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规划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规划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规划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规划

第二部分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1、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1.1、行业发展现状

在食用菌发展上,福建已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格局。总体上它经历了野生采集、半野生半人工栽培和人工栽培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本世纪60年代,我省试验成功并推广段木栽培香菇技术(纯菌丝接种),此举实现了香菇生产从半野生半人工栽培向人工栽培过渡;70年代,开始研究以木屑代替段木栽培的技术;80年代中期,古田县率先进行室外荫棚木屑袋栽香菇的试验获得成功,由此揭开了福建省香菇栽培料从段木向木屑过渡的序幕。为了加速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福建省科委从星火计划实施的第一个年始,“食用菌综合技术开发”被列为产业重点项目,同时经批准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从1986一1990年的五年中,从重点示范推广“室外荫棚袋栽香菇”以及香菇的脱水、分级、保鲜等技术为主,其间福建省的食用菌生产规模、水平和效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八五”期间,为了缓解发展食用菌带来的“菌林矛盾”,福建又在全省51个县(区)示范推广福建农业大学林占禧高级农艺师发明的“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以草代木,节粮节木,保护森林,保持水土,形成植物—菌物—动物三物的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脱贫致富解决就业以及食品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使福建省的食用菌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十年的推广应用,到1995年福建省食用菌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比实施星火计划前的1985年增长10倍和7.5倍。总之,在食用菌的发展上,十年星火,使福建食用菌实现了从段木到木屑,从木屑到菌草替代或部分替代木屑的历史性跨越,它加速了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为福建省菌草技术跨出省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1.1 食用菌产量、产值逐年增加

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2003~2012),近10年(2002~2011年)福建食用菌产量、产值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分别从2002年的463062 吨、513359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819961吨、1322944万元,分别增长了177.07%、257.70%,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5.93%、10.18%。其中蘑

菇产量从2002年的232671吨到2011年的349342吨增长了150.14%;香菇产量从2002年的80875吨到2011 年的96994吨增长了119.93%;白木耳产量从2002年的13274吨增长到2011年的35709吨,增长了269.01%;黑木耳产量从2002年的26027吨增长到2011年的38053吨增长了146.21%。

1.1.2 食用菌种类不断丰富

目前除蘑菇、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银耳、黑木耳、毛木耳、猴头菌、竹荪等常规栽培的品种外,新开发或新引进了一些珍贵的食用菌,如杏鲍菇、姬松茸、真姬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也引起菇农的重视,成为具有利用潜力的栽培品种,大大丰富了食用菌种类,目前福建省成功选育并驯化的品种已达40多种,并且对传统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有力促进了食用菌品种与品质的改善。

1.1.3 食用菌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省工厂化设施生产企业达100多家,主要分布在福州、漳州、南平等地,如福州市罗源县秀珍菇生产规模达100万袋以上的企业有6家,50万~100万袋的企业有40 家; 龙海市仅九湖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就达14家,日产杏鲍菇近20吨。同时,通过产业聚集,以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生产催生的食用菌园区,也渐成体系。如漳州市南靖县规划建设100平方千米的食用菌园区,龙岩市武平县规划建设了占地33.33平方千米的食用菌创业园,宁德市古田县规划建设66.67平方千米的

食用菌加工园区,这些园区极大地带动全省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公司+ 农户”、“公司+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及“企业+ 协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正在进一步形成和规范,利于生产成本节约和产品信息传递。

1.1.4 生产规模稳步增长

据农业部门统计,2006年,全省食用菌产1711万吨(鲜重,下同),产值737亿元,出口创汇3.74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4%、75.5%、10%。食用菌产值占全省种植业产值的1.7% ,出口创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2.5%。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从事食用菌生产及相关行业的人员逾20万人, 约占农村劳动力的25%,菇农人均收人超过3000元,有力地促进了产区农民增效增收。

1.1.5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珍稀品种得到

发展近年来, 我省成功选育驯化并推广的种类40多种, 其中, 规模栽培的近20种, 香菇双抱蘑菇、白背毛木耳、银耳、茶薪菇已成为我省食用菌的五大当家品种, 年产量均达10

万吨以上。一些价值高的食用菌“新贵”如杏鲍菇真姬菇、金福菇等珍稀品种也开始批量进人市场, 而且生产规模呈现扩增态势。2006年,全省珍稀食用菌产量达43.6万吨 , 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55%,比上年提高3.4%。

1.1.6 原料渠道不断拓宽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继菌草技术之后, 福建在食用菌栽培新原料开发上又有新的突破, 成功地利用松、杉、竹、按、果、茶及其它农作物等下脚料栽培食用菌,有效地缓解了“菌林矛盾”。另外, 以棉子壳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等食用菌的废菌料,可以二次再利用栽培鸡腿蘑、滑菇等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实现了农业废弃物“高效、生态、安全”地循环利用, 促进了农业良性循环和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1.1.7 产业集群不断形成,区域特色日益凸显

各地充分发挥当地资源、气候、技术等优势, 推行适地适栽, 初步形成了闽东南沿海粪草生菌产业带和闽西北山区木生菌产业带, 食用菌生产正从千家万户的分散栽培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 形成了专业化分工明显、集约化经营突出的现代生产经营模式, 涌现出一批规模化和具有区域特色的食用菌专业村和生产基地, 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更加凸显, 规模效益得到显现。

1.2、重点企业发展现状

1.2.1 食用菌种质资源学领域

种类多样化:加强对我省野生食药用菌资源的调查、菌种分离与驯化栽培研究,培育出新的种类。品种系列化:为了稳定我省大宗食用菌产品的生产,香菇、蘑菇、银耳、木耳、茶薪菇、竹荪等需要培育耐高温、耐低温、适应不同栽培原料的专用品种。此外,我省工厂化周年栽培发展迅速,需要培育周期短、产菇集中、品质优的专用品种。

1.2.2 新品种选育方面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高产优质兼抗病(如蘑菇疣孢霉、菇蚊菇蝇等)、高产优质兼抗逆(如蘑菇耐热、草菇耐寒等) 的食药用菌菌株,特别对我省的优势大宗食用菌如双孢蘑菇、香菇(花菇)、银耳、毛木耳、草菇等,应加大育种经费的投入;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如工厂化生产专用、制罐专用、不同颜色等) 的食药用菌菌株;人工驯化或仿生规模化栽培珍稀食用菌品种(如福建正红菇、绣球菌等);基因工程手段选育保健或药用功能菌株,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保健或药用功能蛋白质(如人生长激素、疫苗等)。

1.2.3 育种技术方面

食药用菌 DNA 分子辅助标记杂交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本土野生食药用菌种质的创新杂交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珍稀食药用菌的人工驯化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食药用菌不同启动子克隆、表达载体构建,高效稳定、无抗性标记转基因体系的建立,转基因食用菌安全性评价。

1.2.4 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食用菌种质资源DNA 指纹数据库及分子标记数据库的建立,并应用于品种的鉴定、鉴别及辅助育种;食用菌主要栽培性状(产量、质量、抗性等优良性状)的Q吨L 分析及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本土重要野生食用菌的生活史及生长条件研究;开展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组(双孢蘑菇、草菇)数据的利用基因功能注释,蛋白质组学研究;食药用菌重要生产性状(优质、耐热、抗病、银耳与香灰菌互作等) 分子机理研究及相关基因的鉴定、开发和利用;食用菌(双孢蘑菇、银耳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

1.2.5 食用菌工厂化等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中菌种、培养原料、生产周期等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菌株培育技术,菌种、瓶(包)及产品生产技术,原辅材料及相关配方选择标准及程序,以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1.2.6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参数的中央监控系统研究

研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精准控制原理,用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建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环境参数的精准控制的数学模型,研发出国产化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参数精准控制执行单元及以此为基础的中央监控系统。成功实现该系统在杏鲍菇和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上所需环境参数的数字化非现场控制。

1.2.7 新型食用菌培养基质配方的研究

为缓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代用料生产,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了松、杉、竹、桉、果、茶等下脚料,以及多种农业(如农作物的秸秆、玉米芯、麦秸、稻草、豆秸、麦麸、米糠等)、林业(如枯木、木屑、落叶等)和轻工业的废弃物(如酿造、造纸等)用于栽培食用菌的研究。

1.2.8 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

从“菌种选育—菌种生产—栽培基质—场地管理—采收—运输—加工—产品贮运—货架”全过程,研究有效地预防、降低或消除各种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进行全面质量安全控制,建立适合于食用菌出口产品生产的全程质量安全保障体

系,并制定出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制订食用菌生产GAP、GMP、HACCP管理规范,并逐步推行,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程序化、规范化,保证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和安全性指标达到进口国的要求,有效应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绿色壁垒”。

1.2.9 对食用菌生产原料污染及废料处理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调查研究明确污染物质的数量和种类;选定金属、农药以及杂菌等污染物开展处理和修复技术;验证修复后食用菌栽培基料的生态功能。

1.2.10 低碳菌业研究,菌渣再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废料的循环再利用,再种菇、生产有机肥、做燃料。

1.2.11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包括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的筛选和施用技术,菇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菇类病毒病血清特异性反应的电镜检测技术的研究。__

2、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条件

2.1、区位条件

食用菌产品反季节出口单价高是普遍规律。福建省属亚热带气候型, 境内山多, 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为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可利用不同的海拔高度, 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或进行设施栽培, 多品种搭配, 实现同一种类或多种类周年生产, 抢占国际市场, 满足不同区域的食用菌消费需求,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412 原料资源丰富福建省主要农作物每年可提供秸秆量达1 00716 万吨。禽畜的年排粪干重量达6541 86 万吨, 全省禽畜年粪便收集率若为50%, 可供栽培蘑菇、姬松茸3127 亿m2, 目前蘑菇、姬松茸栽培仅用去粪便收集量的10%左右。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副产品下脚料也可满足粪草类食用菌生产的需要; 闽西北地区林木资源丰富, 为发展木生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枝桠材。另外, 全省尚有814 多万平方千米2 落叶果树, 11176 万平方千米2 茶田的修剪枝条有待开发利用。

2.2、资源条件

福建省拥有得天独厚的食用菌资源,栽培品种多样,科技力量雄厚。近年已查明的野生与引进的大型真菌种类430种,可栽培的食用菌40多种,其中规模生产的品种有20多种,如双孢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银耳、毛木耳、黑木耳、竹荪、平菇等。常见的药用菌有

灵芝、茯苓、猴头菌等。成功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有姬松茸、茶树菇、秀珍菇、杏孢菇、灰树花、虎奶菇、绣球菌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食用菌尚有正红菇等百余种。

在“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部门加大了对食用菌的投入,扎实推进食用菌科技创新,为福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上取得突破,建设食用菌种质资源科技共享性平台,收集保藏了4165个菌株,食药用菌菌株数量超过美国的生物资源保藏中心(A吨CC)、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和中国农业菌种保藏中心(ACCC),其收集的种类、菌株数量,国内最多、最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食药用菌领域的专业保藏中心。蘑菇则是国内唯一的菌种保藏单位。该平台开展香菇等主栽品种的DNA指纹研究和资源评价工作,可为菌种保藏、良种供应、菌种鉴别提供服务,对指导福建食用菌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尚需对我省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菌种保藏。2008年经国家认定的食用菌品种有107个,我省拥有的认定品种有17个,其中三明市真菌研究所11个(香菇Cr-02、、Cr-04、L135、Cr62、闽丰1号;黑木耳Au8129、白灵菇KH2、荼树菇明杨3号;金针菇金杂19号、明金1号;大球盖菇明大128),省农科院食用菌所2个(双孢蘑菇As2796、As4607),古田县食用菌办3个(荼薪菇古荼1号、2号、古荼988),建阳大竹岚真菌研究所1个(棘托竹荪D88)。

2.3、产业配套条件

2.4、其他条件

2.4.1 成本优势明显

食用菌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充足、成本低廉, 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因此食用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就生产香菇而言, 台湾省生产1 kg 木屑干香菇成本为115 元( 人民币) 、大陆为38164 元; 日本生产1 千克段木干香菇的成本为25 美元、台湾省为15118 元( 人民币) 、大陆为50 元, 其他菌类也是如此。近年来, 全省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有所提高, 但这种优势仍十分明显。

2.4.2 产业基础好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福建造就数百万食用菌栽培、加工、管理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这支队伍, 在优质高产栽培、新品种开发和适应市场转型等方面均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尤其是在流通领域, 民间食用菌商品意识普遍较强,大批菇农/自找销路0、自担风险,融入了商品流通的大潮, 成为食用菌流通领域的生力军, 活跃在全国各地, 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

场营销经验。为全省食用菌打开销路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

3、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环境现状

3.1、政策环境

3.2、市场环境

3.2.1 国内市场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食用菌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今后要在稳定发展大宗食用菌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珍稀和药用菌类,发展规模化、工厂化和标准化栽培; 以30个食用菌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工厂化生产水平,力争2015 年食用菌总产量达到90万吨,工厂化产量占总产量20% 以上,年增长率3%,而且各地市为发展食用菌产业也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市场需求与政策都为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真菌药物是我国中药的宝库之一, 药物学家把治疗许多疑难病症的药物开发寄托于真菌, 国家卫生部1994 年以来审批的菌类营养、保健品达数百项, 但福建稀少, 加大真菌药物和保健品开发, 可有效延伸和提高食用菌的市场空间, 是一项前途远大的朝阳事业。食用菌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加工新产品, 满足多样化的细分市场要求, 如以菇蕾为原料的食用菌蜜饯, 以食用菌子实体为原料的旅游休闲食品, 以食用菌为添加物的饼干、酱油、调味品等具有潜在的消费市场。

3.2.2国际市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国际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食用菌一直是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健康食品。从国际市场看, 食用菌需求量大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食用菌生产普遍存在原料、劳动力价格较高的问题, 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日本香菇从业人员老龄化特征明显, 生产量逐年减少。目前, 日本每年需进口干香菇万余吨, 鲜香菇4 万多吨, 其他食用菌的进口量也在增加, 且主要从我国进口。韩国香菇产量10年来减少了30%,进口量增加。我国台湾地区从过去的香菇少量输出转为批量输入, 2002年已对大陆开放允许干香菇入台, 东南亚地区的食用菌消费呈增长态势。香菇、蘑菇、草菇、姬松茸、灵芝及多种珍稀种类产品是福建出口产品的强项, 在国际市场已占有重要份额,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安全、质量的提升,

市场潜力巨大。

3.3、融资环境

3.4、人才环境

全省85个县级行政区中,有74个生产食用菌,其中县级市100%、县95.6%、市辖区65.4%,产值超亿元的县(市)达21个,分别为:古田、南靖、仙游、尤溪、龙海、屏南、寿宁、福鼎、漳平、长汀、浦城、建阳、将乐、永春、闽清、罗源、永泰、延平、顺昌、政和、武平。福建省从事食用菌研发、推广的单位与机构有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厅食用菌推广总站、三明真菌研究所等20多个,高级职称专业人员100多人,中级职称专业人员500多人,具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食用菌专家,还有一大批富有食用菌栽培经验的农民技术员,从业人员近300万人。

4、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加工技术原始创新不足,系统性不够

在食用菌产品加工方面,我省食用菌工作者多以跟踪研究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且缺少持续性,导致我省加工技术研究多在某一点有一定深度,但成果没有连成线,更没有连成面,系统性不够,成效不显著。

4.2 食用菌加工的科研滞后于生产

纵观世界农业,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国家对从事食用菌加工的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极为有限,使得食用菌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原料性质的粗加工初级阶段。当市场需要某种产品时,由于科研的滞后,往往需要有2~3倍成品量进行再加工,才能完成符合质量标准的生产任务,回收食用菌产品和再加工的时差,增加了加工成本,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

4.3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品加工市场推广力量薄弱

食用菌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低一直是困扰食用菌加工科技工作的重要问题,据测算我省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5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8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亟待提高。另外,我省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缺乏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理念,许多产品停留在开

发阶段,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食用菌产品多样性、多层析的需要。且产品加工市场推广少,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

4.4 菌种管理有待完善

目前,食用菌菌种虽较以前丰富,但菌种管理还不够规范,缺乏完善的食用菌品种的审定和认定体系,缺乏菌种产权保护环境,菌种市场上同物异名、良莠不齐,菌种品质得不到保障。菌种生产主体多样化,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公司、科研院所、高校、农户等都能够生产,生产主体所拥有的设备、技术水平不一,好坏差异很大,而且有的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导致菌种严重退化老化,从而影响食用菌的品质。

4.5 科研投入有待加强

食用菌生产科研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诸如资源收集、种质分析、种质贮藏、菌种选育、检测技术、栽培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产品加工技术、保鲜技术等等,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其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科研投入的力度仍不够,科研资金分配不够合理,科研设备不够先进,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场所,没有设立产品研究室,这种现状严重影响到食用菌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4.6 流通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流通体系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多数品种保鲜程度不及蔬菜、水果等产品,适于鲜销,种植户也多为自产自销。如果市场流通不畅,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价格差异较大,对生产经营者的收入影响较大,加上福建省食用菌产品有很多是出口的,企业直接根据国外需求订单进行生产,国外消费者对产品的新鲜程度、产品质量要求很高,需要生产经营者以最短的时间供应优质的产品,要有强大的产品流通体系提供支撑。因此,流通体系建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7 规模化经营有待加强

食用菌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分环节需要手工完成,分散家庭式生产方式利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发挥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利于食用菌产业范围的扩大。然而,由于生产相对分散,且大多采用家庭式小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低。尤其是家庭分散经营过程中存在栽培设施、栽培技术不符合规范生产要求,食用菌产业链得不到有效延长,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品开发。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分散式经营产生的问题,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组织化水平。福建省漳州、南平、三明等一些主产区已形成了一些规模化经营企业或基地,

但是数量还是不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销售等环节的利益衔接不紧密, 龙头企业在产业中缺乏吸引力和号召力,产品加工较粗放, 许多产品停留在作为原料供应,精深加工滞后, 产品档次低, 终极产品少, 附加值和效益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菇农自治群团组织, 难以避免盲目生产, 无法有效开展营销、生产互助和抵御市场风险。食用菌产品销售虽然遍及全国各地, 且相当部分产品出口, 但食用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软硬环境、规模、机制与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营销手段落后,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 缺乏一致对外的协调机制,无序竞争已成为福建食用

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和开发区“工业立区、项目强区”发展战略,壮大镇(街道)经济实力,根据开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工业立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理清思路,以强镇(街道)富民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镇(街道)工业小区为载体,充分发挥集体、村(居)民闲置资金作用,突出发展工业,服务好企业,不断拓宽镇(街道)经济发展空间,把镇(街道)(块状)经济作为开发区经济重要增长点。 2、基本原则。一是强化特色原则。强化产业特色、促进专业化分工、做优做强镇(街道)工业经济。二是推动集聚原则。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配套、形成低成本、大批量、高质量的企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三是突出创新原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激励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增强镇(街道)工业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差异发展原则。错开园区主导产业,扶持和培育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升镇(街道)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

二、发展重点和目标 3、发展重点。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海西经济区建设机遇,将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项目为生命线,以加工制造业项目、地方财源项目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把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配件加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三、主要措施 5、加强组织领导。开发区成立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黄有盛任组长,镇(街道)、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好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6、大力支持全民创业。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全民创业的意见》(抚府发1号),在资金、融资、创业培训、产品营销等方面对初始创业者予以扶持。 7、积极鼓励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保障镇(街道)工业发展用地需求,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发展要素齐备的优势,划出500-600亩地,规划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用于承接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镇(街道)工业小区用地仅收取成本价。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机构重点支持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中小民营企业,扩大银行放贷规模。积极鼓励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对镇(街道)工业项目融资力度,有效推动政、银、企、保四方的互动发展。同时,灵活筹集镇(街道)工业小区建设资金,在合法和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村(居)、村(居)民将闲置资金参股建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综述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山西省广灵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广灵县食用菌产业在生产现状,、提升该区域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及保证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山西广灵食用菌产业状况问题分析 1引言 食用菌的定义: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广义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狭义即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些真菌。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测算,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菇”。有些菌类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如,灵芝,子实体是很好的药材,能治神经衰弱,其孢子粉对癌症晚期病人延长生命具有很好的作用。又如,猴头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猴菇片”“胃乐欣”等药品,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很好疗效。还有猪苓,冬虫夏草等。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心肌梗塞,高血压具有很好作用,除此,还含有抗癌物质。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食用菌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3],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4],是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前景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力瑄 指导老师:方白玉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阐述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历史 前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 坊式生产的水平,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生产,但存在着产品只能季 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差,产品缺乏保鲜加工,产品货架期短,同时低产、低 效、资源浪费,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不相符。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园北区标准化厂房招商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园北区标准化厂房招商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在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园北区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39亿元,项目用地总面积37.8亩,建筑总面积51700平方米,由4栋(4层设计)标准化丙类工业厂房和1栋(6层设计)生产服务用房(管理用房、职工宿舍、职工食堂与职工活动中心)组成,配套建设室外给排水、供电、道路、停车场、围墙及绿化等完善的服务基础设施。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今年6月份交工投入使用,并同步启动厂房的招商工作,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意向入驻。为规范厂房经营管理,尽早引进企业项目入驻,充分发挥标准厂房“孵化器”作用,制定该《管理办法》。 二、主要内容说明 《管理办法》(送审稿)共九章,37条,包括基本情况、入驻条件、优先条件、入驻程序、租赁方式、奖罚办法、物业管理续退机制以及其他规定等内容,现对《管理办法》的主要条款说明如下: 第一章基本情况共五条,约定了《管理办法》的总体原则以及适用范围、标准号厂房的责任主体、园区的产业定位以及标准化厂房的房屋状况等; 第二章入驻条件共四条,约定了承租入驻企业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 第三章优先条件共三条,约定了满足条件的企业具有优先租赁权: 第四章入驻程序共六条,约定了项目入驻标准化厂房需按照提出申请、征求意见、审查内容、项目审批、签订协议、竞拍入驻等六个程序; 第五章租赁方式共七条,包括厂房租赁周期,租金标准,原承租人享有的权益,租金交纳方式,以及企业使用员工宿舍、办公用房和其他公用设施的相关规定; 第六章奖罚办法共三条,包括入驻厂房企业在未完成规定的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标准下应采取的补足方式、缴纳税收多和销售数额大的入驻企业享有的租金奖励补贴政策、承租厂房企业关于设立多个法人企业及税收结算的规定; 第七章物业管理共三条,包括物业管理责任、物业管理范围以及物业收费标准暂定; 第八章续退机制共四条,约定了完成前一个生产周期企业享有的续租权益、违背《管理办法》规定或主动提出申请退出企业的处置办法; 第九章其他规定共二条,包括《管理办法》的解释单位、实施时间及有效期限。 古田县商务局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食用菌发展状况与趋势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11 级生物科学班 题目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成绩 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摘要:通过本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我对食用菌这一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食用菌的重要作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历史现状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正文: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晋朝王嘉《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

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果品、深加工食品、药物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设计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

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孵化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计划书 精品

项目名称: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型: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的宗旨: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千家万户农民、现代化食品科学生产技术为依托,采取“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新型发展模式,走产、供、销、服一体化的经营道路,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并以次为基础,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逐步滚动发展,成为食用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我乡食用菌栽培、加工的进一步发展,为实施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 建设内容: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的目标,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新塘乡行政村计划建立香菇、平菇、木耳、双抱菇生产基地工程。 1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4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万元,建设期办公费用1.4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万元。申请项目款40万元。 2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食用菌50吨,年销售收入40万元。项目内部收益20万元.

3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收入迅速提高,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要向集生产、加工、悄售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做到加工规范化,销售品牌化,产品无公害绿色化。食用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山珍”,现视作为”绿色食品”。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菇类蛋白质的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八种必须氨基酸和多种活性矿物元素。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基本上能实现无公害化生产。新鲜食用菌可在市场上直接销售,也可经过初加工异地销售。我村离贵阳市约120公里,离惠水县和平塘县均在60公里左右交通便利,这里气候温和,加之工业相对落后,环境不受污染,为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一特定的突显优势及时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营养学融为一体,根据食品未来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对食品的客观消费心理,即以吃饱、吃好己普遍过渡到吃健康的总趋势。每年有少量农民自发培育,但市场经营差,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所以建设此项目十分必要。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食用菌生产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多酶类和无机盐,以及各种多糖体的高级食品,国此,被誉为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更

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研究_王巧义

●经济管理研究 名家论坛何炼成新世纪“盛世危言” 2014年3月第35卷第2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r.2014 Vol .35No .2收稿日期:2013-11-08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临空产业集群研究”(12457202D-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巧义(1972-),女,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政府公共理财。 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研究 王巧义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临空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分类中的一个新形态,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区域产业集群类型。当前我国临空经济存在发展缓慢、模式雷同、规划过度超前等问题。而根据政府与市场在临空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出我国临空产业集群存在的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政府市场互动型三种典型模式。结合各地临空经济发展基础与现状,对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提出科学决策、合理布局,稳步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区域经济;临空经济;产业集群;航空城;临空产业集群;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2-0093-04 临空产业集群是临空经济的产物, 是指航空运输相关产业或依赖于航空运输的其他非相关产业,在以机场为核心的辐射区域内形成的产业集群。当前,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设临空产业园区、临空经济实验区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如何科学运用航空运输经济规律,合理选择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索临空经济发展路径成为当前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临空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分析 临空产业集群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在我国,临空经济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是指依托大型航空港,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临空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航空运输为指向的产业,先是在机场周边逐步形成航空制造产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壮大,带动机场周边经济不断发展,进而形成临空经济走廊、临空经济带、临空经济区,最后形成临空经济的最高级形态———“航空城”。作为临空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临空产业集群概念的主要内涵如下: (一)临空产业的分类 临空产业大致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制造业、航空制造产业、空港运输服务业、物流快递产业、会议会展产业等。具体包括:一是以电子及信息通讯、计算机制造、生物制药、电子机械、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软件、医疗器械等对航空运输有较高的依赖性、有明显的临空指向性的高科技制造产业。由于此类产业形态趋向轻型化、高产出、高附加值化的特点,契合了航空运输方式的快捷性、通达性的特点,成为临空经济区内的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二是航空制造及飞机维修产业。主要包括飞机组装生产、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供应、分销等。此类产业是由航空运输直接派生出的独特的产业形态,在机场之外的其他区域不可能生存。原因在于飞机组装、零部件生产、飞机维修等对机场和航空运输有着天然的联系,属于必须在机场周边才能开展的项目。三是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集群,包括空港运输服务业、航空物流产业、会展会议产业、航空食品产业等。此类产业与以上两类产业集群有所不同,一般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自发形成的。其中,航空物流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配合客户设计出个性化、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原料和产品的供应、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物流信息、流通加工等环节结合成有机整体 的优质高效的个性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的集合”[1] ,它为临空 产业集群提供了快捷的运输保障。 (二)临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群是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具有专业化特征[2]。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在我国一些大型枢纽机场附近地区逐步形成了规模大小不一、类型多样的临空产业集群,但临空产业集群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临空产业集群发展起步较晚。在世界范围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当前,世界上发育较好的临空产业集群已经突破了产业化限制,在临空经济区的基础上形成了“航空城”模式。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法国巴黎机场、韩国仁川机场、日本大阪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台湾桃园航空城、亚特兰大国际机场、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等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成为临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述 (1) (二)项目背景 (2)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四)项目建设的优势条件 (8) (五)编制依据 (10)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0) 第二章市场初步预测 (11) (一)市场预测 (11) (二)产品销售方案、销售网络 (16) (三)销售队伍、网络 (17) 第三章我国食用菌业标准体系分析 (18) (一)食用菌标准体系现状 (18) (二)出口食用菌遭遇贸易垒及原因分析 (19) (三)食用菌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20)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 (24) (一)项目建设选址 (24)

(二)建设规模 (24)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25) (一)设计理念 (25) (二)技术方案 (26) (三)工程方案 (27) (四)设备方案 (29) 第六章项目技术方案 (31) (一)主要技术方案的选择 (31) (二)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和栽培技术(以杏鲍菇为例) (32) (三)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方式 (38) 第七章劳动组织、管理与运行管护 (50) 第八章环境保护 (51) (一)生态环境评价、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51) (二)对策和措施 (51) 第九章项目投资 (52) (一)投资估算 (52) 第十章效益预测 (54) (一)经济效益分析 (54) (二)社会效益分析 (54)

(三)生态效益分析 (55) 第十一章工程指标 (56) (一)招标方式 (56) (二)招标组织形式 (56) (三)招标范围 (56) 第十二章工程节能 (57) (一)概述 (57) (二)设备选型上充分做到灵活调度,从而节省能量 (57) (三)主要电气设备均采用节能产品采取节能措施 (57) (四)园区道路及温室内照明全部采用节能灯具 (57) 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58) (一)结论 (58) (二)建议 (58)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 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 (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食用菌的定义及分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 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全球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1、全球产量持续较高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的产量由2010的3025.6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479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食用菌的价值陆续被发掘和认可,预计未来食用菌总产量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2010-2017年全球食用菌产量统计

2、中国是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由1978年的5.8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3596.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8.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2005年总产量突破1200万吨以来,中国成为世界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美国食用菌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美国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数据显示,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5.4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0.1亿美元,消费量也由2011年的44.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53.1万吨,增长迅速。 2011-2017年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食用菌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食用菌基地建设及深加工生产线 项目建议书

目录 1、项目概况 (3) 2、建设条件 (3) 3、建设内容 (4) 4、建设地点 (5) 5、预期投资 (5) 6、市场分析 (6) 7、风险分析 (7) 8、盈利分析 (7) 9、招商企业 (9) 10、招商策略 (11)

1、项目概况 食用菌鲜食美味可口,干菇香味浓郁、风味独特,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以及多种身体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是一种富有营养的保健食品,具有防病、保健之功效,经常使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食用菌生产具有一高(高效益)、两低(低耕地占用、低用水)的特点,所用的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壳类、粪类等,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具有节约型、环保性的特色,是高效农业项目。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由此对营养美味的食用菌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玉屏侗族自治县拟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宽广的市场辐射能力招商引进资金建设食用菌基地及深加工项目,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建设条件 玉屏侗族自治县发展食用菌种植和深加工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条件。 第一,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玉屏绿星农业开发公司在玉屏城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内租用1万平方米的大棚种植食用菌,目前食用菌项目运行良好,市场盈利前景非常乐观。 第二,项目基础设施完善。项目拟选址于玉屏侗族自治县城市生

态农业观光园内。一方面,玉屏城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属于贵州省“两个100”——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100个旅游景区,叠加的园区。园区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数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绿化、管网水电等,目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大规模产业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园区利用国家菜篮子调节基金,建有2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目前仍有1万平方米的大棚处于空置,项目投资方可花很小的成本租用作为食用菌生产基地,从而减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第三,玉屏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玉屏处于大西南和中南的结合部,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贵州省全方位开发战略中“东联”的窗口和桥头堡。利用便利的交通,玉屏食用菌市场东面可以直抵长株潭城市圈,西面满足贵阳、遵义等市场,南下甚至可以辐射珠三角区域。 3、建设内容 项目采用“企业+农户”的方式运作。企业自身租用1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种植食用菌,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食用菌。项目年生产鲜食用菌500吨,其中200吨直接进行鲜活市场销售,300吨用于深加工处理。大棚每平方米按照年产15公斤食用菌测算,则企业自身生产食用菌150吨,其他350吨食用菌通过与绿星公司、农户签订购销合约,保证供应量。 建设内容主要为年加工300吨的食用菌生产线一条,总占地面积

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转变食用菌生产方式,促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X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X年)》,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现就加快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食用菌产业化为主线,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核心,以推广“百万袋”生产模式和“借袋还菇”产业精准扶贫等先进模式为重点,以生态高效、循环经济为根本要求,以打造产业精准脱贫示范点为抓手,坚持科技带动,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突出代料生产,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优化品种结构,规模与质量并重,加快加工能力和市场建设,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使其成为X农业经济新增长点、生态高效农业典范和循环经济新亮点。 (二)目标任务 到X年,全市食用菌稳定在2亿袋,食用菌总产量(鲜品)达到25万吨,产业综合收入20亿元以上,加工、出口实现突破,专业市场、香菇品牌具有区域影响力,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市继核桃产业之后的又一名片式产业。“十四五”期间,稳定种植规模,

主攻加工和出口,产业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要的出口和加工基地、区域性食用菌产品集散地,“X香菇”品牌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食用菌成为X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产业转型 (三)调结构优布局。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稳定发展香菇,加快发展木耳、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羊肚菌、大球盖菇、茶树菇等珍稀菌类;稳定发展木腐菌类,加快发展草腐菌类;稳定发展干菇,加快发展鲜食菇;稳定发展顺季生产,加快发展反季和周年生产;加快发展食用菌,兼顾发展药用菌。到X年,使香菇占比由现在的88%调整到70%,平菇和木耳占20%,珍稀菌类和药用菌占10%,品种结构更趋合理。针对区域类型气候特点,加快建立食用菌优势区域板块。重点建设代料香菇、代料木耳、珍稀菌类和反季节生产基地,促进食用菌优势产区、产业板块、示范园区加快形成。 (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百万袋”生产循环模式复制推广。依托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化菌包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管理方式,有效提高食用菌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迈上新台阶。到X年,全市建立年生产能力达到100

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同时,产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一些地区盲目搞园区建设、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重;部分产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些对分散排放没有集中治理,环境污染严重,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

食用菌菌种繁育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用菌菌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xx食用菌菌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设 2.建设性质:改扩建仍 3.建设地点:xxxx产业园xx路xx号 4.建设单位:xxxx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法人代表: 6.技术负责人:xxx 二、建设规模 计划扩建1490 m,的食用菌繁育基地,新建第三代改造型日光节能温室(棚)20栋,向农户年提供优质高产食用菌菌种82万瓶(袋)。 三、建设内容 在xxxx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xx省xx科学院内建设食用菌菌种繁育基地,包括菌种生产车间、仓库、废料处理池、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及办公设施,购置仪器设备56台及其辅助材料;在示范基地建设20栋第三代改造型日光节能温室(棚)及辅助工程。 四、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42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12.5万元(食用菌繁育基地141.1万元、日光节能温室71.40万元),项目仪器设备购置费用179.82万元,科技推广及培训费用8.4万元、前期工作费用5.6万元,项目建设期借款利息1.68万元。 五、资金筹措 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200万元(其中,有偿资金160万元,占国家农业综曰AIT发资金的80%,无偿资金40万元,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20%);地方财政配套8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投资140万元。 六、投资使用计划 项目总投资420万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用于食用菌温室、土建88.35万元,设备投资111.65万元;省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0万元,用于项目基础设施温室建设投资35.7万元,用于设备投资44.3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4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土建、温室和其它费用投资,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土建64.75万元,温室35.7万元,设备23.87万元,项目前期费用5.6万元,项目推广和培训8.4万元,项目建设期 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占用费1.68万元(见资金分配表)。 七、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1年,即200x年1月一200x年12月。 八、项目效益 项目完成后,进一步丰富居n民的菜篮子,满足部分居民高档次生活需求。年供应优质菌种82万瓶(袋),用于1800-200x栋日光节能温室,可生产优质食用菌244.8-272万公斤,平均每栋日光节能温室收入为10248.26元,纯利润为5000-6000元,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对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意义重大。食用菌示范基地建成后,通过引种、筛选及当地珍稀食用菌(药用菌)的驯化,培育出更适合xx本地开发的优势品种。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4.62%,财务净现值291万元,投资回收期4.97年,具有较好的财务指标,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