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性病学独家总结终极版

皮肤性病学独家总结终极版

皮肤性病学独家总结终极版
皮肤性病学独家总结终极版

皮肤性病学总论:

皮肤的结构:(名词解释,多/单选)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

面积:成人约1.5 m2,新生儿约0.21 m2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①表皮(epidermis)表皮在组织学上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的80%(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脊,位于基底层,产生黑色素,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1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

连接部分: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真皮间靠桥粒(desmosome)、半桥粒及基底膜带相互连接等构成,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内→外基底层(basal layer):1层;棘层(prickle layer):4-8层;颗粒层;透明层(granular layer/diaphanotheca):掌跖部位,2-4层;角质层(corneous layer):5-20层,无细胞核.②真皮(dermis): 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区别是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所含纤维较细。网状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肤附属器等结构,所含纤维较粗大),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胶原纤维(交织成网,韧性大,抗牵拉)、网状纤维(未成熟的胶原)、弹力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基质和细胞。③皮下组织(subdermis):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④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包括毛发:人的头发约10万根。正常人每日可脱落70~100根。

皮脂腺:分布: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胸背上部皮脂腺较多,称为脂溢部位。开口: 毛囊上部立毛肌与毛囊的夹角之间.组成: 腺体(呈泡状,属全浆分泌)导管(复层鳞状上皮构成)。

小汗腺分布:除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开口:皮肤表面组成:分泌部(透明细胞、暗细胞)导管部:二层小立方形细胞

顶泌汗腺:分布: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及外阴等处。开口:毛囊的皮脂腺出口上方或直接开口于表皮。分泌形式:顶浆分泌顶泌汗腺液:一般为无臭的乳状液,少数人的顶泌汗腺液内可有特殊成分,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腋臭,狐臭等)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

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⑤皮肤内其它组织结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广泛分布,头面、胸背上部等处最丰富。

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1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2cm时,称为斑片。斑疹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不同可以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出血斑直径<2㎜时称淤点,否则称淤斑。

2斑块(plaque):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

3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为斑丘诊;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

4风团(wheal):为真皮乳头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见于荨麻疹。

5水疱和大疱(vedicle)和(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

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6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黏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水疱继发感染后形成的脓疱为继发性皮损。

7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积或肿瘤引起。

8囊肿(cyst):为含有液体或半固体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1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2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愈合较慢且可留有瘢痕。3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4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摩擦后表皮极易脱落形成糜烂,容易继发感染。5裂隙fissure: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浸润增厚或角化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部位。6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可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前者表面无毛发后者皮肤凹陷。7萎缩atrophy: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8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9抓痕excoriation: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直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若损伤较浅则愈后不留瘢痕。10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峭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

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nikolsky's sign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实验阳性。观察划过处皮肤反应,出现三联反应者为阳性。1)第一反应:划后3-15s,划过处产生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2)第二反应:划后15-45s,红色线条两侧发生红晕,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没有3)第三反应:划后1~3min,划过处发生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滤过紫外线检查320-400nm长波紫外线特殊荧光(1)亮绿色--白癣(2)暗绿色--黄癣(3)珊瑚红色--红癣。

血管性水肿:好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皮损为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多为单发,偶见多发。痒感不明显,偶有轻度肿胀不适。一般持续1~3天可逐渐消退,但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H1受体拮抗剂分代依据: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作用的不同:

第一代: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药物还具有抗胆碱作用,导致黏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

大患者也需慎用。

第二代: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产生嗜睡或仅有轻微困倦作用。代表:酮替芬、异丙嗪、多赛平。

维A酸类药物:口干见疗效,育龄妇女注意致畸作用。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应用广泛,常用于变应性皮肤病(药疹,多形红斑,严重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急性期,大疱性皮肤病)、某些严重感染性皮肤病(SSSS)在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也可以短期使用。常用低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中效如泼尼松类(5),高效如地塞米松(0.75)/强的松(5),一般小剂量为等效泼尼松30mg/d,中等剂量30~60,大剂量>60,冲击剂量0.5~1g/d,3-5d。

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系统应用可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消化道黏膜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缺血性骨坏死、神经精神症状等,也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可引起药物性库欣综合征,应用不适当时还可导致原发病反跳或病情加重。长期外用可导致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异常等,还可引起痤疮,毛囊炎,真菌感染,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对面部,乳房,腋下,外生殖器等特殊部位应慎用,婴幼儿也应避免大面积使用。

同形反应(Kobner现象):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肤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

外用药物的剂型:

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等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酊剂和醑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具有消毒、止痒、去脂作用。粉剂: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油剂: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油包水(W/O),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的冬季使用;另一种为水包油(O/W),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由于水是连续相,因而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主要用于严急性、慢性皮炎。软膏: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糊剂: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与软膏类似,因其含有较多粉剂,因此有一定吸水和收敛作用,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等,毛发部位不宜用糊剂。硬膏:由脂肪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于裱褙材料上(如布料、纸料或有孔塑料薄膜)。硬膏可牢固地粘着于皮肤表面,作用持久,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和增强药物渗透性的作用。涂膜剂: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均匀薄膜,常用于治疗慢性皮炎,也可用于职业病防护。凝胶:是以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为基质配成的外用药物。凝胶外用后可形成一薄层,凉爽润滑,无刺激性,急、慢性皮炎,均可使用。气雾剂:又称为喷雾剂,由药物与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化气体混合制成。喷涂后药物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肤病。其他:二甲基亚砜(DMSO)可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也称为万能溶媒,药物的DMSO剂型往往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外用疗效好。1%—5%氮酮溶液也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且无刺激性。

正确选择剂型:根据病期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各论:

病毒性皮肤病: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病变.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HSV可分为Ⅰ型和Ⅱ型,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吻或公用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腰以上);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年人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腰以下)。(皮肤黏膜交界处)

发病机制:1 HSV侵入皮肤粘膜后,先在局部增殖,形成初发感染。2以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区域神经的神经节中长期潜伏,当受某种因素激惹后,病毒可被激活并经神经轴索移行至末梢所分布的表皮,表现为疱疹复发。3 HSV感染人体后不产生永久性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不能阻止复发。

临床表现:初发型(1疱疹性龈口炎:口腔、牙龈等处2疱疹性角膜结膜炎3接种性单纯疱疹:接触部分,如手指4新生儿单纯疱疹:多数为HSV-II,产道引起5疱疹性湿疹(Kaposi水痘样疹)发生于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原有皮损处红肿并出现群集水疱、脓疱,病情严重,可泛发全身,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复发型(常由各种诱发刺激如发热,月经,受凉,消化不良等引起;具有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倾向,患者多为成人;复发型单纯疱疹往往较原发型的水疱小且密集,好发于口周,鼻腔开口周围外阴,口腔黏膜等处)核苷酸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药物。频繁复发:每年6次以上者可用药1年以上,可减少复发次数75%以上。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病因:水疱-带状疱疹病毒(VZV或HHV-3),可引起水痘又可引起带状疱疹。初次感染一般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病毒进入人体后有亲神经性,可长期隐藏在脊髓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各种诱发刺激作用下(如宿主抵抗力下降),使之再活动、生长繁殖。

典型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轻度不适,皮肤灼热或神经痛,持续1-5天)2.典型皮损(潮红斑-小丘疹-簇集紧张性水疱-干涸结痂)3.分布特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不过中线,水疱群间皮肤正常)4.病程2--3周。本病多见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颈神经,腰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簇集的水疱,基底红,簇与簇之间有正常皮肤,单侧分布,带状排列,伴有神经痛(疼痛程度轻重不等,且与皮疹严重程度无特定关系)。

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4周后); 其他:播散型、、顿挫型、大疱型、栓型、出血型、坏疽型和泛发型。眼带状疱疹—累及三叉神经眼支,老年人多发,可形成溃疡性

角膜炎;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缩短病程,预防继发感染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包括:跖疣(为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多由HPV-1型所致);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多由HPV-3等亚型引起);生殖器疣(又称尖锐湿疣、性病疣,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寻常疣俗称“刺瘊”“瘊子”,有传染性(故切忌抓),自限性,。治疗: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内用药物。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粟粒至黄豆大小半球形丘疹,灰白色或珍珠色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可挤压出乳白色干酪样物—软疣小体。本病以外用局部药物治疗为主,可在无菌条件下用齿镊或弯曲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外用碘酊等以防细菌感染。预防避免搔抓,防止扩散。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由金葡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儿童,面部、四肢暴露部位,夏秋季,传染性强

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的全身大疱性脓疱疮。1传染性强发病急2泛发全身的大脓疱,尼氏征阳性3常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并发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危及生命。

治疗:简单隔离、及时消毒,外用药物治疗原则:杀菌、消炎、收敛、干燥。脓疱未破-炉甘石洗剂;脓疱已破-1:5000 高锰酸钾洗液湿敷,抗生素软膏。SSSS(急性表皮颗粒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金葡菌产生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广泛坏死,浅表裂隙,皮肤松弛性大疱大片表皮剥脱。)治疗加强眼口腔外阴的护理,注意保持创面干燥。内用药物治疗:有全身症状较重者及时加用抗生素,可用金葡菌敏感的头孢类抗生素。好发:婴幼儿,皮损特点: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大片表皮剥脱,细菌培养:阳性---SSSS

毛囊炎、疖与痈:毛囊炎:局限于毛囊口的化脓性炎症;疖;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毛脓性炎症;痈: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皮肤深部感染,表面有多个脓头。皆多为金葡菌感染引起。局部治疗:疖未化脓:鱼石脂软膏化脓:切开引流

丹毒与蜂窝织炎

复发型丹毒:某处多次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致病因素不祛除)。下肢丹毒反复发作,致淋巴管受阻,回流不畅,组织肥厚,形成橡皮肿

早期、足量、高效抗生素抗生素:青霉素首选体温正常后维持用药2周左右

青霉素过敏:红霉素、喹诺酮

皮肤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寻常狼疮:部位:面部、颈部、臀部、四肢皮损:初起

为鲜红或褐红色粟粒大小的结节,触之质软稍隆起,结节表面薄嫩。用探针稍用力即

可刺入(探针贯通现象)玻片压诊呈棕黄色,如苹果酱颜色(苹果酱现象)新旧皮疹

并存

中央网状瘢痕、疣状边缘和四周红晕成为“三廓征”。--疣状皮肤结核

内用药物治疗,应以“早期、足量、规则、联合及全程应用抗结核药物”为原则。

头癣: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包括: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主要途径:直接接触

患者、患畜(猫、狗等)无症状带菌者,间接接触传染,不洁的理发器具、互戴帽子、共用枕巾、梳子等。治

疗原则: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服药、擦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条措施联合。

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

致病菌许兰毛癣菌犬小、铁锈色小孢子菌等小孢子

菌属

紫色/断发毛癣菌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发病年龄少年儿童少年儿童儿童,成人少年儿童

皮损形态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

状鳞屑—淡黄色痂,皮

损处有鼠臭味群集红色小丘疹—向四周扩大成

圆/椭圆形斑,上覆灰白色鳞屑

“母子斑”

散在的灰白色鳞屑斑—扩大

成片

成群炎性毛囊丘疹—融合成炎性肿

块—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形成脓肿,

亦可引起癣菌疹

头发病发干燥无光泽,变脆

易折断,毛囊破坏,毛

发脱落病发于高出头皮2—4㎜处折断,

残根补3包饶灰白色套状鳞屑(菌

鞘)

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

于毛囊处呈现黑点状

皮损处毛发松动,易拔出

秃发大片永久性,愈后遗留

萎缩性瘢痕不造成永久性脱发,愈后无瘢痕,

青春期可自愈

愈后遗留脱发及瘢痕永久性脱发和瘢痕

自觉症状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

伴轻度瘙痒程度不同的瘙痒炎症轻或无炎症,稍痒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

轻度疼痛和压痛

病程至青春期可自愈发展缓慢长期不愈

滤过紫外线灯暗绿色荧光亮绿色荧光无

真菌直接镜检痂内厚壁孢子,鹿角状

菌丝

发外圆形小孢子发内链状圆形大孢子

治疗服药4周服药3周服药3周服药4周联合抗菌素激素

黄癣tinea favosa:俗称“癞痢头”、“秃疮”皮肤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色大小的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蝶妆,除去痂后,其下炎症明显,呈潮红糜烂面。毛囊破损,大片永久性秃发,遗留萎缩性瘢痕。

白癣white ringworm:①头部皮损早期呈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尔后附近可出现数片较小的相同皮损,母子斑。②患区头发一般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白色菌鞘(真菌寄生于发干形成)③一般无炎症反应,至青春期后可自愈,不破坏毛囊,不造成永久性秃发,愈后不留瘢痕。

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皮损初起为散在的灰白色鳞屑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呈现黑点状,愈后留有凸发和点状萎缩性瘢痕。

脓癣kerion: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毛囊口处形成脓疮并排脓,如同蜂窝状。皮损处毛发松动,易拔出。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疼痛和压痛;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形成脓肿,亦可引起癣菌疹。可破坏毛囊,愈后常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病(mycosis):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性皮肤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毛发及指甲的疾病。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功能低下者

体癣(Tinea corporis)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Tinea cruris 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

手癣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足癣则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跟和足侧缘。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引起。通过接触传染。手足癣可分为三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水疱鳞屑型:最常见。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跖、足侧。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水疱,壁厚,经数天干涸,呈领圈状脱屑。可不断向周围蔓延,瘙痒明显。★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根、足跖及其侧缘。皮损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通常无瘙痒,皲裂时有疼痛。★浸渍糜烂型:常见于第四、第五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本型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等。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甲真菌病(Onycomycosis),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甲真菌病由皮肤癣菌感染,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甲真菌病的分型:白色表浅型、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损毁型。①白色浅表型 [SWO]:真菌从甲面进入,形成不整形白色混浊斑,久之常致甲板变形、增厚变脆

②远端侧位甲下型 [DLSO]:真菌从甲前缘或甲侧缘侵入,沿甲板向后发展,形成松碎的角质蛋白碎屑,堆积于甲下,使甲增厚,凹凸不平,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前缘残缺不整,如虫蚀状,久之甲板全被破坏

③近端甲下型 [PSO]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不平可破损

④全甲毁损型 [TDO]是各型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全甲板被子破坏,呈灰黄、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残留粗糙角化

5甲板内型罕见

念珠菌病(C andidiasis)由念珠菌属(Candida)累及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寄居状态下念珠菌呈孢子相,致病时转变为菌丝相。菌丝相的念珠菌可分泌一些蛋白酶类,利于菌体对组织入侵与扩散。

临床表现

★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间擦疹、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念珠菌性肉芽肿★粘膜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内脏念珠菌病:消化道念

珠菌病、呼吸道念珠菌病、其它:菌血症等

▲防治原则:去除促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要加强支持治疗★皮肤念珠菌病:咪唑类霜剂,1-2次/日。★口腔念珠菌病:制霉菌素(10万U/ml)或二性霉素B(0.1g/ml)含漱,每日数次。★阴道念珠菌病:外用制霉菌素栓两周或咪唑类栓一周,性伴应同时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外用酮康唑洗剂及抗真菌粉剂。

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引起人皮肤病的常见节肢动物有如疥螨、螨、毛虫、隐翅虫、虱。昆虫或动物的毒腺或唾液内所含的多种抗原引起I型变态反应。昆虫或动物的口器留在组织内或直接钻人皮肤后,作为异物引起肉芽肿性丘疹或结节性反应。

疥疮(Scabies)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疥虫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人的疥疮主要由人疥螨引起;动物疥螨可感染人,但症状较轻。疥螨离开人体后可存活2-3日。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较强。

临床表现①好发于皮肤薄嫩部位,成人很少累及头皮、面部、掌跖等处,但婴幼儿例外。②皮疹多对称,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及隧道,高度敏感者皮损广泛,可有大疱,剧痒,尤以夜间为甚。③男性疥疮患者在阴囊、阴茎、龟头等处易发生直径3-5mm、豌豆大小的暗红色结节,称疥疮结节,为疥螨死后引起的异物反应。⑤对有感觉神经病变或严重体残的患者,因对瘙痒不能起反应或搔抓,容易发生结痂性疥疮,又称挪威疥疮,表现为大量鳞屑、结痂、红皮病或疣状斑块,患者身上有数百万个疥螨,传染性极强。⑥实验室检查:阳性标本可见疥螨或椭圆形、淡黄色的薄壳虫卵。

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病煮沸消毒衣物和寝具,集体生活者应同时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对瘙痒严重者可辅以镇静止痒药,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①外用药物:从颈部到足擦遍全身,常用10%硫磺软膏颈部以下,每日外用12次,连续34天,25%苯甲酸苄酯乳剂等,疥疮结节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手术切除。

②内服治疗:伊维菌素,适用于常规外用药物治疗无效者或挪威疥疮等。

隐翅虫皮炎;接触隐翅虫体内的毒液所致。多见于面颈四肢躯干。

皮炎和湿疹,

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接触某种外源物质后,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上因强烈刺激或过敏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可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如强酸、强碱),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特点是: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一定潜伏期;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Ⅳ型超敏反应,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②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③易反复发作;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斑贴试验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急性接触性皮炎:一般起病较急,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有时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皮炎发生的部位与接触物一致,境界非常鲜明。组织疏松部位则肿胀明显而无鲜明的边缘。但接触物为气体、粉尘时,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鲜明界限,但多在身体的暴露部位。搔抓可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使远隔接触部位也发生相似的皮损。自觉症状:瘙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本病病程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痊愈。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如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长期反复接触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诊断依据(1)有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的病史。(2)典型临床表现:①皮疹发生部位常在接触刺激物处。②皮疹形态常依接触物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如致敏物的常为边缘清楚,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也可发生自家过敏;如为刺激物的则常以红肿、水疱或大疱、糜烂甚至坏死均可发生。③有痒和烧灼感,重的有痛感、发热等

全身症状。(3)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皮损很快恢复也提示本病。病程有自限性,某些致敏物所致者可于除去原因后l至2周皮疹可消退。(4)致敏原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辅助检查:斑贴试验治疗:(1)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2)内用药物治疗:视病情轻重,采用抗组胺药物或皮质激素治疗。(2)外用药物: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①首先除去皮肤或衣物上的致病物质。如接触强酸、强碱后,应立即以大量流动水冲洗;局部以中和剂为主, 按急性皮炎处治。②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有大疱将疱液抽出后再做湿敷。③亚急性期渗出少时选用湿敷和糖皮质激素糊剂或氧化锌油;无渗出时选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④慢性期:选用具有抗炎作用的软膏。⑤尿布皮炎的治疗:随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外用氧化锌油。⑥染发皮炎的治疗:首先用清水反复洗发, 必要时剪短头发, 尽量除去染发剂。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 更不能用刺激药。病情严重者应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治疗。中等严重者可口服强的松治疗, 病情较轻者可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头、额、面部皮损可外用弱效皮质类固醇激素霜。

.湿疹(Eczema)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发病机理为内外因素,某些可能Ⅳ型变态反应。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1、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泛发全身,常对称分布。为原发性多形性皮疹,可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自觉剧烈瘙痒、灼热,常因搔抓形成糜烂、渗出、结痂,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脓液和脓痂、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

2、亚急性湿疹:为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发展而来,红肿渗出减轻,有丘疹、少量丘疱疹,暗红色,有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可再次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由前两型迁延而来,也可由轻微持久刺激引起,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对称发病;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有明显瘙痒,常为阵发性。其他: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可单侧或对侧发病。若为老年人,要做病检,以排除湿疹样癌(Paget病)。慢性湿疹和慢性单纯性苔癣的鉴别:①病史:~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病史,急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痒感;~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②病因:~各种内外因素;~精神神经因素为主。③好发部位:~任何部位;~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骶部等。④皮损特点:~圆锥状,米粒大小灰褐色丘疹,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有色素沉着;~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藓样变,边缘见扁平发亮丘疹。⑤演变:~可急性发作,有渗出倾向;~慢性,干燥。治疗:避免可疑致病因素及刺激因素。①内用药物治疗:抗炎,止痒,可用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等,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有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②外用药物治疗: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可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aq湿敷,渗出减少后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可和油剂交替使用,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

ICD(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ACD(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危险人群任何人遗传易感性

应答机制非免疫性;表皮理化性质改变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物特性有机溶剂,肥皂低分子量半抗原

接触物浓度通常较高可以较低

起病方式随着表皮屏障的丧失逐渐加重接触后12~48小时,一旦致敏常迅速发作

分布边界常不明显准确地与接触物对应

诊断方法试验性脱离致敏原试验性脱离致敏原和(或)斑贴试验

治疗保护,减少接触机会完全避免

特异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特发性炎性皮肤病,表现为皮损瘙痒、多形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有哮喘、过敏性鼻炎

病因:目前没不完全清楚1.遗传因素:已发现遗传易感基因。2.免疫因素:血IgE增高,皮损中Th2增多。

3.环境因素:屋尘螨、花粉等可诱发。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及丹毒的鉴别: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好发部位:手足背;掌趾或指趾间。皮损性质:多形性易渗出,境界不清,分布对称;深在性水肿,无红晕,领圈状脱屑,境界清楚单发。甲损害:甲病少见;常伴甲增厚,污秽,脱落。真菌检查;阴性;阳性。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患者常突然感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状外观,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渐消失,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h。病情严重,全身症状:心慌、烦燥、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如伴有严重感染可有高热、寒战、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④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⑤呼吸道症状:喉头水肿、憋气,呼吸困难。

慢性荨麻疹: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部分患者皮损发作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特殊类型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人工性荨麻疹)、寒冷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

诊断:①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②剧痒③风团退后不留痕迹

鉴别诊断:①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②荨麻疹性血管炎:损害常伴疼痛,损害持续时间>24小时,且呈固定性,愈后留有炎症后紫癜或色素沉着。

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分为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主要由C1酯酶抑制物缺乏所致)。血管性水肿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药疹(drug eruption)也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

引起药疹的5种药物:①抗生素(青霉素)②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苯巴比妥)④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破伤风抗毒素)⑤各种生物制剂(抗甲状腺功能药物)。

变态反应型药疹的特点:①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4-20天发病,再次用药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

②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病;③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甚至极小剂量的药物亦可诱发严重的药疹;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种各样;⑤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交叉过敏:指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也可发生过敏。多价过敏: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药疹类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湿疹型药疹、紫癜

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痤疮型药疹、光感性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重症药疹的类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和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固定型药疹:为药疹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类等引起。好发于口腔和生殖器皮肤-粘膜交界处,亦可累及躯干四肢,因每次发病几乎在同一部位,故命名为固定型药疹.典型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色斑疹,直径1-4cm,常为1个,严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粘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自觉轻度瘙痒,如继发感染可自觉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停药1周左右红斑可消退并遗留持久的炎症后色素沉着,具有特征性。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可增多,面积可扩大。

多形红斑性药疹: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引起,轻型者多对称分布,好发于四肢远端,典型皮损为指头至钱币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边缘潮红,中心暗紫,形如虹膜,中央常出现水疱,自觉瘙痒,累及口腔及生殖器黏膜时可有疼痛。重型者发病前有较重前驱症状,皮损泛发全身并在原有皮损基础上出现大疱,糜烂和渗出,尤以口眼外阴黏膜受累严重,出现剧烈疼痛,可伴有高热,外周WBC升高,肝肾功能损害及继发感染等,病情凶险可导致死亡。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最严重的类型,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巴比妥等引起,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可似红斑型或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以后皮损迅速发展为弥漫性紫红或暗红色斑片并迅速波及全身,在红斑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和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稍受外力即形成糜烂面,出现大量渗出如烫伤样外观,皮损触痛明显,黏膜均可累及并可伴有显著内脏损害,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如高热,恶心,腹泻,谵妄,昏迷等,抢救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等死亡。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癫痫药,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引起,多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发病前先有全身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皮损初期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亦可一开始即为泛发大片损害,皮损逐渐加重并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伴有水疱,糜烂和渗出,渗出物分解而出现特异性臭味,2~3周后皮肤红肿消退,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掌跖部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头发,指趾甲亦可脱落,但病愈后可再生。病程较长,若不及时治疗可因全身衰竭和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猩红热型药疹、麻疹型药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类型。

药物敏感性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1药疹2血液学异常:嗜酸性粒细胞》1000/L或异形淋巴细胞阳性3系统受累: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等于2毫米,肝炎间质性肾炎,肺炎,心肌炎。

药疹的诊断要点:①、明确的服药史②、有一定的潜伏期③、皮疹突然发生,多对称分布,很快遍布全身④、皮损形态与药物有一定的关系⑤、排除具有类似皮损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⑥、药物过敏试验。药疹的治疗原则:?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促进体内致病药物排出?应用抗过敏药和解毒药?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支持疗法。

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及措施①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滴,或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滴,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如足量,病情应在3~5天内控制,如未满意控制应加大剂量(增加原剂量的1/3~1/2);待皮损颜色转淡、无新发皮损、体温下降后可逐渐减量。②防治继发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强调消毒隔离,抗生素并非常规预防感染的唯一手段;如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特别应注意交叉过敏或

多价过敏),可结合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过敏反应发生较少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如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注意有无真菌感染的可能,如确诊应尽快加用抗真菌药物。③加强支持疗法:可创造稳定的个体环境,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高热、进食困难、创面大量渗出或皮肤大片剥脱等常导致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可输入新鲜血液、血浆或清蛋白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可有效减少渗出;若伴有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治疗。④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应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病室温暖通风,隔离,定时消毒。是缩短病程、成功治疗的重要保障。对皮损面积广、糜烂渗出重者应注意保暖,可每天更换无菌被单,局部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同时注意防止褥疮的发生。累及粘膜者应特别注意眼睛的护理,需定期冲洗以减少感染及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可用油纱布覆盖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可分为寻常型(99%,其余多由此型转化而来)、关节病型、脓疱型、红皮病型等。

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特点及临床分期:(1)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称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上覆盖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氏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 Auspitz征为银屑病的三联症。(2)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为常见,常呈对称性。(3)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呈束状发。(4)少数损害可发生在唇、颊粘膜和龟头等处,颊粘膜损害为灰色环状斑,龟头损害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甲受累呈顶针状凹陷。(5)患者多自觉不同程度瘙痒。(6)病程分为进行期、稳定期、消退期三期。(7)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史。临床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亦称Kobner现象。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关节病性银屑病:除皮损外可出现关节病变,常侵犯指、趾末节小关节,轻者关节肿胀疼痛,重者可侵犯手指、手腕、膝、脊柱等大关节,久之关节畸形、活动受限。X线检查有骨、关节破坏改变。类风湿因子阴性。约80%病人有指、趾甲损害。红皮病型银屑病:多为银屑病处治不当而诱发红皮病,呈慢性经过,常复发。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表面有大量麸皮样鳞屑。口、鼻粘膜充血发红,伴发热、关节痛、头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脓疱型银屑病:分局限性和泛发性两型。泛发性发病急,红斑上突然出现浅在、粟粒大无菌小脓疱,可融合成“脓湖”。伴关节肿胀,弛张性高热。局限性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皮疹为不易破裂的小脓疱,反复发作,常伴甲凹陷、横沟、浑浊、甲剥离。鉴别诊断①脂溢性皮炎:皮损仅限于头皮,鳞屑细小油腻呈黄色,刮除鳞屑无点状出血,皮损境界不清,毛发稀疏变细脱落,无束状发。②慢性单纯性苔藓:发生在四肢伸侧及腰骶部,瘙痒剧烈,皮损呈苔藓样病变,几乎无鳞屑。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的症状呈对称性进行性加重,多侵犯近端小关节,类风湿因子阳性,无银屑病皮损及甲的改变。④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应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①外用药物治疗:GS霜剂或软膏,应注意不良反应。维A酸霜剂,角质促成剂等。

②全身治疗:维A酸类药物适用于各型银屑病;免疫抑制剂主要适用于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等;感染明显者或泛发型脓疱型患者应用抗生素类;GS一般不用于寻常型。③物理治疗:光化学疗法,浴疗等。

④中医治疗: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

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中年人,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血清中和表皮细胞存在IgG型的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天疱疮抗体)。天疱疮一般可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寻常型天疱疮的临床表现:①最常见、最重的类型,多累及中年人,儿童罕见。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约60%患者初发损害在口腔黏膜。②典型皮损为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水疱或大疱,或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疱,疱壁薄,尼氏征阳性,易破溃形成糜烂面,渗液较多,可结痂,若继发感染则伴有难闻臭味。③病程迁延反复,长期不愈④全身表现:发热、组织液丢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消耗⑤本型预后在天疱疮

中最差(死亡原因:Ⅰ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后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及多脏器衰竭;Ⅱ病情持续发展导致大量体液丢失、低蛋白血症、恶病质)

落叶型天疱疮:多累及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疱壁更薄,更易破裂,在表浅糜烂面上覆有黄褐色、油腻性、疏松的剥脱表皮、痂和鳞屑,如落叶状,痂下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

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亚型”,好发于脂溢部位(腋窝、乳房下、外阴等),皮损破溃后在糜烂面上形成乳头状的肉芽增殖。红斑型天疱疮是落叶型天疱疮的“亚型”,皮损更多见红斑鳞屑性损害,伴有角化过度。尼氏征:即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如天疱疮)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天疱疮基本病理变化为棘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和水疱,疱液中有核深染的棘层松解细胞,直接免疫病理显示表皮细胞间有IgG或C3呈网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血清中有针对桥粒成分的天疱疮抗体,其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平行。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要点:①多见于中老人,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近端,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紧张性大疱,疱壁厚,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糜烂面容易愈合②黏膜损害少而轻微③组织病理变化为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显示基底膜带有IgG 和(或)C3呈线状沉积④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检出结合至表皮侧的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病谱性疾病,多见于15~40岁的女性。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盘状红斑狼疮DLE:典型皮损为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粘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斑块,剥去鳞屑后可见其下的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中央渐萎缩,色素减退,而周围多色素沉着,皮损常累及面部尤其是鼻背面颊处,头部头皮受累可有永久性瘢痕性脱发,自觉症状无或轻微瘙痒灼热感,有发展为SLE的可能,晚期可继发鳞状细胞癌。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此型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皮损好发暴露部位,如面、颈、上胸、肩背和上肢。.皮损主要表现为丘疹鳞屑型和环形红斑型两种形态。丘疹鳞屑型:如银屑病样或糠疹样;环形红斑型:边缘水肿高起,外侧缘绕以红晕,内侧缘缀以细小鳞屑,中央消退后留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病人可以有发热、关节痛或光敏感,少数病人有心、肾受累,但较SLE为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症状】①关节肌肉:95%有关节痛,伴或不伴受累关节肿胀,可有肌痛,但肌无力不明显,受累关节不产生畸形。②皮肤黏膜:有诊断意义的皮损包括:面颊和鼻梁部水肿性蝶形红斑,日晒后常加重;指端红斑和甲周、指趾末端紫红色斑点,瘀点,丘疹性毛细血管扩张和指尖点状萎缩

等血管炎样损害;额部发际毛发干燥,参差不齐,细碎易断(狼疮发);DLE皮损,男性多见;口鼻黏膜溃疡等。③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溶贫,血小板减少等。④肾脏:75%可有肾脏受累,表现为肾炎和肾病综合症,轻重不一的蛋白,管型,红细胞,可出现水肿,高血压,后期可有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⑤心血管:常见为心包炎,心包积液和心肌炎。⑥呼吸系统:多可出现双侧干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⑦精神神经症状:病情严重的表现之一,常在急性期或终末期出现,可为抑郁,少语,痴呆,亦可为躁狂,幻想,精神错乱。神经系统受累常表现为癫痫样发作。⑧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⑨其他如口干,眼干,淋巴结肿大,眼底视盘水肿等。【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增高,Coomb’s 实验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总补体,C3,C4下降,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是结缔组织病的初筛试验,滴度大于1:80有诊断意义,但不一定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SLE较特异的抗体,疾病活动的指标,与SLE肾损害相关。抗Sm(Smith)抗体是SLE特异性抗体,与SLE肾损害相关。抗ENA抗体(U1RNP,Ro/SSA,La/SSB),抗心磷脂抗体等,狼疮带试验(LBT)显示表皮-真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肾活检。

诊断标准①蝶形红斑②盘状红斑③光敏感④口腔溃疡⑤关节炎⑥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⑦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⑧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引起)⑨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⑩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持续至少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3者中具备1项)(11)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11项中具备4项即可诊断SLE。狼疮带试验(LBT):指对疑诊LE患者进行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皮损表皮—真皮交界处有一局限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带,即为LBT阳性。

寻常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四大原因有关。严重程度分度:I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II度(中度):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III 度(重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临床表现:①最常见、最重的类型,多累及中年人,儿童罕见。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约60%患者初发损害在口腔黏膜。②典型皮损为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水疱或大疱,或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疱,疱壁薄,尼氏征阳性,易破溃形成糜烂面,渗液较多,可结痂,若继发感染则伴有难闻臭味。③病程迁延反复,长期不愈④全身表现:发热、组织液丢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消耗。

皮肤恶性肿瘤:鲍温病(Bowen’s disease,BD)是一种表皮内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内原位癌。以持久性、稍隆起的暗红色鳞屑性斑块为特征,侵袭性生长潜能较小。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日光:BD常发生于老年男性的日光暴露部位,与慢性日光损害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②化学因素:某些职业经常接触到砷、多环碳氢化合物(如焦油等)和沥青等都可以致癌;③病毒:BD可发生于由HPV-5,HPV-16引起的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损害中;④慢性刺激:炎症性病变、长期溃疡等。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好发于躯干和臀部。皮损早期表现为淡红色或暗红色丘疹和小斑片,逐渐扩大后融合为持久性、略隆起的非浸润性红色斑片或斑块,上覆粘着性鳞屑或痂,强行剥离后露出乳头状湿润面。皮损界限清楚,形状不规则,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约5%的患者可演变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本病多为单发,少数亦可呈多发性,通常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或疼痛。病程缓慢,出现后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黏膜可以受累,外阴、阴道、鼻黏膜、结合膜和咽部是最常受及的黏膜部位。发生于阴茎龟头和包皮的BD称为增殖性红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基底细胞的低度恶性上皮肿瘤。主要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基底样细胞组成,生长缓慢,极少转移。临床表现: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好发于暴光部位的皮肤特别是面部,主要在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临床分为以下数型:1.结节溃疡型最常见,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唇沟、前额等处。2.色素型罕见,临床表现与结节溃疡型相同,不同点是色素型皮损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自灰褐色至深黑色,临床上酷似黑色素瘤。3.硬斑病样罕见,多见于年青人,好发于头面部,表现为局限性

灰白色至淡黄色的浸润性硬化小斑块,边界不清,表面扁平或稍凹陷,可有蜡样光泽,类似限局性硬皮病。

4.表浅型较少见,多发于青年男性,好发于躯干等非暴露部位,特别是背部,皮损为一个或数个浸润性鳞屑性红斑,境界清楚,有珍珠状边缘,随着损害向周围缓慢扩大,中央常形成小片浅表溃疡和结痂,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5.纤维上皮瘤型罕见,好发于成人躯干,为一个或几个隆起性有蒂或无蒂淡红色结节,表面皮肤光滑,质地硬,临床上类似纤维瘤。治疗:目前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非黑色素性皮肤癌的首选治疗方法,Moh’s手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5年治愈率。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简称鳞癌,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倾向于不同程度的角化。病因;尚不清楚,但与下列因素明显有关:①长期紫外线、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②化学致癌物如:经常接触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沥青等;③癌前期皮肤病,鳞癌常发生于日光性角化病、砷角化病、放射性皮炎或黏膜白斑的基础上,某些慢性皮肤病如烧伤瘢痕、外伤、慢性皮肤溃疡、红斑狼疮及寻常狼疮处亦易发生鳞癌;④致肿瘤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别是HPV-16、18、30和33型与皮肤鳞癌的发生相关。

⑤免疫抑制,在肾移植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皮肤鳞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18倍。临床表现;本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50~60岁为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头皮、面、颈和手背等暴露部位。早期皮损为小而硬的红色斑块或结节,上覆粘着性鳞屑。损害迅速增大,呈乳头瘤状或菜花状,中央破溃形成溃疡,呈火山口样,溃疡底面高低不平,易出血,边缘宽而隆起,触之坚实,溃疡表面常有腥臭的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肿瘤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浸润性生长,可侵及肌肉和骨骼,引起剧痛。鳞癌的恶性度较高,转移率为2%~3%,常沿淋巴道转移到局部引流淋巴结,晚期可通过血行发生远处转移。发生在龟头、女阴及口腔黏膜的鳞癌,转移发生早,且转移率较高。鳞状细胞癌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性传播疾病(STD),主要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器官和组织。我国规定的性病监测病种包括:淋病、梅毒、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几种疾病。常见病原体:1淋病:淋病奈瑟菌;2梅毒:梅毒螺旋体;3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HPV);4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衣原体;5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6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7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8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 传播途径:①性行为途径:同性和异性性交是主要传播方式②间接接触途径③血液和血液制品途径④母婴垂直途径⑤医源性途径⑥器官移植、人工授精途径⑦其他途径.STD不仅只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并非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疾病都是STD.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几乎可侵犯人体所有组织、器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传播途径:唯一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性接触传染:约95%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垂直传播:通过妊娠由母体传播给婴儿;其他途径:冷藏3天以为的梅毒患者血液仍具有传染性,输入此种血液可引起传染;少数患者可通过接吻、握手、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而感染。

临床分期与分期: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为获得性(后天)和胎传(先天)梅毒。根据病程分为早期&晚期。/获得性梅毒/: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硬下疳:由TP在侵入部位引起的无痛性炎症反应,好发于外生殖器。特点:多单发,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无痛性;内含大量TP,传染性极强,不治3~4周可自行消退;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于硬下疳出现1~2周后。常累及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呈质地较硬的隆起,表面无红肿破溃,一般不痛。消退常需数月。淋巴结穿刺检查可见大量TP。

2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TP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①梅毒疹:主要有斑疹性梅毒疹、丘疹性梅毒疹二期梅毒皮损共同特点:a皮疹泛发对称,多呈古铜色,好发于掌跖b皮损和分泌物中有大量TP,传染性强c多无自觉症状d不经治疗持续数周可消退,破坏性小②扁平湿疣:发生于肛门等皱褶部位的扁平或分叶状的疣状损害③梅毒性脱发④黏膜损害?骨关节损害:骨膜炎(最常见)、骨炎、骨髓炎等?眼损害:虹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等?神经损害: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内脏梅毒

3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40%患者发生。三期梅毒共同特点:①损害数目少,分布不对称,破坏性大,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面部皮损毁容②自觉症状很轻,客观症状严重③损害内TP少,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④梅毒血清阳性率低?皮肤黏膜损害:①结节性梅毒疹②梅毒性树胶肿(梅毒瘤),是三期梅毒的标志,破坏性最强的皮损,好发于小腿。?骨梅毒:长骨骨膜炎?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

/先天性梅毒/:特点:①不发生硬下疳②早期病变较后天梅毒重③骨骼及感觉器官受累多而心血管受累少1早期先天梅毒:全身症状:皮肤干皱,呈老人貌皮肤黏膜损害:皮损与二期获得性梅毒相似,口周及肛周形成皲裂,愈后遗留放射性瘢痕,具有特征性,梅毒性鼻炎,骨梅毒.2晚期先天梅毒标志性损害:①哈钦森齿:门齿游离缘呈半月形缺损,表面宽基底窄,牙齿排列稀疏不齐②桑椹齿:第一臼齿较小,其牙尖较低,且向中偏斜,形如桑椹③胸锁关节增厚:胸骨与锁骨连接处发生骨疣所致④角膜基质炎⑤神经性耳聋哈钦森三联征: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合称.3先天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仅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并脑脊液检查正常./潜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 实验室检查方法:可分为ATP检查,梅毒血清检查和脑积液检查。脑脊液检查主要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VDRL,PCR和胶体金试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量的增加属非特异性变化,脑脊液VRDL试验室神经梅毒的可靠依据。病情活动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5个/L),因此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也常作为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诊断:一期梅毒的诊断根据接触史潜伏期典型临床表现。二期主要据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特别是皮肤黏膜损害。晚期梅毒据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治疗:首选青霉素,及早、足量、规则治疗,避免三期梅毒发生,性伴侣同时检查、治疗,治疗后应定期随访,一般至少坚持3年。吉海反应: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TP 治疗后由于TP被迅速杀死,释放出大量的异种蛋白,引起急性超敏反应,在治疗后数小时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全身不适及原发疾病加重,严重时心血管梅毒患者酷我发生主动脉破裂。泼尼松可防止,从小剂量青霉素开始,逐渐加量,第四天正常量,如有意外,暂停。

淋病(gonorrhea)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包括眼、咽、直(P228)

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淋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病因:奈瑟淋球菌,G-双球菌,呈卵圆形或肾形,成对排列。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染(淋病患者是其传染源)②间接感染③产道感染(新生儿淋菌性眼炎)淋病的分型:单纯性淋病(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宫颈炎、淋菌性肛门直肠炎、淋菌性咽炎、淋菌性结膜炎)、淋菌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精囊炎、淋菌性附睾炎)、播散性淋球菌感染。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潜伏期患者具有传染性。Ⅰ、单纯性淋病①淋菌性尿道炎:早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很快出现尿道口红肿,有稀薄黏液流出,24小时后病情加重,分泌物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可有尿道刺激症状,有时可伴发腹股沟淋巴结炎。包皮过长者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龟头炎甚至并发嵌顿性包茎;后尿道受累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精、会阴部轻度坠胀等,夜间常有阴茎痛性勃起。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少数可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②淋菌性宫颈炎③淋菌性肛门直肠炎④淋菌性咽炎⑤淋菌性结膜炎Ⅱ、淋病并发症男性: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精囊炎、淋菌性附睾炎。女性:淋菌性盆腔炎Ⅲ、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GI少见,常见于月经期或妊娠妇女。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常在四肢关节附近出现皮损。诊断①病史(不洁性接触史及潜伏期)②临床表现③实验室检查:直接涂片、细菌培养治疗男性:大观霉素2.0g,一次肌注;头孢曲松钠(菌必治)0.25g,一次肌注。女性:大观霉素 4.0g,一次肌注(分两侧);头孢曲松钠(菌必治)0.5g,一次肌注(分两侧).判愈标准治疗结束后两周内在无性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在治疗结束后4~ 7天作淋球菌涂片和培养阴性

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鉴别诊断:1.淋病症状较重,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症状严重,尿道分泌物量多,呈脓性,实验室检查可于分泌物中检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即可确诊;非淋的潜伏期为1-3周,尿道炎症状较淋病轻,病原体为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等感染引起,也是性传播性疾病之一,也有尿频、尿急、尿痛和尿道口分泌物,症状与淋病很像。2.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

淋病患者尿道口有黄稠分泌物,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口仅有清稀分泌物。淋病淋球菌检查为阳性,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球菌检查为阴性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发生在肛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皮损:疣体常呈白色、粉红色或污灰色,表面易发生糜烂,有渗液、浸渍及破溃,尚可合并出血及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周~8个月,平均3个月。人是HPV的唯一宿主。好发部位:男性:龟头、冠状沟、包皮内侧、系带、尿道口;女性:大小阴唇、肛周、宫颈;其它部位:口腔、乳房.皮损:早期皮损:小、柔软、淡红色疣状丘疹(无柄型)典型皮损: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赘生物(有柄型)根部多有蒂巨大尖锐湿(Buschke-Lowenstein):HPV16,组织学示良性病变。症状:70%无自觉症状,可有痒感、异物感、压迫感或疼痛.组织病理(本病确诊依据):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和棘层上部“凹空细胞”胞质着色淡,核浓缩深染,核周围有透亮晕。免疫组化:HPV抗原阳性.醋酸白试验:阳性。鉴别诊断:阴茎珍珠疹:直径1~2cm小珍珠状丘疹,沿冠状沟排成一行或数行,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假性湿疣:发生于女性小阴唇内侧面,白色/淡红色粟粒大小丘疹,对称密集分布,不融合,呈“鱼子状”外观,一般无自觉症状。扁平湿疣:为二期梅毒疹,发生于生殖器部位的扁平潮湿肥厚性斑块,基底宽而无蒂,可发现大量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强阳性。生殖器鳞状细胞癌: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无不洁性交史,质硬,易出血,常形成溃疡,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手术治疗:适用于单发或巨大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官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STD,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分型:原发性、复发性和亚临床三种类型。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3-14天皮损:外生殖器或肛周群簇或散在小水庖,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伴压痛。全身症状:常有发热、头痛、乏力。病程:2~3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特点原发皮损消退后皮疹反复发作,复发多有诱因:发热、劳累、性生活过频等,全身症状及皮损轻,病程较短临床表现:起疹前局部有烧灼感、针刺感或感觉异常,外生殖器或肛周群簇或散在小水庖,很快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病程:7~10天。鉴别诊断:固定性药疹:明确用药史,皮损为紫红色水肿斑,中央可有水疱,自愈后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再次应用致敏药物后复发。硬下疳:一期梅毒疹,直径1-2cm大小,单发无痛性溃疡,具软骨样硬度,可查到梅毒螺旋体。软下疳:外生殖器单发/多发痛性溃疡质软,单侧腹股沟化脓性淋巴结炎,分泌物可检出G(-) 短棒状链杆菌。治疗: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及时足量应用抗病毒药物,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控制疱疹的传染和复发。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传染源: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的预防: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根本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关心、帮助和不歧视AIDS 病人及HIV感染者。发病机理:1.吸附 2.脱衣壳 3.逆转录 4.环化 5.整合 6.转录 7.翻译 8.核心颗粒装配 9.最后装配及出芽过程.

艾滋病和经典卡波西肉瘤的区别艾滋病/经典型:年龄:儿童青年39岁/老年65岁;好发皮肤黏膜淋巴结/四肢内脏;机会感染:有/无;放化疗:化疗效不一/都好;存活1.5~2.5年/8~13年.

角化不良(parakeratosis):表皮或附属器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即显示过早角化。溶液(solution):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疹。

麻风反应(lepra reaction):某些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皮肤划痕征:亦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半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ns):即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变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带状疱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病常见的症状是瘙痒。皮肤免疫系统的分子成分: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其他分子。单一感觉有:触觉、痛觉、压觉、冷觉、温觉。复合感觉有:湿、糙、硬、软、光滑等。体表散热主

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汗液蒸发实现。表皮的细胞有: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抗原呈递)和梅克尔细胞。真皮的纤维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主要细胞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皮肤的厚度0.5-4nm,眼睑,外阴,乳房最薄,掌趾部位最薄。重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基底膜: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桥粒:跨膜蛋白,胞质内的桥粒斑蛋白。银屑病: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

皮肤性病学总结

. -. 皮肤性病总结 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 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 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 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 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 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 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 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 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①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表皮的缺损,预后不留瘢痕 ②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上皮缺损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通常预后留疤 ③鳞屑(scale):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maceration):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⑤裂隙(fissure):皲裂,线条状的皮肤裂隙,深达真皮 ⑥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 无毛发等附属器 ⑦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⑧痂(crust):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 ⑨抓痕(excoriation):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 ⑩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 边缘清楚 3.外用药治疗原则【简答】 ①正确选择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病理变化选择治疗药物 真菌性皮肤病抗真菌剂 化脓性皮肤病抗细菌药物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抗过敏药物及抗炎症药物 瘙痒性皮肤病止痒剂 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角质松解剂 渗出性皮肤病收敛剂 ②正确选择剂型:根据病期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急性期 红斑、丘疹、散在小水疱洗剂、粉剂丘疹融合、浸润斑块油剂、乳剂水肿、密集水疱、大疱、糜烂溶液冷湿敷 亚急性 散在暗红丘疹洗剂、粉剂浸润斑块、少量渗出油剂、糊剂浸润斑块、干燥、脱屑乳剂大片厚结痂软膏(加冷湿敷) 慢性期肥厚皮革化、苔藓样变硬膏、乳剂、酊剂角化皲裂、浸润脱屑软膏、硬膏、乳剂溃疡疮面软膏或冷湿敷

完整word版皮肤性病学试题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皮肤性病学试卷题库 一、填空题<共70题,每空1分) A类 1、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 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2. 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以桥粒相连接,基底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主要以半桥粒为连接结构。b5E2RGbCAP 3、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 物质代谢、免疫等七大生理功能。 4、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 结缔组织鞘组成。 5、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 剂。 6、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 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p1EanqFDPw 7、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霉菌两大类;根据 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深部真菌。DXDiTa9E3d

8、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 9、固定型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阵痛类或巴比妥类等引 起。 1 / 36 10.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分为超敏反应性和非超敏反应性两 种类型。 11、寻常型天疱疮水疱位于基底层;大疱性类天疱疮水疱 位于表皮。 12、痱子分为用白痱、红痱、深痱、脓痱四种类型。 13、酒糟鼻分为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三期。 14、手癣和足癣分为三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 渍糜烂型。 B类 1、真皮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其中纤维包括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 维。RTCrpUDGiT 2、角质形成细胞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 透明层、角质层构成。 3、基底膜带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四层结 构组成。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由外胚层分

皮肤性病学第七版部分重点

皮肤性病学第七版部分重点 分章节归纳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组成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表皮与真皮之间有基底膜带。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深→浅为基底层(细胞长轴垂直真皮-表皮交界线)、棘层(内含桥粒)、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有含酪氨酸酶的黑素小体,用以遮挡反射紫外线)、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细胞,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单抗结核的细胞)、梅克尔细胞(有短指状突起,与神经细胞形成梅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有触刺感觉) 真皮:浅→深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胶原、网状、弹力)、基质、细胞组成。 注:表皮与真皮的连接依靠基底膜带。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连接靠半桥粒。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靠桥粒。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功能:屏障、感觉、吸收、分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 【吸收】: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其吸收功能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 【感觉】:分单一感觉(触、痛、压、冷、温)和复合感觉(湿、糙、硬、软、滑) 【排泄】:小汗腺(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顶部汗腺、皮脂腺(B-顺维A 酸可以抑制皮脂腺分泌,治疗痤疮) 第四章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8个原发皮损、10个继发皮损 【自觉症状】:瘙痒、疼痛、麻木、灼热。 瘙痒:瘙痒症、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疱疹样皮炎、扁平苔藓、疥疮、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及淋巴瘤。 疼痛:带状疱疹、鸡眼、淋病、红斑性肢痛症、皮肌炎。 【原发皮损】:斑疹、丘疹、斑块、风团、水疱与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斑疹:局限性颜色改变,无隆起或凹陷,一般小于1cm,超过1cm者称斑片。(炎性见于接触性皮炎、麻疹、猩红热;非炎性者又有瘀点、瘀斑、紫癜) 丘疹:高起于皮面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一般小于1cm。(又有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斑块: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扁平隆起性损害,直径大于1cm。 风团: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发生突然伴有瘙痒,消退后不留痕迹。 水疱和大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以1cm为界。 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损害,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大于2cm的结节称肿块。 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多为化脓细菌感染所致。 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物质和细胞成分的囊样结构,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有上皮细胞

皮肤病医院工作总结

皮肤病医院工作总结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里,我院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院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单位效益明显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增。2013年度我院业务收入达1.1千万元,年诊疗人次达13.5万人,患者遍及周边县市。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道德思想建设,以团结为第一要素。首先是加强院班子成员政治思想的学习,通过学习、会议、交流等形式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职工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单位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我院通过各种形式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和创造性,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文明行医的道德风尚。我院根据单位实际制订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同时也成立了监督组织,如成立药事委员会,理财小组等进行监督管理。正因为,制度切实可行,监督管理有力。使单位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二、以专科为特色,以特色创效益。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院处于不败之地,创下了年接诊人数达 13.5万人,年收入达千万余元的佳绩,门诊量逐年增加。具体是:

皮肤性病学问答题(有答案)

4、试述皮肌炎的皮肤表现: (1)双上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红斑(Heliotrope征):具有特征性,此外面部、头皮、前胸V 字区等曝光部位也可有红斑; (2)Gottron丘疹:即指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表面附着糠状鳞屑,约见1/3患者; (3)皮肤异色症(poikeloderma):在同一部位同时存在色素沉着、点状色素脱失、点状角化、毛细血管扩张等,自觉瘙痒,多见于面、颈和躯干部; 其他表现还可有甲皱襞发红、毛细血管迂曲扩张、甲小皮角化、光敏感、血管炎性损害、脱发等。部分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可在皮肤、皮下组织、关节附近发生软组织钙化。 5、试述皮肤科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处方外用药后,应当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6、以急性湿疹为例,如何选用外用药的剂型 答:应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外用药的剂型,(3分) 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2分) 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3分) 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2分) 7、试述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 答:(1)典型面部蝶形红斑:分布于面颊和鼻梁部的蝶形对称性水肿性红斑,光敏感,日晒后常加重。 (2)盘状红斑:见于5-15%SLE患者。 (3) 口腔、鼻粘膜溃疡。 (4)甲周红斑:(50-58%)指尖红斑或出血点。指尖点状萎缩。 (5)脱发:常为弥漫性休止期脱发;1/3-1/2前额发际毛发干燥参差不齐无光泽,细碎易 折断,形成毛刷样外观,称为狼疮发。 (6)皮肤血管炎:常表现为紫癜样皮损: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青斑;荨麻疹样血管炎; 血栓栓塞性静脉炎;大疱性皮损;雷诺现象;慢性溃疡等。 (7)其他尚可有皮下结节等非特异性损害。 8、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1)蝶形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敏感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引起) (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持续至少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三者中具备1项) (11)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 (11项中具备四项即可以诊断SLE)。

皮肤性病学总结

0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课重点: 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 02皮肤临床表现 本节课重点: 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皮损特点。 03病毒性皮肤病 本节重点: 1.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成人。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 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诊断:依临床表现。 鉴别:发疹前痛或顿挫时,应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鉴别。治疗: 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抗病毒: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7-10天。 2糖皮质激素:水痘不用。带疱早期5-7日内应用:强的松。 3甲氰咪胍。 4 止痛药:去痛片、布洛芬、卡马西平、康司达、消炎痛。或营养神经。 5局部外用药: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渗出:3%硼酸、0.5%新霉素液湿敷。 6理疗:UVB、氦氖激光、频谱仪。 2.单纯疱疹和疣的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临床表现: 1口唇疱疹:复发型 潜伏期:首次感染为2-12,平均6天。 好发部位:口周、鼻腔、外生殖器。 皮肤特点:局部先有灼热、瘙痒——潮红——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清或浊,易破——结痂痊愈——无瘢痕。原发者全身症状较重。 2 口腔单纯疱疹(疱疹性口龈炎):1~5岁儿童、青少年多见。 口腔群集性小水疱——浅表溃疡,痛明显。可伴全身症状(发热、咽痛、ND肿大)。 3 生殖器疱疹: 多为HSV-II型感染,性传播。 疣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低下者。

皮肤性病学总结

皮肤性病总结 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 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 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 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 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 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 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 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 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①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表皮的缺损,预后不留瘢痕 ②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上皮缺损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通常预后留疤 ③鳞屑(scale):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maceration):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⑤裂隙(fissure):皲裂,线条状的皮肤裂隙,深达真皮 ⑥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无毛发等附属器 ⑦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⑧痂(crust):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 ⑨抓痕(excoriation):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 ⑩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边缘清楚 3.外用药治疗原则【简答】 ①正确选择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病理变化选择治疗药物

(完整版)皮肤性病学考试试题(带答案)

皮肤性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4分,计 20分) 1、扁平湿疣 二期梅毒疹之一,发生于肛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状,触之坚实, 比较平滑。 2、皮肤异色症 是指结缔组织病如皮肌炎等患者躯干处出现的境界不清的暗红色斑片,伴有萎缩,毛细血管扩 张,色素增加和脱失。 3、多形红斑样皮损 皮疹为多形性,具有靶形或虹膜样特征性的红斑,重症者皮疹泛发,出现水疱大疱,常有 粘膜 损害,并可伴有严重全身症状。 4、血管神经性水肿 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组织疏松部位或粘膜的急性局限性水肿,分获得性及遗传性两种。损害为突 然发生的限局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淡红,表面光滑,触之弹性感。 皮损一般持续1~3天可渐行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发复发作。 5、皮肤癣菌病 、填空题(每题 1分,计 10分) 为减少其副作用常给患者用些保护胃粘膜制剂、钙制剂、 毛发癣菌、 小孢子菌、 表皮癣菌。 大疱型表皮松解性药疹、 天疱疮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 4,传染性软疣的病原体是 传染性软疣病毒。 三、判断题: (每题1分,计 10分,对的打 “ ”, 错的打 “×”) 4 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属全浆腺,通常开口于毛囊 上部。( ) 5 急性淋病男性有尿道口红肿、脓性排泄物,排泄物涂片检查发现革兰氏阳性菌。 ( × ) 6 带状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 征的病毒性皮肤 病。 ( × ) 7 特应性皮炎与其他过敏性疾病无关。 (×) 8 潜伏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 ( × ) 9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实验室检查中往往 RNP 为阳性, SM 为阳性,预后较好。 (×) 浅部真菌即皮肤癣菌只侵犯表皮的角质层、 毛发和甲板, 它们所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 2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肤病时, 补钾制剂 药等。 2,甲癣患者的病原真菌可以有 3,例举尼氏征阳性的皮肤病三个 肤综合症。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论 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 1、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含 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等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胶原纤维、 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 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 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6、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 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7、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 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8、斑块(plaque):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 凹陷。见于银屑病等。 9、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10、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11、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 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12、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 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13、结节(nodule) 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可由炎性浸润 (如结节性红斑)或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所致。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 14、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糜烂的基底达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 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 15、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后有瘢痕 16、鳞屑表皮角质层脱落(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大小、厚薄不一:糠秕状、蛎壳状、油腻 性 17、浸渍角质层吸收水份过多、致松软变白,起皱,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好发 皮肤皱褶部位 18、裂隙皮肤线形裂口,可深达真皮面有瘙痒或出血;好发于掌跖、指趾及口角;原因:炎症、 角质层增厚或干燥 19、瘢痕真皮或深部组损伤或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分类:萎缩性瘢痕,增生 性瘢痕 20、萎缩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皮肤任何一个成分。表皮:皮肤变薄,似皱纹纸样外观; 真皮:皮肤凹陷,皮纹正常;皮下:皮肤显著凹陷 21、痂:皮疹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血液与坏死组织以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的附着物。组成差 别:(1)浆液痂(淡黄色) :带状疱疹(2)脓痂(深黄色) :脓疱疮(3)血痂(棕红色) :过敏性紫癜 22、抓痕:表皮剥脱,系搔抓引起的线条状损伤 23、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test) (三联反应) (triple responses)(1)红色线条(3〃~15〃) ;(2)红晕(15 〃~4 5 〃):麻风不出现(3)风团状线条(1~3 〃):荨麻疹 24、滤过紫外线检查 320-400nm长波紫外线特殊荧光(1)亮绿色--白癣(2)暗绿色 --黄癣(3)珊瑚红色--红癣 25、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 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26、血管性水肿好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皮损为 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多为单发,偶见多发。痒感不明显,偶有轻度肿胀不适。一般持续1~3天可逐渐消退,但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皮肤性病学各论 病毒性皮肤病: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病变 机制:一、直接侵犯皮肤、粘膜。二、免疫介导引起皮肤粘膜变态反应 病毒性皮肤病的分类 据临床表现分: 疱疹型: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

皮肤性病学总复习(必考)

皮肤性病学总复习 第二章 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细胞构成: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 新生的细胞至角质层脱落约28天(表皮通过时间); 根据细胞分化阶段和特点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 汗腺包括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 ?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的感觉功能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的代谢功能 ?皮肤的免疫功能 第四章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原发损害与继发损害:原发性损害(primary lesions):指皮肤病自身病理过程所 产生的损害。 ?继发性损害(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或经搔抓、治疗等而成 ?斑疹(macule)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大于1cm即为斑片(patch) 。分为 红斑、色素斑、出血斑 斑块:丘疹扩大或相互融合形成的直径大于1cm的隆起行扁平皮损 ?风团(wheal):皮肤表面、暂时性、局限性损害。真皮浅层炎症。短时消退、 不留痕迹伴剧痒 水疱和大疱:本质: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 结节: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 病变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来源 (1)炎症性-结节性红斑 (2)感染性-瘤型麻风/猪囊虫 (3)血管性-变应性血管炎 (4)代谢性-结节性黄色瘤 (5)肿瘤性-皮肤转移癌 囊肿内含液体或半固液囊性损害。位于真皮内或皮下。可以高出皮面(囊肿性痤疮)或触知(猪囊虫) 继发性损害: 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 糜烂的基底达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 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 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 病变累及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 愈合后有瘢痕 鳞屑表皮角质层脱落(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大小、厚薄不一:糠秕状、蛎壳状、油腻性 浸渍角质层吸收水份过多、致松软变白,起皱 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 好发皮肤皱褶部位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称为斑片。 3、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合可留瘢痕。 1.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色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2.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约3月。生长速度0.27_0.4毫米 3.原发性皮损,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种类,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4.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增生性瘢痕的特点成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 5. *斑贴试验(patch test) 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目前临床用于检测V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 6.PHN,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愈合后均伴有N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 7.皮损消退后(通常4w)神经痛持续存在则为带状疱疹后遗N痛 8.同形反应(isomorphism)Kobner现象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针刺、搔抓、手术、注射涂抹性质强烈的药物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损相同的皮损特征。要发生在真皮乳头层及其以下,表示为活动期9.体癣,除头皮、毛发、掌足石(两个合起来写zhi)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10.股癣,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 11.手癣,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 12.足癣,累计足趾间、足(同上zhi)、足跟和足侧缘。 13.多价过敏: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 14.交叉过敏,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同化学集团的药物也可发生过敏反应15.红皮病性银屑病常有用药不当引起,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有沟纹。16.风团(wheal):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

?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 明层和角质层。★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 质和细胞。★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 ?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莓样变。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 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和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糜烂的基底达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 ▲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后有瘢痕 ▲浸渍:角质层吸收水份过多、致松软变白,起皱,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好发皮肤皱褶部位 ▲裂隙:皮肤线形裂口,可深达真皮面有瘙痒或出血;好发于掌跖、指趾及口角;原因:炎症、角质层增厚或干燥 ▲瘢痕:真皮或深部组损伤或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分类: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 ▲萎缩: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皮肤任何一个成分。表皮:皮肤变薄,似皱纹纸样外观;真皮:皮肤凹陷,皮纹正常;皮下:皮肤显著凹陷 ▲痂:皮疹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血液与坏死组织以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的附着物。组成差别:(1)浆液痂(淡黄色):带状疱疹(2)脓痂(深黄色):脓疱疮(3)血痂(棕红色):过敏性紫瘢

皮肤性病学问答题终结版

表皮中主要哪些细胞?各有什么作用?答: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少数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等组成。⑴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其主要作用是形成角质。随着角质形成细胞向上移动,细胞逐步成熟,分化逐步完善,到达角质层时已经完成了分化过程,自然死亡,形成一层角质层,从而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发生病变可产生一系列疾病,如鱼鳞病、各种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银屑病、天疱疮等。⑵黑素细胞:是一种树突状细胞,存在与表皮基底层,主要功能是产生黑色素。其产生的色素通过树突输送到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以保护细胞免受紫外线损伤。黑素细胞发生病变时可导致白癜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等。⑶朗格汉斯细胞:也是表皮内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平时在切片中看不到,只有进行特殊染色时才能看到。朗格汉斯细胞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识别和处理外来抗原,输送给T淋巴细胞,引起针对抗原的免疫反应。以朗格汉斯细胞病变为主的皮肤疾病有组织细胞增多症X等⑷Merkel细胞:也是表皮内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其作用尚不清楚。 基底膜带的概念和组成是什么?答:基底膜带(也称基底膜)是连接表皮与真皮的结缔组织,位于表皮与真皮交接处。在电镜下,基底膜可分为四层:⑴胞膜层:即基底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厚约8nm,有半桥粒结构。⑵透明层:位于基底细胞膜与致密板之间,厚约35~40nm 的电子透明带,其中可见与半桥粒附着平行的厚约7~9nm的基底细胞致密板。⑶致密层:为厚约35~45nm的电子致密带,是真正的基底膜。⑷致密下层 皮肤有那些功能?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代谢、分泌与排泄、体温调节和免疫七大功能。 为什么说皮肤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答: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主要界面之一,其中分布有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学发展早期,人们已经应用皮肤划痕或皮内接种抗原的方法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传染病。1922年Kondo首先描述了表皮内的淋巴细胞,后来研究表明皮肤除了存在淋巴细胞外,还有抗原递呈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皮肤细胞还可产生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Streilein于1978年提出“皮肤相关淋巴组织”的概念,即皮肤不单纯是阻止微生物即有害物质入侵的物理屏障,而且能够通过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应答,主动排除进入皮肤的异物。因此皮肤是免疫器官。近年来发现,皮肤表层的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组成的微环境,可以支持某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因此皮肤既有周围免疫器官的特点,可能还有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它是全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糜烂与溃疡有何区别?答:⑴糜烂为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的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基底部较清洁。因损害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糜烂愈合较快且愈后不留瘢痕。⑵溃疡为局限性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其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附着,边缘可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因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溃疡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 如何区别结节和丘疹?答:⑴丘疹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厘米,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⑵而结节为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皮肤的吸收通过以下3条途径:①透过角质层细胞;②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③皮脂腺或汗管。 小汗腺的分泌与排泄:1)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2)汗液的分泌、可部分代替肾脏功能。3)汗液与皮脂形成脂膜,对皮肤有保护作用。4)汗液偏酸性,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5)通过汗液排泄可有效地散热降温。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病毒性皮肤病的分类据临床表现分:疱疹型: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发疹型:麻疹、风疹/新生物型: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一.总论 1.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 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16.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后留有瘢痕。

17.抓痕: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其上可有血痂,愈后不留瘢痕。 18.裂隙: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常深达真皮,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由于长期接触碱、脂溶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 19.瘢痕:溃疡愈合后填补的新生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平滑无皮纹、毛发等,无弹性,分增生性及 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多角形的分格。主要由经常搔抓、不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透皮肤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不宜应用。 皮肤癣 10mm的 9.丹毒:①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俗称“流火”。②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性炎症。③局部红肿热痛。有头痛、发热的全身症状。 10.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产生外耳道疱疹、耳痛、面瘫、眩晕等症状。 11.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组良性赘生物。常见的有4种类型:寻常疣(瘊子)、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刮除、物理化学法破坏、中药治疗。 12.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多发,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偶微痒。消退前有炎症反应,异常瘙痒。病程长,消退后可复发。 13.传染性软疣: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丘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丘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炎、湿疹课后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 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包括哪项:( E ) A 接触史 B 接触部位发病 C 皮疹呈单一性 D 病程有自限性E以上都是 2.湿疹的诊断不包括那项:( E ) A 皮损呈多形性 B 皮损对称分布C易反复发作 D 剧烈瘙痒 E 斑贴试验阳性 3.接触性皮炎最好发于:( D ) A 遮盖部位 B 暴露部位 C 掌跖 D 接触部位 E 臀部 5. 钱币性湿疹好发部位:( C ) A 躯干 B 头面部 C 四肢 D 外生殖器 E 手掌 6. 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 A ) A 诱导期与激发期 B 初期与终末期 C 急性期与慢性期 D 首发期与复发期 E 致敏期与变态反应期 6.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 B ) A 食物与衣物B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物C变态反应物与变质性物质 D 药物与化学物质 E 以上都不是 7.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D )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E 非变态反应 8. 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 D ) A 糜烂 B 水疱 C 渗液 D 苔藓样变 E 丘疱疹 二、填空题 1.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诱导期和激发期。 2.接触性皮炎为典型Ⅳ型的变态反应。 3.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斑贴试验。 4.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5.接触性皮炎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一种急性 或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 6. 局限性湿疹包括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湿疹、肛门湿疹、钱币样湿疹。

皮肤性病学极致最终版

皮肤性病学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与功能(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 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总体重的16%,总面积1.2~2平方米。掌跖部最厚,眼睑最薄; 2. 皮肤表面:皮沟,皮嵴(指纹),皮野; 3. 分类:无毛皮肤,有毛皮肤(长,短,毫,毳); (1)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大小阴唇内侧、阴蒂; (2)有毛皮肤: 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短毛:眉毛、睫毛、鼻毛、耳毛; 毫毛:面、颈、躯干、四肢;毳毛:胎毛 4. 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1)表皮(外胚层,复层鳞状上皮)角质形成细胞(深层到表层:基底层(生发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两大类细胞组成; a. 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基底层:(生发层)每日有30%细胞分裂,28天为一更新; (表皮基底膜带(BMZ):用PAS染色,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可见0.5-1.0μm厚的紫红色匀质带;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与屏障作用。) 棘层:桥粒连接(桥粒的功能:有很强的抗牵拉力,加固细胞之间连接) 颗粒层:细胞内可见透明角质颗粒,细胞核细胞器在该层溶解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表皮,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角质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无细胞器。易脱落。保护作用。 b.树枝状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 黑色素细胞:源外胚层细胞神经脊,占基底细胞10%,产生黑色素。 ?表皮黑色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36个KC提供黑素,形 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功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下层细胞组织免 受辐射的伤害。(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与肤色、人种、性别 无关); Langerhans cell:呈递抗原; Marckel cell:与感觉有关,内含神经内分泌颗粒。 (2)真皮:胶原纤维(Ⅰ型,缺弹性,具有韧性和抗张力),网状纤维,弹力纤维(起支架),细胞,基质(主要是蛋白多糖,形成分子筛进行物质交换)构成。(填空)(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真皮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3)皮下组织:皮下脂肪层(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小叶)了解 (4)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大小汗腺,甲;(填空) 毛囊:表皮下陷形成;(上:漏斗部,峡部,下:茎部,球部) 皮脂腺:腺泡,导管;(除了掌跖,指趾曲外侧, 头、面、胸背上部为皮脂溢出部位。)小汗腺:神经,体液支配; 大汗腺(顶泌汗腺):性激素影响→狐臭。 5.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作用 2.吸收作用 3.感觉作用 4.分泌排泄作用 5.体温调节作用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 1,人体最大得器官:皮肤 2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 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天,共28天。 表皮层分乳头层与网状层。 10-36个角质形成 7、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与甲 8、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与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得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与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 11 Pacinian 12 ,汗腺。 13、皮肤得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得分泌与排泄功能,皮肤得体温调节功能,皮肤得代谢功能,皮肤得免疫功能 14 皮肤得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皮肤得结构与部位(皮肤得吸收与角质层得厚薄,完整性与通透性有关。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得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得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 15、皮肤脂溶性得物质易吸收,脂溶性得维生素有VADEK 16、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得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 17、瘙痒就是皮肤最常见得症状,就是皮肤特有感觉。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 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瞧到或触摸到得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得改变称为体征。 19、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得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得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 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 斑片直径>1cm。出血斑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为瘀斑 21、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得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得稍隆起得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为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为丘脓疱疹。 22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得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23、水疱为局限性得,隆起性,内含液体得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 1cm者称为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为血疱。 24 、继发性皮损:就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25 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