害模型,分别是:1)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2)蒸气云爆炸;3)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4)池火灾;5)固体和粉尘火灾;6)室内火灾。

评价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的两个原则(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出过题)

1.最大危险原则

2.概率求和原则

折算公式(P57式2-3)

S=C+20(N 1+0.5×N 2+105/6000N 3)(公式要记住,计算题很少)式中S——事故严重度,万元;

C——事故中财产损失的评估值,万元;

N 1,N 2、N 3——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的评估值。(七)危险性抵消因子

(八)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1.危险性分级:四级

一般,单元的危险性级别愈高,要求的受控级别也应愈高。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 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 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 级以上。

五、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参见教材P58。)

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

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其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一种超前(或提前)的预警行为。(参见教材P62。)

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和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一、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P63

1.目的: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是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

2.必要性:3个:法定责任、重要保障、重要手段二、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3个)

1.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

2.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教训为依据。

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3.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

三、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2.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四、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内容)教材P65-68。

内容:按三种体系来建立,

(一)按安全系统(4部分),即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二)按标准体系(3个标准)即安全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

(三)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3个文件)即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熟悉)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还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和完善。

1.综合安全管理(14小项)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3个,责任感、明确责任和责任追究的依据);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2.人员安全管理(7小项)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5小项)

4.环境安全管理(3小项)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8项内容,5个步骤)

1、起草。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3、审核。

4、签发。

5、发布。这就是规章制度的管理的5个步骤。

6、培训。

7、反馈。

8、持续改进。除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外,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

第五节组织保障

一、机构的设置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P69)

三类高风险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的生产经营单位由“三个因素”决定是否设置机构。

其他(一般)生产经营单位,<300人,可以不设机构,自行决定。

二、人员的设置(配备)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

1.三类高风险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的生产经营单位,必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其他(一般)单位,<300人,可以专职或兼职人员或委托服务。

3.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委托的是服务,责任自负”。

注意:300人为界限。

第六节安全生产投入与风险抵押金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需求。协助编制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和管理计划,协助缴存和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一、安全生产法律依据与责任主体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参看讲义,或P71)

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注意:不同性质企业安全投入资金由谁来保证?(股份制、合资、个体工商户等)

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P71)

安全生产费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支出:6方面(需记忆)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三、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要求P72

依法确定对危险性较大的企业(高危行业),存储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项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

四、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

1.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

(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

每一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元时不再存储。

(2)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

每一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2.风险抵押金存储要求(3条P73)

3.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

(1)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何时可以动用风险抵押金?P74。

五、风险抵押金的监督管理

六、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概念的区别

目的不同:安全生产投入是事前投入的资金,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是事后用途的资金,用于处理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和事故善后处理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大纲要求: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际,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的概念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

2.基本原则

依据:安全生产法

原则:四点原则

3.安全技术措施的分类:按照导致事故原因可分为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5个)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4个)

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作用。(参考教材P75-76)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1.安全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

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7项内容)

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7个步骤)

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

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

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

4.编制措施计划

5.审批措施计划

6.下达措施计划

7.实施

第八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一、“三同时”的概念(3个法规)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安全实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二、监管责任

三、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参见教材P79)。

下列项目应进行:(5个)

四、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四方面)(参见教材P79-80)

五、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参见教材P80)

六、施工和竣工验收

第九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参见教材P83-85)

大纲要求

运用相关标准和技术措施,开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制定特种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分析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原因,采取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处置特种设备常见事故。

一、特种设备采购与安装

(一)采购

1.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工3个,其中第3个要求请重点记忆)

2.采购旧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3.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安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2.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4个条件)。

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

(一)办理时间和登记部门

(二)办理登记证应准备的资料

四、安全技术档案

五、定期检验

六、应急管理

七、报废

第十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案,评估教育培训效果。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参见教材P85-86)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是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

4.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组织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P87-90。

对象:对四类人员教育培训,1.主要负责人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特种作业人员4.其他从业人员。具体四方面,培训要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再培训内容。

第十一节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检查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

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提出治理方案,统计分析和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一、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的要求等。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6中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P92)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主要是1)查思想、2)查意识、3)查制度、4)查管理、5)查事故处理、6)查隐患、7)查整改。(七查)

硬件系统主要是1)查生产设备、2)查辅助施、3)查安全设施、4)查作业环境。(四查)

安全生产检查具体内容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

1.一般应重点检查的内容有。(详见教材P92)。

2.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详见教材P92。)

3.对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详见教材P92)。

以前考试也出过类似题,区别非矿山和矿山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内容比较多,需要记忆,但不必死记,需要有印象,能区分就行。

(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P92)

1.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性检查。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了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

(四)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7项工作)

2.实施安全检查

3.综合分析

(五)提出整改要求

(六)整改落实

(七)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二、隐患排查治理

(一)定义及分类

1.事故隐患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就是事故隐患。

2.事故隐患分类:

分类原则,按危害大小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参见教材P94-95)

(三)监督管理(参见教材P95-96)

第十二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选用和验收劳动防护用品,监督和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概念、如何分类

1.劳动防护用品的概念(个人防护装备)

2.按防护部位分8类、按照用途分类2种分法、按照防护性能分2类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

1.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

2.发放要求(法律依据,5条要求,参见教材P98)

1)免费供、不得替代;

2)“三证”、“一标志”、验收;

3)职工“三会”;

4)更换、报废;

5)从购买到报废7过程制度和档案。

三、劳动放护用品的使用管理(P98~99)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

1.采购验收;

2.使用前检查;

3.使用中检查;

4.正确使用。

(二)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

1.监督管理部门;

2.未按规定使用的处罚;

3.违法经营销售的处罚;

4.进口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规定。

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标志管理的内容(对生产经营三类单位的要求、监督检查)

1.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要求;

2.监督检查。

(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共分为如下6大类21个小类(P100-101)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

(1)特种安全标志的概念;性能符合标准、准许使用的凭证。

标志由两部分组成,证书和标识。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的说明

(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的申请、受理、核发和日常管理。

第十三节承包商管理(新增)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识别相关方活动事故风险,制定企业承包和租赁活动中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管理和控制措施。

一、对承包商管理的四个具体要求

二、对承包商安全管理的要点和关键环节

(一)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的内部管理

有关见证性材料备案(4个)

(二)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10个)

(三)现场安全管理要求(7个)

三、生产经营单位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六方面内容)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督监查

一、考情分析

本章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2008年1分6分7分

2009年5分0分5分2010年4分4分8分二、本章主要考点

考核内容考核要点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本章大纲要求:

掌握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以及监管监察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约束性)、监督管理的6项基本原则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11个)

依据:安全生产法

职责内容:参看讲义相关内容。

建议:这部分内容较多,不好掌握,大家真正通读本部分内容,有关细节题目会有涉及。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这是本节的重点)

方式: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管理3种。

内容:7项内容

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伤亡事故、5)职业危害、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

注意:本节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这部分内容较多,不好掌握,因此在考试中一些比较偏的题目会从这部分内容中出。大家真正通读本部分内容,有关细节题目会有涉及。

第二节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是什么?特点?

1.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1999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

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2.特点:垂直管理、监察管理分开、分区监察、国家监察

注意:监察体制与特点的区别。

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

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下,国家单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部级,行使对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职能。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煤矿安全监察局,并在北京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两个直属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三、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煤矿安全监察员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受法律保护和约束。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方式4种

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

五、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

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隐患和查事故处理,看被监察的煤矿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

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重点监察内容18项

注意:煤矿监察只是我国安全监督管理中的特例。

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是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它是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事项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注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不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方是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

注意各层次包括的内容

三、安全监察制度

两项制度: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7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是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

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

5项内容

注意: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应该有相当的了解。熟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了解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第四章安全评价

一、考情分析

本章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2008年9分2分11分

2009年9分4分13分

2010年8分2分10分

二、考核要点一览

考核内容考核要点

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的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管理基本要求

安全评价机构

本章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和《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开展安全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参与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分类

一、什么是安全评价?其目的是什么?

安全评价的定义

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批准颁发的

《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二、安全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按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三、安全预评价的主要内容(掌握)

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四、安全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

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五、安全现状评价(掌握)

针对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等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评价。

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

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六、三种评价方法的区别

时间段、依据、结论目的区别。

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一、安全评价的程序7个步骤

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二、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高度概括评价结果;

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

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三、关于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的具体内容

均是6项,注意相互类比学习。

第三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1.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定义

2.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按事故类别,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注意细节,熟悉。

按职业健康,参照《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等其他危害因素10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辨识方法

直接经验分析方法(对照、经验方法,类比方法等)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事故树等)

2.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包括哪些方面?

(1)厂址

(2)总平面布置

(3)道路及运输

(4)建(构)筑物

(5)工艺过程

(6)生产设备、装置

(7)作业环境

(8)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节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等)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等)

2.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3.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4.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

二、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危险指数方法

3.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4.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7.故障树分析

8.事件树分析

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0.定量风险评价法

大家复习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熟悉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内涵

如:事件树分析是使用归纳法,不是演绎法

(2)熟悉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故障树分析可用来分析事故,特别是分析重大事故因果关系

(3)熟悉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的步骤

第五节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

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

一、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目的,评价依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安全预评价方法,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

2.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目的,评价依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

3.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目的,评价依据,评价项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方法,安全对

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

注意:三种报告内容上8个子项基本相同,但是各子项的内容有区别。特别是评价方法和结论上的区别。

二、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1.安全评价报告书的格式

封面,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项(评价单位、组长、技术负责人、成员、撰写人、审核人等),前言,目录,正文,附件,附录。

2.安全预评价报告、验收评价报告、现状评价报告均应符合AQ8001-2007标准。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一、考情分析

本章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

2008年7分8分15分

2009年7分4分11分

2010年5分4分9分

二、考核要点一览

考核内容考核要点

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构成

职业危害辨识、评价与控制职业危害识别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危害控制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卫生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前期预防管理

劳动过程中的管理

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

考试大纲要求:

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法,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措施,选用个体防护装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

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一)职业卫生定义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定义

2、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三)职业接触限值

包括4个: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

(四)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

1.职业禁忌。

2.职业健康监护。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五)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

1.健康。

2.职业性病损。

3.职业病。

4.职业病的分类。我国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以下各类的种数需记忆)

①尘肺13种;

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

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

⑦职业性眼病3种;

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⑨职业性肿瘤8种;

⑩其他职业病5种。

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

(一)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控制工作的目的。

(二)职业危害防治原则。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

总结,三级预防。

三、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一)职业危害形势

(二)职业病发病特点

第二节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

一、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构成

二、主要法规标准简介

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一、职业危害识别

(一)粉尘与尘肺(法定职业病第一方面)

(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法定职业病第二方面)

1.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2.职业中毒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第三方面)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4种)

(四)职业性致癌因素(法定职业病第四方面)

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

2.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

(五)生物因素(法定职业病第五方面)(就3种)

我国将1)炭疽病、2)森林脑炎、3)布鲁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六)职业有关的疾病(未列入《职业病目录》)

概念:职业有关疾病又称工作有关疾病,主要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

1.人类工效学因素

2.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二、职业危害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2.职业危害因素测定分析

(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法

3.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三、职业危害控制

(一)工程控制技术

(二)个体防护措施

(三)组织管理等措施

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一、职业卫生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二、建国至今,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先后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主要是三个部门管理职责;

三、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分级管理、属地管理

(二)监管人员的权力

(三)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一、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

二、前期预防管理

(一)职业危害申报

(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

三、劳动过程中的管理

(一)材料和设备管理

(二)作业场所管理

(三)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四)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履行告知义务

(六)职业健康监护

(七)职业卫生培训

(八)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

四、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

第六章应急管理

一、考情分析

本章举例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2008年11分2分13分

2009年8分6分14分

2010年12分4分16分二、考核要点一览

考核内容考核要点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特点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事故预警管理过程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预警阈值的确定

预警系统的实现

预警控制预控对策的三个活动阶段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事故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事故应急预案基本结构

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演练的定义、目的与原则应急演练的类型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需求,协助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编制和演练应急预案,评估演练效果。

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特点

目标、任务、特点

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4方面。因素

特点: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连贯性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

及时、全面、高效、引导。

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1.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有哪些?

2.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3.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的内容有哪些?

第二节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二、预警系统的功能

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警评价系统的功能

三、预警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P174)(6个原则)

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和预见性。

四、预警评价指标有哪些(P174)(4个方面)

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3.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

4.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五、预警准则与阈值的确定(P175~1176)

1.预警准则(注意漏警、误警的含义)

2.预警方法(三种形式的内容):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和综合预警。

3.如何确定预警阈值(报警的尺度)?

1)原则,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

2)指标预警时:

3)综合预警时:

六、预警评价系统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1、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了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 设施)。 ★4、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有两个特性:一是人们不希望发生;二 是产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 ★5、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6、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7、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8、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 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9、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 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 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 ★10、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 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 安全生产的目标。 □1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从18世纪大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起,事故开始增加;20世纪以后科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复杂化,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建国后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 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a、30人以上死亡b、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 毒)c、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a、10人以上死亡,30人以下重伤b、50人以上100人 以下重伤c、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较大事故:a、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b、10以上,50人以下重 伤,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 4、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 风险的分类 广义的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五类)、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的风险:人、机、环境、管理(四类)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 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它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它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78种化学品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为6大类9小类: 爆炸品(8种)、易燃气体(9种)、毒性气体(17种)、易燃液体(14种)、易于自燃的物质(3种)、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3种)、氧化性物质(9种)、有机过氧化物(2种)、毒性物质(13种) 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 第一章,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有: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二、人本原理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有: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4、行为原则 三、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有: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强制原理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有: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货倾 向。(早期的,不符合现代理念)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时代局限性):伤亡事故的发 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 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伤害事故连锁构成 A、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B、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C、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 的。 D、人的缺点不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 造成的。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 A、遗传及社会环境。 B、人的缺点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1、法的最基本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共同意志; 2、社会主义法以国家意志形式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 3、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在某些问题上适用于他本国的法律; 4、《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起生效; 5、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6、安全生产执法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公开,联合执法,惩戒与教育相结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在同一类问题上,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8、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 9、地方性法规由省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10、《安全生产法》基本原则:人身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11、《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加强管理、防止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12、《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除香港、澳门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13、《安全生产法》排除适用:已发现的,特殊法中未做出规定的问题; 1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1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6、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17、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19、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依照执业标准; 20、安全资金投入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 21、高危行业(无论有多少从业人员)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2、300人以上的非高危行业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3、300人以下的非高危行业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委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要点2020(4)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是什么? 答:双重预防体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安全双体系,包括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其目的是要把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把事故隐患提前消灭掉。 三、什么是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 答: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四、安全风险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主要设备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 一般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总结

2011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要点总结195条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2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2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2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6、安措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2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

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纲

时间:2014年2月26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参加人员:各部门主管(谭勇、郑伟、杜健、税奇懿、李熊波、何建兴、张勇)主讲:杨林 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内容提要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三章安全评价第四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第六章职业危害与职 业病管理第七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 生产管理方针的熟悉程度。 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1.1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 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 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1.2 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 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 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1.3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 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 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 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1.4 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 受危险的伤害 1.5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 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 生产的目标。 1.6本质安全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 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上述两 项功能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 纳入。 1.7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 的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违背人们的意愿后果。 1.8 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 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上的缺陷。 1.9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 的承受程度。注意危险度的概念,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 2.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安全、健康、舒适)2.2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 与原则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 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

最新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点 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他损失。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伤1-9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以下。 B/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50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五千万。

C/重大事故:死亡10-30人,重伤50-100人,直接损失:五千万-1亿元 D/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损失:1亿元。 6、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重大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危险程度=风险度,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 8、海因里希法则: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 9、危险源:第一类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的频率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0、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学习资料

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各单位安全网络图、岗位责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上墙。并要悬挂整齐醒目。 2、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记录,内容清楚、详细、齐全、属实。 3、公司所有员工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安全考试、知识竞赛等。 4、努力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普及完善标准化作业,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标准,做到会讲会用。 5、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6、安全档案要严格按标准建立,妥善保管;车间每半年、各班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并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准上岗。 7、班长为班组教育的责任人,必须及时为每位员工建立每三级班组安全教育档案,制定和实现班组安全目标,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岗位尘毒浓度不超标,安全文明生产好。 8、各班班长为兼职班组安全员,负责本班组员工的安全工作。负责员工的安全教育,监督班组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设备、人员、环境的可靠性,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开始工作。 9、各班长每天班前会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布置安全工作注意事项,检查场地、设备、机械、工具和防护措施,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时,方可开展工作。 10、班组长要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具备辨识危险、控制事故的能力,班组各成员要职责清、责任明。 11、班组成员要有“安全第一”的意识,“我要安全”的觉悟,“我会安全”的技能,“我管安全”的义务,“我保安全”的责任,做到自我防护,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12、每周生产调度会布置的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 13、严格落实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安全检查、安全例会制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由安全员监督检查。 14、危险场所及危险设施应采取防范措施,设立标志,要害岗位、重要设施要人人清楚。 15、火药库、油库、化验室、氰化钠库、发配电室、信号室、锅炉房、污水处理厂等要害部门必须做到出入记录齐全,物资支领手续齐全,标志悬挂醒目。 16、工作前要充分休息,班中不准打闹,不准带小孩及无关人员到生产作业场所,杜绝带病上岗。 17、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上岗证由安全部门每半年考核一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18、各种大型安装、维修、检修等重点工程,各单位必须研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并经安全环保部同意,方可施工。在重点项目检修过程中,单位必须设立监督岗,2米以上高空作业须系上安全带。 19、接班时或工作期间,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安全设施以及使用的工具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问题立即修理、更换,不许带病运转和勉强使用。 20、各种防尘、防护设施必须安全可靠,操作岗位工人及班组长上班和生产管理人员进入车间、工段,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

安全员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安全员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简易版

安全员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 识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各单位安全网络图、岗位责任、安全技 术操作规程必须上墙。并要悬挂整齐醒目。 2、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各 种安全记录,内容清楚、详细、齐全、属实。 3、公司所有员工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 动、安全考试、知识竞赛等。 4、努力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普及完善 标准化作业,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技术规 程和作业标准,做到会讲会用。 5、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

育。 6、安全档案要严格按标准建立,妥善保管;车间每半年、各班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并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准上岗。 7、班长为班组教育的责任人,必须及时为每位员工建立每三级班组安全教育档案,制定和实现班组安全目标,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岗位尘毒浓度不超标,安全文明生产好。 8、各班班长为兼职班组安全员,负责本班组员工的安全工作。负责员工的安全教育,监督班组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设备、人员、环境的可靠性,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开始工作。 9、各班长每天班前会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他损失。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伤1-9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以下。B/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50人,直接损失:一千万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b:故障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控制不足起源论;直接原因接触(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体保护用品等来实现),受伤损失(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哈登认为能量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用气代电、用水代火药爆破;限制能量: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防止能量蓄积:应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气体浓度、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控制能量释放:建立水闸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延缓释放能量:安全阀、逸出阀控制气体,全面崩落法管理巷道顶板,控制地压,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探放水、瓦斯抽放;设置屏蔽设施:防护罩、安全围栏、个体防护品;提高防护标准:改变工艺流程:不安全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汇总必考点知识讲解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 点汇总-必考点 1. 什么叫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 2. 什么是安全生产? 答: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 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答: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 什么是“三违”现象? 答: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5. 我国当前努力构建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6. 什么是事故? 答: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

事件。 7. 什么是事故隐患? 答: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8. 什么是危险? 答: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9. 什么是本质安全? 答: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 10. 安全生产“五要素”分别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答: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思,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2)安全法制,即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3)安全责任,主要指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4)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5)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 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件。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什么是安全? 安全: 指无物质危险和精神恐慌而使人员处于自由状态。 没有危险因素的劳动条件以保证人们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 指系统中的一种品质,在完成给定条件的功能时,产生的事故损失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安全生产的概念: 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安全生产的范围: 包括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矿山,农林等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设备安全,还包括铁路,公路运输及航运,民航,水利电力,消防,农药,农电,以及工业,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建筑产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仪器仪表,电气产品等)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事故及伤亡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伤亡事故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工伤: 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方针的要点是:“预防” 方针的根本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伤亡放在工作的首位,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利益。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实际,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事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全员参与 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 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安全培训 三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三级安全培训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部门级、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厂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总经办组织,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内容包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通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并解答员工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部门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组织,部门经理实施,内容包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主要不安全因素和安全注意事项、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等。 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安全员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 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综合控制措施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1.火灾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知识点-2013

2013年真题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P7-9 1、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 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②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④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 ⑤安全生产管理信息 (1)动态相关性原则: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明确分工。 (3)反馈原则: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2、人本原理 (1)动力原则:①物质动力②精神动力③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①内在动力②外部压力③工作吸引力 (4)行为原则: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1)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 3) 3E 原则:①工程技术对策②教育对策③法制对策 (4) 本质安全化原则: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4、强制原理 ( 1) 安全第一原则: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要以安全为主。 ( 2) 监督原则: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 二、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P12-13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 3、直接原因——征兆 4、事故——接触 5、受伤——损坏——损失 三、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P36 1、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检维修现场安全管理) ( 1)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 ( 2 )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 3)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括: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汇编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 1. “安全”就是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2.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 “事故隐患”泛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 4. “危险性”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的二元函数; 5.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工伤事故分为20类; 6. “预防为主”:事先控制不可接受的危险,控制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7. 管理系统“六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8. 运用系统的原则:动态相关性、整分合、反馈、封闭; 9.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能级、激励; 10.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因果关系、3E(技术、教育、法制)、本质安全化; 11. 按安全生产绩效予以考核是对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的应用; 12. 利用能级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13. “连锁”装置是对预防原理的本质安全化原则的应用; 14. 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15. 预防原理的“偶然损失”原则: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16.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7.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5因素”: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18.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是一种主观判断,这一观点是包括在系统安全理论中; 19. 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或有毒物质转移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20. 事故致因理论中的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21. 事故预防: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的后果; 22. 安全生产“五要素”:文化、法制、责任、科技、投入; 23. 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 24.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涉及人员: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职能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 25.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投入、督促检查、消除隐患、应急预案、报告事故; 26.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27.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计划的下达):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由厂长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28.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29.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内容与目的、经费预算及来源、负责设计和施工单位及负责人、开工和竣工的日期、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 30. 安全培训教育:一、高危行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48h,再培训16h;二、其他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32h,再培训12h;三、高危行业新从业人员:72h,再培训20h;四、其他单位新从业人员:24h; 31. 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2. “三同时”内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投产使用 33.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大中型项目、甲类火灾危险性、特别和高度爆炸危险场所、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极度危害)和Ⅱ级(高度危害)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其他; 34. 建设单位应在试生产阶段委托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卫生检测检验;

完整版公司常用安全知识题库汇总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 (340 题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1、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 安全投入。 A .安全监管 B .安全措施 C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为权威性、 A .普遍适宜性 B .普遍约束性 C 3、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 A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B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的原则 C .坚持行为监察与文件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 监督 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 B A .综合管理 B .综合监督管理 C .监督管 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 理人 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 ( C ) 检查。 A .每月一次 B .每季度一次 C .经常性 6、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规定 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 ( C ) 的罚款,并在五年 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5千元以上 2万元以下 B .5 千元以上 5万元以下 C .2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下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 服从 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 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 ( B ) 。 A .行政处罚 B .处分 C .追究刑事责任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 严格 .安全科技 强制性和 ( B ) 。 .持续改进性 B )。 )。

(完整版)特种设备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点汇总

特种设备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迅速崛起,在设备的选用、引进、投入上也大大提高。生产设备先进、工艺越来越精细,生产高节奏进行。但是现在企业中还存在设备管理体制的薄弱环节,落后的检测手段,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维修能力传统化、操作者不经培训考核上岗,维护系统智能型落后等现象,与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形成明显的矛盾。除此之外在特种设备的管理上意识不到位,管理跟不上,还需要各类管理人才。 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 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未办理使用登记证和未领取使用登记证的锅炉压力容器不得擅自使用。使用登记证在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合格期间内有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县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每台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 加强压力容器故障管理 ①建立压力容器管理体制 ②确定故障管理重点 ③对重点部位进行状态监测 ④做好压力容器故障记录 ⑤完善故障管理信息流程压力容器故障诊断技术作用:1. 可以减少或避免恶性事故发生,压力容器突然停止运行而造成压力容器突然停止运行。2. 帮助技术人员早期发现异常性,查明故障原因,预测故障影响,有针对性计划修理,延长检修间隔,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 为操作人员提供运行信息,合理调整工艺运行参数。 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和条件;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指标和前提;从政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是由国家政权性质决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因此,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问题,它应当与人口、资源、环境一样提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安全生产的特性和属性: “基本”性质:安全生产是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绝对”性质: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时代”性质: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各不相同,随着生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啤酒加工企业安装立式发酵罐,在发酵罐顶部设置了检修口要通过检修口进入罐内进行检查作业,发酵罐检修口平台与车间离为25m,根据《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平台护栏的高度应不低于()m。 A.0.90 B.1.05 C.1.20 D.1.04 【参考答案】C 2.某建筑施工项目使用了汽车吊,为了光分识别吊装作业的危险因素,该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对汽车的事故数据进行了记录。事故描述和危险因素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B6441),下列事故危险因素分类错误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C 3.甲市王某经人介绍前往某建筑公司工作,上班后第二天早上,王某提前到达工地现场,在准备绑扎钢筋时,被正在实施维修作业的塔吊上掉落的扳手砸伤,致使右骨折。在处理该事故工伤认定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该建筑公司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没有到上班工作时间为由,不认定为工伤

B.该建筑公司工会在事故发生1年后发现,公司并未按规定为王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随后立即向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王某工伤认定申请,根据该市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结论,最终做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王某和该建筑公司 D.在工伤认定审核过程中,王某妻子坚持认为此事故情形完全符合工伤认定,但该建筑公司不认为是工伤,并要求王某妻子承担举证责任【参考答案】C 4.某食品工厂前处理车间的纯蒸汽制备装置有蒸汽包、蒸汽管道、纯水泵、配电柜等组成,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时,配送员现场审查发现,纯蒸汽制备装置现场设置了下列警示标志。根据该场所的风险评估结果,这些警示标志中,设置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C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汇总整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管理 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危险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展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 4、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 状态。 5、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 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本质安全:失误、故障。 8、本质安全是生产活动中 “预防为主 ”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9、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标示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 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3、 系统原理:在从事管理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 ??…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4、 管理系统的 6 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实施。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 3E 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 管理原因。 针对这 4方面的原因, 可以采取 3种防止对策, 工程技术对策、 教育对策和法制 对策,即 3E 原则。 10、 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11、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2、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 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 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 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13、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 5个因素: ① 遗传及社 会环境; ② 人的缺点; ③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④ 事故; ⑤ 伤害。他认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 中断事故 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14、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 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 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 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 释放理论, 提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 害的分类方法,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者全身性损伤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5、 6、 7、 8、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